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节 论
证
学习目标:
1.
要求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
2.
学会
使整篇文章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
【
例文在线
】
(2019
年新课标
Ⅰ
卷
)(
题目见
P272[
考场作文
]
第
(
一
)
题
)
【
例文欣赏
】
热爱劳动,莫做跛脚少年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夙兴夜寐,洒
扫庭内。
”
热爱劳
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在现实生活中,
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比比皆是。曾经,我听到同学说:
“
我们学
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
”
难道我
们的学习目的狭隘得只
有增长知识了吗?君不知,
“
德智体美劳”
是对人的素质进行
评判的基本准则,劳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所以,我呼吁:同学们,热爱劳动吧,莫做跛脚少年!
还记得那位
13
岁便以高分考入大学,
17
岁又考取中科院
硕博连读,人称“
神童
”“
天才
”
的严永明吗?
20
岁时,他因
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令众人哗然!严永明可称得上
是学习上的
“
天才”,却也是生活中
的
“弱者”,从小到大,
他所有学习之外的事务都由其母亲包办,甚至在他读大学时,
学校考虑到他年纪小,破例给他母子二人安排了一套一室一厅
的住房,方便由母亲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而在中科院学习期间,
他会在大冬天穿着凉拖出门,只因母亲没有及时告知他要换鞋。
这样的
“
巨婴”不可不称之为“教育的失败品”!劳动从来不
是低人一等的事,相反,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一直都是为人所
称赞的美好品质。所以,同学们,别期望有什么“终身保姆”,
更别寄希望于什么人工智能,抛开了劳动,你还可以自称为“全
面发展的人”吗
?
一代名将曾国藩曾就如何评价一个家族的兴败表示过自己
的看法。他认为其中一个要素便是: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
为劳动的习惯、勤劳的品质会影响人一辈子。其实,劳动不仅
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
不贫贱
”
。劳其筋骨,苦其形役,本就是一个磨炼自我的过程,
若能不厌践之,劳动之外的事务,谈何不成?
“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
幸福
的源泉。同学们,热爱劳动,勤于生活吧,努力让自己的生命
稳步前进、全面发展,不做跛脚少年!
点评:
标题即文眼,考生以
“
热爱劳动,不做跛脚少年
”
为题呼号,在一众作文中尤其突出与恳切。文章开篇先以诗词
古语引入材料,阐明劳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提出观点;接着分别以
“
神童
”
严永明、曾国藩教育子孙的事
例佐证观点,有古有今,体现了论证的深度与广度;结尾处再
度点题,使文章极富感召力。
【
技法点拨
】
论证,就是议论文中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事
实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基本论证方法由论据性质决定,用哪
种论据能支撑论点就使用哪种论证方法。很多考生有自己明确
的观点,也有能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材料,可就是不会论证,
或者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论证方法。其实,一个观点是可以用
多种方法论证的,正如俗话所说:
“
条条道路通罗马。
”
下面
探讨如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如何使论证过程严谨周
密。
1.
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
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
种方法,易于掌握,使用普遍。
“
事实胜于雄辩
”
,在典型的
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因而几乎每篇议论文都少不了它,
特别是论证新颖的、有指导意义的论点,更需要多用它。
运用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事例要典型。作为例证的事例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样
才能全面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如:
“
清高是与
富贵无缘的。例如诸葛亮,当他
‘
高卧隆中
’
之时,是可以称
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德高
望重,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汲黯、苏武、魏徵、颜真
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视
作清高。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
‘
清高
’
二
字可比的。
”
(
金开诚
《
漫话清高
》)
为了证明
“
清高与富贵无缘
”
这一观点,作者先详述诸葛
亮一例,又以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名人为例,
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2)
事例要新颖。所用事例不用别人用滥的例子。比如一说
到逆境中的坚强,就举例张海迪;说到理想,就用周恩来
“
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的名言。这些事例虽然典型,但用的人多
了,也就不新颖了。同样写
“
顽强
”
这一主题,有的学生就能
别出心裁,分别列举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被剜了膝盖
骨依然顽强地生活,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出了
《
孙膑兵法
》
的故事和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轮椅上度过的霍金的经历来阐述
对顽强的理解。
(3)
事例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生辉。同
类事例掌握较多时,可考虑采用排比句式列举。
2.
