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00 KB
  • 2021-06-07 发布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上高二中 2021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0/11/28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实践的深化,中国道路的拓展,中国问题的解答,必然要求构建中 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从本质上看,就是要以哲学的方式表达中国的时 代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实现现代化,使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征程中实现伟大复兴,同 时使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上再造辉煌,这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 想,构成了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的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中国的时代精神的思想表达,是构建中国 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真实内涵。任何背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背对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去构建所谓的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只能使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空心化”。 哲学思维具有突出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或国家有着不同的哲学话语体系。不同的哲学话语体系,不 仅展示的概念、范畴不同,而且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不同,更重要的是,反映的现实问题、利 益关系也不同。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反映现实的社会运动和特定的社会关 系,反映特定的民族或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应当避免用西 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评判中国实践、阐释中国道路、解答中国问题。我们不能任由西方哲学话语来 为我们“代言”,这种言说方式所展示的都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西方视野中的中国,是被西方话语“制 造出来”的中国,这一话语体系的意向、理念乃至学术机制都具有凝重的西方话语色彩和深厚的西方 文化基础以及“潜伏”的西方利益关系。 不能用西方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主要是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及其背 后的利益关系而言的,而不是拒绝借鉴西方哲学中的合理因素,不是一概拒斥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 术语。话语体系离不开语言,但又不等于语言。话语体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并与权力交织,而语言本 身没有意识形态属性。实际上,“自由”“平等”“公正.....乃至“哲学”“话语”,原本都是西 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因此,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也不能一概 拒斥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而是要对其进行批判借鉴,并使之融入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之 中。实际上,自从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语言和言语结构本身已经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 毫无疑问,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不能脱离中国传统哲学,不仅要吸取传统哲学中的深沉智慧、 合理观点,而且要吸收其中能够容纳当代内容的范畴、概念。但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概念、 术语,我们应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不是范畴、概念、术语 的简单转换,不是把物质变成气,矛盾变成阴阳,规律变成道,类比变成格义,共产主义社会变成大同 社会,等等。语言同样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我们既不能操着一口“纯正”的西方话语来表达中国的 时代精神,也不能说着一口“地道”的古代汉语来表达中国的时代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以哲学的方式表达中国的时代精神,关键在于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珍贵的遗产”。 (摘编自杨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其思想表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真实内涵。 B.不同哲学话语体系的最大差别在于反映的现实问题、利益关系不同,可见,哲学思维具有民族性。 C.西方哲学话语体系所展示的都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西方视野中的中国,目的是潜藏西方利益关 系。 