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50 KB
  • 2021-06-07 发布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2单元 第1课 王好战请以战喻 训练 Word版含解析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二单元 第一课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突然)‎ B.天油然作云(自然而然地)‎ C.沛然下雨(雨势大的样子)‎ D.则苗浡然兴之矣(兴起的样子)‎ ‎【解析】 云盛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同“定于一”的“一”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B.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C.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D.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解析】 题干和B中的“一”都当“统一”讲。‎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 B. C. D. ‎【解析】 两个“领”字都当“脖子”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 B. C. D. ‎【解析】 A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动词,亲附/介词,跟;C项均为表修饰的连词;D项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就。‎ ‎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尽善尽美”“登堂入室”“发愤忘食”这些成语皆出自《孟子》。‎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在儒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 C.“断织督学”说的是孟母用“断织”来警喻孟子好好学习的故事。‎ D.和《论语》一样,《孟子》也是语录体,也是孟子的门徒记录他的言行整理而成。‎ ‎【解析】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著的。‎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则苗浡然兴之矣 兴:生长 B.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嗜:贪,爱好 C.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引领 D.其如是,孰能御之 御:抵挡 ‎【解析】 引:伸长。‎ ‎7.文中“诚如是也”的“是”,所指代的内容是( B )‎ A.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B.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8.下列说法与孟子的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A )‎ A.国君应爱民保民;反对一切使生灵涂炭的战争。‎ B.国君应以仁政治理天下;反对嗜杀百姓。‎ C.梁惠王、梁襄王都在嗜杀者之列;应以爱民保民为本。‎ D.国君爱民保民,百姓归附,天下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③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孟子·尽心上》)‎ 注:①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③得己:即自得。‎ ‎9.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答案】 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在以修身为立足点(无论进还是退)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 - 3 -‎ ‎10.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孔子明知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坚持做下去,不因为是否成功才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孟子则认为人们应该在穷与达的不同境遇下采取不同的行为,能够在理智、符合实际情况下思虑与奋斗。显然,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显得更加执着。‎ ‎【参考译文】‎ ‎①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早进城)司门者说:“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家来。”司门者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到却定要去做的人吗?”‎ ‎②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意时,不离开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所以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惠泽普施于百姓;不得意,修养个人品德,以此表现于世人。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