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0 KB
  • 2021-06-07 发布

广东省深圳格睿特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 页 共 6 页 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 12 月段考试题卷 高一语文 试卷共 4 页,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 66 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 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 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 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 70 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 可以由他自已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 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 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 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 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 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 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 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 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 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下列关于“人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B.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 C.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D.盂子认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贤。 2.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3 分)( ) A.毫不迟疑地攻击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B.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自己的得意门徒颜渊。 C.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去回拜他。 D.因为“礼”的需要,孔子去见了南子,使子路很不高兴。 3.作者认为孔子和孟子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3 分)( ) A.孔孟二人的个性不同。 B.孔孟对“礼”的态度不同。 C. 《论语》与《盂子》的取材记载不同。 D.两人所处时代局势发生了变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①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②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 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③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 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④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 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 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 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⑤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 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剩下的那两公里路,他一直在跟我说李暖暖,恭敬地 一口一个小李老师。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镇,来到了李暖暖教书的学校。 ⑥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 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⑦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 T 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 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 第 2 页 共 6 页 欢的长头发。 ⑧“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 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⑨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 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 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 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⑩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 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 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 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⑾李暖暖的班里有 32 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 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 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 32 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 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 34 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 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 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⑿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 23 年的爱心,被 34 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⒀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 子分食物的母亲。 ⒁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 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 20 万赎身。” ⒂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我知道有 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 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⒃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有删减)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 含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B. 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 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小说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在她收到第 34 个鸡蛋的那天”,谜底揭开,孩子们的行为感动 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D.李暖暖说:“跟我爸爸要,就说我需要 20 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感觉被这里拘禁,而是想 给当地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也为主人公李暖暖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 了基调。 B.小说采用了有限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李暖暖的故事,使事件真实可信,拉近了小说和读 者的距离。 C.小说巧用插叙,补充情节,"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这一部分,交代了李暖暖决心支教 到底的原因。 D.小说以小见大,现实性强。主要扣住当前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也涉及父母对孩 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6.小说第四五两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7.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林锦,字彦章,连江人。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瑶寇充斥,内外无备。锦条具方略,悉 中机宜。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城毁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 满秩..去官,民曰:“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入山。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驰驿之官, 民复来归。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 之。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 平,乃去栅,筑土城。盛及监司屡荐其才。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岁复大 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 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十年赐敕旌异。久之,进副使。锦以所 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 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 灵山尚鬼,则禁淫祀,修学校,劝农桑。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为人诚实,洞见肺腑, 第 3 页 共 6 页 瑶蛮莫不爱信。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祠.祀。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三》)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 之 B.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 讨之 C.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 讨之 D.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 讨之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乡贡: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常科的考生一般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另一个是乡贡。 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B.满秩:指的是官员按照任期、年龄领满俸禄。古代官员的俸禄根据年终考评确定。有功者俸 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 军械、军令等。与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D.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 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林锦才华卓著,深受赏识。瑶寇泛滥,林锦洞悉形势,分条陈述方略,分析到位。受到巡抚 叶盛的重视。 B.林锦防守有功。暂代灵山县事时,林锦根据地形,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战争用具,对贼寇形 成威慑,保得一方太平。 C.林锦作战能力很强。天顺六年,他与贼寇在多地交战,屡战屡胜,斩首千余,被贼人掠走的 百姓,也得以生还。 D.林锦政绩显著,受人敬重。他为政勤勉,重视教化,在管辖区移风易俗,兴学重农,为人坦 诚,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和信赖。 11.