D.话语体系和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是前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并与权力交织,而后者正好相 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这一背景,揭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本质与内 涵。 B.文章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其中着重论述了第三个方面,思路清晰,重 点突出。 C.文章认为不能用西方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但可借鉴其中合理因素,体现了辩证 思维。 D.文章对待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态度迥然不同,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显示出鲜明的学术立 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必须贴近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和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否则, 就会失之“空心化”。 B.不能用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评判中国实践、阐释中国道路、解答中国问题,这是因为,哲学是 一种抽象的概念体系。 C.对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要进行批判借鉴,使之融入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之中,如“自 由”“平等”“公正”等。 D.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要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的有益成分,对其中的范畴、概念、术语应进行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便捷是货币发展变化的主线,支付在形态上的无形和时间上的无感,就是支付货币的最高境界。 纸币并非终极的空间占用最小者;作为仅有支付功能的观念性的东西,数字货币连纸张都不需要, 显然更为方便。和方便一样,支付的快捷有种内在的力量,促使支付的时间耗费由多变少,而且越 来越少,最后走向无感,几乎完全不耗时间。如果说纸币支付可在数秒中完成那么数字货币的支付 速度就是“瞬间”的概念,敢说实时到账又能够真正到账的,非它不可。支付速度的超级加快,必 定实现市场交易量的急剧增加,而单位时间内支付手段的周转次数恰恰能反映这个增加过程。一张 纸币一天周转可以达到五次或以上,理论上讲,数字货币因其无有形形态,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可以 有无以数计的周转次数。 由此可见,纸币的消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数字货币将承载全部支 付手段的功能,开创人类支付货币崭新的历史。 (摘编自陈彩虹《常识中走来的货币》) 材料二 数字货币加速无现金社会到来。非现金支付取代现金支付,在吃喝玩乐行、政务金融医疗方面, 人们不再受现金的约束,只要拿着手机,不带现金也能畅通无阻。也少了丢钱包、收假币的担忧, 人们在货币交易中的细菌传播机会也大大减少。并且,无现金社会之“惠”比现金社会更普遍更普 及:每一次消费支付不仅可以瞬间完成,而且都能为人们积累更多信用,且社会信用体系将更完善。 但另一方面,没了实物货币,很多人逐渐失去“钱”的概念。发工资、奖金只是卡上或数字账户上 数字的变化,失去了以往数钱的满足感;婚庆礼金不需用红纸包了,也少了一份仪式感。从消费心 理学角度,现金支付会促使消费者更加理性和谨慎,有助于消费者控制成本预算与消费冲动。非现 金支付则增加消费的冲动,催生更多“月光族”。无现金社会也会夺走个人隐私,你所有金钱收支 信息都有电子痕迹,鼠标一点,账户就可能被冻结。 (摘编自《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加速无现金社会到来的利与弊》) 材料三 一个支付手段从现金朝无现金过渡的时代,表面的泥沌与无序不可避免。固然在确认支付安全 的前提下,人们会选择对自己最便捷的支付方式,并且无现金支付积累的信用将等于财富,良好的 信用可以让人们都获得公平金融和公共服务;但认知水平不一的客户,有权利选择合法的支付手段。 无论使用何种合法的支付手段,都需要被平等对待,都需要被提供相应的最起码的服务。这非但属 于技术范畴,也属于社会道德范畴。除了央行的强力纠错,公共服务机构也要提供备选的救济手段, 在用技术给用户带来便利和价值的同时,关照特殊群体的需求,帮助 k 个社会平稳过渡到无现金社 会,而不是自筑藩篱,自毁来之不易的行业生态。无现金不是拒绝现金,扫码也不是不要钱,大可 不必在出门用不用带钱包上纠结。扫码支付并不是社会的天然产物,而只是现阶段智慧生活外延的 一种,是智慧生活降临过程中的一瞬。生活场景的智慧化反过来加速金融等行业的重构,这才是无 现金社会有趣的前景。 (摘编自蒋光祥《无现金社会绝不是拒绝现金的社会》) 4.下列对材料中“数字货币”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数字货币作为观念性的东西,没有物质实体形态,又具备支付功能,达到支付货币的最高境界。 B.数字货币支付快捷,几乎不耗时间,真正做到了瞬间支付、实时到账,急剧增加了市场交易量。 C.数字货币因不存在周转次数的限制,必将取代纸币,承载起社会对支付手段功能的所有需求。 D.数字货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支付习惯,让支付不再受现金约束,从而加速了无现金社会的到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支付手段经历了从货币形态的有形到无形、从支付时间耗费的多到少甚至无感的变化,人们对空 间方便和时间快捷的追求是其中重要的推力。 B.“钱”的概念会因实物货币淡出货币舞台而逐渐失去,数字代替实物货币支付会让人们在消费时失 去理性,不控制成本盲目消费的现象将越发普遍。 C.社会支付手段从现金过渡到非现金,必然带来混乱,比如个人隐私面临泄露的风险,公众的不同 支付方式可能会被区别对待,这些只能靠央行解决。 D.