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7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 页 共 24 页
2020-2021 学年上 2023 届第二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
词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
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有的创作者倾向于用“借鉴”
来解释这种行为,有的批评者则指责其实质为抄袭。“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
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
基于灵感和生命体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
的精神产品。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作家”和“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
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挑战。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
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
在内的几十种大类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 20 年发展的重要收获。类型绝大
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
以陆续展开。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
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
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
创造更、新和进化。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
对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融梗”只是关于写作资源使用的经验式描述,本身并
不具备道德或法律上的贬义,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少年的你》和其他网
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
的法外之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
第 2 页 共 24 页
(摘编自储卉娟《网络文学:既要秩序也要活力》)
材料二:
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人们经常把它归结为资本驱动下的商业性产
物,或是通俗流行文化的一种表征,而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
的创造性则被漠视。
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
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类型小说对人类的情感需求做出分门别类的回应与
安置。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
或“类型电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心理的补偿、平衡
与满足,产生愉悦感,恢复积极的心态。
有些小说类型中的情感体验似乎与快感体验相对立,比如惊悚、恐怖小说,它们通
向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这些负面情绪,人皆厌恶,但惊悚、恐怖小说却很流
行,它不仅说明人们对每一种情感体验的顽固寻求,更能体现小说类型发生发展的原因。
太平岁月,人对危险的警觉水平下降,所以会本能地从文艺作品中寻找恐怖刺激的情景,
寻求紧张体验,得到生存经验的补偿,这些紧张感、焦虑感、恐惧感获得释放之后,读
者会为自己现实的安全处境感到松弛愉悦,这种心理需要就刺激了相关类型小说、电影
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
的新天地,比如科幻、侦探、推理、悬疑等都是晚近的发明,而有数百年发展史的武侠、
历史、玄幻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每种小说类型,都聚集着大量为之着迷的读者。
我们必须强调,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
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
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
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成绩最为显著的部分,这种类型的兴起受到了西方玄幻小说、
好菜坞电影的启示,并且在寻求“想象的本土化”这一动机支配下,链接了中国古代神
话、历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说等资源。在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欲望推动下,玄幻小说
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面貌,既有《恶魔法则》《佣兵天下》等创造性地运用西方玄幻小说
的魔法、龙、精灵、天使与魔鬼等元素,也有《盘龙》《神墓》等混合了东方神魔小说与
西方玄幻小说诸种神力元素,更有《间客》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
开小说类型的局面。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
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力,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摘编自康桥《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独创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第 3 页 共 24 页
A. 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讨论,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
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
B. 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离不开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互动,网络小说类型化的产生发展
也离不开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
C. 人类对包括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在内的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是网络小
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原因。
D. 网络小说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既有与人类新的情感体验相适应的晚近的发明,
又有在原有类型基础上的创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
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
B. 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类型的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
说来获得类似的情感体验。
C. 玄幻小说的成就启示作者,网络小说创作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又要从西
方文学作品中获得借鉴。
D. 网络小说类型化虽然能满足读者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但也阻碍着网络小
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悬念巧妙设置,故事环环相扣,情节紧张曲折,主人公充满个性魅力,是网络
小说吸引读者的常用方式。”
B. “现实生活中缺失获取情感体验的机会,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境,
在想象中形成情感经验。”
C. “大多读者不关心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完成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聚焦于作者是否
完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延展。”
D. “必须正视网络文学特殊的生产机制和阅读机制,探索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从而保护和激发创造性。”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 分)
第 4 页 共 24 页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如何实现网络小说写作的创新。(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又见鹭鸶
陈忠实
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散步。旱草和水草都已
经蓬勃起来,河川里满眼都是盎然生机,野艾、苦蒿、薄荷和鱼腹草的气味混合着弥漫
在空气里,风轻柔而又湿润。在桌椅间蜷窝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
松弛开来。
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生怕冲撞了它们惊飞了它们,便蹑手
蹑脚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在顺流而下大约 30 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
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
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
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悠然雅然……
于是,小河的这一方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
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
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
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司
空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
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
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
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和生存选择难
以揣摸。岂止鹭鸶这样的小河流域鸟类中的贵族,乡民们视作报喜的喜鹊也绝迹了,张
着大翅膀盘旋在村庄上空窥伺母鸡的恶老鹰彻底销声匿迹了。到底发生了什么灾变,使
鸟类王国土崩瓦解灭族灭种留下一片大地静悄悄?
