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复学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洋社会有些像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直至一挑。每一根柴在整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清楚不乱。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常由若干人组成。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适,因为一个人可参加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不可能同时出现某根柴。我们称这种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为“团体格局”。西洋家庭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来”,你知道和他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西洋,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中国“阖第光临”虽常见,但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包括哪些人。
为什么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名词,我们会不清不楚呢?这表明我们的社会格局和西洋格局不相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得清楚的柴,而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这就是“差序格局”,描述了一种按离自己距离远近来判定亲疏的人际格局。这种格局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上。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
在我们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每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有丧事要助殓。这是生活互助机构。可这不是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厚薄而定。就像贾家大观园,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便更多了,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源于此。
与中国不同的是,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就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去。这不是人情冷热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 28 -
(摘编自费孝通《差序格局》,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中国人不清楚“家”的概念,所以导致了“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不同。
B. 每个人在“差序格局”中都是影响他人的圈子中心,圈子波纹到哪,影响就到哪。
C. “差序格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我们社会具有“亲属关系”与“地缘关系”。
D. 在中国社会中,“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这让中国家庭可大可小,大可至一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举朋友写信的事例,把西方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概括为“团体格局”,分析了西洋人的“家庭”构成。
B. 第三至四段紧承西洋社会特点,从“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两方面举例论述了中国社会格局特点。
C. 第五段对比中西方社会格局特点指出:中国社会中一些“人情冷热”问题,在西方社会属于“权利问题”。
D. 作者虽不像提出“团体格局”那样鲜明地提出“差序格局”,但却围绕“差序格局”展开论证分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把西洋社会格局比拟为柴捆有缺陷,这体现出作者思维的严谨与缜密。
B. 西洋人认识“家”透彻深刻,中国人对此却比较模糊,这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C. 在“差序格局”中,亲属关系社会网络虽然包含的人不尽相同,但以“己”为中心。
D. 中国人深感世态炎凉,是因为那些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A项,“因中国人不清楚‘家’的概念,所以导致了‘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不同”错误,选项因果倒置,结合原文第一段可知,是因为“‘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间的不同”,才导致了“中国人不清楚‘家’的概念”。
- 28 -
C项,“‘差序格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我们社会具有‘亲属关系’与‘地缘关系’”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结合原文第二段可知,“亲属关系”“地缘关系”是“差序格局”的体现,而非“差序格局”的成因。
D项,“在中国社会中,‘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这让中国家庭可大可小,大可至一国”错误,选项偷换概念,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而非是“大可至一国”。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第一段举朋友写信的事例,把西方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概括为‘团体格局’,分析了西洋人的‘家庭’构成”错误,选项概括的顺序不当,文中是先概括出西洋社会的格局是“团体格局”,然后“举出事例”阐明西洋人的“家庭”观念,并非先“举出事例”,概括出西洋社会的格局是“团体格局”。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项,“西洋人认识‘家’透彻深刻,中国人对此却比较模糊,这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错误,选项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中只提到“西洋家庭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并不能得出“西洋人认识‘家’透彻深刻”的结论。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 28 -
