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00 KB
  • 2021-06-07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3现代文阅读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3概括要点教师用书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考点三 概括要点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 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 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 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 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 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 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 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 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 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 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 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 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 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 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 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 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 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 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 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 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 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 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 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 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 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 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 极盛时代。可是到了 19 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 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 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 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 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 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11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 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12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注】 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 之名。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 考生答案 得分 误区诊断 甲生 ①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 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 3 分 该答案能够从文本中找出关键性的语 句进行适当的概括,是符合题目要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②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 作为垃圾处理掉。③文化受到自 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的,可以得 3 分。但是答案的要点不 够全面,第⑩、○11段的信息没有概括, 故失 1 分。(短板一:遗漏要点) 乙生 ①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 传入,对四堡雕版形成严重的冲 击。②人们对四堡雕版文化的漠 视态度,使其走向衰败。③古董 贩子多专家少。④作者对四堡雕 版文化的担忧 2 分 该答案中的①②,是正确的,得 2 分。 ②说的是人们对四堡雕版文化的漠视 态度,③概括没有抓住核心。④是四 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对作者的影响, 不是原因的概括。 (短板二:审题 不认真,抓不住核心) 本题考查对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的分析概括。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⑥、⑧、⑨、 ⑩、○11段。先逐段概括,然后根据内容分层概括:第⑥段“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 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 掉……”是现代商业对其冲击;第⑧段“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是现代 人对先人留下的东西的不重视;第⑨段“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 向衰落”是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第⑩、○11段是写专家与政府对这种文化的不重视。 综合以上即是“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答案】 ①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②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③民间对先人文化 遗产的漠视;④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一、撒好网,防疏漏(针对“短板一”) 1.注意筛选的范围 一般而言,确定筛选范围首先是遵循“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 题要点密集的地方。确定了这一范围,就掌握了主要答题点。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 个较大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题要点有可能在这 些地方。 2.理清内容层次 分析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分层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 不遗漏。 二、概括要点“两手抓”(针对“短板二”) 1.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设问类型 题型 示例 关键词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特点概括题 ①×××具有怎样的特点(特征)? ②请概括×××的形象特点。 特点、特征 原因概括题 ①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③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 理由、原因、 为什么 主旨情感题 ①请概括本文的主旨。