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00 KB
  • 2021-06-07 发布

河北省辛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12)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河北辛集中学 2020 级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传统的信息呈现和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 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因此急需推陈出新,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的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推崇。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有哪些?从文化传播本身来说,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复 杂性的特点加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闯入我国的文化 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慢慢减弱, 这与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相符合。基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传统文化 迫切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技术将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化,扩大影响力。从受众来说, 传统文化在过去的传统传播过程中,大都以文字为主,以书籍、报纸等为载体,然而这类文 字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容易使受众产生疲惫感,久之容易使受众失去对传统文化的 接受兴趣。另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比较抽象,如古代的诗词歌赋,这一类的传统文化,对受 众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通过具象的场景展示,一部分受众便无法准确解读其中 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什么意义?首先可以降低文化体验成本。2003 年,故宫文化资产 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推出第一部 VR 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通过手机,观众可以全方位观 赏太和殿,这种传播方式为想要了解紫禁城的受众节省了文化体验的成本。其次可以增强文 化传播的交互性。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较为单一枯燥,属于灌输式、单向性传播。受众与文化 之间的“互动”较少。而传统文化“可视化”的传播观念,则利用数字技术等,充分发挥受 众的意识能动性,调动受众的思维能力。再次还有利于民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可视化的传播方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场景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受众在全面了解文化内涵的 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促使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以下实现途径。通过三维数字可视化技术实现文物可视化,将文 物通过三维建模手段建立三维实物或模型数据库,从而更加科学地、高精度地、永久性地保 存文物。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名胜古迹可视化,中国名胜古迹众多,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 建虚拟的文化旅游馆,通过超现或模拟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用户通过 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丽风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诗词歌赋等文学形 式的可视化,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虛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 可以使受众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通过 AR 技术,可以使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场 景得以再现。 (摘编自刘麟霄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播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视化传播方式逐渐被社会所推崇,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传播方式不能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抽 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传播给受众。 B. 文化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以及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的闯入,使我国传统文化的 可视化传播方式显得十分必要。 C. 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降低文化体验成本,与观众增强互动,增强趣味性,是传统文 - 2 - 化可视化传播的关键意义所在。 D. 实现文物可视化,可以永久性地保存文物实体,还可以使用户在虚拟的环境中领略美景, 享受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顺势提出可视化传 播方式逐渐被时代推崇这一论题。 B. 文章第四段着重论述了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实现途径,并以文物、名胜古迹、文学作品 可视化传播的具体的技术手段来举例说明。 C. 文章第二至四段,分别从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意义和实现途径三个并列角度加 以分析,结构清晰,思路逻辑性强。 D.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可视 化传播这一时代课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我国文化体系,世界各国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不仅影响着国民的精神价值取向、行为准 则,还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减弱。 B. 借助新技术将文化理念具象化之后,传统文化影响力将会增强,借此可以防止世界各国文 化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 古代诗词歌赋不是每一个受众都能欣赏得了的,可视化传播可再现其中描绘的场景,能使 观众通过感官体验解读其中内涵。 D. 传统文化可视化传播有诸多意义,而有助于国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的一个重 要方面,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材料一: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3 月 8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 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总书记指出,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 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2017 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 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 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体系。束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 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 (摘编自 2019 年 03 月《湖南日报河南日报》) 材料二: 2000-2016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率 - 3 - (摘自 2018 年 02 月 9 日《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研究与国情分析报告》) 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 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受博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 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村村民阿木提参加了这次培训。 阿木提原是吐格受博依村的贫困户,2016 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 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滿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 利 8 万元,2018 年收入达到 10 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变公共服务设施,五堡 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现代 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游。 (摘编自 2019 年 03 月 17 日央广网) 材料四: 2018 年 10 月 12 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设与环 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 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 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 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 开展在地性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和当代艺术走入乡 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 2018 年 10 月 13 日新华网) 4.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相比城镇居民有较 大的差距。从 2000 年至 2016 年,这种差距大体上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 B. 从 2000 年到 2016 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这与我国 经济发展的整体走势相一致。 C. 在 2008 年至 2016 年的大部分年份中,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接近或高于域镇居民, 农村经济呈现出较强的増长动力。 D. 2000 年以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城镇相比,差距总体加大,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要追赶 城镇需要更多更强的经济增长源,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这一目的。 - 4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小康中国的成色,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秉 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B. 如今的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多产业并举,百姓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成为促进乡村 旅游的重要途径。 C. 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 系是必要的制度保障。 D. 搭建文化学术平台,开展针对性的学术探讨,让艺术走进乡村,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的积极探索,也有利于乡村振兴实践工程的品质提升。 6.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的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这些方面分别是 如何努力的。(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35 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 的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 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 是午后的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 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 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 20 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 年 10 月 25 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 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 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 40 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 1935 年传来的羊叫声。 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 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 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 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 年的羊叫声弥漫了 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 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 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 - 5 - 天的风紧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 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 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 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 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 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 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 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 1 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 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曹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 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 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 柿子引人注目。1935 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 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 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 2000 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 了,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 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 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 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多次提到 1935 年的羊叫声在瓦村回荡,渲染了悠远的氛围,使小说更具历史的厚重感, 同时也起着串连故事情节的作用。 B. 老旺“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旺对政府的信任,同时 也表现了老旺急切摆脱贫困的心理。 C. 小说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从全知全能的视角出发,客观地描写,从而使老旺和曹老师两个 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 D. 作者以敏锐的感悟,细腻的笔触,既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生活,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蕴含 深刻的主题,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8. 小说以那张缺角的“借条”为中心展开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 9. 小说中曹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 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 - 6 - 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 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 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 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 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 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 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 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 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 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 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 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 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 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 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 纭/并无取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 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 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 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 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 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 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 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7 -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南归①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②倚门望③,遥识老莱衣④。