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63 KB
  • 2021-06-07 发布

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写作技法指导第3讲选材与用材教案含解斩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讲 选材与用材 一 选用材料 技法1善于联想,丰满细节 ‎1这一夜,昭君无眠。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一幕幕,在昭君的脑海里频频跳动……天明时,有人奉旨来挑选宫女。那人一遍遍地述说着皇帝的封赏、豪华的嫁妆、国家的边患、紧张的战事。宫女们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战。官员失望了,他哀叹着准备离去,却迎面遇上一位淡妆素衣的少女,她浅浅地笑着,明丽动人……‎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思……‎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的心思。生命,不一定到濒临死亡时才显示其深刻,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抉择,就能谱写出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贺枝花《昭君无眠》)‎ 技法点评 ‎  作者以“昭君和亲”的故事为出发点,调动想象力,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展示昭君丰富而深刻的心灵世界,赞扬她为了民族安宁和亲匈奴的壮举以及谱写美丽的生命之歌的精神。这便突破了传统上关于昭君故事的幽怨、低沉的情调,在悲壮中透出超人的胆略、坚定的信念、爱国的思想,具有积极向上的时代感。‎ 技法2精于布局,前后连贯 ‎1.人物组接式。‎ ‎2‎ 活得有趣 陈世旭 技法点评 - 6 -‎ ‎  文章紧扣“活着”、围绕“有趣”行文,先解释“有趣”的内涵,然后列举了庄子、荀巨伯、陶渊明、王羲之、苏东坡等历史名人,从他们的具体事例中诠释“有趣”的内涵,最后总结全文,讨论“活得有趣”真正体现的人生意义。‎ ‎  2.事件组接式。‎ ‎3‎ 心存善念,人性灿烂 刘小丽 技法点评 ‎  文章围绕“心存善念,人性灿烂”选取“弦高犒师”“英人丢币”“甘地脱鞋”三个故事,在每个故事之后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最后以倡导、呼唤作结。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  3.观点引领式。‎ ‎4带着善心上路,你会收获一条碧溪。……相传英国首相丘吉尔年少时被一个农夫从粪坑中救起,丘吉尔的父亲选择资助他的儿子来报答他,这个被资助的孩子长大后发现了青霉素。后来,他用自己发现的青霉素救了丘吉尔一命。丘吉尔在二战期间,领导欧洲盟军,成功地遏制了法西斯称霸世界的野心,救了无数的人。你看,世间的因果就是这么奇妙。农夫的一个无心的善举,就这样辐射开来,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带着善心上路,你会收获一场春雨。春雨无声地滋润万物,善心结出的果实像春雨一样无声地滋润他人。……既然能够相遇、相识、相知,那就送彼此一些欢乐一些笑容,像春雨一样润泽彼此的心田。‎ 带着善心上路,你会收获一颗明珠。明珠总在黑暗中发出柔和而圣洁的光,会给人们无穷的力量。……“最美婆婆”陈贤妹、“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他们是一颗颗明珠,用自己的光芒温暖身边的人。‎ ‎(河南考生《带着善心上路》)‎ 技法点评 ‎  文章主体部分,作者安排了三个“观点句”,即“带着善心上路,你会收获一条碧溪”“带着善心上路,你会收获一场春雨”“带着善心上路,你会收获一颗明珠”。并在第一个观点之后,引出了丘吉尔的故事,在第三个观点之后,引出了一系列的新材料,从而完成了对文章中心“带着善心上路”的论述。‎ ‎  4.并列组合式。‎ ‎5‎ 沉默的父爱 浙江考生 ‎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在学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父亲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小男孩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瘀青一片。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 - 6 -‎ 过了一会儿,孩子不哭了,他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却早已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但他的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奖杯,在闪光灯下,孩子艰难地寻找着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他自己。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父亲在对视。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淡漠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失色。只见父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他紧拥着的奖杯,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儿子的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在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儿子直视着父亲,发现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儿子眼睛里溢满泪水,压抑着。在一片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了些光亮。只见他将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却在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他只向门口指了指,又转过身走了。接近拐弯处,父亲定住了,他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也注视着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对我的爱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般没有大起大落,有的只是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技法点评 ‎  文章用“6岁—16岁—昨天”三个关键时间点,将三则与“父爱”相关的生活材料并列式地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现了“沉默的父爱”这个主题——沉默之中所蕴含的是父亲对儿子热切的鼓励、狠狠的鞭策和殷切的期望。然后在“今天”,儿子感激父亲,感激他沉默的父爱。正是这沉默的父爱,指引着他一步步成长。文章层次鲜明,组合严密。‎ ‎  5.正反对比式。‎ ‎6‎ 学,然后知不足 田绪红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还以为自己富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因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反而自鸣得意。南朝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才著称,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这个人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数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领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因为始终不满足,始终不断地进取,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技法点评 - 6 -‎ ‎  为了证明“学,然后知不足”这个观点,作者引入了两类材料:一类是反面的,如“江郎才尽”“楚人学舟”;一类是正面的,如芝诺的例子。如此正反对比,观点鲜明。‎ 二 加工材料 技法1“一材多用”,定向转述 ‎7下面一则材料,可以用来论证不同的主题。请依据下列话题,分别定向转述。