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0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练含解析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 【基础训练】 1、(17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 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 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 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 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 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 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成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 “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 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 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 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 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选自《周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 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B.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 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 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 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字永贵”,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 B.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 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魏废帝,谥号。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 秦穆公、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谥号。 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 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 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 B 项,表述错误,唐太宗、宋太祖为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 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 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C.宇文贵有为政之能。镇蜀期间,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 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D.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 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答案】D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 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 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2)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答案】(1)后来,宇文贵护送源子雍返回,贼军又到处聚合,出兵半路阻击(宇文贵等人), 宇文贵每次奋力反击,总是击败贼军。( “屯聚”、“邀截”、“辄”) (2)宇文贵的部将都认为敌众我寡,力量悬殊,不可与敌兵争胜。宇文贵说:“兵势变化, 本来就不可以按照常理来讨论。( “争锋”、“固”、“可以”)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 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 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 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 查仔细。 参考译文: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是昌黎大棘人。他的母亲在刚怀孕时,梦见有一位老人抱着一 个孩子送给她,说: “赐给你这个孩子,会使你长寿和富贵。”等到生下来之后.样子和梦 中的孩子长得很像,所以就用永贵作他的字。 他小时候跟着老师读书,曾放下书本感叹说:“男儿应当提着宝剑、骑着骏马纵横疆场 来博取公侯的封爵,怎么能像先生一样做一个文学博士啊!”魏正光末年,贼军围攻夏州,刺 史源子雍据城坚守,命宇文贵为统军。宇文贵前后经历数十次战斗,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 敢。后来,宇文贵护送源子雍返回,"贼军到处聚合,出兵半路阻击(宇文贵等人),宇文贵 每次奋力反击,总是击败贼军。宇文贵后来跟从源子雍讨伐葛荣,兵败逃奔邺城,遭到葛荣 包围。贼军多次前来进攻,宇文贵总是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出战,贼军不敢抵挡他的锋 芒。但是贼军实在众多,包围久久不能解除。于是,宇文贵就从地道悄悄出来,北上面见尔 朱荣,陈述贼军兵势,尔朱荣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宇文贵跟随尔朱荣在滏口活捉葛荣。 大统初年,他与独孤信进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献出颍川投降,东魏派遣将领尧 雄、赵育率领两万士兵来攻打颍川。宇文贵从洛阳率二千人马前去救援,大军驻扎在阳翟。 宇文贵的部将都认为敌众我寡,力量悬殊,不可与敌兵争胜。宇文贵说:“兵势变化,本来 就不可以按照常理来讨论。尧雄等人必定认为颍川孤立危急,力量不能与他们匹敌,而且认 为我们兵少力弱,孤军冒进,如果全力进攻颍川,一定会很容易就能攻破。如果颍川沦陷, 我们在这里还能干什么?如果前进据守颍川,有城池可以据守。尧雄见我们入城,出乎他的预 料, (那么他们)进攻就会犹豫不决,退兵就会没有可能。然后(我们)与各军全力进击, 即可所向披靡。希望各位不要迟疑。”于是便进入颍川。尧雄等人率领军队逐渐向前推进, 宇文贵率领上千士兵背靠城池,摆下阵势,与尧雄交战,他的马被流矢射中,便持短兵器步 行着与敌人战斗。士兵都非常遵奉命令,尧雄大败,迅疾逃跑,赵育于是投降。军队回师。 魏废帝三年,朝廷下诏命宇文贵代替尉迟镇守蜀地。原先,蜀地劫犯盗贼很多,宇文贵 便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命他们督责搜捕,蜀地因此平静。 武成初年,他与贺兰祥一起进讨吐谷浑。大军返回后,他又被晋封为许国公、食邑万户。 2、(17 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 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 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 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 谏院。时有旱蝗、日食、地震之变,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 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擢.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职 论事,无所回挠。吕夷简平章国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议政事,襄奏请废止之。以母老,求知 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复修起居注。唐介击宰 相,解盛怒,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既贬春州,又上疏以为此 必死之谪,得改英州。进知制诰..,三御史以论梁适解职,襄不草制。后每除授非当职,辄封 还之。帝遇之益厚,赐其母冠帔以示宠,又亲书“君谟”两字,遣使持诏予之。迁龙图阁直 学士、知开封府。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敢欺。 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赠吏部侍郎。 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于朋友尚信义, 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尝饮会灵东园,坐客误射矢伤人,遽指襄。他日帝问之, 再拜愧谢,终不自辨。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 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B.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 /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C.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 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D.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 /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称号,如“仁宗”。 B.“擢”表示官职提拔、提升,同样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右迁、升、拔、陟、徙等。 C.“制诰”指皇帝的诏令。“知制诰”本意指掌管为皇帝起草诏令事务,后用作官名。 D.古代官员在“丁忧”其间不得为官。若有特殊原因,国家也可丁忧者为官,称为“夺 情”。 【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 释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来确定正误。题中 D 项错误,“徙”只是一般的调动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宾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心怀正义。范仲淹、余靖、九洙、欧阳修遭贬,他作诗讥讽高若讷;余靖、欧阳 修、王素重获重用,他又作诗称贺。 B.蔡襄不畏权贵。吕夷简执政期间,宰相以下的官员到他的府中商议政事,蔡襄得知后, 上奏请求废止此事。 C.蔡襄敢于直言。唐介因攻击宰相而触怒皇帝,蔡襄进言为其求情,结果先后被贬至春 州、英州。 D.蔡襄精明强干。在任开封知府期间,蔡襄轻松处理各种事务,侦破奸恶揭发隐秘,下 属官吏心怀敬畏。 【答案】C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 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 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 (2)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 【答案】 (1)蔡襄急速进言说:“唐介实在狂妄愚蠢,但念他出于进忠,希望(皇上)保全宽恕(他)。” (2)他对朋友崇尚信义,听说朋友去世,就不喝酒吃肉,设置灵位哭泣。 【解析】翻译文言文语句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析 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句式,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 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题中关 键句(1)趋,急速;诚,确实,实在;贷,宽恕,省略句(2)于,对;尚,崇尚;御, 享用,御酒肉,可翻译为“喝酒吃肉”;为,设置。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 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 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 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 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 查仔细。 参考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去 职,余靖争论救助,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退,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个人 都被谴斥。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讽刺高若讷,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 首诗,也获取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张贴在幽州旅馆。 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 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知谏院。 当时有旱灾、蝗灾、日食、地震的灾变,蔡襄认为:“灾害的到来,都是由于人事。几 年以来,上天的告诫接连来到。推究之所以导致天诫的原因,是由于君臣上下都有过失。希 望陛下能认真应付它。”奏疏出来,听说的人都感到紧张。 被提升任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蔡襄更加履行职责议论朝事,无所回避。吕夷简为平章 国事,宰相以下的官员到他的住处讨论政事,蔡襄奏请废除。 