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普宁市 2020 -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中一年级质量测试
语文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
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
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当
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
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
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竞成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
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
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
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
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
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
厌新”。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关与现代关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实
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
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
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
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
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瑉《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 《人民日报》2020 年 7 月 1 6 日)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
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
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
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
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
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为我们带
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资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 年的 5
月 1 8 日,坐落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方略。美
国是致力推进现代化的急先锋,可就是在美国,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多样性
的危机。于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就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
各民族、各地城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 21 世纪已经过去的这 19 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
度的重视。再以舞台艺术为例,2016 年在美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
元素既非欧关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于乡
土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最为时尚的嘻哈音乐。
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
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
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
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
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
身的意义,即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你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
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恰恰所要唤醒
的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这也是中
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 《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1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
人更多追求时尚文娱。
B.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
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C.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
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D.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
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
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
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
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
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 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短
视频戏曲艺术的传播传承。
B.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 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
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C.“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
人,每晚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D.1995 年冬,作为“京剧走向青年”的巡演剧目,《曹操与杨修》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
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3 分)
5.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戏曲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 --9 题。
百合花
茹志鹃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主攻团的团长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支援。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
儿向前走了。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
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
很久没有赶上他,我的双脚胀痛得像火烧。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儿后,自己便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地方坐下,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因为我是
个女同志。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他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
安,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我们到了包扎所,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
百姓去借。不一会儿,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
两手却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的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
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我们走进院子里,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
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半晌,她转身
进去抱被子。
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
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
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
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钧,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
撕得不小。①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
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