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 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②悬知:料想。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 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④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 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 点。 B. 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 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 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15. 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6.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 , ”两句 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 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短暂。 (3)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 , ”两句 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修 辞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 C.绿茸茸的草地,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1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在一般 - 8 - 人的印象中,博物馆是以“物”的形式存在,但实际上,身为社会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在非遗 的保护上 ________。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 识、审美意识等,更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 价值,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 _________。其实,从诞生之初,非遗就在千百 年的创造、生产、传承之中,通过“走市场”的方式流传至今,“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 适应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 )因此,无论何种做法必须 以保护为基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 ________ ,而不是令人_______甚至任 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的保护之路。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责无旁贷 发扬蹈厉 博采众长 目不暇接 B. 在所不辞 发扬光大 兼容并蓄 目不暇接 C. 责无旁贷 发扬光大 博采众长 眼花缭乱 D. 在所不辞 发扬蹈厉 兼容并蓄 眼花缭乱 20.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是,有些新技术在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 的担忧。 B. 但是,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虽然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了便 利。 C. 然而,游客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非遗魅力便利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的 担忧。 D. 诚然,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但是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 传统等,更在于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 B. 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 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C. 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 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D. 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更在于这些藏品对它们所处历 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进行了反映。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5 分) “新中国考古学 70 年”发布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70 年来,科技考古在碳十四测年、 人骨研究、考古材料属性分析、动物遗存分析、植物遗存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 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漆木器、纺织品、竹简、壁画等大量易损文物被 成功提取和有效保护,可移动文物和大遗址文物保护事业成绩显著。中外考古界学术交流活动 稳步增加,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考古队走出国门。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 ②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马云 ③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钱学森 - 9 - ④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拉美谚语 ⑤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⑥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世界各国文化多姿多彩,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则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 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河北辛集中学第三次月考语文考试答案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不能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抽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传播给受众”中“不能将”说法错说 法太绝对,原文第一自然段是说“不能很好地”。 C.“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说法属曲解文意,可视化传播方式有自己的优势,传统的传播 方式也有自己的优势。还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 D.“永久性地保存文物实体”错,属混淆概念。原文第四自然段说“建立三维实物或模型数据 库,从而更加科学地、高精度地、永久性地保存文物”,这种说法与“保存文物实体”是有 区别的,“文物实体”不等于“文物三维图形和模型数据”。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三个并列角度”说法错误,第二至四段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谈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传 播,三者不是并列关系。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能力。 B.“借此可以……的冲击”错,曲解文意。借助新技术将文化理念具象化是为了扩大我国传统 文化的影响力,并非抵御其他文化思想。 