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2020 学年高二年级 10 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主
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比
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
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经世致
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
却可以不断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过程,体现在实
践中则是进取精神在积极入世中高扬的过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
断发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孔子的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庄
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
求进而体现为对行为和规范的自省,对品德与学识的自觉。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
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
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就“大我”;不断批判
“自我”,成就“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交融,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主体
与客体不是尖锐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和”的“存在”和“存
续”。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
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这种“和”,从微观的个体层面而言,
是一种“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修身立德志向,体现在宏观层面的国与国之间,是
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情怀。
(摘编自黄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以及性格气
节和精神魂魄。
B.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体现了主体人格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进取精神的高扬,是中国
人能够达到的人格。
C.传统哲学包含着自省意识和批判精神,不断批判“小我”“自我”,努力实现“本
我”“真我”“大我”。
D.“和”的哲学理念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深刻反映出中华文明和平、包容、尊重、
和谐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点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哲学性格的关系,然后从三个方面进
行较为具体的阐释。
B.文章以主体为切入点,以儒家思想为论据,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入世、批判、
和谐的哲学性格。
C.文章在论证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其哲学性格,并彰显该哲学性格对个人和
社会发展的意义。
D.对于“和”的哲学理念,文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别强调了个人的修身立德和国
家间的大同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主体人格意识下的积极入世、主体自我认知下的批判自省、
主客体和谐关系下的大同情怀等哲学性格。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人格特质,能有效地激发主体追求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实
现主体人格的 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C.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强烈批判精神,深刻反省人性本真,成就“本我”“真我”
和“大我”,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性格就是“和”的哲学理念的反映,这种理念有利于人们坚
守内心的安宁,减少对立,促进相互交融。
【答案】(1)C(2)B(3)D
【解析】
【详解】(1)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
- 3 -
进行辨析。A 项,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一段:“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可知“由儒、释、道三家构成”说法过于绝对。B 项,曲解文意,根据第二段“这种
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可知“是中国人能够达到的人格”说法不当。D 项,偷换概念,根据
原文最后一段“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
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可知选项内容颠倒。故选 C。
(2)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
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 项,以儒家思想为
论据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庄子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
本体的认知和探求”可知作者还以道家思想作为论据。故选 B。
(3)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
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
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 项,说
法片面且偷换对象。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是‘和’
的哲学理念的反映”说法不当,应该是“和平、包容、尊重、和谐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
刻反映”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文学类文本阅读
- 4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
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
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
不,简直是个另类。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
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幅琇琅圆形近
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
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幽默,或诗画配,政治、
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
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别小看了卜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悲愤。
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
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
兵砸了报馆。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
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
说怪也不怪?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
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
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
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别把自己生生弄成套中人,以后同仁该改叫你别里科夫先生了。
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
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
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
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渓有好茶“铁
- 5 -
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
梅兰芳,成为票友。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
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
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
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
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海岛泳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
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
腔念白混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
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
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
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
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
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
“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
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吧!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
