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05 课 荆轲刺秦王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 77—前 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 元帝时,任宗正。后因反对宦官而下狱。成帝即位后,得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西汉著名的经 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他在前人基础上辑录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楚辞》。辑录群书时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 写本,编订了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 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 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 12 策,33 卷,共 497 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 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 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重点理解】 通假字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诀别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现出 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huán)通“环”环绕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惧怕 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 少假借之 “少”通“稍”稍微 秦王必说 说 通“悦”,高兴、喜欢。 词类活用 【北】进兵北略地: 名词作状语,向北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 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远】其人居远未来: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祖】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涕】士皆垂泪涕泣: 名词用作动词,哭 【迟】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朝】(秦王)乃朝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使】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怪】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绝】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断】断其左股: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箕】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生】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前】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 走上前 【上】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非有诏不得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早晚 【衣冠】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古今异义 【信】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书信 【涕】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鼻涕 【币】 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义:年长之人 【购】 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义:购买 【可以】古义:可以用(它);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有意】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故意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于是】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顾】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今义:卑鄙的人 【穷】 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 今义:缺少钱财 【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走】 古义:跑;如:秦王还柱而走 今义:行走 【提】 古义:读作 dǐ,投掷,投打,投击;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 今义:垂手拿着 【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 今义:称中医医生 【股】 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左右既前 今义:方位名词 【废】 古义:倒下;荆轲废 今义:残废 【复】 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遇】 古义:对待;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相遇,遇见 【未来】 古义:没有来;如:其人居远未来 今义:将来,以后 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②省略句 取之 ( 以 ) 百金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欲与 ( 之 ) 俱 ( 往 ) 以(之)试人 皆陈(于)殿下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状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 金千斤【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文言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 语。) 将军岂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难点探究】 一、易水诀别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段描写,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 尽上指冠”“风萧萧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其中音乐描写表现了 荆轲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也渲染了悲壮气氛。“易水送别” 是“行刺准备”中的高潮。“皆白衣 冠送之”,一笔道出一场生离死别,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垂泪涕泣,形成一种凄惊悲怆的氛围, 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随后作者笔锋轻转,“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 冠”,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 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二、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①反抗暴力的正义行为,有其合理性。 ②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是个人和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就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讲, 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学习的。 三、如何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答案:出色的语言描写。 本文善于运用精练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太子丹婉求荆轲时,荆卿曰:“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快人快语,表现出他勇而多谋、虑事周密的性格特点。准备信物,私见樊 於期时,荆轲推心置腹,以诚感人,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义,再告之以法,使樊於期心甘情愿自刎 献首。太子疑其改悔时,荆轲怒叱太子的几句话,则表现了他不畏权势、耿直刚烈的性格。 在秦廷上,当秦武阳“色变振恐”时,荆轲的几句“谢曰”,使秦廷上下疑窦冰释,使剑拔弩张 的气氛顿时缓和,真正是化腐朽为神奇,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绝!