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奏请减 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恢复修起居注官职。唐介攻击宰相,皇上大怒,蔡襄急速进言说: “唐介实在是狂妄愚蠢,但念他出于进忠,希望保全宽恕。”不久贬唐介于春州,蔡襄又上 疏认为这是必死的谪所,又得以改贬英州。 进升知制诰,三个御史因论梁适被解除职务,蔡襄不起草诏书。以后每次授官不适宜的, 蔡襄往往封还。皇帝对待他更加优厚,赐给他母亲帽子披肩以示宠爱,又亲自书写“君谟” 两字,派使者送给他。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蔡襄精通吏事,谈笑剖析判决,侦破 奸恶揭发隐秘,胥吏不敢欺骗他。 入京任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蔡襄比较天下的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剔除腐败,簿书 法度大小都可以效法。 治平三年(106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赠吏部侍郎。 蔡襄工于书法,为当时第一,仁宗尤其喜爱他,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蔡襄书写。他 对朋友崇尚信义,听说朋友去世,就不吃酒肉,设置灵位哭泣。曾经在会灵东园饮酒,客人 射箭误伤他人,就指陈是蔡襄射的。后来皇帝问此事,蔡襄再拜愧谢,最终没有自我争辩。 3、(17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 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 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疏.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 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 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 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 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 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 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 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檄. 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 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 勋居关东..诸镇第一。 铎世贵,出入袭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 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 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 涕/固请行。 B.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 涕/固请行。 C.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 涕/固请行。 D.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 涕/固请行。 【答案】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搢绅”即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转用为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B.疏,上奏皇帝的一种奏章;上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 C.“檄”,古代一种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D.文中的“关东”是指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分水岭的广大东北地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 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作为区分 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 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 B.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 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 C.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 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 D.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 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结合文本内容“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 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可知,“从魏州 经过的”不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2)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 【答案】 (1)恰逢河南盗贼起事,天下人都翘足盼望王铎进入朝廷辅政,郑畋又多次上言说他贤能, 他再次担任平章事。(得分点:会、跂、辅、拜) (2)王铎大功将要告成,却因遭受诬陷而被剥夺权力,但最终还是乘他的胜势而使贼兵陷于 困境。(得分点:就、见、因、困)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 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 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 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年,考上进士科,多次升迁任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年间 以后,官职逐渐显贵,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选取的人士大多有真才实学,受到世人的 称颂。十二年,从礼部尚书进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因受宠幸而辅佐治理政事,他当 初是经由王铎而考中进士,所以侍奉王铎十分恭谨。虽然窃取朝廷大权,企图大举排斥不依 附自己的人,但是王铎主事使他有所顾忌,不能为所欲为,士大夫们都有赖于王铎。王铎又 上疏祈请解职,于是以检校左仆射,出任宣武节度使。 僖宗即位之初,以左仆射将他召回朝廷。当初,王铎执政时,由于熟悉典章制度,思虑 周详,受到时论的推崇。恰逢河南盗贼起事,天下人都翘足盼望王铎进入朝廷辅政,郑畋又 多次上言说他贤能,他再次担任平章事。乾符六年,贼军攻破江陵,宋威没有取胜,各路将 领都观望不进军,天下大震。朝廷商议设置统帅,王铎随即请求亲自率领众将剿灭群盗。皇 帝当即任命王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他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 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 不久,朝廷将他召入任太子少师,随从天子入蜀,拜授司徒,加授侍中。又以太子太保 任平章事。当时,征讨大计都交付高骈,高骈内心希望祸难频繁,屡次对朝命傲慢不逊,而 对外因怯阵远远观望按兵不动。王铎感慨朝廷衰微,每当入宫议事时,都要抽泣流泪,坚决 请求统兵出征。这时是中和二年。于是任为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掌管延资户部租庸等 职。此前,各路将领虽已包围了贼军,但无人肯率先进兵。等王铎的檄文传送到了,号令雷 厉风行,士气大振,争相要打败贼军,因而黄巢连战连败。宦官田令孜预料贼军必败,企图 将战功窃为己有。于是向皇帝诬告王铎,王铎被罢职为检校司徒。王铎大功将要告成,却因 遭受诬陷而被剥夺权力,但最终还是乘他的胜势而使贼兵陷于困境。数个月后,收复京城, 论功居关东各镇之首。 王铎世代显贵,出出进进衣装车马豪华。经过魏州时,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一心想要夺 取他的财产。李山甫,多次应考进士没有考中,投靠了魏州幕府,他幸灾乐祸,并怨恨朝中 大臣,就用奸计引诱乐从训,派伏兵在高鸡泊抢劫王铎,王铎及家属僚佐三百多人全都遇害。 朝廷权势微弱,不能追查惩治这一冤案,天下人为此感到痛惜。 4、(17 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父积翁为国信使,宣谕日本,遇害于海上。都中生七 岁,从其母叶诉阙下,世祖闵焉,给驿券,俾南还,赐平江田八千亩、宅一区。已而世祖追 念其父功,特授都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僚吏见其年少,颇易之。都中遇事剖析, 动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觉,而八年不决,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 里,其人乃伏辜。吴江学舍久坏不治,而郡守阙,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独守 得为乎?”乃首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秩满,改郴州路总管。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来 民间,惮其强猾,莫敢与相贸易。都中煦之以恩,慑之以威,乃皆悦服。郴民染于蛮俗,喜 斗争,都中乃大治学舍,作笾豆簠簋、笙磬琴瑟之属,使其民识先王礼乐之器,延宿儒教学 其中,以义理开晓之,俗为之变。迁饶州路总管。年饥,米价翔踊。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 等,都中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 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服阕,除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 臣奏国计莫重于盐策。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任事者恐敛怨, 久不举行。都中曰:“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乃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 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以疾致仕,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 都中历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誉辄暴著,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传,所赐 田宅之外,廪禄悉以给族姻之贫者,人尤以是多之。幼留京师,及拜许衡,即知所趋向。中 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学,有诗集三卷。 (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以闻于朝/以 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 B.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以闻于朝/ 以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 C.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以闻于朝/ 以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 D.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以闻于朝/以 内忧去郡/民为立生祠/ 【答案】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徭獠,古代民族,在湖南多有分布。“徭”,指瑶族,因历经征伐,部分成劳役,故 有“徭”之称谓;“獠”是当今壮族先民。 B.笾豆, 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具。竹制为笾,祭祀和宴会时用来盛果品等;木制为 豆,形状像高脚盘,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C.廉访使,宋、元时期职官名。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 务。“廉访”,意为考察、察访。 D.循吏,是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执法严格,但不考虑民情,理政、治民一概遵 循上级指令的州县级地方官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 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D 项,“不考虑民情”“一概”错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都中才能卓越,善于断案。初入仕途时,他分析事情就能切中要害;在处理昆山用 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案件时,他能查得实情。 B.王都中注重教化,边民悦服。他注重学舍建设,改善了教育条件;他聘请著名儒士教 授义理,开导百姓,使当地风俗为之一变。 C.王都中一心为公,淡泊名利。他冒着被朝廷罢官危险,设置盐亭灶户,并亲自走访落 实;用俸禄周济贫穷亲族,人们认为他付出的多。 D.王都业卓著,成就多样。他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即使是古代的循吏没有超过 他的;他还擅长文学,有诗集三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 项,“冒着被朝廷罢官的危险”错,应该是冒着 被怨恨、指责的危险,“付出的多”错误。 