丧事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 年 8 期,有删减)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借鲁迅、郁达夫等超级大腕,体现了《申报》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
B. 因为嗜茶的癖好,卜白爽快地应承了与谢晋元部下的遗孀的婚事。
C. 小说写卜白爱好京剧并为梅兰芳“补台”,可见他艺术造诣深厚。
D. 小说在塑造卜白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
3.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4. 小说以“卜白”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2. B 3. ①外在形象对比。其他编辑、记者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他却着装简
朴,土得掉渣。②才学对比。马校长的补白文章得罪少帅闯下祸端,但他的补白文章却深受
- 6 -
读者欢迎。③思想境界(觉悟)对比。在选派战地记者时,其他记者沉默逃避,但他却主动
请缨。
4. ①“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一语双关。②“补白”是主人公
一生的主要行为,突出了主人公谦卑处世,顾全大局的形象。③全文以“补白”为线索,串
连起人物的多个生活侧面,使互不相联的内容集中紧凑。④“补白”的行为看似只是填补边
角,实则意义非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
技巧,也考查情节、主旨和环境。B 项,“因为嗜茶的癖好,卜白爽快地应承了与谢晋元部下
的遗孀的婚事”,原因解读不全,除了“你的娘家福建安渓有好茶‘铁观音’呢”以外,更
重要的原因是“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
吧”。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技巧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具体考查对比手法的题目,做题时要从人物、
情节、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分条整合。原文“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
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
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幅琇琅圆形近视眼
镜,讲一口江南土语”这段文字是从外形上用其他编辑、记者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与卜白着
装简朴,土得掉渣相对比,表现卜白的精神境界。“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
或杂谈,或幽默,或以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
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朴白文章,才订买《申报》
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
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可见卜白的才学高超,“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
去一首小诗《哀沈阳》……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
可见马校长的补白文章惹怒了少帅,文笔措辞可待商榷,才学稍逊,两厢对比,突出其才学。
“《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
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
我去!”,这是那些“大笔杆子”们和卜白在思想境界上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 7 -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考生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突出主题等角度
作答本题,从情节角度考虑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文中给报纸补白、给烈士家庭补白、
岗位的补白、对敌斗争补白、墓地补白及让妻子补白等情节,这样使得文本情节简洁,内容
集中紧凑;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考虑,结合“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
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可见 “卜白”既是
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双关,语意相关;“补白”是主人公一生的主要行为,
突出了主人公乐于助人的性格和品质,如“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
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 “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
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体现了人物“补白”功绩;从主题方面,“补白”的行为看
似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义非凡,结合“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
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
至还有些乐此不疲”等,可见卜白一生淡泊明智,谦卑处世,顾全大局的优秀品格。以“补
白”为题更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会议
B.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完毕
C.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或者,也许
- 8 -
D. 向.之所欣 向:过去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丑,古代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
年。
B. 禊事,禊,一种风俗祭祀。禊事指古人于农历七月七日到水边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
动,以祈福消灾。
C. 流觞曲水,指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杯子循曲水
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D. “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大学》《中
庸》《孟子》合称“四书”。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答案】5. D 6. B
7. (1)抬头仰望广大无边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物品。用来纵目四望,驰骋胸怀,抒发
胸臆,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2)过去感到高兴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此触发感慨。何况人寿命的
长短听任造化的安排,最后都要消灭。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一件大事啊!”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
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A 项,“会”,会聚;
B 项,“毕”,全部;
C 项,“或”,有的。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 9 -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农历七月七日到水边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错误,应该是农历三月三日。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
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①关键词:“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广阔的宇宙,繁盛的品类;“所以”,用
来(的);“游目”,纵目,浏览;“极”,尽;“信”,实在。
②关键词:“向”,过去;“陈迹”,旧迹;“修短”,寿命长短;“期”,至、及;“大”,
大事。
【点睛】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
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
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
水引来作为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
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
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
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
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
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
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
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
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
让人悲痛呢?
课外文言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
- 10 -
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
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①,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
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
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②,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
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
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
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
