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1.00 KB
  • 2021-06-07 发布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六安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语权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内可以引领社会舆论、塑造良好社会政治心态,对外能 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影响国际舆论。话语权是国之重器。大国兴起,往往伴随着话语的崛起。 21 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也是中国话语崛起的世纪。新时代的中国既是行动的巨 人,也必将成为话语的引领者。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信心和底气,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有追求、有深度、有成功实践的国度, 中国完全有理由讲好中国故事。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 书写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国故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 历史性转折的中国故事,书写了创造时速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稳定奇迹的中国故事, 书写了贡献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中国故事,这为中国话语建构提供了最坚实的底气、 最深刻的基础、最厚重的源泉。中国故事来源于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环境中。当代中 国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是一个世界级的伟大样本,超长时间的历史纵深超大规模的经济体量、 超大幅员的国土面积、超大数量的人口规模、从未间断的文化血脉和文化传统,正在经历着 我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阔最为广泛的实践创新。事实胜于雄辩,以西方发达国 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模式,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模式等, 都不可与中国故事同日而语。中国故事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土壤, 蕴含着中国的独特创造。以中国故事为源头活水的中国话语体系,一定会在国际话语体系中 占据应有的位置。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信心和底气,是因为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话语 在世界范围崛起是历史大趋势。放眼世界,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如何解局?如何布局?作为一个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发展中大国,国际社会期待聆听中国发 - 2 - 出的声音,看到来自中国的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为了应对百年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在过去的 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国内国际场合阐述、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 国决议。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已经激荡起全球的广泛共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 赞同这一中国理念,他说:“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 71 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 一未来”。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必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和重大国际行动,发 出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中国话语必将成为国际舆论场上的一个最强音。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信心和底气,是因为中国的学术界理论界正在摆脱对西方话语的路径 依赖,不断增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体自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图通过西方理论 的植入和西方话语的中介来讲述中国,最终呈现的不过是不着边际、不伦不类的中国形象。 如今,是否能够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是看是否符合西方的价值逻辑、贴近既有的历史经验, 是否有某些政治人物、思想人物的概念作话语基础;而是看是否能够从中国实践中升华出中 国理论、展示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是否能够讲好中国故事、解码中国样本、破译中国 密码。讲好中国故事,不能简单延续中华古典话语的母版,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 语的模板,不能简单复制“苏东”国家话语体系的样版,更不能沿袭西方话语体系的翻版, 东拼西凑、东搬西挪是无法建构起中国话语的宏伟大厦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 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中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城的理论工作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家学者不能辜负了这个 时代,一定要坚定“四个自信”,脚踏中国大地,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写出科学社会 主义的当代中国“新版本”,形成纵贯古今、融通内外的中国话语体系,开创用中国话语讲 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 (节选自何毅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话语的崛起》,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1 世纪是中国话语崛起的世纪,中国故事为此提供了最坚实的底气、基础和最深厚的源泉。 B. 依托于富有独特创造性的中国故事,中国话语体系一定能够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有一席之 地。 C. 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模板,更不能沿袭西方话语体 系的翻版。 D. 中国的理论工作者使命在肩,要立足于中国的伟大实践,构建纵贯古今、融通内外的中国 - 3 - 话语体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 21 世纪是中国话语崛起的世纪为论点,按并列式结构展开了层次分明的论述。 B. 文章从国家复兴、国际社会的期待和国内学术界理论界的努力三个方面来阐述论点成因。 C. 文章引用联合国秘书长的言论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D. 文章末段通过驳立结合探讨了如何摆脱对西方话语的依赖,开创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故事是世界级的超大样本,所以它的发展不同于资本主义模式、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 拉美模式。 B. 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话语在世界范围的崛起既是自身需要,也是历 史的必然。 C. 中国学术界理论界曾依赖占据国际主导地位的西方话语路径,没有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集 体自觉性。 D. 如果不是一度通过西方理论的植人和西方话语的中介来讲述中国,中国的国际形象就不会 被扭曲。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C 项,“不能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模板”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讲好中国故事, 不能简单延续中华古典话语的母版,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的模板”,选项中把 “不能简单套用”改换为“不能套用”,说法错误。