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25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汕头市金山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 语文科试题(2020.6)
命题人:黄瑜欢、刘克极、叶爱娜 审题人:陈丽纯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是21世纪最重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西方世界还是把中国崛起纳入到西方整个话语里在言说。我们在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之后,经历了很多的努力,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结伴不结盟”“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实际上也是希望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现在很难说这样一个新的体系能够完全被接受,但至少,这样一套语言是以文化自信应对西方已有的体系。
事实上,虽然文明复兴的物质力量不断显现,关于文明复兴的话语重建,却非常困难。为什么?首先,是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这种自信不多,在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果对中国崛起没有一点自信,何谈文明复兴?其次,这个问题和我们整个废除科举有关。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从我们今天的视角看,废科举、建新学当然有它的必要;但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废除科举,不仅仅是废除了科举的考试制度,而且是整个废除了支撑科举制度的经典——五经。在某种意义上,五经承载了过去我们民族的价值核心。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儒家天地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观念逐渐衰微。从此以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中国自身的经验都成为西方知识分类体系的研究对象及西方理论的分析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我的建议是我们要从制度研究去落实中国话语的重建。要研究这些制度,意味着我们研究的重点应从政体转向治体,如果我们摆脱用政体来理解我们的经验,转而以治理体系作为理解我们自身发展的重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治理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郡县制贯穿百代;科举制实施1300多年且目前又有恢复的样子;监察制、巡视制也实施了2000多年,且巡视制在当代中国的反腐败当中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我们要看到,制度,上和观念有关;下,则是和整个中国版图内的社会生活实际有关。故而,以制度的沿革为中心,上,要考察和制度相关的观念变化;下,要考察与制度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中央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看来,这个提法表明,延续了20多年的、 围绕着政体展开的无谓而有害的争论被转移到有效的关于治体的研究上,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摘编自曹锦清《以制度研究推进中国话语体系重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不同于西方世界理论体系的“语言”体系的复兴。
B.在复兴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建立了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
C.废除科举制度是为了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这是符合当时的现实需求的。
D.重建中国话语体系,就要从制度研究入手,挖掘传统治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B.文章侧重从中华民族自身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话语重建面临困难的两个具体原因。
C.文章针对某些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列举具体事例,论证了中国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D.文章最后提出有效开展治体的研究,需要转换思维,抛弃无谓而有害的政体争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带一路”“结伴不结盟”等概念是中国语言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B.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也让我们失去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C.一项制度是否能有效实施,这与当时社会民众的观念及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D.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有别于西方已有体系的民族复兴之路,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詹庆元指出,从一般规律看,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不长,痊愈的人仍应加强防护。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指出,从临床经验来说,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摘编自《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
材料二:
下表为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的存活时间。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数据源自《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能存活多久?》,微信公众号“大医同盟”2020年2月12日)
材料三: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2日6时,该国共确诊了15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有5例已被治愈。此外,在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有12名澳大利亚籍乘客被确诊为断冠肺炎。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歧视事件,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等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
澳首席医疗官墨菲就针对该国对华裔的偏见及歧视行为表示:“我们非常担心排外心理以及任何形式的种族定性,这种做法相当可恶。澳大利亚人没有理由回避任何特定背景或外貌的人。”
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亨特也承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国许多华人社区面临“挑战”和“困难”,他说:“澳大利亚出现了歧视性的报道,我坚决谴责此类报道。”
澳大利亚总理莫卫森对该国华人社区应对疫情的反应表示支持,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华人社区已经做好了应对这一挑战的准备。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Ashfield、Box Hill.Hurstville还是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华人社区,我想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同时,该国反对党领袖阿尔巴尼斯也表示,不能容忍种族主义抬头,他说:“任何针对澳大利亚华裔的种族歧视语言或行为都绝不能被容忍,必须予以制止。”
(摘编自《澳国内已确诊15例新冠肺炎病例政界人士谴责歧视》、《中国新闻网》2020年2月12日)
4.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醚等脂溶剂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B.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较弱是因为其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
C.是否发热和体温高低并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指标。
D.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都没有传染性,但自身仍要进行防护。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管有无症状表现,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包括儿童。
