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吉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
古老的中国迈入商周时代,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因为它既孕育于社会历史母体的胎盘之中,又适应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发展的需要。
- 29 -
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因此,父子、兄弟、夫妇等不只具有个体家庭成员的“私人”关系,而且要遵守一种“公共”的政治秩序和社会规范。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建树。他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造成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或者说礼义道德,也就是孔子所竭力维护和推行的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或谓礼义道德,在《礼记》里被简要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礼记·大学》)“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记·礼运》)在这套人伦礼义的制约和笼罩下,处于任何社会地位、充当任何社会角色的人,不论是处理纵向或横向社会关系,均有明确而严密的道德规范。“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又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
(摘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光明日报》2019年10月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对家庭的认同和热爱,二是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
B. 爱国主义精神跟家国情怀有着密切关联,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内容。
C. 商周所形成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建立了将政治、经济等资源依附于血缘关系的模式。
D. 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构成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首段开宗明义,将“家国情怀”作为立论的基础,阐述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B. 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比较中国商周时代和古希腊、古罗马社会结构的不同。
C. 文章第三段着眼历史演进和民族心理,梳理了“家国情怀”“由家而国”的路径。
D. 文章末段论述氏族血缘宗法制决定着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忠孝是等值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背后的逻辑,与“由家而国”的内在逻辑颇能契合。
B. 一个人实现“三立”,能够激发其爱家乡和爱国家的情感交融共生并循序发展。
C. 传统社会中的“三纲五常”,其形成的重要基础是文中所说的氏族血缘宗法制。
D. 林则徐的诗歌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饱含着家国情怀。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 29 -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本题:
B项,“爱国主义精神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内容”错误,“核心内容”之说于文无据,系无中生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本题:
D项,“忠孝是等值的”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本题:
B项,“爱家乡和爱国家的情感交融共生”说法错误,“爱家乡”是“爱国家”的基础,也是“爱国家”的具体化,可见两者并非“交融共生”。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9 -
所谓国家海洋权益,主要就是海洋权利及有关海洋利益的总称。首先,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及其派生权利的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或者说,国家在海洋上获得的属于主权性质的权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权利。其次,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是受法律保护的。一般地说,海洋权益在利益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杈益、海洋科技权益海洋安全权益等,并与国家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摘编自娄成武、王刚《海权、海洋权利与海洋权益概念辨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
中国海洋权益的真正威胁来自哪里?调查显示,53.1%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外部,其中32.4%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担心和遏制中国强大的势力”,20.7%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与中国有海洋划界争议的国家”。46.9%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关专家则同意后一种观点,海权意识是加强海洋管理的前提和原动力,“对中国海权最大的威胁来自我们自己,来自我们海权意识的淡薄”。“海洋不但有丰富的资源,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所以,要用强硬的态度来维系海权,绝不妥协!”、“中国不称霸,但更不能允许他国在我国土称王称霸!”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中国应该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它国侵犯中国的海权的行为,但并不主张对外扩张以谋求海外霸权。
(摘编自于冬《90.4%受调查中国公民不满海洋权益维护现状》,《国际先驱导报》)
材料三:
记者:建设海洋强国,当前我国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
刘赐貴: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規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知海洋,需要我们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强化規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例如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着力突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
- 29 -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提出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即: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