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 4 - D 项,“探讨了如何摆脱对西方话语的依赖”说法有误,从文中来看,依据文章最后一段“我 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图通过西方理论的植入和西方话语的中介来讲述中国,最终呈现的 不过是不着边际、不伦不类的中国形象”可知,文章最后一段只探讨了为何要摆脱对西方话 语的依赖,并没有谈到怎样摆脱。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 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 项,偷换概念,“中国故事是世界级的超大样本”说法错误,原文是“当代中国无论在何种 意义上都是一个世界级的伟大样本”,另外中国的发展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模式,最根本原因 在于它是"我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阔最为广泛的实践创新”范例。 B 项,正确。 C 项,曲解文意,“没有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体自觉性”说法错误,由原文第四段“不断增 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集体自觉性”可知,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只是集体自觉性不强而已。 D 项,曲解文意,“中国的国际形象就不会被扭曲”说法绝对化,中国国际形象被扭曲不只是 这一个原因。 故选 B。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 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 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 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 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 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 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 5 -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 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多地启动无人驾驶汽车路测,引发关注。随着业内大公司的持续推动及相关政策 的扶持,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不过,当前无人驾驶技术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 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角逐的阵地。有关资 料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预计至 2030 年,与无人驾驶相关的 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 5000 亿美元。 虽然无人驾驶在技术方面日趋成熟,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无人驾驶的包容性还不足,尚 未在国家层面形成明确、完整的无人驾驶法律和政策框架。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无法明确“驾驶人”,一旦出 了交通事故,责任方认定就变得十分困难。 无人驾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核心技术成熟,又需要智能交通设施完善和新一代移 动通信普及,还需要道路测试过关、交通法规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现在使用的传感器受特殊 天气的影响较大,一旦遭遇恶劣天气,车辆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感知距离、识别标志和行人。 而且,目前虽然多地已开展道路测试,但大多是封闭道路测试。此外,在现有条件下,根据 相关法规要求,一些“无人驾驶”汽车也并不能真正做到“无人”,而是需要在特定范围、 规定场景以及有人员监管的前提下实现。 可以预见的是,无人驾驶技术将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大众生活中,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未 来汽车智能化的代表,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驾驶方式。不过,在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之前, 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准备,加快制定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对我国现行的道路 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 业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推动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实现创新驱动、结构升级,抢占发展制 高点。 (摘编自胡建兵《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仍需跨越诸多门槛》,《经济日报》2020 年 5 月 14 日) - 6 - 材料二: (摘编自公众号“人工智能头条”《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三大应用造就“老司机”》) 材料三: 4 月 22 日,外媒援引海外市场研究和咨询、数据及分析服务提供商 J.D.Power 的市场报 告称,时至今日,部分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信心开始动摇,市场接受程度开始 下降。 J.D.Power 在该市场报告中总结道:“如果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最新看 法有什么暗示的话,那便是汽车制造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J.D.Power 表示,在 100 点的指数范国内,美国人对无人驾驶的信心从 36 点降至 35 点; 在加拿大,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信心从 39 点降至 36 点。 同时,J.D.Power 强调,这份数据调查来自今年 3 月, 那时北美地区还未发生大规模公 共卫生安全事件。J.D.Power 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开发成本非常高昂, 如果消费者甚 至还不能广泛接受它的话,这对汽车制造商来说将会是一条艰难的路。 J.D.Power 旗下负责驾驶员互动与人机界面研究执行的董事 Kristin Ko lodge 表示:“他 们(汽车制造商)正在推动消费者似乎不太感兴趣的技术。尤其是现在,汽车制造商需要重新 评估他们的支出。他们在这些技术上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但他们也需要投资于消费者教育。” 有业内人士分析,绝大多数美国人(67%)不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熟,也不认为社会已 经准备好整合它,参与这项研究的专家甚至认为,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出现,人们可能会 看到消费者不再专注于个人交通工具转而转向共享交通工具。许多公司把共享移动作为未来 重新定义交通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北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信心下降》,环球网 2020 年 4 月 23 日) - 7 - 4. 下列有关“无人驾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人驾驶”的技术日益成熟,但目前依然无法做到真正的“无人”。 B. “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C. “无人驾驶”因无法明确“驾驶人”,若发生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方。 D. “无人驾驶”代表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驾驶方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可以得知,尽管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仍然可以确信“无人驾驶”时代将会到 来,我们需要做好各项准备。 B.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在一个控制周期内,传感器、计算机和执行器各司其职,协同完成“无 人驾驶”的整个过程。 C. 从材料三可以得知,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信心下降,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由专注个 人交通工具转向专注共享交通工具。 