第 5 页 共 24 页
单说鹭鸶。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
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
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
个鳏夫或寡妇悲怆遁逃?
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
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
顿然悟觉,鹭鸶原是在村庄里的大树上筑巢育雏的。我的小学校所在的村庄面临河岸的
一片白杨林子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无论男女无论老幼
引为荣耀视为吉祥。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
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
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吉兆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
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
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
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
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
们饿不及待的贪馋和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
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
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宁可舍弃了一个美好的出活儿的早晨,在晨曦中沿着河
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
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
霓虹。
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歌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开篇渲染作者漫不经意的心态,为下文写邂逅鹭鸶的惊喜作了心理铺垫。
第 6 页 共 24 页
B.阔别多年又见鹭鸶,作者惊叹之余欣喜地感到,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可以重新建立。
C.作者将自己对鹭鸶的守候看作“守株待兔”的重演,暗示鹭鸶最终将无法再得。
D.本文对发生在农村的生态环境和道德环境的恶化作出了反思,表现了忧患意识。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虚实交替,按照又见鹭鸶、回忆鹭鸶、不见鹭鸶、找到鹭鸶的顺序组织材料,
结构清晰。
B.第④段作者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景致,侧面烘托了鹭鸶的美给河边带来的生动活力。
C.作者连用三个反问句推测鹭鸶绝迹的因由,流露出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D.第⑩段作者极写鹭鸶倩影与姿容的优雅从容,与“鸡们鸭们雀们”的贪婪相形成了
对比。
8.结合上下文,分别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妙处
(1)简析第⑤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第 7 页 共 24 页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文
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
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淮南,每为先锋。及淮南平,即授淮州
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
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府军事,
进爵齐安郡公。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
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于
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由是突厥
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
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
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以功加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藩。
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
去。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开皇十年,进位柱国。及
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后出怨言,上闻而
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由是突厥胜多败少/ 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 屯据要险/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 袭之/ 可破也/
B.由是突厥胜多败少/ 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今者沙钵略悉国内/ 之众屯据要险/ 必
轻我而无备精兵/ 袭之/ 可破也/
C.由是突厥胜多败少/ 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今者沙钵略悉国内/ 之众屯据要险/ 必
轻我而无备/ 精兵袭之/ 可破也/
D.由是突厥胜多败少/ 所以每轻中国之师/ 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 屯据要险/ 必
轻我而无备/ 精兵袭之/ 可破也/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寻.拜殿中司马:不久
第 8 页 共 24 页
B.其见.重如此:看见
C.未几..:不久
D 阿拔闻而遁.去:逃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李彻作战勇敢,理政有方。李彻在平定淮南时,每次都充当先锋;平定淮南后,
他负责安抚刚刚归顺的人,很得他们的欢心。
B. 李彻为人正直,受到赏识。朝廷选拔正直的人任晋王的僚佐,晋王因李彻是前
代旧臣,曾掌管军旅之事,就让他总管晋王府的军事。
C. 李彻屡立战功,加官进爵。李彻在征讨吐谷浑时,因战功被赐爵位;后来在与
突厥沙钵略可汗的战斗中,因战功加升为上大将军。
D. 李彻出其不意,大破突厥。李彻在与突厥的战斗中,非常赞成李充的建议,与
李充率精锐部队,突然袭击,将沙钵略可汗打得落荒而逃。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 分)
2.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赏析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秋 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第 9 页 共 24 页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
人们阅读的兴趣。
B.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
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颔联(第二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很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
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
