• 1.27 MB
  • 2021-06-06 发布

备战2021 高考语文 第二编 关键点5 现代诗歌考点突破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键点5:现代诗歌考点突破 【典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 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 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技巧通·制霸考试力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喉咙,使 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 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 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句中的“我” 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D 【教你怎么答】 第一步 通读全诗,把握大意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喉咙,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 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 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第二步 分析选项,圈定易错点 A项“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B项“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 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项“隐含献身之意”,D项“而不是指诗 人自己”均为易错点。 第三步 回归原诗,逐项比对 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我”是抒情主人公,通读全诗,结合时代背景, 我们不难发现,D项诗句中“我”的喻体“鸟”就是诗人自己。A、B、C三项经比 对符合诗歌的内容。 【解密·满分秘诀】 准解诗歌内容理解题“3步骤” 【典题2】(艺术特色鉴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 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 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 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双桅并在,一语双关,暗示了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互相区别的心理。 B.“岸”象征着女性渴望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 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的风云,“灯”则与光明 信念编织在一起。 C.“船”“岸”“风暴”“灯”等具体意象组成一幅完整的静态的画面,而在它 们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 D.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 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C 【教你怎么答】 第一步 审题干,明方向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艺术特色”,要注意在选项中寻找艺术手法,还要特别 关注题干要求中的“不正确”字样。 第二步 读选项,定技巧 A项“一语双关”、B项“象征”、C项“意象”、D项“语言自然流畅”等 均为“艺术特色”。易错点还有:A项“并立又互相区别”、B项“与光明信念编 织在一起”、C项“静态的画面”、D项“开阔的时代情怀”。 第三步 细分析,准解答 结合全诗,分析选项,我们不难发现,C项“组成一幅完整的静态的画面”中 的“静态的画面”错误,从诗中“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 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 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 【解密·满分秘诀】 快解诗歌艺术特色鉴赏题“3步骤” 【典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树【注】 郑 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像我听见树的声音/当它悲伤,当它忧郁/当它鼓 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你走过它,也应当像/走过一个 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当春天来到时/它的每一 只强壮的手臂里/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像我从 树的姿态里/所感受到的那样深/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我的眼睛遇见它/屹 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在它的注视下细水慢慢流去/在它 的胸怀里小鸟来去/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注】选自诗人诗集《金黄的稻束》,本诗集所收诗歌写于1942—1947年。  “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是自然物象,但郑敏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树的宁静,这两种 “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你怎么答】 第一步 审题干,分类型 题干中有“意象”“含义”等字样,是考查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树” 既是诗歌的题目,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 第二步 依环节,找对应 ①抓关键词语 “声音”“宁静”是“树”的特点和品格,全诗紧紧围绕这两个词语展开。 对于“树的声音”,可从“封锁在血里”“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来解读分 析。 ②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 这首诗写于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作者感受到中华大地饱含苦难后的沧桑,她 用满怀激情的笔触去呼唤新生的民主力量,寄托着她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 ③关注思考层次 “树”只是一个自然物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它有了声音,鼓荡着激情,成为 作者情感抒发的突破口。 【备考提醒】 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片面。 现代诗歌鉴赏中,有些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 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我们的判断。答题时,应整体阅读、把握原诗、看清注释及 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领会意境。 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 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方法进行干扰。因此,应该先找出矛盾之 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意象特点,咀嚼重点,感受情感内容,辨出真伪来。 3.分析技巧,品味表达,以小见大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 这事物怎样,而是运用象征或其他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 景抒情,咏物则是托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 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的技巧,抓住这些技巧和关键性的诗句, 根据诗歌内容,加以比较,准确理解,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以小见大, 把握全诗的主旨或诗歌的关键词语的含义,从而解答关于主旨、诗句这一类考 题。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一、阅读下面的组诗,完成1~4题。(16分) 七子之歌(节选) 闻一多 澳  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  港 我好比风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与“叫我一声‘澳门’”,表达了澳门 对自己新名字的不认同。 B.“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这句诗是香港的哭诉与表白,表达了香港面积虽小 但是位置重要的自我定位。 C.“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这三句诗写出 了香港被侵占,被掠夺,被凌辱的历史事实。 D.“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这三句诗,既表达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 强烈愿望,也暗喻了当时祖国母亲积贫积弱的现状。 A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 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 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A项,“表达了澳门对自己新名字的不认同” 以偏概全。