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
高二 语文
(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基础知识(1—14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28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弃甲曳兵 锲而不舍 嬴粮景从 填然鼓之
B. 驽马十驾 摄足行伍 价值连城 高腴之地
C. 君子不齿 流血漂橹 不知句读 金石可镂
D. 不积跬步 门廷若市 孝悌之义 度长契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
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
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
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 项,“嬴粮景从”中的“嬴”书写错误,应该为“赢”。
B 项,“摄足行伍”中的“摄”书写错误,应该为“蹑”;“高腴之地”中的“高”书写错误,
应该为“膏”。
C 项,都正确。
D 项,“门廷若市”中的“廷”书写错误,应该为“庭”;“度长契大”中的“契”书写错误,
应该为“絜”。
故选 A。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
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
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
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
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
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 2 -
2. 下列组合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金就砺则利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⑦威振四海 ⑧蟹六跪而二螯
A. ①②③④⑥⑦ B. ①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④⑤⑥⑧ D. ①②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
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
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
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组合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通假字
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①有:通“又”,再次;暴:通“曝”,暴晒。
②无通假。
③无:同“毋”,不要。
④受:通“授”,传授。
⑤从:通“纵”,合纵策略。
⑥颁:通“斑”,头发花白。
⑦振:通“震”,震慑。
⑧无通假。
故选 B。
3. 下列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B.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以致..天下之士
C.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吾从而..师之
D.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②学不可以..已
- 3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要求。这是一道理
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语的题目,注意以下类型:词义扩大或缩小、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词义弱化或强化等,一般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一个词,而古汉语的一个词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
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 项,①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②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
有一定成就的人。
B 项,①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②以致:古义,用来招徕;今义,连词。用
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C 项,①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形容学识渊博;②从而:古义,跟从并且;今义,
连词,表由前文条件引起后文结果。
D 项,①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②可以:古今
同义,均为能够。
故选 D。
4.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 ①北收要害之.郡 ②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C.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的理解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
用法来推断词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A 项,两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但是,然而。第一句译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
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第二句译为: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
已窘迫不堪了。
B 项,两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第一句译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第二句译
- 4 -
为:他们在位的时间都不长,没发生什么对外战争。
C 项,第一句中的“焉”,语气助词,不译。句子译为: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
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第二句中的“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句子译为:堆积
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
D 项,两句中的“于”都是介词,比。第一句译为:就不用渴望本国的民众比邻国更多。第二
句译为:当老师的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故选 C。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隳.名城,杀豪杰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B.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多义实词,一直都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一
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在以
单音词为主的文言文中更是普遍般来说,词的意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之分。每个词语
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
或为比喻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
A 项,①“隳名城,杀豪杰”的意思是: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所以“隳”的意思
是“毁坏”。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意思是: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所以“隳”
的意思是“毁坏”。
B 项,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意思是: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所以“亡”的意思是“失
去”。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意思是: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所以“亡”
的意思是“战败时的逃兵”。
C 项,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的意思是: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了已有的
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所以“因”的意思是“沿袭”。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意
思是: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所以“因”的意思是“凭借”。
D 项,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意思是: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所以“道”
- 5 -
的意思是“风尚”。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
在的地方。 所以“道”的意思是“道理”。
故选 A。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
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惜)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B. ①秦人开关延.敌 (迎击) ②金就.砺则利 (靠近)
C. 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匹敌,相当) ②金.城千里(坚固的)
D. ①隳名.城 (高大的) 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
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
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
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
法。
A 项,①中“爱”是“吝惜”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不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故选 A。
7. 下列组合中全都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谨庠序之教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③⑥⑧ D. ⑤⑦⑧
【答案】D
【解析】
- 6 -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
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
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①第一个“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人;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愚人。句子意思是: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②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句子意思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
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③树,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句子意思是: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
