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0 KB
  • 2021-06-07 发布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第Ⅰ卷 一、(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 )会影响他的一生。我是在天津鼓楼一带长大的,从小就把闲逛 当作一种乐趣。附近有一条古文化街,街上的店铺( ), 热闹极了。有位篆刻的老人家, 白发苍苍,善用小篆,笔法圆熟遒劲。还有写毛笔字的张先生,人很清瘦,身后挂着颜体、欧 体的条幅,除了写字,还会算命。在沿街的茶馆里,有扣人心弦的评书,到周末还有京剧,从 黄昏到夜半,人流络绎不绝。很小就从课本上知道, ,然而,长期泡在园子里, 我印象中的京剧,是一上台就满脸大汗的高个子青衣,是那把经常断弦的黑色京胡,还有每 次给客人送来茶汤都会跟着叫几声好儿的白胖小哥。拐过去,还有一条街道,专门出售旧衣 服或者加工衣料,所以叫估衣街。这些店铺里的裁缝,可以和五大道的洋人( ),绣在旗袍 上的凤凰( )。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往往 触目皆是 比肩 栩栩如生 B. 常常 触目皆是 媲美 惟妙惟肖 C. 往往 俯拾皆是 比肩 惟妙惟肖 D. 常常 俯拾皆是 媲美 栩栩如生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 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B.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 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C.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具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 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D.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 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是( ) - 2 - A. 文中提到的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鲁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而到了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则是隶书。 B. 文中提到的评书有叙事文学的特点,我国古代的叙事文体源远流长,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是《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唐代的爱情故事。 C. 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楷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行书)、颜真卿的《多宝塔》(楷书)等。 D. 文中提到的“黄昏”是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 19 时至 21 时,“黄昏”的 下一个时辰是“夜半”。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往往,是对某种规律性的总结,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侧重于经常性,多用于主 观意愿。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应选“往往”。 第二空: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取,到处 都是,形容极多而易得。“街上的店铺”适合于眼睛看到的,应选“触目皆是”。 第三空:比肩,“相当”的意思,多用于人,也可用于物。媲美,“比美”的意思,多用于 物。语境中指裁缝的缝纫手艺比得过洋人,应选“比肩”。 第四空: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多用于艺术形象。惟妙惟肖,像真的一样,多用于艺术手 法,比如表演。语境中用来形容衣服上的凤凰图案逼真,应选“栩栩如生”。 分析可知,A 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本题四个选项中,从语序上分析,“具有”“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应在“中国文化的形象 代言之一”与“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之前,排除 B 项。从句子成分分析,“是中国文化的 形象代言之一”是“京剧”,而不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排除 A 项。因为“京剧 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因而“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排除 C 项。 故选 D。 【3 题详解】 - 3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A 项,“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鲁国使用的文字”表述错误,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 文字。 B 项,“讲述的是唐代的爱情故事”表述错误,《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汉末建安时期的爱情 故事。 D 项,“‘黄昏’的下一个时辰是‘夜半’”表述错误,黄昏的下一个时辰是“人定”。 故选 C。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脱贫攻坚战从取得决定性进展到实现全面胜利,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截至 2018 年 9 月,全国仍有 670 多个贫困县没有摘帽,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 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高达 14. 6%。 “三区 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道路交通、通信设施、教育培训、 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还存在不少短板。2017 年年底各省区市确定的 334 个深度贫困县贫困 发生率达 11.3%,有 1.67 万个村贫困发生率超过 20%,比全国贫困发生率 3.1%高出好几倍。 近 3 年,贫困县和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平均每年下降 3-4 个百分点。照此速度,如期完成脱贫 任务将十分艰巨。 截至 2017 年年底,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分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 42. 3%、14.4%, 65 岁 以上贫困老人占 17. 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96. 6%。特别是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 重,陈规陋习尚未根本转变。随着贫困人口总数减少,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占比从 2015 年年底的 11. 3%上升到 2017 年年底的 13.2%,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屡禁不止,频繁填表报数和层层评估检查加重了基层负担。