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
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
的一种论证方法。它的好处是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
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
警句,可增添文章色彩,提高分数档次。
运用引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
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
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
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可选用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
;强调志向高洁远大,可选用
“
燕雀安知鸿鹄之
志
”
。某同学沉迷于上网,可选用
“
玩物丧志
”
;某同学不能
持之以恒,可选用
“
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
。
(2)
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介
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
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
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
要
“
引而有证
”“
引而有析
”
。运用引证法一要找到确
切的事理论据,可以称之为
“
引
”
;二要对事理论据加以分析,
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
“
证
”
。许多考生对于
“
引
”
颇费心机,但对于
“
证
”
则往往不够重视;只
“
引
”
不
“
证
”
,犯了
“
观点+引语
”
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
找到确切的理论依据是可喜的,但论据只是材料,它不能代替
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
出理论依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
“
引而有证
”“
引
而有析
”
,讲清所引用材料的意思,阐明引用材料的目的,将
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
古人云
“书似青山常乱
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写
的是沉醉灯影书乡的境界;今人也说
“
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
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
”
,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
女作家玛格丽
特还说
“
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处的那一天,有人放
几本耐看的书在
我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
,
可见书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侣。古今中外,书迷、书虫数不胜数。
文段引用古今中外的
诗词
格言,说明了
“
古今中外,书迷、
书虫数不胜数
”
的观点,做到了
“
引而有证
”“
引而有析
”
。
3.
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打比方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
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阅卷者的认
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以小见大,就近取喻。要精选生活中人们熟悉的细小事
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
喻证的目的。如
《
下蛋、唱鸡及其他
》
一文,通篇是用鸡的形
象来帮助说明问题的,给人的印象是具体、生动。
(2)
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作为喻证的喻体与作为比喻的
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
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
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
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
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
拿来主义
》
中鲁迅先生的喻证
法运用得很经典。他用
“
大宅子
”
比喻
“
文化遗产
”
,用
“
孱
头
”“
昏蛋
”“
废物
”
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
态度,用
“
鱼翅
”“
鸦片
”“
烟枪、烟灯
”“
姨太太
”
来比喻
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
“
占有
”“
挑选
”“
创新
”
来说
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
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4)
多方面挖掘喻体含义。比喻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考生在应考时可根据论题和论点的需要,通过深入挖掘,恰如
其分地加以利用。例如
“
指南针
”
,有人将它比作
“
理论
”
,
也有人将它比作
“
理想
”
。
(5)
可连用多个比喻来说理。例如毛泽东在
《
一个极其重要
的政策
》
一文中针对一些同志对实行
“
精兵简政
”
政策的意义
认识不足的情况,一连用
“
随季换衣
”“
孙悟空对付铁扇公
主
”“
黔之驴
”
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浅出地加以阐明。
(6)
运用比喻论证时,同样需要加以分析。有篇高考优秀作
文
《
机遇
》
这样写:
“
有些成功的得来,往往看似一蹴而就,
带有一定的
‘
机遇
’
,实际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宛如一粒
种子,深深埋在土壤之中,不断地吸收养料水分,苦熬过严寒
和干旱,日益具备了破土而出的条件,而这时,
‘
机遇
’
便宛
如适时的春雨,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开花。我认为成功与
机遇的关系就是如此。
”
4.