无现金社会有趣的前景不在于支付方式的变化或消灭现金,而在于生活场景的智慧化对金融等行 业的重构,提高社会道德,让社会消费变得有序。 6.根据上述材料,请分别概括出无现金社会带给人们的好处和不足。(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别茶 刘帆 钱之江从小就想去看茶。 有一年,香江天气闷热,罗湖桥一带却异常热闹。 |听说部队就要从鹏城移防过罗湖桥了,钱之江的心提了起来。爷爷说四十八年前,也有一支部 队过江,粗布军衣,打着背包,在南京路上枕着马路沿睡了一宿,有起得早的富商巨贾,推门一看, 都大吃一惊! 钱之江的爷爷在他小时候一再讲这个故事,还说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仁义的部队。 钱之江印象深刻。爷爷从来没有这么眉飞色舞过。 钱江纱厂公私合营后,爷爷沪港两头跑,后来常驻港岛,生意继续,家里时常来人,讲的话与 岛上的人不一样。钱之江就觉得,说话的人,讲国语,他们说的江南水乡,钱之江没去过,倒是课 本上白乐天的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钱之 江至今记得。 爷爷说,江南塞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机会你可以去看看。 去看看江南塞北,这是钱之江一直的梦想。 人们说,去看江南塞北,要过桥,过罗湖桥。 钱之江好想去。刚开始年龄小,去不了;等长大了,又念书,仍去不了;再大一点儿,去了英 国,还是去不了。钱之江就想,等我能够经济独立的时候,就自己去。爷爷说过,江南的水,江南 的茶,你带一点儿回到香江。 钱之江终于来了,问茶,看茶。下榻的酒店在春江路,虽然距离香江不过一百七十多里,但是 自从爷爷腿脚不方便后,又是十年光景。钱之江下榻的房间里有一张太师椅,斜卧在那里,似乎在 诉说着什么。 钱之江离开洁白的床,踱步到落地窗前,远处高楼林立,阳光恰到好处地倾泻在楼宇和树叶上, 此刻,他只想静静地待一会儿。 他俯瞰城市,蓦然发现,一缕香气氤氲。茶几上,一杯清茶香气袅袅。钱之江回头,知道茶是 碧螺春,产于太湖边的吴县,爷爷生于斯。多年来,受爷爷影响,他对这款茶也是情有独钟。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钱之江侧过身子,单手倚在窗前,目光灼灼,仿佛入 定一般站在那里。爷爷曾说,几声鸡叫啼亮,湖山醒来,晨雾弥漫,采茶姑娘踏着朝霞,成群结伴, 向山上的茶园走去。钱之江似乎看到了,那些时光,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青翠欲滴的茶树丛中, 采茶姑娘们神采飞扬,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片片嫩芽,俊美的身影穿梭在绿树间,江南 美丽动人的图画蓦然在眼前。 钱之江决定明天就飞往那里,看那入夜万家灯火的山村。此行,考察茶道,钱之江曾在《诗经》 中体验“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爷爷说沧桑世事,除了采茶外,制茶还要经过蒸、捣、拍、烘等 工序,“故情周匝向交亲”,茶人的感情完全因为人茶彼此交往才显得亲密。 钱之江端起茶杯,眼睛一动不动: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青螺入水,叶芽伸展, 茸毛轻舒,嫩绿透亮,姿态动人。 你说嘛,明天的行程。钱之江的妻子,声音很好听。爷爷说吴侬软语,不要忘记了。绵软润滑, 有酥糖的味道吧?钱之江瞅着妻子,马上高兴地问,你到过江南吗? 结婚这么多年,你今天才这样问我。姑苏的报恩寺,你知道吗?在那里,我是个采茶女。有空 一定要去那个地方。 报恩寺。名字真好。 钱之江品了一口茶,微笑地望着妻子,似乎沉浸在某种幸福的回忆里。妻子的脸上好像升腾起 一朵红云,在柔和的灯光下魅力无限。 钱之江动容了:多好啊!有你这样懂茶道的妻子。 钱之江说完,准备去拉妻子,这才发现太师椅上空空如也,只有茶几上茶叶飘香,依然绿意盎 然,香气袅娜。 妻子在哪?钱之江一惊,及至愕然醒悟,方知妻子并未随行,只是那洁白的茶杯上的仕女,活 脱脱一个采茶女。 钱之江太容易失神了。爷爷曾说,内地是魂牵梦萦的地方,你一定要去。 钱之江,站了多久?直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不能再待了! 次日一早,钱之江收拾行囊,中午就到了梦幻的老姑苏。白墙黛瓦,护城河,老城墙,石板街, 转个弯,钱之江在院中摆了一张桌子,邀请来的几个人团团围坐,一套青花瓷茶具,七八十度的温 开水,放入一小撮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新朋旧友,相聚茶园,品茶谈心,那 份伊呀呀的小调就落到了茶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 年第 14 期) [注]别茶:鉴别茶叶。“别”是“鉴别”的意思。鹏城:深圳的别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采用散文化叙述,人物的情感在自然中融注,用语富有意蕴,文中运用的对偶、排比等修辞 手法增强了情感表达。 B.面对同样的部队驻防一事,前后相隔四十八年,当年爷爷所说的富商巨贾的心理状态是惊讶,而 现在钱之江的心理状态是紧张。 C.小说所选地名很有讲究,如“报恩寺”一词既点出了钱之江妻子的大致出生地,又暗含了要不忘 家乡、回报家乡的主题思想。 D.小说用大量的笔墨写钱之江在春江路酒店喝碧螺春的感受,使行文有了波澜,又强化了江南茶的 魅力在钱之江心目中的分量。 8.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是怎样叙述“别茶”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 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 嗣位,尤加礼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告籴无处,察家口 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元帝于 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中书侍 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 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 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 并为剖析皆有经据。