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5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文档:第5课 自主赏析 书愤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5 课 自主赏析 书愤 南宋风雨飘摇,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陆 游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以爱国为主题的诗篇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 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总能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1.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生活在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 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 判、夔州通判等职。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 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 生创作诗歌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 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 统一的强烈愿望。 2.背景解读 《书愤》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 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 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 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喷薄而出。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3.文化常识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 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例如:楼船夜雪瓜洲 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字音识记 ①塞上(sài) ②衰鬓(bìn) ③谁堪(kān) ④伯仲(bó) 2.辨形组词 3.词语解释 (1)中原北望气如山:豪情壮志 (2)铁马秋风大散关:配有铁甲的战马 (3)塞上长城空自许: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4)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传后世 (5)千载谁堪伯仲间: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 之意 1.“世事艰”指什么? 提示: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 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 的根源。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 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他诗句吗? 提示: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 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 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颈联中的“空”字和“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 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 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 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 首,扼腕长叹。 4.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出师 表》? 提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 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1.课文主旨 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 的强烈愤慨。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感情复杂,起伏跌宕 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抒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 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愤激辛酸,颈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 中又抱有期待。 (2)对比手法,彰显主旨 这首诗对比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 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 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3)用典明志,抒发情怀 这首诗在颈联尾联中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 点明了诗人的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4)叙议结合,内容丰富 全诗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以愤慨为基调,以典型材料作高度的 艺术概括,或叙或议,内容丰富,形象鲜明,感情充沛。 4.课文译释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收复失 气如山。 地的气概有如山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 将士们乘着高大的战舰在夜里冒雪大破金兵于瓜洲渡口, 秋风大散关。 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收复了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我白白地自许为守边御敌的将领,镜子里面自己衰老的鬓发 已先斑。 已经早早地花白了。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出师表》这一篇文章真是闻名于世,千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 间! 相提并论! 鉴赏古诗中虚实结合手法 一、知识讲解 释义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 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 多。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 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类型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 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 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2)想象和回忆。例如《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 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 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 实情,写出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 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 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作用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起到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 诗歌的中心;有时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 心。 二、答题步骤 步骤一,结合诗句详细阐述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这种手法的。 步骤二,最后说明此手法的效果(直接效果和表达情感的效果)。 三、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 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 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 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 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 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 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解析:D 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 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第三联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 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 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 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 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 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 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 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 方面的作用。 [课内素材] 【素材积累】 陆游,生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他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 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报国 之情至死不衰。当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时,他“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当被弃掷不用时,他依然“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 入梦来”。甚至逝世前,还写下绝笔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运用示例】 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年老的诗人陆游咳嗽着从床上坐起来, 点燃灯火,他的目光投射到很久以前:想当年金戈铁马,诗人也曾吞 吐日月,但最终壮志难酬。此时此刻,失地未曾收复,而自己已经垂 垂老矣。八百年后,我端坐在电脑桌前,仍能够听得到诗人苍老的咳 嗽声与怦怦的心跳。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理想不死”。 (优秀作文《理想不死》) [拓展阅读] 千年深处读沈园 张大伟 倘若这个世界还有原先,倘若能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走过 清,走过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 千年前的月光,悄然地走进沈园。 因了陆游和唐婉,沈园和爱情紧紧地缠绵着,在江南的烟雨里徜 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 十年后的那个春天,满怀忧伤的陆游一个人漫游沈家花园,他形 影清瘦,独坐独吟。而恰恰唐婉和改嫁后的丈夫赵士诚相偕游园,一 对拆散的人意外重逢。 尽管分离十年,陆游内心里对唐婉的眷恋却难以割舍。昔日的爱 妻,分明是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了。不能执子之手,只能泪眼 相望,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陆游的心碎了。 而唐婉,却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霎时体会了唐婉的深情,长叹 一声,一仰头喝下了这杯苦酒,两行热泪怆然而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满怀伤感、内疚和对 唐婉的深情爱慕,陆游在沈园的墙壁上奋笔疾书一阕《钗头凤》,凄然 而去。 凄然而去的陆游无法知道,唐婉孤零零地在粉墙下站着,将《钗 头凤》一遍又一遍地看,最后失声痛哭。 直到四十年后,这个含泪北上、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的男人,重新步入沈园,才发现残墙上竟有唐婉附阕的《钗头凤》! 而唐婉,郁闷成疾,早已香消玉殒。 雨送黄昏花易落。吟读唐婉的《钗头凤》,字字句句扣打陆游的心 弦。那杯酒啊,四十年了,还是咽不尽的苦涩。 四十年,一霎的轻别,半世的孤单。 一阕词,可以附,再附竟是爱情的绝唱;你可以重新步入沈园, 可另一个人,却再也不能回来。面对唐婉的《钗头凤》,陆游啊,你何 样的心情! 四十年,一霎的轻别,竟是生命无法弥补的错。 这一错,是春如旧,人空瘦;这一错,是桃花落,闲池阁;这一 错,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一错,是人成各,今非昨;这一错, 是雨打病魂,咽泪装欢;这一错,是能听见心碎的声音,相逢无言; 这一错,是相聚无期,阴阳永隔。 当年那个柳眉弯月、双眸含黛的唐婉,那个在沈园里失声痛哭、 粉墙附阕、让陆游一生不能割舍的女人,却用死亡把这一切轻轻松松 地割舍了。多么残酷的女人啊! 然而,这个女人又是多情的。也是她,曾用一双素手采下野菊, 晒干了,细细地缝成菊枕,让影影绰绰的花香,芬芳着她和陆游的整 个梦境。这兰心蕙质的女人,谁又冷落了她?漫山的野菊再开,哪里 再寻她一双素手? 可那个风雨生涯的陆游呢?谁能心疼他疲倦的身躯?谁能读懂他 蔓延千年忧伤的心? 花开千年,沈园年年草长莺飞,青藤爬满岁月剥落的墙,像一件 青衣,轻柔地罩在陆游和唐婉的身上。 只有把所有的旧梦塞满沈园。这花还记得,“沈家花园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花是春天的见证;这柳还记得,“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树和人一起慢慢地老了;这水还记得,“伤心桥下 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流水如泣如诉还在为他们悲哀。 断墙上,两首《钗头凤》相守相望,可相隔的岂止是行文间的距 离啊,魂牵梦绕却阴错阳差,牵手只能在梦中。 这对痴情的人,说他们有缘,怎么不能牵手一生?说他们无缘, 离散十年,又怎能在沈园重逢!这对啼血的杜鹃,原本是比翼齐飞的 蝶。 四十年后重回沈园,六十七岁的陆游结束了漂泊的生涯,心里的 凄苦和眷恋却没有完结。再以后,“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 情”。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骑铁马走冰河的男人,也走不出一 个沈园,走不出一个唐婉。 沈园,是他心脏深处最柔软最温热的地方。唐婉,是灵魂深处一 道长长的伤口,稍微一动,就有热血喷涌而出。爱一个人,好像是陈 年的酒,芳香四溢。可一旦和着血泪在地下埋藏久了,那些煎熬,那 些挣扎,那种深挚无告,足让一个人窒息。沈园和唐婉,是他能望见 灯火、却一生回不去的家。 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