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55 KB
  • 2021-06-07 发布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单元测试卷7 Word版含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 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 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用一生所有 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 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基础的。那么,《红 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 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 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 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 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 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 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 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 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绛珠 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 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 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 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 又是什么呢? ③“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族 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 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 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了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 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 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 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 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 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 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 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 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 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题自画石》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 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 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 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 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 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 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 . 下 列 几 种 说 法 中 , 不 符 合 本 文 作 者 观 点 的 一 项 是 (3 分)( B )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 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 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 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 “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 在三生石畔了。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解析:“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不是作者观点,是曹雪芹的观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围绕着《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文章分别 论证了它们存在的现实基础。 B.文章论证《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的现实基础,为下文论证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传述自己的“心迹”的观点提供了论据。 C.第②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 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 珠仙草”就是人参。 D.第④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论证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 寻根怀旧思恋。 解析: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 无稽崖”是“无可稽考之处”;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 明“大荒山”就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 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 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 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 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 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D.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 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 “绛珠仙草”很像。 解析:“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错误,应该 是其先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凡是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 功能,均可认为属于人工智能范畴。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 核心驱动力,将创造新的强大引擎,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 界。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上升至国家战略。2017 年 7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 2020 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 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帮助改善民生;到 2025 年实现基础理论的重大 突破,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 2030 年,理论、 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 中心。 (摘编自《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概括及产业规模分析》) 材料二:在研发人工智能的技术竞赛中,美国和中国可以,而且 必须合作。 就目前来看,中国将成为人工智能强国,因为它拥有最高层政府 明确的国家战略,政府为人工智能研发及实施投入了大量资金。CB 风险投资公司发布的报告认为,2017 年有 48%的全球人工智能投资 涌入中国初创企业,2016 年这一比例只有 11%,而美国在 2017 年的 占比为 38%。 中国拥有大量消费者数据,这是人工智能开发的生命线。谷歌大 中华区前总裁、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表示:“如果说数据是人工智 能时代的新石油,中国就是 AI(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英 文缩写)时代的沙特阿拉伯。” 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建设及使用相关基础设施(例如智能汽 车使用的智能道路),关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 而另一方面美国拥有全球顶级人工智能研究和教育机构,还拥有 极为多样化的人工智能人才库及多样化人口。多样化对于人工智能来 说非常重要。拥有全球多样化人工智能人才让美国在开发可全球应用 的强大人工智能算法方面获得了巨大优势。同样的,美国多样化人口 产生的数据对于培训适用于全球的人工智能算法来说也是无价之宝。 (摘编自《中美 AI 技术研发应取长补短》, 2018 年 10 月 23 日《参考消息》) 材料三: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①概念下界定 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 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 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 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 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 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立人工智能法 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 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 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 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 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 为前提。 (摘编自《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注:①图灵测试:图灵测试(The Turing test)由艾伦·麦席森·图灵 发明,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 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 过 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 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人工智能泛指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 策等方面的功能,可以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 B.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可知,中国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在不断壮 大,但 2018 年之后其产业规模的增长率会有所下降。 C.从 CB 风险投资公司发布的报告看,2017 年,中国在人工智 能研发及实施上投入的资金量要比美国高出很多。 D.所有人工智能目前仍没有超出人类已界定的“智能”概念的 范畴,它们在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内都属于人类工具。 解析:“中国在人工智能研发及实施上投入的资金量要比美国高 出很多”错误。材料二是说 2017 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资”“涌入中 国初创企业”的资金比例比美国高,而不是“中国投入的资金量”比 美国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2017 年 7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这标志着可以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人工智能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B.在研发人工智能的技术竞赛中,美国相较于中国的优势就是 在开发可全球应用的强大人工智能算法方面拥有多样化的人工智能 人才。 C.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 应更加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人类存在,人工智能才 有价值。 D.专家建议给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 匣子”,这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会有与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 行为。 解析:B 项,“拥有多样化的人工智能人才”只是美国的优势之 一。C 项,材料中“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一句,强调的是“坚 定地相信人类存在是有价值的”,并不强调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D 项,“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会有与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 为”这一结论不确切。 6.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中国会成为人工智能强国的原因以及 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6 分) 答:原因:①拥有明确的国家战略,投入大量资金;②拥有大量 消费者数据;③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关注实际应用。遇到的 主要问题:人机关系的格局还需界定,存在伦理和安全风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黛玉之死 高 鹗 (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病情日渐加重。) 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今见 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 一人。自料万无生理,因扎挣着向紫鹃说道:“妹妹,你是我最知心 的,虽是老太太派你伏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作我的亲妹妹。” 说到这里,气又接不上来。紫鹃听了,一阵心酸,早哭得说不出话来。 迟了半日,黛玉又一面喘一面说道:“紫鹃妹妹,我躺着不受用,你 扶起我来靠着坐坐才好。”紫鹃道:“姑娘的身上不大好,起来又要 抖搂着了。”黛玉听了,闭上眼不言语了。一时又要起来。紫鹃没法, 只得同雪雁把他扶起,两边用软枕靠住,自己却倚在旁边。黛玉那里 坐得住,下身自觉硌的疼,狠命的撑着,叫过雪雁来道:“我的诗本 子。”说着又喘。 雪雁料是要他前日所理的诗稿,因找来送到黛玉跟前。黛玉点点 头儿,又抬眼看那箱子。雪雁不解,只是发怔。黛玉气的两眼直瞪, 又咳嗽起来,又吐了一口血。雪雁连忙回身取了水来,黛玉漱了,吐 在盒内。紫鹃用绢子给他拭了嘴。黛玉便拿那绢子指着箱子,又喘成 一处,说不上来,闭了眼。紫鹃道:“姑娘歪歪儿罢。”黛玉又摇摇 头儿。紫鹃料是要绢子,便叫雪雁开箱,拿出一块白绫绢子来。黛玉 瞧了,撂在一边,使劲说道:“有字的。”紫鹃这才明白过来,要那 块题诗的旧帕,只得叫雪雁拿出来递给黛玉。紫鹃劝道:“姑娘歇歇 罢,何苦又劳神,等好了再瞧罢。”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 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 得动。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只说:“姑娘何苦自 己又生气!”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便叫雪雁点灯。雪雁答应, 连忙点上灯来。黛玉瞧瞧,又闭了眼坐着,喘了一会子,又道:“笼 上火盆。”紫鹃打谅他冷,因说道:“姑娘躺下,多盖一件罢。那炭 气只怕耽不住。”黛玉又摇头儿。雪雁只得笼上,搁在地下火盆架上。 黛玉点头,意思叫挪到炕上来。雪雁只得端上来,出去拿那张火盆炕 桌。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紫鹃只得两只手来扶着他。黛玉这才将 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紫鹃唬了一跳, 欲要抢时,两只手却不敢动。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时那绢子已 经烧着了。紫鹃劝道:“姑娘这是怎么说呢。”黛玉只作不闻,回手 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 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此时紫鹃却够不 着,干急。雪雁正拿进桌子来,看见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赶忙抢时, 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雪雁也顾不得烧手, 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那黛玉把眼一闭, 往后一仰,几乎不曾把紫鹃压倒。紫鹃连忙叫雪雁上来将黛玉扶着放 倒,心里突突的乱跳。欲要叫人时,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时,自己同 着雪雁和鹦哥等几个小丫头,又怕一时有什么原故。好容易熬了一夜。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 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 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此时雪雁已去,只有紫鹃和 李纨在旁。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的梨汁,用小银匙灌了两三匙。 黛玉闭着眼,静养了一会子,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此时李纨见黛玉 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却料着还有一半天耐头,自己回到稻 香村,料理了一回事情。这里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 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 的人了!你伏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 说着,又喘了一会儿,闭了眼歇着。紫鹃见他攥着不肯松手,自己也 不敢挪动。看他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 又寒了半截。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 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 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 很了。紫鹃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了。