B.虽然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但患者仍然要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C.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新型冠状病毒存活时间的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该病毒又对紫外线敏感,因此夏天的到来可能有利于抑制该病毒传播。
D.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种族歧视事件,澳大利亚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这也是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该持有的态度。
6.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高中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应该做哪些事情。(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树 下 铁凝
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②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③找找她又有何妨?谁让她总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呢,谁让她是这城市的父母官呢,难道老于不是归她管辖的一个市民么。再说找她又不是为我老于,是为我的女儿啊,她是个人才,人才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属于民族属于国家的,让属于民族和国家的人有好一点的居住条件又有什么不对呢?他想起前两天,深夜苦读书的女儿双脚踩在炭火盆的边沿上,炭火烤着了女儿的棉鞋,差点烧着女儿的脚。要是房间有暖气,何至于女儿要围着一只小小的炭盆取暖呢。老于越想越觉得理直气壮,便有些后悔前两次同学聚会没去参加。那本是联络感情的形式之一啊,倘若在那样的场合不断见面,再开口求人办事就显得很自然。不过,即使没有参加那几次的聚会,项珠珠也否认不了老于是她的中学同班同学。这么一想,老于心里安定了。
④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⑤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⑥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顽强地思想着简直是大声地思想着,可他的心依旧是憋闷的。
⑦后来他发现那是因为他到底没能面对项珠珠说出房子的事。他本是带着一肚子请求从家里赶来的,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就像夏日里顶着太阳走路的那些人总想钻到树荫里去那样。现在他心里好过了一点,仿佛就因为这龙盘槐伞状的树冠为他遮蔽了冬夜的燥热。他于是就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就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⑧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3分)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D.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8.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1 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扶辇下除 除:殿阶 B.虽蒙斧钺汤镬 虽:虽然
C.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D.谢汉使曰 谢:道歉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5 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1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衣服。
B.庠序,古时候学校的名称。殷称“序”,周称“庠”,后泛指学校。
C.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14.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1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秦州杂诗(其一)① 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的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
17.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的《劝学》中用比喻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大道至简。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就包含在我们从小 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八个字里。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同我们每个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 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如果我国现代化建设走一些国家走过的老路,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消耗,那是难以为继的,是走不通的。我们 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一条尊重自然、地球友好型的新路。生态文明建设一刻也离不开制度、体系建设,( ),所以“靠制度”与“靠人人”是统一的。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能是你我他全体中国人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出来的。特别是在我们生活逐步富裕起来之后,更要富而好礼、富而好俭。通过文明健康、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美好的人人向往的生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熟能详 息息相关 过度 必须 B.耳濡目染 休戚相关 过度 必需
C.耳熟能详 休戚相关 过渡 必须 D.耳濡目染 息息相关 过渡 必需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而说到底人是任何制度、体系的建立者和执行者
B. 而任何制度、体系说到底是由人来建立并由人来执行的
C. 然而任何制度、体系说到底是由人来建立并由人来执行的
D. 然而说到底任何制度、体系的建立者和执行者都是人
2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通过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B. 通过施行文明健康、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C. 通过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D. 通过把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作为生活方式,实现美好的人人向往的生活。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
每个人的爱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爱,爱的语言、爱的方式、爱的情态也不尽相同。请仿照所给示例,从下面4个身份中选择2个,对“爱是什么”进行阐释。
【示例】朋友说:爱是困难时的救助,痛苦时的问候,无助时的依靠,成功时的提醒。
妈妈说:
爸爸说:
老师说:
同学说: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年抗击“非典”,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有媒体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可他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材料二:2020年3月5日,正在一线抗疫的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写下了如下的寄语:
寄少年
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
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
为祖国、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请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汕头金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语文答案(2020.6)
1.D(A项将或然说成必然。原文是“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不是必然。B项将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是“希望建立起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并不是已经建立了。C项无中生有。依据文中第二段内容“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对废除科举制的评价是从今天的视角出发的,废除科举制客观上造成了今天民族价值核心的逐渐衰微,但站在历史的角度,当时废除科举制,其目的是否出于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考虑,则于文无据。)