按照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中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减贫南南合作,为全球范围内实现减贫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2015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明确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各地也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涉及产业扶贫、异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5575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下降到1.7%。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653元增长到10371元。同时,贫困地区新业态快速发展,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川省乌蒙山片区“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治理模式
(摘编自外交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张文雯《四川省乌蒙山片区产业扶贫研究》)
材料二:
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其治沙30年,投入产业资金300多亿元、探索出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库布其模式,创造出沙漠绿化+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的生态产业体系。
亿利生态光伏项目采用“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模式,实现“生态修复、土地增值、光伏产业、种养殖产业、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五个层级的循环收益。通过土地租用、项目建设期雇工、贫困户承包种植养护等方式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
- 28 -
库布其当地的农牧民,是治沙事业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亿利集团打造的沙漠生态产业链,让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这些成功的做法,既为中国荒漠化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自王文彪《大漠奇迹》,朱富乐《46国记者打卡库布其沙漠探秘荒漠化防治秘诀》)
材料三:
毛里塔尼亚伊斯共和国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其中撒哈拉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剩余的1/3土地也属于沙漠边缘的半荒漠地带。
毛塔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1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持续的干旱使植被严重受损,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大部分地区贫困化加剧,人们为了生存,被迫毁林毁草,过度开垦土地,超载利用牧场,形成了“贫穷加剧沙漠化,沙漠化又加剧了贫穷”的恶性循环。荒漠化已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毛塔人口不足450万,贫困率达31%,如何有效脱贫成为历届毛塔政府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中毛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迅猛,毛里塔尼亚对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热情高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毛两国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彔,为未来中毛合作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红等《毛里塔尼亚终于走出了历史的怪圈》、尤源等《毛里塔尼亚的荒漠化问题》)
材料四
目前,中国金融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巨大贡献。
以支付为例,我国充分发挥移动通信、条码识别等技术优势,建成网络支付资金清算基础设施,实现卡基支付向移动支付的转发,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移动支付服务格局。贫困农户可以实现快捷、安全、高效的支付,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尚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有贷款需求的人中仅21%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中国的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向海外拓展,帮助很多金融欠发达国家直接越过支票、信用卡等传统交易阶段,让他们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给他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摘编自赵阳《让“金融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张妮等《中国移动支付,用暖科技贡献世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8 -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明确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也要各地因地施策,形成各具特色的扶贫治理模式。
B. 在“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治理模式中,政府、生产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都会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并要对其作出反馈。
C.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严重欠发达,既有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口迅速增长、开发无序等社会方面的原因。
D. 中国的移动支付具有快捷、安全、高效等优点,这与我国在移动通信、条码识别等方面有技术优势是密切相关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成效显著,截止2018年底,农村贫困发生率较2015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为全球减贫作出了贡献。
B. 多管齐下、方式多样的亿利生态光伏项目扶贫模式的采用,不仅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还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经验。
C. 无论是乌蒙山片区的产业扶贫治理模式,还是库布其模式,要实现收益都离不开生产企业和贫困农户的参与和合作。
D. 金融科技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替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给贫困农户带来数字时代的红利。