(摘编自刘赐贵《经略海洋 以海强国》,《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洋权益是一个国家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通俗地说,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好处”,“好处”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C. 威胁中国海洋权益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外部这两类,半数以上受调查者认为来自于内部。
D. 海洋是国土的一部分,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决不能毫无规划和区划地开发与利用。
5.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设海洋强国,应立足于现实国情,增强海洋科技等实力,而无需关注公民的海洋意识。
B. 有专家认为,对中国海权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国民自己,主因是我们对海权意识的淡薄。
C. 建设海洋强国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是层层递进的。
D. 我国要用强硬的态度来维系海权,并不主张扩张以谋求海外霸权,体现了理性的态度。
6. 为建设海洋强国,目前国家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A
6. ①强化探索认知,全面准确地了解并掌握海洋运动规律;②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③强化规划和区划,优化开发布局,提高开发利用水平;④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五个用海”总体要求。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
C项,“半数以上受调查者认为来自于内部”表述错误,依据材料二“调查显示,53.1%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外部”来看,应为“半数以上受调查者认为来自于外部”。
故选C。
【5题详解】
- 29 -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
A项,“无需关注公民的海洋意识”表述错误,依据材料三“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規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知海洋需要我们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来看,此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本题:
答题区间在材料三,依据原文“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規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可以总结出“强化探索认知,全面准确地了解并掌握海洋运动规律”;依据原文“认知海洋,需要我们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可以总结出“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依据原文“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强化規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可以总结出“强化规划和区划,优化开发布局,提高开发利用水平”;依据原文“我们提出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即: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可以总结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五个用海’总体要求”。
- 29 -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水
黄大刚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吏部奏请朝廷,授任吴缵姬为江西省广信府铅山县知县。
吴缵姬对当官兴趣不大,倒是喜欢读书。他天赋聪颖,博览群书。论学识,熟知的无不竖大拇指,也有人不以为然:“厉害在哪儿?中了什么功名,说来听听。”坚信吴缵姬厉害的人受了侮辱般,怂恿吴缵姬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两次,一次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中了举人;另一次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登乾隆庚辰恩科毕沅榜,殿试二甲名列第二。那一拨进士都春风得意地走马当官去了,只有吴缵姬不想出仕。吴缵姬觉得这下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教书了,便回到海南出任琼台书院掌教(即今学校校长)。
朝廷的任命让吴缵姬意外、为难,但君命不二,他只得收拾书籍衣物,晓行夜宿赴任。
一进入铅山县境,一股荒凉的气息勒裹得吴缵姬胸闷气短。所到之处,田地荒废,村庄破败,行人稀少。进了城,人气倒是有了,可满街的乞丐,扶老携幼,肌瘦骨立,蜷缩在店门前或墙根下。
“老爷,行行好,给点儿吃的,俺孙女快饿死了。”一位老妪佝偻着腰,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把一个破了边的脏碗伸到了他面前。吴缵姬细看小女孩,小女孩瘦得皮包骨头,身体软绵绵的,似乎连睁眼的气力也没有了。吴缵姬让书童把袋子里的包子拿出来,周边的乞丐见了,蜂拥上来,一抢而空。
吴缵姬又气又无奈,还好县衙在望。
晚饭出乎意料地丰盛,师爷特地邀请了当地几位有头脸的乡绅,为吴缵姬接风洗尘。
“大人,都是小人的不是,没有带人去接您。”师爷边给吴缵姬斟酒边自责道。
“大人辛苦了,请尝尝本县有名的灯盏馃。”乡绅频频举杯敬酒,举箸劝菜。
想到路上所遇,吴缵姬没有一点儿胃口。
“本县最近是否遭遇了灾荒?”
“哪有什么灾荒,大人尽管放心喝酒。”一肥头大耳的乡绅举起了酒杯。
“为何路上有那么多饥民?”吴缵姬把脸转向师爷。
- 29 -
“回大人,今年天旱少雨,加上没水灌田,庄稼颗粒无收啊!”师爷摇头。
吴缵姬心里像灌了铅,沉甸甸的,接风宴便草草散了。
第二天,吴缵姬让师爷带着去田野查看,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平展展的田地干裂如龟纹,连杂草也枯萎发黄。
“多好的田地呀!”吴缵姬叹了口气。
“这田地肥沃,以前是闻名的鱼米之乡,乡民出产的粮稻吃不完,还卖给商贩,换得银两。但靠天吃饭,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师爷附和道。
水,只要有水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吴缵姬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在屋里困兽似的转圈儿,脑袋想得快爆炸了,还是没有一点儿头绪。
“大人,抓到一个偷引南濠水的盗贼。”捕头禀报。
“南濠水?”吴缵姬头脑一时拐不过弯儿来。
“大人,小民无意冒犯,地里的庄稼实在旱得没了法子,小民才……请大人饶小民这一回,小民再也不敢了。”庄稼汉连连磕头。
“南濠水在哪儿?你速速带本官去。”吴缵姬欢喜得连轿子也不坐,跟着庄稼汉就出了门。
目光一与波光潋滟的南濠水相遇,吴缵姬如见到聚宝盆般兴奋。南濠水顺着地势本可以奔流而下,却被人拦起堤坝。
“这是怎么回事?”吴缵姬脸露怒色。
“回大人,这是前任知县赵大人派人堵塞的,风水先生说,南濠水方位上冲县衙,不拦住会伤及县太爷……”师爷颤着声为自己解脱。
“什么风水?你们这不是拿百姓的生死胡闹吗?”
“大人,风水这东西,宁可信其有,胜过信其无。”师爷劝道。
“那,我问你,赵知县这样搞,升官了吗?”