故选 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 - 10 - 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 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 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 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 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 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 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 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 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 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 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 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 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 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 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与逻辑事理。 【答案】4. D 5. B 6. ①国家规划: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②乡村实践:努力挖掘地域性优势,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③文化助力:发挥学 院文化艺术优势,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材料二,再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本题中,D 项,“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要追赶城镇 需要更多更强的经济增长源,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错误,选项对乡村 振兴战略的目标理解错误,材料一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并不是“农村经济发展要追赶城镇需要更多更强的经济增长源”,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 行比对。本题中,B 项,“如今的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多产业并举”错误,材料中只提及五 堡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成为促进乡村旅游的重要途径”错误,手段和目的倒置,“乡 村旅游”是途径,“乡村振兴”是目的,应该是“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的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这些方面分别是如 何努力的”,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直接指明该如何去做的文字,还可以圈出成功的案例,根据 其成功的经验进行概括。从材料一来看,“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 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2017 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度保障是建立健 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体系”“束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 篇大文章做好做实”,这是从国家层面给出的制度保障;如材料三以五堡镇为例,“以乡村 - 11 - 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2016 年五 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这是乡村成功实践的例子,可见应该挖掘地域的优势,展现地域 的特点;如材料四,“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设与环境 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 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 查和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这是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帮助。考生可以 依据这些内容从国家制度、乡村特色以及文化帮助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7. B 8. ①“借条”作为文章线索,串联起故事情节。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 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凝练;②“借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正是这张借条的出现,才有 后文验证借条、兑现借条及老旺捐款等故事的发展。③联接小说时空,使主旨更加深刻。小 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地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④通过对待借条 的态度,使老旺和曹老师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9. 曹老师是一位无私奉献的教育者的形象。①知恩图报的烈士后代:作为烈士遗孤的后代, 曹老师回村教学,反哺瓦村的养育之情。②不怕艰苦,不计个人得失的教育者:瓦村条件艰 苦,曹老师却不畏艰苦,不计得失,全身心扑在瓦村的教育事业上。③热心执着,勇于奉献 教育者:曹老师支教瓦村,安贫乐教,几十年的青春默默献给了瓦村,其间才回过五次家。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 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 项,“同时也表现了老旺急切摆脱贫困的心理”分析错误。这一细 节表现出老旺淳朴善良的性格。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中物象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 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回归文本,找到关于要把握的形象内容部分,仔细阅读, 从文章内容表达、思想情感、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把握物象的作用。本题,题干是“小 说以那张缺角的‘借条’为中心展开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回答时要扣紧“好处”作答。本文中,故事情节由那张缺角的“借条”展开,“借条”贯穿 全文,可见,“借条”是文章的线索;其次,这张“借条”的落款是 1935 年,文中说道“瓦 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这样的构思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 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最后,“借条” 的设置是双线索结构中的交汇,拓展了小说主题, 文中可看出“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曹老师的 父亲是一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 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这些内容可见老旺与曹老师的祖辈父 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连接了两代人,展现了人物形象。“借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正是这张借条的出现,才有后文老旺找曹老师看借条、老旺去镇政留下借条、府验证借条、 兑现借条及老旺捐款等故事的发展。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 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 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 括即可。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曹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分析曹老师 - 12 - 形象,根据文章中对曹老师介绍,以及曹老师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通读文章,可以 从文章中筛选出“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 天的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 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据村 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 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 老师才回过五次家”“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 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狗 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 即可分析概括曹老师形象。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 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 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要结合故事情节,并注意人物的细节描写。 答案:10.B; 11.D; 12.D; 13.(1)思伯借口迷失了道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当时舆论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 (2)“先生现在已显贵位重,难道能不骄傲?”思伯说:“快要走下坡路才骄傲,哪有什么永恒(或常 规)?; 解析:10.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 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注意“方圆高方”是“方 圆高宽”的意思,不要断开;“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之间 的结构对称。 