脱贫 进度和脱贫标准把握不准,急躁情绪与消极拖延现象都有,盲目提高标准和随意降低标准并 存,弄虚作假、数字脱贫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贯彻精准方略存在偏差,有的发钱发物 “一发了之”,有的统一入股分红 “一股了之”,有的低保兜底 “一兜了之”,而激发内 生动力不够。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仍然存在,乡村两极“微腐败”多发,资金闲置 浪费和使用不精准、效益不高问题突出,还有个别地方打着脱贫攻坚旗号过度举债。 (摘自刘永富《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材料二: - 4 - 区域扶贫力度持续加大,整体减贫成效明显。 2012 年末 2018 年末 下降幅度 东部地区 农村贫困人 口 1367 万人 147 万人 89.2% 农村贫困发 生率 3.9% 0.4% 3.5 个百分 点 中部地区 农村贫困人 口 3446 万人 597 万人 82.7% 农村贫困发 生率 10.5% 1.8% 8.7 个百分 点 西部地区 农村贫困人 口 5086 万人 916 万人 82.0% 农村贫困发 生率 17.6% 3.2% 14.4 个百 分点 材料三: 2019 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宁夏将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着力提 高脱贫质量和实效,确保完成今年 10 万贫困人口脱贫、109 个贫困村脱贫退出、4 个贫困县 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精准稳定可持续脱贫,为 2020 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 实基础。 闽宁协作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生动范例,也为我国扶贫开发的深化提供了诸 多经验和启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断深化、不断提高,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 旅游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协作。 生态移民是一项有利于脱贫致富的民生工程。宁夏把生态移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 统筹全区城乡发展空间,对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迁出后,迁出区人口、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趋于平衡,生态恢复修复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5 - 产业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扶贫方式。宁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的原则,立足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精准挖掘特点产业资源,宁夏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农业 科技水平和产业特色优势不断提升。 金融扶贫是宁夏扶贫实践中的重头戏。一方面,宁夏以资金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多元化、 多渠道的融资体系,精准发力,化解贷款难题;另一方面,瞄准产业落实贷款,促进产融结合, 实现“企业+贫困户”的联动发展。 (摘自人民网《宁夏咬定目标不动摇尽锐出战抓脱贫》) 4. 下列不属于到 2020 年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面临的问题的一项是( ) A. 各贫困县均存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问题,这些短板亟待解决。 B. 没摘帽的贫困县发展滞后以及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影响脱贫进度,而时间不可等。 C. 贫困群众思想陋习难以转变,扶贫工作作风不够踏实。 D. 扶贫标准不够科学,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精准扶贫方略执行不到位。 5. 下列不属于脱贫攻坚中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 A. 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发展公共服务,补齐道路交通、通信等短板。 B. 科学调整脱贫标准,合理安排脱贫进度,遏制数字脱贫,贯彻精准扶贫政策。 C. 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区域扶贫整体提效。 D. 因地制宜地采取地区协作、生态移民和对口支援等方式,拓宽扶贫渠道。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必须解决区域不平衡,致贫不可控,脱贫不扎实等问题。 B.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从 2012 至 2018 年,中部地区贫困人口减少了 2849 万人,西部减少 了 4170 万人,所以西部的扶贫减贫成效更加明显。 C. 脱贫到后期,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脱贫更加难,所以要落实好精准与可持续脱贫政策。 D. 宁夏脱贫攻坚工作有目标,有举措,将为 2020 年打贏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答案】4. A 5. C 6. B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 项,“各贫困县均存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问题”错,由材料一中“‘三区 - 6 - 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可知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 展滞后的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A 项,以偏概全,并非“均存在”。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项,“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区域扶贫整体提效”是采取扶贫攻坚 措施后的目标和结果,不是扶贫攻坚措施本身。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 项,“西部的扶贫减贫成效更加明显”错,西部贫困人口基数比中部大,虽然贫困人数减少 比中部多,但并不代表扶贫减贫成效更加明显,由 2018 年末两地区的贫困人口占比也可以看 出这一点。 故选 B。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 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 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 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十五岁,尔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钱,租屋而居, 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钱一百,籴米作粥,杂以 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 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 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货,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 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 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虽小,不应忘之。 - 7 -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 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莱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 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痛,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颠危忧 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 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 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 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 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人须自量其力,吾才识学问,实过于尔,欲有所成就为先人光;尔则自安其分,积铢累 寸,以足衣食,持门户,保子孙,抑其次也。彦诒长矣,持此篇归,使读其词而识其意,莒 与堂阜,居之终身可也,告之后嗣可也。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愀然..不可为生 愀然:忧愁的样子 B. 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 贏:获利 C. 恐其开口假.贷 假:借 D. 尔为贼掠几.死 几:几乎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读书不熟,至啮其.指 其.一人夜亡,告之 B. 虑为.所厌 既自以心为.形役 C. 以.今日 为过望则乐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 先人而.有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9. 文中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B. 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C. 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D. 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10.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作者及家人苦难经历的一组是( ) ①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 ②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 ③暇坐母侧,亦学络丝 ④并煮牛羊之革左之 ⑤脱去至家,形色非人 ⑥积铢累寸, 以足衣食 - 8 -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送别题材的文章,作者的弟弟将要远离,作者与弟弟饮酒,并深情地加以教诲, 其中回忆了很多苦难的岁月。 B. 作者儿时身处贫困,难免抱怨和调侃,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先辈不为子孙考 虑计划,将钱财全都给了穷人。 C. 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 D. 全文相当于一篇家训,以“知足不辱”为中心,告诫其弟珍惜今日家境稍好的来之不易, 语言朴实而有真情。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2)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 (3)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 13. 文章第五段段尾说“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试解释这样说的原因。 【答案】7. B 8. B 9. A 10. D 11. B 12. (1)运用自己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 (2)把那些有父亲且过着温饱生活的邻里,当作是天上的人一样。 (3)每当穿上华丽的衣服,就想到死去的父亲未曾穿过。 13. 自己经历过苦日子,不习惯太安乐;已故的家人未享受过好日子;要有忧患意识;要存振 兴家族之志。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B 项,解释错误,“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意思是:你这次远行,除了回家的盘缠之外, 还剩余几百两银子。赢,剩余。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项,“读书不熟,至啮其指”,其,自己的;“其一人夜亡,告之”,其,其中的。 B 项,“虑为所厌”,为,被,表被动;“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表被动。 - 9 - C 项,“以今日为过望则乐”,以,介词,把;“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以,连词,因为。 D 项,“先人而有知”,而,如果,表假设;“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却,表转折。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 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 句中,“与他人校”与“以一身先后自校”意思是“与他人进行比较”与“拿自己的今昔生 活比较”,因而,两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D 三项。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这是教弟弟经商,不是表现作者及家人苦难经历的。 ⑥“积铢累寸,以足衣食”这是作者告诉弟弟勤俭节约,以保证家人衣食需要,也不是表现 作者及家人苦难经历的。 ②③④⑤都是表现作者与家人的苦难经历。 分析可知,D 项符合要求。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项,“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将钱财全都给了穷人”分 析错误,这些是别人的看法,不是作者的看法,原文表述为: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 孙计,至有今日。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重点语句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营,经营,从而获利;贤,胜过;以,用来。(2)视, 看作;而,并且,表并列;如,当作。(3)御,穿;念,想到;先人,死去的父亲。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 10 - 文章第五段段尾说“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意思是:至于富贵的快乐,我不 能享受,也不忍心享受。首先因为自己小时候经历过苦难,不习惯享受太安乐的生活;其次, 自己已故的亲人从未享受过好日子,我不忍心享受;第三,要居安思危,要记住从前的苦难, 要存振兴家族的志向,不能沉迷安乐。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光绪八年十月,我的弟弟从喀什噶尔回湖州,我招待他饮酒,告诉他说: 我们家原本寒微贫穷,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已经是特别好了。