D.颈联(第三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统治者像历代明君那样忧
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15.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
从师的荒谬心态。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
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就是写琵琶女在梦中回味往昔的快乐,而梦醒又回到现实,表达出
无限的伤感之情。
第 10 页 共 24 页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
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 不
禁感叹: , 。
三 语言文字运用(本文 5 小题,共 17 分)
17.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罅(xià)隙 坍圮(tān pǐ) 涨痛 百舸(gě)争流
B.熨贴 亘(gèn)古不变 脊髓(suǐ) 峥(zhēng)嵘岁月
C.张皇 潜(qián)意识 书生意气 讷讷(nè)半晌
D.鹿寨 幽僻(bì) 遒劲(jìn) 斑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20 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 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
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 等特性,让
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
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
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
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
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
式,必须与所处环境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
第 11 页 共 24 页
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
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 ,各自发挥长处,
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
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
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
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
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
抗衡的书写形式。
第 12 页 共 24 页
21.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问题(共 5 分)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
“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
留头不留发,……”
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
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
出一句话。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正在不平,趁这机会,便对赵七爷说,“现在的长
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到七十九岁
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
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我活够了,七十九岁了。”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
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
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
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
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
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
徒……”
(取材于《呐喊·风波》)
(1)选文中七斤一家遇到了怎样的风波?请根据文段内容进行概括。(2 分)
第 13 页 共 24 页
(2)选文中,七斤夫妇遇到风波时很看重“书上”的说法,乡土社会是否存在“用文字
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请结合费孝通先生的《再论文字下乡》及选文,谈
谈你的看法。(3 分)
四、写作(60 分)
题目:动力来自_________________(如希望、压力等)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但从法
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无中生有,原文材料一说
“‘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
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并没有说“从法律的
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
第 14 页 共 24 页
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A 项,“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
新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错误,材料一说“类型套路是网
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
使用常难以避免”,但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抄袭”无法容忍,需要保护写作
者合法权益,并没有指出是“套路”和“梗”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
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选项无中生有。B 项,“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
类型的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来获得类似
的情感体验”错误,材料二说“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
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或‘类型电影’,在幻想中代入、融
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如果“不缺少”,还可能会因为“向往”而阅
读类型化网络小说,获得情感体验。D 项,“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
品的产生”无中生有,材料二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
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优秀的网络小说
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
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情感
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可见,类型并未阻碍独创性作品的
诞生,相反正被独创性发明、扩展、更新着。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材料二的