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
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我看见她
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了一轮满月。一会儿,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
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
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 “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
志
呀!你治好它,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上匾!-”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
“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一张熟悉的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
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 “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
们
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一下子扑在那个东西上……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
解开他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
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
都冰冷了。
②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
洞。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
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
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小战
士的脸。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
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B.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先前插了几根树枝,后来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些细节描写表
现了小战士的天真、乐观、热爱生活。
C. “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
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D.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明
她发现小通讯员的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篇小说选材颇具匠心。它是战争小说,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而是讲
述了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故事。
B.这篇小说以“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不仅巧妙地在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
而且将“借被”“献被”的情节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使结构谨严有序。
C.这篇小说人物刻画都从外貌描写开始,通讯员“高挑挑的个子”,新媳妇“高高的鼻
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D.这篇小说结构细致紧密,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描写紧扣人物,个性鲜明;文字繁简
适当,浓淡合度,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8.文中两处划线句分别表现了新媳妇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 分)
9.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祖莹,宇元珍,范阳遒人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
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
觉。由是声誉甚盛。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
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
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
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今诵五经章句,并
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尚书今王肃曾
于省中咏《悲平城》诗,勰甚嗟其关,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王公吟咏情性,声律殊佳,
可更为诵《悲彭城》诗乎?”肃因戏勰云:“何意《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
莹在座,即云:“《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肃云:“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
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肃甚嗟赏之。勰亦大悦,退谓莹曰:“卿定是神口。今
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
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累迁国子祭酒,及出帝
登阼..,莹以太常行礼,封文安县子。稍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伯.。薨.,赠尚书左仆射、司
徒公、冀州刺史。
(节选自《魏书· 祖莹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B.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C.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D.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命途多舛者/以命归之/必尽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博士,官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教授。
B.登阼,即位。阼是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天子即位时践阼升殿,故借指帝位。
C.伯,古代被君主封赏的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位高之人专用,后世也指有封爵的大官或大夫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祖莹勤奋好学,酷爱读书。他日夜苦读,父母怕他生病,但阻止不了,他常等父母睡
下,偷偷地燃火读书,并遮盖窗户,后被发觉,因此深得赞誉。
B.祖莹才思敏捷,处变不惊。元勰想让王肃再吟咏一遍《悲平城》,由于说错名字而惭
愧,祖莹随机应变当即诵读《悲彭城》,王肃惊叹,元勰大喜。
C.祖莹以文见长,世人看重。他在文章创作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认为写作必须自出匠心,
成一家风骨,不能随便与他人一起探讨,以防文章失去个性。
D.祖莹博闻强识,辨物准确。皇帝下诏让祖莹与李琰之辨别所挖宝印为何世之物,祖莹
说是于阗国王在晋太康时献给皇上的礼物,经验证,果如其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4 分)
(2)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彭城王元勰法曹参军,甚见重。 (4 分)
14.祖莹博学多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具体表现。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渔歌子·荻花秋
李殉①
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殉: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
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
作于此时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但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
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不同,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江边荻花,江上碧烟,
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意境清朗明丽。
C.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长期以水
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D.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真实地展示了词人以隐逸为乐的内心活动,
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曹操《短歌行》“ ”用酒来作开
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杜甫《登高》中,“ ”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中,“ ”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中,“ ”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李 白 《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 表 现 攀 登 中 山 路 崎 岖 盘 旋 , 时 间 流 逝 飞 快 的 句 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大亮点。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