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③一束于庐.前而
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
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注释:①乂[yì]:有杰出才能的人。②纁 xūn:浅红色。③刍[chú]:青草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
/宜当为先。
B.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
/宜当为先。
C.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
出/宜当为先。
D.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
出/宜当为先。
9.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车: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
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
B. 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 文中的“三辅”指京城附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 11 -
D.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
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多次躲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 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
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 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
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 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
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2)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答案】8. B 9. D 10. A
11. (1)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
(2)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
地待着?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
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不扶自直”与“不镂自雕”是对称句式,应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 A 项和 C 项;“江南卑
薄之域”作“自”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错
- 12 -
误,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
“结庐在人境”的“庐”(简陋的居室)意思不同。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
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A 项,“他多次躲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错误,选项的理解有误,原文说“屡辟公府,不起”,
意思是“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选项曲解实词“辟”的意思。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
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①关键词:“接”,接待;“特”,特意;“设”,设置,放置,摆设;“县”,悬,挂,
吊。
②关键词:“谢”,告诉;“所维”,所能维系的;“何为”,即“为何”,为什么;“栖
栖”,忙碌不安的样子;“遑”,空闲,闲暇。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
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当时陈蕃
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
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
- 13 -
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
(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
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
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
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
汝南的袁闳、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望。如果提
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让国政的处理如虎添翼,捍卫并发扬
其盛大美好,让日月增光啊。”桓帝于是派人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
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闳、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
答说:“袁闳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城附
近,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
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
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做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
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
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谈农事。临告别时,徐
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
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
众人觉得奇怪怪,不知道原因。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
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
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14 -
A. 首联既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江之势,又用“罢歌舞”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
B. 颔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
帘”“西山雨”营造寂静悠闲的意境。
C. 颈联由空间描写转为时间描写,点出了时日之漫长与岁月流逝之匆促,很自然地让人想到
当年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D. 尾联构思巧妙,以景作结,“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意
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尾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 B 13. (1)尾联运用设问手法,发出疑问,以景作答。(2)物换星移,时
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一个“空”字,表达了诗人
对物是人非、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深沉感慨。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 项,“寂静悠闲”错,颔联紧承“佩玉鸣鸾罢歌舞”,楼阁既然无人游赏,阁内的画栋珠帘
当然寂寞冷清,只有南浦的云和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它为伴,所以,应该是“冷落凄凉”
的意境。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
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自己
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感情
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两句一问一答,是典型的
设问手法,诗人将眼前的事物进行具体的点染,给读者留下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空自流”
抒发出的是一种人生感慨,表达宇宙生命的永恒与无常,凸显出人生的短暂,进而直接鲜明
地展示出生命的无穷之感。
【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
- 15 -
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
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宋荣子能认清
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的品质。
(2)《逍遥游》中以八千岁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
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3)《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 并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
合,声色结合,描绘出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5)《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定乎内外之分 (2). 辩乎荣辱之境 (3).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4). 众人匹之 (5). 不亦悲乎 (6).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7). 齐彭殇为妄作
(8). 落霞与孤鹜齐飞 (9). 秋水共长天一色 (10). 潦水尽而寒潭清 (11). 烟光
凝而暮山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