“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 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是荆轲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自明心迹的一句话。尽管太子丹对他产生过怀疑, 但荆轲还是坚守信义,对太子丹忠心耿耿,赤诚之心,苍天可鉴! 5 荆轲刺秦王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7~9 题。(选择题每题 3 分,翻译题 6 分)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 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 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 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 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 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 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 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拔剑,剑长,操其室 操:操持 B.唯.大王命之 唯:希望。 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次:先后顺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3 分) A.①荆轲顾.笑武阳 ②顾.野有麦场 B.①既.至秦 ②轲既.取图奉之 C.①轲自知事不就. 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D.①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②佛印绝.类弥勒 3.下列对课文表现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善于写人物的对话和神态。例如: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 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B.本文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例如: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 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 C.本文善于写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就创造出一个悲壮感人的场面。例如:刺 秦王时,荆轲的动作,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掷药囊, 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被八创”,“箕踞以骂”。 D.本文善于通过动作刻画人物的心理。例如: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 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勇敢。 4.翻译句子(6 分)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 奉守先王之宗庙。(4 分) (2)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2 分)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颖,字公实,衡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 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遣 其子拭与游。签判潭州。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及陈峒反, 所擒贼多颖计策,帅上其功,曰:“签判宜居臣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就迁提 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御史以介僻劾罢。除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田逃 徙太半,守乞蠲税,不报。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①,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除淮东转运副使。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 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 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 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 供军钱以应岁输。 知泉州,升华文阁待制,请兴国祠以归。兴国祠满,除敷文阁待制致仕。嘉定改元,召赴行在, 进龙图阁待制、知婺州。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叶中用 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 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 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参政,端礼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 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注:①荒莱,犹草莱,亦指荒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 /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B.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 /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C.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 /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D.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 /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有许多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本文中“除”是授予职务的,“罢”是免除职务的,“调”“迁” “移”是调动职务的。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也专指天子巡 行所到之地。 C.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 常常要更改年号,是为“改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颖为政务实,得到上司赏识。对官员索取百姓的租税一事,刘颖提出建议,上司张浚高兴地接 受了;刘颖在王佐手下任职,他的能力得到王佐的肯定。 B.刘颖为百姓办实事。他在浙西任职时,治理湖泊,禁止百姓在重要水域筑堤,百姓的田地有了依 靠;任提刑时,偷偷进入监狱放走不该被拘禁的人。 C.刘颖精明强干,尽心尽职。务场的一些做法损害国家利益,他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他 的前任主管官员的一些做法有失体统,他就停止这件事。 D.刘颖刚直不阿,为人正直。他不会刻意去巴结权贵;被贬归乡的赵汝愚交待他转告已接替自己做 丞相的余参政,要善待朝中人才,刘颖做到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5 分) (2)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5 分) 【参考译文】 刘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任溧阳主簿。这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国军队刚 刚退走,官府追索百姓没有交纳的租税,刘颖对张浚说:“战争之后,应该先进行安抚,应当把过去 的欠租全部免除。”张浚很高兴,就向内阁奏报免租,并从此了解了他,让自己的儿子张栻与他交往。 签判潭州。王佐任帅臣,自负有才能,对下级官吏盛气凌人,刘颖用中庸之道去劝诫他,大多能接受 并改正。等到陈峒造反,擒获贼寇多数用的是刘颖的计策,帅上报他的功劳,说:“签判应该居臣之 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原淀山湖,以吴松江泄洪,这两个水域禁止民众侵占筑堤,不要逼迫堵塞 大的水流,民田靠它得以保全。就地升任提刑,把平反冤案造福万物作为自己的职责,时常到狱中, 审查到不应该被拘禁的就释放他们。御史以耿介怪僻为由弹劾罢免他。任命为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 因为百姓逃亡迁徙大半,田地无人耕种。县守乞请求减免租税,没有得到答复。刘颖把现在耕种的田 地的赋税平均到荒地上,愿意耕种的百姓逐渐减少租税,对上供应像原来一样,而且主人逃走的田地 也全部复耕。 用为泉州知州,升任华文阁待制,请求兴国祠禄回乡。兴国祠禄任满,授任敷文阁待制退休。嘉 定改年号,召赴皇帝所在地,取消退休名义,任命为刑部侍郎,推辞,进任龙图阁待制、婺州知州。 嘉定六年,(刘颖)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在列于朝班的时候,韩侂胄从前与他交往没有隔 阂,等到韩侂胄掌握了大权,刘颖却谢绝与他来往。