D. 从当前的情形来看,“无人驾驶”尽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要好于美国,但对两国而言,都 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6. “无人驾驶”想要真正进入人们生活,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 ①安全方面(或“核心技术方面”):技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传感器的感 知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②政策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尚需建立和健 全,比如安全责任主体还需要法律予以明确。③认知方面: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 升消费者对“无人驾驶”的认可程度。④配套方面:智能交通设施、新一代移动通讯、信息 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也要随之提升,为“无人驾驶”提供保障。⑤成本方面:目前“无人驾驶” 的开发和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普及,还需进一步降低。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 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 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项,“若发生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方”错误,表述绝对,原文为“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责 - 8 - 任方认定就变得十分困难”。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由专注个人交通工具转向专注共享交通工具”错误,原因分析不 当,变未然为已然,“人们由专注个人交通工具转向专注共享交通工具”是将来可能会出现 的原因。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 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 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 作答。“无人驾驶汽车现在使用的传感器受特殊天气的影响较大,一旦遭遇恶劣天气,车辆 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感知距离、识别标志和行人”,即安全方面,技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无人驾驶的包容性还不足,尚未在国家层面形成明确、完整的 无人驾驶法律和政策框架。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 动车驾驶证”,即政策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尚需建立和健全,比如安全责任主体还 需要法律予以明确;“时至今日,部分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信心开始动摇,市 场接受程度开始下降”,即认知方面,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对“无人驾 驶”的认可程度。“无人驾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核心技术成熟,又需要智能交通设施 完善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普及,还需要道路测试过关、交通法规完善”,即配套方面,智能交 通设施、新一代移动通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也要随之提升,为“无人驾驶”提供保障;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开发成本非常高昂, 如果消费者甚至还不能广泛接受它的话,这对汽 车制造商来说将会是一条艰难的路”,即成本方面,目前“无人驾驶”的开发和制造成本较 高,不利于普及,还需进一步降低。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 9 -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 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 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 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望星空 聂鑫森 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 星空。 他家住在这栋 20 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 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 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 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桩, 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 领导和同事祝贺他:“你和嫂子牛郎织女了几十年,也该去朝夕相守了。” 他忽然老泪纵横,说:“牛郎织女都老了,聚与别都习惯了。哎,离开‘望星空’我就再 也回不来了。” “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时它 进行跟踪、侧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 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 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 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 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 耿星河说:“知父莫如子,好!” 耿星河出生在一个秋夜,正星斗满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浮想联翩,从古诗“耿耿星河 欲曙天”中拈出三个字组成儿子的姓名。姓名似乎成了一个先兆,耿星河读小学、中学时, 对天文星象兴趣盎然,是业余天文小组的铁杆成员。耿星河大学读的是宇航动力专业,毕业 后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卫星测控中心。 - 10 - 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 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 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 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找到了光明,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 耿星河揖别“望星空”时,不禁想起宋词里的两个句子“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往”, 心头涌出淡淡的悲凉。他交接了全部资料、图纸、手稿,征得领导同意,只带走了他在内部 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 眼力却如至交好友。他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回到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 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 “星河,歇歇吧,我想听你讲牧星人的故事。” “谢谢你。这顶层住房多好,‘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中的句子。好记性!” “夫人在古诗词造诣上远胜于我。白天无星可看,承你指点,我专读古人写有关日、月 星、风、云的诗。” “聊解思念之情。” “是啊!” “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 耿星河双眼蓦地发亮,说:“谢谢。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黄瑟时,我国 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 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债。” “这可怎么办呀?” “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成为毫 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哦!” “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 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你 猜,这次太空费了多长时间?” “猜不着啊!” “69 个日夜!” 