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4.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 题。
材料一
在李子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由东方、田园、美食、女性、自然风光等诸多复杂符号
组成的综合体。
我们当然可以将李子柒的视频看作是对某种意义上的传统美学的回应,她令网民想起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特定景观,一种带有浪漫精神的、山水田园诗那样的自然,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或
者王维这样的诗人。这种自然的观念背后暗示了一个无法令人满足的世间,正因为人世间存有
缺憾,因而古人开始歌颂自然。然而李子柒重现了这个结构,却改变了结构的内核,将传统自然观
念中暗含的道德批判转换成了对现代技术的批判。譬如她所展示的家庭土窑、手工造纸、阿
胶制作等,都指向前现代的技术工艺,而不是当代社会的工业化。哪怕观念充满单纯的猎奇心,
也足够让人们在这个瞬间来想象一种“去现代性”的生活,也就是脱离现代大工业系统之下的
生活可能。
在节奏非常迅捷的时代里,人们更愿意视李子柒视频为一种都市里的童话世界,温柔,并且
充满视觉上的诱惑感。可以说,把后现代的文化以一种虚构的古典叙事来进行重新包装,看上去,
这一切是反对都市的,但是却恰恰迎合了都市的口味。看上去,她提出了一种对于现代时间的反
对,但那些视频里的时间观念,恰恰又是迎合着现代时间的基本口味。
(摘编自尤雾《李子柒:直播时代的“田园诗”》,有删改)
材料二
人类生存与发展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还需要获得心理的归属感,而社群文化
为个体寻求心理归属提供了可能。当前网络直播能够形成全民直播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个
体能够在直播平台上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当前我国一直处于人口高度流动的状态,这
打破了原本以血缘和地缘构建的社群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加疏离。城市的外来人口往往会有剥
离感,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为了寻求心理归属感,人们需要重建主体性,获得身份认同,
而网络直播门槛较低,且不受职业、收入、性别、阶层、种族等因素的束缚,它将具有相同兴趣
的人们聚合起来,建立起社群。一方面,这一社群为个体间进行交流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空间,
缓解了个体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在这一社群中,个体可以分享共同的兴趣、经验爱好等,从而获
得情感上的满足感和心理上的归属感。
- 2 -
人类普遍具有猎奇、窥视的心理欲望,这在全民直播形成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当前
各个直播平台的直播内容来看,其中很多都是个人的才艺表演和日常碎片化的生活,还有部分
个体为了获得观看流量而做出个性表演,通过这一平台,大量个体的私密生活细节被放大呈现,
刺激用户的猎奇、窥视欲望,引发大量用户观看。在网络直播中,将原本个体的后台表演暴露给
大众,将私密的个体空间变为演播厅,满足了观看者的窥私欲。这种将后台场景置于前台的做法
近年来也被电视节目采用,如在很多的选秀节目中,会将原本不播出的后台场景设置专门环节
播出,满足观众窥视后台的心理。
(摘编自卢杰、王燕《“全民直播”现象的文化反思》,有删改)
材料三
尽管直播软件平台上的网络主播在语音、面貌、个人素质、业务能力等诸多方面,与传统
主播有着很大差异,但也属于现代化传播媒介中的公众人物,是具有特殊性的人力资源,由于他
们能够整合多种资源,且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其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所产生的舆论导向与社
会影响就不容忽视。
从 2016 至 2018 三年的直播发展状态来看,网络直播以游戏和秀场这两种直播为主体,主播
利用解说或者唱歌、跳舞、脱口秀等个人才艺来完成自我表现与娱乐展示,这跟传统媒介所呈
现出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直播者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传播低俗、不良内容,这
些内容对社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
目前,网络直播上色情暴力内容层出不穷,正是因为网络监管体系混乱,底线与红线标准不
够明确,缺少严格的法律规定,才会经常有人去不断触碰监管的灰色地带。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
原因是网络直播的实时性,这导致监管工作存在较大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就给监督管理工作
的落实带来了很大难度。
(摘编自刘天旭《新媒体背景下的直播文化研究》,有删改)
材料四
- 3 -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子柒所展示的家庭土窑、手工造纸在某种意义上有对现代技术的批判,吸引人们去想象脱
离现代大工业系统之下的生活可能。
B.低门槛网络直播将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们结合起来,提供平等的空间,分享共同的兴趣,从而缓
解了个体的孤独感并使之获得心理归属感。
C.网络主播在诸多方面与传统主播有着很大差异,虽也属于现代传播媒介中的公众人物,但对社
会的影响力毕竟有限。
D.直播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直播又有实时性的特点,同时还缺少严格的法律规定,网络直播内
容容易色情暴力层出不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子柒视频中所体现的悠闲舒缓的美学情趣,迎合了都市人们对自然的心理需求,因此受到城
市大众的喜欢。
B.以共同兴趣爱好为纽带,契合人们猎奇、窥视、情感宣泄的心理是网络直播能成为全民直播
的重要原因。
C.网络直播中主播设置话题来与观众互动,满足了人的窥私欲,在人与人之间更加疏离的现代,
值得提倡。
- 4 -
D.在直播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其对社会文化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
社会文化的传播质量。
3.根据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线直播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庞大的用户群体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B.2020 年中国直播电商的总交易规模将接近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不断吸引人们加入。
C.2020 年中国直播电商的总交易规模保持增长,该行业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较小。
D.未来很长时间内互联网直播将是行业的发展风口,将决定新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李子柒直播能够火爆的原因。
5.怎样才能让“直播文化”对社会文化产生积极作用?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从传说的炎黄二帝至今,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
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
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虽说当时的