师爷哑了口,赵知县因治下民不聊生,被贬到了边远的地方。
“赵知县糊涂,你们也跟着糊涂。你们这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这样的官,我没脸皮当!”吴缵姬越说越气愤。
“马上开了南濠水。”吴缵姬稳了稳情绪,吩咐道。
“大人,要不要请个先生挑个日子再动土?”师爷迟疑道。
“本官就在这儿看着你们开。”吴缵姬板着脸说。
- 29 -
清清的南濠水欢快地奔向了干渴的百顷良田。田地又恢复了生机,瓜果飘香,稻浪滚滚,城里没了乞丐的踪影,夕阳下,村庄炊烟袅袅。
解决了百姓吃饭问题,吴缵姬又捐俸重修鹅湖书院,并撰写了《修铅山县文庙序》,以文兴邑。
一日,吴缵姬听到衙门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衙役进来报,说有一伙乡民抬着一块大石头,欲立于县衙大门东北角。吴缵姬诧异,步出门外,那块巨石闯进眼里来。他说:“你们这是……”一位乡民顾不得擦去脸上的热汗,长揖道:“大人为了我们开了南濠水,我们可不能让风水伤害到大人。大伙儿合计,凑钱买来泰山石,我们请风水先生看过了,立于东北角,可保大人健康平安。”
泰山石立了起来,吴缵姬每次路过时,都要好好看上几眼,时刻提醒自己:民心才是最好的风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7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并没有紧扣题目展开,而是写朝廷任命吴缵姬当县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
B. 作者善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句“田地干裂如龟纹”、拟人句“南濠水欢快地奔向了干渴百顷良田”等。
C. 捕头向吴县令禀报,“抓到一个偷引南濠水的盗贼”,引起吴县令的不解,这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 中了进士却任书院掌教、接风宴和开南濠水等情节,刻画了吴县令不贪权位、爱护百姓和务实办事的形象。
8. 小说中的“师爷”,起到什么作用?
9. 小说取名为“风水”,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案】7. A 8. ①县令的参谋者。为吴县令的决策提供了相关的情况和建议,衬托吴县令敢于担当的形象。②对比的见证者。见证了两任县令的为官态度和所作所为,突出了吴县令一心为民的精神。③情节的推动者。通过师爷的回答和做法,引出后面的故事,将故事的情节自然向前推进。
9.
- 29 -
①一语双关。风水既指赵县令保性命和官位的自然形势,也指吴县令所说的民心;赞扬了为百姓的吴县令。②对比讽刺。两位县令对风水认识和行为的不同,对比中讽刺了只图个人前程而损害民众利益的赵县令。③激发兴趣。风水是传统文化中的玄术,容易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和兴趣。④情节焦点。风水是小说情节发展并推向高潮的焦点,是展现不同人物精神风貌的关键。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A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中“环境”错,小说开头段“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吏部奏请朝廷,授任吴缵姬为江西省广信府铅山县知县”没有环境描写,而是交代了故事的缘起。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本题:
结合原文师爷的语言描写“回大人,今年天旱少雨,加上没水灌田,庄稼颗粒无收啊!”“这田地肥沃,以前是闻名的鱼米之乡,乡民出产的粮稻吃不完,还卖给商贩,换得银两。但靠天吃饭,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回大人,这是前任知县赵大人派人堵塞的,风水先生说,南濠水方位上冲县衙,不拦住会伤及县太爷……”“大人,风水这东西,宁可信其有,胜过信其无。”等,可以看出,师爷为吴县令的决策提供了相关的情况和建议,是县令的参谋者,衬托了吴县令敢于担当的形象;同时,他也见证了两任县令的为官态度和所作所为,当他说“大人,要不要请个先生挑个日子再动土?”时,吴缵姬板着脸说“本官就在这儿看着你们开”,从而突出了吴县令一心为民的精神;再者,师爷是文中的一个侧面人物,本文通过师爷的回答和做法,引出后面的故事“解决了百姓吃饭问题,吴缵姬又捐俸重修鹅湖书院”以及“百姓送‘泰山石’”等,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安排、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深化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答题模式及步骤 :模式:
- 29 -
标题自身意﹢文中意﹢主旨义(含情感)。步骤: 第一步:析标题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第二步:析标题修辞,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第三步:析背景、情感,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本题:
“风水”在文中两次出现,一是“指赵县令保性命和官位”,一是“吴县令说民心才是最好的风水”,所以“风水”一语双关;“前任知县赵大人派人堵塞南濠水,是因为风水先生说,南濠水方位上冲县衙,不拦住会伤及县太爷……”“吴县令打开南濠水是为了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通过两个县令行为及认识的对比,赞扬了一心为百姓的吴县令,讽刺了只图个人前程而损害民众利益的赵县令;赵县令因“风水”堵南濠水,吴县令因不信“风水”开南濠水,到百姓送“大伙儿合计,凑钱买来泰山石,我们请风水先生看过了,立于东北角,可保大人健康平安”,再到吴县令“民心才是最好的风水”,可见,“风水”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推向了高潮,从侧面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风貌;再从表达效果上看,“风水”一词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是传统文化中的玄术,本身就容易引起读者关注,能够激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
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太安末,河间王颙举兵向洛阳,拜靖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大破之,靖亦被伤而卒,追赠太常,时年六十五。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谥曰庄。
