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84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中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将准考证号填涂在指定位置。
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笔在答题纸上书写。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试卷自行保存好,以便试后讲解。
第 Ⅰ 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巫起源说是其中之一。中国文明以农耕文明起家,巫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母胎。
在一个无法迁徙的农耕部落中,如何消融自然的变化所引起的恐慌,就是这个群体顺利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人类社会要通过一系列反复的宗教节日与自然发展取得协调一致,“在庆祝节日时,人类社会积极地加入了季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宇宙危机中”。在顺利渡过这个宇宙危机的仪式中,巫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是宇宙危机以及协调危机仪式中的唯一解释者,他阐发着来自宇宙自然之神的意见以及宇宙危机协调的效果,他的阐释决定了部落是生活在希望还是恐惧中。在氏族部落时期,巫是部落的领袖,因为通神而为大家信服崇拜,享有崇高的权威。
巫即是萨满,在满语中是智者,也就是拥有智慧的人。但是此智者非希腊之智者。希腊智者运用理性和知识,找出对方的逻辑漏洞,在辩论中取胜。萨满则相反,他的智慧不来自理性和经验,而是来自神灵的启示。萨满通过一种类似舞蹈的仪式,使神灵附在自己的身上,此时萨满和神灵即为一体,萨满说的话就是神灵的启示。
巫如果成功地解决了危机和灾难,在部落平民的眼中,就必须有危机被解决的实际效果,如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如果巫身上仅仅是无理性的疯狂,显然不会具有这么重大的功能。所以巫除了在仪式中的动作和神灵附体式的颤抖之外,还要有关于天文、农业甚至医学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巫就成了当时知识的掌管者,他们负责解释任何一个引起恐慌的非自然事件,并且使人们看到这种解释的效果,从而使他们从恐惧中走出,回到正常的生产中去。
关于中国诸子百家的起源,史书上一直认为诸子出于王官,是周王室的王官流落民间而成。其实王官之学也是巫,因为周王室“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所以巫在那个时代是一切事物的核心,百官皆由巫出。巫的一切规范和知识也就成为后来一切知识的起源,中医源于此,天文历法源于此,史源于此。所以中国文化简言之,上层出于巫的理性化,巫到底层就成了民间信仰。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认为,在中国,巫的理性化完成的标志是周公旦的制礼作乐,它为中国文化传统奠定了根基。
中国文化是在巫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我们的社会、政治、文学等,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巫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也形成了它特有的结构。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崇尚独立和透明规则的现代工商文化的建立,使巫文化慢慢退出。它被工商文明取代,不能不说其生命力仅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人的心态势必转变,那么巫文化也就逐渐让步于现代文明。
(摘编自李道南《巫:中国文化的根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农耕时期,人们对于自然变化的恐惧,为巫体现其决定性作用提供了基础。
B.农耕部落中,举办宗教节日是人们希望与自然发展取得协调一致的一种努力。
C.巫在宇宙危机的协调中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他是宇宙自然之神意见的阐发者。
D.巫解决危机取得成功的标志是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为前提,阐明了它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
B.文章通过比较希腊智者和萨满的异同点,突出了萨满作为智者的非理性特点。
C.文章引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是为了论证中国诸子百家起源于巫的观点。
D.文章在强调巫的重要性的同时,并不回避其局限性,体现了作者思考的严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巫如果要保持在部落中的地位,就必须具备满足平民某些功利性需求的能力。
B.作者认为,周王室的王官流落民间是中国诸子百家的起源,王官之学也是巫。
C.巫有理性化和成为民间信仰两个发展方向,前者为中国文化传统奠定了根基。
D.巫有其时代局限性,物质丰裕和人的心态变化是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如果人类无法安全地驾驶,那么就不要人类来干这事儿。”这是近年来全世界开始兴起的无人驾驶风潮的逻辑。百度、Alphabet 等巨头正在大力投资研发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更加安全,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感知车距功能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同时能够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增加驾驶安全系数,有利于道路通畅。人驾驶汽车,从看到紧急情况到踩下刹车再到刹车发挥作用,平均总共需要 1.2 秒。而未来无人车有机会在 0.2秒内紧急制动,这比有人驾驶的平均 1.2 秒快了整整 1 秒,1 秒的时间往往可能是救命的时间。
