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05 课 模拟考试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 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 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 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 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 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以美国 IBM 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 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的选择,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 通,以及本地化战略积极开展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 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在对我国海外直 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 71.3%,高于主权风险(46.9%)。 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 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语言是互联互 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摘编自光明网《沈骑: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2017 年 5 月 8 日) 材料二: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如何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 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 远文明境界。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 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地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 有效地被呈现。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 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 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 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化为软实力。要 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 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 众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 多信教民众的疏离感。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 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 (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2017 年 5 月 15 日) 材料三: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 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 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 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对于 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 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 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 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 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 183 个国家 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 量国际知名汉学家,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 50 多种国家通用语和 200 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用语种。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 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 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 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 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 (摘编自《光明日报》《以文化对话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2017 年 05 月 20 日 02 版) 4.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 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办法。 B. 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中 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 C. 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 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 D. 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 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一代一路”建设的认同。 5.针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 A. 材料一认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语言,既是促进“民心相 通”的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 B. 材料一中美国 IBM 的语言战略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 语言在世界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 C. 材料二侧重报道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挑战,及中 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D. 材料三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在与沿线国家文化对话方面的优势、劣势及不足,这些 劣势和不足急需语言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来消除和弥补。 E. 三则材料摘编自两家不同的媒体,文章风格虽相近,但由于考虑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两家 媒体在用词方面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的。 6.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文化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 外, 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C 【答案】5.CD 【解析】 C 项,“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不准确;D 项,“盛品质量、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不足非“语 言能力建设”所弥补。 【答案】6.①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与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相结合,使之自 然有效传播;②走出认知误区,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③通过与沿线国 家的双边对话与交流,展示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丰富多样,化解 潜在壁垒,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切感;④文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尊重沿线国家的宗教规 律,关注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⑤主动加强自身 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同和好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光明):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 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 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 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 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 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 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 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 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 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 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 质取胜”的新阵地。