- 29 -
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辩理阴阳气运。又撰《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又作《草书状》,先时,靖行见姑臧城南石地,曰:“此后当起宫殿。”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节选自《晋书·索靖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那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B. 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C. 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D. 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即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称滁州“太守”。
B. 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特定字体,始于汉代初年。
C.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其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西晋的都城。
D. 西戎指西部的少数民族,古时中原王朝称四方各部落为东夷、西戎,南狄和北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索靖出身士族,享有盛名。他的家族代代有人做官,父亲索湛当过太守,他在太学读书时跟同乡的四个学生被人合称为“敦煌五龙”,声名卓著。
B. 索靖才艺出众,擅长书法。他才艺过人,太子仆张勃都请求皇帝将他从西域调回台阁任职,而他和尚书令卫都以擅长草书知名,两人各有千秋。
C. 索靖文武兼备,撰写论著。他多次带兵打仗,总是打败敌人,但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因兵败受伤而死,所撰论著涉及阴阳气运、诗歌和书法等内容。
D. 索靖历任多职受到器重。他在地方和朝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在跟罗尚、潘岳和顾荣同官时受到他们的称赞,皇帝在他死后多次给予追赠和加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
(2)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答案】10. A 11. D 12. C
- 29 -
13. (1)任命索靖为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的左司马,加职荡寇将军,命他在粟邑屯兵,索靖进攻叛军,打败了他们。
(2)张骏继位后,在石地上建起南城,建立宗庙,建成宫殿。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题:
画线句“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译为:氾衷等四人都早年去世,只有索靖学识广泛,博通经史,又通晓谶纬之学。索靖最初被州里征召为别驾,又被郡里举为贤良方正,在策试中成绩优异。名臣傅玄、张华与索靖刚见一面,就非常愿意与他结交。此句中,“别驾”为官职名,“郡”为地名,“别驾”作前一句的宾语,“郡”是“举”的施动者,二者间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一面”是前面“傅玄、张华与索靖”的谓语部分,其后应该断开,排除B项;故正确的标点为: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
D项“南狄和北蛮”错误,依据古文化常识“西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夏朝时称西方人为昆仑、析支、渠搜等,商代称‘羌人’),古代居住于广义中原地区的人群自称华夏,把四方的各部落,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判断,应为“南查和北狄”。
故选D。
- 29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但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因兵败受伤而死”错,依据原文“与贼战,大破之”判断,没有兵败,而是战胜了敌人。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译为:任命索靖为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的左司马,加职荡寇将军,命他在粟邑屯兵,索靖进攻叛军,打败了他们。得分点:“拜”,任命,授予官职;“加”,加职;屯兵(于)粟邑,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2)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译为:张骏继位后,在石地上建起南城,建立宗庙,建成宫殿。得分点:“至”,到了……时候,继位;“立”,建起;“起”,建立;焉,句末语气词,可以不翻译。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9 -
索靖字幼安,是敦煌郡人,他的家族累世为官,他的父亲索湛曾任北地郡太守。索靖年轻时便才能超群,与同乡的氾衷、张甝(hán)、索紾、索永一同在太学学习,声名远扬海内,号称“敦煌五龙”。氾衷等四人都早年去世,只有索靖学识广泛,博通经史,又通晓谶纬之学。索靖最初被州里征召为别驾,又被郡里举为贤良方正,在策试中成绩优异。名臣傅玄、张华与索靖刚见一面,就非常愿意与他结交。后来,索靖被授予驸马都尉,又出任西域的戊己校尉长史。与索靖同那的太子仆张勃上奏认为索靖才艺过人,应该在尚书台任职,不应被外放至边塞。晋武帝同意他的建议,于是擢升索靖为尚书郎。他与襄阳人罗尚、河南人潘岳、吴郡人顾荣一同任职,众人都很推重钦服他。索靖和尚书令卫瓘都以擅长草书而知名,武帝很喜欢他们。卫瓘的字胜过了索靖,但论书写的规范,卫瓘远不如索靖。
索靖在台阁多年,担任雁门太守,后改任鲁相,又任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为关内侯。索靖有先见之明,预知天下将要大乱,指着洛阳皇宫门前的铜驼,感叹道:“我将在荆棘之中再见到你了!”