此外,驾驶员的安全视距一般在 50 米左右,而自动驾驶汽车能实现 200 米以上的超视距扫描观测。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车不会累、不会受情绪干扰、不会出现酒驾醉驾和开车时发短信、打电话等问题。无人车也更遵守交通规则,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摘编自余建斌《无人驾驶,也许更安全》)
材料二 2014~2019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于艾媒咨询《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
材料三 随着一些新科技,诸如物联网、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3D 打印技术、生物科技、神经科技、新材料科技、纳米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等,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汇聚融合,人类既为这些科技蕴含的巨大的变革性力量感到振奋和鼓舞,同时也为人类在自己所创造的技术社会里的角色、地位和状况有一种混合着现实与想象的担忧、焦虑甚至恐慌。人工智能的崛起,尤其是 Alpha 系列的人机围棋大战,使得人们对技术的这种复杂心态变得更加突出和醒目。
当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缺陷,或者被以不正当目的进行利用时,它会对人类的个体和社会的不同方面造成威胁或危害。例如,通常的“弱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因程序故障或人的恶意操控而造成导航错误、电网瘫痪、金融市场崩盘等。
而习惯了旧有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人可能会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重大变革感到“不适应”。例如,人工智能造成的“技术性失业”甚至会广泛波及高级智力劳动者,如翻译、医生、律师等。
随着人机融合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将人工智能嫁接乃至无缝地融合到自身的自然智能中,实现人机融合的智能。这样,人不再是纯粹自然演化意义上的生物人,而是一种人机混合物。这会对人类的一整套观念——尤其是伦理的、法律的、教育的观念——构成威胁。
更严重的威胁是,当通用人工智能完全实现,人工智能体将不仅有与人类一样的智能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而且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比人类更强的能力,因此它们有可能凭借自己的超级能力控制、奴役甚至灭绝人类。
(摘编自李恒威、王昊晟《人工智能距离“威胁”人类还有多远?》)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9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是2014年的7倍,预计该产业将得到巨大发展。
B.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增长率将在2019年回落,该产业的发展大致退回到2017年的水平。
C.从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分布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众多公司的首选驻地。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即使是一线城市,其间也有较大的差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无人车的迅速紧急制动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无人车更遵守交通规则,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B.无人车能使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获得更舒适的体验,这成为其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素。
C.北京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最为集中的城市,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是直接相关的。
D.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舒适、安全,它的威胁远远小于它的贡献。
6.材料三列举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威胁,造成这些威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5 分)
尘封与独处
张立勤
某学者在一座图书馆书库中,终于看到了他早年听说过的一本书,书上面落满了灰尘,几乎看不清书脊上的文字,他是凭着直觉,朝它伸出了手臂的。当他的手碰到这本书时,不如说碰触到了那厚厚的灰尘,那个时刻,他分明感到了什么,什么呢?尘埃飞起,土腥气,内心的酸楚,或如歌的岁月在远方已消失殆尽。一本书的独处,尘土无情地将其覆盖得十分严实和均匀,时光或许永远都是这样从尘埃之上踏过去的,也从来都是隐蔽而小心谨慎地靠近着你,消磨着你,不管你有无生命。书籍的独处是悲凉的,它无事可做,它要靠别人的翻阅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只有跟阅读它的那个人一起呼吸,否则,它就只有任时光如蠹虫一样啃噬着它的肌体,一天天地变黄,衰败下去。
独处的人,却是尘封不住的。那个写出著名的《瓦尔登湖》的美国人梭罗,他认为没有比独处更好的事了,就一个人,十分简单,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山林,那片美丽的湖水。梭罗逝去已 156 年了,仍有那么多的人感动于他的独处。译者说“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简单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那本绿色封面的《瓦尔登湖》,从我几年前读完它就一直摆放在写字台上,我不忍心将它塞回书柜,我一次次地翻开它,翻开它就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偶尔,那只猫头鹰的叫声会被我想起,其实是想起了那一段“有猫头鹰是可喜”的思考。我不由得抬起头望窗外,就觉得我家窗外的这棵树是梭罗看到的那棵树,树枝上也应该有鸟类什么的栖息。