(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 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 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 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 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 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 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 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摘 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新浪):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 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 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 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 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 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 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 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 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 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 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 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 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 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 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 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 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 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 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 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 “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 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6.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答案】 4.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 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 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 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 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 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 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 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 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 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 现错误。 【答案】 5.A 【答案】 6.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 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 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 ;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解析】 题干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答题关键词“概 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发展对策”。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 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要求“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应该是向内挖掘,联系 文章内容答题;“谈一谈发展对策” 是向外延伸,联系社会实际,以及文中面临的问题答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 霍英东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 年 5 月 10 日,他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那 时,他家境贫困,父母靠一只小驳船,做驳运生意。7 岁那年,他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坚强的 母亲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希望儿女知书达理,出人头地,特别是在 霍英东身上寄予了厚望。 读书期间,他非常勤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36 年,他进入皇仁书院学习,为图报国, 他改名为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在这里,霍英东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 育。但是在那段读书的日子,他的生活是相当艰辛的,他后来回忆说:“紧张的生活,经常 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使我 后来走入社会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怎样畏惧,都能够从容对 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攻香港,霍英东的学业也被迫结束了。 失学后的霍英东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因身体单薄,顾 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他刚上岗就被辞退了。后来他的母亲倾其所有,和他人合股,在 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并将杂货店交由霍英东管理,霍英东每天早上六点多开店,深夜 12 点才能离开,非常辛苦。由于他的精心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霍英东从打理杂货 店中获得经营管理的方法,处事也显得更为沉稳与坚毅。 抗战结束后,香港百废待兴,运输业急需发展。霍英东母亲和他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把握 的好时机,毅然决定把杂货店卖给别人,并将转让所得的 7000 港元全部投入到香港的舶运业 中,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创业历程。随后,他转投地产,于 1953 年创办了霍兴业堂置业有限 公司,1954 年开设了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在湾仔及铜锣湾一带发展住宅楼宇, 首创“楼花”制度,容许买家在大厦未落成前预先订购。因公司经营有方,他获得了巨大的 成功,霍英东跻身全球富豪之列。 事业有成的霍英东,以一颗至诚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祖国的各项事业。 50 年代初,朝韩战争爆发,香港当局严格执行“全面禁运”。霍英东利用自身的优势, 对新中国的抗美援朝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近三年时间里,他不仅承担了在港澳和内地间运输 军用物资的主要任务,他还组织了精密的侦察队伍,监控香港当局的缉私艇的动向;他的船 队每天半夜都从英国海军的军舰旁悄悄绕过,驶向公海;而为了摆脱当局的监视,他甚至一 天之内换了三个不同的地点,作为整个运输系统的“指挥部”。因此,他受到英美政府的非 难。 改革开放后,霍英东积极从事内地投资活动,1983 年,霍英东投资的白天鹅宾馆正式在 广州开业,投资额达 5000 万美元,成为当时的改革“样板”。霍英东晚年,致力于珠江西岸 的南沙改造,他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投资兴建道路、大桥,兴建英东体育馆、泳池、 医院等社会设施 。历年来,共投入资金达 40 亿元人民币。正是他的不计回报的执着投入, 使南沙由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珠江三角洲最具活力的区域。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据香港媒体报道,他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 150 亿元。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 1997 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 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科学、文化艺术与山区扶贫等方面 做了难以胜数的工作。如他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 年捐赠 3000 万元,两年后又捐出 一笔总值 8 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 最高额纪录。又如 1984 年,他捐赠一亿港元设立体育基金,20 多年来,他已累计投入 10 亿 港元,在内地、港澳各地建设 20 多个现代水平的体育运动基地、中心、场馆,培养了无数体 育人才。 相关链接: ①霍英东(1923—2006),生于香港。7 岁丧父。12 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当过渡轮加煤 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1953 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 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国际 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5 年,霍英东名列《福布斯》 2005 年亿万富翁榜。 ②霍英东说:“捐赠体育项目,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基于体育运动本身 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兴盛的重要作用。” ③2006 年,霍英东被评为“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其颁奖词为:“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 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 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有个人因素:他从小就有报国之志,读书期间,他非常勤奋,个人有沉 稳坚毅的性,有灵敏的商业头脑,有名列《福布斯》富翁榜的雄心。 B.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有家庭因素:父母从事驳运生意为他从事舶运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母 亲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母亲良好的商业意识给霍英东良好的影响。 C.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有社会因素:抗战结束后,香港百废待兴,为霍英东投资舶运业提供了 条件;内地改革开放,为他大规模投资内地提供了条件。 D. 霍英东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成立了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为形式的“霍英东基金会”,他大 量捐赠体育项目,为国家进步,民族兴盛做出了重大贡献。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霍英东年幼时,家境贫寒,命运多舛,七岁丧父;但他虽然年幼,却能知书达理,勇挑家 庭重担,承载家庭希望。 B. 从事杂货店管理工作的那段经历让霍英东受益匪浅,他从中获得了经营管理的方法,也培 养了自己沉稳坚毅的性格。 C. 文中霍英东对读书生活的回忆,表明他对那段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刻骨铭心,回想起来至 今都心有余悸。 D. 霍英东先后担任了各行业的诸多领导职务,直至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既是对他成功的肯定, 也是他进入《福布斯》富豪榜的资本。 E. 霍英东积极从事内地投资活动,南沙由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极具活力的区域就得益于他长 期的不计回报的投入。 6.