④假,形容词作动词,借、借助;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子意思是:借助舟船的人,并
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⑥谨,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谨”。句子意思是:注重乡校的教育。
故选 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
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
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③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④吞二周而亡.诸侯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
⑦以愚.黔首 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 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B.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C. 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D. 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
- 7 -
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
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①内,名词做状语,对内。句子意思为: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
②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句子意思为:让老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
而不感到有遗憾。
③亡,动词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句子意思为: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
④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句子意思为: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
⑤日,名词做状语,每天。句子意思为: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⑥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句子意思为: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⑦愚,使动用法,使……愚昧。句子意思为:来使百姓愚蠢。
⑧师,名词活用作动词,从师。句子意思为:(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所以①⑤是名词做状语,②是为动用法,③是动词用作名词,④⑥⑦是使动用法,⑧名词活
用作动词。
故选 B。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
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
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9. 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大王来何操? 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⑧当其欣于所遇。
⑨不拘于时。 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③⑥/②④/⑤⑦/⑧⑨⑩
C. ①③⑧/②④⑤/⑥⑨/⑦⑩ D. ①⑥⑧/②④⑤/③⑦⑨⑩
【答案】C
【解析】
- 8 -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能力。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
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
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
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桑树之”。句子意思为: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
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句子意思为: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
不会有的。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句子意思为: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
再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走了。
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吾与谁归”。句子意思为: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⑤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子意思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⑥被动句,其中的“为”是“被”的意思,表示被动。句子意思为: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
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⑦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句子意思为: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
歌声伴和。
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句子意思为: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
高兴时。
⑨被动句,“于”字表被动。句子意思为:不被时俗所限制。
⑩定语后置句,以“之”字为标志词的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句子意思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所以①③⑧是状语后置句,②④⑤是宾语前置句,⑥⑨是被动句,⑦⑩是定语后置句。
故选 C。
【点睛】文言句式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
(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
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
- 9 -
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
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
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10. 下列语句的翻译,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翻译:召集天下的士兵,把他们集中到咸阳,销毁他们的兵器,把兵器铸造成十二个金人。
B.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翻译:发展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
历史了。
C.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翻译: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更长,但人
们在远处也能看见。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翻译: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
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点的落实。本题要求选出“语句的翻译,不够准确的一项”。
A 项,“收”,收缴;“兵”,兵器;“销锋镝”,销毁锋刃箭头;“金人”,金属人像。句
子译为: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成十二个铜人(金
属人像)。
故选 A。
11. 下列关于教材相关常识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
量极少等。
②“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代叫“序”,周代叫
“庠”,主要是教授知识,为国家培养人才。
③《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扬州、荆州、豫
- 10 -
州、青州、兖州、徐州、冀州、梁州、广州。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④《师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与欧
阳修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有《昌黎先生集》。
⑤《荷塘月色》是朱自清著名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先重点写荷塘上的月光,运用通感等
手法赋予月光动态美;再写月光朗照下荷塘中多姿的荷叶、荷花,通过描绘这特定时辰特定
氛围中的景象,创造了一种清静、幽暗、朦胧的境界。
⑥《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也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
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在整篇文章之中,
蕴含着一种孤独、忧郁的心态。
A. ①⑤⑥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尤其要留
意书下注释,掌握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与代表作,并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
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③“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广州”错误,“广州”,古代行政区划,地理
上属汉地九州之中的扬州南部,是三国东吴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划,不是九州之一;“广州”
应为“雍州”;
④“与欧阳修共同倡导古文运动”错误,韩愈是唐代人,欧阳修是宋代人,二人不处于同一
时代,“欧阳修”应为“柳宗元”;
⑤“文章先重点写荷塘上的月光,运用通感等手法赋予月光动态美;再写月光朗照下荷塘中
多姿的荷叶、荷花”错误,文章先重点写月光朗照下荷塘中多姿的荷叶、荷花;再写荷塘上
的月光。
故选 B。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军事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后,群众的热情很高。每逢假日,即使到了快闭馆的时候,前来
参观的人仍不绝如缕....。
②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
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
- 11 -
③法布尔的《昆虫记》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平易近人....,受到很多中学生的青睐。
④中国品牌彩电技压群芳....,在 2016 年稳扎稳打,以 8360 万台的全球出货量超越对手韩国,
跃居世界第一。
⑤不顾人民死活只顾发财享乐的贪官都罪不容诛....,人们对他们深恶痛绝,这很自然。
⑥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
他悲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
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
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与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与人称相应,与句意一致,使