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
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
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
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
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
辩、固、诞、殇、妄、鹜、潦、凝、暮。还要注意不要错写漏写虚词。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 ______、丧失信心的心
- 16 -
理状态与行为。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习得性无助常常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
( )。持久的学习倦怠容易使学生________,找不到学习的应对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渐
对做事情都缺乏信心,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_______。
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
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害怕进教室、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
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有了以上行为,
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处处被动,处处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
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_______,会导致
其自学能力的降低,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能为力 茫然失措 漠不关心 长此以往
B. 有心无力 茫然失措 掉以轻心 积微成著
C. 无能为力 茫然若失 掉以轻心 长此以往
D. 有心无力 茫然若失 漠不关心 积微成著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虽然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它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
B. 这即使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C. 这虽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D. 尽管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与害
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学
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B. 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与害
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容
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C. 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害
怕进教室、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很容易
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D. 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如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害怕进教室等
- 17 -
学习行为,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容易
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答案】15. A 16. C 17. B
【解析】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
确定答案。“无能为力”,意思是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有心
无力”,意思是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文段中说的是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
后的反应,用“无能为力”更恰当。“茫然失措”,指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茫然
若失”,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文段中指的是找不到对策,应选用“茫
然失措”。“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掉以轻心”指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
经心的态度。文段中指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乎,用“漠不关心”恰当。“长此以往”,意思
是长久这样下去,通常指未来的结果不好的情况;“积微成著”意思是指微小的事物,经过
积累,变得显著。文段中强调的是长时间下去会产生的不良后果,用“长此以往”恰当。故
此题答案为 A 项。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
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上文说的是“习得
性无助”的具体表现,下文说的是“消极影响”,从承接上下文的角度看,选用的句子应后
说“消极影响”,所以排除 A 项。又因为“学习倦怠现象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实,
不能用表假设的“即使”,排除 B 项。D 项,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后,因
此,此项中“尽管”和“这”位置颠倒,属于病句。故答案为 C 项。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原句,查看有无明显错误标志,
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
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结合上文可知,画线
句子主语为“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由前半句“一般会
导致学生……”可知后半句语序应该是“容易使学生……”,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如敷衍
了事、消极怠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害怕进教室等”都属于“行为”,是对“消极的学
习行为”的举例,而不是对“消极”的举例,故应放在“消极的学习行为”后,据此可排除 D
- 18 -
项。答案为 B 项。
【点睛】第 1 小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这类题目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
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
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
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
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
对象等。
18.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 字以内)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
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
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
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
相通,文化相融。
【答案】(示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拟写标题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仔
细阅读全文,短文内容先指出“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
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然后强调了“一带一路”是不同文明
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最后指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的路径。所以可以
为这段话拟写标题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意思对即可。拟写时还要注意特殊要求,
比如本题限制字数在 12 字以内。
点睛:为短文拟写标题,第一步:通读短文,整体把握短文内容主旨。第二步:抓住关键句、
特征句。所谓关键句、特征句,就是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如短文是新闻,
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注意寻找并提取这些特
征句子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如果这种句子
比较多,就找其中最具有概括性或判断性的句子。第三步:规范化表达。第四步:充分考虑
限制条件。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般不要超过规定
字数,否则要被扣分。比如本题要求在 12 字以内。
四、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19 -
2019 年 3 月 17 日,一把大火将四川宜宾城区匡时街一排老旧建筑化为灰烬,31 户房屋
被烧。而在当时,面对大火,居民刘泉、张梅夫妇没有忙着逃命,也没有急着抢救自己的财
物,而是选择先把邻居们救出火海。刘泉救出两位独居老人,张梅救出三户邻居。等他们想
起抢救自己的财物时,房子已被烧成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多万元。
张梅、刘泉两口子救人的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有很多热心人和企业给他们捐款,夫
妻俩拒绝了一切捐款。刘泉说:“我年轻,有手有脚的,慢慢挣。现在社会上困难的人多,
捐给我们不如捐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向央视《感动中国》栏目推荐刘
泉、张梅夫妇备选 201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弘扬精神,温暖心灵
“我年轻,有手有脚的,慢慢挣。现在社会上困难的人多,捐给我们不如捐给那些更有