芦管像小孩一样鼓起掌来,大声说:“太奇妙了!” - 11 - 耿星河无端地叹了口气。 “星河,是不是你觉得你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整天闲着,慌慌的?” “是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你还不能称老,还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芦管的嘴角忽然露出笑意,说:“你知道 吗? 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 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你想去吗?” “想,培养未来的牧星人,好事。” “我已经替你报了名。” “真的吗?” “真的。” 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 星人啊!” 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 (摘选自《百花园》2018 年第 10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耿星河,又用“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 空”巧妙点题,充满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在人物对话中多次引用诸如“山月临窗近,天河人户低”等诗句,既点明了人物的知 识分子身份,也使得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 C. 儿子耿小星特意置办了一套顶层的房子并在露台上安置了一架远程望远镜,小说中的这一 情节安排,表现了儿子的孝心,推动了情节发展。 D. 少说中耿星河向妻子讲述的用 69 个日夜营救一颗遥感卫星的故事,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的同时,还突出了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的主题。 8. 耿星河的个性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小说作概括分析。 9. 小说以“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结尾有何妙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执着工作,乐于奉献。耿星河在艰苦的大西北为“望星空”工作了一 辈子,本该退休的他主动要求又工作了五年。②尊重妻子。耿星河和妻子分居两地,知道妻 子关爱聋哑孩子,离不开聋哑学校,放弃了把妻子调到身边来的机会。③老当益壮,甘当人 梯。耿星河非常乐意到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培养未来的牧星人。 - 12 - 9. ①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结尾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环境,烘托出耿星河决定去青少年宇航 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心情。②从情节发展看,开头耿星河“眺望星空”引起回 忆,中间穿插耿星河“望星空”的工作和其回来后“眺望星空”的具体描写,结尾使得小说 结构圆合自如。③从表达技巧来看,“满天星光灿烂”与“眺望星空”前后呼应,既照应了 题目;④从主题上看,“望星空”既是对过去航天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升华 了主题,给人想象空间。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 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 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 项,“还突出了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的主题”错误,小说主题分析失当。小说中“耿星河 向妻子讲述的用 69 个日夜营救一颗遥感卫星的故事”这一情节,以及本文的全部内容都是在 歌颂我国航天人的奉献精神,而非凸显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这一主题。故选 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 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 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 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 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 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 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 星空’。60 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桩,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 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分析可知,耿星河执着工作,乐于奉献。结合“他和妻子芦管一 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 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 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分析可知,耿星河尊重妻子。结合“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 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 - 13 - 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 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分析可知,耿星河老当益壮,甘当人梯。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 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以‘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结尾有何妙处”, 需要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结合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回答 该类问题,须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体特征考虑,结合小说情节通常的特点,可以从这样几 个方面着手: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首尾 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结尾戛然 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贯 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另外还须关注开头、中间、 结尾这种特殊段落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 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分析可知,结尾描写了优美、宁静的 环境,烘托出耿星河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心情。结合“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 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他家住在这栋 20 层楼的顶 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远程望远镜, 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 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 星空’”“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 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 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次太空费了多长时间?”“耿星河禁不住仰天 大笑”分析可知,开头耿星河“眺望星空”引起回忆,中间穿插耿星河“望星空”的工作和 其回来后“眺望星空”的具体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结构圆合自如。小说的主人公耿星河,又 用“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巧妙点题。