6. 中国可以为毛里塔尼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提供哪些业务方面的帮助?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通过分享荒漠化防治经验,帮助其打造沙漠生态产业链。②通过“一带一路”加大经贸合作力度,帮助其发展经济。③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帮助其降低交易成本,为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政府、生产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都会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并要对其作出反馈”错误,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政府不需要向金融机构作出反馈,而是金融机构对政府作出反馈。
故选B。
- 28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D项,“金融科技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替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不全面,材料四说“中国金融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巨大贡献”,移动支付介绍得多是“以支付为例”,而不是说贡献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上;且“移动支付替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在原文中无据,原文只说“帮助很多金融欠发达国家直接越过支票、信用卡等传统交易阶段,让他们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并没有提到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方式。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国可以为毛里塔尼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提供哪些业务方面的帮助?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然后到材料中找到“老大难问题”和相关业务帮助,分条概括作答。
根据材料二“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其治沙30年,投入产业资金300多亿元、探索出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库布其模式,创造出沙漠绿化+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的生态产业体系”可见,针对材料三中毛里塔尼亚“持续的干旱使植被严重受损,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大部分地区贫困化加剧,人们为了生存,被迫毁林毁草,过度开垦土地,超载利用牧场,形成了‘贫穷加剧沙漠化,沙漠化又加剧了贫穷’的恶性循环。荒漠化已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情况,可以分享荒漠化防治经验,帮助他们打造沙漠生态产业链;
根据材料三“中毛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迅猛,毛里塔尼亚对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热情高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毛两国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彔,为未来中毛合作奠定了基础”可见,能通过一带一路带动毛里塔尼亚经济发展;
- 28 -
根据材料四“中国金融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农户可以实现快捷、安全、高效的支付,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中国的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向海外拓展,帮助很多金融欠发达国家直接越过支票、信用卡等传统交易阶段,让他们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给他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可见,能够提供金融科技支持,让他们降低交易成本,享受数字时代的红利,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点睛】筛选信息答题步骤: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味峄山
李木生
①与五岳的巨大存在相比,守护于孟子故乡邹城的峄山,只能算作天地间的一个盆景。孔子的“登东山(指峄山)而小鲁”,不过是一时兴之所致罢了,况且那时的鲁国比现在的山东要小得多。
②但是,最让我动心的仍是峄山。她是那样的耐人寻味,让人百睹不厌,常读常新。
③庄子、老子、孔子、孟子来过,司马迁、蔡邕、李白、杜甫、李阳冰、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郑板桥来过,米芾、赵孟颊、董其昌来过。他们倾其心力歌其美,虽不能描绘其美之万一,峄山却将他们视为知已。
④秦始皇、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乾隆等帝王来过,或封禅,或封赐,或求长生。峄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两忘,无意间,便将他们如浮尘般抚过。甚至当我们惊诧于峄山的成名之古之早,并列出记载过峄山的《书经》《诗经》《左传》《太平御览》《史记》等古籍以佐证的时候,已经生活过25亿年的峄山,正浑然憨然地度着她的青春岁月。
⑤峄山的石头峄山的洞,在世界的山脉中堪称独步。海浪的手摩娑了多少亿年,风雨的手又雕刻了多少亿年,才造就下这些大慧若憨的巨型石蛋和噙满岁月的华丽石柱?而后又是在哪一次天翻地覆的地壳变迁中,让大自然的造化之手将其擞成石头的瀑布?抑或当年女娲并非为补天,只是为了人间的单调和寂寞才炼下这些丰富多彩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这千姿百态的生命又构孕出峄山这浑然一体的大生命,那遍及全山相互通连的洞穴,便是这生命的脉胳了。曹雪芹仅仅偷走一块,便琢磨成感天动地的《红楼梦》。
⑥1985年,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来峄山考察,意外地在这里发现了极具科学价值的古海蚀地貌,并且欣喜地预言:“很可能,这是我国虽经沧海桑田变化还能保留下来的距海最远的古海蚀地貌。”
- 28 -
⑦峄山,和海是有不解之壕的。她是海的女儿。也许是爱之太深,大海才将女儿“放逐”,置于宇宙的祭坛上,使其在经受各种磨难劬劳之中铸成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迎接人类的来临。等啊等,不知变心的峄山从人类萌芽之时起,便以其女性的情怀给人类以深切的怜悯与关爱。
⑧诞生于巨人时代的峄山,注定要受到侏儒们的各种伤害。污秽,砍所,谩侮,战乱,匪患,她都无言地涵容。就是对于霸道骄横的帝王,她也以怜悯之心待之,告诫他们不要贪心;人类来到世上之前就已经有了江山,即使有一天人类消亡了,江山也还会继续存在;江山不能是哪一个人的私家财产,它只能是宇宙的一员、人类的朋友。
⑨数千年间,她以一种明亮阔达的浩然之气,廓涤着人类心灵上的湫隘。于是,便有数不清的美好时光,长入峄山的生命里。
⑩峄山五华峄前有一30米高的石柱,人们为了纪念2600年前的邾文公,把它叫做天表石。公元前615年春,邾文公将邾国国都由瑕(今济宁南5公里处)迁至峄山之阳。迁都前占卜时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文公日:“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利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既利也,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峄,果然是年5月事文公平,邾民却以“有功之土者得食其极。”“命在养民”从此成为百姓对官的渴望、官员的自律和历史对为官者良心的永久的拷问。