先民并没有什么文明史论,但是到清末因西方文化的冲击,有人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
一个系统归纳,当时的学者以及儒家读书人普遍认为炎黄二帝是确实存在的,无论是按照西元
纪年法还是中国人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华文明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
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
“以书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学术文化,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
是以书论史,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访问天下老者,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
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
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多的近代学者采
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行加减,从而得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
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
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符合,一个条件为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个条件为古代国家的都城.大家
一致认为一个文明国度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必然会出现这两样东西。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
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
(选自《炎黄二帝与华夏文明的兴起》,有删改)
材料二:
- 5 -
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
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
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史学家口口
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破。中国人一直坚持的五千年文明史观也一下子被证明
大半。
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
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
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经时
间验证,它们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
可我们心心念念的炎黄二帝却始终虚无缥缈。而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却让中国人的五
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2020 年 5 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
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 5300 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
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双槐树遗址面积达 117 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布
局的大型中心居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
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这处都
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
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也就是说,在 5000 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
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说。
“根据过去的考古发现,中原地区给人一种 5000 多年前社会发展相对沉寂的印象,有过‘中
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说法。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 5300 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
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这一发
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选自《河洛古国:炎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重现人间》,有删改)
材料三:
曾三次担任双槐树遗址发掘领队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最津津乐道的,是一
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
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他说。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
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
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
- 6 -
“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作
为已发现的中国最早骨质蚕雕艺术品,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
了 5300 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李伯谦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
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壶
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 5000 年前后就是联
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选自《同望 5300 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难成功论证,就是因为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代,自动选
择忽略掉了虞朝。
B.甲骨文的出现,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学
家关于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
C.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
文明五千年的说法.