结合“60 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桩, 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望星空’是不为 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时它进行跟踪、侧量、控制, 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 涧,卫星是天马神骥”“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 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 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力却如至交好友”等分 - 14 - 析,“望星空”是对过去航天人工作的肯定;结合“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 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分析可知,是对未来的期待,升华 了主题,给人想象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学谟,字叔明,嘉定县人。初释褐..,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俺达入边,京师告急。咸宁 侯仇鸾为新宠,佩大将军印,受命筑城外八堡,多以私人冒领食金。学谟督此工役,尽去其 弊。鸾大恨,竣工后,人皆有赏,唯学谟无。改吏部稽勋司主事,入直内阁。时严嵩柄权, 嘱撰青词..,意在笼络,会丁内艰...,辞拒,嵩衔之。服阕,补礼部祠祭司主事。时太常寺典簿 昝义金附严嵩,嵩夫人欧阳氏染疾,金为之作祓除,欧阳氏病愈,德金甚。金因求任太常寺 丞。太常寺丞由礼部考选,学谟按例行事,持不可。严世藩闻而大怒。 嘉靖中,为荆州知府。始至荆州,即以水患为虑。学谟增筑江南北岸堤凡数十处。亲为 守城,七昼夜不寐。役夫数万人,指授方略,命分道结筏,拯城外灾民,民不知役。明年, 江水安流,岁大穰学谟开仓赈灾全活甚众江陵里胥数为害侵牟自润设为种种名色苛征于民民 不堪扰遂逋去。学谟酌民所佃田之腴硗厚薄及丁口息耗,区别等则而上下其赋。景恭王封德 安以国小,多请膏腴地,以其违先王制,力抗不予,为王所劾,下抚按逮问,改官。荆州人 德之,称沙市为“徐市”。 张居正亲见其以身试不测之祸,又明习礼曹故事,为三朝文献之宗,故特重之。累迁右 副都御史,居正归葬父,学谟事之谨,召为刑部侍郎。越二年,擢礼部尚书。自弘治后,礼 部长非翰林不授,惟席书以言“大礼”故,由他曹迁;万士和不由翰林,然先历其部侍郎。 学谟径拜尚书,廷臣以居正故,莫敢言。居正卒,学谟急缔姻.于大学士申时行以自固。万 历十一年乞骸骨归。 (《明史·徐学谟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岁大穰/学谟开仓/赈灾全活甚众/江陵里胥/数为害侵牟自润/设为种种名色苛征于民/民 不堪扰遂逋去 B. 岁大穰/学谟开仓赈灾全活甚众/江陵里胥数为害/侵牟自润/设为种种名色/苛征于民/民 不堪扰/遂逋去 C. 岁大穰/学谟开仓赈灾/全活甚众/江陵里胥数为害/侵牟自润/设为种种名色/苛征于民/民 - 15 - 不堪扰/遂逋去 D. 岁大穰/学谟开仓赈灾/全活甚众/江陵里胥/数为害侵牟自润/设为种种名色/苛征于民/民 不堪扰/遂逋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解褐”“释巾”“解巾”“脱巾”“致仕”等都 有此义。 B. 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为骈俪体,形式工整,文 字华丽。 C. 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谓 丁外艰。 D. 姻,女婿的父亲。亲家之间,女方的父亲叫“婚”,男方的父亲叫“姻”。后以“婚姻” 指一种亲戚关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学谟尽职尽责。面对仇鸾冒领食金之事,他不畏其位高权重,尽去其弊,因此得罪仇鸾, 工役结束后没有受到奖赏。 B. 徐学谟立场坚定。对于严嵩的笼络,他以丁内艰为由辞拒;而当张居正回家料理父亲安葬 事时,他却小心地为他服务。 C. 徐学谟坚持原则。义金想通过严嵩担任太常寺丞,他按例行事坚持不可;景恭王想多请膏 腴地,他以违先王制不予。 D. 徐学谟一心为民。做荆州知府时,他增筑堤坝,亲自守城,鲜有休息,并指导传授治水方 略,拯救灾民,深受荆州人感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违先王制,力抗不予,为王所劾,下抚按逮问,改官。 (2)又明习礼曹故事,为三朝文献之宗,故特重之。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徐学谟)因为他违背先王制度,坚持违抗不给他,被景恭王弹劾,交给抚按官审 问,改到别的地方当官。 (2)又熟悉礼曹旧例,成为三朝文献的宗师,因此很推重他。 【解析】 【10 题详解】 - 16 -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学谟”是传主 的名字,作主语,“开仓赈灾”是动词,作谓语,“全活甚众”是他开仓赈灾的结果,由此 可以排除 AB 两项;“江陵里胥”是官职名,“为害”是“江陵里胥”的谓语,“侵牟自润” 是“为害” 的具体表现,由此可以排除 D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致仕”错,不是始任官职,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拯救灾民,深受荆州人感念”错误,“深受荆州人感念”是因为“力抗不予”的缘故。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 中,“以”,因为;“抗”, 违抗;“逮问”, 审问;“为王所劾”被动句,被景恭王弹 劾。全句译为:(徐学谟)因为他违背先王制度,坚持违抗不给他,被景恭王弹劾,交给抚按 官审问,改到别的地方当官。(2)中,“明习”, 熟悉;“故事”, 旧例; “宗”, 宗 师;“特重”,很推重。全句译为:又熟悉礼曹旧例,成为三朝文献的宗师,因此很推重他。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 17 -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徐学谟,字叔明,嘉定县人。始任官职,做兵部职方司主事。蒙古兵进犯边境,京城军 情紧迫,咸宁侯仇鸾作为皇帝新宠,佩戴大将军印,受命修筑城外八堡,仇鸾经常以私人身 份冒领生活费用,徐学谟监督这个工程,清除了其中的弊端,仇鸾非常愤恨他,竣工之后, 人人都有奖赏,唯独徐学谟没有,后来改任稽勋司主事,入直内阁。当时严嵩手握重权,嘱 托他撰写青词,想拉拢他,正赶上母亲去世,推辞没有撰写,严嵩怀恨他,服丧期满后,任 礼部祠祭司主事,当时太常寺典簿昝义金依附严嵩,严嵩夫人欧阳氏染病,义金为她作祓除, 欧阳氏病愈,很是感义金恩德。义金于是请求担任太常寺丞。太常寺丞需要通过礼部考选, 徐学谟依照条例行事,坚持认为不可,严世藩听说后非常生气。 嘉靖中,徐学谟出任荆州知府。刚到荆州,徐学谟就把治理水患作为思虑。徐学谟增筑 江南北岸堤坝总共十多处。他亲自守城,七昼夜不休息。做劳役的人有数万人,指导传授治 水方略,命令分路制造竹筏,拯救城外的灾民,百姓不知道劳苦。第二年,江水安流,当年 大丰收,徐学谟开仓赈济灾民,救活了很多人。江陵里胥经常危害乡里,侵害百姓,牟取利 益,来让自己获益,开设各种名目,向百姓收取苛税,老百姓不能忍受骚扰,于是逃亡而去。 徐学谟斟酌百姓租种土地的肥饶贫瘠以及人口开支,区别等级来确定赋税的多少。景恭王因 为国土小而分封德安,请求拥有富饶的土地,徐学谟因为他违背先王制度,坚持违抗不给他, 被景恭王弹劾,交给抚按官审问,改到别的地方当官。荆州人感激他,把沙市称作“徐市”。 张居正亲眼看到徐学谟凭借自身测试难以预料的祸患,又熟悉礼曹旧例,成为三朝文献 的宗师,因此很推重他。积官至右副都御史。张居正回家处理父亲的安葬事,徐学谟小心地 为他服务,征召授官刑部侍郎。过了二年,提拔为礼部尚书,自弘治以后,礼部长官不是翰 林出身不予任命,只有席书因为说“大礼”的缘故,由其他官署调任;万士和不是翰林,但 他先担任过礼部侍郎。 徐学谟直接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朝廷大臣因为张居正的缘故,没有人敢说话。张居正死, 徐学谟赶忙跟大学士申时行结为亲家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万历十一年他辞官回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朱庆馀①所居 - 18 - 贾岛② 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 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 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 [注]①朱庆馀,曾有“画眉深浅入时无”诗句,得张籍引荐,考取进士。②贾岛,唐河北道 幽州范阳人。文宗时被排挤,贬长江主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朱庆馀居所,“古屋瓦生松”一句形象地描画出一幅冬晨老屋图景。 B. 颔联以一只寄信之船入笔,写诗人羁旅在外的愁苦,表达对遥远家乡的思念。 C. 贾岛在朱庆馀居所题诗,是希望自己能引起当权者的关注,得到引荐与重用。 D. 尾联刻画了一个遥看城外山峰,怅然回忆的人物形象,表现出难以言状的感叹。 15. 本诗颈联“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一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①颈联以白描手法写了冬树、飞鸟、沙岸、雪窗、钟楼等凄冷意象。 鸟儿飞来,停在沙岸的树上,雪花从钟楼的窗口飞落进来。