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3.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素养评价(一)
(120分钟·120分)
一、阅读鉴赏(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习
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
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
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
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
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
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
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
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
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
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己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
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
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
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
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
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
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
境界和道德修养。
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
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
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
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
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
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
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
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
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
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摘编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儒家思想中的“仁”这一概念有丰富的伦理含义,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
核是敬。
B.在塑造人品方面,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臻于至善
之境。
C.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进行转化和发展,提升人格境界和
道德修养。
D.正因为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
的。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原文中
是“礼的精神内核是‘敬’”,并不是“仁”;C项,我们要转化和发展的是
“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D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华人文精神的
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将人、社会
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不是“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的原因,是表
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基础,论证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
精神养分。
B.文章援引《论语》记载的孔子家马棚失火故事,说明中华文化很早就确立了
人本理念。
C.文章关于自然观的论述,将中西方观念进行对比,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
的优越性。
D.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目的是
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曲解文意,原文“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
明显不同”,目的应是论证中西方观念的不同,而非突出中西方哪个更优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可以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
风,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
B.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使天下情怀
与爱国主义相得益彰,符合时代要求。
C.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而庄子却不一样,他认为世间所
有生命不存在本质上不同。
D.天地人三才之道,同时强调人和自然的重要地位,其中人道顺从天道的主张
对当今社会发展更有意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曲解文
意,原文“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
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
的自然观明显不同”,孟子所说的亲人之爱、人类之爱、万物之爱同庄子一样
并没有等级差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17分)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
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
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
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
《中国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
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
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
们惊喜。长篇小说如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
《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
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
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
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
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
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
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
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
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
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
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
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
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
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
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
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
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
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
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
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
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
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
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于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地球的被破坏严
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
严重地忽略了,以致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
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
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
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
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
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
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
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下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
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
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
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
2020年4月29日《中国环境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
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
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
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
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
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
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
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
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
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
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
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
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
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
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
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
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解析】选D。A.“但已经蔚为大观”夸大其词;B.“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
不符合文意;C.“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于文无据。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
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映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
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解析】选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主观臆断。
6.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
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
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
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
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解析】选C。A、B、D三项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传统文学。
7.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②回溯
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揭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
值;③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
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评分参考:答出1点1分,答出2点2分,答出3点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8.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
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