②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主旨、情感 2.抓住题干核心,明确答题方法 ①特点概括:注意把握阅读区间。特点题的概括区间一般较大,不只在一段中;答案语 言一般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对一些人、物特点的概括,不要忘记形、神两方面。 ②原因概括:注意题干的结论在原文出现的地方,它往往是信息要点最集中的地方;善 于由果溯因,求一果多因。 ③文章主旨或思想感情: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做总体提炼概括;注意文中议论性的语 句;语言要简洁,层次要清晰,有时可分要点作答。 温馨提示:在确定信息存在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 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 4 分,应有 2 个要点或者 4 个要点,基本上是 1 个要点 1 分或者 2 分;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 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作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综 合 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 分) 【导学号:98142028】 别人的村庄 马步升 离开村庄后,对我来说,所有的村庄都是别人的村庄了。 离开村庄的前几年,每年还是至少要回两趟村庄的。因为村庄里,还有父亲和两位兄长。 有他们在,我与这个村庄的关系尚处在存续期。即便这样,在父兄那里,我已经获得客人的 待遇了。这与以前我在村庄时的情形有着本质的区别。14 岁那年暑假,我进子午岭拉了一 趟木头,三个昼夜,往返三百里山路,几百斤的重车,赶回来,正是大晌午,人快要累虚脱 了,撂下架子车,刚喝完两大碗凉水,父亲说:“缸里没水了。”我二话没说,挑起水桶, 又到深沟挑了一趟水。往返又是几公里。我没有不高兴,也没有别的想法。考上师范院校,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吃饭国家全包了,女同学见我能吃,就把她们节余的饭菜票赠予我,我一直吃双份伙食。白 天上课,晚上熄灯后,点起煤油灯苦读到半夜,却仍然精力过剩,睡不着觉,便与几个同学 猛踹马路边的水泥墩练腿功。 有力气干活了,假期回家,想把在学校用来翻墙踹水泥墩子的力气用于正途,帮父亲做 点事。工具刚抓在手里,父亲便喊:“放下,你能干个啥!”他居然害怕把自己闲得发慌的儿 子累着了。我要做的这些庄稼地里的活儿,本来只有成年人才可以承担的,可我在 10 岁之 后就在做了。那时候,我真的不堪重负,但必须做;现在,我有力气了,却不让做了。最终 获准做的,也就是每天到沟里去挑一趟或两趟水,或者赶上一头驴、两头牛,到山坡上遛遛, 牲口在吃草散心,我在割草散心。在学校听电铃作息惯了,回到家里,听不着电铃,窑洞里 光线暗淡,天大亮了,还没有睡醒,听见外面有响动,急忙爬起来,父亲已经做了许多事了。 我便有些不好意思,埋怨父亲:“怎么不喊我一声呀?”父亲笑着说:“你睡你的,起来那么 早干吗?”大约从三四岁起,在家,我就从来没有睡过懒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非常严 格。大雪天,大雨天,早上起来什么事也做不成,但必须起来,哪怕坐在炕上都行,睡下却 是不行的。假期在家的日子里,每天起床时,都是日上三竿了,父亲从来没有表示过不满。 我们这样一个大家族,爷爷叔叔辈的,见了我,也变得和颜悦色,这在我成长经历中太罕见 了啊。一起在打打闹闹中长大的伙伴,我不去找他们,他们是绝不会找我玩的,我去了,互 相之间,也只是说一些很客套的话,再也玩不起来了。 第一个假期就这样过去了,在第二个假期到了一半时,我忽然明白了:我已经是村庄的 客人了,无论在乡邻那里,还是在父兄亲人那里。我们家族无论在任何时候,发达时,倒霉 时,只要客人上门,总是礼数周全。我是客人。在我所在的城市,我是客居者;在公家那里, 我是一个雇员;在亲人那里,我是偶尔登门拜访的客人;在村庄那里,我是来去匆匆的过路 客。有手不打上门客,对待客人嘛,起码的礼数是要有的。真正的自家人,吃我的,用我的, 住我的,理直气壮,谁也用不着客气。 失去自己的村庄后,几十年间,又去过无数别人的村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或半日 走马观花,或一日例行访谈,互相之间的关系再明白不过。来了,别人来了,别人来咱村了; 走了,别人走了,别人离开咱村了。我是所有村庄的别人,我去的都是别人的村庄。 父亲去世后,我彻底失去了村庄。虽然,一个兄长仍然住在村庄里,可是,我知道,即 便是亲兄弟,我仍然是被当作客人对待的。做过村庄主人的我是不愿沦落为村庄的客人的。 在自己家里做客,那不是什么尊贵的待遇。离开了,就永远离开了;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 有村庄的人是有根的活法,飘零的人是无根的活法。 我是一个飘零的人,归宿在哪里,我不知道。我以别人的身份寄居在别的地方。我不仅 是所有人的别人,所有地方的别人,我也是我的别人。因为我无法告诉别人,我确切的所在, 确切的归宿。 (有删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1.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从内容角度看,第一段写 了“离开村庄后,对我来说,所有的村庄都是别人的村庄了”,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之情,奠 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从结构角度看,第一段有照应标题和引起下文的作用。 【答案】 ①第一段写“离开村庄后,对我来说,所有的村庄都是别人的村庄了”照应 题目“别人的村庄”。②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③引出下文对村 庄成为别人的村庄的原因的叙述。(答全得满分,答不全酌情扣分)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牲口在吃草散心,我在割草散心。(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别人的身份寄居在别的地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要注意以下三点:联系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来理解; 联系段落结构关系来理解;联系表达技巧来理解。第(1)句“牲口在吃草散心,我在割草散 心”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突出牛的悠闲,这就更加突出了“我”割草散心的无聊。对第(2) 句“我以别人的身份寄居在别的地方”的理解,关键是对重要词组“别人的身份”“别的地 方”的理解,考生联系文章的中心不难看出其意思。 【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牛的悠闲,对比突出“我”在村庄被当 作客人看待的无聊。(2 分) (2)在城市里,“我”是客居者,是别人;在村庄里,“我”是偶尔登门拜访的客人,也 是别人。表达了“我”不知道归宿在哪里的飘零感。(2 分) ★3.联系文章第三段,概括在村庄中“我已经获得客人的待遇”的具体表现。(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生要从第三段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如从“工具刚抓在手里,父亲便 喊……我在割草散心”可概括出“父亲不让‘我’做重活”;从“在学校听电铃作息惯 了……父亲从来没有表示过不满”可概括出“‘我’睡懒觉父亲没有表示不满”;从“我们这 样一个大家族……这在我成长经历中太罕见了啊”可概括出“家族长辈对‘我’和颜悦色”;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从“一起在打打闹闹中长大的伙伴……再也玩不起来了”可概括出“一起长大的玩伴再不能 亲切玩耍”。 【答案】 ①父亲不让“我”干重活;②“我”睡懒觉父亲没有表示不满;③家族长 辈对“我”和颜悦色;④一起长大的玩伴再不能亲切玩耍。(每点 1 分) 4.联系文章探究标题“别人的村庄”的丰富意蕴。(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表层含义;体会深层含义;联系全文内 容;结合文章主旨。答题时应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标题进行深入剖析,多方位地领悟文章 标题的深刻意蕴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答案】 “别人的村庄”既指离开村庄后自己的村庄跟自己没有关系了,自己已不再 是村庄的主人,成为村庄的客人,也指所有的村庄都跟自己没有关系。(3 分)“别人的村庄” 表达了作者对村庄深深的眷念和无处可依的飘零的痛苦。(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