点睛: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 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 ②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 【答案】(1)都中为此阅读以往文书档案,查清楚事情真相,那些人才服罪。(披、故、洞 见、伏辜) (2)检查其生产条件之高低而予以增减赋税,既完成了任务,赋税也丰富了,公私对此感到 有利。(验、损益、课、便) 参考译文: 王都中字元俞,福建福宁州人。父名王积翁,任国信使,到日本去宣谕,在海上遇害。 都中七岁时,随其母到朝廷陈述其父往日本在海上遇害之事,世祖非常同情,给旅费让他们 回南方,并赐平江田八千亩、住宅一所。不久世祖又感念其父功绩,特授王都中平江路总管 府治中,此时都中年仅十七岁。同僚中因他年轻,很轻视他。都中遇到事情都进行分析,动 辄抓住要害,因此,僚属感到惊愕,不敢欺骗他。昆山有用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事情暴露, 然而八年没有裁断。都中为此阅读以往文书档案,查清楚事情真相,那些人才服罪。吴江学 校房屋破败很久未修理,而郡守缺任,都中说:“圣人之道,大家遵守,为何只有一个郡守 能做?”于是首先向豪富之家募捐,筹钱新修了典礼殿堂。任期满后,改任郴州路总管。郴 州位于楚之上流,奚谷洞徭獠往来于民间,郴州百姓惧其强悍、狡猾,不敢与他们进行贸易, 王都中爱护他们,施以恩泽,用威严震慑他们,于是徭獠都心悦诚服。郴州百姓受蛮人风俗 影响,喜争斗,都中于是大建学舍,陈列笾豆簠簋,演奏笙磬琴瑟,教民学习古代先王的礼 乐,并请宿儒进行教育,用义理开导他们,终于使他们的风俗有了改变。调任饶州路总管。 遇饥荒,米价飞涨,官仓之米,分三等价,都中以下等米价减十分之二,让老百姓前去购买。 父老们有人把两穗的麦子、六穗的稻子献给他,都中说“:这是圣主的福兆,我不敢当。” 就将此事奏于朝廷。因母丧离职,百姓为他立生祠纪念。服丧期满,官拜海北海南道肃政廉 访使。中书省臣上奏国民生计莫重于盐。于是按照旧制设盐亭灶户,三年比一次,排定名次, 这是世祖时的旧制。担任此事的人怕遭怨,很久都未进行。都中说:“当臣子的,假如都怕 被指责,怎能做成一件事情?”于是走遍了三十四个盐场,检查其生产能力之高低,来决定 减税或是增税,既完成了任务,课税也丰富了,公私对此感到有利。因身体有疾辞官回家, 至正元年逝世。追赠昭文馆大学士,谥号清献。都中任官职四十余年,所到之处,政绩都极 其显著,而治理郡县的业绩,即使是古代遵守理法的官吏也没有比他更好的。而他清白的情 操,则是得自家传,除皇帝所赐予的田产和住宅外,朝廷分给的粮食和俸禄全都分给同族和 亲戚中贫困的人,人们因此更加称赞他。幼年留于京师,待到拜许衡为师,就确立了自己的 人生志向。中年时期,更致力于根本之学,著三卷诗集。 5、(17 届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 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刺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 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 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 “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 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 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辞曰:“今三方虽定, 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 无以逾卿。”八年,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 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 二十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 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 之轻重,惟陛下裁处。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 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 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 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有乘间言于帝曰:“诸王虽有罪,皆帝室近亲也, 丞相虽尊,人臣也,何悖慢如此!”帝良久曰:“汝等小人,岂知安童所为?特辱之使改过 耳。”三十年春正月,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 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B.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 /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C.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 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D.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 /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辅,古代指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文中说安童“公辅 器也”,是说他有辅佐天子的才干。 B.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劳动者),到元代成为 一种赐予宗室和高官的荣誉。 C.铨选,唐宋元明清时期朝廷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除最高职官由皇帝亲自任命外,一 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高官的死叫做“薨”.从汉朝开始皇后的死、唐朝以后二 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也都叫“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D 项,从汉朝到清朝,皇后的死都叫“崩”。死后追 封的不算,被废的也不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童少年老成,受到器重。他十三岁为官,闲暇时多与老臣们交流,不与年轻人接近; 在如何处置阿里不哥党羽一事上,其见解合乎皇上心意,受到皇上器重。 B.安童谦虚谨慎,不贪名利。朝廷封他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到四千户,他推 辞说自己年轻,难当重任,他关心的是朝廷在天下四方的名望威信。 C.安童秉公执法,严格选官。陕西地方官也速迭儿建议杀一两个盗贼,以示惩戒,他则 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只有犯死罪的才能上报处死;在选官问题上,他坚持原则, 从严把关。 D.安童对待宗室,用心良苦。那些因受牵连而入罪的宗室成员,经安童审查而被平反, 他们对安童怀感恩之心,但安童故意不理睬他们,有人便在皇上那里说安童坏话, 皇上批评他们品质恶劣,人格低下,不理解安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那些……被平反”不符合文意,是“多所 平反”;对“小人”意思理解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2)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答案】(1)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 这样怎样来收服(招抚、招引、招致)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甫”、“遽”、“怀服”) (2)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或:那些尤其没有作为的官员,我常常 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察。(“事 例”、“废格”、“短”) 【解析】 参考译文: 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孙,霸突鲁的长子。中统初年,世祖皇帝为追念功臣,把他召入 长宿卫,这时安童才十三岁,官位已在百官之上。他的母亲是弘吉剌氏,昭睿皇后的姐姐, 随便出入禁宫。世祖有一天看见她,问到安童的事,她回答说:“安童虽然年纪小,但是是 辅佐皇帝的人才”。世祖说:“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她回答说:“每次退朝时,他一定和 老臣们讲话,从未亲近一个年轻人,我是通过这个知道的。”世祖很高兴。中统四年,抓到 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以法处置。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候,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 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安童回答说:“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 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样来收服至今未归附的人呢?”皇帝很惊奇地说:“你年纪 轻轻,怎么说的话如此老道?你说的正合我的意思。”因此特别器重他。 至元二年秋八月,官封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食邑增加至四千户。安童推辞说:“如 今虽然三个方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或:错 误地承受重任),恐怕各个地方会轻视朝廷。”皇帝深受感动,过了一会儿说:“我已经考 虑成熟,没有人比你合适。”至元八年,陕西省地方官也速迭儿建议,由于他那里连年饥荒, 盗贼横行,如果不公开杀他一两个,不能显示对他们的惩罚。皇帝下诏书至中书省让他们详 议,安童上奏说:“把强盗、窃贼均处死,恐怕不合适,犯了死罪的应该按照旧例上报待批 (处死)。”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二十三年夏,中书省奏拟漕司官员的名单,皇帝说:“像 平章、右丞等这样的官职我亲自任命,别的你们就定吧,这是你们的职责。”安童上奏说: “最近听说皇帝您希望依靠近臣为您的耳目,我不才而接受任命,如果近臣行为不法,听从 人们举报,罪的大小,请皇帝您裁定。我认为所谓的甄选官吏的方法,自有明确的规定,那 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另一种翻译:那些特别没有作为的官员,我 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同党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察。” 皇帝说:“你说得对。今后若再有像近臣那样徇情枉法者,不要任用;有妄自上奏的,就来 告诉我。” 【提升训练】 1、(17 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ロ夌 内附,诜恐生 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ロ夌,当以景询来易。” 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 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 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 “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 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 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上言:“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 本路官捣其巢穴。”遂入对,大言曰:“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帝壮 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 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捷书闻,帝 大喜,群臣称贺。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 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尝渡河,猝 遇敌,绐门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马,从旗鼓千骑,亟趋大军。”客信之,敌 以为谔,追之,几不免。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谓 谔不死,边事不已。 (选自《宋史·种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 饮食自若/ B.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 饮食自若/ C.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 饮食自若/ D.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 饮食自若/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 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B.“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 “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 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A “‘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 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 晳为白色。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 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谔富有智谋。西夏人前来索要归附宋朝的首长令ロ夌 ,种谔巧妙回应,让敌人无 言以对;后来他又巧施计谋,迫降了两夏将领嵬名山。 B.种谔屡立战功。他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失地,攻占城池,斩首七千;攻打米脂时, 面对增援的八万西夏军队,他巧设伏兵,大破敌军。 C.种谔备受重用。