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①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局势危急,不合语境,应为“络绎不绝”。
②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③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使用正
确。
④技压群芳:比赛中技高一筹,超越众女子。这里指“中国品牌彩”,搭配不当。
⑤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使用正确。
⑥百身何赎:指自身死一百次也无法抵罪,或者换不回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愧疚的感情。正
确。①②④是错误的。
故选 B。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①新时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时代农
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②近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我国将迎来原油价格调整的“窗口期”,
全国大部分省市 93 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将进入“五元时代”。
③根据国家环保部实地调查显示,我国西部省份不少本是青山绿水的地方生态环境却变得越
来越脆弱,甚至到了相当危险的地步。
④雄安国家级新区被定性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以塑料包装、电气
- 12 -
电缆、金属回收、服装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雄安三县将面临重大的产业变革。
⑤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
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⑥“最美逆行者”不仅指的是那些前往疫情区的人,更指的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依然默
默的在岗位上坚守,团结一致维护基础服务功能不紊乱的人,他们是铁路职工,是警察,是
环卫工人,是社区服务者等等。
A. ①③⑥ B. ③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
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
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
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①结构混乱,前一句主语是“新时代农民工”,后一句主语却变成“各级政府”,中途易辙,
“自从”应放到“新时代农民工”之前。
③结构混乱,“根据……”与“……显示”句式杂糅,删去其中之一。
⑤成分赘余,“妇孺”包括妇女和孩童,可删去“及孩童”。
故选 C。
【点睛】解答病句题,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其次要掌握
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
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
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14. 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B.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C.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答案】D
【解析】
- 13 -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
喻、借代、比拟(分为拟人、拟物)、衬托、对比、顶真、反复、对偶等,知道常见修辞手法
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判断出是何种修辞,准确解题。
A 项,“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写了明月、夜霜和梧桐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明月和夜霜是“梧桐”所处的艰难境遇,它的“不甘”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B 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
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C 项,“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带流水护卫着田地,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
两座山峰面对着房屋,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诗句中把“护”“送”人的
动作用在“水、山”上,赋予“水、山”灵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项,“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
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诗人把“明月”比喻成“玉盘”,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 D。
【点睛】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
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拟人就是把事
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拟人化的写法可以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
特有的具象效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计 24 分)
(一)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解读凉州
⑴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时值阳春四月,我离开
故城济南时已是春色酽酽、绿意沸腾了,而这里却是一派边塞景象:左边是霸气粗豪的祁连
山,白雪冠顶,渗透出一缕缕凛凛寒气;右边是雄浑苍莽的龙首山,呈现出一抹冷漠的灰黄。
看不见山泉流水,听不见莺歌燕语,稀稀落落的村庄里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犬吠,传递出一
缕生命的气息。天地间一片旷达的静寂,一片枯涩的静寂。
- 14 -
⑵汽车穿行在河西走廊,历史的密码从时间隧道里蹦跳出来,扑落在大脑的屏幕上……
⑶两千多年前,张骞途经古凉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河西
走廊为核心的古凉州地带便成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西亚的重要通道。在这条历史通道上,
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而历史变
迁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典范。
⑷秦汉之际,匈奴在中国北方崛起,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数十年间没有力量与匈奴
抗衡,只好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边境危急。到了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
王,决心要开疆拓土,疏通丝绸之路,连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骠骑将军
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占领河西走廊东端。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
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开设郡县,武威郡即凉州刺史的治所,这样,武威
便有了凉州的别称。
⑸到了唐朝初年,河西走廊先后被匈奴人的后裔突厥和吐蕃、吐谷浑割据。唐王朝建立
后一百多年中,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了多次战争,大都是以凉州为根据地进行的。整整一个
唐朝,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了上百次的大战役,前后三百年,前仆后继,为开拓这条人类文化
的运河、中西友谊之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⑹在唐朝国力极度强盛时,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乳交
融的阶段,凉州作为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自然也达到了繁华鼎盛时期。那时,凉州的知名度
极高,仅次于都城长安。凉州词、凉州乐、凉州伎舞,风靡全国。温子升描述当时凉州的繁
华景象:“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由此可见盛唐时期这西北边塞重镇一幅歌吹喧天、
文化葱茏的画面。
⑺我知道,凡是文化名城,街巷里总是要飘曳着文化人的衣袂。王之涣、王维、高适、
岑参、李益……多少诗人钟情凉州,用生命和卓越才华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流韵千古的凉州
词,让凉州这座边塞小城在唐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
⑻在凉州活动时间最长的是高适和岑参。高适二十岁时在长安求仕不遇,经人举荐混了
个县尉,是官吏中最低的一级。“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他毅然辞职,投奔
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记,驻守凉州。凉州虽然没有江南的杏花春雨、烟柳画舫,但
这里边风浩浩,大漠茫茫,山岭峻拔,戈壁旷大,他在这里度过一段充满审美体验的浪漫人
生。无独有偶,岑参也是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不遇,“诗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 满腹诗
书,经天纬地,在京都却不能施展,只好另辟蹊径,投笔从戎,仗剑出塞。“风萧萧兮夜漫
漫,琵琶一曲肠堪断”,“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这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
- 15 -
夜集》写出了凉州的繁华,胡人云集,琵琶声喧。书剑飘零的诗人,在前线与老友相会,热
酒冷梦,吟诵如潮。这不是江南才子的浅斟低吟,而是军旅诗人的狂饮浪醉。也只有边塞重
邑凉州,那边月凄清、风沙萧萧、战马嘶鸣的大景象,大氛围,才能酿就这一腔豪迈悲壮的
诗情!
⑼我在武威的街巷里寻寻觅觅。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1)古塔,古色古香的城门钟楼,出
土铜奔马的擂台,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珍宝的西夏碑(2)……边塞古城仍保留
着一角静谧和肃穆,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厚重。漫步街头,触目所及,更多的是高楼、绿树、
宽街、阔路,一爿爿商店、酒肆、咖啡馆、网吧、舞厅,人影飘动,熙熙攘攘。流行歌曲在
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却不闻胡人的琵琶羌笛;舞厅里传来舞曲强烈刺人的节奏,却不见凉州
乐伎婀娜优雅的舞姿,没有凉州曲的悲怨苍凉,没有凉州词的雄沉宏阔,更没有“此时秋月
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的场景。一切远去了。
⑽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泥土里,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
事、新的传奇吗?
⑾我走向郊野。高邈深邃的夜空,满天晶莹闪烁的星斗,裹着寂寞裹着孤独的祁连山,
依然呈现出狂飙卷澜般的雄姿,庄严、沉郁,每一座山峰都高贵地矗立着,平静而肃穆,从
容而大度。望着远处隐隐的长城、烽燧、垛堞,还有身后的边城,我肃然起敬。感谢武威,
感谢古凉州,我应该脱帽叩首。是凉州这个伟大的支撑点,支撑着汉唐历史的一页苍穹,支
撑起中华民族一个辉煌的时代。凉州,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谁能像你一样既有镞
矢如雨、战马长啸的战争画卷,又有汹涌的诗情、滂沛的乐章以及那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
刚的浪漫主义情怀呢!