紫鹃见了,忙悄 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 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 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 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 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 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 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 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也便伤心痛哭。因潇湘馆 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 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 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注:黛玉所焚之稿,一是她在从前病中寂寞时读《秋闺怨》有所 思念而写在帕子上的《秋窗风雨夕》,一是大观园结社时所写之诗。 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D ) A.紫鹃是黛玉的侍女,也是黛玉的知心,她处处照顾、安慰黛 玉,是一个善良聪慧而又细心的姑娘。因此黛玉在临死前嘱托紫鹃一 定要让人把自己送回家乡。 B.在黛玉病重期间,贾母从来没有到潇湘馆来看望黛玉,贾府 上下也没有一个人来过问,使黛玉得不到关怀和及时的治疗,这直接 导致了黛玉的死亡。 C.帕子上的诗是黛玉心曲的自然流露,黛玉在焚帕时犹豫了一 下,说明她对爱情还是有着期待。 D.黛玉是在宝玉和宝钗结婚之日死去的,因此她的死也就更具 悲剧意义。她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也是抗争者。正如她在《葬花 吟》中所写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她以自己的死表现了人格的纯洁 和对爱情的忠贞。 解析:A 项,黛玉在临死前嘱托紫鹃一定要让人把自己送回家乡, 是因为不愿意待在这个令她伤心的贾府,表达自己的愤恨之情。B 项, “贾母从来没有”错误,“直接导致了黛玉的死亡”错误,黛玉是因 无法追求到自己的爱情,为封建礼教所扼杀。C 项,“焚帕”时没有 任何犹豫,“她对爱情还是有着期待”错误,这里表达了她内心的极 端痛苦、对宝玉深深的埋怨和对爱情的彻底绝望。 8.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简要赏析。(6 分) 答:①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音乐之喜反衬夭亡之悲,以迎喜热闹 的气氛反衬潇湘馆的凄凉冷清,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令人难忘,震撼 人心。②运用了渲染手法,“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寥寥几笔,渲 染了黛玉死时凄凉、阴冷、萧瑟的场景气氛,更加有力地烘托了小说 主题。 9.“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 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人们认为这是画龙点睛之笔,试具体分析 好在什么地方。(6 分) 答: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深的爱,也表达了对宝玉背叛爱情的 怨愤。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感人至深。 解析:这里考查对于含蓄语句的理解。临终前这一句“宝玉!宝 玉!你好——”在无尽的语言中倾泻了黛玉满腹的幽怨。令人为之低 回,为之流泪。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 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 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 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 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 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 史。出为河东太守。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 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 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 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 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 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 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 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 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 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 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 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 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 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 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 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10 . 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分)( B ) A.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 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B.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 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C.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 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D.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 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解析:先理解后断句。句中“贾混”是镇军的名字,下文中的 “混”是其省称,据此可先排除 A、C 两项。另外,“攸不视”独立 成句,不可与下文“曰”字连成一句,故可排除 C、D 两项。综合起 来看,只有 B 项断句正确。附原文标点: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 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 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通过“举孝廉”,可形成 “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永嘉,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 一个年号,故能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 C.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 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吏部尚书。 D.少牢,古代祭祀时只有羊、猪的称“少牢”,牛、羊、猪齐 备的称“太牢”。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解析: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邓攸恪尽孝道,谨承祖荫。他按照礼制居丧九年,以孝著称; 太守想推举他为孝廉,也被他委婉谢绝。 B.邓攸志向远大,才华过人。他希望天下没有诉讼,深得镇军 厚爱;他被俘后修书一封便打动了石勒。 C.邓攸廉洁自守,关心民生。他在吴郡任职,自带钱粮;吴地 饥荒,他开仓济贫,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 D.邓攸品行高尚,为人钦敬。诬陷过他的胡人,因他承担失火 过失不加辩驳而感动,主动向石勒请罪。 解析:曲解文意。“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错。当时郡中正闹 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 仓救济饥民。为此邓攸遭到弹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5 分) 译文: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 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得分点:“比舍”“重”“称”各 1 分, 句意 2 分,共 5 分) (2)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5 分) 译文:他性格谦逊和气,喜欢与人交往,对待宾客不分贵贱,一 视同仁,只是略微有些敬媚权贵。(得分点:“善”“无”“颇”各 1 分,句意 2 分,共 5 分) 参考译文 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邓庄人。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 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他守丧九年,以孝著称。他为人清慎和气, 平易简朴,贞正寡欲。起初,他祖父邓殷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后 来,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 先人所赐,不可改变。”