皇帝认为种谔正值壮年,有征讨西夏的决心,就委以重任,让他节制 众将;他的官积一路升迁,一直做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D.种谔为人狡诈,他曾在渡黄河时,突然遇上敌人,为使自己脱险,就欺骗门下客,让 他扮成自己去追赶大军,门下客差点儿丢掉性命。 【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ロ夌,当以景询来易。” (2)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答案】 (1)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 (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 南归。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 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 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关键 词“所以”(“用来……话”“如何”)、“报”(“回复”“答复”)、“易”(交 换)。(2)关键词“因”(于是,就)、“示”(给……看)、“南”(“南归”“南 行”“向南去”)。 参考译文: 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青涧城。西 夏酋长令㖫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西夏派人来索要令㖫。 陆诜询问种谔如何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㖫,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 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 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 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 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 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 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 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 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 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上奏说:“西夏国王 秉常被其母亲囚禁,可赶快由本路官兵直捣他的巢穴。”种谔于是入朝见皇帝,夸口说:“西 夏国没有人才,秉常是个孩子,我前去即可抓住他的手臂把他带来。”皇帝认为他豪壮,决 意西征,任命他做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敌人屯兵于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和京 畿内的七个将领所属的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 抵御,伏兵出击,截断敌军的首尾,大破西夏援军。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都向皇 帝祝贺。种谔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谔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 计,每战必胜,但为人狡诈残忍,身边的人有犯法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剖取肺肝,同坐的人 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酒吃饭如故。敌人也惧怕他勇敢善战,所以他屡有战功。曾经在渡黄河 时,突然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下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 让旗鼓和千骑跟随,赶快赶到大军那里去。”门客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 门下客差点儿丢了性命。自从熙宁年间首次开拓绥州,到后来两次进行西征,都是种谔首先 谋划,最终招致永乐之败。议论者说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2、(17 届黑龙江绥化市普通高中高三全市联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授元氏知县。 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未 上,陈中官侵冒六事。魏忠贤怒,以语侵内阁..,留中不下。擢左佥都御史,疏陈兵食大计, 规切内外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谪,抗疏救之。四年正月迁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 杨涟劾忠贤,三俊亦上疏极论。寻署仓场事。太仓..无一岁蓄,三俊奏行足储数事。忠贤尽逐 涟等,三俊遂引疾去。明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书院.., 劾三俊,褫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 京师被兵,大臣大获谴。明年春,三俊以建储入贺,力言:“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 收封疆。”帝褒纳之。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奇.,积逋至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已。三 俊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 士得宿饱。居七年,就移吏部。 八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帝 皆采纳。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三俊数陈防御策。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抗疏救之。考 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帝以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录囚,流徒以下皆减等。三俊以文武诸 臣诖误久系者众,请令出外候谳,帝从之。代州知州郭正中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帝命考 故事。三俊稽.历朝宝训,得祖宗冬月录囚数事,备列上奏,寝.不行。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 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麟等上疏力救。 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 国变后, 家居十余年乃卒。 (1)下列选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奇. 奇:零数 B.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 旋:转身 C.三俊稽.历朝宝训 稽:考查 D.备列上奏,寝.不行 寝:搁置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B 项“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的“旋”, 不久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阁,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按照皇帝意旨批办各 项事件。 B.太仓,古代政府积藏粮食的地方,一般指京师储粮的大仓;也是官职名,执掌仓廪出 纳。 C.书院,旧时私人教学读书场所,唐明皇设置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 行于宋明。 D.吏部,是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部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 部侍郎。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三俊不畏权势,敢于斗争。天启初年,郑三俊被征召为光禄少卿,还没有上任就上 书朝廷揭露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们的罪恶,使得魏忠贤十分恼怒。 B.郑三俊上疏直言,力保同僚。在吏部侍郎徐大因为上书言事而被朝廷贬谪、礼部侍郎 陈子壮被下狱的时候,郑三俊都上疏直言其事,力保同僚。 C.郑三俊兴利除弊,关注储粮问题。他曾上奏朝廷、关注储粮,在崇祯元年亲自上朝祝 贺朝廷储粮的做法,得到皇上褒扬。 D.郑三俊评定京官,公正严格。崇祯八年,郑三俊又担任京察公正地罢免了京城中七八 十个不称职的官员;随后,又上书评定官员之事,皇帝很认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中的“建储”的意思是立皇太子,不是粮食储 备。 点睛: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 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 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 (2)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 【答案】 (1)南京众官员多是魏忠贤残留的党羽,这年京官考查,郑三俊把他们全部淘汰。 (“多”“是”“澄汰”各 1 分,句意 2 分) (2)郑三俊极力除去长期弊端,纠察有关部门尤其是玩忽职守的数人,多次与兵部争执士兵 虚数冒领的事。(“祛”“宿”“纠”“尤”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授命担任元氏知县。多次升官 后担任南京礼部郎中。在家闲居七年后,被起用任原职,监督浙江的粮食储存工作。天启初 年,被征召任光禄少卿,改任太常。还未上任,就上奏陈述宦官侵占贪污的六件事。魏忠贤 十分恼怒,认为奏折上的话侮辱了内阁,就将奏折留在宫禁中不下发。郑三俊升任左佥都御 史,上书陈述军队粮食的大计,劝谏中央地方各部门。吏部郎中徐大相议论政事被贬谪,郑 三俊直接向皇帝上书相救。天启四年正月升任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弹劾魏忠贤,郑 三俊也上书极力检举。不久代理仓场事务。太仓没有一年的储蓄,郑三俊上奏请求实行充足 储量的几件事。魏忠贤将杨涟等人全部从朝廷驱逐,郑三俊就称病辞职离去。第二年,魏忠 贤的同党张讷请求毁掉天下的书院,弹劾郑三俊,郑三俊被夺去官职闲居在家。 崇祯元年被起用任南京户部尚书兼管吏部事务。南京众官员多是魏忠贤残留的党羽,这 年京官考查,郑三俊把他们全部淘汰。京城遭受兵乱,大臣很多遭到贬谪。第二年春天,郑 三俊因为建立储君入宫祝贺,极力说道:“希望皇上保护圣体来保护天下,收拾人心来收复 边疆。”皇帝褒奖他采纳了他的意见。南方粮食每年缴纳数额为八十二万七千多,累积欠税 到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止。郑三俊刚到时,仓库仅有不到一个月的粮饷。郑三俊极力除 去长期弊端,纠察有关部门尤其是玩忽职守的数人,多次与兵部争执士兵虚数冒领的事。过 了一段时间,士兵得以经常吃饱。过了七年,郑三俊就地改到吏部任职。 崇祯八年正月,郑三俊又负责考核在京官员,罢免贬斥七十八人,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 公正。不久上奏议定官员的评价、杜绝请求嘱托、谨慎委任官员这三件事,皇帝都予以采纳。 流寇大肆骚扰长江以北地区,南都震动,郑三俊几次陈述防御的策略。礼部侍郎陈子壮被捕 入狱,他直接向皇帝上书相救。考核政绩后进入京城,留任刑部尚书。皇帝认为阴阳失和, 命令司礼中官登记囚犯,判处流放以下的都减轻刑罪等次。郑三俊认为文武众臣因过失而长 久被囚禁的人很多,请求让他们出狱等候审讯。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代州知州郭正中因为 天象变化,请求施行寒审的制度,皇帝命令考察旧例。郑三俊考察历代皇帝言论诏谕,得到 祖宗冬月登记囚犯的几件事,全部列入上奏,停止不施行。当初,户部尚书侯恂因为屯豆子 的事情获罪入狱,皇帝想重重治他的罪。郑三俊多次审讯上报,都不合皇上旨意,皇上大怒, 夺了他的官职交给有关官吏处理。徐石麒等人上书极力相救,皇上都不采纳,严厉地斥责郑 三俊欺骗君主。因为郑三俊没有贪污营私,命令他出狱等候审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又救他, 皇上才允许发配赎罪。明朝变乱灭亡后,郑三俊在家过了十多年才去世。 3、(17 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四次质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谦,字元逊,代人也。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建国时,将家归附,昭成嘉之, 擢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记。与燕凤俱授献明帝经。从征卫辰,以功赐僮隶三十户。昭成崩 后,谦徒长安。苻坚从弟行唐公洛镇和龙,请谦之镇。未几,以继母老辞还。 登国初,遂归太祖。太祖悦,以为右司马,与张衮等参赞初基。慕容宝来寇也,太祖使 谦告难于姚兴。兴遣将杨佛嵩率众来援,而佛嵩稽缓。太祖命谦为书以遗佛嵩曰:“夫杖顺 以翦遗,乘义而攻昧,未有非其运而显功,无其时而著业。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 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将军据方邵之任,总熊虎之师,事与机会,令其时也。 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然后高会云中,进师三魏,举觞称寿,不亦绰 乎!”佛嵩乃倍道兼行。太祖大悦,赐谦爵关内侯。重遣谦与佛嵩盟曰:“昔殷汤有鸣条之 誓,周武有河阳之盟,所以藉神灵,昭忠信。夫亲仁善邻,古之令轨,歃血割牲,以敦永穆。 今既盟之后,言归其好,分灾恤患,休戚是同。有违此盟,神祗斯殛。”宝败,佛嵩乃还。 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及闻垂死,谦上书劝进,太祖善之。 并州平,以谦为阳曲护军,赐爵平舒侯、安远将军。皇始元年卒官,时年六十三。赠平 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谥曰文。 (选自《魏书·许谦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 发/而垂退乃止 B.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 发而垂退/乃止 C.