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91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仁寿一中北校区2019级期末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和不同?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1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情况下,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B.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C.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巨大差别,除了写作时的各种原因,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
D.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1
A.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着重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辨析。
B.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
C.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差别时,主要侧重于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
D.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句式都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B.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则是三二的节奏。
C.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只有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的单式停顿,变化少。
D.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是完全不自由的,因为前者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居家在线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当网课真正成为疫情中学习的一种手段,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仍需一段时间适应。
21
第一次接触网课,对于有的老师来说,不熟练的操作既是同学们眼里的“槽点”也是“萌点”。首次使用直播软件,有的老师讲了一节课才发现自己开了静音;有的老师讲课到一半被家人打断;还有的老师每天定时在微信群里催交作业,自嘲像“客服机器人”对于学生们来说,居家学习比课堂学习更需要有自主性和自觉性。有的学生跑到提供在线教学的App下面打一星差评;也有的学生哪怕是每天到楼顶找WiFi信号也要坚持听课。对于家长们来说,有的家长提前从各种平台购买了课外教程,把孩子的居家课表排得满满当当;也有很多家长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会伤害视力,而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在线上课。
为了更好地渡过这段适应期,各方都在努力。在网课时长、上课形式等方面,各地不断出台细则。在技术上,各在线教育软件加紧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服务。总的来说,网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学生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摘自《疫情下,网课是救急也是创新》)
材料二:
疫情期间,学校开始开展大规模网、上授课,但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一些所谓功能全面、性能强大的在线教育系统,连基本的服务都难以保证。这也提醒我们,大道至简,任何一个真正有实战意义的在线教育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运行。最后的实践中,我们大规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而不是那些复杂的在线教育系统。
在这次在线教育的遭遇战初期,一些教师因为信息化基本技能欠缺,同时对在线教育系统与在线教育方式不熟悉,“车祸” 不断,但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很多老师还停留在老的教学体系与方式下,只是简单地把教室“搬家”,并没有认识到在线教育需要全新的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对教育的好处与红利。
(摘自《疫情下在线教育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三:
21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四:
教育部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极大地调动了远程教育工作者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掀起了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高潮。但我国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并重视对创设学习环境的情况的评价,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把黑板、讲台、教材、图书馆搬到网上。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这种虚拟把实质存在的内容乃至关系映射出来。而且技术方面的评价内容比较少,这是国外标准与国内明显不同的一个特点,国外的很多标准都集中在教学方面,重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
目前除评价标准之外,我国评价实施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便于评价,一是评价者往往较为单一,一般都是在教育部门进行统一-评估时,参与者提交自己的课程,然后由组织者聘请远程教育专家采用商定的统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忽略了使用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和教师的使用感受和意见,而课程的科学性更需要本学科的专家来鉴定;二是评价方法主要采用量化评价法,缺少定性评价和分析,由于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大多采用指标量表进行评价,以避免主观随意性,但是这种量表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如何协调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明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例,设计出既避免主观随意性又能收集广泛意见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网络课程评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1
(摘自《网络课程在线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疫情期间,有的老师在上网课时全程静音,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老师不愿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式上。
B.对于在线教学,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将孩子的居家课表安排得过满;而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考虑,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
C.网络教学尽管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在线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学生因疫情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D.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面,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而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方面,即更加关注学习环境的创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疫情期间,一些在线教育系统,难以保证基本的服务,所以最终很多学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
B.2020年春节后,在线教育学习APP新增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近七成,可见,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
C.远程教育专家采用统- .标准对在线教育进行评价,虽便于操作,但容易忽略学习者和教师的主观感受,且难以体现学科差异性。
D.定量分析虽结果客观,但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而定性分析虽主观性更强,但可能会收集到更为广泛的建议或意见。
6.如何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
21
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原载《散文》2018年第2期,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每一朵雪花”既指大自然认真飘落的雪花,也是说生活中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B.开头写风“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清冷”、窗外寒风“凛冽”,侧面表达出对母亲的担忧。
C.第⑥段作者引用“水浒的雪”“红楼的雪”“唐诗的雪”是为了表明自己丰富的人生历练。
21
D.第⑦段写我“走南闯北的岁月”,自然引出不一样的雪花以及雪花下生活的不一样的人。
8.文章第⑧段连用“太普通了”“平凡”“稀松平常”这样的词语,其用意是什么?(6分)
9.请围绕“雪花”简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21