“叫我一声‘澳门’”表达的是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深沉而真挚的爱 以及对回归的渴望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澳门》前四句,节奏逐渐加快,语气变得激越,这种变化带有很浓的感情倾 向。 B.这组诗运用反问、比拟、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诗歌的意蕴,增强了艺 术感染力。 C.这组诗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为时而作,为事而作”,重在叙 事,缘事而情,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D.“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这两句诗既倾诉了澳门被外敌掳走的经历, 也与下文中的“三百年来”相照应。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 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 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 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 项,“重在叙事,缘事而情”分析错误。两首诗重在抒情,情中蕴事。“母亲!我 要回来,母亲!”等对母亲的深深呼唤,饱含思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深挚情感。而 在抒情之中,蕴含着被侵占欺凌的事实。 3.如何理解“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掳去”“肉体”指澳门被列强强占,“保管”“灵魂”是指澳门仍然是中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这句诗以澳门为视角,抒发出了被掳走的酸楚,又弘扬了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4.整组诗的尾句都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 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凸显本诗的主题。突出了澳门、香港等对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对 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②单看一首诗,“母亲”出 现两次,而综合看两首诗,都以这句话结尾,这就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让读 者更好地感受到了深切眷恋着祖国母亲的澳门、香港的形象。③运用反复的修 辞手法,具有强调和一唱三叹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小题。(16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1942年7月3日 【注】1939年,在日寇侵略中国步步升级的时候,戴望舒携领全家奔赴香港。 1941年,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投降。1942年春,戴望舒因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 日寇逮捕入狱,受尽种种酷刑,但他并没有屈服。在牢狱中他写了几首诗,其中就 有此诗。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既写残损的手掌,也写残损的土地,表 达了对于美好事物遭到破坏的惋惜痛楚。 B.“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写出了作者狱 后重生的欢欣,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赞美。 C.“那里,永恒的中国”,诗歌戛然而止,情感喷薄而出,一颗渴望与追求光明的 赤心带给读者一种悲喜交加的复杂体验。 D.诗歌在内容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第二部分诗 人将视线转到解放区,深情地倾诉热爱之情。 B  “写出了作者狱后重生的欢欣,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赞美”分析错误。“那 辽远的一角”,指的是解放区,而不是狱后重生的作者自己。此句是写作者对解 放区的深情赞美与讴歌。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戴望舒采用现代派的写诗手法,本诗以触觉代替视觉,进而代替其他感觉,以独 特的视角来表达细腻的情感,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 B.诗歌韵脚丰富,富于变化,使感情的流露跌宕起伏,一步一折地加深感情的力度, 这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内在情绪的情随意迁的律动美。 C.作者描写沦陷区的阴暗,侧重于写意;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从实处着笔,用一连 串富有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使诗章透现出和煦明媚的色彩。 D.诗歌将对日寇残害中国的罪行的强烈控诉,与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热情歌 颂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与祖国“同命运,共患难”的情感。 C  “作者描写沦陷区的阴暗,侧重于写意;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从实处着笔”分 析错误。作者描写沦陷区的阴暗,从实处着笔;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 用一连串富有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使诗章透现出和煦明媚的色彩。 3.“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中的“寂寞地憔悴”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运用象征手法,以“岭南的荔枝花”的情状象征当时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的 祖国,暗示了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②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用“寂寞地憔悴” 来形容“岭南的荔枝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祖国的苦难,抒发了诗人内 心的痛苦不堪、无可奈何。(每点2分,共4分) 4.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的土地时,内心情感变化起伏。请结合诗 歌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从“摸索”敌占区时的凄楚忧愤到“摸索”解放区时的希 冀期盼的变化。②诗歌前部分运用“残损”“冷”“彻骨”“寂寞”等冷色调 的词语来修饰“手掌”“雪峰”“荔枝花”等意象,表达作者对祖国遭受侵略的 凄楚忧愤之情。③诗歌后部分运用“温暖”“明朗”“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 来表达对解放区的深情赞美,对祖国未来寄予的热切希望。(每点2分,共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小题。(16分) 当 我 死 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1966年2月24日于卡拉马如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塑造了期盼落叶归根并希望与祖国生死相 依的爱国青年形象。 B.“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写诗人想象回到祖国怀抱的坦然,把祖国当作 自己最圆满的归宿。 C.“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望透”一词写出诗人时刻牵挂新生祖国的发 展又不得回归的苦痛。 D.“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用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意象 写出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C “时刻牵挂新生祖国的发展”属于过度解读,此处只有对新生中国的憧憬。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枕我的头颅”运用倒装句式,并省略了宾语,与上文更连贯,表达也更简洁, 富有冲击力。 B.“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在结构上只是对 上文想象的总结。 C.“饕餮地图”中“饕餮”一词贬词褒用,运用通感,把无形的思国之情化为贪 婪看地图的行为。 D.本诗的情感真挚浓烈,语言大气厚重,在诵读时应该语调低沉、饱含深情,节奏 舒缓中有变化。 B “在结构上只是对上文想象的总结”分析错误,这句话结构上承上启下,连接 想象与现实。 3.诗中作者说“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作者把祖国比作“床”,寄寓着游子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无限思念。 ②“纵容”表现出作者想象中祖国母亲对自己的爱,“宽阔”写出了想象中祖国 温暖与舒适。③暗含着一个游子常年漂泊他乡的凄苦心境。(①②点各1分,③点 2分) 4.想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而该诗的想象是超现实的。请结合诗句的相关 内容从修辞、内容两方面说明作者的想象是怎样做到超现实的。(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方面:想象部分用了象征、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长江”“黄河” 象征祖国,“睡整张大陆”是夸张,把长江、黄河的滔滔之声视为安魂曲是比喻。 这些修辞的使用使诗歌中意象的特点超出了事物的现实特征。内容方面:死亡本 来是痛苦的、可怕的,在诗中作者却把它想象成了一种满足,超出了常理。(修辞 3分,内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