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
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9分)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
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解析】选B。“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理
解,诗人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不是为“离别”而心惊神伤。“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
10.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峨眉在蜀地,代指诗人分别的地
方,而岘首在襄阳,是友人要回的故乡。诗人用了“地阔”“天高”形容两地,
是说两地距离遥远,山高水长,经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又逢战乱,一别
两人存亡不定,那种不愿分离之情见于言外。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
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9分)
九歌•国殇(节选)
屈 原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死于国事者称国殇,本诗是一首取民间“九歌”祭神之意来追悼阵亡将士的
祭歌。
B.战士携带宝剑、硬弓出征时就没打算生还,即使受到身首异处的惩罚依然义
无反顾。
C.本诗节选部分前半描述刻画战士形象,后半议论抒怀,叙述、描写、抒情和
谐交融,诗歌的脉络清楚。
D.本诗节选部分抒情的方式和《离骚》用“香草美人”托喻不同,而是直抒其
情,有种阳刚之美。
【解析】选B。“即使受到身首异处的惩罚依然义无反顾”错误,句意:身首分
离啊壮士心不悔,根据句意理解“惩”是后悔的意思,不能解读为“惩罚”。
12.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歌颂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②寄托了诗人对阵
亡的爱国将士的深切哀悼之情。③表达了诗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爱国
主义激情。④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作者对洗雪国耻的渴望,
对勇毅精神浩气长存的信念。(答出3点即可)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3.(1)《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
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一文中,诗人重游战后扬州抒发黍离之悲,虚实相间,描写
昔日扬州繁华与今日野草丛生,让人触目惊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二、语言应用(20分)
14.成语中某些语素到今天仍保留着古代含义,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与诗句中
加点字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海纳百川——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B.匪夷所思——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C.危言危行——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扪心自问——扪参历井仰胁息
【解析】选C。A项,同为“河流”;B项,同为“不是”;C项,正直/高;D项,同为
“摸”。
15.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是杜甫
的经历,“蜀”是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
野老心”,“野老”,杜甫自号“少陵野老”;“群鸥”,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
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来形容自己。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据饲养员介绍,动物园内的孔雀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飞行天性逐步降低。对它们进行一定的飞行训练,很有必要。
B.“二度梅”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吴凤花,近日亮相胜利剧院,演出了她的经
典之作《孔雀东南飞》。
C.千古绝唱《孔雀东南飞》是第一首中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叙事诗,故事繁简剪
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D.汉代实行“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孔雀东南飞》中的庐江小吏焦仲卿,
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
【解析】选B。A项,搭配不当,“飞行天性”与“降低”搭配不当,“降低”可
改为“消失”。C项,语序不当,“第一首”应该放在“长篇叙事诗”前面。D
项,结构混乱,“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可改为“便在察举制中受益”或
“便是察举制的受益者”。
17.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请挑出三处并加以改正。(6分)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
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
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险,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
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艰辛”改为“艰险”
② “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
⑤ 删去“具备”
⑦ 在“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加“它”(任写三处即可)
18. 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主
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 (5分)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晚会精彩节目。
【解析】要求以晚会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开场白。答题时注意紧扣“端午节”
和“晚会”特征,写简要的开场白,可从“端午”的由来、纪念意义等角度切
入。
答案: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怀、
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和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
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三、写作表达(50分)
19.微写作(10分)
一位画家以梅、竹、石、雪为主要元素创作了一幅画(如图),请你为这幅画题
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不超过150字。
【写作提示】题干要求“请你为这幅画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结合图
片的元素,如梅、竹、石、雪等阐述。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被称为“四
君子”,分别以其傲、幽、坚、淡的品格,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同时也
是诗词歌赋和传统国画中的常见题材。梅之红艳,竹之高洁,表现出诗的境界。
“雪”的高洁,“石”的险峻等。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即可。
参考示例:梅,素有傲雪欺霜之誉,由古至今,文人墨客赞誉其凌寒独自开,面对
天寒地冻,不露丝毫畏惧之色,由此渐渐被赋予君子威武不屈的特性。文人笔
下,梅花是一种意象,一种态度的象征。梅花不比大多春日里争奇斗艳的花朵,
它红得艳丽耀眼,在冰冷与洁白之中,这抹红不仅不俗反而高雅清丽。
20.大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酿酱油从种黄豆开始,煮粥从种稻子开始……山风轻抚,泉水叮咚——短
视频里,李子柒在悉心劳作。除了做美食,她还会养蚕缫丝、染衣服、做竹沙
发、做笔墨纸砚……视频让李子柒在海外火速走红,境外粉丝高达700多万人。
有人极尽赞美,说李子柒是中国继成龙之后最成功的文化输出,一个李子柒
能顶一百间孔子学院。也有人质疑,视频展示的是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
不能真实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会加深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讲述中国故事,人们习惯的讲述者是主流媒体,熟悉的话语是高铁、5G、
支付宝,李子柒展现了另一种方式,给外国人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体验。
读了材料,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许你有了一定的感受和思考。请你写作成
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④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其一,材料主体内容为李子柒,其中涉及高铁、5G、支付宝等,但
这只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在写作中要以材料为基础,又要以此为原点,拓开范
围,根据相关指令完成任务。
其二,材料也提供了两个思考角度,也就是讲述者和讲述话语。
其三,由李子柒相关内容可以提炼出一些关键词:传统文化和工艺、中国
乡村风貌与习俗、原生态之美、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勤劳朴实的品质等,这
也应该成为作文立意的重要的信息基础。
其四,在写作中,可以有驳斥批判、权衡比较、求同存异、辩证分析等。
其五,材料中存在诸如“宏大与日常”“传统与现代”“视角与体验”
“生活本身与呈现方式”“讲述与受众”等深层次的内容,也应该成为写作中
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参考例文】
春光先到,吹绽梅英
苏子有词曰:“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近期的超级网红李子柒正
是从全新角度讲述中国故事的第一缕春光,吹走了农耕文明身上厚厚的尘灰,
吹醒了人们失落已久的山居诗意,吹来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从未有过的热切向
往。
过去,中国故事习惯的讲述者是主流媒体,这一次,不妨听一听民间声音。
置身于广泛而深刻的新媒体变革时期,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应当吸引更多个
体投入到中国故事的传播和再生产中来。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大地寒来暑往,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枝系苍穹,劳作声
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了大恸与大悟。不同阶层的公民以自身独有的视角
观察中华泱泱五千年嬗变历程,用不同方式展现一个立体多元的中国。以个人
抵达个人,用灵魂触动灵魂,这才是中国故事弦歌不辍的最坚实基础,才是荡涤
误会偏见与刻板印象的源头活水。
以往,中国故事熟悉的话题是现代与革新,这一次,不妨讲一讲岁月与坚
守。书写故事五千岁的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已是老资格;改革开放四十多载
的中国,在大国行列中却仍是新面孔。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
毋庸讳言,我们搭乘着发展的高速列车,一直在急急忙忙追赶时代的脚步,
却常常无暇顾及在奔跑过程中散落了多少历史的馈赠和传统的留存。然而,成
龙以亚洲脸庞在国际上博得一片赞誉,背靠的正是中华渊深的武学传统;十多
年前《英雄》在海外斩获无数大奖,也正是因为“讲述了东方浪漫的武侠传
统”。一段段古训仍在被朗朗传诵,一句句箴言仍在被默默服膺,这一切都在
证明,传统文化将是中国故事不变的底色。
曾经,中国故事偏重的是科技发明,这一次,不妨品一品浪漫的生活方式。
中国故事如果不与人联通,就是“死”的,只有“活起来”,可知可感,可亲可
近,才谈得上被倾听,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真正打动海内外的人们。
李子柒乘借着当下短视频的风潮,让沉睡的桃源迷梦通过独特的方式得以
激活,它所展现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式的人间清欢,充满了
烟火气与生活味,田园牧歌的典雅丰富和深沉力量无法遮蔽,它就这样一脚踏
进人们的心里。与此同时,在某些西方国家对华不甚友善,反华声音暗暗涌动
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以一种温和友善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在高铁、5G、移动
支付这样强势又竞争的名片外,我们还要描绘一个南山种豆,戴月荷锄的美好
图景,讲述一个“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的平和故事,向世界娓娓
道来中国人民勤劳质朴、善良知足的生活信念,让情感实现联通,让价值观完
成抵达,让那些指责中国搞“新帝国主义”的流言不攻自破。
动人的中国声音不产自隔绝的冥想,而源于协作的共鸣。协同官方和个人,
串起过去与未来,连接科技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华夏春光洒遍世界,吹走人
类心中的阴霾,迎来一片梅英缤纷的盛世。
相关文档
- 新教材2020-2021版高中语文选择性2021-06-0455页
- 物理新教材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习题2021-06-0217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2021-06-0112页
- 2020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2021-05-3115页
- 2020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九章静电场及2021-05-2812页
- 物理新教材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习题2021-05-2719页
- 物理新教材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习题2021-05-2614页
- 物理新教材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习题2021-05-2613页
- 物理新教材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习题2021-05-2617页
- 2020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十二章电能能2021-05-2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