‎ 李叔同曾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丰子恺请他就座。李叔同轻轻摇动藤椅,然后慢慢坐下去。见老师总是如此,丰子恺问何故,李叔同答道:“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蛰居,突然坐下去,或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主题1 见微知著,细节展现丰富的人性 一枝一叶见真情,一点一滴见佛心。李叔同精通诗画、书法、戏剧,但一枝一叶的平凡小事中显现其真性情。他到丰子恺家做客,落座前总是先轻摇藤椅,先让蛰居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这一枝一叶的举动中足见其心胸之博大,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足见其心有大千世界。‎ 主题2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只有“入乎其内”深入探究万事万物,弄懂其中蕴含的哲理,才能“出乎其外”,表现在一言一行中。李叔同每次到丰子恺家做客,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他之所以有这种“出乎其外”的表现,做出这种暖心的举动,全在于他“入乎其内”,参悟了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至理。用心灵感知生命,用行动尊重生命。‎ 主题3 留给明天 李叔同留给明天的是什么?他本是出家之人,应该与尘世隔绝,但他心中却藏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藏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当他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时,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头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这一细节充分显现了他的美与善。其事小,不过一点一滴;其境高,高过苍天鸿宇。李叔同留给后人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至高境界。‎ 技法点评 ‎  “一材多用”,定向转述的关键在于:1.深入理解话题和材料,找出材料和话题的连接点;2.做好剪裁,有所取舍;3.要用议论性句子扣题分析。考生尤其要重视课文素材的一材多用,因为这些课文考生最熟悉,理解最透彻,正可以有效发挥“一材多用”,定向转述的效力。‎ 技法2叙议结合,强化论证 ‎8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起始)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的丰富的美取决于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展开)想一想,有多少人把自己放逐到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思考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的人,所生活的世界该有多么不同!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收束)‎ 技法点评 ‎  一个完整的议论段一般有三部分:起始、展开、收束。一般可分为三环节:第一环节,提出本段论点,即分论点,通常只有简洁的一句话;第二环节,围绕本段论点,提供论据;第三环节,适当进行分析,对分论点进行论证;有时还可以重申和深化分论点,但用语不能和起始部分雷同。‎ 技法3强化引用,理事结合 ‎9‎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一则故事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就找到表了。”‎ - 6 -‎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宁静的内心,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 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江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苏轼“作字不少衰”。因为他“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 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开阔眼界,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技法点评 ‎  文章先从一则小故事切入,然后点明论点:静气的作用。接下来作者注重使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比如第二段,先引用《大学》中的语句,然后引用诸葛亮《诫子书》的内容,再次强调静气的作用,并引出下文对“‘静心功夫’何处得来”的论证。接下来,列举苏轼的故事,叙述完苏轼的故事后,又引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内容。最后,引用《菜根谭》中的语句,论述静气的重要作用。‎ 技法4繁简合理,点面并重 ‎10‎ 刹  那 刘江滨 小的时候,一度痴迷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在紧要关头,常听到一句“说时迟那时快”,每当这个时候,自己都会屏住呼吸,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说时迟那时快”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可能一个人的命就没了,怎能不让人紧张万分?‎ ‎……‎ 写出名著《罪与罚》等作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于参加了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被逮捕入狱,判了死刑。行刑的那一天,他和几名同志一起被押赴刑场,绑在行刑柱上。狱警用布蒙上他的双眼,他陷入黑暗之中,心中也是一片漆黑和绝望。他听到士兵拉枪栓的声音后,便等待死神的降临。“说时迟那时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军官骑一匹快马匆匆赶到,传达沙皇圣谕,他罪减一等,改死刑为流放。“刀下留人”这样的场景虽然有些戏剧性,但也让人们明白“刹那”是多么要紧。也有相反的例子,文学家金圣叹就比较倒霉,在刑场上脑袋刚掉,皇上赦免的命令就来了。这个时候,是命是尸,全在一刹那。‎ 如果说上述两例“刹那”是被动地接受命运,那么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就在于刹那间主动丧失命运主宰权。拿破仑加冕称帝后,率大军攻击反法的联军,亲自带领主力军冒着大雨追击英军,命格鲁希带领一部分部队追击普鲁士军队。拿破仑在滑铁卢与英军展开激战,双方势均力敌,尸横遍野。格鲁希却没有找到普鲁士军队的影子。途中,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炮声。格鲁希的属下恳请他做出决断,停止追击普鲁士军队,马上支持拿破仑。面对众多属下的恳求,谨慎胆小、死板僵化的格鲁希思考了一刹那,做出决定:不能随意更改上司的指令,继续追击不知踪影的普鲁士军队。而这时,普鲁士军队也听到了炮声。他们迅速向滑铁卢靠拢,胜利的天平一 - 6 -‎ 下子倾斜了。格鲁希刹那的决定,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决定了法国的命运,决定了世界的命运,也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 ‎……‎ 千钧一发的决断,取决于寸阴之功。然而,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寸阴的存在和意义,任其在指缝间匆匆溜走。其实,时间如同财富,也是可以积攒的,珍惜时光要从一分一秒开始;如此,方能在遇到“刹那”的时候,使得生命在电光石火间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技法点评 ‎  作者写作时注重材料的加工合成,比如事例方面,作者就十分注重简繁和点面的结合。比如“简”和“点”方面,作者列举了自己小时候听评书《岳飞传》中的“说时迟那时快”,亮明自己的观点。“繁”和“面”方面,作者详细叙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押赴刑场后发生的戏剧性一幕,细致表述了“刹那”的重要性;接着列举了滑铁卢战役中因为格鲁希的死板僵化,拿破仑孤立无援,最终战败的故事。文章就是通过事理、事例的结合以及点面结合的方式强化了论证的力量。‎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