还有卡夫卡,他认为为了写作,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他比梭罗走得更远,而他却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出生地布拉格。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卡夫卡到柏林和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去世。卡夫卡的独处更趋于内心,独处的内心与生存环境的对立,使得他的独处实际上不可能是梭罗式的。卡夫卡说:“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
卡夫卡、梭罗、蒙田、梵高、贝克特等太多的逝去的喜欢独处的人,我爱他们!就其独处而言,对于任何深刻的思考和深邃品质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独处于一个夜晚也好,一个冬季也好,有意的,而不是无意的,自己跟自己在一起,跟墙壁在一起,跟高山流水在一起……空白之页向天空展开,我走向某个时分,独处的某个时分,这是灵魂所必需的。
打开一本尘封已久的书籍,这时,我后悔我打开得晚了。也许我擦干净书上面的尘土之后,回想起一段早已忘记的往事,于是,我的眼睛就湿了。尘封的不管是什么,都是要靠心灵去打开的。打开的瞬间,我肯定生出十分亲切的感情。
许多东西是必须要被尘封的,比如,历史遗迹、岁月或记忆。许多东西是不得不被尘封的,比如,被忽视、忘却的或群体失忆症的结果。许多东西是无法尘封的,比如,尊严、爱与恨……尘封是自然规律,唯有独处的思想者,或生命的独处时刻,方能开启历史与岁月的尘封,创造出尘封不住的不可磨灭的人类神话。
我忽然觉得,独处与尘封在某种感觉的情形下,是在形容事物的同一种存在状态,不是吗?
(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描写书籍的独处,被尘封而显悲凉,情思细腻,意味深长,这与下文中人的独处不会被尘封形成对比,突出人应学会独处的主题。
B.梭罗远离尘嚣,寻求独处,这种简单和孤独却馥郁芬芳,恰恰成就了其作品和精神的独特魅力,让人喜爱他的作品,感动于他的独处。
C.“他比梭罗走得更远”侧重说明卡夫卡在物理空间上虽几乎没离开过布拉格,但去过柏林、维也纳,也意味着卡夫卡与梭罗的独处有深远区别。
D.文中写“我”打开尘封已久的书籍的情形,抒情和议论相结合,融入独特的主观感受使情感真实自然,议论点睛,使文章富有理趣。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独处”的妙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散文讲究“形散神聚”,请从选材角度分析本文“形散”的特点。(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
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中大通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恩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萧子云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
B.“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
C.“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
D.《尔雅》,儒家的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了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
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且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
C.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斋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
D.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式,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大通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 14-15 小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①卫中丞赴长水
岑 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威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 ①奉饯:恭敬地饯行。②擐:穿。③泛菊:古人于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颔联以寒霜摧残草木之景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尾联写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15.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写到饮酒,请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
(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 ”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
(3)杜牧《阿房宫赋》在描写阿房官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后,紧接着分别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宫殿之多的两句是:“ , 。”
第 Ⅱ 卷(语言表达题,共80 分)
三.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 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该当如何?我们 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 的追求,( ),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