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唐)何延之《兰亭记》节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B.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C.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D.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癸丑,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
B.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C.仆射,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D.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兰亭集序》开头以写实的笔墨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缘起,言简意赅。
B.《兰亭集序》中良辰、贤人、美景、趣事……都是让作者感到快乐的原因。
C.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21
D.萧翼趁辩才禅师外出用御史的身份让童子开门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此事,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辩才)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4-15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悬知:料想,预知。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皇帝陵墓在洛阳。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颔联以“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随着武均州收付西京而一朝破灭。
B.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1
C.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将军得胜、捷报传来、赦令颁布的景象,虽是虚笔,情境却形象可感。
D.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15.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离骚》“ , ”两句中,屈原连用两个表示忧愁烦闷之意的词语,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
(2) 在《赤壁赋》中,苏轼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 。
(3)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 小题。
春风又绿大地。我们走过一个艰难的庚子之春,终于迎来曙光。全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太多人经历了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录片人奔波在一线,用镜头聚焦抗疫,真实呈现了中国战疫画面,为________、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传递了希望与力量。
面对突发灾难,人们会惊慌与焦虑。此时,( ) 。虽然拍摄视角受到________,每部作品只有三五分钟,但这些直面现场、传递希望的短视频,汇成一条纪实影像的河流, 呈现出一种巨大的真实力量。
当前疫情纪录片大多是短视频。
21
在疫情发生后,不少纪录者以影像日记的方式,第一现场传播出去,这些影响日记形成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这些短视频自然生动,朴实无华,充满生活的质感。因为仓促与限制,以艺术的标准来看,这些纪实短视频参差不齐。
现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________。 人类面临一次全球化考验。面对这样的疫情,纪录片的使命仍在继续,不仅要纪录,更应当思考。假如说,这些纪实短视频是一部宏伟乐章的序曲,我们未来还需要________式的作品,咏叹一曲人性的颂歌,深思一段艰难的记忆,陪伴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同舟共济 限制 曼延 黄钟大吕
B.患难与共 制约 蔓延 阳春白雪
C.同舟共济 限制 蔓延 黄钟大吕
D.患难与共 制约 曼延 阳春白雪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而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能有效消除恐慌。
B.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是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虚假的信息只能加剧恐慌。
C.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可以有效消除恐慌,虑假信息会加剧忍慌。
D.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是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这些视频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B.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这些视频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C.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形成了一股能量,
21
带给人温暖。
D.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播出去, 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20.下面是某同学在文学社招新会上的一段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大家好,我叫邓课,是本校高一学生。我热爱文学,曾荣任初中学校文学社社长一职,并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几篇大作,希望能得到你社的垂怜,敬谢不敏。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1、根据漫画,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1) 请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个字。
21
(1) 为画面拟一个简明的题目。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在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人员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慰问信,表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1
仁寿一中北校区2019级期末模拟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选项分析】A项,“一般情况下”扩大范围,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不是“一般情况下”,而是“有的时候”“有时”;C项,“主要还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首句可知,原因有多种,原文并没有说“形式”是“主要”原因,只是“先说形式上的原因”;D项,以偏概全,“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只是杜诗内容博大、质朴在形式方面的原因,此外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等方面的原因。
【干扰项分析】本题D项较难判断正误。第三段作者举出五言古诗中的实例,指出这种“博大”“质朴”的“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原因是词“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D项由此推论出列举的五言诗“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表面上看没有瑕疵,但结合第三段段首句“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和第二段“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的表迷,就会发现D项“以偏概全”,除了形式方面的原因,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2.D
[解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
【选项分析】“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错误。文中对应部分虽然有引用,但作者的目的是列举实例,引用的内容并不是重点,所以这部分采用的主要是例证法;且文中在论述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还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3.C
[解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选项分析】A项,“诗的句式都是……”扩大范围,根据文章第四段可知,“句式都是整齐的……固定的节奏”指的是一般流行的五言诗和七言诗;B
21
项,“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四段的内容,“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且分析可知,杜诗和苏词中的五字句都是二三的节奏;D项强加因果,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二者是并列关系。
【论述思路】文章第一段通过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内容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的基本观点。接着第二段指出造成诗与词的差别和不同是有多种原因的,并在第三、四两段从形式的角度进行论证,指出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停顿等的不同都会造成诗与词在形式上的差别。最后两段则使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对乐府诗与词的异同进行论述。