常常说:“士人要把不辱及自身作为重要原则。” 他任少宗正时,丞相赵汝愚恰好被贬归乡,(两人)在破寺院里相遇,下雨有泥水连脚都没法伸,就 在僧人的床上站着说话,赵汝愚说:“代我感谢余参政,我虽然走了,但人才还在朝廷中,希望好好 地对待他们。”刘颖说:“相公的人才也就是参政的人才,假如他们真的贤能,是(余)参政的职责, 不用宰相担忧”余端礼继任宰相,最终对于好人多有保护,是因为刘颖的帮助。 ·典型例题· 【真题展示】 (2017 全国 2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 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 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 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 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 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 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学|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 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 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 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 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 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 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 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 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 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 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 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 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 10.A 11.B 12.C 13.(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作为文言断句题,考生应依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抓住句中断句的标志。比 如句首词“夫”“若夫”“然则”“然而”等,句末语气词“矣”“也”“焉”“邪”等,表对话的词 语“云”“曰”“谓”等,固定句式或短语“何以”“是以”“是故”“所以”等,对称的句式、顶 真的手法等,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及代词等。比如本题中就可以借助表对话的词语“云”以及人 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进行选择。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B 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 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 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 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1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可以在第一遍阅读完文本后,再带着选项进行第二遍阅读,此时便 要依据时间、年号国号、地点、官职等找到对应的句子,比如本题中的“邓奉”“怀令”“平原太 守”等内容。最后把选项的内容与文中句子进行比对即可。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第(1)句中,“奉”,奉行;“枉”,违犯;“更”,再;“道”,说 说;“它”,其他;“欲”,要求;“复”,再。第(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界”,地域;“辄”, 就;“岁屡”,连年;“歌”,歌颂。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 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 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郡人。年轻时就有节操。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 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 他投降。”更始就征召赵憙,赵憙不到二十岁,引见来了,更始笑道:“还是个小孩,怎么能挑着重 担走很远呢?”于是把赵憙任命为郎中,行使偏将军的职务,让他到了舞阴,李氏就投降了。 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户人家李子春原先先做过琅琊相,好强不守法度,掠夺兼并,大 家都很怕他。赵憙下车,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没有被查出来,就不断地追问其奸情,并把李子春 收捕拷问,他的两个孙子都自杀了。京城里有很多人为他求情,最终赵憙都没有理会。当时赵王刘良 快病死了,(皇帝)车驾来到赵王身边,问他还想要什么。赵王说,我和李子春关系不错,现在他犯 了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了他,希望能让他活命。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才不会白费,你说个 别的吧。赵王再也没有话说了。 这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憙与其他各郡追捕他们,杀了他们的大帅,余党 受株连的有好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恶人做了坏事只要控制住他们的身体就行了,可以把所有人都迁 移到京城边上的郡里。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把他们安置到颍川、陈留。于是赵憙推荐有义行的人, 除掉坏蛋。后来青州闹蝗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蝗虫一进入平原郡就死了,平原境内连年丰收,百姓都 歌颂赵憙。 三十年,赵憙上书说现在应该封禅,适合三雍之礼。中元元年,跟着光武帝去泰山封禅。等到皇 帝死掉以后,赵憙接受遗诏,主持葬礼。当时,藩王都在京城,自从王莽篡位作乱以来,旧的典章制 度不复存在,太子和东海王等人随便坐在一起,宪章没有秩序,赵憙表情凝重,横剑来到殿阶上,把 其他藩王都扶下去,以显示尊卑有别。当时藩属国的官员进出宫殿与中央的办公机构,与其他的官员 没有区别,赵憙上表把这些人被护送到京城周边各县,让其他藩王都回到他们自己的公馆,只有早晚 才能进见,赵憙整顿礼仪,加强守卫,朝廷内外整肃有序。建初五年,他患病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 问。等到去世后,皇帝亲自前往吊唁。享年八十四岁,谥号为正侯。 【模拟试题】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 2017 届高三阶段性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 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 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 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 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 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 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 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 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阯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 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 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 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 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 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 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 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 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 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 众/夏遂入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稼穑是我国对农事的总称,多以春耕为穑,秋收为稼,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觑边”“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行为,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区。