⑪峄山有一别称“桃花峄”,记念着一个人:王尔鉴。王尔鉴是清雍正年间邹县县令,《峄山志》记述其“治邹清廉仁慧”。其政迷大多湮没于岁月的雾霭之中,唯独“植树造林”一事至今传为美谈。古传峄山有桐树,《书经。禹贡》“峄阳孤桐”的记载最为有名。不知何时何国,峄阳孤桐竟然绝迹。王尔鉴感其“牧竖采樵,牛羊践踏,孤桐老后,徒留濯灌空山”,于雍正寅卯两年,环山上下种桃杏万株,并禁约牧收,让近山的贫苦百姓培植。同时,还在桃杏疏稀处补以松柏青桐。不几年便“天半峄峄簇锦霞,孤柯老后补桃花。沃根不用人间水,红雨春风到万家”(王尔鉴诗),峄山也为后人名之日“桃花峄”。
⑫虽然峄山现在桃树几近绝迹,但在山的僻冷处,仍可见一林两林桃树从岩隙间伸出她古拙的枝干,似在向人们说:为官的命根不应是高升再高升,而应是为民办事再办事。诚然,能否不朽与万岁,不是二十四史或几幢碑就可定的,只有百姓的口和心最权威。不知来游山的人们,是否会在这寂冷的桃树前驻足?
⑬无言的峄山,在诉说着一切。
⑭大哉峄山,大自然的和谐杰作。善哉峄山,25亿年的苦难与悲悯造就出的旷世之美。人类是有福的,有希望娶到这位海的女儿,只要能进化得好一些,再好一些。多情的峄山在坚贞地等待着。
(取材于李木生同名散文)
- 28 -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立足于峄山的人文积淀,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引发感怀,充满文化气息。
B. 文中称峄山是“海的女儿”,形象地阐释了峄山的来源与其古海蚀地貌的科学价值。
C. 第⑨段承上启下,作者从对峄山包容大气的抒怀转到对历史典故的叙写。
D. 文章结尾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希冀,凝练含蓄,余味悠长。
8. 从全文看,第⑪段画线处引用王尔鉴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9. 请结合全文,概括题目中峄山之“味”的内涵。
【答案】7. B 8. ①内容上:引用王尔鉴的诗句,交代了王尔鉴植树造林、造福于民的背景/故事。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为官者朽与不朽关键在于百姓的口和心的议论。③主旨上:阐明了为官者“命在养民”的为官之道。④表达效果: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9. ①文化之味:视为知己的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倾其心力歌颂其美。②壮美之味:时间与地壳变动形成的华丽而千姿百态的石头,遍及全山相互通连的洞穴。③仁爱之味(悲悯之味):历经磨难承受人类的伤害却无言地涵容,以浩然之气阔涤低下狭隘的人性弊端。④为官之味:借邾文公、王尔鉴的故事阐明“命在养民”的为官之道。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分析、思想感情赏析、表现手法分析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内容和方向,如本题“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与其古海蚀地貌的科学价值”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文章并无此意,文中称文中称峄山是“海的女儿”只是阐释了峄山的来源。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散文)引用诗句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回顾文中引用诗句的常见作用,然后找到引用的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上下文,从内容、结构以及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
- 28 -
首先找到引用的诗句“天半峄峄簇锦霞,孤柯老后补桃花。沃根不用人间水,红雨春风到万家”,结合前文“环山上下种桃杏万株,并禁约牧收,让近山的贫苦百姓培植。同时,还在桃杏疏稀处补以松柏青桐”,王尔鉴的诗句交代了王尔鉴植树造林造福于民的结果。
然后分析引用的诗句与下文的关联,即结构上的作用,下一段说“虽然峄山现在桃树几近绝迹,但在山的僻冷处,仍可见一林两林桃树从岩隙间伸出她古拙的枝干,似在向人们说:为官的命根不应是高升再高升,而应是为民办事再办事。诚然,能否不朽与万岁,不是二十四史或几幢碑就可定的,只有百姓的口和心最权威”,由此可知,王尔鉴的诗句引出下文这一段议论。
最后分析与主旨的关系以及引用诗句的通常效果,结合全篇可知,本文主要是阐明为官者“命在养民”的为官之道,而王尔鉴的诗句恰恰彰显了这一内容,且散文中引用诗句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到文中找到与标题相关的内容,再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标题的内涵。如本文的标题是“寻味峄山”,这是一个动宾短语,“寻”的对象是“峄山之味”,可见考生要到文中找到“峄山”体现出的“味”。
结合③、④段“庄子、老子、孔子、孟子来过,司马迁、蔡邕、李白、杜甫、李阳冰、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郑板桥来过,米芾、赵孟颊、董其昌来过。他们倾其心力歌其美,虽不能描绘其美之万一,峄山却将他们视为知已”“秦始皇、刘邦、刘秀、曹操、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乾隆等帝王来过,或封禅,或封赐,或求长生”来看,这里彰显的是峄山的文化之味。
结合第⑤段“峄山的石头峄山的洞,在世界的山脉中堪称独步。海浪的手摩娑了多少亿年,风雨的手又雕刻了多少亿年,才造就下这些大慧若憨的巨型石蛋和噙满岁月的华丽石柱?而后又是在哪一次天翻地覆的地壳变迁中,让大自然的造化之手将其擞成石头的瀑布”可知,这里展现的是峄山的壮美之味。
结合⑦、⑧段“使其在经受各种磨难劬劳之中铸成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迎接人类的来临。等啊等,不知变心的峄山从人类萌芽之时起,便以其女性的情怀给人类以深切的怜悯与关爱”“ 污秽,砍所,谩侮,战乱,匪患,她都无言地涵容。就是对于霸道骄横的帝王,她也以怜悯之心待之,告诫他们不要贪心”可知,这里彰显的是峄山的仁爱之味。
结合⑩、⑪、⑫段“邾文公”“王尔鉴”“为官的命根不应是高升再高升,而应是为民办事再办事。诚然,能否不朽与万岁,不是二十四史或几幢碑就可定的,只有百姓的口和心最权威”可知,这里彰显的是为官之味。
【点睛】散文引用诗句的常见作用如下:
- 28 -
在文章开头引用诗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诗句,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总之,诗句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阮,字南卿,江州人。父彦傅,靖康勤王,有功。阮少好学,尚气节。常自称将种,辞辩奋发,四坐莫能屈。尝谒袁州太守张栻,栻谓曰:“当今道在武夷,子盍往求之?”阮见朱熹于考亭,熹与语,大说之。登隆兴元年进士第。
时孝宗初即位,欲成高宗①之志,首诏经理建业以图进取,而大臣巽懦幸安,计未决。阮试礼部,对策曰:“临安面湖背海,膏腴沃野,足以休养生聚,其地利于休息。建康东南重镇,控制长江呼吸之间,上下千里,足以虎视吴、楚,其地利于进取。建炎、绍兴间,敌人乘胜长驱直捣,而我师亦甚惫也。上皇遵养时晦,不得与平,乃驻临安,所以为休息计也。已三十年来,阙者全,坏者修,弊者整,废者复,较以曩昔,倍万不体。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古者立国,必有所恃,谋国之要,必负其所恃之地。秦有函谷,蜀有剑阁,魏有成皋,赵有井陉,燕有飞狐,而吴有长江,皆其所恃以为国也。今东南王气,钟在建业,辍而弗顾,退守幽深之地,如是而目谋国,果得为善谋乎?且夫战者以地为本,湖山回环,孰与乎龙盘虎踞之雄?胥潮奔猛,敦与乎长江之险?今议者徒习吴、越之僻国,而不知秣陵之通达,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傥六飞②顺动,申原在跬步间,况一建康那?古人有言‘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人患不为尔。”
知贡举范成大得而读之,叹曰:“是人杰也!”