元康(291~299)年间,西戎反叛,朝廷任命索靖为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的左司马,加职荡寇将军,命他在粟邑屯兵,索靖进攻叛军,打败了他们。后迁任始平内史。后来赵王司马伦篡位,索靖响应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的义军,以左卫将军身份讨伐司马伦的亲信孙秀。因功劳大被加职散骑常侍,升任为后将军。太安末年,河间王司马颙举兵进攻洛阳,朝廷命令索靖为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率领雍、秦、凉三州义军与司马颙军交战,大破其军。不幸的是,年迈的索靖在这场战斗中身受重伤,最终不治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常。后又加赠司空、安乐亭侯,赐谥号“庄”。
索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辩说梳理阴阳气运。又撰有《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另作《草书状》。早先,索靖路过姑臧城南的石地,说:“这里日后将要筑起宫殿。”张骏继位后,在石地上建起南城,建立宗庙,建成宫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几复①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蘋②。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②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 29 -
【注】①几复:即诗人的朋友黄几复。②蘋:浮萍。③发药:语出《庄子·列御寇》。“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教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展,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简短,既蕴含着诗人作诗送别的目的,也点明了诗人朋友的名字。
B. 首联用“鹿散”比喻诗人和朋友的分别,“邂近相逢”表明两人再遇。
C. 颔联中的“燕寝”即休息之地,“发药”则化用了列子和朋友的典故。
D. “只今”一句写诗人和朋友对饮,“后夜”一句则写出了赏月的欣喜。
15. 诗歌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直抒胸臆。用“契阔愁思”写出了诗人和朋友久别重逢的短暂欣喜而又即将分离的愁情。②以景结情。用山影播落、暮夜江冷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的孤寂和思念。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
D项“‘后夜’一句则写出了赏月的欣喜”理解错误,“后夜此堂还月明”一句中“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写出了诗人跟朋友分别后孤寂凄清的心情。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
尾联“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中,“契阔愁思”既写出了诗人和朋友久别重逢后的“短暂欣喜”而又写出了即将分离的“愁情”,此处是“直接抒情”;而“西山影落暮江清”则描绘了一幅“山影播落、暮夜江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冷清的意境氛围,从而表达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的孤寂和对朋友的不舍及思念之情。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9 -
(1)现在,我们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意思,可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在《膝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而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子《逍遥游》说“小年不及大年”,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为“小年”的例证。
【答案】 (1). (1)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2)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3)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已(2)谏(3)潦(4)凝(5)朔(6)蟪蛄。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________工匠精神。( )既是劳动者,就必须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备严谨的工匠精神,力求自己的劳动成果________,精益求精。要像翻译家杨武能、林少华那样,为翻译事业终身奉献、________。当前要注意区分和正确对待翻译领域出现的某些新现象。由于市场需要和数字技术发展,当今翻译市场上出现了快餐式翻译和人工智能翻译。这是翻译在传播领域中出现的新事物。它有它的特点和特定环境的需要。市场既有需要,就应允许存在,让不同要求的翻译________,由消费者各取所需。但这种翻译新形态,绝不能替代严谨的学术翻译,尤其是不能替代文艺翻译富含的艺术想象力。
- 29 -
所以在翻译界倡导工匠精神,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形成 锱铢必较 坚持不懈 自以为
B. 形成 一丝不苟 坚持不懈 各行其道
C. 树立 锱铢必较 锲而不舍 自以为是
D. 树立 一丝不苟 锲而不舍 各行其道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翻译工作,是一种成果供他人消费的智力劳动。
B. 作为智力劳动翻译,其工作成果供他人消费。
C. 翻译工作成果供他人消费,作为一种智力劳动。
D. 翻译工作成果,是一种供他人消费的智力劳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严谨的学术翻译绝不能替代,尤其是替代不了富含艺术想象力的文艺翻译。
B. 绝不能替代严谨的学术翻译,尤其是替代不了富含艺术想象力的文艺翻译。
C. 学术翻译的严谨绝不能替代,尤其是替代不了文艺翻译富含的艺术想象力。
D. 绝不能替代严谨的学术翻译,尤其是替代不了文艺翻译富含的艺术想象力。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本题:
形成: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事物或出现、发生某种情况。
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第一空:结合前后句语境“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应选“树立”。
锱铢必较: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形容斤斤计较。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感情色彩不同,前者为贬义词,后为褒义词。
