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第04课新题(含解析)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04 课 新题 一、(安徽省合肥市 2018 届高三调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 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走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 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 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 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 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 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 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 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 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 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 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请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 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 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 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 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 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 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 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 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 人们对家庭曼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 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 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 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 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 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吏,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端午、中秋这三大传统节日可能都与月亮的运动规律有关联,其中中秋节所 包含的节俗因素,大多来源于古老的文化礼俗。 B.商代人、春秋战国时期人、汉代人对日月之神的称呼大同小异,从中可以清晰地看 出,中国古代先民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C.根据沂南发现的汉画像石,我们可以推测,古人认为地上的昆仑山和天上的月亮联 系紧密,也能推测出嫦娥是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D.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这可能与神权控制有 关,日月这样的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宋时期,中秋赏月是文人的时尚,吟咏的诗句较之以前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唐 宋士人的精神气质不同,赏月的情趣大相径庭。 B.从《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等文献来看,南宋都城杭州,上自贵家如王子皇孙, 下至民间如中小商户,都在中秋夜宴饮赏玩。 C.宋代时月饼已经出现,由于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可以象征团圆,所以大约到了 明朝,它逐渐成为中秋时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 D.从文人赏月的雅趣,到民间拜月的情趣,再到有心吃月饼的俗趣,节俗形态的重大 变化也体现了中国民众心态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代祭祀日月的活动,大概只能由周天子及其各地的代表主持,在早晨祭祀太阳, 在晚上祭祀月亮;而百姓应该没有祭祀日月的权利。 B.从商代到唐代,尽管随着人们时月亮理性认识的逐渐增强,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 褪,但是中秋赏月成为大众节日的契机还没有到来。 C.理学思想越深入人心,民间的乡族观念就会变得越强,人们对家庭的依恋情绪就更 为浓烈,中秋文人赏月的常俗意义也就会变得更大。 D.宋代人在中秋节赏玩月亮,明清人把月饼作为中秋馈赠亲友的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 这些节日活动也能展现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时代精神。 【答案】 1.D 2.B 3.C 2.B 项,“从《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等文献来看,南宋都城杭州,上自贵家如王子皇 孙,下至民间如中小商户,都在中秋夜宴饮赏玩”的“王子皇孙”“都在中秋夜宴饮赏玩” 表述不准确,不符合文意,南宋初建都南京应天府,后迁都临安(杭州)。文章表述是:南 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 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 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王子皇孙”偷换了“王孙公子”的概念, “都在中秋夜宴饮赏玩”以偏概全,王孙公子、富家巨室酌酒高歌,中小商户安排家宴,其 活动内容不同。 3.C 项,“理学思想越深入人心,民间的乡族观念就会变得越强,人们对家庭的依恋情绪就 更为浓烈,中秋文人赏月的常俗意义也就会变得更大”的“中秋文人赏月的常俗意义也就会 变得更大”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不符合文章的内容。文章表述是: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 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 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曼为依恋,中秋 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吃月饼 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福建省莆田市 2017 年高三年级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逻辑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涉及具体的科学发现却涉及科学发现的 程序和方法。逻辑的对象是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换句话说,逻辑是识别和判断思 想和思想的联系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科学。此外,逻辑的科学性质还在于它与科学一样, 是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的。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 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的人。理性并非意味着不 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 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 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 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逻辑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 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 的内涵。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 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 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 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 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 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作为理性精神的一种象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多数古老的 文明都有自己的圣贤、宗教和法典,而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极具独特性的逻 辑。逻辑在希腊文化中结出的第一个硕果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创 立不仅仅在于它为人类产生了一系列实用而美妙的定理,更主要的是它孕育出一种人类文明 的新的知识形态:由几条相对简单自明的公理演绎地椎论出数百条定理。人类知识仪靠推理 就能获得,而且还精确无误,这还是第一次。受这一成就鼓舞,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其他领域, 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仿效,从此演绎的公理化方法作为表达、 组织和构造人类知识的典范形式,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所有的知识 领域都可以看到演绎的公理化的理论模式。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逻辑是一门以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为对象,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 间的联系的科学。 B. 逻辑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它可以判别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是否正确、 有效。 C. 理性在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推演活动中可能会做出不正确的定义或划分,因而犯错 是不可避免的。 D. 逻辑的理性精神促使人类的思维走向完善,激发人们尽力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 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逻辑公理的选择,逻辑规则和定义的确定,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这些都是逻辑理 性精神的体现。 B. 一个理论一旦确立了逻辑有效性,那它就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从而变得简洁、 精美、严格、强大。 C. 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独特的逻辑,可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D. 《几何原本》是人类第一次仅靠推理获得准确知识的范本,它由几条公理演绎地推 论出数百条定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这是逻辑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逻辑的特性之一。 B. 自在的理性存在先天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借助逻辑来克服它,从而使理性的德行 达到完善。 C. 一个理论是由论证和描述性语句构成,其中论证决定了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 D. 直到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哲学、数学等其他领域,演绎的公理化方法才成为人类表达、 组织和构造知识的典范形式。 【答案】 1. C 2. C 3. A 2. 本题要求考生要回到原文中,找到答题区间,联系选项对照理解。由文章最后一段中“世 界上多数古老的文明都有自己的圣贤、宗教和法典,而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 极具独特性的逻辑。” “受这一成就鼓舞,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其他领域,哲学家、数学家、 物理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仿效,从此演绎的公理化方法作为表达、组织和构造人类 知识的典范形式,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所有的知识领域都可以看到 演绎的公理化的理论模式。”C 项“可见”前后强加因果。 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是……”,答题 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 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 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 位,然后仔细分析。 三、(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明节是当时一个 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 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 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 的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 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 人。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 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 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 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水浒》中写到宋徽 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 为饼,用火烤得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 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 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 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 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 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 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 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人笔记言, 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 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 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 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 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通过《清明上河图》 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 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节选自刘传录《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是上层社会的时尚运动,也 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的团结互助,维护切身利益,组 织蹴鞠比赛和宣传推广蹴鞠活动。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和国子监 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卖炊 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 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来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终日 不坠”,这不是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是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为炊饼, 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 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 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的神圣感。 B.杜甫的《清明》诗和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 节都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且这两种习俗在唐朝都已很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不仅表现为在上层流行,还表现在有专业的踢球艺人, 更表现在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和组织了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断定, 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答案】 1.C 2.D 3.A 3.A 项,忽视条件,曲解原文。原文说“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可见“扫墓活动” 不 能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