调南康都昌主簿,以廉声闻,移永州教授。献书阙下,请罢吴、楚牧马之政,而积马于蜀茶马司,以省往来纲驿之费,凡数千言。绍熙中,知濠州,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讲守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终阮在深,金不取南设。其后改知抚州。
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
- 28 -
。私谓所亲曰:“吾闻公卿择士,士亦择公卿。刘歆、柳宗元失身匪人,为万世笑。今政自韩氏出,吾肯出其门哉?”陛对毕,拂衣出关。侂胄闻之大怒,批旨予祠。阮于是归隐庐山,尽弃人间事,从容觞咏而已。朱熹尝惜其才气术略过人,而留滞不偶云。
嘉定元年卒。
(选自《宋史·王阮传》,有刑节)
[注]①高宗: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②六飞: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常以此代皇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B. 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C. 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D. 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这里指北宋靖康之乱时王彦傅曾带兵救援朝廷。
B. 建业,地名,今南京。后文中的“建康”“秣陵”也都是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呼。
C. 教授,官职名,是地方教育机构的长官,主要负责科举考试、教育内容的设定等事务。
D. 陛对,指古代臣子在殿堂上回答皇帝咨询或臣子间相互质询。陛,古代宫殿的台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阮年幼好学,为人喜爱。他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械,后又到考亭拜谒朱嘉,朱熹和他交谈后感到非常高兴。
B. 王阮为官清廉,勇于变革。他任主簿以清廉闻名,做永州教授时为节省费用而改变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
C. 王阮尽忠职守,不忘备战。他担任濠州太守时,每天讲授防御,还亲自探访边境,金人因此不敢向南侵犯。
D. 王阮崇尚气节,不畏权贵。他坚持操守,不肯投身韩侂胄门下,以免为后人耻笑,最终归隐庐山,不问世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
(2)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 28 -
(1)这就像富人的钱财,不在四通八达的大城市流通,却用匣子把钱装起来守着,愚蠢地恐怕它半夜可能会丢失一样。
(2)韩侘胄早已听说王阮的名声,特地命他入朝奏事,准备用好的官位诱惑他,深夜派遣密使拜访王阮,王阮没有答应。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也可以根据用于句首、句尾的常用虚词判断。
句意为:当今皇上见识独到,看得长远,提出主张并运用到国家大事上,不是坚持认为临安不能居住。作战和防守的形势已经分明,进攻、退守的道理也就不同了。
“事业”是一个词,意思是“国家大事”,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C项;“既分”是“战守之形”的谓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臣子间相互质询”理解错误,“陛对”只指古代臣子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询,并非臣子间相互质询。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文本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项,“为节省费用而改变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分析错误,原文“献书阙下,请罢吴、楚牧马之政,而积马于蜀茶马司,以省往来纲驿之费”,意思是“上书朝廷,请求停止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而在蜀地的茶马司集聚马匹,以节省来往驿站转运货物的费用”,可知王阮只是上奏朝廷,建议改变政策,并非真的改变了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
故选B。
- 28 -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明确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虚词要删掉,省略的内容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文言句式要翻译到位,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训练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是”,这;“布”,流通;“匣”,名词作状语,用匣子;“或”,可能。
(2)“宿”,早;“特”,特地;“诱以美官”,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美官诱”,用好的官位诱惑他;“诣”,拜访。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阮,字南卿,江州人。父亲王彦傅,靖康年间起兵救援朝廷,有战功。王阮年轻时喜欢学习,崇尚气节。经常称自己是将门的后代,能言善辩,情绪高昂,四周座位上的人没有人能使(他)屈服。他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栻,张栻对他说:“现在的大道在武夷山,你为什么不前往寻求它呢?”王阮到考亭拜谒朱熹,朱熹和他交谈,非常高兴。考中隆兴元年进士。
当时宋孝宗刚登上帝位,想要完成宋高宗的遗志,第一份诏书就是关于治理建业以图有所作为的,但是朝中大臣懦弱,庆幸一时的安定,大计没能确定。王阮在礼部应试,回答治国策略时说:“临安前有湖后有海,土地肥沃,足以安定人们生活,聚集物力,这地方有利于休养生息。建康是东南一带的军事要地,控制长江的呼吸生命,上通下达千里之外,足以雄视吴、楚一带,这地方有利于有一番作为。建炎、绍兴年间,敌人乘着胜利,长驱直入地进攻,我国的军队又非常疲乏。先皇遵循天时韬晦休养,不能够平定(不与金国媾和),于是驻守临安,这是用来修生养息的计策。三十年过去了,残缺的已经补全,毁坏的已经整治,弊政已经整顿,荒废的已经恢复,和从前相比较,不止万倍(像一倍与万倍一样无法相等)。当今皇上见识独到,看得长远,提出主张并运用到国家大事上,不是坚持认为临安不能居住。作战和防守的形势已经分明,进攻退守的道理也就不同了。
- 28 -
古时候(国君)建立国家,一定有所依仗,谋划国家的关键,一定依靠他所依仗的地方。秦国有函谷关,蜀国有剑阁,魏国有成皋,赵国有井陉口,燕国有飞狐陉,而吴国有长江,这都是他们建立国家所依仗的。现在东南一带的帝王之气,聚集在建业,放弃而不顾及,退守到幽僻深远的地方,像这样却说是谋划国家,果真能是好的谋略吗?况且,作战时把地势作为根本,大湖与高山环绕,哪里比得上建康虎踞龙盘的雄伟?怒潮汹涌,哪里比得上长江的险要?如今议论的人只熟悉吴、越的幽僻、坚固,却不知道秣陵的通行无阻,这就像富人的钱财,不在四通八达的大城市流通,却用匣子把钱装起来守着,愚蠢地恐怕它半夜可能会丢失一样。如果皇帝顺势而动,中原就在半步之间,何况一个建康城呢?古代有人说‘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人们的毛病就是不去做罢了。”
主持科举考试的范成大得到了(这篇对策),读后感叹道:“这是人中豪杰啊!”