(取材于郭保林同名散文)
注释:(1)鸠摩罗什:东晋时期后秦高僧,生于西域龟兹国,曾在凉州生活 17 年,弘扬
佛法。(2)西夏碑:即“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
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原置凉州大云寺。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盛时期的凉州知名度极高,既是有“桥头堡”作用的边塞重镇,又是瑰丽的诗词歌舞之
城。
B. 时代的变迁已经改变了凉州的面貌,作者认为武威已经很难再创造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
C. 诗人们钟爱凉州,因为这里景致雄浑阔大,激发他们吟咏出大境界、大悲壮,一吐胸中块
垒。
- 16 -
D. 汉唐时同西北民族的征战,护卫了国家西北边境,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凉州文化的发展。
16. 第⑼段中,作者说武威的街巷里有“青砖斑驳的鸠摩罗什古塔,古色古香的城门钟楼,
出土铜奔马的擂台,气宇轩昂古树千章的孔庙,还有稀世珍宝的西夏碑”,又说“一切远去
了”,你认为这样说矛盾吗?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17.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凉州文化”的内涵并做简要解说。
【答案】15. B 16. 不矛盾。文中写到武威的街巷里保留了“古塔”“城门”“钟楼”等
历史遗迹,但是古凉州苍凉雄浑的意境、英雄主义的气质和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却早已远去。
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的写法,表达了对古凉州文化即将沉寂的惋惜和忧思。
17. 凉州文化内涵:①开拓进取、英雄无畏的精神 ②融合荟萃、包容共举的心胸 ③建功立
业、悲壮豪迈的诗情。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说,如:汉武帝夺取河西走廊、唐代多次战役,
打通、开拓丝绸之路;与西域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融,至今保留多
种文化共存的遗迹;凉州词是诗人们用生命和心血创作的诗篇,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内容、主旨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美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其次,了解在选项的
设置上,一般会设置一些陷阱,例如,看似合理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只有通读
全文,才能看出破绽。分析时,要注意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辩文体;④找
线索;⑤理层次。
B 项,“作者认为武威已经很难再创造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⑽段说
“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泥土里,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事、
新的传奇吗”,用的是问句,表达不确定的语气。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因为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等紧密联系,
受着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制约,必须注意: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②紧扣写作背景、主旨及
作者的写作倾向来理解。③要会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指代词的含义、以及注意词语的感情
色彩等。
- 17 -
尽管有这些古物留存,可城市只“保留着一角静谧和肃穆”,城市其他地方“触目所及,更
多的是高楼、绿树、宽街、阔路,一爿爿商店、酒肆、咖啡馆、网吧、舞厅,人影飘动,熙
熙攘攘。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却不闻胡人的琵琶羌笛;舞厅里传来舞曲强烈刺人
的节奏,却不见凉州乐伎婀娜优雅的舞姿,没有凉州曲的悲怨苍凉,没有凉州词的雄沉宏阔”,
可见凉州那种苍凉雄浑的历史文化已经消失了,所以作者说“一切远去了”并不矛盾,作者
追思的是整个历史文化,而不仅仅只是一点遗迹。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阅读原文,在此
基础上,找到与题干问题相关联的语句或语段,然后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最后作答。本题的
要求是概括“凉州文化”的内涵并做简要解说。
第三段,“作为丝路重镇的武威,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美好梦想的时空流转,
而历史变迁中沉淀孕育的凉州文化,成为丝路文化融汇的结晶和典范”和第六段“在唐朝国
力极度强盛时,西域诸国与大唐的关系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乳交融的阶段,凉州
作为河西走廊的桥头堡,自然也达到了繁华鼎盛时期”可见,凉州有交流融合的文化底蕴;
第四段“汉武帝时,这位有囊括四海之志的一代君王,决心要开疆拓土,疏通丝绸之路,连
续派卫青、霍去病、李广出击河西走廊。骠骑将军霍去病首战告捷,一举击垮了匈奴休屠王,
占领河西走廊东端。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战场被命名为武威”可见,凉州还有积极
进取,开疆拓土的内涵;
第七八段中高适和岑参的例子,说明凉州还有“腔豪迈悲壮的诗情”。
根据以上进行整理作答。
(二)外国文学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礼物
[英]梅亚•格林
阿诺德走进病房,却突然收住了脚步。他看见了伯吉斯先生,还发现伯吉斯先生病床旁边
站着一个人。糟糕!诺德心里咯噔了一下,史迪威可能会发现他的。他是无意中听到史迪威
可能要去医院探望伯吉斯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阿诺德马上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去医院看望
一下。于是,他赶紧喝了一杯茶,便匆匆地朝医院奔去。然而,史迪威还是先到了一步。
阿诺德买了一串葡萄。可是,他看见床边的储物柜上竞也放着一大串葡萄,好像是那种
无核的小葡萄,属于价钱较贵的那种。肯定是该死的史迪威送的!他觉得还是将自己的那串葡
- 18 -
萄扔了为好,但又觉得扔了实在可惜。留下自己吃算了,他心想。此时,他的面孔就像那串
葡萄一样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儿别扭。于是,他将那串葡萄随手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里。此时,
他的面孔就像那串葡萄一样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儿别扭。
只要史迪威在那里,他就不好进去了,可病房外面又没有什么可以躲避的地方。想来想
去,阿诺德只得又退到了楼下,在接待处茫然无措地转来转去。
究竞该给伯吉斯先生送点儿什么礼物呢?买束鲜花?那太丢人现眼了!买本书怎么样?正好
那边有一个书摊。阿诺德走过去随手捡起一本平装书,一看价格,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将
近 6 英镑!上次买的那本书才花了他 2.5 先令。
阿诺德走进自助餐厅要了一杯茶。餐厅已经坐满了人,他只得与别人共用一张餐桌。坐
在餐桌的东面,外面的人看不到他,而他正好可以盯到那边的楼梯口。
在他的旁边,一位穿红色外套、身材高大的女人正和一个朋友交谈着。她的手提包敞开
着,里面的东西阿诺德看得一清二楚,在一堆妇女日常用品中间夹着一个小瓶子。一个小瓶
装的威士忌酒,上面还绑了一个心形的蝴蝶结。
这下他心里总算有了主意!刚才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伯吉斯先生平时就喜欢喝
上一杯。可是医院是不会卖酒的,即使他想跑出去买,恐怕在这座医院周围方圆几英里的范
围内也找不到一家卖酒的商店。
一想到生活中的不公,阿诺德的心情不由得郁闷起来。自己在那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
如今突然来了这个史迪威,用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一时的热情拍老板伯吉斯的马屁。阿
诺德压根儿就不相信热情。现在,他们要讨论什么重组问题。阿诺德心里明白,这所谓的重
组无非就是要将一些人重组掉.他们竟然还美其名曰提前退休。哼!如果经济上负担得起,提
前退休也就罢了,而阿诺德是负担不起的。到了这种年龄,他还能去哪里找到工作呢?