D.双槐树遗址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
之中"的宇宙观初步形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史观认为,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有古文明的文字与古代国家的都城为证,二者缺一不可。
这种说法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
B.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以书论史的时代遭到了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
让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
C.考古学家见微知著、小中见大,可以从一个出土文物推断出其背后蕴藏的文明,比如郑州市文
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的推断。
D.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已发现的中国最
早骨质蚕雕艺术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书籍中不能用来作论史的一项是( )
A.《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的《后汉纪》,主要记述东汉王朝共 195
年盛衰的史事。
B.《三国演义》叙说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间的军阀混战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
- 7 -
和军事斗争的生动故事。
C.《资治通鉴》记载纪元前 403 年到纪元后的 959 年,共 1362 年史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
作为历代写史的借鉴。
D.《新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 300 多年的断代史书,系统论述唐代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为读
者认知唐朝历史提供了线索。
4.“河洛古国”的文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概括。
5.结合材料,请梳理华夏五千年文明是怎样以“信史”重现人间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材料一
在进入秋季,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遭遇疫情反弹的情况下,我国消费回流迹象明显,国内旅
游持续火爆,全国各景区也迎来了大批游客。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国庆假期前 7 天,
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 6.18 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543.3 亿元。
《阿里巴巴 2020“十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也显示,在首个百亿补贴、各地政府文
旅消费券等的激励下,全国酒店预订量同比涨超 50%,其中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涨 100%。机票
预订量同比涨 16%,景区门票同比涨 16%。
另外,作为疫情之后首个重要档期,国庆期间电影票房大爆发。国庆前 7 天,全国电影票房近
37 亿元,为历年黄金周次高水平。
此次黄金周期间还有一个显著趋势,那就是消费复苏不仅局限于部分地区,同时也激活了
县域市场,这些趋势显示,下沉市场消费潜力不断凸显。从旅游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出游人次占
比达 60%,小镇青年看世界越来越舍得花,国庆出游人均消费同比涨超 50%,下沉市场空间大。
另外,“十一”假期,53%的商用电器卖向县城市场,48%的购买者来自小镇用户。商用炉灶
同比增长 3855%;商用爆米花机同比增长 93%;商用香肠/热狗机同比增长 88%,大量商用电器成
为小镇店中的新设备。
《阿里巴巴 2020“十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
材料二
《中国用没有新冠病毒和 6 亿人次出游来庆祝国庆节》——西班牙《世界报》网站以此
为题报道说。经过疫情大考,中国人民展现出更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中国也向世界呈现欣欣
向荣的发展新气象。
- 8 -
上看建筑立面的裸眼 3D 屏、骑楼光影舞台剧,下俯被玻璃罩保护展示的千年古道;快闪店、
外摆店、网红店等新零售模式频现……历时两年改造的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以全新面貌迎接
“十一”!黄金周,首日便吸引游客 40 多万人次。
商业老街焕发新活力,传统商业模式也在突围。商务部数据显示,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异常活
跃,黄金周前 7 天,海口、三亚、琼海等 4 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 167%,免税购物人次同比增
长 64%。
贵州利用直播平台让“黔货出山”,新疆若羌县果农通过直播带货,湖南麻阳邀请网红主播
带货当地特色农产品,VR 游戏、汉服体验等新型消费订单量快速增张……新型消费在黄金周期
间不断蓬勃壮大。
“真没想到‘光盘’还能打折!”游客陈先生在浙江省建德市严州府餐馆结账时,出示了一
个二维码后,餐费立即减免 10%。
国庆前夕,建德市向社会发放了两轮“光盘消费券”其计 25170 张。“‘光盘消费券’推
出后,我们每天的剩菜剩饭量减少了 80%。”严州府餐馆负责人介绍。
光明网《流动中国折射复苏新气象——透视十一黄金周》
材料三
今年国庆中秋黄金周非比寻常:它是在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付出巨大牺牲、取得重大战
略成果背景下的一次全国范围内大流动,是对我国疫情防控水平的一次大检验,也是我国经济
活力和消费潜力的一次充分展现,更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家国一体的情怀和力量。