调任南康军都昌县主簿,凭借清廉的名声出名,又调任永州教授。上书朝廷,请求停止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而在蜀地的茶马司集聚马匹,以节省来往管理驿站的费用,(奏章)总共几千字。绍熙年间,担任濠州太守,请求恢复曹玮的屯田守边的制度,实行种世衡教习射箭的方法,每天讲授防御,和边地百姓一起,亲自探访北方边境的情况。到王阮在濠州太守任上结束,金国人不敢向南侵犯。以后改任抚州太守。
韩侂胄早已听说王阮的名声,特地命他入朝奏事,准备用好的官位诱惑他,深夜派遣密使拜访王阮,王阮没有答应。王阮私下里对亲近的人说“我听说,公卿会挑选士人,士人也可以挑选公卿。刘歆、柳宗元失去操守而成为行为不端的人,被万代所耻笑。如今政令从韩侂胄那里发出,我岂肯出自他的门下呢?”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询问结束,就愤激地出了城关。韩侂胄听说后,非常愤怒,于是代皇帝批阅圣旨,让王阮领官俸退休。王阮于是到庐山归隐,完全抛开人间世事,悠闲舒适地饮酒赋诗。朱熹曾经惋惜他才华谋略超过一般人,却羁留乡野,不遇明主。
嘉定元年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 28 -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夕”到“灯火万家”再到“月照平沙”,体现了诗人观景的时间顺序。
B. 诗题“望”字一语双关,既联系眼前所见之景,又暗含“招客”的主题。
C. 诗歌颈联写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出发,辅以贴切的比喻,甚是高妙。
D. 诗人独居异乡,内心愁苦,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愁苦的形象。
15. 这首诗题为“江楼夕望招客”,诗人是如何邀请友人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14. D 15. ①以所观美景邀请友人:此处山川形势壮阔、万家灯火繁华、星光水光交相辉映,江楼又是极佳的观景地点;②以此处气候之凉爽宜人邀请友人,颈联“晴天雨”“夏夜霜”的比喻给人以清凉之感,这江楼正是炎炎夏日避暑的好去处;③以殷切的情意直接邀请友人,诗人在做足铺垫之后以一句“能就江楼消暑否”直接向友人发出了邀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独居异乡,内心愁苦,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愁苦的形象”错误,诗歌描写的景物如“灯火万家”“星河一道”“风吹古木”“月照平沙”可见,都是美景;而诗人询问朋友“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希望朋友来此和自己一道消暑,说比朋友的茅舍还要更清凉,显然是兴高采烈的情绪,并无愁苦之情。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写景与抒情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诗歌前两联描写江楼夕望的美景,“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展现出一望无垠的壮阔意境,令人心胸为之一阔;“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写华灯初上的美景,灯火与星河交相辉映,宛如人间仙境;可见诗人以此地的美景招揽友人前来观赏。
- 28 -
颈联“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用“古木”“月”等意象,营造出幽森的氛围,“晴天雨”“夏夜霜”又带来凉爽的感受,让人觉得这里正是一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是以气候的凉爽来邀请友人。
尾联直接邀请,“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以殷切的情谊让人“盛情难却”,是以朋友深情来打动友人,招客前来。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状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解释。
(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仍信心不灭,希望有一天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
【答案】 (1). 闻道有先后 (2). 术业有专攻 (3). 轻拢慢捻抹复挑 (4). 曲终收拨当心画 (5). 闲来垂钓碧溪上 (6).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分情景式默写和一般式默写,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拢、捻、抹、拨、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8 -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 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 )。一两件事上 、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 。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 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要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放任自流
B. 因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放任自流
C. 要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顺其自然
D. 因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顺其自然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B. 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C. 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来锤炼个人品德
D. 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B. 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达到新高度。
C. 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D. 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
【答案】17. A 18. B 19. C
- 28 -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空,“因素”指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也可指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而“要素”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根据上文,“这种行为方式”是固定且必要的,故填“要素”。
第二空,“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自告奋勇”,主动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根据上下文,此处强调的是守道德要付诸行动,故填“挺身而出”。
第三空,“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用作褒义;“风靡一时”形容事物在某一个时期里非常盛行;根据上文,善行义举是好的,故填“蔚然成风”。
第四空,“放任自流”指任凭事态自然地发展,不加过问或引导,常用作贬义;“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中性词;根据下文,不是文明之道的应该是“放任自流”。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上文可知,下文的陈述中心应该是“锤炼个人品德”,故排除A、D。