第二空:应根据语段所蕴含的“称赞态度”选择“一丝不苟”。
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29 -
锲而不舍: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第三空:根据语境“为翻译事业终身奉献”,应选“锲而不舍”。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各行其道:指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或按认为对的去做。“自以为是”为贬义词。
第四空:根据语段的感情倾向而应该舍弃贬义词。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本题:
A项,正确;
B项,根据上下文关系,下一句的开头为“劳动者”,从逻辑关系上看,应该填入以“劳动”为结尾的语句,即排除B项;
C项,从语段首句的前半句“精神产品的生产”来看,其意思是指“精神劳动”或“智力劳动”,根据语句之间衔接关系的“主谓一致原则”“中心语一致”,选项的前半句应是跟“精神产品的生产”“精神劳动”或“智力劳动”相对应的内容,C项“翻译工作成果供他人消费”因为指向消费而不符合此要求;
D项“翻译工作成果”是“精神产品的生产”“精神劳动”或“智力劳动”的结果,也不符合此要求;
此外,C项存在语法错误,其主语是“翻译工作成果”跟宾语“一种智力劳动”,所指内容不对应;D项存在语法错误,其主语是“翻译工作成果”是一种结果,下半句应改为“是一种供他人消费的智力劳动结果”。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 29 -
本题:
“但这种翻译新形态”,已经暗示跟原有的形态或老的形态进行对比,“绝不能替代”进一步提示着两者之间的比较和鉴别,因此,下文应当在“绝不能替代”后提到原有的形态或老的形态,从选项前半句跟语段前一句的衔接逻辑着眼,可排除AC两项;从选项的后半句来看,“尤其是替代不了文艺翻译富含的艺术想象力”强调的重点是“艺术想象力”,而“尤其是替代不了富含艺术想象力的文艺翻译”强调的重点是“文艺翻译”,两相比较,根据前后衔接的逻辑,应该选择强调“文艺翻译”的选项,即排除CD两项。
故选B。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最新研究表明,长时间太空飞行会影响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在国际空间站内,①________,宇航员的脑室会扩大,其变化百分比与飞行时间显著相关,但与宇航员的年龄负相关。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患有“太空飞行相关神经一眼综合征”的宇航员,②________,比那些没有患这种疾病的宇航员要小。研究人员指出,尽管新研究所用样本量较小,只有19位宇航员的大脑磁共抓成像数据,他们还是找到了明确证据,表明长时间太空飞行会导致大脑结构变化,③________与“太空飞行相关神经一眼综合征”的发展有关。
【答案】 (1). ①进行长时间太空飞行后(在太空长时间飞行后等); (2). ②其脑室的变化(大脑脑室的变化、脑室结构的改变等); (3). ③而且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且这种变化、而这种变化等)。
【解析】
- 29 -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本题:
主要在论述“长时间太空飞行会影响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问题。
第一空:依据上文“在国际空间站内”和下文“宇航员的脑室会扩大,其变化百分比与飞行时间显著相关,但与宇航员的年龄负相关”可知,前面是“进行长时间太空飞行后”或“在太空长时间飞行后” 等;
第二空:语境是什么东西比那些没有患这种疾病的宇航员“要小”,会是什么呢?结合上文“宇航员的脑室会扩大”判断,此处应该是指“其脑室的变化”或“大脑脑室的变化、脑室结构的改变”等;
第三空:结合前文语境,研究表明“长时间太空飞行会导致大脑结构变化”,下一句“……与……发展有关”,应该和它存在一种“递进”关系,所以,补写处以“而且”领起,写“而且这种变化”或“且这种变化”等。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名著阅读,任选其一。不超过90字。
(1)《边城》结尾意味深长,翠翠对“这个人”充满期待。“这个人”是谁?这样的结尾好不好?请结合作品说明理由。
- 29 -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庄子》既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语言极具艺术性。下面语段中的两处“不知”,貌似多余,实则精妙。请结合作品说明理由。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答案】(1)“这个人”指“傩送”,这样的结尾好。因为结尾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判断和作出回答,能够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参与到作品艺术世界的构建中,深化了作品的艺术内涵。(2)两处“不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更能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在模糊的表达中产生属于自己的具体理解(或:增强了原文的艺术效果、艺术感染力)。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本题主要考查结尾的效果的能力。做题时要根据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
依据“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判断,这个人指“傩送”;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结尾暗含着作者对这个凄美爱情故事的无奈,但是如果说不回来的话也太绝对了,所以加上一句“明天回来”又给予人希望,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也让小说增添了含蓄之美。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本题:
- 29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译为: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译为: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此两处“不知”,一个是指”鲲的体积“,一个是指”鹏的脊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显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莫测,调动了读者对大鹏起飞时的壮观景象的想象,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三年,中国文字博物馆两次发布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破译未释读甲骨文经鉴定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做出新的释读经鉴定单字奖励5万元。专家介绍,迄今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4000个,有各种说法和意见、考释过的字有2000多个,其中约有1400个甲骨文文字可与现代汉字对上。