黄金周是一次大考。人们能享受到这一次长假的快乐,离不开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下的功
夫。截至 9 月底,我国已连续 40 多天无新增本土确诊和疑似病例报告。假日期间,全国各地严
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如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中坚持佩戴口罩、测温通行,景区、园区执
行一定限流措施避免人群大量聚集,各地健康码记录下每个人的活动轨迹……正是这些措施,
给了我们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黄金周是家国团圆。武汉车站的“快闪”、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对祖国生日的祝福、在祖
国各地大好山河“打卡”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今年的黄金周,国庆、中秋喜相逢,人们经历
了疫情的生死考验,更加感受到家围一体的情怀,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黄金周更是信心的展现和凝聚。无论是正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困难群众,还是坚守工作岗位
的干部职工,或是街上流动中的张张笑脸,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繁荣发展活力的“流动中
国”,更看到一幅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奔跑的生动图景。
新华网《这个黄金周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 9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首个百亿补贴、地方政府的文体消费券等揩施的推动,在国庆黄金局期间,我国的国内旅
游、电影、餐饮等行业有大幅度的"回暖"。
B.黄金周期间三线及以下城市有 60%的民众选择"出门看世界",说明旅游业在县城市场有着很
大的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
C.餐饮企业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大力推行光盘"消费券",既能使食客得到实惠,也切实地减少了浪
费,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D.今年的黄金周适逢"中秋""国庆"双节,两个节日的相逢更深地唤起了人们的家国情怀,使得全
国各地防疫措施得到执行和配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一部分生活方式,人们提高了防控意识,也更加注意黄金
周旅游期间公众场合的秩序。
B.黄金周期间中小城市民众的消费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商用电器的销售情况来看,小城镇的
居民更倾向于利用做快餐挣钱。
C.黄金周期间不少地方利用直播带货的形式,对本地土特产进行网络营销,为本地的经济复苏做
出了一定的贡献。
D.西班牙《世界报》对中国双节黄金周的报道,证明中国经历了疫情之后迎来了一个兴盛平安
的黄金周,引起了外媒的关注。
3.下列事例不能用作材料二的论据的是( )
A.湖北省内 A 级景点对全国人民免费开放,黄金周引来大量客流。
B.某消费服务平台上线了众多影院的大量折扣福利套餐,销售火爆。
C.某乡推出"共享民宿",以此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并真正融入当地生活。
D.旅行社提供"一人成团、专车专导"、满足消费者一切需求的旅游方式。
4.以上三个材料都可以分别用一个字进行概括,请参照示例,对材料二和材料三进行“一字”概括,
并简要说明。
如:材料——“花”(国家政府鼓励花费,数亿民众一起花费)
5.如果一家外商餐饮连锁企业来华开店经营,面对马上就要到来的黄金周消费高峰期,为了使店
铺更好地在此期间运转,店方主管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措施?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 10 -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呈现,理念上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地表
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比如,传统建筑屋顶上的瓦块,排成一道一道的沟,有利于雨水沿着凹
槽流下来,最下端还有一个称为“滴水”的瓦,目的是收集雨水,让它成帘幕状滴到地上。这一连
串的接雨、导雨、排雨过程,就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设计,彰显出古人高超的生态智慧。
有人认为,中国建筑是木造建构的,没有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表面上看,没错。但
是木造结构的建筑,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妙处。如建筑中的梁架,用的是可以略有变形的直角
榫头式屋架,在地震来临时,会随之摇动,具有弹性结构的特征。陕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及蓟县独
乐寺观音阁,都是超过千年的木造建筑,不知历经多少自然灾变,依旧屹立于世。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地质地理、生态环境有紧密联系。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
生活习性存在差异,建筑的形态种类也是千姿百态。从外观上讲,北方建筑显得厚重朴拙,南方则
轻巧细致。北方的四合院天井宽大,南方的则狭窄。另外,中国位居北半球,坐北朝南是人们最喜
欢的方位,因为背可以挡北风,面可向和温和的南风。平常人家的门前,对联上写“向阳门第春常
在”就是此意。
中国人在建筑过程中,善于就地取材。如北方的黄土高原,人们直接在山体上开挖窑洞,这种
民居不仅冬暖夏凉,还牢固耐用。而在我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多使用一种被称为“井
干式结构”的筑墙法,将木材一根一根平行叠起来,两面墙呈九十度交叉,在墙角可以看出凸出来
的每根木材的断面。