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 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羸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寻以忠毅将军起兼 东宫通事舍人。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尝有 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幸不烦尔。”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 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 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自《陈书·姚察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 经据 B.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 经据 C.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 据 D.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 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著作,“著作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也负责撰写碑志、祝文、祭文等事宜。 B. 凶问,指死讯、噩耗。“凶”,指不幸,与“夙遭闵凶”中的“凶”意思相同。 C. 服阕,指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此期间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D. 赗赙,也作“赙赗”,文中指两宫送给姚察家人用来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姚察勤奋刻苦,才华出众得人称赞。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很早就能写文章,十三岁就在宜猷堂 参加论辩,被儒生们称道。 B. 姚察善于管理,恢复经济造福百姓。原乡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他担任县令后,减 轻赋税徭役,鼓励百姓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C. 姚察擅长写作,多得举荐编写史书。先有杜之伟举荐他为佐著作,一起撰史书,后有徐陵引荐他 任史佐;元帝下诏书命他完成梁、陈两代史书的编撰。 D. 姚察位居显要,拒收财物清廉俭朴。他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曾经拒收一门生送来的布 匹;还给家人留下遗命,要求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2)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① [宋]辛弃疾 莫折荼蘼②,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时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 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英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鶗鴂③,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④者 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注】①淳熙八年(1181)末,词人自江南西路安抚使任被罢官,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达 十年之久。该词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朋友郑厚卿要到衡州去做知州,辛弃疾设宴饯别,先作了 一首《水调歌头》,而意犹未尽,又作了这首《满江红》,所以题目中用“再赋”二字。②荼蘼: 花的一种,春末夏初开花。③鶗鴂:这里指杜鹃。据说这种鸟鸣时,正是百花凋零时节。④栖栖: 忙碌的样子,语出《论语·宪问》。 14.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劝阻的口气写道“莫折荼蘼”,好像有人要折,而且一折就立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正是 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 B.上阕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往事,拓展了意境。 C.“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牡丹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 丹花的洁白和迎风得意的姿态。 D.这首词触景生情,比兴并用,寓意深远。国家的现状和前途,个人的希望与失望,俱见于言外。 15.本词构思精巧,而寓意深远。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 (2 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 (3) 《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 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年少时读《水浒传》,总觉得林冲是一个 的人。他有英雄之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 头;有英雄之志, 走投无路之时,仍说出了“他日若得志,威镇泰山东”的豪言壮语。但 他却没有英雄之实。面对高衙内对妻子的欺辱,他本准备举起拳头打过去,但一看是上司的儿子, 便“先自手软了”。