,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突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
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 )!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我摸爬滚打,跨越山川大漠,寻求的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是幸福本身。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金碧辉煌 千里迢迢 孜孜不倦 拾级而上
B.富丽堂皇 千里迢迢 宵衣旰食 一拥而上
C.富丽堂皇 不远千里 孜孜不倦 拾级而上
D.金碧辉煌 不远千里 宵衣旰食 一拥而上
18.下列在文中两处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 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
B.带着一路的风尘和汗水、伤痕 柴门简陋又如何,茅屋朴素又如何
C.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 柴门简陋又如何,茅屋朴素又如何
D.带着一路的风尘和汗水、伤痕 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我摸爬滚打,跨越山川大漠,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B.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C.我摸爬滚打,跨越山川大漠,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还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D.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20.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 24 小时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留存率)的多少。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6 分)
21.下面一则征稿启事有五处语言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5 分)
征稿启事
《黄河浪》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栏目,欢迎同学们惠赠稿件,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稿件斧正后请投入《黄河浪》编辑部邮箱(huanghl1234@126.com)或直接奉送校刊总编高老师处。
《黄河浪》编辑部
2018 年×月×日
(1)将 修改为 ;(2)将 修改为 ;
(3)将 修改为 ;(4)将 修改为 ;
(5)将 修改为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能力还没达标,就嫌薪水少;明明没啥钱,打扮却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自己却已在炫耀诗和远方……在你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鲜见。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D 解析:D 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巫如果成功地解决了危机和灾难,在部落平民的眼中,就必须有危机被解决的实际效果,如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可知,“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只是对巫成功解决危机的部分举例,而非标志。
2.B 解析:文章关于希腊智者和萨满的比较,在第三自然段,“希腊智者运用理性和知识,找出对方的逻辑漏洞,在辩论中取胜。萨满则相反,他的智慧不来自理性和经验。而是来自神灵的启示。”文章只比较了二者的不同,并没有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故选 B 项。
3.A 解析:B 项“周王室的王官流落民间是中国诸子百家的起源”不是作者的观点,参见原文第五自然段“关于中国诸子百家的起源,史书上一直认为诸子出于王官,是周王室的王官流落民间而成”。C 项从原文看,李泽厚认为“为中国文化传统奠定了根基”的是周公旦的制礼作乐。D 项巫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是时代的发展。
4.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该产业的发展大致退回到 2017 年的水平”错,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增长率将在 2019 年回落,但产业规模依然增长,增长率回落不代表该产业的发展会倒退,增长率为负数时才代表产业发展的倒退。
5.A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无人车能使……的主要因素”错,根据材料一可知,无人车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素是安全。C 项,“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是直接相关的”错,北京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分布比例最高,但材料并未体现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有联系,更遑论“直接相关”。D 项,“它的威胁远远小于它的贡献”错,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贡献与威胁共存,材料并未比较孰大孰小。
6 答案 ①人工智能自身因素:技术存在缺陷,通用人工智能体动机不良。