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类比与对比两种。
(1)
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事例或作
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
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章的观点,这种方法称为类比法,也叫引
申论证法。用作类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话、典故、
神话故事,还有自然现象和社会幽默小品。类比论证的好处在
于这些材料本身的生动有趣性及其哲理性,会使文章的观点鲜
明深刻,而且生动吸引人。
在运用类比论证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
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简洁。考场作文的背景特殊,不允许
记叙的篇幅过长,如同用例证法时对事例的叙述一样,务必简
短而又全面。
②
对运用的材料要加以分析。要善于揭示,一语中的,一
针见血。这同例证法一样,例如:为了论证
“
要成功,必须付
出劳动
”
这一观点,在列举
“
守株待兔
”
这一寓言故事后,还
可作这样的分析:
“
侥幸是一种意外,一种偶然,把一时的侥
幸视为成功的必然,那是人生的可悲。要想收获,必须付出劳
动。
”
(2)
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
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用正面的或正确的
观点同反面的材料或观点进行对比,作者的立场就能得到直露
显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能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
为获得高分打下基础。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
“
横比
”
是把同一时期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
较;
“
纵比
”
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
对比论证有两种方法
——
整体对比、局部对比。整体对比,
即对文章的整个本论部分进行正反对比;局部对比,即将本论
部分的某个层次进行正反比较。
运用对比方法论证时,要根据论点的需要,妥善安排篇幅,
特别是在
“
整体对比
”
时,一般应以正面为主。
5.
推理法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
式。议论文不仅要通过概念
(
观点、论点
)
、判断
(
立论、结论
)
的形式,更需要通过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四周的现实与揭示客观
的真理。
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有两种
——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就
议论文来说,也可以称为两种论证方法
——
演绎法、归纳法。
(1)
演绎法。
演绎法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
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
需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
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
成。如大前提是
“
凡金属都可以导电
”
,小前提是
“
铁是金
属
”
,结论就是
“
所以铁能导电
”
。
毛泽东在
《
为人民服务
》
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
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
法西斯卖力,替剥
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
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段话中就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
大前提: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
(
是普遍性
原理,是论点
)
小前提:
“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
(
是已知的
判断
)
结论:
“
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
也是论点
)
(2)
归纳法。
与演绎法相反,归纳法是从个别、特殊到一般,从微观到
宏观的论证方法。归纳法也是举例论证,不过所举之例较多,
然后加以论证。
例如
《
达
·
芬奇画蛋
有感
》
一文这样写道:
如果达
·
芬奇没
有名师这一番严格的训练,那就很难想象他
以后会成为一代艺术巨匠;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如
果没有孩提时代的严格基本训练,又怎能成为闻名全球的小提
琴之王;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如果没有扎实深厚
的武功和唱功底子,又怎么能成为文武兼备的演员
……
随后归纳说:
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曾经
“
画过蛋”,即他们都经
过严格的
基本训练,有着扎实的基本功,都为万丈高楼的建造打下了深
厚的地基,才使他们达到了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境界。
有前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最后归纳出来的道理就水到渠成。
6.
反证法
顾名思义,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
面假设入手,论证假设的荒谬无理,从而间接证明假设的对立
面,即正面所立的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论证方法的“奇兵”。
从手法上说,反证法有两种
——
直接指出反面假设的错误和间
接归纳出反面假设的荒谬性。
(1)
直接反证。如论证
“
时间的重要性
”
,就先从不重视时
间入手,论证它的危害和错误,由此证明了时间的重要性。又
如,论
“
摸着石头过河
”
的必要性,先从反面论证不遵循科学
规律,不调查研究盲目乱闯的弊端,再来论述
“
摸着石头过河
”
的必要性,使正面立论的基础更加坚实。
再看一例:
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
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
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到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这段文字中
“
如果
”
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
实事求是会怎样,而是从反面说不实事求是会怎样来证明实事
求是的意义。
(2)
间接反证,是一种归谬法,
“
归谬
”
,就是导致谬误。
这种方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
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
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如下例: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
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主人向他解释:
“
演奏的是流行歌
曲。
”
赫尔岑反问一句:
“
流行的乐曲就是高
尚的吗?
”
主人听了很是吃惊:
“
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
够流行呢?