需要的人”,这是刘泉夫妇面对别人捐款时候所说的话,简简单单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颗
金子般的心灵,看到了普通人不普通的一面。今天我要向《感动中国》栏目推荐他们,推荐
他们备选 201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来弘扬他们的精神。
俗话说水火无情,面对无情的火灾,刘泉夫妇不顾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家财,选择救助
一个个邻居。在他们的帮助下,邻居们一个个都脱险了,等到夫妻二人返回来抢救家中的财
物时,房子已经被烧为灰烬。试想,有几人能做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放弃自己的财物而选择
救助他人?刘泉夫妇做到了,面对火灾,他们忘却了自己,心中想到的是他人,他们这种舍
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感动。
由此我想到朱敏才、孙丽娜这一对老夫妻。朱先生退休前是一位外交官,退休后和妻子
一起赴山区支教。这意味着他们舍弃了城市中优厚的待遇,但为了山区的孩子们能收到更好
的教育,他们毅然绝然地去了,并且一待就是十几年。山区的环境太恶劣了,朱先生的关节
炎时常发作,疼痛难忍。孙丽娜老师每次回程时都是急匆匆地去医院给丈夫买药,再急匆匆
地返回山区。“我舍不得山区里的孩子们!”她说。因为条件艰苦,他们住的地方与厕所仅
有一墙之隔,一到夏天,他们必须要带上两个口罩才能入睡。他们的衣服总是补了破,破了
补,不是没钱,而是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们。过多的操劳和恶劣的环境,使朱先生病倒了,经
抢救,他的命是保住了,但他只能瘫倒在床,不能讲话。这对夫妻也是用实际行动弘扬了舍
己为人的精神。
- 20 -
当我们感叹人类越来越自私的时候,那些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就在我们身边。郭明
义,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也要坚持助人;白芳礼,一个蹬着三轮车靠捡垃圾为生的穷
老汉,几十年如一日,资助着困难学生;李灵,自己掏钱,走街串巷,四处收书,风里来雨
里去,为的是学生能上学,有书看。这些人,这些精神需要我们弘扬,需要我们传承。
关注这些普通人,你会发现,“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仍然在熠
熠闪光,他们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这份人间真情令人感动,这种崇高的人格让人
仰慕。因此,我要向《感动中国》栏目推荐刘泉夫妇,来弘扬这种精神,来温暖我们的心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围绕所给材料来谈自己的感受,并
据此写一篇文章,向央视《感动中国》栏目推荐刘泉、张梅夫妇备选 201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这就要求考生要根据刘泉夫妻二人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们的想法来分析其精神,以此作为推荐
的理由。
【审题】首先概括材料,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属于事件类材料,材料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
部分是刘泉夫妻二人在火灾面前的表现,他们没有“忙着逃命,也没有急着抢救自己的财
物”,却是选择“先把邻居们救出火海”,自己最终经济损失达十多万元,这里彰显的是舍
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第二个部分是夫妻二人对于捐款的态度,他们拒绝了别人的捐
款,因为他们认为“我年轻,有手有脚的,慢慢挣。现在社会上困难的人多,捐给我们不如
捐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人”,这里彰显了他们的自强自立、乐观积极以及关爱他人的精神。这
些都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之一或者综合这些精神来向央视《感动中国》
栏目推荐他们备选 201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参考立意:舍己为人,为他人着想;自强自立,彰显人格魅力;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无私
奉献。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明确的标题——《弘扬精神,温暖心灵》,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
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其次由材料中的一句话引入,表明自己写作本文的意图——
向《感动中国》栏目推荐他们,推荐他们备选 201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来弘扬他们的精神。
正文主体部分先结合刘泉夫妇和朱敏才夫妇这两则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彰显他们舍己为人的
精神,最后列举一组排例来强化这种精神。结尾部分收束全篇,再次表明写作意图,呼应开
头。
- 21 -
素材:
张梅救出三户邻居,自己一件衣服都未抢回。
居住在老宅中的居民多为老年人,火灾发生时很多人还在家里睡觉。刘泉、张梅夫妻是
老宅中少有的年轻人。刘泉是出租车公司驾驶员,跑了夜班回来刚刚睡下不久。而张梅早早
起床送儿子去补课,刚跨出屋门,张梅就看到旁边不远处的废旧回收点冒出浓烟,很快起了
明火。张梅赶紧让儿子去叫醒丈夫刘泉,自己则冲了出去。
张梅最先想到的是最危险、行动最不便的 84 岁的曾婆婆。当天,老人一个人在家。
张梅:进去的时候老人已经起床了,外衣都没有穿,她就说她要拿钱拿衣服。我说先出
去,先往外面走,马上火就过来了。
曾婆婆:下台阶时她要背我,我说我自己慢慢走,她就把我牵着走,把衣服给我抱出来,
我就在街上穿的衣服。
包括曾婆婆在内,张梅救了三户邻居,都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大家并不知道,张梅较
早发现火情,然而,连自己的一件衣服都没有抢出来。
张梅:看到我的房子烧得只剩下一个架子的时候,有用刀绞的那种心痛的感觉,所有一
切我们都得从头再来。但从来没想到过后悔去救了他们而没有救我自己的东西,毕竟都是邻
居。我不是伟大的人,我还是要在保证我安全的前提下救人,因为我毕竟还有两个娃娃需要
照顾,东西没有了还可以再挣。
敲门、踹门,刘泉救出两位独居老人
张梅是最早发现起火的几个人之一,当时火势还没有蔓延到她自己家。如果当时她没有
去别处,而是直接跑回家的话,应该能抢救出不少财物。可是最终,一家人十多年的心血付
之一炬。那么,火势增大前的几分钟时间,丈夫刘泉又做了些什么?
当被跑回家的儿子告知起火时,火势还没有增大,丈夫刘泉第一时间想到的,是 80 多岁
的何婆婆,她就住在楼下。
刘泉:当时脑袋是空白的,其它什么都没想,只想到救人。当天敲了很久,五六十秒吧,
有人答应了,心里就稍微放心点了。
还有一户老人,也是独自在家。由于老人患病、反应较慢,刘泉敲了接近一分钟,也没
人回应。情急之下,他和路过这里的三个年轻人一起,使劲踹门。
刘泉:他是门面式的,里面有一根很粗的棒,横着放在门背后,我们把门踢烂了才把它
弄开。救完人,刘泉一下想起来,这几家住户用的是煤气罐做饭,火一旦烧起来,把煤气罐
加热,恐怕会引起二次灾害,刘泉连忙和妻子把自家和邻居家里的煤气罐都搬了出来。
- 22 -
刘泉:不是邻居的人家都帮忙救,何况我住了这么多年。如果是我去救了东西而人没救
到,如果出现了人员伤亡,那我是肯定要后悔的。因为错过了最佳时间,张梅和丈夫十多年
积攒的心血付之一炬,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多万元。
夫妻俩谢绝捐款,称“还年轻,慢慢挣”
张梅刘泉两口子救人的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有很多热心人以及企业给他们捐款捐物,
夫妻俩接受了衣物和临时的住处,拒绝了其它一切捐款。
火灾发生当晚,张梅工作的家政公司,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他们一家提供落脚的地
方。丈夫刘泉所在的出租车公司得知情况后,给刘泉发放 800 元的奖励金,就在公司准备组
织大家捐款时,刘泉的回答让人意外。
四川宜宾市美都巴士运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晟:刘泉同志说话也非常简单,就说算了,
出租车驾驶员都比较辛苦,也不要因为他这个事情去麻烦其他的驾驶人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甘于奉献是青年应有的精神境界。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打算,会影响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奉献精神虽然很高尚,但做起来也不是高不可攀,奉献就在身边,奉
献就在眼前,人人都可以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奉献,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多讲些奉献,
少讲些索取,多为他人着想,少考虑个人得失,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的人。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奉献就会有回报。芳香,将之升华而言便是一种责任。而
它要求人们在危难之际能助人力挽狂澜,在安和之时能以益授人,这才是奉献的真谛。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草把绿色献给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
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 巴尔德斯
奉献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这是在有了信仰、有了主义、有了目标、有了坚忍的意志,
才有奉献的精神。这是为了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富强;一个政党的发达;一个团体的凝
聚而勇于牺牲、勇于奋斗、勇于超前、勇于攀登的精神。没有勇于奉献的人,就没有现实中
的胜利业绩。
- 23 -
- 24 -
相关文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2021-06-0716页
- 【语文】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192021-06-0723页
-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9-2022021-06-0726页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2021-06-0719页
-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2021-06-0626页
-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021-06-0626页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12021-06-0626页
- 【语文】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第三2021-06-0614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2021-06-0623页
-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2021-06-06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