这一消息引起网友的热议。有人说奖励力度真大,破译一字可抵万金;有人说奖励力度太小,文化价值远超奖励;也有人说,不破译也不影响现代生活;还有人说,破译用不着的文字浪费金钱。
请你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回应网友的热议
要求:选定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加大奖励力度,鼓励破解甲骨文
近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两次发布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并称破译未释读甲骨文经鉴定单字奖励10万元,这一消息引来网友们的热议,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奖励力度真大;有人说,奖励力度太小……而我说,应该加大奖励力度,鼓励破解甲骨文。
甲骨文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种起源性文字,对于甲骨文的破解,不但能够使我们从此以后顺畅的解读所有的中国古汉字,还能够破解和读取世界上任何一种最古老的文字!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古埃及文字、也门马里卜文字和苏美尔文字的解读中得到证实!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将在破解甲骨文的基础上继续解读各个古老文明的文字,一解古老文明的发展之谜!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泰山刻辞,泰山石敢当的碑文,秦始皇的诏书,在我们宣布破解甲骨文之后,我们都将对其进行解读和重新翻译,因为此三者所表示的内容充分的证明了黄帝就是汉代人所称的秦始皇!可以说,这三者的内容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不破解甲骨文,人类文明的发展之谜可能还要延续500年、1000年,破解了甲骨文,人类文明发展的不解之谜将在不久的未来一一大白于天下!五六千年前的世界是原始荒芜的世界,五六千年前的中华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华,没有五六千年前中华文明的输出,世界各族人民就不会结束“人类在动物屁股后面狂追”的原始生活,世界人类文明就无法产生,更不可能为我们的今天留下一个又一个难解的谜团!
- 29 -
突兀而起的金字塔,先进发达的两河流域文明,流着奶和蜜的古迦南,复活节岛的巨人石像,北美的印第安人,南美的印第安文化和著名的玛雅文明,所有的一切都向我们展示着五六千年前人类文明大传播所留下的痕迹。要想认识和了解这些遗留下来的痕迹,唯有在破解甲骨文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真实、最完美的答案。
甲骨文,不是卜辞,而是祖规祖法的文字!甲骨文,不是商朝的文字,而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性文字!甲骨文,不是象形文字,而是科学的说明和文明发展的正确反映!
甲骨文被正式攻克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我们今天的人们能够重新认识我们人类自己的文明发展模式,搞清楚我们人类自己的文明起源和文明来源,人类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的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才能拥有更大的文明发展!
加大奖励力度,鼓励破解甲骨文势在必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选择“适合的角度”“回应网友的热议”,可以说“读者意识”极其鲜明。换言之,考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务必将这种“读者意识”贯穿全文始终,才可能将任务完成好。材料中原句的“有人说……;有人说也有人说……;还有人说……”,已经提示了写作立意的角度,当然,“适合的角度”这一指导语表明,还可以选择上述角度之外的角度。在围绕某一角度立意的时候,应当树立对甲骨文的正确认识,要充分地认识到甲骨文在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承中的价值和意义。关于甲骨文的价值和意义,可参考《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等新闻资讯。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一些网友所持的偏颇的看法,在写作时还要努力消除读者对甲骨文的误解,增进读者对甲骨文的认识和感情,自然而然地体现出国家认同、家国情怀等人文内涵。
参考立意:
(一)完全支持的态度
1.我为甲骨文鼓与吁;
2.加大奖励力度等。
(二)有条件支持的态度
1..不能为获奖而研究;
2.以兴趣和热爱为基础;
- 29 -
3.对待奖励顺其自然等。
(三)审视改进的态度
1.保持改革开放的心态、拓展视野,不仅对破译甲骨文的研究成果要奖励,而且要对普及推广甲骨文作出贡献的人员也要奖励等。
(四)批驳和建设的态度
1.批评对那些甲骨文研究无动于衷的言论;
2.批评那些主张破译研究无用论的说法等;
3.进而立意鼓励和弘扬研究破译的行为。
素材:
1.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是非常英明的指示。甲骨文不仅可以作为文献用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而且作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三千多年来一直有连贯发展历史的汉字的前身,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文字本身就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另外,甲骨文是考古发掘出来的,它有文献史料的性质。但甲骨本身又是实物,龟甲、牛肩胛的种类和整治方式,出土的层位和如何分类等很多问题,都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当然,我们既要看到甲骨文作为史料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一是它的残缺性,影响了信息的完整性。二是时代的不确定性,降低了作为史料的重要性。三是甲骨文字识别的有限性,降低了作为史料重大作用的发挥。因此,甲骨文还是有局限性的
2.一是加强全社会对中华古典文字——甲骨文的敬畏之心。保护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的尊严,杜绝伪造乱用乱通假甲骨文字的现象。注重多元化、多路径的甲骨文研究理论、方案、方法的探索,完善甲骨学学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造就良好的甲骨学发展氛围。二是从国家层面启动全国甲骨藏品单位的家底清理与著录。落实甲骨文抢救性保护措施,全面推动甲骨文的专业整理、科学研究和著录公布,推进甲骨文的知识展示与文创利用。