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一是有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
它采用一种直角关系的屋架,而不适用斜撑式的三角关系屋架;其二是强调轴线对称布局,形成
院落相间的空间组织。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强调中轴线之对称、建筑物之尊卑,并以建筑物的
体量大小、高低进行区别。主从分明的传统建筑群落,映射居住者的身份与地位。但是南方由
于地形复杂,只能局部遵循。有趣的是,中国园林并不讲究对称,而是崇尚自由的布局,取法地形
与环境的变化;其三是外观秀丽玲珑,且有拟人化的趣味,屋顶、墙面和台基犹如一个人的意象。
如很多巨大的楼阁佛塔,被化成数个重复的段落,外形显得秀丽轻快,无笨重之弊。其四是装饰蕴
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很多庙宇屋脊上有龙凤装饰,其典故是龙能吐水以压祝融之灾,而凤是太
平吉祥鸟,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其五是便捷的施工技术,易于学习与流传。中国历史上各朝都有
完备的工官制度,民间也有渊源长远的师徒相传制度,如《营造法式》《鲁班经》等书籍的广泛
传播,为工匠施工提供了便捷的参考。
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当前一方面要保护好中国传统建筑,
另一方面要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信。
- 11 -
(摘编自陈华文《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材料二:
在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由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首位中国籍得主、中国美
术学院教授王澍领衔设计的永久会场“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吸引了媒体的关注。整个
建筑以水为媒、围中心水池而建,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随处可见,木结构、青石砖等传统元素也
被频繁使用。“像王澍的设计一样,近年来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有回归传统的趋势。”北京国际
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前几年部分现代中国建筑存在求
洋、求怪等现象。近年来,中国建筑设计正在整体回归理性,回归正常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出现了
一批代表“中国风”的建筑——G20 峰会主会场、上海世博会场馆、北京 APEC 会议场馆、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等设计,都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有强烈的中国气息。
“回归传统不能是表面化的硬搬某种廊子、亭子或符号,否则也会创造出一些奇奇怪怪的
建筑,形成新的视觉污染,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背道而驰。盲目追求外在的‘传统感’而忽略
文化内涵,就会造出一堆奇形怪状、与城市风貌不相匹配的‘假古董’。”
中国传统建筑沉淀了美学、科学、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力求建立人、建筑、城市、自
然和谐的关系。比如,颐和园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就是利用天文地理知识,精算了太阳光线,
冬至当天落日的阳光正好充满十七孔桥的每个桥洞。
以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为依托,以先进的建筑技术为手段,把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语言”,
和谐地完美地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这才是新时代的美学建筑。
建筑,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应把建筑纳入文化的视野,加强建筑师
的传统文化修养。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多次呼吁:“设计队伍应及时调整思
路,改变知识体系,改变中国建筑师漠视本民族建筑的不正常现象,应注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
教育。”
(摘编自《现代建筑怎样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围绕"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的主题,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
论证方法。
B.把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语言",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就能创造出新时代的美学建筑。
C.中国建筑是木造建构的,没有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但是可以便于雕刻造型, 更有美
感。
D.平常人家门口的对联上写"向阳门第春常在",既体现了中国所有传统民居的坐北朝南建筑格
- 12 -
局,也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福建和广东盛产优质石材,建筑除了台基柱用石头外,连墙垛也是石块砌起来,甚至屋顶下的
斗拱也用石雕,这体现了中国建筑善于就地取材的特点。
B.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国际建筑学界对中国现代建筑理性回归传统的
一种认可。
C.如今我们参观一个古代官员的府邸,大致可以从他房屋的结构、面积的大小、建筑物高低以
及是否呈轴线对称布局来判断出他身份与地位。
D.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古建筑毁灭性修复案例,如果这些工匠在修复之前去翻阅一些中国古