C项,把陈述的中心“锤炼个人品德”后移,不恰当。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原句错误第一处是“施展作用”搭配不当,应该为“发挥作用”,排除BD两项。
- 28 -
第二处是“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成分残缺,应改成“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排除AD两项。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一则“清明文明祭祀”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或不正确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先祖、缅怀死者的传统节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祭祀新时尚,让大家度过一个文明、绿色、感恩的清明节,值此节日来临的时候,我们特此倡议:爱护环境,绿色祭扫;告别恶习,安全祭扫;厚养薄葬,节俭祭扫。敬爱的市民朋友们,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由己及人,用文明理念传承传统,用文明行为守护家园。
【答案】“死者”改为“逝者”;“时尚”改为“风尚”;“的时候” 改成“之际”;“恶习”改为“陋习”;“敬爱” 改为“尊敬”。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①“逝者”有尊重,敬仰的一层意思,“死者”,是一般的表达方式,此处应该用敬词。②“时尚”指的是一种流行观念或者趋势,偏物质化;“风尚”指一种原则或者风格和作风、社会风气,偏精神化。此处“树立文明祭祀”属于精神方面,所以应该改为“风尚”。③“的时候”过于口语化,应该用书面语。④陋习是一种粗鲁、丑陋、不文明的坏习惯,陋习属于社会公德的层面。恶本身就有极坏的行为、犯罪的事的含义,所以恶习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要比陋习更严重。此处只是强调“不文明的坏习惯”,“恶习”语气过重。⑤尊敬:带着一些崇拜的眼神去敬重某些人事物。敬爱:就是对一些伟大的人的爱好。此处修饰的是“市民朋友们”,所以应该用“尊敬”更合适。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科学家发现飞蛾在夜间飞行时,______ 飞蛾总是让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自己的眼睛里。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这是飞蛾的“天文导航”系统。______,错认为它是月光,因此,飞蛾就利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火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本能地让自己与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______只能绕着火光打转。由于它的两只眼睛离光源的远近不同,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感受到的光线强,于是这样,它们总是绕着圈子,逐渐接近火源,最后造成飞蛾扑火的现象发生。
【答案】 (1). ①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 (2). ②飞行中的飞蛾看到火光;(没有“飞行中的”也可以) (3). ③它们不停地拐向光线更强的方向。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语段主要介绍飞蛾为何投火的问题。第一个空格,从后文看主要表述飞蛾夜间飞行判断方向的方法是依靠月光;
第二个空格,从前文“导航”和后文的“错认为”可以明确,空格的内容是飞蛾飞行中看到灯光等;
第三个空格,从前文对飞蛾绕着火光打转的生理介绍和后面的绕着圈子飞来看,空格的内容应该是飞蛾会不停地拐向光线强的地方等。
四、写作(60分)
- 28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民抗击疫情行动中,“云生活”一下子成为新趋势。博物馆“云展览”、教学“云课堂”、毕业“云答辩”、居家“云办公”、求职“云招聘”、武大“云赏樱”、环保“云植树”、清明“云祭祀”……工作、生活和娱乐纷纷转向“云端”,一切好像都如从前一样丰富多彩,但一切又都切实地发生着变化。
有人说,“云”是更美好的生活;也有人说,“云”让我们的灵魂没有依托;有人说“云”是生活的短暂过渡;也有人说“云”是生活的最终归处;还有人说……
对于“云”生活,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生活在“云端”,更在脚下
一场不期而至的疫情,让线上的“云”生活成为新的生活趋势,“云种树”“云展览”“云旅行”……让许多人沉醉“云”间,乐此不疲。不过,“云端”再美,也要记得时常看看脚下,在亲历与实感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毋庸置疑,在“足不出门户、行不逾小区”的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纷繁多样的云,让我们几近停摆的生活重新充实多彩。在“云”上,我们同看展览,在穿越历史的文物图像里,侧耳聆听文化久远的回响;我们共赏樱花,在如云似霞的胜景中,用心感受春天温暖的气息;我们一起学习,在强大技术的支持下,身临其境地沐浴知识的阳光……疫情让我们在现实中拉开了距离,但科技让我们在线上相聚,在非常时刻,一个个现实中停摆的阵地转移到“云”上,在汇成一片自救自强的便捷晴空。
但欢喜之余,我们也要看到云生活的种种不便之处。“云课堂”上远低于真实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远高于平时的近视风险;“云办公”时被延长的办公时间和棘手的部门管理;“云植树”怎样落实和管理,“云旅游”如何带来收益,“云数据”怎样保证安全……倘若不能够正视云上生活产生的问题,不能够真正解决各种问题,只看到云上的热闹蓬勃便一拥而上,那最后一定只能坠下云端,落得一地鸡毛。
更何况,在可以解决
- 28 -
技术和策略问题之外,“云”生活最大的弊端还在于与真实的隔绝。诚然,我们可以在云上学习、办公、娱乐、交流,但所有的数据都缺乏真实的触感。“云赏花”缺了花朵的娇柔与芬芳,“云植树”少了劳动的体验和流汗的喜悦,“云交流”更是没有牵手的热度和拥抱的温暖,而生活,本应该是充满真实体验的温热和鲜活。
生活是什么?是“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感受,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新鲜滋味,是回家后,一双能握住的真实的手,是拥抱时,一颗在跳动的真实的心,是荷塘边的行走,是月下的苦吟,是舌尖的甜,也是眼泪的咸……而我们每一个人,就在充满着酸甜苦辣的真实碰撞与经历中,感受成长的滋味,明白生活的真谛——是的,生活不是在线,而是在场。
沧海虽广,也要在大地上奔流,云朵自高,也跑不出天空的怀抱,“云”是一种生活,但生活远比云上宽广。只有扎根于脚下真实的生活,我们才能登临“云端”,收获人生的充实与丰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的“时评类”作文,其本质仍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任务的目的性,防止套作。此类作文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先依据任务梳理材料,选定角度,表明自己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然后从材料出发,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颖的中心论点;最后,依事设问,列好提纲,分层论述。
【审题】近年来,越来越关注国计民生,也越来越坚持应用导向,是高考试题呈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作为2020年上半年的重大社会性事件,与新冠肺炎事件相关的热词,也是高考作文备战中的重中之重。疫情期间,原本似乎离生活还有一段距离的“云”技术,在为疫情防控提供助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社会的运转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作为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亲历者,“云”生活是每一个学生都真切地经历和感受过“云”生活,因此,本题的情境创设,既结合了社会热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有话可说,也更便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特色或有思想深度的观点,使得他们的表达“言之有物”。