三是重视文理结合、打破界际,多学科、多部门、同方向、开放式协同创新攻关。建议从顶层设计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指南,提高甲骨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适当增加甲骨文重大项目、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的设立,要建立实事求是的符合特殊学科特点的科研考核机制,不提倡“短平快”形式宣导,结项成果要经得起学术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评判。
- 29 -
四是要着力“出学术精品,育高端人才”。注意甲骨文与甲骨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扶育一批名副其实的甲骨文科普园地。要重视甲骨学史的钩沉探赜,揭示尘封的沧桑历程,这对甲骨学的传承有促进作用。
新时代迎来了甲骨文研究的新际遇,刚才聆听了习总书记发来的贺信,我们倍感振奋!我们将发凡契志,继往开来,一以贯之肩负起新的学术使命,沉心静气,明达致远,耕耘于古文字与古史研究领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明而鞠躬尽力。
3.研究甲骨文的现实意义:
研究甲骨文的意义在于研究和追索人类尤其是我国先民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追根溯源,通过甲骨文研究,对追寻中华先民顽强生存发展的历史轨迹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尤其是通过它研究殷商历史,有着最重要现实价值。
其二研究甲骨文还对研究中国文字的产生、发展;进而研究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甲骨文记载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先民生活、思想、社会状态以及先民与自然抗争的历史史实,对文化寻根有着重要意义;使中华五千年文化脉络更加清晰完整。使不屈与奋发的民族文化精神更加光大。
其三研究甲骨文对于象形汉文字的起源,以及书法艺术的寻根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进一步丰富中华书法艺术宝库;对中国书法的起源、形成、传承与发展;对于发展先贤的艺术智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甲骨文研究使甲骨文这一人类文化与艺术宝库更加光芒四射,使古代先贤文明智慧与现代文化智慧相应生辉。从而有力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的软实力。对丰富人类文化宝库有着普世价值。
4.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120年来,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汉字研究专家在甲骨文中发现了中国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与外延;120年来,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汉字研究专家通过甲骨文的每一块碎片发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就是沿着汉字指引的道路不断披荆斩棘和勇往直前的。如果没有文字交流和深邃思想的充分表达,中华民族就不能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如果没有文字的交流与沟通,各民族之间就不能获得相互借鉴与相互包容的文明发展成果,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就无法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 29 -
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汉字的祖师爷,而且永远是中国汉字改革与进步的启蒙老师。只有把甲骨文弄通弄懂,才能充分认识到文字对于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沿着甲骨文造字艺术的思路不断前行,才能找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与不断前行的脉络,以及矢志不移创新发展与追求新的突破的拼搏精神。这是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化自信之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生生不息的文明史才能永远相生相伴,长盛不衰。这就是甲骨文汉字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精神财富。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只有懂得珍惜,才能在继承和发展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才能造福于子孙后代,才能为世界文明做出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加大奖励力度,鼓励破解甲骨文”;
第二部分:从“对于甲骨文的破解,不但能够使我们从此以后顺畅的解读所有的中国古汉字,还能够破解和读取世界上任何一种最古老的文字”“不破解甲骨文,人类文明的发展之谜可能还要延续500年、1000年”“要想认识和了解这些遗留下来的痕迹,唯有在破解甲骨文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真实、最完美的答案”三个方面论证为什么要“加大奖励力度,鼓励破解甲骨文”;
第三部分:通过议论分析“甲骨文被正式攻克的伟大意义”再次重申“加大奖励力度,鼓励破解甲骨文”。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29 -
- 29 -
- 29 -
相关文档
- 语文卷·2019届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2021-06-0712页
-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2021-06-0719页
- 语文卷·2018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上2021-06-0714页
- 语文卷·2019届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2021-06-0724页
-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92021-06-0714页
-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3页
-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2021-06-0718页
-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5页
- 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21-06-0721页
-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2021-06-0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