”
赫尔岑笑着说:
“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
高尚的了?
”
小结: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若仅仅使用其中的
一种,有时会使论述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在一篇文章中
要根据文章的论点,按照自己掌握和挑选的论据,灵活运用,
合理兼顾,一般应综合运用两三种。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
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例文
】
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和大家一样,是复兴中学的一名学生。我为大家演讲的
题目是
《
重拾劳动热情,共享劳动意义
》
。正如古语所言,
“
民
生在勤,勤则不匮
”
,热爱劳动的传统已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
的血脉。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劳动
,培养劳动自觉
与热情。
或许在有些同学心中,劳动是
“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操劳,
是
“足蒸暑土气,背
灼炎天光
”
的艰辛,它似乎只有汗水与辛
苦。更有甚者对劳动不屑一顾,或大力吹捧
“
坐享其成”的态
度,或对劳动者的付出嗤之以鼻。但是,这样的认识正确
吗?
事实上,劳动可分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流水线上认真作业
的工人、大街小巷中辛劳穿行的快递员、大山深处坚持勘测的
工人,与实验室默默耕耘的科技研发者、案前兢兢业业的艺术
创作者一样,都是新时代可爱的劳动者,都是值得敬重的追梦
人。正是他们不断奋斗,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
财富,才让各行各业焕发生机,让祖国发展繁荣昌盛。因此,
我们更需要明确劳动的意义,端正劳动的态度。
我们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背后的精神态度,在劳动中获
得人生成长的财富。如果说认识劳动是我们脚踏的土地,那对
劳动的热爱就犹如地上的梯子,让我们收获别样的风景。现实
语境中,不少同学认为劳动占用学习时间,智能时代劳动没必
要。其实劳动与科技、学业从来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相反美
美与共,意义非凡。袁隆平扎根农田数十载,奔波于田垄与实
验室,方能研发
“
中国稻
”
,创造世界粮食奇迹;农业播种新
科技一分钟可以撒种
8
公顷,为农业生产带来便捷,但粮食的
成长仍离不开农民的辛苦培育。而回想我们参加的学农活动,
辛勤种下了一片地、煮好了一顿饭后,我们也获得了不少对自
然生活的体悟,我们的品格也获得了磨砺,这对学习也有更好
地促进。劳动,可以让我们在耕耘中点燃智慧,收获内心的充
盈,热爱劳动的火应在我们心中点燃。
然而,空有热爱还不够,真正将劳动用于实践才是硬道理。
因此我在此衷心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希望大家投入劳
动的热潮。多帮助课室打扫卫生吧!劳动不分大小而重在实践
行动。多投入到学农等社会实践中去吧!劳动需切身参与更需
锤炼精神。多给挥洒汗水的普通劳动者尊敬吧!劳动者需被敬
佩更需被效仿。当劳动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崇尚劳动、
参与劳动、热爱劳动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准则,我们这代青年定
能以扫一屋之小行,实现扫天下之大志,绘制新时代的蓝图!
同学们,
“
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是道
路。
”
希望
在无尽的前程中,我们都有劳动做伴!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体现了考生较好的临场
应变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有以下两个优点:
首先,紧扣材料,主题突出,驳立结合论证深入。作者精
确解读题意,紧密结合作文正反两方面材料,围绕
“
重拾劳动
热情,共享劳动意义
”
的主题进行思路清晰、深入到位的论证。
主体部分对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劳动偏见进行集中的驳斥,对
劳动的认识与理解深刻到位。如第四段批驳对劳动的肤浅理解
与不屑一顾的态度,提出体力、脑力劳动者都可通过劳动实现
自我价值、为祖国做贡献,深刻有力;第五段批驳
“
劳动学习
矛盾论
”“
劳动科技矛盾论
”
,提出劳动与科技美美与共,劳
动学习相互促进,逻辑缜密。最后顺势提出了
“
热爱劳动,从
我做起
”
的倡议,建议具体详细,结构清晰。
其次,论证方法灵活多样,论证语言形象生动。文章事例
论证准确到位而丰富,可见积累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比喻论
证合理生动,并能援引古代与当代的诗歌,使文章意蕴丰厚颇
具文采;善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整散句结合巧妙,语言流畅,
颇能展现自身语言功力。
【
高效训练
】
1.