②人类方面的因素:使用者动机不良,人工智能会造成“技术性失业”,人机融合对人类传统观念的威胁。(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三中“当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缺陷,或者被以不正当目的进行利用时,它会对人类的个体和社会的不同方面造成威胁或危害”“习惯了旧有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人可能会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重大变革感到‘不适应’。例如,人工智能造成的‘技术性失业’”“当通用人工智能完全实现……它们有可能凭借自己的超级能力控制、奴役甚至灭绝人类”可知,人工智能造成威胁的原因有其自身因素:技术存在缺陷,通用人工智能体动机不良。也有人类方面的因素:使用者动机不良,人工智能会造成“技术性失业”,人机融合对人类传统观念的威胁。
7.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由第三段“他比梭罗走得更远,而他却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出生地布拉格”可知,“更远”不是指空间距离远。“他比梭罗走得更远”侧重说明卡夫卡的独处更趋于内心,比梭罗的独处更深远。
8 答案 ①独处的人不会被尘封。能够独处、享受独处的人,内心是丰富的,正如梭罗的简单而馥郁。
②独处对于任何深刻的思考和深邃品质的培养,都必不可少,这也是灵魂之必需。
③唯有独处的思想者或生命的独处时刻,方能开启历史与岁月的尘封,创造出尘封不住的不可磨灭的人类神话。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的能力。要理解“独处”的妙处,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独处”的论述,对其进行分析归纳。第二段开头,“独处的人,却是尘封不住的”,结合第二段的举例分析,可得出第①个答案点。分析第四段,整合出第②个答案点。倒数第二段,强调独处对于人类创造活动的作用,对应第③个答案点。
9 答案 ①选材广泛自由:有学者触及的尘封的书,有“我”案头不忍让其尘封的书,有幽僻环境中独处的梭罗,有在内心独处的卡夫卡。还写到蒙田、梵高、贝克特。
②有详有略:写梭罗、卡夫卡的独处是详写;写蒙田、梵高、贝克特喜欢独处则一笔带过。
③虚实结合:学者打开尘封的书是实写,设想其生发的感受,尘埃飞起,土腥气,内心的酸楚,岁月消逝为虚写;“我”打开尘封之书是实写,设想擦净尘土、回忆往事、眼睛湿润为虚写。(每点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做好此题,需要平时多多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散”是指散文选材有广泛性、自由性的特点。不受限制,想象时空相当广阔,可实可虚,可详可略。抓住这些特点,寻找概括即可。第①点贯穿全文,第②点可从二、三、四段得出,第③点可从首段和倒数第三段得出。
10.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题可用排除法。“见”的宾语为“《论书》”,“敕旨”作《论书》的定语,因此“始见敕旨《论书》一卷”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洞澈字体”意为透彻了解字的形体,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因此排除 C 项。选 A。
11.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户籍”属于户部管理范围。
12.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曲解原文,由原文“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可知,子云擅长草隶,被世人作为楷模。
13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答案:(1)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就留心撰写。(考查点:“既长”“以”“弱冠”)
(2)中大通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考查点:“出”“和理”“悦”)
回归教材:作答文言文翻译时,可以联想课本内容。比如(1)中的“弱冠”,与《滕王阁序》“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含义相同,均指男子二十岁;(2)中的“出”与《张衡传》中的“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含义相同,均指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
【参考译文】
子云字景乔,是子恪第九弟。十二岁时,被封为新浦县侯,自己写了一篇奏章,就非常有文采。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就留心撰写。至二十六岁时,编撰成书,上表奏报朝廷,皇帝下诏交付给秘阁收藏。子云性情沉静,不愿意做官。三十岁时,才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担任太子舍人,编撰《东宫新记》上奏给皇帝,皇帝下令赏他束帛。大通元年,授任黄门郎,不久升任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职吏部。中大通三年,子云出京担任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喜欢他。梁朝初年,祭祀天地和祖先用没有去皮毛的纯色全牲,祭祀乐辞皆是沈约撰写的,到这时还在沿用,子云是最初进言应修改乐辞的。他上奏说:“我近来兼职斋官,听到祭祀时乐师所歌,仍是用没有去皮毛的牲畜祭祀时用的旧曲。”皇帝下令说:“这是主管者墨守成规,应该赶紧修改。”于是让子云撰定乐辞。下令说:“祭祀天地和祖先用的歌辞,应该使用经书典籍上的高雅语言,不得混杂使用诸子百家和史书文章里的浅俗之语;而沈约所写的歌辞中,也有很多谬误。”子云回复诏书说:“理应从《五经》中采取,圣人已有成教。只以《五经》为根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也是经书典籍一类,我想也可取来兼用。我谨慎地逐一采集,各自依照叙事内容,表现它的要义,来展现制礼作乐的美妙。我深想了很多天.现在才完成,恭敬地呈上。”皇帝下诏全部使用。子云擅长草隶书,被世人作为楷模。他回复诏书说:“(我)二十六岁时,编著《晋史》,写到《二王列传》,想写出对草隶笔法的评论,