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2018 年 10 月 1 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全球
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1 %2 医治病常用中药,中药的概念讲究“气”。这个“气”是个多义词,常特指“药
性”,
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是为“四气”。中医还有“补脏气”之说。②
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气”则指生理功能,“补脏气”即指用药物来调理,增强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③《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④并说:“上药养命,
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人体的功效,这就是许多人
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⑤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这种特性对于疗
疾治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
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如果“以热益热,以寒增寒”,就会导
致“精气内伤,不见于外”,这是治疗上的。由此可见,(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具有 调教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B.拥有 调养 若非如此 刮骨疗毒
C.具有 调养 反之 助纣为虐
D.拥有 调教 反之 助纣为虐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是多么重要。
B.多么重要啊,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
C.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
D.何其重要呀,用来治病的药的“四气”。
20.文中加序号的句子有一处有标点错误,有一处有语病,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4 分)
(1)标点有误的句子是 ,改正:
(2)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改正: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
“中国创造”已经渐渐代替“中国制造”而被世界广泛认知,它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
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中国创造”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
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
国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①不是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就一定不需要体力劳动。
② 。
③ 。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6 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
材料。这样的材料① ,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背景材料是为了让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一篇报道,说的都是“为什么”,所以,
② ,千万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如果连“为什么”都搞不清,那就会为读者理解报
道造成困难,甚至③ 。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
有 14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
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
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截至 2020 年 7 月 5 日,已有 1 62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40 所孔子
学院,开设了 1154 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 1200 余万人。
③近期,某地开展关于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 20%喜
爱与支持民族文化产品,28%喜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
不少于 800 字。
(1)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得体。
(2)请结合自身经历,以“传统文化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中一年级质量测试
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1.D 【解析】A 项,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
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这是原因之一,文中并没有说是“主要原因”。
B 项 “只要……就能够……”错误,过于绝对化,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有可能”。C 项,错置
因果,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
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都将推动艺术和文
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和“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
感”都是“科学技术每一次进步”的结果,二者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2.D 【解析】“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音乐剧的发
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
最传统的,而这个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
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这里以百老
汇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在全媒体时代的回归,并不是说百老汇和中国
的昆曲、梨园戏在“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方面是相同的。
3.A【解析】 A 项说明在全媒体时代该如何来传承这些戏曲艺术,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不能
证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这一观点。
4.①首先指出年轻人对戏曲疏离的原因,引出中心论点“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并用
年轻人乘飞机去欣赏《董生与李氏》加以佐证;②接着论证戏曲应该怎样吸引年轻观众,指
出古典美与现代美都是他们需要的;③最后得出结论:真善美结合才能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
和戏曲美好的未来。(3 分)
5.①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②传统戏曲艺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使
古典美与现代美完美结合;③回归传统内容,创新戏曲的传播方式。(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A【解析】从 “我”和通讯员借被子的过程中可知,并没有表现通讯员看不起新媳妇,“老
百姓死封建”是通讯员对借不到被子的不满;在得知不借被子真相,“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
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
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文本中没有写通讯员的自责。
7.C【解析】“这篇小说人物刻画都从外貌描写开始”错误,由“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
前面。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从背后看去,只看到
他是高挑挑的个子,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可知,先写的是通讯员的动作。
8.第①处:“笑着”体现新媳妇对通讯员冒冒失失的行为感到可笑;“赶忙找针拿线”表现她对
通讯员的关心。(2 分)第②处:“没看见”“没听到”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的无限悲痛;“细细
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为之前没有给通讯员补上破洞感到遗憾、愧疚和对通讯
员的崇敬。(2 分)
9.①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②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
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心灵;③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④
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C
11.D(大夫的死为“卒”。)
12.C(“不能随便与他人一起探讨”错,原文指写作不能和别人求同。)
13.(1)中书监高允常常赞叹说:“这青年的才能和器局,不是诸生所能赶得上的,终将有远
大前途。” (4 分。“每”“才器”“远至”每处 1 分,句意 1 分)
(2)祖莹凭借才学名声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被征召为彭城王元勰的法曹参军,很受器重。(4