“感动中国”给霍英东的颁奖词说“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请联系文本和现 实谈谈你对“达则兼济天下”的认识。 【答案】4.A A.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有个人因素:他从小就有报国之志,读书期间,他非常勤奋,个人有沉 稳坚毅的性格,有灵敏的商业头脑,有名列《福布斯》富翁榜的雄心。“有名列《福布斯》 富翁榜的雄心”在原文中无体现。 【答案】5.BE 【答案】6.示例:“达则兼济天下”指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 福百姓。霍英东用他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济天下。”这是对每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为富者要懂得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 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出现了一大批百万、千 万、甚至亿万富翁。在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中,有一大批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人,他们将自 己创造的财富投入至非营利的公益事业,这是个人修养的提高,也是社会的进步。他们的这 些善举为社会立了新风,树了正气,对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能扣住“达 则兼济天下”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本题,本题可以 作 答 为 , “ 达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赵元任:“言有易,言无难” 苏金智 研究工作要做得很出色,除了科学精神和必备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人文情怀。人文情 怀是指一种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解放的思想和 行为。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赵元任能把科学、语言、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把科学精 神与人文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赵元任是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积极的提倡者与实践者。他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 陶,喜欢做科学实验,经常观察天象。青年时代留学海外,与同时代的伙伴们一起怀着科学 救国的理想勤奋学习科学知识。大学时代学了数学和物理,研究生阶段则学了大量的科学史。 辛亥革命胜利后,赵元任与血气方刚的同伴们提倡文学革命,认为只有规范祖国的语言,克 服方言造成的语言障碍,书写口语中鲜活的白话,才能真正唤起民众,达到实现政治民主的 目的。 赵元任一辈子写文章都是写大白话,创作的诗歌也大都是白话诗。他与五四时代提倡科 学与民主的先行者们一道,共同开辟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新时代。他的音乐作品,饱含着对 中华民族和广大民众深情的爱,充满着对反动统治者和日本侵略者刻骨的恨。 赵元任把学术研究转向语言学后,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研究,使之在我国成为 一门现代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他既重视归纳的分析方法,也重视演绎和其他的逻辑分析方 法;既重视语言学的一般方法,也巧妙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 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解释语言现象,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分析语言结构成分,并在研究过程中逐 渐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赵元任不仅用科学记音技术记录下了一大批汉语方言的语音面貌,还为我国一些少数民 族语言记音。《广西瑶歌记音》记录了五种瑶人中一种自称为“正瑶”所唱的民歌歌词的语音。 通过语音分析,揭示了汉瑶之间亲密的语言文化接触。赵元任还是中国使用科学记音方法记 录藏语和维吾尔语的第一人。 陈原先生曾赞誉赵元任具备当代人文学者的所有特征: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 科学和艺术技能;富于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常常给人带来愉快的幽默感。赵元任经常 把工作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在语言研究中写下了多则著名 的语言游戏诗。 赵元任曾经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文字改革的感受,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文情怀。 他认为,对国语罗马字的兴趣仿佛是一个人对朋友的爱。一个人有了朋友不但可以有实际上 的帮助,也可以使精神生活有相当的发展。罗马字是一种新文字,不仅有实际上的便利,还 可以为中国将来的精神文明开一条新路。他对国语罗马字的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改革事业 的爱。他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得到回馈和帮助的爱,犹如友爱。只有充分沟通的世界,才有 可能是个充满友爱的世界,精神文明的世界。语言文字是人类心灵沟通的媒介,沟通度越高, 得到的友爱自然就越多。文字改革运动是五四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我们国家开展的 一项波澜壮阔的语文革新运动。这一运动有利于普及教育,开发民智,促进新文化建设,扩 大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赵元任对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国内外传 播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 4 月 5 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研究工作要做得很出色,除了科学精神和必备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人文情怀,因为研究 工作也需要关注现实生活。 B. 由于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赵元任大学时代勤奋学习了数学和物理,研究生阶段则学了大 量的科学史。 C. 《广西瑶歌记音》中记录的一种瑶人所唱的民歌歌词的语音,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汉瑶之间 亲密的语言文化接触。 D. 在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赵元任以自己大量的研究和实际丁作,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赵元任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喜欢做科学实验,这为他以后的研究和创作提供 了基础。 B. 受先行者们的影响,赵元任和他们一起在五四时代提倡科学与民主,共同开辟了中国新文 化运动的新时代。 C. 在赵元任把学术研究转向语言学之前,关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在我国还远不能说是一门现 代科学。 D. 赵元任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然科学的概念、方法去解释、分析语言,因而形成有自己特 色的研究方法。 E. 赵元任参与的中国文字改革运动,在普及教育,开发民智,促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 了重要的影响。 6.赵元任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哪些方面体现了人文情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4.A 【解析】 A. 研究工作要做得很出色,除了科学精神和必备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有人文情怀,因为研究 工作也需要关注现实生活。“因为研究工作也需要关注现实生活”理解有误。 【答案】 5.BD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 5 选 2 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 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 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 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本题选项重在对文意的理解。 【答案】 6.①赵元任一辈子写白话文章和白话诗,以利于民众阅读;音乐作品饱含对民族和民众的爱, 充满对反动统治者和侵略者的恨。②赵元任把工作和游戏联系在一起,能在工作中享受人生 乐趣,在语言研究中写下了多则语言游戏诗。③赵元任对祖国语言文字改革充满了爱,希望籍 此加强人们的沟通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和筛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认真筛选文本信息, 本题可以作答为,赵元任一辈子写白话文章和白话诗,以利于民众阅读;音乐作品饱含对民 族和民众的爱,充满对反动统治者和侵略者的恨。赵元任把工作和游戏联系在一起,能在工 作中享受人生乐趣,在语言研究中写下了多则语言游戏诗。赵元任对祖国语言文字改革充满 了爱,希望籍此加强人们的沟通。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 年 11 月 18 日 13 时 59 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 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 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 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 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 内进行了为期 30 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 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13 时 11 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 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 返地面的“回家”之旅。 材料二 随着神舟十一号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 雷达(代号“回收一号”)的回 收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 “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 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 号回家了。 至今,“回收一号”已连续 11 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 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 11 月 18 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 回收场里,目光如炬。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一 点。“回收一号”的项目总师说,随着指控大厅工作人员报出“回收一号”发现目标,所有 人为之振奋。