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 情),委婉表达出凄冷、落寞、孤独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 项,“希望自己能引起当权者的关注,得到引荐与重用”错,本诗的情感更多的是表达落寞 和乡思,即便思及朱庆馀的故事,也不过是由人及己,生出感叹而已。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 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考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理解全诗,由“寄信船一只, - 19 - 隔乡山万重”可知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客居他乡的落寞和乡思。“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 是写景句,选取了“树”“沙岸”“鸟”“窗”“雪”“楼钟”等冷色调的意象,这些意象 在作者的笔下,不加渲染,不事烘托,素笔勾勒,创设了凄冷、萧瑟的意境,借此表达作者 的孤寂之情、乡思之意。解答时先点明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点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 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 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忧民,建功 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用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__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 分别用桑叶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富于生活气息,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劝学》开篇表达“学无止境”观点的一句是“______”;认为只有做到“_________”, 才能够智慧明达,且行为无过失。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在一片欢庆声中,春 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临近,村民们衣着朴素,古时习尚传承至今。 【答案】 (1). 其叶沃若 (2). 其黄而陨 (3). 学不可以已 (4).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5). 箫鼓追随春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沃、陨、已、箫、 简朴。 第 II 卷(表达题 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0 -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陪伴观众四周时间的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正 式落幕。 很多观众说:“明明隔着屏幕,怎么感觉像置身音乐厅一样?”这背后离不开国家大剧 院管弦乐团和录音、摄影、导播等专业团队的协同合作。 为了给观众呈现 360 度的环绕立体式音效,小小的场地内足足安放了 16 路话筒,这样的 设置让不同声部的演奏音效更加清晰、更具穿透力。在准备过程中,乐手经常就声音的质量 问题和录音师________到深夜。不仅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是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更是震 撼心灵的听觉享受。每场音乐会,工作人员都会对拍摄画面进行反复研究。为了拍摄这些画 面,国家大剧院除了依靠摄影师们的辛苦付出,还请来了一些“厉害角色”。堪称“自己会 动的”遥控轨道机器人摄像机,以极佳的操作灵活性保证了移动画面的平稳流畅;而 8 米长 的摄像机摇臂则大大增强了镜头画面的多元化和空间_________。为了给观众营造更为真实的 “池座”体验,拍摄团队首次引入 360 度 VR 环绕式镜头。音乐会现场,VR 摄像机架设在指 挥身后——相当于第一排观众席的席位,为观众______传递最真实的音乐会现场画面。从外 观来看,( ),这也决定了后期的工作人员要处理比一般视频多 5~10 倍的数据量。接下 来,“声如夏花”系列音乐会将接棒登场,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觉得,虽然因为疫情不能 ________但隔着屏幕看到的大剧院依然是完整而立体的。 17.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商讨 层次感 实时 身临其境 B. 商讨 纵深感 适时 设身处地 C. 商量 层次感 适时 设身处地 D. 商量 纵深感 实时 身临其境 18. 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VR 摄像机能够摄录以摄像机为视觉原点的 360 度影像,是一个球体 B. 以摄像机为视觉原点的 360 度影像,一个球体的 VR 摄像机都能够摄录 C. VR 摄像机是一个球体,能够摄录以摄像机为视觉原点的 360 度影像 D. VR 摄像机是一个球体,以摄像机为视觉原点的 360 度影像它都能够摄录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更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B. 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更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 C. 不仅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更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D. 不仅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是美轮美奂的听觉盛宴,更是震撼心灵的视觉享受。 【答案】17. D 18. C 19. A - 21 -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为了减少题量,将词语(实词和虚词)和熟语 (成语、惯用语等)合并起来考查,结合语境分析是关健。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 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 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本题中,第①空,商量:着重指交换意见,多指一般事物,用于口语中。商讨:着重指协商 讨论,多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较重大、复杂的问题,多用于重要会议。此处乐手和 录音师之间的交流,不是较重大、复杂的问题,故应选用“商量”。第②空,层次感:即图 案浮雕刻技术,不仅要求有立体感,还要表现出图案的主次、远近、大小、前后等透视关系。 纵深感:根据透视原理在画面中表现出的空间深度,它给人以深远的感觉。此处 8 米长的摄 像机摇臂拍摄的画面,应该是强调画面的空间深度,故应选用“纵深感”。第③空,实时: 事物发生过程中的实际时间。适时:适合时宜,时间上正合适。此处形容音乐会现场 VR 摄像 机传递最真实的音乐会现场画面,应该是边拍摄边传递,故应选用“实时”。第④空,身临 其境:亲自面临那种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设身处地”是想象自己在某种境地。“身临其境”不是想象,是真的到了某种境地。此处 说观众不能亲自到场,故应选用“身临其境”。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抓住 7 个“是否”来进 行判断。1.看所讲述内容前后是否一致,主要指主旨或观点的统一。2.看事理是否相承。语 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事理,而这种逻辑顺序或者 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3.看前后是否勾连。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 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有明显的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4.看意境是否协调。文 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5.看主语是否一致。主要指主语或陈述对 象的统一。6.看句式是否一致。比如句子结构、关联词语的搭配等,贵在找出对应点。7.看 音节是否和谐。要符合句子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特有的规定。 本题中,前一句是“从外观来看”,所以紧接着应该介绍摄像机的外观,由此排除 A、B 两项; D 项的后半句与它的前半句衔接不紧密,故应排除 D 项。 故选 C。 - 22 -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 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 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 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本题中,此句的主语是“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更是……”分句主语一致, 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由此排除 C、D 项。