大富户中道衰落,还剩下 千两银子的产业,便忧愁得不能活下去;穷人得到十两银子作为资本,便处处得心应手。这 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你这次远行,除了回家的盘缠之外,还剩余几百两银 子,难道不是穷人的雄厚资本吗?用这些钱在市场上经营各种货物,贱买贵卖,追求一成的 经商利润,一年的收获,足够养育妻子儿女。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 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 我记得道光二十九年,咱父亲去世,我十五岁,你九岁。家中没有一箱衣、一贯钱,租 赁房屋居住,按月交纳房租。那年又大闹粮荒,米价涨了十倍。咱母亲早晨起来就坐着缠丝, 常常干到半夜,得到一百文钱,买米煮粥,掺些菜根、豆末子,母子才能吃个半饱。目前一 天不缠丝,我们全家就要忍受饥饿,在家里清坐着。如果有人问起,我们就说:“我们已经 吃过饭了。”我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就责备自己,甚至咬 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你也拾柴挑水,烧火做饭,有空就坐在母亲身边,也学缠丝。 亲戚宗族,害怕我们开口借钱,不敢来我们家,母亲也告诫我们不要与他们来往,担心惹他 们讨厌。有的人甚至议论说我们的先辈好施舍财物,不为子孙考虑,以致有今天的穷困。他 们特别嘲笑我读书,说我糊口谋粮都忙不过来,还想当秀才,真是自讨挨饿。正当这时候, 把那些有父亲且过着温饱生活的邻里,当作是天上的人一样。那时候,你虽然年龄小,不应 该已经忘记的。 后来家境渐渐变好,可咸丰十年,贼寇又来作乱。我跟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 城中粮尽,全家人吃马肉,煮牛羊之皮充饥。五月,城被攻破,我背着母亲逃难,挖野菜充 - 11 - 饥,母子二人到了十月身上仍没有一丝棉絮。你被贼寇抓去差点死了,脱逃回家,身体和脸 色被折磨得没有人样,疾病与疮痛,一个接着一个发作。这时的饥寒交迫可比道光末年,但 颠沛危险、忧伤困苦又超过了那个时候。从前管仲曾告诉齐桓公说:“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 国的日子,我也想着在堂阜的囚徒生活。”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 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 老子说过:“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耻辱。”把今天的生活视为超过了期望,就会快快乐乐; 如果还有过分的欲望,那么耻辱随后就要来了。我在军队中,不是没有很多费用,但是每当 面对丰盛的饭食,就想起先父未曾吃到;每当穿上华丽的衣服,就想到先父未曾穿过。美味 甘甜在口中,衣服舒适在身上,却痛在心里。既然没来得及以俸禄来孝养父亲,若能在天地 之间建立功名,使姓氏流传不朽,祖先有知,将会含笑九泉。我蹉跎岁月到了中年,但这种 志向没有衰减。至于富贵的快乐,我不能享受,也不忍心享受。 人都要自己度量自己的才能,我的才识学问,实际上超过你,我想有所成就为先人争光; 你要安分守己,勤俭节约,来供衣食的需要,你要守住门户,保护子孙,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了。彦诒长大后,把这篇文章拿回去,让他读懂语句,理解其含义,我们家过去的经历,我 们要终生铭记,也要告知后人。 第Ⅱ卷 四、(2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 清·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 词称为“诗余”。“蝶恋花”是词牌,押仄声韵。 B. 本词开篇中的“西风”是古诗词的常见意象,如“昨夜西风凋碧树”,“西风”暗指秋天。 再如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东风”,则暗示春天的到来。 - 12 - C. “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 车轮渐行渐远渐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 最后句的“耽”与《诗经·卫风·氓》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中的“耽”意思相同, 都指“负担,承受”,此处词人直抒胸臆,人间最不能承受的就是离别之苦。 15. 请分析开头“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句的作用。 16.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根据这一理论分析词中 的“草”与“辙”两个意象。 【答案】14. D 15. 点明季节,秋天。渲染萧瑟的气氛,烘托伤感的心情。 16. 词人观物,外物都有沾染词人的情感。草色变换,而车辙依然,对比鲜明,表现了人生无 常,物是人非的无奈。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 项,“‘耽’意思相同,都指‘负担,承受’”分析错误,“人间第一耽离别”的“耽”是 “负担,承受”的意思;《诗经·卫风·氓》的“耽”是沉迷的意思。二者不相同。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句的能力。 开头“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中,“满地霜华”点明季节,深秋;“残 月”,点明时间,凌晨;“西风”点明环境,萧瑟、凄凉。这三句是写送别的时间、季节和 环境。“霜华”“似雪”,“西风”劲吹,“瘦马”“嘶鸣”,渲染萧瑟的气氛,西风、瘦 马无不是古人离别时常用来刻画的事物和场景,烘托分别时伤感的心情。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词人观外物,外物都带 有词人的情感。如:“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芳草”象征青春,它 是无常的。“车辙”象征着离别,它是永恒的。一个“换尽”,一个“依旧”形成了强烈的 对比,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草色变换,而车辙依然,对比鲜明,表现了人生无常,物是 人非的无奈。 【点睛】如何鉴赏诗歌: - 13 -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 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 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 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 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 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 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 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 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 (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 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 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文学鉴赏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开篇就写出了羁旅中的离别。在白露为霜 的凌晨,行人马上就要出发了。瘦马嘶鸣,人语嘈杂,西风透骨,残月凄凉,这三句是写送 别的时间、季节和环境。西风、瘦马无不是古人离别时常用来刻画的事物和场景。“阳关” 是唐人送别的歌曲,一般要唱三遍。因为作者匆匆分别,不能久待,因此这一曲阳关还没唱 完,于是就上路了,车轮声越来越远,很快就听不到了。