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 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岀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 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做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 赏(他),把女儿嫁给他为妻。邓攸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 司马越很钦佩他的为人,迁他为东海王世子文学、吏部郎。司马越的 弟弟司马腾出任东中郎将,请邓攸任长史。又出任河东太守。晋怀帝 永嘉末年,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 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 门前,文书小吏正是邓攸为郎时的部下,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 纸笔,给石勒写了一封书信。小吏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 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 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 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 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 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 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 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 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眀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 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荀组任命邓 攸为陈郡、汝南太守。晋愍帝征召他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邓攸都 不能就职。晋元帝以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 人觊觎这个职位,元帝把这个职位授给邓攸。邓攸自己载着米到吴郡 赴任,不接受俸禄,只是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 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救济饥 民。尚书台派遣散骑常侍桓彝、虞侯马斐慰劳饥民,察看地方官员的 政绩,于是他们就弹劾邓攸擅自开仓岀谷。不久,朝廷下诏原谅邓攸 的做法。邓攸在吴郡政治清廉,法纪严明,百姓欢悦,成为东晋中兴 时期著名的好太守。后来,他声称有病而离职。吴郡中常置备有送迎 官员的钱数百万,邓攸离开吴郡时,一分钱也不接受。百姓数千人牵 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 开船离去。百姓到尚书台乞求再留邓攸一年,未得到允许。邓攸被任 命为侍中。一年左右,转任吏部尚书。他平时只吃蔬菜,穿旧衣,却 经常周济有困难的人。他性格谦逊和气,喜欢与人交往,对待宾客不 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略微有些敬媚权贵。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 的事情,都没有高兴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间,他被任命为尚书 右仆射。成帝咸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并 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歌元丰五首①(其五) 王安石 豚栅鸡埘②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③。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 安石退居江宁多时,却仍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 写下一组《歌元丰》诗。②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 山南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 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诗歌前两句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在农村行走 时看到的景象。 C.“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 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D.“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往”指前面所见,“还”指此时 的心境,委婉地表达出其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 解析:D 项,“委婉地表达出其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错, “得往还”是说诗人自己来也自由,去也自由,写出自身卸去了官职 重担,得以飘然来往于富庶的乡村之间,感到无比的轻松与欣慰又依 依不舍的心情。故选 D 项。 15.“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 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描绘了一幅清秋暮色山林图:晚暮深秋,木叶凋尽,南山兀 立,清晰呈现。王诗重在客观描述眼前之景,描绘了宁静开阔的意境, 表达的是愉悦的心情;而陶诗则描绘了静穆而高远的意境,表达的是 脱离官场羁绊后的闲逸悠然自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题干共有两问,先 看第一问,“‘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应先圈 出诗句中所写的景物,观其特点,然后描绘画面,最后概括其特点。 这句诗中主要写“林”“落叶”“南山”,从诗句来看,此处所写的 时间是傍晚,季节是秋季,描绘的是一幅深秋暮色山林图:深秋时节, 林中木叶凋尽,远处南山兀立,清晰呈现。再看第二问,诗人描绘的 是眼前之景,结合前后的诗句可以知道,在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山 林呈现出宁静开阔的景象,诗歌中流露出的是愉悦的心情,如诗歌最 后两句说“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诗歌格调明快,诗 人虽然不在官场,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 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再看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 “悠然”呈现出诗人的情态,诗人脱离官场羁绊,内心悠然自得,诗 句描绘的是静穆而高远的意境。 原味诗译:民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大路 上的树林,都纷纷飘落树叶,剩下光秃的枝条,于是,南山(钟山的 南面)就显露在行人的眼前。丰收之年的农家处处都好,我随时随地 一走,不禁身心怡悦,行步飘然。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刘义隆草率出 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的功业,最终却落 得一个“赢得仓皇北顾”的后果,词人在对孙权和刘裕进行赞扬的同 时也对刘义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 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3) 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 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向别人请 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怎能 不更加愚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制作科幻电影 不仅需要不计其数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能________ 出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 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的这部电影,还恰巧 产生于中国电影工业蓬勃上升的大背景下。从 1999 年神舟一号无人 飞船发射升空,到 2011 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再到 2017 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不久前,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 壮举”。中国科技发展________,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 了沃土。 不只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 球》中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叙述手法所传达出来的中国亲情观念、英 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 意到这部电影的__________之处,即不再是超级英雄世界,而是人类 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 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________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 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可以说,( ),成为世界衡量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感悟中国 文化魅力的典范之作。