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9 KB
  • 2021-06-07 发布

福建省宁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宁德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答 案 一、基础知识(18 分,每小题 2 分) 1.答案:A 【解析】留传、流传:“留传”指具体物品遗留下来传给后代;而“流传”指事迹、作品、消息、故 事等传下来或传播开。 赋予、付与:“赋予”、“付与”都有交给的意思,但所交的对象不同。“赋予”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 等,如“圆满完成党赋予的光荣使命”;“付与”指拿出、交给钱物等,如“他把万元积蓄付与党组织”。 隐晦、隐讳:“隐晦”指表达含蓄,意思不明显;“隐讳”指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 2.答案:B 【解析】A 项主宾搭配不当,在“是 1985 年”前加上“今年”。C 项语序不当,“第一次”应该放在“完 全”之前。D 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将“自从”提到句首。 3.答案:D 【解析】A“建”通“健”;B“振”通“震”;C“决”通“诀” 4.答案:D 【解析】A 待:凭借,依靠;B 币:礼品;C 将:动词,率领 5.答案:C 【解析】 A.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 太子迟.之(意动用法) B.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不过数仞而下.(名词作动词) C.德合.一君(使动用法) 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 D.柔.之胜刚(形容词作名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 6.答案:C 【解析】C 项第一句为定语后置句,第二句为判断句。A 被动句; B 宾语前置;D 状语后置。 7.答案:B 【解析】“案”通“按”,察看;“从此以往”译为:从这里到那里。 8.答案:A 【解析】高适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9.答案:B 例句为比喻句,A、C、D 都为比喻(分别为借喻、暗喻、明喻),B 为拟人。 二、古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答案 A 11.答案:C “某个年号使用的最后一年”错,应是“某个年号使用的第一年” 2 12.答案:B “亲率水军”错,原文是“使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会淮 水暴长,睿即遣之”,韦睿是派遣水军将领进攻。 13.答案(每句 5 分): (1)韦睿经过两次(或“再次”)升迁担任了豫州刺史,并兼任历阳太守。魏国派遣人马来进攻,韦 睿率领州兵击退他们。 [“迁”(升迁/调任)1 分;“领”(兼任/担任)1 分;“击走”(击退/攻击使……逃跑)1 分;语 意 2 分] (2)韦睿派人报告昌义之,昌义之又悲又喜,来不及答复,只叫道:“又活了!又活了!” [“遣”后面省略“人”或“使”,1 分;“但”(只)1 分;“更生”(又活了/死而复生);语意 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14.答案:D。 选句并没有使用反问的手法。感情的基调也并非慷慨决绝,而是低沉怅惘。 15.答案(6 分): 一抒国家灭亡的悲痛。君臣离散、山河沦陷,作者泪血盈襟,恨无从诉。 二抒囚旅行途的辛酸。千里驱驰,劳顿凄苦;客馆惊梦,不得安寝。 三抒摆脱现实的渴望。结句仰问嫦娥,欲随其脱离尘世、清静度日。 (一点 2 分,概括、分析各 1 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 “龙虎散,风云灭”写出南宋朝廷君臣流散,大势已去。“风云变”,比喻国势消亡。 “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山河破碎,人如飘絮。这千古遗恨,凭谁诉说?东汉 末年学者苏林曰:“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后以“百二”喻山河险固之地,词中借“山河 百二”指南宋江山。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词人从对国家的命运的抒写回到个人目前的处境的描述。“尘 土梦”,说在旅馆里夜间做梦也是尘土飞扬的一派战乱场景。“宫车”一句写出宫妃们囚旅征途之苦。 “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词人仰望天空冰冷的月亮,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月里嫦娥呀, 您容许我追随你,去过同圆缺、共依守的生活吗?出世而去过清静寂寞的生活,这本身也是一种反抗。这 种反抗虽然软弱,但却符合王清惠其人的思想逻辑(她后来当了女道士)。可见她写这首词时,也就是当 她“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时,已有脱离尘世之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 16.答案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3 (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一个空 1 分,错、漏、增字,倒序,均不给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7.答案:A A 项,原文第一段“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艺术创作是可以作为历史资料、思想资料来用的。但 在艺术的欣赏和评论中,这种做法却要不得。”这题考查对指示代词“这种”做法的理解,“这种做法” 是指前句“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艺术创作是可以作为历史资料、思想资料来用的”,其中有个限制 条件“在艺术的欣赏和评论中,却要不得”,因此 A 项错误。 18.答案:A A 项,文中“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著划灰,不见起止”一句虽然运用了比喻,但并非用于论 证文中观点。 19.答案 :C C 项,原文第四段清人包世臣评论晋代王献之的草书时将王献之与后人对比,提及“后人作草…… 既无定则……又复卤莽……形质尚不备具,更何从说到性情乎”,因此 C 项前半部分正确。但原文第 四段还说到“搞过一点草书创作的人会感到这些话是说得相当具体、相当透彻了。然而没有一点创作 实践的人却……更无法感受“形质”与“性情”之间的关系”,可见“无法感受‘形质’与‘性情’ 之间的关系”的是全无作草的人,并非“既无定则,又复卤莽”的作草之后人,因此 C 项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20.答案 B 原文并没有“在腿长、体型、步姿等方面进行比较”,柯克平夺冠也不是凭运气。 21.答案(6 分) 1 “我”从未见过“沙皇”这么棒的马,私心希望能够骑上它夺冠,展示自己威风的一面。 2 乔治身为职业骑师,为了利益强行勒住“沙皇”,这种置道德于不顾的卑鄙手段为“我”所不齿。 3 “沙皇”如此出色竟然落败,激起了“我”本性中朦胧的公平正义感,“我”想骑上它打破潜规 则。 (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2.答案(6 分) 1 结构上,先扬后抑,“沙皇”形象塑造得越英武不凡,越显现出它比赛失败的悲剧性,又为赛后 “我”想替下乔治做铺垫。 2 内容上,以繁复的笔墨不断强调“沙皇”的与众不同,同时也体现出“我”对“沙皇”的钟爱。 3 主旨上,以如此优秀的“沙皇”败给远不如它的柯克平,揭示出比赛的不公,表达了作者对现实 的不满与批判。 4 读者体验上,形象出众的“沙皇”最终却因故落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 使结局令人回味。 4 (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23.答案:D 张口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瞠目结舌: 瞪着眼,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下文强调各种夸张的建筑令人惊呆,所以第一个空白 处应选“瞠目结舌”。 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 同。此处强调的是不协调,应选“格格不入”。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指不去过问或不予关心。而熟视无睹的意思是看惯了 就像没看见一样,已经习以为常。置若罔闻的着重点在不重视,而熟视无睹的着重点在漫不经心。因 此选“置若罔闻”。 24.答案 示例(5 分): 1 它们之所以长成这样 ②顶端幼芽太柔弱 ③一旦顶端幼芽被卷叶蛾吃掉 (答对 1 句得 2 分,答对 2 句得 4 分,答对 3 句得 5 分。) 25.答案 示例(2 分): 我赞赏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洒脱。 我赞赏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专一。 (所引诗句必须出自唐宋诗词,内容准确,1 分;人物形象概括贴切,1 分。) 26.写作 【本次作文阅卷参考意见】 (一)参考立意 (1) 抗日剧虽然可以对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行合理的艺术化处理,但是必须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的关系。 (2) 抗日剧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只重经济收益,不顾社会影响。 (3) 抗日神剧的过度娱乐化体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观念,混淆了受众的历史认知,影响了受众的 历史观的建构。 (4) 抗日神剧的过度娱乐化淡化了抗日战争的残酷,抹杀了中华儿女浴血抗战的意义,不能带给观众 追求和平的崇高愿景。 (5) 应严格抗日剧的审查要求:服装道具必须符合历史真实,战斗必须符合军事常识,爱情等其他元 素要服务于主题表达,不能本末倒置。 (二)基本评分等级参考 5 作文评判基准分为 42 分。 一等(53-60):交流意识(对象意识和主体意识等)强,语言表达得体,认识与思考全面深入。 二等(47-52):交流意识较强,语言表达较为得体,认识与思考较为全面深入。 三等(42-47):有一定的交流意识,语言表达基本得体,有基本的认识思考。 四等(36-41):交流意识弱,语言表达不够得体,写作任务未全部完成。  不提及材料主体事件,视为套题,评分最高不超过 36 分。  未写成书信体,评分不得超过 38 分。 (三)扣分项评定 书信格式错误 1 处扣 1 分,5 分封顶。 未写标题扣 2 分。 出现错别字,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 3 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 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 (四)残篇评定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只写标题的,给 2 分,不评 0 分。 (五)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 分)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 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6 【参考译文】 韦睿,字怀文,是京兆杜陵人。韦睿因为事奉继母孝顺而闻名。表兄杜幼文任梁州刺史,邀请他一同 前往。梁州地方富饶,去那里作官的大多因为受贿栽跟头;韦睿虽然年轻,却只有他因廉洁闻名。梁武帝 登基,升任他为廷尉,封他为梁都子。天监二年,改封他为永昌县子。韦睿经过两次(或“再次”)升迁 (或“调任”)担任了豫州刺史,并兼任历阳太守。魏国派遣人马来进攻,韦睿率领州兵击退了他们。天 监四年,梁朝攻打北魏,皇帝下诏让韦睿总领各支部队。大军进攻合肥。韦睿巡视山河地势,说:“我听 说‘汾水可以灌平阳’,说的就是这里的情况。”他就在肥水上筑堰。很快堰成水通,战船相继开到。他又 建造了几乎与合肥城墙一样高的战舰,四面进攻魏军。合肥城被攻破,韦睿俘虏魏军万余人,所缴获的战 利品,分毫没有私占。合肥攻克后,皇帝下诏将军队调回。韦睿考虑到梁军离魏军太近,担心被尾随袭击, 于是令辎重作为前队出发,自己坐小车断后。魏人慑于他的威名,只是远望着不敢逼近,梁朝军队得以完 整无损地退回。天监五年,魏中山王元英攻打北徐州,把北徐州刺史昌义之围困在钟离。韦睿从合肥直接 过阴陵大泽,碰上山涧峡谷,一概马上架桥渡过。十天就到达了邵阳。元英亲自率兵来战,韦睿坐白木小 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接战几个回合,元英颇为畏惧他的顽强。魏军夜里又来攻城,箭如雨下。 韦睿的儿子韦黯请他下城去避箭,他不答应。军中惊乱,韦睿在城上厉声呵斥才安定下来。韦睿打造大舰, 命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统率水军。碰上淮水暴涨,韦睿立刻派他们出战。 军士们奋勇作战,喊声震天动地,无人不是以一当百。魏军大败,元英逃离了战场。韦睿派人报告昌义之, 昌义之又悲又喜,来不及答复,只叫道:“又活了!又活了!”普通元年,韦睿升任侍中、车骑将军,还未 正式授官,就病死在家中。享年七十九岁。他临终前嘱咐从简办理丧葬事宜,尸体就穿平时的衣服装入棺 木。萧衍当天哭着吊唁,十分悲痛。韦睿向来具有诗人无法比拟的器度,管理人民以慈爱仁惠为宗旨,在 所任职的地方都留下执政的业绩。以仁慈统率军队,如果士卒未立好营帐,他决不先住宿;如果士卒未打 好井、立好灶,他决不先饮食。他与裴邃都是梁朝的名将,其他人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