然而言不尽意,竟没能写成。十多年来,我才看到陛下的《论书》一卷,品评书法笔势,透彻了解字的形体。自此研究思考,才明白隶书的规式。从那以来,自己感觉到写字功夫长进了。”他的书法极被高祖推重,曾评论子云书法说:“笔力刚劲挺拔,心与手相呼应,技巧超出杜度,体美胜过崔寔,当与钟繇并驾齐驱竞争高下。”他就像这样被欣赏。太清二年,侯景侵犯逼近宫城,子云逃到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他又东逃晋陵,饿死在显灵寺僧房,时年六十三岁。
14.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是军队的威武和杀气。
15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确定题干要求,要求比较的是两首诗词借饮酒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家万里”“归无计”显然体现出的是将士离家万里,思归而不得的凄凉愁苦之情,饮酒是为了消解乡愁。而此诗前三联的渲染铺垫,使得尾联中战前的饮酒充满着我军战无不胜的自信,表达的是渴望将士杀敌报国的豪情。
答案: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思乡之情;本诗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将士为国杀敌立功的豪迈情怀。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能够展现盛唐气象的边塞诗。诗人在重阳佳节为即将戍边的卫中丞饯行送别,诗中充满着大唐文人的豪迈之气。首联直陈其事,“横行”二字体现出诗人对卫中丞的赞誉。下句借汉羽林郎赞美军士。在汉朝,羽林为天子近卫,身份尊贵,战力超群,此处为对卫中丞士兵的美称,他们长于弓箭,装备精良。颔联则以寒霜肃杀摧草木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军队的威武和杀气。有如此军队,如此长官,诗人自然坚信大军所到之处,敌人必定难逃败亡的命运。颈联以汉代唐,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来表达此次出兵必胜的信心,同时又是对卫中丞的美誉。尾联回归饯行的主题,诗人殷勤劝酒,希望卫中丞能够在建功立业杀敌报国前,能尽享音乐美酒,宾主尽醉在这东篱旁。整首诗豪气逼人,体现出彼时边塞诗常见的民族自信。
16.(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提携玉龙为君死 金戈铁马
(3)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7.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此处修饰对象是“大门”,应该用“金碧辉煌”。②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强调远的程度。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此处强调的是“路途远”的程度,应该用“千里迢迢”。③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此处指的是普通人的努力,应该用“孜孜不倦”。④拾级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一拥而上:指一下子全都挤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语境中并无“拥挤”的意思,故选“拾级而上”。
18 答案 A
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处,为使音韵和谐,在叙述并列成分时,最好先说音节较短的成分,再说音节长的成分,所以应是先“汗水”“伤痕”再“一路的风尘”,且“一路风尘”带有总括性。第二处,从“柴门”到“茅屋”有一个条件越来越差的递进过程,根据文意,应“柴门”在前,“茅屋”在后。同时,结合下句“幸福的笑容”,按照句式一致原则,应该用“简陋的柴门”而不是用“柴门简陋”的句式。
19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C 两项,逻辑不当,“摸爬滚打”应放在“跨越山川大漠”后面,因为“摸爬滚打”是对“跨越山川大漠”这一历程的总结。B 项,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问号表明对句子陈述内容存疑,与文意不符。
20 听讲、阅读、视听、演示属于被动学习,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 30%以下;(2 分)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属于主动学习,平均留存率在 50%以上;(2 分)自听讲到教授给他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逐渐升高,呈金字塔状。(2 分)
21 答案 (1)将“惠赠稿件”改为“踊跃投稿”;
(2)将“鼎力相助”改为“提供帮助”或“给予支持”;
(3)将“敬谢不敏”改为“错失良机”;
(4)将“斧正”改为“修改”;
(5)将“奉送”改为“送至”。
解析 (1)作为征稿启事,要同学们投稿,不能说“惠赠”,因为“惠赠”是敬辞,指对
方赠予(财物),这里应将“惠赠稿件”改为“踊跃投稿”。(2)“鼎力相助”是敬辞,用于请托或感谢别人的帮助时,不能用在自己身上,应改为“提供帮助”或“给予支持”。(3)“敬谢不敏”是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只能用于自己,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错失良机”。(4)“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修改自己的文章,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修改”。(5)“奉送”是敬辞,指赠送(对方礼物),用在此处不当,应改为“送至”。