通过阳关三叠,到渐行渐远渐无声, 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换尽天涯芳草色”的“天涯芳草”,显然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行人去年来到这里的 时候,这里是“天涯芳草”的碧绿,而现在离开这里的时候,这里已经是“满地霜华”的雪 - 14 - 白了。只有路上深深的车辙,还和去年来的时候一样。“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 年时辙”,是写实,但其中已经暗含一些“理”的成分。因为“芳草色”和“深深辙”分别 代表了“变”的物象。芳草象征青春,它是无常的。车辙象征着离别,它是永恒的。一个“换 尽”,一个“依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 第一耽离别”,从表面上看每个人似乎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作为,但实际上,人的作为受动 机和因果制约,因而又是那么的无奈。 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之悲慨的词,和《甲稿》中的《鹊桥仙·沉沉戍鼓》虽不见得是同 时所作,但可以互相参看。词中的无奈有三个层次:一是不可以说。因为说也白说。二是不 值得说。因浮尘事事都相对,并无实质的价值。三是难说。世事变幻难料,多有难言之隐。 人世间生离死别的原因,自是有可说,有不可说者。所以最后王国维总结这三个层次的痛苦 都是千古一致的。 17.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2)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依依嘘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4)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 的感叹: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越陌度阡 (2). 躬自悼矣 (3). 暧暧远人村 (4). 击空明兮溯流光 (5). 轻拢慢捻抹复挑 (6).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 字:阡、悼、暧、溯、捻。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 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 - 15 - 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 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 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 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 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 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 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 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 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 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 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 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 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 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 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 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一-- 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 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 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 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 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 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 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 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 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 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 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一一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 —— 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 - 16 - 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 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 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 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 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 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 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还有气味。作为乡下 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 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 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 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 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就写了大地之大,而这种大同样也就表现出了农人的艰辛,所以“大是迷人的, 却折磨人”。 B. 文中我与父亲的谈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衬托出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传统农人的坚韧品格, 也表现了我对农村的厌恶。 C. 文中说“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是指鲜嫩的秧苗构成了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 载着农人劳作的艰辛,包含“悲”的成分。 D. 文中说到“是逻辑就难免出错”,是指可能由于天灾或人祸的因素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 错,强调了乡村生活的无常。 19. 如何理解“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这句话。 20. 赏析画线句子。 21. 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都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地。 