D 项还有搭配不当的错误,“美轮美奂”只 能修饰“视觉”,“震撼心灵”应该修饰“听觉”。B 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是震撼心灵 的听觉盛宴,更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由此排除 B 项。 故选 A。 20.下而是《南方周末)记者对莫言的一段访谈。请根据访谈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南方周末:你说过你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言:因为蒲松龄和我同乡,“聊斋”里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都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 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读得很入迷。相对于其他作品,它对我的创作影响更大。 南方周未:法新社认为。你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 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蛙》是以我姑为原型,她从解放初开始做妇 科医生一直到退休。写这样一个人,自然要涉及从 1980 年延续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 _________________,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这个小说挑战性也不仅在 于题材本身,还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难度。 【答案】 (1). 为什么尤其推崇《聊斋志异》 (2). 写作时你付出了更大的勇气吗 (3). 写这个问题(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需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 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注意标点符号、逻辑顺序以及语义的勾连。 第一空,由下文“让我读得很入迷。相对于其他作品,它对我的创作影响更大”可知,记者 的提问指向“作品”,结合上文“因为蒲松龄和我同乡,‘聊斋’里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都 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可知,记者提问为“为什么尤其推崇《聊 斋志异》”。 第二空,结合下文“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可知,此处填写的问题应 - 23 - 该是“写作时你付出了更大的勇气吗”。 第三处,结合下文“这个小说挑战性也不仅在于题材本身,还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 难度”可知,此处提及“题材本身”,结合本空在回答“写作时你付出了更大的勇气吗”的 问题,联系“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可知,此处填写“写这个问题(题 材)是文学创作的需要”。 21.下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摸野生动物,不 干扰野生动物休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门通报。 【答案】(1)尽量——坚决(2)摸——接触(3)休息——栖息(4)万一——如果(一旦) (5)通报——举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 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这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断,要求 找出五处不够准确得体之处,并作出修改。第一处“尽量”使用不当,其解释为表示力求在 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而句子想要表达的是一定不能再吃野味了,此处应改为“坚决”; 第二处“摸”使用不当,既然是倡议书,就应用书面语的形式表达,而“摸”字更口语化, 应改为“接触”;第三处,“休息”一般指人的行为,此处是说野生动物,应改为“栖息”; 第四处,“万一”虽然意思上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但是较口语化,可改为“如果”或“一 旦”;第五处,“通报”基本意思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指示精神或情况时 使用的公务文书。通报适用行政机关,党务机关及人大使用。此处让市民向执法部门反映非 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用“举报”。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整个奇异世界。美育就是 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然而,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 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 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 有的学生说,学美术需要很强的耐心,自己做不到。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给 中央美术学院 8 位老教授的回信,强调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 - 24 - 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振兴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涵养心 灵,美育人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关于“涵养心灵,美育人生”的倡议书 美育是一种刚需 亲爱的同学们: 蔡元培说,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给 中央美术学院 8 位老教授的回信,强调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 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因此我们可以断定:美育是一种刚需。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 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 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 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 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 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 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 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 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 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 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 - 25 - 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 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 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 家之幸。 因此我们提出“涵养心灵,美育人生”的倡议,希望同学们重视美育的力量,在发现美 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振兴中学 ×年×月×日 【例文 2】 涵养心灵,美育人生 亲爱的同学们: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 醒另一个灵魂。”用美的知识,唤起对知识的渴求;以美的灵魂,唤醒对美好心灵的追求!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每一位孩子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人生,是学校、社会、国 家都在努力的方向,美育成为当前最需要重视的方向!以美育人生,涵养美心灵,让我们的 人生更精彩!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美育何曾离我们太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张潮《幽梦 影》中说:“花不可以无蝶 ,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 藤萝。”