22[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类作文题目,材料叙述了年轻人的几种做法,说明年轻人的做法就是立意的前提。第一种为“能力还没达标,就嫌薪水少”,这种做法的实质是不能清醒认知自己,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第二种为“明明没啥钱,打扮却大牌得不得了”,这种做法的实质是不能量入为出,喜爱虚荣攀比。第三种为“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这种做法的实质是敏感脆弱,缺少耐挫折能力,缺乏担当精神。第四种为“父母尚在‘苟且’,自己却已在炫耀诗和远方”,这种做法的实质是不从家庭实际出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考生可以整体考虑,综合立意,也可以就某一种做法进行立意。行文时要注意从材料分析出发,得出观点,做到有针对性,论证时注意结合现实,分析产生这种心理和做法的原因,使文章有深度。
作文立意:①做有为青年;②修己方有为;③唯有奋斗能致远;④欲戴王冠,必承其重;⑤该奋斗的年龄怎能选择安逸;⑥青年,请先独立自强;⑦做好自己,带父母一起寻找诗和远方;⑧莫做垮掉的一代;等等。
[佳作展台]
练就钝感力,医治玻璃心
有一本叫《钝感力》的书,很受读者的喜欢。按照作者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能力”,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初听“钝感力”一词,感到陌生,仔细品味,又觉得其颇有道理,恰如作者自己所说,钝感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力表达的思想早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存在了。《菜根谭》里有一副名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联语寥寥数字,却道出了对待名利乃至生死应有的人生态度,即万事随缘,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郑板桥有一句传世名言,叫“难得糊涂”;苏东坡也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说法。这些名句都是对钝感力最好的诠释,换句话说,钝感力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种概括。
人生在世,缺陷、过失、错误在所难免,迟钝一点,不要太过计较输赢得失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你就可以避免许多无意义的烦恼,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条件。女作家丁玲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北大荒劳动十余年,她总结的自己活下来的经验,竟然是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她所说的精神胜利法,其实就是一颗迟钝的心,就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也就是苏东坡的大智若愚。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与其过于敏感,将人生有限的精力消耗在本可避免的烦恼上,不如适度迟钝,多点快乐,多点幸福。
诚然,敏感也是一种能力,敏感的人往往有灵气,富于创造力,但是过于敏感,往往会生出无端的烦恼,影响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就说《三国演义》中那个感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吧,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虚心讨教,而是选择嫉妒,想方设法去陷害对方,结果落得英年早逝的结局。不如别人,承认就是,何必那么动怒?敏感使他才华出众,敏感又使他被三气而亡,真乃成也敏感,败也敏感。
社会在快速发展,钝感力的价值越发不可小视。当今中国有很多年轻人特别敏感,稍受一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马加爵,一个曾经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的大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走了极端,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马加爵的悲剧也正是敏感有余、钝感不足造成的悲剧!
敏感诚可贵,钝感价亦高;练就钝感力,医治“玻璃心”!
[名师点评] 文章从《钝感力》一书写起,提出“钝感力”的话题;接着引经据典,阐述“钝感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然后列举典型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阐述适度钝感的意义和过于敏感的危害;再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阐述“钝感力”的现代意义;最后以凝练的句子总结全文,回扣标题。全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层层深入,颇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 【语文】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2021-06-0723页
- 【语文】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2021-06-0726页
-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2021-06-0715页
- 广西贵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2021-06-0722页
-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0-2021学年2021-06-0721页
- 【语文】河北省邯郸市2019-2020学2021-06-0723页
- 【语文】吉林省延边汪清县第六中学2021-06-0714页
- 【语文】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2021-06-0714页
- 【语文】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三2021-06-0715页
- 【语文】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1-06-07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