22. 有人评价毕飞宇的文章追求一种“诗性语言”,试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答案】18. B 19. 比喻,将庄稼比作指纹;表现了庄稼人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以及庄稼人 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庄稼人的赞美,对大地的崇敬。 - 17 - 20. 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大地声音的丰富与绵长。长短句结合,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 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排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及土地浓烈的情感。 21. 文中对大地的特点的描写特别出色,从色彩到声音,再到气味。有着见证辛苦的悲壮的鹅 黄色彩;有着青黄轮转的色彩变幻;有着啸聚厚实与恢弘不绝的声音;有着莫言笔下的气味。 22. 内容上富含哲理性和抒情性,比如“泪流满面的事实”,写出对大地的深刻思考和复杂的 感情;意象隽永,如“孤岛”“指纹”等;句式上采用反复的手法,比如结尾,增强语势。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 项,“表现了我对农村的厌恶”,文章对大地、对庄稼、对庄稼人的描写其实就是对农村的 描写,其中虽然有悲的成份,但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之情。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一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密 密麻麻的(庄稼)”,喻体是“庄稼人的指纹”;那么大地就是庄稼人的手掌,也是庄稼人 辛苦劳作在大地上留下的印记。因此,这个比喻句不仅写出了庄稼人与大地的亲密关系,而 且也写出了庄稼人劳作的艰辛。同时,这句话又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即对表达了作者对 庄稼人的赞美,对大地的崇敬。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表达艺术的能力。 “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农民也只有农民 才关心、关注到的景象,使作者对农民及土地的情感显得更为浓烈。“这些都是声音,像呢 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一句中“这些都是声音,像呢 喃,像交头接耳”“它们是枕边的耳语”用了比喻的手法,“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则运用 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农民关注的在地的声音的特点,写出大地声音的丰富与绵长。另外 本段文字长以短句为主,长句和短句交替出现,不仅写出了声音的欢快,而且使整段句子错 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行为思路的能力。 - 18 - 文章对大地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三、四、五自然段。提取这三个段落的关键词可知,文章是从 色彩、声音和气味三个方面来写大地的。从色彩方面来说鹅黄是新秧苗的颜色,鹅黄布满 “我”老家的大地,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壮观的景象;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 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从声音方面来说,文章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多种 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地上各种奇妙的声音,富有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满对大地的 亲切、欢悦的之情。从气味方面来说,文章采用魔幻般的神奇写法,借助天才作家的鼻子来 表现大地的气味在乡村无处不在。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文章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所谓“诗性语言”一方面强调散文语言的优美性,从修辞的层面上来理解语言;另一方面从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富有诗意来理解语言。因此,解答本题需要从形式上和思想内容来组 织答案。意味的意境以委婉含蓄地抒情。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文章多用反复、排比修辞手法强化情感,如“大是迷人的,却折 磨人”“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 棵一棵地插下去”“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等。使用 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这 是泪流满面的事实”等写出了对大地的深刻思考和复杂的感情。作者挑选“孤岛"“沙漠"“汪 洋”"泥土""指纹”等形象组成具有抒情意味的意象含蓄委婉地抒情。特别是结尾部分“大地 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运用了反复的句式,不仅形式上象诗,更是 使抒情富有气势。 六、(9 分) 23. 按要求完成填空。 (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指_____和_______, 一个有金锁,一个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________和_________,一个前 生为绛珠仙草,一个前生为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2)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下列情节对应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姓名: 割须弃袍——_______________;义释严颜——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字需要我们牢记,比如:“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再 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咏而归。” 【答案】 (1). 薛宝钗 (2). 贾宝玉 (3). 林黛玉 (4). 贾宝玉 (5). 曹操 (6). - 19 - 张飞 (7). 君子坦荡荡 (8). 风乎舞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 本题考查了三部中国古典名著,一是《红楼梦》,“金玉良缘”指薛宝钗和贾宝玉,因为薛宝 钗有金锁,贾宝玉有美玉。“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和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 贾宝玉前生为神瑛侍者。二是《三国演义》,“割袍弃义”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收留关羽的 时,曾经赠关羽一件锦袍,后来关羽偷跑出来,就曾割袍断义。“义释严颜”说的是刘备进 入益州,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兵至江州,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进行抵抗,张飞强攻打 不下来就用计诱使严颜出城作战活捉了严颜。张飞敬佩严颜的为人,对他以礼相待后招降之。 