2.C(无中生有,文章只是说国内的自由主义者尤其缺乏自信,但究竟他们有何观点文中未提及。)
3.B(强加因果,推断错误。依据原文内容“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据此得出“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的判断,这是合理的,但“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并非是“我们失去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因为依据原文内容,尤其是“从此以后”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让我们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应该是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所引发的民族价值核心的逐渐衰微。)
4.D (表述绝对,缺少限定条件“从临床经验来说”。)
5.A(“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说法绝对,原文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
6.①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讲卫生,勤洗手;②尽量不外出,不聚集;③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④外出戴口罩,与人保持安全距离;⑤避免直接接触不锈钢的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地铁扶手等;⑥直接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或75%酒精洗手;⑦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当言论。(6分,每点1分,答对6点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A(B项,“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有误,老于大声说话时为了掩饰有求于人的心理。C项,不全是为了迎合项市长才大谈文学,他是个自尊心极强的知识分子。D项,“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错,这个说法从原文看,没有依据。)
8.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①老于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形象。②深爱家人:为供儿子念大学,连烟都戒了。想到今年是女儿高考的关键一年,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项市长请求解决两间有暖气的房子,以此来支持女儿。③自尊心极强:物质生活困顿却总开不了口求人;在市长同学面前大谈文学,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④做事犹豫不决:自认为难以向项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市长;打电话给项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6分:第①点“形象概括”2分;第②③④点“特点分析”4分,答对2点可得4分。)
9.①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在这棵树下,有着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②树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老于面对龙盘槐树发泄自己的无望、无助的请求。③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的作用。树不仅能遮蔽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满足精神上的自尊。④树象征“权力阶层”。 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造就一棵浓荫的“大树”,使这些普通知识分子在“树下”生活得更好。(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可得满分。)
10.B(虽蒙斧钺汤镬,即使蒙受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虽:即使。在这里表示一种假定情况,不是既定事实。)
11.最终也不能够回到汉朝,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使自己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空”译为“白白地”;“空自苦亡人之地”为状语后置,应调整好顺序,可译为“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使自己受苦”;“安”译为“哪里”。上述三点各1分,句意2分。)
12.B(可先圈出名词、名词性词组“宁(人名)”“春秋谷梁氏”“释”“集解(书名)”“义”“世”“徐邈”,虚词“以”“为”“之”“其”“既而”,“为……所”表被动,标志性词“既而”,然后根据语义和语法进行排除,AD项,“积年”是说“沈思”时间之长,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C项,“精审”是“其义”的谓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13.C(“加《论语》为‘六经’”说法错误,“六经”应为“《易》《书》《诗》《礼》《春秋》《乐》”。)
14.C(“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范宁指斥王国宝。)
15.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 “辟”征辟;“讽”,劝阻;“寝”,搁置,这里指被搁置。上述三点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范宁字武子。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所以在桓温在世期间,范宁兄弟没有一个在朝廷做官的。当时的人竞相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儒学影响日益衰颓,范宁认为这种风气开始于王弼、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范宁)于是撰文说“王、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何两人贪图天下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魑魅来夸耀自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法作为习俗。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范宁崇尚儒学贬抑玄学,大都像这样。桓温死后,(范宁)才走入仕途,担任余杭县令。范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崇尚儒学的人没有不尊崇他的。过了一年,余杭的风俗教化大为改观。自从中兴以来,崇尚儒学、重视教化,没有比得过范宁的人。后来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书侍郎的职位。范宁在中书侍郎任上,提出了很多有好的建议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议,对国家政治很有帮助。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范宁指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任何避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的关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帝说:“豫章对太守不利,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补任豫章太守。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购买磬石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规。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范宁又将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学生,督促他们读《五经》。范宁又修筑学台,学校的功能更加齐备。江州刺史王凝之向朝廷弹劾范宁,说“豫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豫章太守范宁在朝廷做官参与机要,在地方做官担任大郡的长官(可见朝廷对范宁的信任),但是范宁却无所顾忌地做奢侈污浊之事,所作所为不合法度。郡城先有六座城门,范宁全部改建成层楼,又修建两座城门,加上以前的城门,豫章郡现在一种有八座城门。希望将臣的这份奏章下发给太常讨论,按照礼法将范宁判罪。”皇帝下诏说,“汉宣帝说,‘可与之共同管理天下的,是优秀的郡守。’如果范宁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说的那样,怎么还可以继续担任郡长官呢!”范宁因此被判罪接受惩处。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为天门太守,弃官(为范宁)申诉。皇帝认为范宁所致力的只有儒学,这件事拖延了很久都没有判决。(后来)恰好碰上大赦,范宁就没有被判罪。范宁免官之后,定居在丹阳,仍然勤于经学,一年从头到尾没有停止。范宁六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秋谷梁传》作了《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邈又为《春秋谷梁传》作注,世人也很称赞。