11.“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 12.做官后勤奋钻研错误,原文“从官废业” 13 (1)托,假托,假借;失道,迷路;伐,夸耀;“长者” (2)宁,怎么,难道;衰,衰退,走下坡路;常,永恒、常规 【文言参考译文】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他的伯父元寿,是高祖时的中书侍郎,有学问和德行,被当时人 所称颂。思伯由奉朝请入仕,任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调任中书侍郎。很受高祖的赏识,经常 跟随皇上征战讨伐。 世宗即位后,因为侍从的勤劳,改任辅国将军。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时,让思伯持节当他的 军司。等到元澄作战失败,贾思伯带领军队在后面护卫。元澄认为思伯是个儒士,认为他必死无 疑。等赶回会师后,大喜,说:“仁义的人必定勇敢,我常认为是空谈,今天在军司身上却真的看到 了。”思伯借口迷失了道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当时舆论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后来担任河 - 13 - 内太守,不就任。接着任鸿胪少卿,因为母亲守丧而免官。服丧期满后,起用他为荥阳太守,有政 绩,于是升迁为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当初,思伯与弟弟思同师从北海人阴凤学习,无钱交纳拜 师的费用,阴凤就抵押了他俩的衣物。思伯去南青州上任后,送上一百匹缣赠给阴凤,派车马接阴 凤来,阴凤惭愧不前往。当时人们很称道感叹这件事。不久因为父亲服丧而免官。后来授予征 虏将军、光禄少卿,接着任命为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在位期间,征用他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求拜祭父母并给他们扫墓,回到了家乡。还未 拜官上任,就因传闻弹劾而免职。不久授予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嫌凉州偏远,不乐意外出就 任,于是以儿女未婚嫁为理由来推辞。灵太后不允许,经舍人徐纥从中说话,得以改授太尉长史。 又授予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认为自己是名儒士,不喜欢法律。不久调任卫尉卿。 当时讨论兴建明堂,观点多有不同。思伯上书论述道:“……五室的道理,认为是能够成立 的。它们的方圆和高宽,自可依时代不同而酌情计算度量。戴氏的九室之说,蔡氏的太庙官论点, 子干的灵台之论,裴逸的一屋观点,以及诸家的纷纭杂说,一概不可取。”学者们同意他的说法。 又升任太常卿,兼任度支尚书,转为正都官。当时太保崔光病危,上表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 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于是进宫给肃宗讲授《杜氏春秋》。思伯少年虽然明习经典,后来做官 荒废了学业,到这时又延请一些儒士夜读日授。性情谦和,礼贤下士,即使在街头,也要停车下马, 接待交谈很认真投入,毫无倦色。有来客对思伯说:“先生现在已显贵位重,难道能不骄傲?”思 伯说:“快要走下坡路才骄傲,哪有什么永恒(或常规)?”当时把此话作为雅谈。被元义所宠信, 舆论讽刺他趋炎附势。孝昌元年去世。追赠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 为文贞。 【答案】14. C 15. ①衬托。汉水广阔,友人孤单,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单。②用 典。用老莱衣的典故肯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③想象。整首诗以想象 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到家时的家乡的景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美好。尾 联设想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重点字的作用、理解思想情感,赏析意象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 题经常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 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内容上一般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 拔高等。 C 项,“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错。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 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技巧。诗歌常见的艺术技巧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烘托、渲 - 14 - 染、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 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 拟、排比、设问、反问等。本诗颔联写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 的感觉,汉水广阔,友人孤单,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单。颔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用老莱衣的典故肯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 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整首诗以想象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返回家乡时的家乡的景 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美好。尾联设想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全诗想 象丰富,描写流畅,毫无生硬感。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7.答案:D 解析:D 项是比喻,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通感。 18.答案:B 解析:A 项“采”同“彩”。C 项“圄”同“圆”。D 项“冯”同“凭”。 【答案】19. C 20. A 21. C 【解析】 【19 题详解】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 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 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此处的语境为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上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所以应该用成语“责 无旁贷” 第二空处,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发扬蹈厉:意气昂扬,精神奋发。此处的语 境为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日益盛大,所以应该用成语“发扬光大”。 第三空处,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采众长:广泛地 采纳各家的长处。此处的语境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 所以应该用成语“博采众长”。 第四空处,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此处的语境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 程中要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而不是令人感到迷乱,无法辨清,所以应该用成语“眼花缭 乱”。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由上句 来看,在说“创新”,由下句来看,在谈做法以“保护”为主,因此括号里先说“新技术” 再说“保护”,这样与上文衔接才更紧密。只有 A 项最符合题意。 故选 A。 - 15 - 【2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有以下几处错误,关联词语“不仅”位置错误,应放在“博物馆收藏文物”之后;“文 化传统”位置错误,应跟在“社会意识、审美意识”之后,这都是精神文化上的表现;整个 句子语序颠倒,应该“固有特征”在前,“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在后。 A 项,整个句子语序颠倒,应该“固有特征”在前,“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在后。 B 项,关联词语“不仅”位置错误,应放在“博物馆收藏文物”之后。 C 项,正确。 D 项,“文化传统”位置错误,应跟在“社会意识、审美意识”之后,这都是精神文化上的表 现。 故选 C。 【点睛】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 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 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 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 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22【答案】70 年来,我国科技考古事业和对出土文物的保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中外考古界学 术交流不断加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通读题目所给的语段,找出 陈述对象,分析叙述了哪些事件,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最后压 缩概括成意思完整的语句。 通读语段,可知语段共分成三句话。第一句话写 70 年来,我国科技考古取得了重要成果。