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荀子,名况,战国中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 32 篇。 B.跬步,半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一天的行程,“十驾”在文中比喻很远的路程。 D.“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5 分) (2)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4 题。(9 分) 一剪梅 ·中秋元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①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②,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③,杯且从容。 注释:①尊:同“樽”,酒杯。②浑欲:简直想。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③ 从容:悠闲舒缓, 不慌不忙。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中秋时节,皓月当空,桂花飘香,词人 心情非常舒畅。 B.词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借“今宵楼上一尊同”将往昔与今夜的中秋景致联系在一起。 C.“满堂唯有烛花红”写出了今宵情景与往昔情景的不同,今宵更添加了红烛的照耀,更有韵致。 D.词人运用白描写景,寥寥数笔传神地勾画出花月掩映杯酒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14.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 1 小题,12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2 分) (1)《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劝学》中,也有两句 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 ”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 (3)《短歌行》中,曹操借用周公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望的两句是: “ , ” 第 4 页 共 6 页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自己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 活的两句是“ , ”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鄙弃权贵的傲骨性格的句子是 “ , ” (6)在《登高》中,杜甫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着笔,用两句诗高度概括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生 活:“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 ,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 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 图 ,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 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 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 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 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 2000 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 者在产品上刻下已名,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 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 ,不管是玉器、青铜器, 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 革开放已经走过了 40 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 的 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B.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C.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17.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 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 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 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 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19.某中学学生董 X X 因沉迷于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人也变得萎靡不振,不愿与同学交往。请你 在“网络”“游戏”“虚拟”三个词中任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提醒并帮助他。要求:语言辩证,有 说服力。(每句不超过 25 个字)(5 分) 20.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 ① 。将化石完好地采集下来,古生物的研究才能正 常开展。因为 ② , 所以化石修理也是古生物学研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化石修理就 是要把化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同时不使化石受损。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鸟类的羽毛、翼龙的翼膜 等软组织结构,因此 ③ ,必须在修理前用 X 光扫描,用显微镜观察,来确认骨骼的展布 情况,然后用来指导修理。 四、作文(60 分) 21.阅读下列这则材料,按后面的要求作文。 一个人或一群人,一组镜头,一幕场景,一番经历,一段历史,一种思想……世间万象,人生 百态,总有些人、事或物触动过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感受:观赏优美的景象,是感受生 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挫折,是感受生活……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第 5 页 共 6 页 深圳市格睿特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 12 月段考试题卷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1. B[解析] B 项无中生有。 2.C[解析]文中表述为“(孔子)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3.D [解析]原文表述为: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 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4.B 解析”也清斯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探深的忽情”错误。原文没有反映出她 的怨情,仅是因为不想孩子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草地为此而自卑。 5.D 解析:“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文章没有花费笔墨在讲述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 题上,文中没有涉及此,而是涉及父母子女间该如何相处。 6.①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李暖暖支教环境的恶劣,交代了故事背景;(环境方面)②为 后文叙述暖暖的一系列转 变做铺垫,(情节)衬托了李暖暖朴素简约的新形象;(人物形象方面)③为 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李暖暖成长成熟。(突出主旨方面) 7. 观点一:我认为小说反映的是青年人在经历磨炼后的成长。①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由原来赌气离 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父亲。②自己由个性到朴素。原来留着长头发,穿着怪异艳 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③做事认真,顾及学生心理。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 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母亲。 观点二:我认为小说抒写的是在艰难教学中师生情的真挚。①老师热爱学生。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 子自尊: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分食物像母亲。②学生热爱老师.学生为留住老师,每天给老师送一 个从家里偷来的鸡蛋,老师感动大哭。③为改善教学条件,暖暖让"“我”给她集资,要他父亲拿钱 来赎身:学校给暖暖最好的房子,家长都尊敬她。 8.【答案】C 根据句意,“诸瑶”“锦”“瑶”“附县二十五部”是承担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和他们搭配的 动词有“剽掠”“诣”“晓”“感悟”“听命”,所以“适岁饥”单独成句,排除 AB。比较 CD 两项,“单 骑”修饰“诣”合适,故选 C。 9.【答案】B 项中的“满秩:指的是官员按照任期、年龄领满俸禄”理解错误,文中的“满秩”指 的是官吏任期结束。故选 B。 10【答案】C .C 项,“斩首千余”不合文意。原文是“斩获千余级”,意思是“先后斩杀俘获一千多人”。故选 C。 11.A。A 表述错误,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 12【参考答案】(1)林锦劝说遣散一千多人,诛杀顽固不化的人。而安抚聚集流亡的百姓,境内全 部平定。(2)(林锦)另设洪崖营以堵塞众寇贼出没的道路,改换灵山的土城,另筑高大的城墙, 绵延五百丈,最终成为险要的城邑。 第一句得分点:“谕”劝说;“梗化”顽固不化;“绥辑”安抚聚集;“流移”指流离失所的百姓。 第二句得分点:“别”另外;“以”目的连词,来;“杜”堵塞;“易”更改;“墉”城墙;“亘”绵延; “卒”最终。 13.C 今宵只有红烛的照耀,不是比往昔更添加了红烛的照耀。 14.①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而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只有红烛的照耀,通过对比 突出了作者的落寞。 ②欲诉无门的郁愤。作者想要问上天,但天路不通,投诉无门,明写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表 达作者壮志难酬之情 。 ③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长叹“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6. A。解析:终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不绝如续,像细线样连着,差点儿就要 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来往往不断。句子强调的是人来人往。惟妙 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通真。符合语境。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通真,似乎叫他 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件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这里 是“牛耕图”,不是“人”。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 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不能与“工料”“工 艺”连用。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符合语境。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此处没有“随波逐流”的意思。 17. C。解析: 画线的句子综合了病句的多种类型,既有语序不当,如“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 又有搭配不当,如“表现....精神”等。所以,修改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A. 语序不当,“零距离’ 应放在“互动”之前。B 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 搭配不当,可以将‘表现”改为“展示”。 第 6 页 共 6 页 18. D。解析: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 器、青铜器和瓷器丝绸,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匠心”为陈述对象,由此排除 A.C 两项。B、D 的 区别在于“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所以,“初心”比“终极 目标"更切合文段意思。 19.示例:①网络是人类的工具,但人类不应该成为网络的工具; ②游戏是人生的点缀,但游戏不应该成为人生的追求; ③虚拟世界奇妙无穷,但人的灵魂不能变得空虚。 20. ①但把化石完好采集下来则更为重要 ②在采集的过程中化石可能有破损 ③在修理时要更谨慎 五、作文 21.根据下列要求作文。 参照 2020 年高考全国 I 卷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