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还阻拦鲁智深教训高衙内,他给出的理由是:“不怕官, 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次。”林冲之所以这样“怂”,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一旦自己忍不住下手,就会惹恼上司,轻则连累了妻子,重则丢掉工作,更会性命不保。但 并 不能使林冲摆脱困境,陆谦和高衙内的步步紧逼、层层设计, 把他逼向了万丈深渊。误入 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林冲走的每一步,都是身不由己,一忍再忍。哲学家尼采曾 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盛名难副 即便 委曲求全 终究 B.名不副实 尽管 委曲求全 终于 C.名不副实 即便 逆来顺受 终究 D.盛名难副 尽管 逆来顺受 终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万一自己忍不住下手,就会惹恼上司,轻则连累了妻子,重则丢掉工作,更会性命不保。 B.一旦自己忍不住下手,惹恼上司,轻则丢掉工作,重则连累了妻子,更会性命不保。 C.自己一旦忍不住下手,就会惹恼上司,轻则丢掉工作,重则性命不保,更会连累了妻子。 D.自己万一忍不住下手,惹恼上司,轻则丢掉工作,重则性命不保,更会连累了妻子。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所用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周恩来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B.他低着脑袋说:“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C.我觉得好像有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D.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很多人认为粥清淡易消化,喝粥可以帮助胃部减轻一些压力,所以长期喝粥。比起其 他食物,粥软烂,对胃的刺激性较小,因此病情较重的胃病患者喝粥有益处,① 。 粥中的水分较多,会稀释胃液,而且粥常常所占容积大,易导致胃部膨胀,二者都会使胃的消化 功能退化。此外,② 能将粮谷类食物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除淀粉酶外,唾液中还有黏蛋 白,它可使食物润清,易于吞咽入胃。但唾液的分泌是需要咀嚼利激的, ③ ,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分泌,不仅使得食物在口腔内消化率降低,增加胃的负担,而且 也影响食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 21.学校 10 月份举办校庆八十周年活动,请为此宣传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①采用对联形 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八十华诞”和“迎佳宾”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 10~20 之间。 (1)上句(10~20 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句(10~20 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公布。获得一等 奖的短视频是《邓稼先》。其余视频的主人公,大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人,这些一线科研工作者, 有的风里来雨里去,有的在野外一呆就是一天,有的调侃自己的工作苦中作乐,有的为了求索真理 一生耕耘……这一活动引发网友热议,观看、投票、评论已超过 35 亿次。 有人认为,这些科研工作者践行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向公众传递着他们的精神力量,称之为“偶像”当之无愧。 也有人认为,这些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固然可贵,但他们并不像流量明星一样广为人知,和“偶 像”距离甚远。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完成写作。 (1)请你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给众网友写一封信,回应网友的看法。 (2)请你以振华中学学生代表身份,给振华中学学生写一封倡议书,弘扬科学家精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1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0/11/28 1A (B 项,“最大差别在于”曲解文意,原文为“更重要的是,反映的现实问题、利益关系也不同” 且“可见,哲学思维具有民族性”的结论也依据不足。C 项,“目的是潜藏西方利益关系”曲解文 意。原文为“这一话语体系的意向、理念乃至学术机制都具有……‘潜伏’的西方利益关系”。D 项,“而后者正好相反”扩大范围。文中只说“语言本身没有意识形态属性”,并未提及语言没有 “与权力交织”。) 2.D (“ 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的表述不够准确。) 3.B (归因错误,且“哲学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体系”说法不正确。) 4.C(因果不成立。“数字货币取代纸币”不是因为“周转次数不受限制”,至少不是唯一的原因。 另外,“数字货币不存在周转次数的限制”只是“理论上讲”。) 5.A(B.无中生有。“数字代替实物货币支付会让人们在消费时失去理性,不控制成本盲目消费的现 象将越发普遍”无中生有。C.说法绝对。除了央行的强力纠错,还需要公共服务机构等。D.曲解文 意。“提高社会道德,让社会消费变得有序”并非无现金社会有趣的前景。) 6. 好处:(1)支付达到形态上的无形和时间上的无感,支付速度加快,可以“瞬间”完成。(2) 吃喝玩乐行和政务金融医疗方面支付更方便,更便捷。(3)没有假币问题,不怕丢钱包,更安全。 (4)减少了货币交易中的细菌传播机会。(5)更普惠(更公平、更广泛):信用将等于财富,只 要个人信用良好,都能获得公平金融和公共服务。 不足:(1)没了实物货币,很多人逐渐失去“钱”的概念。