代留存下来的优秀的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书籍,或许能够避免悲剧发生。
3.结合材料内容,仔细观察下图中的建筑,不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独特审美特征的一个是( )
A.北京天坛 B.应县木塔
C.燕郊福禄寿大楼 D.武当山三清殿屋顶
4.综合理解文意,概括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5.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中国现代建筑该怎样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
分。
答案以及解析
- 13 -
一、答案:1.C; 2.C; 3.D; 4.回应了中国传统美学;展示了脱离现代工业系统下的生活可能(迎合
了都市的口味);缓解孤独感又让人找到心灵的归属感;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
5.立足大众需求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确定网络主播要求与职业准则;直播平台需加强自
身发布内容的审核;落实监管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并完善法律规范。
解析:1.网络主播的社会影响也不容忽视。
2.主播设置话题互动不是为了满足窥私欲。
3.“在很长时间内互联网直播成为风口,决定未来方向”没有依据。
二、答案:1.B; 2.D; 3.B; 4.①有繁华的都市群。②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礼仪化思维和
“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③已经养蚕缫丝,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
代表。④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5.①以书论史、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证明中国文明可溯源至周朝。②殷墟与甲骨文的出现证明
中国文明可上溯到殷商。③三星堆的横空出世旁证了夏朝的存在。④双槐树遗址(或河洛古国)
让炎黄二帝的时代重现人间。
解析:1.A 原因是不符合两个条件 C 表述与原文不符 D 原文“专家认为”不能代表实证,没有“初
步”。
2.原因错。能够证明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进而说明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
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
3.根据材料,“以书论史”强调的是具有学术性实证性的史料,《三国演义》是小说,有很多作者杜
撰的内容,不能作为史料用。
三、答案:1.C; 2.B; 3.A; 4.示例——材料二:新(新模式、新业态、新方式);材料三:聚(聚而有“距”、
亲人团聚、人心凝聚);
5.①商品和服务上善于创新,吸引客流。②推行节约,体现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贴合我国公序良
俗。③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如测温、消毒、限流、保持间距等等。
解析:1.A 选项材料一谈到了“在首个百亿补贴……的激励下”酒店预订量高涨,并没有说到在这
个政策激励下电影、餐饮行业回暖;B 原文表述的是“从旅游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出游人次占比
达 60%”;D“两个节日相逢,更深地唤起了人们的家国情怀” 和原文不符。
2.“小城镇的居民更倾向于利用做快餐挣钱”无中生有。
3.A 材料二突出的是“创新”,其他三项都是“新型旅游经济”“新型消费”的例证,B 是网络销售,电
商经济;C 是“共享民宿”;D 是“定制旅游”。
- 14 -
四、答案:1.A; 2.C; 3.C; 4.①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理念上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地表达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②中国传统建筑多是木造建构。③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种类千姿百态,
跟地质地理、生态环境有紧密联系。④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过程中,善于就地取材。⑤中国传
统建筑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5.①中国现代建筑要注重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吸收传统建筑的精髓,做到回归传统时表里如一。
②中国现代建筑要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力求建立人、建筑、城市、自然和谐的关系,做
到天人合一。③中国现代建筑要加强建筑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做到技术与艺术完美统一。
解析:1.B 项原文“以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为依托,以先进的建筑技术为手段,把中国古典的建筑
艺术“语言”,和谐地完美地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这才是新时代的美学建筑。”,选项缺少“和谐
地完美地”修饰限定语,且过于绝对。C 项理解语意不对。原文“中国建筑是木造建构的,没有西
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表面上看,没错。”D 项“体现了中国所有传统民居的坐北朝南的
建筑格局”,于文无据。
2.“是否呈轴线对称布局来判断”不对,原文“有趣的是,中国园林并不讲究对称,而是崇尚自由的
布局,取法地形与环境的变化。”
3.A 项天坛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轴对称的特征;B 项应县木塔,体现了木造结构;D.武当山三清殿
屋顶的凤体现是审美特征四,装饰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