写作的任务是结合材料谈对“云”生活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材料中对“云”生活相关现象和讨论的展示主要涉及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就是我们审题立意的两大角度:
1、“云”生活的内涵或云生活给我们带来的积极改变。
- 28 -
材料中前半部分展示了工作、教育、娱乐中的种种“云”生活,说明其普遍性,而后半部分则是对“云”生活进行理性剖析。“一切好像都如从前一样丰富多彩,但一切又都切实地发生着变化”、“‘云’是更美好的生活”两处,前者谈“云”生活的好处——帮助人们在紧急时期进行正常生活,推动社会发生改变;后者中的“美好”一词,则是对“云”生活内涵的概述,“美好”一词意蕴丰富,结合之前各行业的“云现象”,考生可以概括出“便捷”“创新”“和谐”“文明”“自救”“沟通”“双赢”“科技”等具体内涵,而材料中“云”现象列举的省略和最后一句“还有人说……”,则提示考生,在这些已经提及的具体现象和内涵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体验和实际,有更多元的思考和发散,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即可。写作时,考生即可扣住某一个角度谈自己的思考,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谈“云”生活的内涵。
参考立意:
美丽生活,“云”上绽放;创新,让我们乐在“云端”;腾“云”而上,便捷生活;携手共聚力,齐建和谐“云”;科技之光,照亮“云”上;感谢有“云”,伴我同行。
2、对“云”生活的负面效应的剖析,以及对“云”生活的辩证思考。
材料后半部分有可以直接帮助立意的观点型分析,其中一个观点说“‘云’让我们的灵魂没有依托”,这句话与后面的“有人说‘云’是生活的短暂过渡”彼此呼应,表现的是对“云”生活的弊端的思考——对一部分人来说,缺乏现实的接触与交流,缺少打动人心的真实互动,所以同样难以收获基于现实而产生的归属感。
而对于“云”生活正面和负面效应的观点列举,也让考生能够从辩证分析的角度立意,即承认“云”带来的种种便利,也正视“云”本身具有的一些不足,对某些行业和我们的生活而言,“云”技术既是一种冲击与危机,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在“云”与现实的互联、互通、互动中,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参考立意:
让灵魂从“云”中落地;走下“云端”,才有更真实的生活;生活在“云”上,更在脚下;正视“云上”挑战,创造更美生活
行文结构:
文章开篇转引材料,亮明观点;然后从“云生活”的好处、“云生活”的不便、“云技术”的弊端三个层面层层分析,引出“生活,不是在线,而是在场”这一点睛之笔;最后运用类比,以自然现象引出深化主题的句子,收束全文,呼应开头。
素材:
1、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
——习近平
- 28 -
2、在线不比在场,“云旅游”当然比不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地踩踏。“满天风雨下西楼”“大江茫茫去不还”“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那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发,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歌之咏之、表达并传递个体经验的主要路径。
——人民日报
3、3月2日至3月4日期间,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九家博物馆联合推出“云探国宝——沿黄河九省区博物馆带你畅游历史长河”线上直播活动。为期3天,9场的博物馆联播活动,最终吸引1593万网友在线围观。
4、3月9日,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云展览”网络直播如期开播。在90分钟内,在布宫主播团队带领下,数十万“宅家”网友有机会欣赏到平日很少对外展出的25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珍品,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90分钟的布宫“云展览”,总计观看人数达80万人次,超过往年全年现场游览客流量的一半,许多网友纷纷点赞叫好。
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研究室副研究员多吉平措说:“通过直播,我们希望在展示布达拉宫文物精品的同时,介绍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紧密联系的历史,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布达拉宫文化的魅力。”
5、2016年8月,支付宝上线“蚂蚁森林”。蚂蚁森林的最新数据显示,已有四成中国人用手机种树,参与者达到5.5亿,累积碳减排1100万吨,至今已种下1.22亿棵真树,种植面积达168万亩。目前全国10个省的70多个城市在蚂蚁森林上拥有公益林,城市公益林数量湖北、安徽、河北居前三。
3月12日是植树节,支付宝APP“蚂蚁森林”页面上线了“蚂蚁森林互联网植树节”。活动规则显示,在参与者对各种虚拟树“浇水”之后,蚂蚁森林将在合适的时间,以参与者的名义种下对应能量的真树。
6、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学校都延迟了开课成为中小学乃至大学生上课的唯一方式,家长们的关注点也纷纷转移到孩子们的眼睛上。一项对242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权威调查显示,92.8%的受访家长最近在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孩子已患近视的家长对这一问题更焦虑。受访家长认为,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过长、运动不足是近期孩子视力防护面临的主要挑战。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
(1)一个响亮的标题
- 28 -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2)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3)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4)进一步深入阐述
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5)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联系实际。
- 28 -
- 28 -
相关文档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528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426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20202021-06-0426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427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426页
- 【语文】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21-06-0418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20202021-06-0424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6-0327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5-3123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5-27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