三是《论语》,考查了名句,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洗热水澡会使人体温度迅速升高, ①____,延迟大脑释放褪黑激素的时间。人一到晚上 就想睡觉,主要是因为褪黑激素只在夜晚分泌,通常在晚上 11:OO 至凌晨 2:00 分泌最为旺 盛,②____,直到早上 8:OO 停止分泌。如果洗完热水澡立刻上床,就会导致褪黑激素迟迟 不分泌,③____;即便入睡,睡眠质量也不高,可能会经常做梦。 【答案】 (1). 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 (2). 之后分泌量会慢慢降低 (3). 让人难以 入睡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 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 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 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如果洗完热水澡立刻上床,就会导致褪黑激素迟迟不分泌”分析,此处主要 讲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第二处,结合“最为旺盛”“停止分泌”等分析,此处可以填 入“之后分泌量会慢慢降低”;第三处,结合“褪黑激素迟迟不分泌”“即便入睡”分析, 此处主要讲让人难以入睡。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 20 -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 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 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 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 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 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 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 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 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七、(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份答卷,此刻,不知你对自己完成的答卷是否满意。从小到 大,我们需要完成无数的答卷。我们生活当中,也处处是考场,需要我们交出各种各样的答 卷。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为他人交上一份答卷,同样,国家也需要为人民、为世界交上 一份答卷,前不久,在纪念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了专题文章——《2020 中国给世界的答卷》。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何完成答卷,值得我们深思……请以“答卷”为话题写一篇作 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人生的答卷 一纸苍白,在风里旋转,在光里飞舞。我站在这历史的华章之上,穿过历史的变迁,阅 读着一份份古人提交的答卷。苦苦寻觅,只为一个答案。 离骚•汨罗•屈原 静静的汩罗江,守护着你的英魂。皇皇的离骚,诉说着你的坚贞。你独立江边,泪水涟 涟。蓦然回首,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虽遭谗被疏,历两次流放,但仍念民 之疾苦,系祖国之兴亡。面对奸佞小人,你虽有心报国,但无力回驳,却始终“忍而不能舍 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初的 那些豪言壮志,早已化为漫天残叶,跟随着苦闷抑郁的风远去了。你纵身一跃,沉酣于江底, - 21 - 然而你的心,与日月争辉。 几千年潮涨潮落,早已卷去了汩罗江边的声声叹息,任红尘繁华。然而那份答卷,万古 长存。 足智•多谋•孔明 你头戴纶巾,手摇羽扇,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东方智者,既有“隆中 对”对天下局势的远见卓识,又有“舌战群儒”对东吴谋士的磅礴气势;有“草船借箭”对 天气和曹操洞若观火的预测揣摩,也有“火烧赤壁”对战事的胸有成竹……纵观你的一生, 正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动容,其智千百流传。 几千年云卷云舒,早已抹去了五丈原上的碎碎遗嘱,任红尘滚滚。然而那份答卷,万古 长青 刚毅•凛然•岳飞 谁让你赐予了我一双只看祖国的眼,赐了一颗只爱祖国的心。儿时,你苦练十八般武艺, 为精忠报国。后来,你“泾年尘土满征衣”,率岳家军收复疆土;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你怀豪情挺进中原;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存道德良心,不失 原则。你被害后,皇帝赵构在你的塑像前言:“非卿不忠。” 几百年花开花落,早已洗去了风波亭中的点点残血,任红尘涛涛。然而那份答卷,万古 长春 独立于这万卷波澜中,秦时明月、汉时宫门、春秋马车、大漠孤烟,依于眼前。 一纸完美,在风里摇曳,在光里歌唱。一个答案,殷殷期盼,莫急,你会成长! 使命•担当•我们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心中要有祖国,要有人民。我们要刻苦学习知识和本领,为 时代的发展,祖国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时代的宏大考卷已经展开,一道道考题等待我们挥毫落笔。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 挑战,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行动起来,紧盯目标任务, 对标卓越一流,聚精会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跨越式发展,谱写好实现中国梦的美好 篇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次作文要求是写作话题作文。材料提出“从小到大,我们需要完成无数的答卷”,继而提 - 22 - 出“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为他人交上一份答卷,同样,国家也需要为人民、为世界交上 一份答卷”。题目要求以“答卷”为话题进行写作。既然是“答卷”,那就会有出题人出的 “试卷”,在我们成长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人给我们出“试卷”,为了完成“试卷”, 我们需要努力学习,不断拼搏,从而出色地完成“答卷”。本题审题,应立足“家国情怀”, 以当代青年的身份,敢于担当历史重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立意: 1.做好时代的答卷人; 2.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3.我们要经得起人民的评判。 参考素材: 1.站在漫长的时间河畔,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慨,那懒散的阳光肆意流淌天穹,地上满是我破 碎的身影,记得那蒲公英舞者挣脱之曲划过美丽弧线瞬间时内心的触动,记得那化茧成蝶的 春天,我伸长双臂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地展翅蹁跹。 2.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来到这世界时,我们就面临着无数的选择。当我们面对行凶的歹徒时, 我们是选择大义凛然,挺身而出,还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悄悄地溜走; 当同学,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慷慨相助,伸出援助之手,还是置之不理呢;当自己与别 人发生矛盾时,我们是不依不饶呢,还是化干戈为玉帛呢?