分。“拜”“征署”“见”每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祖莹讲学误拿《曲礼》,能口诵《尚书》三篇,不漏一字;②高祖令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
述大义,听后赞赏不已;③祖莹诵读《悲彭城》,替元勰解围;④祖莹能够准确识别古代玉印。
(3 分。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即可)
【译文 】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县人。祖莹刻苦好学,沉湎于书籍之中,夜以继日,父母担心
他会读出病来,想禁止他苦读却禁止不了。他经常在炭灰之中藏着火种,赶走仆人,等父母
睡觉之后,偷偷地燃火读书,用衣被遮住窗户,以防泄漏光亮,被家人发觉。由此他的声誉
更高了。中书监高允常常赞叹说:“这青年的才能和器局,不是诸生所能赶得上的,终将有远
大前途。”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授《尚书》,选他为都讲。学生们全部集合,祖莹晚上读书太
劳累了,竟不知天亮了。博士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忙乱中祖莹误把同房间学生李孝怡
的《礼》拿到讲台上去了。博士十分严厉,祖莹不敢回去换书,于是只好把《礼》放在前面,
背诵《尚书》里三篇文章,竟不漏一字。讲完之后,李孝怡感到惊异,向博士说明了原委,
学中师生全都大为惊奇。后来高祖听说此事,召他入内宫,要他诵背五经章句,并讲述大义,
皇帝赞叹不已。祖莹凭借才学名声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被征召为彭城王元勰的法曹参军,很
受器重。尚书令王肃曾经吟咏一首《悲平城》诗,彭城王元勰很是叹赏其文辞优美,想让王
肃再吟咏,却失口说:“王公您吟咏情性,词语声律,都特别优美,是不是可以再吟一遍《悲
彭城》诗?”王肃就开玩笑说:“怎么《悲平城》变成了《悲彭城》了?”元勰面有惭愧之色。
祖莹当时在座,就说:“有《悲彭城》,只不过是王公您没有见过。”王肃说:“可以为我们读一
读。”祖莹应声诵读:“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王肃听罢,很是惊
叹赞赏。元勰也大为高兴,回来对祖莹说:“你真是神嘴啊。今天若不是你,我差点被吴子压
服。”祖莹以文学为世人所重,他常对人说:“文章必须自出匠心,成一家风骨。生活经历不同,
怎么能会同别人有一样的风格呢?”祖莹性情豪爽,气节很高,处境困窘失意、命运充满不顺
屡受挫折的士大夫,都会托命于他,他必然会尽力关怀救助,当时人也因此夸奖他。孝昌年
间,在广平王府第挖得古代玉印,皇帝下诏让祖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去辨别它是什么时代的
东西。祖莹说:“这是于阗国王在晋朝太康年间献给皇上的礼物。”于是用墨涂字验看,果然像
祖莹所说那样,当时人称赞他博闻多识。他多次升迁后担任国子祭酒,等到出帝登基,祖莹
以太常卿的身份主持大礼,被封为文安县子。渐渐地因功迁升仪同三司,晋封为伯爵。他去
世以后,朝廷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C【解析】词的词牌名与词作内容没有直接的关联。 “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
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一句错,应是“对自己能过与渔人一样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生活而感到
满足与愉悦”。
16.①对潇湘自然风物和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描写了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
荻花临风,美景如画。作者一叶扁舟,月下徜徉于如梦如幻江景之中,安闲恬适。(3 分)②
淡薄名利、怡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词的下片写隐逸之乐。生活江中,舟中吟诗饮酒,生活简
朴恬淡,不将名利挂心上,开怀惬意。(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对酒当歌 潦倒新停浊酒杯 往往取酒还独倾 一尊还酹江月
(2)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18.C 【解析】第一处,“具有”,有(多用于抽象事物);“拥有”,领有,具有(大量的土地、
人口、财产等);语境是说“影响力”,属于抽象概念,应使用“具有”。第二处,“调教”,调理
教导(多指儿童),照料训练(牲畜等);“调养”,调节饮食起居,必要时服用药物,使身体恢
复健康;语境是说中药对人体的调节,应使用“调养”。第三处,“若非如此”,假如不是这样,
后面是假设的结果; “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前面说“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
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而后面“如果‘以
热益热,以寒增寒’”是与前面相反,应使用“反之”。第四处,“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
事;“刮骨疗毒”,三国蜀将关羽左臂为流矢所中,镞之毒入于骨,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语
境是说如果不依据药文化特点而反过来做的话,就相当于帮助病毒来侵害人体,应使用“助纣
为虐”。
19.C【解析】由“由此可见”可知,应是对上文的总结,而上文主要是讲药的“四气”与治病之间
的关系,所以总结的内容应该与此相关,且强调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很重要的,应从用药
“四气”治病的角度来说,而不是药的“四气”,这就排除 AD 两项;B 项,选项采用倒装的句式,
不符合表述习惯,排除 B 项。
20.标点有误的句子是②(1 分),改正:将“调理增强”间的“逗号”改为“顿号”。(1 分)有语病
的句子是⑤(1 分),改正:去掉“被”字。(1 分)
【解析】第一问,“调理”和“增强”是一个句子中的谓语,“调理”“增强”共用宾语,所以中间不
能使用逗号,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而此处是两个词语之间的停顿,应改为顿号。第二问,
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
动者和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而文中该句,“中药的这种特性”是“体现”的实施者,
所以不能使用“被”。
21.②不是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就一定具备核心竞争力③不是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
我国就一定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答出一点给 2 分,两点 5 分)
22.①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 (2 分) ②一定要准确无误 (2 分)
③把读者引入理解的误区 (2 分)
【解析】根据上下文“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第
一空应填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根据下文的“千万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第二空
应填写“一定要准确无误”;根据上文的“那就会为读者理解报道造成困难”,第三空应填写“把
读者引入理解的误区”,意思对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60 分)
23.试题由材料、驱动任务两部分组成,并且两个不同的任务要求也各有侧重。
任务一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文体要求明确。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得体。
学生要紧扣三则材料,体现自己的思考,具体行文时可以先抛出材料三的问题,然后确立观
点,围绕材料一、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价值意义,呼吁青少年应增强文化自信,并自
觉担当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也可以先确立观点,紧扣材料一、二阐释传统文化的内涵、价
值意义,进而批驳材料三中的青少年的错误认识,提出正确做法。注意语言公正平和,不偏
激,不傲慢。行文要注意用准关键词“传统文化”而非“文化”,综合使用三则材料而不可忽视任
何一则甚至多则材料单薄论述,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尤其是要有丰富的可读性的论据而不能
一味空谈。
②任务二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文体、标题要求明确。这次是命题作文,所以改变题目则未能
准确完成任务,能体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写作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为记叙
文,应以记叙为主,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为辅。尤其注意行文主题扣紧“传统文化的
芬芳”,明晰行文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具体载体和自身与之相关联的经历,以真实的体验揭示
“芬芳”的深刻内涵、感悟、情怀等等。
相关文档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22021-06-0719页
- 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2021-06-0715页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2021-06-0712页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19-2020学2021-06-0715页
- 【语文】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2021-06-0715页
- 【语文】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1-06-0717页
-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中学2020-2021学2021-06-0718页
- 福建省福州市师大附中2019-2020学2021-06-0722页
-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0-2022021-06-0713页
- 陕西省榆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2021-06-0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