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天宫二号” 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天宫二号 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 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如 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 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 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 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选自“中国红河网”,有删改) 材料四 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 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 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 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神州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通过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 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 100%成功。仅对接器而言, 框里就有 100 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 300 个传递力的齿轮,1 万多个紧固件, 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选自“长江网”,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有关神舟十一号的报道,无论是飞船发射的时间还是着陆时间都精确到分钟,直接 体现了“回收一号”雷达的准确性。 B. 材料二中“它还接过‘嫦娥’回家”使用拟人手法,准确表述了“回收一号”的重要作 用;而词语“老司机”的使用,使新闻显得活泼、俏皮。 C. 材料三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天宫二号携带太空机械臂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主要介绍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歌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D. 四则材料分别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既有对神舟十一号飞 船和天宫二号的介绍,也有对航天精神的歌颂。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 材料一中,首段的时间最晚,为 11 月 18 日 13 时 59 分,第二段时间最早,为 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最后一段居中,为 13 时 11 分。这样的安排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按照时间先后顺 序重新调整一下会更好。 B. 新闻语体的特点是:词语基本用原义,表达方式主要用陈述句,少用修辞,基本不调动读 者想象,内容要客观、同一,要让不同的读者得到尽可能同一的结果。上述四则材料就符 合新闻语体的特点。 C. 材料三的第二段,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过程,以此作为“天宫二号”的研发背景。最后 一句是对航天梦的展望,属于结语。背景和结语可以没有,也可以出现在同一段中。 D. 材料四的第一段,不是这则消息的导语,因为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 E. 采写消息要考试阅读对象,同一新闻事件记者采写内容也有不同。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返 航,引发大量相关报道。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报道神舟十一号飞船,材料三报道的天宫二号, 材料四报道航天精神。 6.阅读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人精神的内涵。 【答案】 4.A 【解析】 “飞船发射的时间”不能体现“雷达的准确性”。 【答案】 5.BC 【解析】 A 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重新调整一下会更好”,把着陆时间放到最前面有助于突出“成 功”;D 项,是导语;E 项,“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报道神舟十一号飞船”错误,材料二重点 介绍“回收一号”。 【答案】 6.①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③建设航天强国的不懈追求精神。 六、(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二中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 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 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 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 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 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 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 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 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 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 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 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 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 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 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 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 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 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 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 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 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 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 年 2 月 23 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 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 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 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 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 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 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 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 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排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 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 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 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 年 3 月 9 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 9 个小时。 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 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 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 3 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 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 2 月 21 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 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 2017 年 3 月 9 日上海报道)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 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B. 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 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C. 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 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 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 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 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 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C. 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 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D.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 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E. 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 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6.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 【答案】4.A 【解析】 B 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 。C 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 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 项,材料二“多贬低”不 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答案】5.CE 【答案】6.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 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 真情。(任答二点即可) 弥补节目的不足: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 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 于“朗读”本身。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 众走进《朗读者》。 【解析】 本题属于探究类题目,问: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 考生可以就《朗读者》节目的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建议,要有自己的真实、积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