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0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题型组合滚动练2 Word版含解析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型组合滚动练(二) (分值:53 分 建议用时:50 分钟) 序号 8 9 10 得分 答案 一、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1 分) 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 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掷地有声。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 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 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 几十载饱受冷落,大半生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 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__①__。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__②__。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 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中。没有多少抱 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 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高,变大,变清晰。 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 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 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 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字数、形式基本一致。(4 分) [解析] 补写句子,要对文段上下文进行概括。此题两个空,分别与上一句构 成对偶,在语意上应相近,在结构上应相似。在答题时,根据烛之武的遭遇来概 括,提炼主要意思即可。 [答案] ①在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②当大军压 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每句 2 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 这一刻,变得高大清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 什么?(3 分) [解析] 对于句子内容修改之后的对比,要把两句话从描写、句式、内容、手 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然后揣摩文段整体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进行细致的推敲和分 析,从而得出答案。 [答案] ①原文将人物变化的结果分别排列,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形象;②原文 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加了文章的气势,表达出了作者对主人公的由衷敬佩之情; ③题干中的语句显得冷漠、客观,感情色彩不浓。(每点 1 分) 3.请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给烛之武写一则颁奖词。(4 分) [解析] 颁奖词的撰写,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对人物的事迹进行凝练而生动 的概括;二是语言表达要做到整散结合、气势流畅;三是多用短句,做到长短结 合。烛之武是课文人物,这就要求在答题时契合课文内容。 [答案] (示例)烛之武,小人物,大英雄!面对国家危难,你深明大义为国尽 忠,是个义士;面对虎狼之师,你义无反顾、只身赴敌,是个勇士;面对秦军统 帅,你不卑不亢、能言善辩,是个智士。你的爱国精神是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的 丰碑。(4 分) 4.下面是一段师生对话的部分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 (5 分) 学生:王老师您好,很抱歉打扰您了,这次给班级丢了分,是我的失误,请 您海涵。 老师:没关系,你已经尽绵薄之力了。这次找你是有别的事,昨天你怎么没 有参加班长的竞选? 学生: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 可,班长一职实在难以胜任。 老师:你的班级管理能力很强,我对你如此褒奖,是对你寄予厚望。 [解析] 解答此题,要明晰这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虽然是口语,但仍然要注意 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得体。“海涵”多用于请人原谅,书面语,应改为口语“原 谅”。“尽绵薄之力”是自谦语,形容学生的努力,应用“尽力”。“敬谢不敏” 意为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用 在此处与前面的“您的好意”不能搭配,应改为“心领”。“尚可”为书面语, 应改为口语“还可以”。“褒奖”是指表扬和奖励,书面语,应把“对你如此褒 奖”改为“这么看好你”。 [答案] ①“海涵”改为“原谅”;②“尽绵薄之力”改为“尽力”;③“敬 谢不敏”改为“心领”;④“尚可”改为“还可以”;⑤“对你如此褒奖”改为 “这么看好你”。(每点 1 分)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概括其信息。要求:①要点全面;②表述连贯; ③不超过 45 个字。(6 分) 版画是绘画形式的一种。制作版画,要先用刀具在版上刻出画面,也可以用 化学药品在版上腐蚀出画面,再复印到纸上。所用的版,可以是木版、石版、铜 版、锌版、麻胶版等;形成的作品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套色的;制作时,可 以采用凹版、凸版、平版、孔版、综合版、电脑版等方法。 [答案] (示例)版画是用雕刻或蚀刻印出来的图画,(2 分)按照所用材料、颜色 和制作方法,(2 分)可以相应地分成若干种类。(2 分) 6.下面是某校学生会招聘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6 分) [答案] 加入学生会,可申请“优才计划”免试推荐,也可参加面试。(2 分) 如未能通过第一志愿部门面试,还可选择参加第二志愿部门面试;(2 分)如未参加 或未通过第二志愿部门面试,将被推荐到其他学生组织。(2 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李 白 在 《 蜀 道 难 》 一 诗 中 ,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走在蜀道之上的人屏 住呼吸,心惊胆战的形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答案] (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每空 1 分) 二、信息性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2 题。(19 分) 材料一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 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由此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 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 “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 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 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 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 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 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 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他说。 “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 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 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 而喻。 (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材料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 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 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 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 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 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 思维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 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索。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关注,这些 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 渐退化。 因此,在这个“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 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 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 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阅读,一定要珍惜自 己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 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环境中,最大 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阅读的目的。 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曾根据谷歌公司 7∶2∶1 的投资基 准比,从阅读时间分配上对读者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进行了规划:70%的时间阅读 专业领域,2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周边,10%的时间看未知的领域。