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1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命题点五 探究类题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孤 城
非 鱼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
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
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
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他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
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
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
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
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 114,他都拨了,
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
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
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
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蹿过去,李
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
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
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
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
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
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
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
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
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
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
你不是要回家吗?
我回去干吗?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标题类题)“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
涵的理解。
答:
解析:题干指向很明确,“标题”“意蕴丰富”,因此属于“标题意蕴”理解题。①点出标
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孤城”既有道路被封锁形成的“孤城”的意思,也有主人公内心的
“孤城”,一语双关。②分析标题的表层义: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
道路被封锁)的城市。③挖掘标题的深层义: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要忙于工作,没有
人交流。
答案:标题“孤城”,一语双关。①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
锁)的城市。②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
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
2.(主旨意蕴类题)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路历程。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的原因。
答: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很小,情节方面已经明确,就是分析主人公为什么雾天想“回家”,又
为什么雾散之后“返城”即可。
答案:①当大雾阻隔了城市和乡村的交通时,这种阻隔使李生产生了恐惧,害怕家乡和亲人
与自己隔绝,害怕失去故土和亲人,所以拼命想出城回家乡。②当李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在无人为伴,无人可以交流,感到孤独时,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想回家。③
李生还要在城里工作,城里有他的理想,有他对事业的追求。④李生认为,只要能时常回家
乡看看,知道家乡的亲人平安健康,这就够了。⑤现实中,许多人常常像李生一样为了自己
追求的理想、学业或事业而离开家乡和亲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乡村温情与事业追求、
亲友情感与城市孤独,使人由此产生了复杂而现实的矛盾心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
狼 来 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
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山之名也就写进
了《娄城志》里。
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搜山
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到。
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荆棘、
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
“文化大革命”时,有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
发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敢随便上
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上山。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还传得有鼻子有眼。
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
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救命啊!”的
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也不见有人上山去救。
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假的,百分之
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
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的,半
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算有,谁
敢打?你打了,打死了,打伤了,有关部门要罚你款,你咋办?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
对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
第二天,胆大的山旺说:“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
着鬼吗?”
山旺等几个人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
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
山旺看了半天说: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狗。
其他几个人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
关于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
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
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
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
村民甲说: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
村民乙说: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吗?
多位村民说:幸好那天晚上没有上当受骗。
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狼山上有人喊:“狼来了!狼来了!……”
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对老婆说:“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定是为明天
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
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面还不
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跟着上山。七丫村的山旺等村民对电视台不无调侃地说:
“卖力点,好好拍几个狼咬人的画面,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考察的结果说是发现了狼粪、狼毛、狼窝,这都有镜头的,最最出人意外的是拍到了昨
晚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腿上被咬了一口,据他自己讲:后来爬到树上才逃过一劫。电视
画面是真真切切的,那中年人腿上的伤口也确确实实留着血,有牙齿印,很痛苦的面部表情
给电视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这中年人村民都没有见过,电视台介绍说他叫赵宇纶,省里的地质工程师。村民们弄不
懂的是他晚上跑到狼山干什么?难道勘察到了什么宝贝?村民们奇怪,关于这些,电视台语
焉不详,会不会是出于保密?
至于狼山到底是真有狼,还是没有狼,村民们两派意见,山旺与村民甲、村民乙等说打
死也不信狼山有狼。村书记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镇政府,不相信电
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球。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狼山终于又
有狼了,狼山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公然质疑狼山发现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头介绍“狼山”的名称来历与现状,为后面的故事提供了背景环境,也从侧面
反映了外部世界对这座山的长期漠视,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这篇小说是一篇讽世喻人的力作,但在构思上存在前后矛盾之处。如小说第二段写狼山
“名不副实”,而倒数第二段却变为“名副其实”。
C.小说中,中秋的晚上听到山上传来救命的呼喊,没有人上山去救的原因,一是害怕狼山
有鬼,夜晚没人敢上山;二是认为是假的,是有人在寻开心找乐子忽悠人。
D.这篇小说虽不重叙事手法,语言平易朴实,但情节是悬念迭起,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
先明狼绝迹,再闻狼现身,继说狼新闻,尾说狼确有。
解析:选 A。B 项,不矛盾。第二段说“名不副实”是说名为狼山却没有狼的真实情况,倒
数第二段说“名副其实”则是说狼山“有狼”的舆论造假;这样的措辞变化,表达了作者对
这一丑陋社会现实的讽刺与批判。 C 项,不全面。根据小说内容,也是因为怕惹上麻烦:
怕被伤者赖上,又怕打了狼,被罚款。 D 项,小说情节算不上悬念迭起、跌宕起伏,也没
有一波三折。
4.为了让人们相信狼山真的又有狼了,“狼来了”的策划者都做了哪些设计?
答:
答案:①在狼山上留下有狼的证据:半夜从狼山上传来“狼来了!救命啊!”的呼救声以及
在狼山上发现似狼又似狗的尸体。②镇政府组织考察队上山考察,电视台跟踪拍摄。③再现
狼山有狼的证据:狼粪、狼毛、狼窝的证物和被咬伤的地质工程师的口述和伤口。
5.小说最后写山旺与其他绝大多数人对“狼山有狼”的态度不同,请对这两种态度予以评
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答:
答案:(1)评价:①小说表现了山旺对狼山“狼来了”的大胆质疑和不盲从,对狼山无狼的
坚持,是人性中诚恳朴实的体现,也显示了诚实者的无奈与无力。②其他多数人或是出于自
身生存需要,突破道德底线,制造、炒作“狼来了”的谎言,寄希望其能带来旅游资源和新
的经济增长点;或是被虚假社会舆论所裹挟,这种行为和态度危害极大。
(2)探讨:肯定坚持人性良知的态度和行为;批判了现实中为逐利不惜突破道德底线的心理
和行为,以及盲从焦躁情绪;表达了对时下为逐利而弄虚造假的社会现象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