阿诺德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个小瓶子。史迪威怎么在病房待了那么长时间?想必,他也找
不到那么多话要说吧。老伯吉斯先生在精神状况最好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言语的。“身体
还好吗?”“这里的饮食怎么样?”“工作情况怎么样?”三言两语问候一下不就得了,还有什
么要说的?当然,史迪威与众不同,他可以谈上几个小时还觉得言犹未尽。阿诺德真希望史迪
威把伯吉斯先生烦得要死。
红衣女人还坐在那儿跟朋友交谈着。她在详详细细地讲述着自己的家族病史。
史迪威终于出来了!他走下了楼梯。阿诺德站起身来,故意将那女人的手提包碰到了地上。
“噢,请原谅,你看我笨手笨脚的。让我来捡吧。”阿诺德弯下腰捡起了滚落到地上的
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面带微笑地将手提包交还给它的女主人,然后快步跑向楼梯口。
- 19 -
把它搞到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阿诺德暗自庆幸。不过,他的心头也掠过一丝负罪感。
可他转念又想,这完全是那女人自己的过错。谁让她将自己的手提包那样敞开着,让那诱人
的东西暴露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完全是自讨苦吃嘛!总而言之,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成为一个充
分的理由。
阿诺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伯吉斯先生接到自己礼物时是怎样的一副神情。他想,肯定会
比史迪威的要好。你看他,就提了那么一串灰不溜秋的葡萄!
想到这,阿诺德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地走进了病房,掏出了那瓶威士忌酒。
大约过了几分钟,红衣女人推门进来,“爸爸,今天好些吗?妈妈让我给您带来了你最爱
的威士忌,不过,妈妈绑了个蝴蝶结,提醒你只看不喝。”她是伯吉斯先生的女儿,她看到
了桌上的那瓶威士忌和愣在那里的阿诺德……
1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诺德听说史迪威可能要去医院看望老板,就急忙赶到医院,是希望能赶在史迪威之前,
显示自己比史迪威更加关心老板。
B. 阿诺德两次提到史迪威的葡萄,给出的是不一样的评价,这与阿诺德变得自信的心态有关。
C. 史迪威对工作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有时也拍老板的马屁,但他待人真诚热情,主动买
上等的葡萄到医院看望伯吉斯。
D. 这篇小说情节简单,脉络清晰,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结尾的处理更是巧妙,虽然不直接交
代故事的结局,但讽刺意味更加浓重。
19. 小说以“礼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20. 根据全文内容,请简要概括和分析阿诺德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18. C 19. 礼物指得是阿诺德和史迪威送给住院了的老板的不同礼物,形成对比,
概括了全文送礼、偷礼、换礼的主要内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阿诺德改变礼物,偷
酒送礼成为必然讽刺了他的阴暗心理。
20. 答案一
①为人吝啬。看望伯吉斯先生买的葡萄是便宜货,书的价格高就舍不得买。
②人情淡薄。得知史迪威要去看望伯吉斯先生,才意识到自己也要去看望,而且想赶在史迪
威之前。
③对工作缺乏热情。在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但缺乏工作热情,没有创新。
④手脚不干净、自欺欺人。故意撞了红衣女人,却“面带微笑”地把包给她,自己偷拿别人
东西却找理由除去负罪感。
- 20 -
答案二
①自以为是,在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主观断定史迪威送了葡萄,要让他退休。
②小气自私,舍不得出钱买好的礼物,居然去偷。
③不思进取,面临公司重组,不热情工作,只是说同事的坏话,巴结老板。
④小肚鸡肠,自己可以巴结老板,却因不满同事史迪威收到重用而说他巴结老板。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本题中 C 项“对工
作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有时也拍老板的马屁”说法错误,这是阿诺德的想法,带有个人
感情色彩,未必是事实。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小说标题的作用:1.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
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设置悬念;3.贯穿始终的线索;4.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5.