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 发而垂退/乃止 D.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 发而垂退/乃止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明年”表示时间,动词“曰”,虚词“矣”,连词“乃”, 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次年,慕容垂又来进犯。太祖对许谦说:“现在事情危急了,没 有你哪能再搬来姚兴的军队,你走一趟吧。”许谦还没出发而慕容垂已退走,于是停下 来。 点睛: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 先断开。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 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曰”后冒(:),“哉” 后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儒家经典,“六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为儒经之首。 B.“崩”,也作驾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司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 D.“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将牛羊等牲畜的鲜血涂在钟鼓表面,以示信守誓言。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谦年轻时就因才华出众而受器重。许谦年轻时就有文学才能,擅长天象图谶方面的 学问,归附昭成帝后,执掌文书记录,并与燕风一起给献明帝传授经书。 B.许谦秉正刚直,不愿攀附权贵。苻坚的堂弟行唐公苻洛镇守和龙期间,亲自前往许谦 的住地请来了许谦,但没过多久,许谦就以继母年迈而推辞返回。 C.许谦富有智慧,劝说佛嵩有功。慕容宝来犯,太祖派许谦请姚兴前来援助,但姚兴属 将杨佛嵩却行动迟缓,许谦奉命劝说杨佛嵩获得成功,击退敌寇。 D.许谦功绩显赫,位显生前身后。许谦在辅助太祖建立基业、平定慕容宝来犯之敌等方 面均有一定功劳,生前被封官赐爵,死后也得到朝廷的追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 项“亲自前往许谦的住地请来了许谦”与原文意 思不相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 (2)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 【答案】(1)军队外出长久兵士疲劳,上天灭亡他们的期限已到,所以派遣使者命令军队, 期望能够按期奔赴。 (2)利用这个时机出兵,不再有下个战役,显名千年的功勋,一个早晨可以建立。 参考译文: 许谦,字元逊,是代郡人。年轻时有文学才能,擅长天象图谶的学问。建国时,带领家 族归附,昭成帝嘉奖他,擢升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书记录。和燕凤一起给献明帝传授经书。 曾跟随昭成帝征伐卫辰,因功劳赐给奴隶三十户。昭成帝逝世后,许谦就迁往长安。苻坚的 堂弟行唐公苻洛镇守和龙,请求许谦前往。没过多久,许谦借口继母年老而推辞返回。 登国初年,归附太祖。太祖喜悦,委任许谦为右司马,和张衮等人参与辅助初期的基业。 慕容宝前来侵犯,太祖派遣许谦向姚兴求救。姚兴派遣将领杨佛嵩率领部众前来援助,而杨 佛嵩却拖延迟缓。太祖命令许谦写信送给杨佛嵩说:“仗着正道而剪除残敌,乘着道义而攻 打昏昧,没有不逢机运而建功,不遇时命而立业的。慕容氏没有道德,侵犯我们的边境,军 队外出长久兵士疲劳,上天灭亡他们的期限已到,所以派遣使者命令军队,期望能够按期奔 赴。将军据有方叔邵虎那样的职位,总领如同熊虎一样的军队,事情和机缘会合,现在就是 时 候。利用这个时机出兵,不再有下个战役,显名千年的功勋,一个早晨可以建立。然后 在云中聚会,进军三魏地区,举杯祝寿,不也是宽裕的吗?”佛嵩于是日夜赶路。太祖大喜, 赐给许谦爵位为关内侯。又派遣许谦和佛嵩结盟说:“从前殷汤有鸣条的宣誓,周武王有河 阳的盟约,都是依仗神灵,来昭示忠诚信实。亲近仁人善交邻国,是古代的良好规范,切割 牲畜以其血表示信誓,来求永久的和睦。现在盟誓以后,永结友好,分担灾祸救助患难,同 甘共苦。有违背这个盟誓的,神灵灭亡他。”慕容宝失败后,佛嵩才返回。 次年,慕容垂又来进犯。太祖对许谦说:“现在事情危急了,没有你哪能再搬来姚兴的 军队,你走一趟吧。”许谦还没出发而慕容垂已退走,于是停下来。等到听说慕容垂死去, 许谦上奏疏劝称皇帝。太祖喜爱他。 并州平定后,任命许谦为阳曲护军,赐爵为平舒侯,任安远将军。皇始元年任职中去世, 这一年他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谥号为文。 4、(17 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 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 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 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 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 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 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 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 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 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 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 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 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 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 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 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 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 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 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 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 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 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 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 “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 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进士分为三甲:一甲 3 人,赐进士及第;二、 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 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 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 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 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 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错,应为“让张 忠、许泰更加懊丧”。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 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答案】 (1)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王守仁) 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注意“胶、易、遁、执、凡”的理解,各 1 分) (2)(王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的道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 当求助于外在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呢。”(注意“格物、致知、诸、喟然、 是”的理解,各 1 分)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 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 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给他取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 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 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当廷杖打王守仁四十下,又把他贬到贵州 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朝廷)衡量其才能,(将他)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守仁) 入宫朝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 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 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七月初一,宁王 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 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 这样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 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 乙卯日两军在黄家渡遭遇。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 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 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 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使京兵侵犯守仁,有的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 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 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 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 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 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 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颖。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观察过的事物。(王 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的道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当求助于 外在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呢。”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 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5、(17 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父升,官参政。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 修《孝宗实录》,与同官见太监刘瑾,独长揖不拜,由是忤瑾。书成,出为南京吏部主事。 瑾败,召复故官,充经筵讲官,进侍读。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 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集议大礼,久不决。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 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桂萼等骤贵显用事。铣上疏求去,且劾璁、萼 等曰:“臣究观议者,其文则欧阳修之唾余,其情则承望意响,求胜无已。悍者危法以激怒, 柔者甘言以动听。非有元功硕德,而遽以官赏之,得毋使侥幸之徒踵接至与?臣闻天子得四海 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夫守道为忠,忠则逆 旨;希旨为邪,邪则畔道。今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一邪乱邦,况可使富哉!”帝览之不悦, 令铣致仕..。阅十五年,用荐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未几疾作,复致仕。 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铣少轻俊,好饮酒,尽数斗不乱。中岁自厉于学,言动皆有则。尝曰:“学在治心,功 在慎动。”又曰:“孟子所谓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爱亲敬长,性之本也。若去良能,而 独挈良知,是霸儒也。”又尝作《政议》十篇,其《序》曰:“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 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 已。”凡篇中所论说,悉仿此意。世多有其书,故不载。 (选自《明史·第一百七十卷·崔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 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B.