(2)可能带来消费上的不理性,不利 于消费者控制成本预算与消费冲动。(3)无现金社会也会夺走个人隐私。 (好处与不足各 3 分)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有误,从文中相关信息可知,富 商巨贾感到惊讶的是“在南京路上枕着马路沿睡了一宿”,而不是“部队驻防”;另外钱之江也不是紧 张,应是“激动”。 8.(1)强化了茶香的浓郁,也全方位展现了制茶、品茶等茶文化及茶人情感。 (2)强化了主人公前往内地看看的愿望,引发了主人公钱之江沉浸在茶之氛围中以及由此带来的想 象,从而丰富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3)古诗句的语言简洁凝练,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底蕴,使小说具有散文化特质,也使文章有了诗情 画意之美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小说中引用诗句,一般有以下作用: 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 性的效果。 9.(1)小说以“想去看茶”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高度浓缩了两代人几十年的人生,脉络清晰。结 尾以完成了心愿作结,与开头形成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2)中间插叙了爷爷相关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交代了钱之江想去看茶的原因,从而揭 示了做人要有家国情怀的主题。 (3)多用心理描写,用大量的笔墨写钱之江在春江路酒店喝碧螺春的心理感受,使叙事更加集中, 行文有了波澜,强化了江南之茶的魅力与在钱之江心目中的分量。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情节构思的能力。小说情节构思特色一般从线索、记叙方式行文特色和开头结 尾等角度来考虑,答题时从这几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10. D“咸相倾慕”的对象是姚察,因此要与“沛国刘臻”断开,排除 A 项、C 项。“疑事十余条” 都是“访”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 B 项。句意:江左的年老旧交先在关右的,都倾慕他。沛国的 刘臻私下到公馆询问《汉书》中的疑难之事十多条,姚察都给他分析,全是有经典依据的。 11. C “指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此期间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错误。服阕, 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居丧,是失去所爱的人后的一种自然反应。与逝者的关系越亲密,他对本 人来说越重要,那么痛苦会越深。这是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 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12. C“元帝下诏书”理解错误,应该是“隋文帝”。文中是“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 别敕成梁、陈二代史”,陈灭亡后到隋朝,开皇九年,文帝下诏授予他秘书丞的职务,另外命他写 完梁、陈两代史。 13. (1)姚察经常把自己的那份食物减省下来分给弟弟妹妹们,自己只把粗劣的饭菜当作美味。在 荒年离乱中,他坚持学习不曾荒废。 (“减”,减省; “甘”,意动,以……为美味;“藜藿”,指粗劣的饭菜;“笃”,坚定,坚持。 句意一分) (2)这个门生恭敬地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礼物,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敢送 礼了。 (“逊”,谦逊;“冀”,希望,希冀; “伏事者”,属下;“馈遗”,赠送,送礼。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姚察,字伯审,是吴兴武康人。姚察幼时就有很高的悟性,年少时不喜欢游戏玩耍,对下棋或 其它的游戏,从来不经意。勤奋刻苦精神振奋,夜以继日地读书学习。十二岁时就能写作文章了。 十三岁那年,梁简文帝当时还是太子,就让姚察到宣猷堂听演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所称道。等 到梁简文帝继位,更是以超越常礼的礼节对待姚察。起初担任南海王国左常侍,兼任司文侍郎。遭 遇梁朝亡国战乱,当时东部由于战争加上饥荒,人们相食,无处买粮,姚察家裹人多,都到外面采 野菜来吃。姚家常常经过艰难险阻,寻找供养家人的财物,粮食才能维持没断。他又总是把自己的 那份省下来给弟弟妹妹们,以至于亲朋戚友断粮少食的都予以照顾,自己只有以食野菜为美味了。 在战乱期间,勤奋读书学业依然没有荒废。元帝在荆州即位,授予姚察任原乡县令。当时县内萧条, 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姚察减轻了赋税徭役,勉励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中书侍郎领著 作杜之伟与姚察深相爱重,上表任姚察为佐著作,跟随他一起撰史。永定初年,吏部尚书徐陵当时 领著作,又引荐他任史佐,连徐陵的让官致仕等表,都请姚察来写,徐陵看到姚察写的文章叹息说: “我不如他啊。” 太建初年,补为宣明殿学士,授散骑侍郎、左通直。不久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江 左的年老旧交先在关右的,都倾慕他。沛国的刘臻私下到公馆询问《汉书》中的疑难之事十多条, 姚察都给他分析,全是有经典依据的。当初,梁衰微灭亡时,姚察的父亲僧垣流亡到垦宣,姚察粗 食布衣,不听音乐,到这时父亲的死讯由使者带到江南。当时姚察为母亲韦氏守丧刚除丧服,后主 因为姚察瘦弱,怕他到远方奔丧伤害身体,就暗地派中书舍人司马申到姚察的家里致丧。不久以忠 毅将军的职务起用,兼东宫通事舍人。姚察一心想守完父丧,一次又一次地陈情辞让,都得不到允 许。不久命他知着作郎事。服丧期满,就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姚察连连守丧,加上斋素 日子长,从除丧服后,又添了喘病。后主曾单独召见,看到姚察骨瘦如柴,不禁伤感。