推动(暗示)情节发展;6.突出主题;7.以某种艺术手法吸引读。本题中,联系全文看,“礼
物”指的是阿诺德如何史迪威送给老板不同礼物,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从具体情节上看,
阿诺德送礼、偷礼、换礼的过程都是围绕“礼物”展开的,“礼物”是线索,起到了贯穿全
文的作用。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阿诺德的“礼物”是偷来的,他虽然有一丝负罪感,但
是自己偷拿别人东西却找理由除去负罪感,偷来的“礼物”终非礼物,讽刺了阿诺德的可笑
行为和阴暗心理,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起到了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理顺以上分析要点,
分点作答即可。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
人物的各种描写,通过分析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最后用准确的
语言加以概括。答题时先概括后分析。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主要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一般都是别人的评价等。
本题中,从小说对阿诺德的描写看,阿诺德在岗位上干了四十五年,没有突出成绩,对工作
缺少热情,面临公司重组,想要巴结老板,投其所好,表现了他不求上进,善于取巧,工于
逢迎的特点。要送礼物,又为给老板送什么礼物纠结不已,表现了他的患得患失。此外,得
知史迪威要去看望伯吉斯先生,才意识到自己也要去看望,而且想赶在史迪威之前,看望时
- 21 -
买的葡萄是便宜货,书的价格高就舍不得买。说明他的人情淡薄,小气吝啬,为人自私。认
为史迪威威胁到自己,一味指责对方拍马屁,又表现出了小肚鸡肠的特点。在礼物的价格上
他斤斤计较,甚至不惜偷盗,故意撞了红衣女人,却“面带微笑”地把包给她,自己偷拿别
人东西却找理由除去负罪感,又表明了他手脚不干净和自欺欺人的特点。概括时先总结后分
析,分点表达。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环境交代、
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手法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多关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
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要求简要分析形象的性格特征,回归文本,找到写该人物的内容,
把握主要性格特征,并注意联系其他人物来看,防止遗漏得分点。
三、古诗文阅读(共计 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有贱妾有子名文,
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
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
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
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
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
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
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
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
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
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
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
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
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
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 22 -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
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偶人与土偶人相与语。木偶人曰:‘天雨,子
将败矣。’土偶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
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偶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选自《史记 孟尝君列传》)
2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
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B. 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
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C. 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
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D. 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
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B. 诸侯,是古代井田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代分公、侯、伯、
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C. 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君是爵位,也是称呼。田文,因字为孟,封地为尝邑,承袭其
父君位,所以叫孟尝君,《战国策》也有记载。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名一般指人
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D. 质,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
子、亲属或重臣。
2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婴认为五月出生的田文长大后会对父母不利,所以很不喜欢这个贱妾之子,甚至不让田
文的母亲抚养他。
B. 孟尝君才华出众、心胸宽广,对待士人尊重礼让,对待百姓关爱同情,对待祖国忠贞不二。
C. 孟尝君批评父亲手握齐国重权,却奢侈专横,只为自己谋取私利不顾国家和百姓谋利益。
从此以后父亲对他很认可,并委以重任。
D. 苏代讲关于木偶人与土偶人的故事,旨在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孟尝君接受了建议,取
- 23 -
消了行程。
2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2)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偶人所笑乎?
【答案】21. C 22. B 23. B
24. (1)孟尝君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好好地对待他们),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
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无论富贵贫贱一律与田文相同。
(2)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行,如果回不来,您恐怕会被土偶人嘲
笑吧?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
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
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用事相齐”的意思是“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句意完整,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
所以“齐”后断句,排除选项 AB;句中的三个“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连接前后两
个句子,所以中间不能断开,“士”做“不得短褐”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D。
故选 C。
句子翻译:田文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威王、宜王、滑
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
之士。我听说,将军的广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随意践踏绫
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
不饱。”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 24 -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是古代井田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错误,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B 错误。
故选 B。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
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
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B 项,“孟尝君才华出众、心胸宽广”错误,从倒数第二段“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
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可知,孟尝君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跟他一起的那些宾客
侍从跳下车来,一阵乱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由此可知,孟尝君并非心胸宽
广之人。B 错误。
故选 B。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舍:舍弃。遇:对待。以故:因此。倾:使……倾心。无:无论。等:相同。
(2)今秦,虎狼之国也:判断句,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得无……乎:固定句