在人生中,类似的选择一个接着 一个,选错一道都将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一生中,人生的十字路 口随处可见,每当这时你是否能找准自己的坐标,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人生的选择题,你能 得几分呢? 3.有人说,人生下来就好比是一个臭皮袋,它里面空空如也。人能否有所成就,关键看人是 否为自己填充了足够的知识。这话很有道理。任何人生来都是无知的,所以任何人想要有所 作为,都必须从社会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但是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东西充实 自己。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莱得,小的时候学习不好,对物理,化学不开窍,但他没有逼着自 己去学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心理学,最终成为出色的心理学家。在人生的填空题上,我们 不一定要追求高难深精,但一定要填充适合自己的知识。这道填空题,你又填了什么答案呢? 4.在人生中我们无疑要对他人和各种社会现象给出自己的判断,这时你是从“世人浑浊而我 独醒”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还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呢?随波逐流,也许你会过得顺利, 或许得到些许好处,坚持自己的判断你可能会有所损失。这时你是否敢于坚持自我? 5.在我们小的时候,遇到生活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向父母请教,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可以向老 - 23 - 师请教,但我们终究是要长大的,迟早是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此时面对如蚂蚁般聚集而 来的问题你能应答如流,解决自如吗? 6.面对非常时期的考试,作为一个公民,其实也是一种素质的考验,持久的压抑造成一时的 冲动,恐怕会终生后悔。不管谁站在任何角度去说此事,撞人肯定不对,不说执法人员,就 是任何人,冲动起来也不能说撞就撞吧。就此时此事来说,这位年轻的店主,没有通过非常 时期的考试,可能会遗憾终身,终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7.这次疫情也是对人的素质和性情的一次考试,并且来得突然而迅猛,让很多人一时没有做 好准备,不是迎接疫情的准备,而是面对人生种种不测的准备。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生 存压力都很大,都需要各种付出,才能维系家庭生活。但是越是这样,越是对我们的人生人 性提出了考验。人们在努力拼搏挣钱的同时,不能忘记怎么做人,不管你面临的什么,多么 的困苦,都必须学会适应这个社会。 8.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的工人 农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疫情的抗击。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考验着全国人 民的精气神;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考验着普通百姓的爱国情;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 考验着我们的信念和能力;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考验着我们国家建设的应变力;这场疫 情是一场大考,你我如何答题,它考验我们的责任、使命与担当;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 考验着我们走向未来辉煌复兴伟大的能力。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点 和不足;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虽然让我们感到丝丝的阵痛,但终究会让我们看到朝霞喷薄 欲出的人间大美。 9.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越是大考越考 验能力,也越能提升能力。面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锐意改革、强化落实,一定能成功应对考验,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面对考试,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体现到为人民服务中、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大考面 前,结果导向,容不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确保更多 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从严实作风里收获实实在在成效。 行文结构: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 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 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例文围绕“人生的答卷”这一论题,从“离骚·汨罗·屈原”“足 智·多谋·孔明”“刚毅·凛然·岳飞”“使命·担当·我们”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前 - 24 - 三个方面分别从坚贞、奉献、爱国几个方面论述要完成人生的答卷必须具备的素质,第四个 方面联系自身,明确自身所处的时代和责任担当,论述只有努力拼搏,才能交出完美的答卷。 最后回扣论点,以今天为落脚点,总结全文。 【点睛】话题作文审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审话题 (1)理解话题的内涵: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我们可将话题的含义由本 义引向引申义、比喻义,这样不仅容易写,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以话题“试卷”为例, 试卷的本义指的是考试时准备应试人写答案或应试人已经写上答案的卷子,如果单从这一点 来立意,就不好写。一个学生就用它的比喻义来写,“人生如同一张空白试卷,人生的试卷 中有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还有判断题、分析题,要你一一地去解答”,然后就此展开 来写,写起来令人耳目一新,并达到了相当的理性高度。(2)准确理解话题,明确写作的范 围和重点。例如话题“诚信”,其含义是诚实守信,一个学生写考试作弊后大胆承认自己的 错误,显然只写了诚实,这就偏离了题意。 2.审材料或提示语 现在的话题作文一般都设计了一段材料语或提示语,是为考生理解话 题意旨而创设,对话题的意旨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它能帮助考生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审题 时要对这些材料语、提示语认真研读,准确理解其意义、作用。例如下面这则以“自由与不 自由”为话题的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 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考生在审读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沙漠、自由、不自 由、选择等。其中的沙漠比喻困难、坎坷、逆境、挫折等。进而读出“自我”“坎坷”“不 顺”“世界”“理想”“人生”“目标”等外延,从中可以表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 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