第 二句写我国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第三句写中外考古界学术交流不断 加强。然后对以上分析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概括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如本题要求“不超 过 50 个字"。 23【例文】立志高远,成就人生 “我是为人类酿造美酒的酒神,是我给予人类狂热的思想”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 但他却用自己残缺的肢体为人类献上不朽的艺术,他想把一个人的快乐变成整个人类的狂欢。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在专制统治的黑暗天空下, 睁开了他明亮的双眼看见了未来中国科技与民主的曙光。孜孜不倦成就《海国图志》,规划了 一个大国崛起的蓝图,开启了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一扇窗户。他们皆身处逆境,心系天下, 志存高远,用他们不朽的成就在历史上竖起了一座座丰碑。 习主席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志存高远方能有所作为。志向的力量是无 穷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人形容人生如战场,而只有心怀大志的人,才有资格出 席人生的战场。在人生的战场上,因为怀着那么大的心愿所以无所畏惧,为它献出生命也在 所不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晚年的辛弃疾,生命垂老,因为志存高远所以收复 失地的心却永远年轻。志向有时决定着品格,决定着危难时候所做出的抉择。因为有着对民 族的热爱才使文天祥在走向断头台的路上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 古绝唱;才使少年的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呼啸 而过,因战争而卷起的风沙曾湮没多少时代之辉煌?然而总有一些顶天立地的英雄,带着他 们的志向,昂首于天地之间。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为我们所敬仰,所推 - 16 - 崇。 志向可以引领人做出不凡的事业。刘邦项羽目睹秦始皇出行的华丽场景,慨叹“嗟乎, 大丈夫子当如此也”“彼可取而代也”。“兰小草”王珏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他的志向是天下没 有病痛和不幸,他的医者仁心不仅在病房还在千里之外的乡土里。他是一个凡人,但他却有 一个不凡的人生。人生如远航,志向如风帆,也许梦想遥不可及,但只要坚持不懈,梦想终 能如愿以偿;也许梦想望尘莫及,但只要为之拼搏,梦想终能得偿所愿;也许梦想瞠乎其后, 但只要为之行动,梦想终能称心如意。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志向是来源于精神的力量,在日 常的生活中也能给予我们努力的动力与拼搏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自己的兴趣,怀揣一 份热爱之情,我们做事也会保持较高的激情,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袁隆平眼里,恶 劣的工作环境却成了人间天堂。正是带着这样的热爱,是他最终创造出了‘杂交水稻’,成就 了自己的伟业。在刘翔的眼里,长年的奔跑反而成了他成就人生辉煌的途径,他成为亚洲乃 至世界上的飞人。在周杰伦的眼里,常年的枯燥乏味的练习反而成了他追求梦想的阶梯,为 什么在如此枯燥乏味之中他们依旧坚守,是因为热爱, 热爱让我们成就人生的辉煌。 热爱为我们提供无穷动力,高远的志向是人生拥有崇高价值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二者 兼具我们才能不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从六则名言 中选择两三则来确定立意。我们需要分别确定六则名句的含意,然后再自由组合。①“人生 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说的是人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 余的扣子都会扣错。由此可以理解为人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 早上起来走原路”说的是不要沉迷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中,与其幻想不如踏踏实实立足于当下。 ③“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强调的是正确结果与错误之间的辩证关系,告 诉人们正确看待错误,不怕犯错,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④“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 强调意志力的重要。⑤“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强调了人要有志向并且热爱它。 ⑥“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立意提示: ①树立正确人生观;②立足于当下;③正确与错误;④意志力;⑤志向与热爱;⑥思考的重 要性。从中选取两到三点,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比如,选④⑤,可写志向需 要坚定的意志力;选②④⑤,可写人生的志向要立足于当下,并要有坚强的毅力;选③⑤, 可写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可能会出现错误,我们不要怕错误,而是要善于汲取教训;选①②, 可写看清自己,既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又须立足于当下;选④⑥,可写既要有坚强的意志力, 也要有正视自我的勇气;选①⑤,可写立志高远,成就人生等。同时,若考生意图寻找材料 中的不同点,亦可以从②⑥入手,思辨地议论想和做究竟何者更为重要。 参考素材: 1.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 因患卢伽雷氏症,被禁锢在轮椅上达 40 年之久,但他却克服了身体不便,坚持科研,最终成 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2.黎锦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汉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他说自己的一生是:“‘任重’能背, ‘道远’不退,快快儿地慢慢走,不睡!” 他在一生的工作和学习中,养成了勤于动笔的好 习惯。拿写日记来说,他从 12 岁时开始,一直记到 89 岁临终前夕,近 80 年,从未间断,积 数十本之多。这些日记已成为近、现代的珍贵史料,反映了几十年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记载了他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黎先生录写卡片的数量也很 - 17 - 惊人,单为编纂大辞典就收集整理了 300 多万张卡片。他一生的著述,已出版的有 400 余种, 涉及语言、训诂、文字、教育、目录、历史、文学、地理、哲学、佛学等方面。 3. 伟大的篮球员动员科比布莱恩特,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篮球,进入公众的科比梦 想着有一天自己能站在 NBA 的赛场上去展示自己,带着这样的梦想与热爱,他开始拼命的兰 溪投篮,加强体能训练,在高中毕业后,他如愿进入了 NBA,并且数次带领球队闯入总决赛, 并最终获得总冠军,当科比回首自己的篮球之路时,他说:一切的成功都源于我对篮球的无 限热爱,是热爱给我勇气去战胜困难,是热爱给我灵感,使我在篮球场上自如发挥。 4. 一位记者,曾问一个西北贫困地区放牛的孩子:“你放牛做什么?”“挣钱。”“挣钱做 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生娃。”“生娃后再做什么?”“放牛。” 另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贫穷的农夫,领着两个孩子放牛,弟弟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 说:“我们要是像大雁那样会飞就好了。”父亲说:“只要想飞,就能飞上天!”兄弟俩都 来学大雁飞,当然都没有飞起来。 父亲对他们说:“你们还小,将来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飞起来!”后来,他们果然飞 上了蓝天,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反差强烈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志向有着天壤之别。志向远大的人会产 生出天赋神授一般的精神力量和旺盛斗志。失败与挫折、暂时的困境使能激发起他们潜在的 巨大勇气,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并最终能够成功。美国总统林肯认为:“喷泉 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中国也有这样一句话: “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这就是说:假如目标定得很高,取乎上,往往会得 乎中;而当你把目标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却反而会得乎下了。 行文结构: 1.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标题,如本题“立志高远,成就人生”。 2.以精彩的排比句式开篇,引出 “心系天下,志存高远”才能成就人生。 3.引述习主席的名言“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论证人要有高远的志向,并举例论 证志向的重要性。 4.引述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过度,引出“热爱”之一话题, 并列举人物事例论证“热爱”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5.“热爱为我们提供无穷动力,高远的志向是人生拥有崇高价值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二者 兼具我们才能不负这个美好的时代”总结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 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 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 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