从“知道 分子”到“知识分子”,从泛化阅读到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 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 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 此外,为了应对跳跃性的思维过程和欲罢不能的鸡汤消费,读者可能还需要 在阅读形式上进行某些妥协,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脱离数字化环境,迫使自 己在纸质的印刷文字上深耕。其实,许多图书馆、文化馆、独立书店已经推出了 不少读书日读书月活动,号召人们将深度阅读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 (摘编自《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 材料三 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思维方式。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 为主导的阅读方式,有可能趋向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质化,而在印刷时代 形成的那种比较个性化的感知能力可能在降低。 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潜能,当然要充分 利用。现今,进行科学研究已经离不开网络资源。对于数字化新的阅读形态,只 能主动跟进,而不能消极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 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一 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 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 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阅读”。 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 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 带有文化记忆。“坐拥书城”“有书卷气”是说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这些在网络 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 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在信息时代, 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 (摘编自《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但总 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 B.阅读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 们的思维能力,这是社会共识。 C.泛化阅读导致读者思维分散,是因为内容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 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关注。 D.网络阅读无法培养出“有书卷气”这样的气质,信息时代在有针对性地进 行网络阅读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阅读。 D [A 项,“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无中生有。B 项,“‘碎片化’阅读 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错,材料一说的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显 然是不够的”。C 项,因果关系不当,“读者思维分散”的原因是“跳跃式的非线 性阅读”。]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浏览问答网站虽然属于“碎片化”阅读,但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和工 作的现实指导性建议。 B.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并无关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不一定能使人得到真 正的收获与成长。 C.要想从“知道分子”变成“知识分子”,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 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 D.阅读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纸质书阅读比互联网阅读更有利于培养读者个 性化的感知能力。 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就不能‘浅阅读’,而要 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错,材料二说的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 后……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 10.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某同学想了解区块链的有关知识,于是到网上搜集浏览大量有关的信息。 B.某同学每周末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 目。 C.某教师到网站上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D.某人在浏览某博客文章后,在文后发表留言和作者进行互动。 D [本题考查分析论据的能力。材料二论述的是如何避免泛化阅读问题,也 就是阅读要有目的,人们要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纸质阅读。D 项说的是与作者互动, 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 11.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论证结 构和论证方法两个角度组织答案:一是论证结构,看先后写了什么内容以及各部 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材料二先摆事实,“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 然后分析原因,“思维不断被分散”“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最后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优化时间和精力分 配”。由此可知,材料二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二是论证方法,第一段 运用大量的事实论证;第三段中的“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 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属于比喻论证;第三段中的“因此……因为没有目的的 阅读……”属于因果论证。 [答案] ①论证结构上,层层深入先摆事实,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②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方 法。(每点 2 分) 12.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阅读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 括。(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概括每则材料论述的侧 重点,可重点关注材料的首尾两段,找到总括性的关键句。材料一可以从“身处 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概括出其侧重内容,材料二可以从 “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概括出 其侧重内容,材料三可以从“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 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概括出其侧重内容。 [答案] 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碎片化”阅读。② 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避免泛化阅读。③材料三侧重于论述在信 息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阅读和纸质阅读。(每点 2 分) [教师用书独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与大众有些 陌生感的“断舍离”一词位列其中。“断”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舍弃多 余的废物,“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日本作家,知名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的一本畅销书《断舍离》指出,“断 舍离”是一种人生观念与行为技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 混沌,让人生更舒适。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 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组成,前者 给 出 “ 2019 年 度 十 大 网 络 用 语 ” 之 一 的 “ 断 舍 离 ” 并 分 别 解 释 了 “断”“舍”“离”的意思;后者则介绍在山下英子的畅销书《断舍离》中“断 舍离”这一核心概念的定义。两段话互为补充,为考生写作立意提供了时代背景 与文化语境。网络流行用语,往往是社会思潮、文化观念、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等的晴雨表。“断舍离”这一年度网络流行语所引发的思考应是深刻的,所引发 的联想应是丰富的。可以以材料中对“断”“舍”“离”三字的释义,以及对“断 舍离”这个核心概念的定义为立足点,生发思考,展开探究。当下,哪些东西需 要“断舍离”?“断舍离”之于当代人的健康、诗意生活有怎样的意义?当代人 沉迷物欲而不能“断舍离”,将会有怎样的弊端?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断舍离”? 当代人不可以“断舍离”的,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为什么它们是不可以“断舍离” 的?聚焦关键词进行多维度审视、反思、追问,由提出问题而尝试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从而寻找并锁定写作内容,这是审题立意的思维路径。 参考立意:(1)“断舍离”就是生活的新陈代谢,以期遇见人生中的美好;(2) 学会理智“断舍离”,享受简约生活的快乐;(3)“断舍离”不能只是耽于遐想, 重要的是靠自己用双手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空间(或用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去印证 自己的生活哲学);(4)挣脱侈靡物欲的枷锁,就要果决地“断舍离”;(5)物质生活 方面要理性地“断舍离”,精神生活方面要有诗意的建构;(6)“断舍离”需辩证 看待,过度的物质财富追求固然不可取,但与时俱进改善物质生活的需求,应予 以尊重并使之有充足的获得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