姚察身居显 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曾经有个门生不敢送厚礼,只送一端南布、一匹花练。姚察对他说:“我 的衣服,只是麻布蒲练,这些东西对我没有用处,既然要诚心交往,请不要如此烦劳。”这个门生 好言请求,还是希望他收下,姚察严厉地把他赶走了,于是下属们没有谁敢送礼。以清心洁行的标 准来自处,财产总是空乏,有人劝他经营生计,他笑着不回答。陈灭亡后到隋朝,开皇九年,隋文 帝下韶授予他秘书丞的职务,另外命他写完梁、陈两代史。大业二年,死于东都,遗命薄葬,一定 要遵从省俭。朝廷吊唁,助丧物品很丰厚。 14.C“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牡丹花的洁白”错误,原文意思是花笑我头发如白雪。 15.①题目中有“饯”字,但全词都似与饯行送别无关,直到结句点明离别。卒章显志,戛然而止。 ②上片要“留取”春色和下片“春去”对比,上片“还记得”领起美好往事,和下片“时节换, 繁 华歇”“怎禁风雨”的无限担忧对比,在章法上,对照鲜明,感情深沉。 ③比兴并用,寄慨遥深。 写春去花残但蜂蝶忙碌不息,并引用典故,都与“闲愁”二字对应,联想词人赋闲在家,国家的现 状与前途,个人的希望与失望,俱见于言外。(每点 2 分,意思相近 即可) 16.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必须加书名号)(3) 舳 舻千里,旌旗蔽空 17.C(盛名难副,意为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 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名不副实,意思是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根据语境此 处应选“名不副实”。即便,表假设的让步。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根据 与下文语境的搭配,文中选“即便”更合语境。“逆来顺受”着重指对恶劣的环境或粗暴的待遇不 作反抗,顺从忍受,并采取妥协让步的行为。“委曲求全”着重指曲意迁就,以求得某件事成功, 是在一定的目的下保全自身的一种行为。语境上强调林冲遭遇粗暴待遇不做反抗,所以选“逆来顺 受”,“终于”“终究”都表示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变化之后,某种结局或结果最后出现了,“终 究”着重在结果的必然性和确定性,“终于”表示所意料的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有时候也反 喻不希望的事情最终发生,着重在事情在说话当时就已经实现了。语境中更强调结果的必然性和确 定性,所以选“终究”。) 18.C(“万一”,多表示意想不到的消极事件,它的前一分句(或后一分句)多数会有一个防范措 施或解决意外事件的办法,以弥补后一分句(或前一分句)可能发生或出现的意外事情或情况。而 “一旦”表示的是不确定的时间,它的前句是已经出现或假设某一时间出现某种新情况,后一分句 多由前句新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或影响,“一旦”后面的分句是与正常情况或正在呈现的情况不同 的状况。根据语境要选用“一旦”,据此可以排除 AD 两项。 根据分句主语一致的情况,“一旦”要放在主语的后边。排除 B 项。另外后边结果的顺序应该由轻 到重,依次为“丢掉工作”一“丢掉性命”一“连累到妻子”。) 19.A(A 省略内容 B 说话的断续 C 表示语言中断 D 表示声音的延长) 20①但长期喝粥就另当别论了②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③(如果)经常喝粥没有咀嚼动作 21 示例 (1). 上句:八十华诞,乘风破浪,金风送爽歌盛世。 (2). 下句:三千桃李,果硕花繁,丹桂飘香迎佳宾。 符合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仄起平收、语意相关等的要求。 22【材料分析】 此次作文以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载体,设计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考查学生语文 核心素养的多样化、综合性和整体性表现。本次作文模仿 2019 年全国卷二作文,设计了 2 种不同的 情境限制和驱动任务,既引导考生关照现实和社会,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使命。整体上来说, 审题难度不大。 第一个写作任务,形式上讲,要符合书信的格式;情境上讲,要符合写作者的身份和评气;内容上 讲,要阐述活动的宗旨和目的,回应网友的看法,鲜明表达活动组织者的立场。 第二个写作任务,形式上讲,要符合倡议书的格式。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有时可以不写,在 正文中体现)、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在正文部分要写清发倡议的根据,原因和目的,否则响 应者无所适从,会造成盲目的行动。在结尾要写上倡议者的希望和建议,最后是署名和日期。内容上 讲,既要能够“拔得起”,立足时代,阐明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内容允实,又要能够“沉下去”,兼顾 中学生的实际,发出切实可行的倡议。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60 分) 作文等级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 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 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 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 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语贴切;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①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④④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 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