式,恐怕……吧。为……所:被动句,被。笑:嘲笑。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 25 -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当初,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妾生
了个儿子叫文,田文在五月五日出生。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不要养活他”,可是田文的
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大了。等他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
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扔了这个孩子,你竟敢让他活了下来,这是
为什么?”田文叩头大拜。接着问田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
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跟门户一样高时,会害父害母的。”田文说:“人的命运
是由上天授予呢(人这一生是从上天那里接受命运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还是从门户那里
接受命运呢)?”田婴沉默不语。田文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如果是从上天那里接受
的命运),您还担心什么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如果是从门户那里接受的),那么只要加
高门户就罢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
过了一些时候,田文趁空问他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孙子。”
田文接着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叫什
么?”田婴说:“我不知道了。”田文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
君王(威王、宜王、滑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
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广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
的姬妾可以随意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
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大量地囤积家财,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
却忘记了国家利益一天天受到损害。我私下感觉很奇怪。”从此以后,田婴开始礼待器重田
文,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
中。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下来。田婴去世后,追谥靖郭君。
田文果然在薛邑继承了田婴的爵位。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这些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
君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无论
富贵贫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门客,与门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
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门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门客父母的住处。门客刚刚离开,孟尝君
就已派使者到门客父母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
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好好地对
- 26 -
待他们)。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
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 “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矮小
的男人罢了。”孟尝君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跟他一起的那些宾客侍从跳下车来,一阵乱
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来请求拜见孟尝君。孟尝君就准
备去秦国,而宾客们都不想让他去,规劝他,他不听从。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
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在一起谈话。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
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得毁,也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
着你跑,不知道你会被冲到什么地方去。’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
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恐怕会被土偶人嘲笑吧?”孟尝君就作罢了。
(二)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庚郎:指南朝梁代时年成名的文士庾信
25.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B. “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
C. 作者用拟人手法写;草对王孙的埋怨,表达了自己对投身仕途的厌倦。
D. “翠色和烟老”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
26. 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草写得形神(外形特点和内蕴情感)俱备。请结合具体
诗句,写出对草之“形”“神”的理解。
【答案】25. D 26. 形:茂盛、绿。神:初入仕途的春风得意,伤春之情,倦游思归之情。
【解析】
【2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 27 -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
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写诗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错误,不是“想象自己回归故
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而是暗寓作者伤春之意,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
故选 D。
【2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
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
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答题步骤:①
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
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
③根据意境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词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
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
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
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
由景入意。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下
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末
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
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
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最后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全词结尾处的“老”字与上片
“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
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这首词用“平”“烟”“萋萋”,状草之形;用
“碧”“嫩”“翠”,状草之色;又用映衬手法传写出草之神与情。
【点睛】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
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
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
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三)默写(10 分)
- 28 -
27.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
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认为在渔业方面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的句
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木受绳则直 (6). 金就砺则利 (7). 天
下云集响应 (8). 赢粮而景从 (9). 数罟不入洿池 (10). 鱼鳖不可胜食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文化常识掌握情况。考查名篇背
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
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
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砺(2)赢(3)罟(4)鳖
等字。
四、写作(60 分)
2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感叹:“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看来,