观点是“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
情感的内在需求”以及“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A
项,是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方式,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B 项,是阅读者
之所以会沉浸于虚拟故事中获取情感经验的原因,符合材料二的论述;C
项,是读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关注重点在“完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延展”,
不符合材料二中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
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的特点;D 项,是保护网络文学的方式,与材料
第 15 页 共 24 页
二的“肯定”网络文学的价值不一致。
4.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提出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
络小说的创造性受到漠视,接着阐述了网络小说类型化的根本缘由在于人
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最后阐述应充分肯定网络小说的独创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首先
提出观点“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则被
漠视”;接着就分别从“根本缘由”和“网络小说的创造性”两方面论述,
先指出“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
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读者缺少或向往某
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在幻想
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心理的补偿、平衡与满足,
产生愉悦感,恢复积极的心态”;最后指出“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
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力,应
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即要肯定网络小说的独创性。
5.①重视读者的反馈,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②在情感体验的情
景、方法上求创新;③创造性地运用中西方小说元素;④打通小说的类型
界线,开辟小说类型的新局面。【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根据材料一“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
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
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
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可见,要重视读者的反馈,从而共同
汇聚创意;根据材料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
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
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
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
第 16 页 共 24 页
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可见,要追求情感体验、写作方法上的创新
求变;“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成绩最为显著的部分,这种类型的兴起受到
了西方玄幻小说、好莱坞电影的启示,并且在寻求‘想象的本土化’这一
动机支配下,链接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说等资源”可
见,可以创造性地运用西方元素;“更有《间客》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
说的类型界线,另开类型的局面”可见,还可以打通小说的类型界线,开
辟小说类型的新局面。
6.C“暗示鹭鸶最终将无法再得”理解错误,作者将自己对鹭琶的守候
看作“守株待兔”,表明自己已明白再次遇见鹭琶的机会很渺茫,但依然心
甘情愿地等待,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之深,对再见到鹭鸶的期待。
7.C“三个反问句”错误,第⑦段用的是三个疑问句,表达了自己的思
考。
8(1)“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
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
(第 1 要点 1 分,第 2 要点 2 分。)
(2 分)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
从回忆回到现 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每个
要点 1 分。)
9.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第 1 要
点 1 分;第 2 要点 2 分;第 3 要点 1 分。)
10.D(见译文)
11.B 见:表被动
第 17 页 共 24 页
12.(3 分)B(B 项,“晋王因李彻是前代旧臣,曾掌管军旅之事,就
让他总管晋王府的军事”分析错误。是皇上因为李彻是前代旧臣,曾掌管军旅
之事,下诏李彻总管晋王府的军事。)
13.(1)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自于
这个缘故吧?(“之”主谓之间的助词,无义,“所以”是“·······的
原因"。”其·······乎“是固定句式,表推测。)
(2)左仆射高颎被治罪后,因李彻平素与他关系很好,于是被疏远猜忌,
未再被任用。(得罪:被治罪;素:平素;善:交好;因:于是;任使:任用。
每点一分,句子大意一分。)
【参考译文】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李彻性格刚毅,有器量才干,仪表魁伟,多有
武艺。大冢宰宇文护把他当亲信,不久任用他为殿中司马,多次升迁任奉车都
尉。周武帝时,李彻随皇太子西征吐谷浑,因有军功,赐封为同昌县男爵,食
邑三百户。周宣帝即位后,李彻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每次都担任先锋。淮南
平定后,就授李彻为淮州刺史,安抚招纳新归附的百姓,很得百姓的欢心。
隋高祖接受禅位称帝后,加授他上开府,转任他为云州剌史。一年多后,
朝廷召入任左武卫将军。晋王杨广镇守并州后,朝廷精心选拔正直而有文武才
干的正道人做他的僚佐,皇上因李彻是前代老臣,又多次统领军队,诏命李彻
总管晋王府的军事,并晋其爵为齐安郡公。当时蜀王杨秀也镇守益州,皇上对
侍臣们说:“怎么得到文如王子相、武如李广达那样的人呢?”他就是这样被
看重。
第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进犯边塞,皇上命令卫王杨爽为元帅,率部打
击敌人,以李彻为长史。官军在白道遇上敌军,行军总管李充对杨爽说:“突
厥每次犯边,将领们总以保全军力为宗旨,没有人能死战。因此突厥胜多败少,
第 18 页 共 24 页
所以常常轻视中原军队。现在,沙钵略全数调遣国内的士众,屯兵据守险要之
地,必定轻视我们而无所防备,用精兵袭击他,可以打败敌人。”杨爽听从其
计,将领们大多心存疑虑,只有李彻赞成其计策,请求与他同行。李彻于是与
李充率精锐骑兵五千,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大破敌军。沙钵略丢下所穿的金
甲,隐蔽行走于荒草逃跑。李彻因战功加升为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臣。
不久,沙钵略被阿拔侵犯,呈递奏疏,请求援助。朝廷以李彻为行军总管,率
精锐骑一万前往。阿拔闻讯逃走。军队返回后,又让李彻兼任行军总管,驻守
平凉,以防备胡人侵扰,封爵位为安道郡公。开皇十年,李彻升为柱国。等到