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现指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 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B.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 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C.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 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 D.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 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 【答案】 10.B 11.A 12.C 参考译文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他考中进士,担任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在陕西任宣抚使,朝廷征召 赵禼掌机宜文字。种谔擅自收容绥州数万来降者,朝廷认为他惹事生非,商议杀种谔,将土地和归降 的人还给夏国,以解怨仇免去战事。赵禼上疏说:“种谔无缘无故采取这种做法,死有余辜。如果改 变此做法并将众送还夏国,他们能听从顺服,不再有断绝盟约的想法吗?不如告诉夏国,他们的部众 由于饥饿,走投无路投向我国。边疆大臣虽然擅自接纳了他们,但其实毫无益处,只因以前夏国俘虏 了我们的苏立、景询等人。可以遣送景询等人回来,与归降的人交换,以后各自遵守纪律,边界就安 宁了。如果夏国扣留而不遣送,那么我们留下横山的归附民众,也不算失策。”朝廷又调郭逵为鄜延 帅,赵禼为郭逵起草公文给执政大臣,建议保存绥州,来扩充军队的实力,先规划大理河川,建设堡 寨,画出可以耕种的土地三十里,以安置归降的人。若舍弃绥州不做好防守,就没办法安抚刚刚归附 的民众。他又被引种世衡招募蕃部兵马屯守青阙城的旧例。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使数万名降人存活, 成为东路屏障。夏国多次想来通好,却经常用虚张声势的做法扰动边境人心。皇上诏问对付夏国的策 略,赵禼审时度势,提出了破敌之策进献。派遣偏将曲珍、吕真率领兵士干人分别进行东西路。夏国 刚以四万大军欲从小路攻取绥州,途中与曲珍部队相遇,惊惶失措,仓促应战,吕真接着率兵赶到, 夏国大败而逃。交趾叛乱,赵禼被征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率领九名大将前往征讨。赵禼认为 郭逵熟悉边境事务,愿意担任郭逵的副职,于是朝廷任命郭逵为宣抚使,赵禼任他的副职。郭逵到任 后,总是与赵禼意见不同,赵禼坚持和郭逵争论不能取得同意。赵禼分遣兵将砍伐树木准备进攻的器 具,设埋伏攻打敌军,斩杀几乎敌人,俘获了敌军首领,于是交敬投降。无祐初年,梁乙埋多次侵扰 边境。赵禼知道西夏即将入侵,发公文给西路将领刘安说:“西夏入侵边塞,你就直接率轻装精兵突 袭夏国境内重地。”后来夏国果然来侵犯边境,刘安等突袭了洪州,俘虏斩首很多,夏国于是前来进 贡。不久夏国用重兵压境,诸将领急忙请求增兵防备。赵禼因北派遣使者责问夏国,夏国便退兵了。 梁乙埋始终不悔改。赵禼派间谍以善意问梁乙埋:“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 到的不能补偿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过,我方也将会好好对待您。”赠送给梁乙埋战袍、锦彩,从 此染乙埋不再侵扰边境。赵禼使用离间计,夏国人怀疑梁乙埋,杀死了他。元祐五年,授任他为端明 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去世时六十五岁。 (二)(湖南省衡阳市十校 2017 届高三调研高考冲刺模拟卷)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 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徐出。永居近市,一市尽 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 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 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 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 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 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 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 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 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 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 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曲韦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为报之 报:报复、报仇 B.宠异其才力 异:对……感到惊讶 C.韦辄兴趣斧目之 目:盯着看 D.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 过:拜访 11.下列选项中对古代知识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古代官职名。马在古代战争中地位重要,因此,司马是重要的主抓军事工作的。 B.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年号,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C.中牢,颜师古注:“中牢即少牢,谓羊豕也。”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D.爵,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通常为人们熟悉的有公、侯、伯、子、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李永的住处靠近集市,典韦杀了他之后,整个集市的人都震惊了。有几百个人追赶典韦,但 又不敢靠近。典韦走了四五里,遇到他的伙伴,辗转拼战才得以脱身。 B.他喜好酒食,食量一人顶俩,每次太祖赐他酒食,他总是纵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继给他端酒 添菜,需要几个人才能供应得上,太祖认为他非常豪壮。 C.太祖征伐荆州,抵达宛城,张绣出城投降。太祖非常高兴,同张绣和他的将领一起设宴庆贺。典 韦握着大斧站在太祖背后,直到酒宴结束,张绣和他的将帅都不敢抬头看典韦。 D.太祖退驻到舞阴,听闻典韦战死,痛哭流涕,寻找空隙亲自取回他的尸体,并哀悼,派人将他 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儿子曲满为郎中。曹丕即王位,任命典满为都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徐出。 (2)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参考译文: 典韦,陈留己吾人。他相貌魁伟,体力过人,有志气节操、好行侠仗义。襄邑的刘氏与睢阳的李 永结下仇怨,典韦想要为刘氏报仇。李永原是富春县令,家中戒备森严。典韦乘着车,带着鸡和酒, 假扮成前去问候李永的人,大门打开后,他怀揣匕首冲进去杀了李永,然后慢慢走出门。李永的住处 靠近集市,整个集市的人都震惊了。有几百个人追赶典韦,但又不敢靠近。典韦走了四五里,遇到他 的伙伴,辗转拼战才得以脱身。由此典韦被豪杰所识。 初平年间,张邈发动义兵,典韦作为士兵,隶属司马赵宠。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 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赵宠对他的才干和力气很是惊讶。后来典韦又归属夏侯惇,数次杀 敌有功,升为司马。他喜好酒食,食量一人顶俩,每次太祖赐他酒食,他总是纵情吃喝,在旁侍候之 人相继给他端酒添菜,需要几个人才能供应得上,太祖认为他非常豪壮。典韦好用大双戟和长刀等兵 器,军中给他编了顺口溜说:“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伐荆州,抵达宛城,张绣出城投降。太祖非常高兴,邀请张绣和他的将领,设宴庆贺。太祖挨 座敬酒时,典韦握着大斧站在背后,斧刃径宽一尺,太祖每到一人面前,典韦就举起大斧盯着他。 直到酒宴结束,张绣和他的将帅都没人敢抬头看典韦。十几天后,张绣谋反,偷袭太祖大营,太 祖应战失利,带着轻装骑兵退去。典韦在营门中迎战,叛军无法攻入。他们就分散开来从别的门 一齐进攻。当时典韦手下的校尉还有十多人,全都殊死搏斗,无不以一当十。叛军先后涌来越聚 越多,典韦用长戟左右攻击,一叉过去,就有十几支矛被击断。他的手下死伤殆尽。典韦也身受 几十处伤,只得与敌人短兵相接,敌兵想上来活捉他。典韦用双臂挟住两个敌兵将他们杀死,其 余的兵贼不跟上前。典韦又冲上前去突击敌人,杀死数人,伤势加重,双目圆睁大骂而死。敌人 这才敢上前去,割下他的头,互相传看,全军又都来看他的躯体。太祖退驻到舞阴,听闻典韦战 死,痛哭流涕,招募人偷偷取回他的尸体,亲自前去哀悼,并派人将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 儿子典满为郎中。太祖每次经过襄邑,常用中牢的礼仪来祭奠他。太祖思念典韦,任典满为司马, 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曹丕即王位,任命典满为都尉,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