“春色”无处不在,只要你走出那座困住你的“城”。
这段话引发你怎样的生活体悟和联想?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可抒
发情感。
要求:①文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 600 字至 800 字。②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春天在敲门
- 29 -
四月的太阳总是醒得那么早,春光肆无忌惮地四处弥漫。可是,微弱的晨光却被那扇关
得严丝合缝的铝合金窗所拒绝,外面鲜活的空气却渗透不进那厚厚的玻璃。他一如既往地躲
在自己阴暗的小屋中,谁也不能打扰。
“咚咚咚”,阳光来敲门,那是春天的使者,但他拒绝了;
“咚咚咚”,热闹来敲门,那是春天的脚步,但他躲避了;
“咚咚咚”,欢乐来敲门,那是春天的生命,但他退却了……
他的心扉已经不会再向外界敞开了,他只是永不停歇地去回忆那逝去的岁月,那消失的
春天……
消失的春天
五年前的春天里,他是多么幸福呀,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穿梭在满是红花绿叶的乡间小
道。他采一朵桃花送给妈妈,妈妈笑了。他采一朵月季送给爸爸,爸爸也笑了……不对,笑
脸渐渐地模糊了,无情的爸爸牵着别人的手走了,他看见,月季花谢了,片片花瓣散落在他
身上。而不幸的妈妈,年纪轻轻就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旅程,也带走了那朵桃花。他没有流泪,
他不知道命运为什么要如此捉弄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只知道:春天,已经不再属于他
了。
与春天抗争
从此,他疯狂地崇拜起卡夫卡,那个同阳光作斗争的伟大的作家。他几乎可以把卡夫卡
的《城堡》倒背如流,从那里,他好像获得了一种力量,他看到一个用痛苦磨砺出来的灵魂
执著地与孤独为伴,永远地反对阳光,拒绝光明。于是他学会了用作茧自缚来保护自己,他
逃避着每一个春天,惧怕着每一个试图打开他心扉的人。他的老师、同学、邻居,每一个人
都尽着最大的努力来开导他,帮助他,他们坚信,在他的心灵深处,一定还有着一丝丝的活
力,一定可以重新唤起他对春天的热爱。
春天的苏醒
他依旧孤独地生活着。诚然,偶尔他也会被执著的敲门声引起一丝悸动,但仅仅限于悸
动,他永远也不会打开门。他翻看着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以为这又是一个孤独的人同世
界上所谓的光明抗争的故事。然而,当他看到最后一页,那令人尊敬的基督山伯爵道出了人
生的真谛——“等待和希望”。那一刻,他苦苦筑起的心灵防御之门轰然倒下,他听到了自
己内心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久违的春天
“咚咚咚”,他再一次听到了敲门声。这一次他跑去开了门——虽然只是一丝门缝,他
- 30 -
看到地上有张字条,上面写着:“走出来吧,美好的春光在等着你,你的朋友和老师在等着
你,打开门,你会发现,外面又是一个崭新的世界!”那一刻,他感到一丝久违了的温暖在他
的身上洋溢起来,小时候的天真活泼仿佛一下子又有了感觉。他觉得自己的屋子亮了许多,
尽管那只是一丝门缝传来的光明啊。
“咚咚咚”,又有人在敲门。这一次不知是谁,是清风,还是阳光?他再也不会犹豫了,
猛地推开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他感到春天又一次向他张开了双臂,他笑着,跑着,融入
那可爱而美好的春光中去了。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
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
键句、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进行立意。
审题过程:
本次作文给的材料有两句话,一句是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的语句感叹:“始知郊田之外
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是由这句话引发的感慨:“春色”无处不在,只要你
走出那座困住你的“城”。首先要读懂袁宏道这句话的意思:这才知道郊田以外未尝没有春
天,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作者走出城外,没想到早春的气息所在皆是,心情无比愉
悦。当他偶见嫩柳迎风、鱼翔浅底的青山绿水时,他仿佛恍然大悟:人间不是没有春光,人
生不是没有乐趣。这既是对大自然的惊叹赞美,也体现了袁宏道厌倦城居官场生活,寄意山
川草木的情怀。第二句话是“看来,“春色”无处不在,只要你走出那座困住你的‘城’。”
的确,春天无处不在,不走出去,就看不到春天。这里的“春色”“城”都有其比喻义,“春
色”可指真情、信任、善良帮助等一切正能量的东西,“城”可以是阻碍人前进的事物,如
不良的习惯、陈旧的观念、僵化的思想、人生的束缚、也可以是舒适的生活、优越的环境、
甚至是父母的关爱、亲友的帮助等,总之,凡是能束缚我们,或能让人产生隔阂、猜忌等负
能量的东西都可以理解为“城”。生之乐无处不在,但是必须摆脱心中的束缚,否则人就体
会不到人生的乐趣。总之,此句含蕴丰富,其寓意似乎也不局限在感知春色上,而涵括了只
有亲自去做去看,摆脱束缚和限制,才能有所发现或发现真相的道理。
参考立意:
摆脱束缚,思想就获得自由;
放下名利,创造精彩人生;
- 31 -
走出心灵的困境,拥有春天;……
行文结构:
本文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比如文章的标题为“春天在敲门”,考生可以写一个故事:一个
孩子在父母都离开他以后后就关闭了自己,只是躲开同学独自读书,他从书中汲取生活下去
的勇气和力量,但是他的心门总是紧紧地关闭,拒绝他人的到访。终于有一天,有人从他家
的门缝里塞进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走出来吧,美好的春光在等着你,你的朋友和老师
在等着你,打开你心中的城,你会发现,城外是一个崭新的世界。”那一刻,他感到一丝春
天般的温暖,终于摆脱了心中的束缚。文章在形式上可以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如“消失的春
天”“春天的苏醒”“久违的春天”,用这样的小标题暗示故事情节脉络和人物心情的变化,
揭示主人公走出心灵的阴霾,重新拥有温暖和关爱的主题。
参考素材:
当身处困境,我们应勇敢面对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困难是可怕的,令人畏惧的,当困境
到来,我们总是想回避它,远离它,不敢坦然面对。“刀要石磨,人要事磨”,许多豪杰都
是从这样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史铁生就是如此,在母亲的鼓励下走出困境,用笔和纸来克
服那已经折磨了他半生的废腿,最终成为一名作家,写出了《病隙碎笔》等极为感人至深的
著作,他终于拥有自己写作的春天。
要走出困境,我们应具备信心与勇气。霍金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他小的时候就有肌肉萎
缩病,然而面对这不仅是身体上也是心灵上的困境,他依然特别乐观地去面对。“乐观、努
力”的信念让他考上了牛津大学;只用三根手指打字,而成为了科学家、天文学家;并定下
五大预言。泰戈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必报之以歌。”面对困境要充满希望,用乐观
的心态和勇气迎接未来,霍金的这种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我。让我在疫情中重拾信心,继续
扬帆起航。
“我的老师告诉我:每个人,都必须在这一方天地里为追求梦想打基础。想获释,就要认真
学习,努力奋斗。将要踏出校门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正在走进另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她说得是那样的认真。就这样,她的话敲开了我心灵的大门;和煦的清风风干了我的困惑。
走出心灵困境,我终于明白,生命的主题在于:怀着美好的向往,坚持不懈地奋斗。举目,
黑土地上点缀着点点新绿;仰头,天空渲染着无尽的湛蓝。噢,春天已经到了。
奋战在一线的李婷医生不幸感染了病毒,在电话视频中对丈夫说:“不要担心我,照顾好我
们的儿子。”她的双眼似一潭黑色湖水,似乎少了份对未来的希望,她好像失去了很多:健
- 32 -
康的身体,满满的希望……但是我能看得出来,那双眼中唯一不少的是对亲人孩子的温柔与
慈爱。你们只是普通的凡人啊!却牺牲了自己的身体,保护了更多的凡人。我的眼睛湿润了,
心,也热乎了。我在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平凡、深情。可你们又是战士,与病
毒血战数日,舍弃小家,保护了我们的大家,你们把自己当做一块盾牌,于是——无数块盾
牌汇集在一起,成了巨大的盾牌,挡在中国面前,挡在世界面前。你们很平凡,有凡人一样
的亲情;你们一点也不平凡,拯救了我们的生命的英雄。谢谢你们,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一
幕幕,从此身边有情,心中有光。愿你和你们:踏着荆棘却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
伤;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我唤你们为“春”。春赋予世界以色彩,赋予希望,赋予
生命,赋予未来。灰白色的春节瞬间射出万丈光芒,姹紫嫣红。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
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
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
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
法。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
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
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 33 -
相关文档
- 【语文】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2021-06-0714页
-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20-2021学2021-06-0717页
- 甘肃省天水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6-0723页
- 【语文】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一2021-06-0720页
- 陕西省洛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6-0719页
- 【语文】安徽省淮南市一中2019-2022021-06-0722页
- 安徽省淮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2021-06-0727页
- 【语文】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202021-06-0716页
-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2021-06-0716页
-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2019-22021-06-06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