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况 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C.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 ∕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D.三代而上∕并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县∕其民散∕故道难成 ∕况沿而下趋至今日乎∕然人心弗异系乎主之者而已 【答案】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 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 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 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 之人。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最高 管理者叫祭酒。 C.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后用来指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也 称为填沟壑。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最高名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C.致仕,是指古 代的官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后用来指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也称为填沟壑。“填 沟壑”是指死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铣为人正直,与同僚去见太监刘瑾,只有他一人对刘瑾只揖不拜,因而得罪了刘瑾。 B.崔铣敢于直言,他认为,张德等人的文章是欧阳修所唾弃的,是迎合皇上的意图,这 样会让投机之徒接踵而来。 C.崔铣知错能改,他年少时轻佻不稳重,喜欢饮酒,到了中年才自我激励勤于学问,言 谈举止都很符合规范礼仪。 D.崔铣强调德才兼备,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光有品质,那就成为强横霸道的懦者。 【答案】B 【解析】B.崔铣敢于直言,他认为,张德等人的文章是欧阳修所唾弃的,是迎合皇上的意图, 这样会让投机之徒接踵而来。根据文意,不是他认为的。原文“臣究观议者,其文则欧 阳修之唾余,其情则承望意响,求胜无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俱以执议去位,其他摈斥杖戍者相望,而张璁、桂萼等骤贵显用 事。 (2)臣闻天子得四海欢心以事其亲,未闻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赏之,适自章其私昵而已。 【答案】 (1) 大学士蒋冕等人都因为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被免官,其他被排斥、杖责、流放的人到处 都是,而张德等地位突然显贵的人开始掌权。 (2)我听说天子应该得到天下百姓的关心,从未听说过只得到一两个人的心意,对这些没有 功劳的人赏赐,恰好(表明)自己彰显自己的私下的情感罢了。 参考译文: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他在参与编 修《孝宗实录》时,与同僚去见太监刘瑾,独他一人对刘瑾只揖不拜,因而得罪了刘瑾。《实 录》成书后,调任南京吏部主事。刘瑾被诛后,召回北京官复原职,充任经筵讲官,又晋升 为侍读。因病归家,建“后渠书屋”,在其中读书讲学。 世宗即位,升崔铣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1524),朝廷召集群臣讨论追尊世宗 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恭献皇帝的大礼问题,长期议而不决。大学士蒋冕、尚书汪俊都因坚持反 对意见而被罢官,其他许多人或被排斥,或受杖刑,或流放边戍,只有张璁、桂萼等人一时 受到重用。崔铣见此情形,上疏辞职,并弹劾璁、萼等说:“臣考察各种议论,那些赞成的 人,其文是为欧阳修所唾弃的,其情则是仰承皇上的意图,力求得到高官厚禄。强悍者不怕 违法而激怒了皇上,软弱的人则以甜言蜜语而动听。没有大功大德的人而很快得到官爵,这 样能不使那些侥幸之徒接踵而来吗?臣听说天子总是力图获取天下臣民的欢心,以尽忠孝之 职,而未听说只去获取一二人之欢心。对这些本无大功大德的人行赏,恰恰表明是自己宣扬 徇私而已。遵守圣人之道者为忠臣,忠则违背皇帝旨意;讨好皇上的为奸邪,邪则离经叛道。 如今忠者日渐疏远,邪者却日益富贵。一邪就会扰乱国家,何况使他们富贵。”世宗看后不 高兴,令铣退休。十五年后,又起用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升南京礼部右侍郎。不久因病辞 官。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铣年少时轻佻不稳重,好饮酒,虽饮数斗而不醉。中年自厉于学问,言行皆有准则。曾 说:“学在治心,功在慎于言行。”又说“:孟子所谓良知良能,是就心的作用而言。爱亲 人,敬长者,是人的本性。若去良能而只有良知,那就是霸儒。”做《政议》十篇,其《序》 说:“三代以上,实行井田、封建制,百姓固守家园,故圣人之道易行;三代以下,开阡陌, 实行郡县制,百姓流动,故圣人之道难成。何况以后每况愈下,直至今日。然要人心不异, 关键在于统治他们的人。”《政议》各篇之论说,都是说明这个意思。 【真题训练】 1.【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 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 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 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 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 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 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 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 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 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 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 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 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 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 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 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 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 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 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 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考点定位】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先断易,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 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 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 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句中共有三个人物(“曾 公亮”“盗贼”“使客”),两个地名(“他境”“吾境”);句中动词有“有、窜、 闭、亡、移、诘、报、藏、廋、索”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 事件的经过,断好“盗悉窜他境”“尝有使客亡橐中物”这两句,其他的就好断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答案】C 【考点定位】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题目给出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考生可采取 课内常识回顾法来判断对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 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 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 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 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C 项错误在于“派 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 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 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 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准确全面 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 找出错论。本题设计人物与事件出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答案】(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 样的事能心安吗?(计分点:锡,赐给;虔,恭敬;而,却;之,这样的事;句式,安 乎,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计分点:责, 责备;救正,纠正弊病;世,当时的人;持禄固宠,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 “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 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 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 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 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 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 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 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 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 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处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 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 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 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 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 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 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 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 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 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 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 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 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2.【2016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 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 “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 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 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 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 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 《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 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 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 伫 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 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 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 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 乘:车。 【答案】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答题时应根据语境,注意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具体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文本语境, 看其同上下文语境是否吻合。