通过这部电影,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 的中国所带来的感染力。 17 . 依 次 填 入 文 中 横 线 上 的 词 语 , 全 都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3 分)( A ) A.折射 一日千里 别开生面 融入 B.反映 扶摇直上 别开生面 融入 C.反映 一日千里 简傲绝俗 溶入 D.折射 扶摇直上 简傲绝俗 溶入 解析: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反映:比喻把 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或显示出来。根据上文的对象“科幻电影”, “折射”更恰当。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使用正确。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上升。对象错误。 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使用正确。简傲绝俗: 高傲而超越世俗。对象错误,不符语境。融入:精神层级的融合和接 纳。溶入:一般指液体的汇容。前文对象是“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 观念”,只能跟“融入”搭配。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B ) A.诞生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 生于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 B.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 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C.这部电影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上升的大背景下,还恰巧 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D.这部诞生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的电影,还恰巧产 生于中国电影工业蓬勃上升大背景下。 解析:原文画线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诞生于中国电 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这一句应该放前。二是搭配不当, “上升”与前文“电影工业”不能搭配。只有 B 项改掉了这两处语 病。 19 . 下 列 在 文 中 括 号 内 补 写 的 语 句 , 最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3 分)( D ) A.精彩的特效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运用在电影之中 B.无论是精彩的特效,还是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 C.这部电影因为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的特效 D.这部电影凭借其精彩的特效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 解析:首先,应是“这部电影”成为“世界衡量中国科技发展水 平、感悟中国文化魅力的典范之作”,后文亦有“通过这部电影”与 之呼应,故主语为“这部电影”,排除 A、B;其次,“精彩的特效” 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应分别与后文“中国科技发展水 平”“中国文化魅力”相对应,故选择 D 项。 20.某班学生在讨论“说不尽的贾宝玉”时,从不同角度简要地 阐述了他们对贾宝玉的认识。请你将其整合为一个长句,可以适当增 删词语。 (5 分) ①贾宝玉是个贵族公子。 ②贾宝玉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 ③叛逆精神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④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 ⑤贾宝玉是封建伦理的孤独的反抗者。 答:贾宝玉是曹雪芹为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所写的《红楼 梦》中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里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孤独地反抗 着封建伦理的贵族公子。 21.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6 分) (作者任士可,有修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不超过 80 个字。(3 分) 答:一队人举着写有“学雷锋见行动”字样的红旗,拿着清扫工 具走向某敬老院,门口一位老人拿着“欢迎”小红旗迎接。一人站在 大门旁看着他们说:“今天来第八批了。” (2)请结合漫画所反映的现实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每 条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答:示例:学雷锋不能庸俗化、简单化;学雷锋要避免形式主义; 学雷锋要讲求实效,重在自觉;学雷锋贵在持久(建立常态机制)。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 端,主要有: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严重;环境污染破坏严重;资源 过度消耗和短缺;金融不稳定日益加剧;和平、发展的政治局面面临 严峻挑战;恐怖主义全球蔓延;等等。 (摘自新华网《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 材料二:2017 年 1 月 1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 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主席呼吁全人类联合起来,建 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绿色低碳的世界。 (摘自 2017 年 1 月 18 日习近平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 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不甘心屈服命运的人类开启了 “流浪地球”计划,前往宇宙搜寻新的家园。然而这个计划付出了高 昂的代价,伦理常识纷纷消失,疑惑猜忌引发战火,但人类在面临共 同命运的时候,最终消弭了分歧,平息了战火,满怀希望踏上了新的 旅程。《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国为人类在面临灾难时共同改变自己的 命运而奉献的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摘自 2019 年 2 月 14 日《人民日报》: 《〈流浪地球〉折射源自现实的未来感》) 材料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 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3 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 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 素养。 (摘自 2016 年 9 月 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读了以上材料,面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共同问题,作为一名中 国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参加 2019 年世界青 年“构建人类美好的命运共同体”演讲会。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的内 容要在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之内;不少于 800 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这是一个主题宏大、充满忧患意识、具有家国天下 情怀的多则材料作文。当今世界面临许多全球性的问题,每一个问题 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已然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构 建人类美好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世界的人们一代一代联合起来共同 努力。那么,人类在面临共同的灾难时,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呢? 《流浪地球》通过“科幻”的形式显示了中国思维和中国智慧。要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依靠世界青年。而培养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 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对世界、对人类的人文关怀精神、责任担当意识、 科学创新精神、开拓实践的勇气。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这个作文也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它暗含着一个非常明确的指令, 作为一名参加世界青年“演讲大会”的中国青年,在演讲中必须观点 鲜明地回答:为了构建人类美好的命运共同体,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应 该贡献怎样的“中国方案”或“中国智慧”?这是一个真正能够挑 战学生思想力的作文,它既能反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能考查出学生的知识、视野、思想和智慧等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本 作文拒绝说空话、假话和套话,必须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作文立 意的角度可多种多样,确立的立意将丰富多彩,但是只有体现出“中 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作文,方为上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