美育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育是疫情期间小学生们争相模仿世界名画的惟妙惟 肖之中;美唷是苏东坡先生在赤壁赋当中的纠结与洒脱;美育还是《诗词大会》中朗朗上口 的诗韵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美育时说:“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以美育人 生,让青年一代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美育为的是我们能够人格更健全,心灵更健康。 毛姆说: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 ,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社会总是发展太快,扪 心自问,是不是失去了初心,应该等等我们的灵魂!美育就是对生命直觉的回归,美育就是 用来温润眼睛和心灵的。当有对美执着追求的孩子们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时,美的力量早 已成为他们小小年纪最大的动力!恰如乔布斯对极简之美的追求,让他有勇气、有动力突破 任何面前的科技阻力!以美育人生,让青年一代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美育恰如人生城堡最生机盎然的树木,滋养人生。 - 26 - 林徽因:“月里来去,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旧事。”没有人会永远地一帆风顺,没有人可 以永远生活在温室里,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动力,美育能给我们很多! 一场文化苦 旅,从青春到白发,经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如果不是对美执着地追求, 樊锦诗,比诗歌还要美好的女子,如何能舍得半生给茫茫大漠?美早已种进了灵魂,所以不 畏困难!以美育人生,让青年一代也涵养这样一颗美丽心灵。 习近平说:”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 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 以美育人生,让青年一代也涵养这样一颗美丽心灵。 因此我们提出“涵养心灵,美育人生”的倡议,希望同学们重视美育的力量,在发现美 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振兴中学 ×年×月×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 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 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 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 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审题】这是一则反映时代发展的作文题目。从材料来看,“美育”是核心话题,在材料中 又提到了美育的重要作用,所以立意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本段材料以“美育”为中心, 表达了时代的呼吁。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①美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教育 应该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美育便是人才成长中重要的一环。加强美育,能够让孩子在艺术的 熏陶中感受生命的美好,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②美育,可以弥补教育短板。美育是教 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年来,我们在教育方面忽略了美育。美育,可以补足教 育短板,让教育更加丰富多彩。③美育,可以塑造健康心灵。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美的眼睛。重视美育,能够让孩子们在寻找美、发现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进而成长 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注意倡议书的格式。 参考立意: 1.美育,可以塑造健康心灵 2.弘扬中华美育教育,让青年涵养美丽心灵 - 27 - 3.滋养学生心灵,成为艺术缔造者 4.熏陶学生感悟生命,增强审美情趣 行文结构(例文 1):作为倡议书,首先要符合倡议书的格式,开头有称呼,此处对象是振兴 中学的学生,因此称呼写成“亲爱的同学们”,然后直接切入主题,明确美育的重要性。正 文部分以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的教授的回信的主要内容开始,从而强调美育是一 种刚需,接下来具体分析美育的力量,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举例如远至几千年 前了孔子就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今又有乔布斯直言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 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最后提倡学生必须重视美育教育,从而收束全文。 素材: 1.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 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2.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罗丹艺术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 3.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包括企 业家、媒体人、白领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想必都很出色,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艺 术和鉴赏。 4.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 颜色了。一一歌德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 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 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 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 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5.中华之美,古来共谈。我们就是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并获得美的体验。牙牙学语时,我们 含混地吐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我们对美最初的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 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6.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正遭遇着尴尬的处境。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 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 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试问,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 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的手 中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还应具备蓬勃昂扬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只有 - 28 -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7.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的突围显得刻不容缓。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摒弃学习的功利心, 让智与美共同助力自己的成长;我真诚的祈愿家长与学校能够摒弃教育的功利心,保护好我 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好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探索科学的美育思路与方法,彻 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