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茂先坐与.论说 B.若.二十年外书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若.望仆不相师 C.多所.未闻 D.望石再拜而.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毕礼而.归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B 项的“若”,第一句作连词,相当于“至于、如果是”;第二句作动词,指“好 像”之意。A 项的“与”都作介词,相当于“同”。C 项的“所”都作助词,同后面的动 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D 项的“而”都作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辨析文言虚词的题目,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 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 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对各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认真加以比较。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 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 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 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 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答案】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作为文言文必考的题目,该类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 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也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设置答题陷阱。答题时应在读懂全文大 意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各选项在文本中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 较,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 分)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 分) 【答案】(7 分)(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 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 转换。 【解析】 试题分析:第(1)句中的“爽然”有“茫然、怅惘”之意; “饷之”即“给他吃”的意思。 第(2)句中的 “见小”即见识浅陋;“春秋问蛄蟪”典出《庄子·逍遥篇》,可联系 作答。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分点的落实,确保句意通顺。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答案】(3 分)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 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 异此 【名师点睛】作答文言断句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句子词语结构的对 称,此外,如果是一个事件,中间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如果是两个 事件,即使句子再短,中间也要断开。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 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晋朝太康年间,张华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览。顺着小溪进入深山,有一个老人枕着 书躺在石板上,张华便同他谈轮。看他头枕着的书,上面写的都是蝌蚪文,不能辨识,张华 感到很诧异。老人问张华说:“您读了多少书?”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 内的新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 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雅的屋舍,里边装了一 万卷书。张华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又到了一个 房间,里面收藏的书籍更加丰富。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老人回答:“这是万国 的历史书。”后又到了一个密封的房间,门用坚固的锁锁着,有两只狗守在门前,门上印有 大印,写着“琅嬛福地”四个字。张华问老人道:“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藏有 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就是痴龙,在这里守了 两千年了。”老人开门躬身揖请张华进屋,张华看见这里收藏的书,记录的全都是秦汉以前 以及海外诸国的事,很多都闻所未闻。比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 秋》等书籍,也全都在这里。张华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鲜美 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张华因此在这里停留了两三天才出来,对老人说:“以后我带着粮 食再来拜访,观看全部书籍。”老人笑而不答,送张华出来。(张华)刚走出来,石门忽然 自己关闭了。张华回头一看,只见杂草藤萝,缠绕着生长在石头上,石板上苔藓也是一整块, 一点缝隙都没有。张华呆呆地注视着,朝着石板拜了两拜才离开。 秦始皇烧掉了诸子百家的书籍,咸阳城中烈火正熊熊燃烧。这里却有保存完整的书籍, 连一个字都没遗漏。上溯到书契之前,连结绳记事之时也有记载。(唐太宗)怀揣一只鹞子, 连看伏羲都变成了叔季。海外有很多有名的城郭,它们多如牛毛就像九州里的一颗黑痣。读 书即使读了三十车,也只能是千万分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 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石彭和凫毛,它们所见的就如同小孩一样。 想进去问问老人,可是却迷了路不能到达。回头看悬崖绝壁之间,只有疯长的滕蔓和薜荔。 我懊悔遗憾,刚一出门就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了。我坐着躺在这里十多年,也许这中间会开 门。 3.【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 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 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 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 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 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 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 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 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 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 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 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 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的意思,“谓《会典》成于 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 士/历吏部左/右侍郎/”,这句话是说“认为《会典》是刘健等人修编成功,浪费很 多,变动编修者的官职,把傅珪降为修撰,不久因为《实录》编写完成,晋升为左中允, 又升为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会典》”“刘 健”“珪”“修撰”“《实录》”“左中允”“翰林学士”“吏部左右侍郎”,再根据 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即可。标点如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 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 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 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 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 “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主要注意官职的变迁,抓住官职这些专有名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A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 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 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 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 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 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 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 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有误;选 项对应的文字是“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 留,不听”,“不听”的对象应是“矫诏之人”。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 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 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 C 对应的文字是“会 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选项误 把“不听”的对象当成傅珪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答案】 (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译出大意 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 大意给 3 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 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 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被授予编修,不久又 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完成修编《大明会典》,升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时的恩情, 升任左谕德,充任讲官,修纂《孝宗实录》。当时的文学侍从们不愿依附刘瑾,刘瑾厌恶他 们,认为《会典》是刘健等人修编成功,浪费很多,变动编修者的官职,把傅珪降为修撰, 不久因为《实录》编写完成,晋升为左中允,又升为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 年代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的事情和其他部相比要少。从傅珪时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皇 帝喜好佛学,自称是大庆法王。番僧要求百顷的土体建造法王下院。中旨下达到礼部,说大 庆法王和圣旨一样。傅珪假装不知道,坚持上奏:“谁是大庆法王,竟敢和至尊的圣上并举, 这是大不敬。”不理睬诏书的旨意。百顷的田地最终停止。傅珪平常看似木讷,等到遇到大 事的时候,他坚持己见,别人不能强行改变他的看法。最终因为得罪权贵离开。教坊司的臧 贤请求更换牙牌,规格如同朝士,有要求改铸方印,傅珪按照制度没有同意。臧贤日夜在宦 官间诽谤傅珪,希望让傅珪离职。御史张羽上奏云南的灾情,傅珪趁机极力陈说四方的灾难 让人害怕。八年五月,又上奏四月的灾情,趁机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共有灾变六十九 件。而现在从秋天至今,地震天灾冰雹星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共四十二起,而水灾旱 灾还没有算进来,自古以来灾难没有像现在这么厉害的。”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 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坚守持正被反对,于是 假传圣旨让两人退休。两京的言官上奏章请留,没有听从。傅珪回家三年,御史卢雍说傅珪 在位时有古大臣的风范,家中没有积蓄,艰难度日,请求发放月廪和岁隶,来显示朝廷对他 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傅珪刚好去世,五十七岁。嘉靖元年登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4.