4.C(A原因分析不当; B“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错;D“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错)
5.B(无法得出“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的结论)
6.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
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
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
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6分,①②必答,每点2分,③④⑤任答每点1分)
7.C(3分)
8.(6分)
强调平凡的人普通存在;强调平凡的人很容易被忽视;强调平凡的人更值得关注;强调平凡者认真生活的价值所在。
(答对1点2分,3点6分)(言之合理即可)
9.(6分)
雪花下着→雪中劳作的母亲→书中的雪(雪中人)→雪中劳作的人们→点题“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思路明晰,答案扣雪花,即可给分)
10、 B
21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由“翼“是人名,作“见”的宾语可知,“辩才遥见”是完整的句子,排除A、D两项;“礼拜“意为行礼叩拜,应在“拜”后停顿,可以排除C项。故选B。
11、A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言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项“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错误,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2、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用御史的身份让童子开门取走《兰亭》帖”错误,由原文”翼遂私来房前,调弟子日:翼遗却吊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可知,他谎称手捐遗落来并取走《兰享》帖,并未利用御史身份。故选D。
13、(1)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让人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所以”,用它来.....;“极”,尽;“信”,确实,实在。
(2)萧翼于是宣布出示圣旨,详细告诉了(驿站的工作人员)事情的原由。辩才突然被人追着呼喊,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原因)。
“因”,于是;“具”,详细;“遽”,突然;“所以”,缘故。
14、B “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分析错误。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15、①尾句描写寒食节时朝陵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通过联想方式,想象朝陵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欢快的场面;②
21
以景结情,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
本题说诗歌以最语结束全篇,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描写寒食时节驿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面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
【点睛】如何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学生面对试题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在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时,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都与诗歌的悄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这些往往能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学生若能在自己的答案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一般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
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此外,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诗歌赏析:
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争)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十二月,知均州武巨派乡兵总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写下此诗。首联写武均州的壮行,表明收复失地之意;领联抒发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战斗胜利的喜悦;颈联表达对朝廷圣恩和中兴的期盼,再次表明作者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21
参考译文:
《兰亭集序》节选: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那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何延之《兰亭记》节选: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实行仁德之政的闲暇,一心一意玩书法,临摹王羲之真书、草书的法帖,购置征集得十分完备,唯独没有得到《兰亭》帖。寻找打听这本法帖,得知在辩才的住所。尚书右个射房玄龄上奏说:“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有才艺,多计谋,可以去办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太宗于是下诏召见萧翼。萧翼回答道:“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太宗依他说的给了他。
萧翼就改换帽子穿上平民的服装,傍晚时走进寺庙,在巡廊里观看壁画,路过辩才的院子,停在门前。辩才在远处看见萧翼,就问道:“施主是哪里来的?”萧翼就上前行礼叩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带有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中恣意观看,有幸遇到禅师。“寒暗过后,言谈议论能说到一起。从此,萧翼往来多次以后,童子和徒弟们不再猜疑他。后来有一天,辩才出去到灵汜桥南严迁家做法事,萧翼就私自来到房前,对辩才的徒弟说:“我把手丢在床上了。”童子就马上为他开门。萧翼从案上取过《兰亭》帖以及御府中的二王法帖,急忙赶到永安驿。萧翼于是宣布出示圣旨,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事情的原由。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等到他来,见到御史竟是萧翼。萧翼告诉他说:“奉圣旨来取《兰亭》帖,现在已经拿到了,所以叫你来告别。”辩才听到这句话,一下子便惊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才醒过来。萧翼于是乘坐驿车出发,到京都上奏皇帝,太宗大喜。
16.(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1
(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不得分)
17.C(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或规定的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18.A(括号后强调短视频传递了真实信息,因此排除BC;表述的简练性原则,排除D)
19.A(B中途易辙,“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C中途易辙,“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D“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
20.(1)“荣任”改为“担任”。
(2)“大作”改为“作品”。
(3)“你社”改为“贵社”。
(4)“垂怜”改为“垂青”。
(5)“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每处 1 分)
【解析】“荣任”一般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大作”是敬辞,应改为“作品”或“拙作”。“你社”应改为敬辞“贵社”。“垂青”的意思是得到重视,受到优待。“垂怜”指赐予怜悯,给予同情。“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委婉说法。
21 (1)手腕上写有“呵护”的大手,如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
(2)“爱”与“碍”
一、 作文(60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1
相关文档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2021-06-076页
-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715页
-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2021-06-069页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516页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1-06-0525页
-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2021-06-0512页
-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515页
-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516页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2021-06-0514页
-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2021-06-05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