16.C(“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的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
17.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可得满分。)
18.(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8分)
19.A(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结合“‘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八个字里”分析,选用“耳熟能详”。息息相关:呼吸相互关联,比喻关系极为密切。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对象多是利益联系密切的人。结合“同……的生活”来分析,选用“息息相关”。过度:指超过适当的限度。过渡: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结合语境,应是对自然超限度的开发,选用“过度”。必须:副词,侧重应当怎样,加强命令语气。必需:动词,侧重不可或缺。结合语境,选用“必须”。)
20.B(结合“所以‘靠制度’与‘靠人人’是统一的”分析,语句和前面不构成转折关系,不用“然而”,排除C项、D项。结合前面“生态文明建设一刻也离不开制度、体系建设”分析,语句主语应该为“任何制度、体系”,排除A项。)
21.C(A项,成分残缺,在“通过”后面需要补充和“生活方式”搭配的动词;B项,搭配不当,“施行”与“生活方式”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22.参考示例: 妈妈说:爱是跌倒时的扶助,病痛时的守护,闲暇时的唠叨,离家时的祝福。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老师说:爱是懵懂时的启蒙,困惑时的引导,失败时的鼓励,顺利时的告诫。
(6分,每句3分,其中内容2分,形式1分。仿写时,在形式上,要注意构成排比;在内容上,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
23.审题立意分析:
题目由写作材料、写作导引、写作要求构成。写作材料为两则,均与钟南山院士有关,内容各有侧重而又相辅相成。
材料一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介绍了钟南山院士在抗击“非典”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表现,“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反映的是作为一位医生,钟南山把救治病人放在首位,明知有生命危险但依然履行其作为医生的职责。“来势汹汹”突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强调钟南山年事虽高,但作为一位医生,依然不顾自身的年龄与可能遇到的风险,奔赴前线。层次二引述了媒体对钟南山的评价——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院士的专业”强调其专业素养,“战士的勇猛”强调其精神气场,“国士的担当”强调其保国安民的意义。层次三是钟南山对自己的评价——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这既是钟南山的自谦之词,也是其内心真实流露。我们大致可以如此理解钟南山的自评——不管外界如何褒扬赞誉,我只是一位医生,只是履行了医生治病救人的职责。在此,钟南山过滤掉了媒体给他的种种赞誉,而回归到作为一位医生的本质,他只是在履行他的职责。这自评是基于钟南山对医生职责的认识,而他的行为(行)只是践行了这样的认识(道)。总而言之,材料一不是对钟南山面面俱到的介绍,而是从钟南山在两次重大疫情中的表现凸显出他救死扶伤的医者本色。
材料二聚焦于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所写的寄语《寄少年》“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寄语的前两句借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句,字面意思明白易懂;后两句需着重理解,杏林,即中医学界代称,可以推广为医学界或医者,“期投身杏林”,即期望更多的青少年能投身于医学事业。对于钟南山对青少年的这个期望,要作理性分析。钟南山其实是结合当下的疫情,同时也是就自身的医生身份,就近几年一些学生出于种种现实和发展考虑,而不大愿意报考与医学专业的情况作出回应和呼吁,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救百姓于病痛,济天下苍生,保国家安定,因此,钟南山在寄语里期望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是结合现实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当然,这涉及到青少年的人生规划问题,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各异,人生的职业选择也会各异,只要于国有益,符合个人发展,都应该是合理、合适的选择。“更以行证道”,更,更加;行,行动;证,证明、验证、践行等;道,结合语境,此处指的是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职责、信念等。因此,“更以行证道”意思是更加要实际行动来证明/验证/践行自己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职责、信念等。结合材料中的钟南山,他无疑是“以行证道”的典型人物。他所遵循的“道”其实就是作为一位医生所应有的职责、信念等,他以治病救人、以万家安康为己任,尤其是不顾个人安危、年事已高,两次奔赴抗疫一线,钟南山始终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他作为一位医生的职业与使命,这就是“以行证道”。以此为基础,钟南山如此,广大医生如此,推而广之,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都充当着一个角色,教师、记者、科学家、律师、警察、消防员、工程师……每一个角色都有这个角色所应遵循的准则、职责、信念等,但是否每一个人都做到了“以行证道”呢?每一个人的“行”与“道”是否都一致呢?这是值得考生分析与思考的。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材料一和材料二虽各有侧重,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材料一其实就是钟南山“以行证道”的具体体现,材料二是钟南山寄语广大青少年,希望青少年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做到“以行证道”,做一个“行”与“道”合一的人。写作导引在材料一、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收拢、聚焦写作的思考核心。“为祖国、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明确了“道”的意义与价值,为祖国的发展、为人民的福祉,这是一种对于“道”的意义与价值的远大追求,而具体到个人,“道”的意义与价值可理解为肩上的责任,正如材料二的理解,虽然每个人的角色身份有别,但都有这个角色身份所应遵循、坚守的理想、准则、职责、信念等。至此,写作导引再一次明确——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通过写作导引的收拢、聚焦,以钟南山为切入口,把此次作文的思考点具体落实到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上。
在具体写作上,考生必须要“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紧扣“以行证道”这一思考核心进行写作。“材料”自然指的是材料一和材料二,考生必须要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所分析。当然,可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推而广之,在更大的范围与领域中思考“以行证道”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是考生思想深度与广度的一个重要体现。“你的体验”指的是考生自身的经历与实践,因此,在具体写作中,考生需要由材料出发体现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要强调、落实青年人(考生)也应“以行证道”,更要思考就青年人(考生)而言,“以行证道”又该如何体现?作为青年人,我们不缺乏关于“道”的认识,先贤的智慧、为人的道德、远大的思想等等,但我们是否能由始至终地践行、恪守我们信念、理想、信仰等?因此,在写作中,要有“我”的在场感,如此,才能称之为“结合你的体验”。
13
2019-2020 学年度高一(下)月考 语文科 第 页 共 8 页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2021-06-0711页
- 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2021-06-0711页
-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728页
-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5页
-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6页
- 【语文】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1-06-0719页
-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2021-06-0626页
-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614页
- 【语文】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1-06-0621页
- 【语文】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1-06-06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