在下面文字空白处分别加上引例句和议例句。
奋斗,即是通往理想之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奋斗,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
“
童话大王
”
;因为
奋斗,罗曼
·
罗兰创作出了
20
年心血的结晶
——《
约翰
·
克利斯
朵夫
》
;因为奋斗,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因为奋斗,陈景
润采撷到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因为奋斗,在一次次的国
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赛场上冉冉升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古今中外事业有成者无不浸透着奋斗的汗水。
(2)
成功者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惊羡他们伟业的同
时,更应该去感受他们为最终的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奋斗是理
想的阶梯,只有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2.
以
“
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
”
为论点,以下面两
则材料为论据,写一段话。
材料一:
世界拳王阿里每逢比赛时,总是要先出钱雇一些
人作为自己的反对者,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辱他,这
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会被刺激起来,全身力量充沛,肌肉膨
胀,精神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材料二:
在挪威的一个海港,出海渔船返回时,渔民们捕
获的大部分沙丁鱼,总是等不及卖掉就已奄奄一息,只好低价
处理,但一个叫汉斯的渔民捕的鱼却条条活蹦乱跳,人们竞相
高价买走。原因何在?原来,汉斯捕到鱼后,就故意把一条窜
来窜去的鲇鱼放进鱼槽,其他鱼感到惶恐不安,四处游动,充
满活力。某老板看到这个故事后,深受启发,他给自己管理松
弛的公司请来几条
“
鲇鱼”
——
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人,担任新
主管。于是,公司的人立刻产生紧张感,纷纷活跃起来,每个
人的工作达到了最佳状态,公司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答案:
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和挑战。如果没有压力和挑
战,人们就会缺乏紧张感和忧患意识,进而丧失斗志,在没有
竞争的环境中死气沉沉,坐以待毙。诚如材料所示,只有不断
地给自己压力和挑战,使自己产生紧张感和危机感,才能产生
无穷无尽的动力,从而在竞争中成为优胜者。
3.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
“
规则与自由
”
为题,运用前面学
过的论证方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
200
字。
“
陈志成
”
这个名字
,以红色漆料涂鸦的方式,出现在北
京市房山区怪石山景区的十余处景观石上,网友齐声谴责这种
不文明行为。景区管理人员表示,已派人进行洗刷,但很难彻
底清洗,目前正全力找寻该人。过了几天,陈志成终于自己出
来了,他致电管理部门承认错误,表示会将这些字迹清理干净。
陈志成连续清洗三天涂鸦,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记者从有关部
门了解到,北京市正在制定
《
旅游不文明行为管理暂行办法
》
,
未来此类游客不文明行为将被列入信用记录,并对外公示。
答案:
回顾这些年,前有女游客在猛兽区贸然下车造成老
虎伤人的惨案,后有逃票男子坠入虎园惨死虎口的悲剧;不仅
有丁锦昊在古老的埃及文物上留下自己渺小的姓名,还有老人
摔倒被扶起后变脸讹钱
……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舆论口诛笔伐,
但还是会有人前仆后继。可怕的是,民众为这群漠视规则的人
感到羞愧、愤怒的同时,也会渐渐失去本该拥有的来自他人或
社会的温暖。没有规则的社会会有真正的自由吗?
相关文档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学案:复习任2021-06-079页
- 高考语文作文复习专题:论证方法2021-06-076页
-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2021-06-0711页
-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2021-06-0749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论述类文本2021-06-0711页
-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复习2021-06-079页
-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2021-06-066页
-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2021-06-066页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一章论2021-06-062页
-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任务群2021-06-0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