晋王杨广转而镇守淮海后,以李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爵位为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颎被治罪后,因李彻平素与他关系很好,于是被疏远猜忌,未再
任用。李彻后来口出怨言,皇上闻知后召他入宫,在卧室内赐宴,酒席上谈到
平生之事,于是李彻遭到毒酒杀害而死。
14.(3 分)D(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 D 级。解
析:“守住中原,恩泽天下”分析错误,南宋朝廷已偏居江南,中原已被金国
占领。颈联陆游所写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
15.(6 分)参考答案:想象中原遗民被外敌侵占,处于悲苦流泣之中;(2
分)秋日时节,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的捣衣声,让人思念流离失所的亲人。(2
分)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恢复中原
的愿望。(2 分)
(解析: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 D 级。6 分,每
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首先要破译尾联诗句,把握表层含义,然后结合诗人
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来分析深层含义。)
16(10 分,每空 1 分)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 19 页 共 24 页
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7(3 分).答案:C (A 胀; B 帖 、 xiān; D pì、jìng)
18(3 分)D 根据对前后文文意的理解,主动者应该是中国人如何,为
了主动和被动的一致,要用“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因此 ABC 三
个选项,主动被动相结合,与前后文语意不连贯。故答案选 D。
19.(3 分)C 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亘古不灭:从古到
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朴素无华:是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
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根据后
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
“扬长避短”。
20.(3 分)B 原句的病因是“唯一”的位置不当,应放在“可以”前面;
A、C 两项,中途易辙,偷换主语;D 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21(5 分)答案:(1)七斤撑船进城,被革命党剪掉了辫子,很快有传言说
“皇帝已经坐了龙庭”,没有辫子的人罪责深重,还会连累家人。七斤和七斤
嫂十分恐慌,深感绝望,惶惶不可终日。
(2)费孝通先生认为“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然而《风波》中描绘的乡
土社会与费孝通笔下的并不相同,因此二者对文字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①本章观点:在相对稳定的乡土社会,世代经验少有变化,无需累积,故
不需要文字。选
第 20 页 共 24 页
文中革命党造反推翻帝制,七斤上城被抓,被剪了辫子,转眼间皇帝又复辟坐
上了龙庭,没有辫子的七斤惴惴不安。七斤一家面临剧烈的社会动荡,原有的
生活被打破,依靠其所拥有的乡土生活经验无力应对如此复杂的局势。
②本章观点:稳定的乡土社会中,人必然可从比他年长的人那里获得较为有
效的解决问
题的办法。文中九斤老太尽管已七十九岁高龄,而其拥有的关于“长毛”的经
验却与现下形
势完全无关,无法为七斤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既无经验可传递,自然也不存
在借助语言的
必要性。
③本章观点:当乡土社会处于从定型向不定型转化的过程中时,文字就有
其存在的必要
了。赵七爷的说法源于书本,文字意味着权威,七斤夫妇必然存在向有学问、
有经验的赵七爷求助的需要。然而深究赵七爷所引用的书本内容,其实也不能
为七斤摆脱困境提供有效指
导,原因还是在于这些知识已与时代脱节。
作文(略)
第 21 页 共 24 页
2020-2021 学年上期高 2023 届第二次阶段测试
语 文
一、命题说明
(一)命题范围
背诵篇目《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劝学》
《念奴骄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1、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合并考查,3 道客观题,2 道主观题。
2、小说阅读,2 道客观题,2 道主观题。
3、文言文阅读 3 道客观题,2 道翻译题(其中一句话考《师说》)。
4、诗歌鉴赏 1 道客观题,1 道主观题。
5、默写 10 分,5 句。
6、语言文字运用 4 道客观题,1 道主观题,其中一道客观题考察《乡土中国》
7、作文考察议论文,半命题作文。
(二)考试侧重点
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如正确使用词语,辨析病句,归纳概括文中要点;突出
难点,如翻译、分析文体特征、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内容。
(三)试题特色
(1)体现高考语文考试变化趋势,题型较新,现代文阅读题型设置与 2020 年新高考题
型一致。
第 22 页 共 24 页
(2)选材上注重突出和教材相扣;如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写景抒情类,体现语文学科的文
学性特点,如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的选段,同时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社会现实,如
论述类文本阅读
(3)试题主要源自各省市重点中学的高一入学考试题或高三月考真题,同时结合我校学
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改编和部分原创,删去偏、怪、难的部分,注重基础,主要考查学
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运用能力,主要在鉴赏评价方面设置难点,引导
学生扎实基础、提升鉴赏能力。
二、双向细目表
题序
考 点
分
值
预设难度一
级
二
级
三
级
现
代
文
现
代
文
1 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 3 0.6
2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 0.7
第 23 页 共 24 页
阅
读
阅
读
Ⅰ
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 0.7
4 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 0.45
5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6 0.8
现
代
文
阅
读
Ⅱ
6 综合赏析文本 3 0.8
7 把握小说内容、艺术手法特点 3 0.6
8 理解重点词语 4 0.45
9 鉴赏结尾,把握内容理解主旨 6 0.5
古
代
诗
文
阅
读
文
言
文
10 断句 3 0.7
11 识记实词虚词含义 3 0.7
12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 3 0.85
1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0 0.6
古
诗
14 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3 0.75
15 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6 0.6
默
写 16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0 0.7
语
言
文
字
运
用
17 识记语音错别字 3 0.7
18 考察语义连贯 3 0.65
19 理解辨析词语 3 0.8
20 辨析病句 3 0.6
21 理解文本内容分析观点 5 0.7
作
文 22 写作 60 0.6
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