【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 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 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 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 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 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 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 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 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 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 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 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 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 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 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 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答案】C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 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 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 称 、反复、辨句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 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 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 致。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说法错误。“移疾”意同移病。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可 以根据语境“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分析,是他自己 求退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 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 意相关联的知识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 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 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 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 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答案】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 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 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 的关键所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答案】(1)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胜”,禁 受得住;“龃龉”,抵触排挤;“安”,使动用法,使身安。第二句中,“啖”吃;“囊”, 动词,装进去;“示”,给……看。同时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职名,比如“刚直之人” “副使崔应麟”“泽中”“ 登云”。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刚直之人”“副使 崔应麟”“泽中”“登云”。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 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 “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 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 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 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 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 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 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 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 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 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 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 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 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 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 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 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 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 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 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 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 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 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5.(2015 年高考新课标 2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 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 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 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 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 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 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 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 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 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 “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 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 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 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 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 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D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断句的题目,课标卷已经第二次出现,应该会坚持,总体上句子 较长,比去年的难度有所提高,文言断句的基础是读懂句意,然后才是技巧,主要的技巧 注意一些经常用在句首和句尾的虚词和句式的对称,但主要好要看陈述对象的变化和事件 的变化,所以断句时看人称的变化,尤其是省略的人称,还要关注动词,往往动词变化意 味着事件的变化。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 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应为 “嫡长子继承制”。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 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 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理解、 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 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 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 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 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 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 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答案】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 有赏析的内容。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 又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 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进行准确辨析,注意选项表述的重点和文章 的细微差别,区分“事件”表述错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至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 说什么呢?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今年的翻译题目难度不大,重点突出文意的理解,句式上没有设置障碍,这也 是课标二卷的特征,平时注意重点实词的积累。课标卷二卷的翻译句子较短,较难的句式 少,所以答题时注意直译,严格落实重点词义的意思,这是评卷是的赋分点,抓住这些也 就得到了分数。 【参考译文】 来护儿,来护儿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抚养,非常慈 爱和顺。来护儿自幼卓荦不俗,刚开始读《诗》,丢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应该 为国家消灭贼兵,以取得功名!”众人为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其志向豪壮。等到长大成人, 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就回了乡里。来护儿 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 官位上开府,赏赐财物一千段。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 受到慰劳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留恋怀念他。许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 中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 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 业六年(610),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 的。卿如今就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儿财物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 乡里的父老乡亲。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 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兵,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 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 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 厉地站了起来,好多日子不得相见。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才令人领来护儿入见,说:“公 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十 分忌恨来护儿。这一天在来护儿早晨将要朝见时,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 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今天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 家的重任,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 说什么呢!”于是来护儿就被杀害了。来护儿重视许诺,交往诚厚,对财物名利很清廉,不 修治产业。至于行军用兵,谋略特别多,每次观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和人们的意思有 什么不同吗?”来护儿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所以士兵们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