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50 KB
  • 2021-06-08 发布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课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后课时作业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是国运之本,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坚强基石,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而且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不仅需要教师们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个人修养,以好老师的形象滋润学生心田、深入群众心间,(    ),把尊师重教落实到行动上来。‎ 教师是高尚的职业,长期以来,我国的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    ,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要维护教师队伍的纯洁和神圣,要对有辱教师职业的人或行为予以惩治,以法治精神守护这片净土。强化教师准入制度,优化教师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待遇保障,提升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为师道尊严    。‎ 让更多优秀人才    ,善为良师。完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而且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B.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而且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C.不仅教师这份职业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而且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D.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而且承担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尊严受到挑战的情况依然存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由于……使得”不能同时出现。C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引导的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教师这份职业”,主语应放在关联词前。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家庭”后“民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很必要 B.还需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C.全社会还需要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D.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还需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上文“不仅需要……”可知,括号内的句子宜用“还需要”,排除A项;C、D两项,转换了主语,与上一句不连贯。故选B。‎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呕心沥血 保驾护航 乐为人师 蔚然成风 B.苦心孤诣 遮风挡雨 好为人师 蔚然成风 C.呕心沥血 遮风挡雨 好为人师 靡然成风 5‎ D.苦心孤诣 保驾护航 乐为人师 靡然成风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能力。①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多形容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形容教师工作的辛苦应该用“呕心沥血”。②保驾护航:保驾,保卫帝王,保卫皇帝;护航,护送航行。泛指保护某事物。遮风挡雨:遮挡风雨,比喻起保护作用。对象多为人。结合语境,此句应用“保驾护航”。③乐为人师:乐意做老师,喜欢教育工作。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喜欢以教育者自居。“好为人师”含有贬义,此句应选“乐为人师”。④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靡然成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多指坏事物。从感情色彩上来看,应选“蔚然成风”。故选A。‎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未来社会,“学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学历只证明着过去, ① 。在一个崇尚“创造”的时代里,没有良好的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没有丰沛的“学力”, ② 。如果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我们将会被时代淘汰。幸运的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无论是新兴的网络学习, ③ 。总而言之,每一个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都能从或新兴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从而走上美好的人生之路。‎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学力”才意味着未来 ②就不可能有蓬勃的创造力 ③还是传统的纸质媒体学习 解析 该文段由六个句子组成,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前三句,主要阐述学力的重要性。第二层为后三句,主要阐述学习的重要性。补写空缺处的语句,要把握文段上下文的语脉关联,还要关注关联词的使用。‎ ‎5.“学习金字塔”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下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据此绘出的学习金字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图片正向为“不同的学习方法”,百分比为“平均学习保持率(两周后还能记住多少)”。看了下面的示意图,作为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转变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请给出三条建议,每条不超过20个字。‎ 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要由被动地接受转到主动参与式学习。②要由个人学习转到团队合作学习。③要由单纯的吸纳知识转到注重实践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分析图文内容,图中显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较差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较好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其次,在析清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提出建议。‎ 二、阅读素养培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问说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5‎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答案 C 解析 结合词语词性及其语法作用,依据本文的句式特点,整体理解语意,即可给本部分文字断句。“是己”“非人”结构一致,“而”是连词,表并列,故“非”后不能断开,排除B。“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结构一致,形成对偶,“理”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故选C。‎ ‎7.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 B.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樵夫。‎ C.舜: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称为帝,列入“五帝”。‎ D.匹夫:古代指贵族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答案 D 解析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学习一定要好问。因为“问”和“学”是相辅相成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B.在第二段中,作者从反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用古代先贤的言行作为立论的依据。‎ C.第三段列举古人好问的典例,圣人采纳地位低微的樵夫的言论,舜帝身为天子却向平民询问,为下文针砭时弊做了铺垫。‎ D.《问说》与《师说》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主张“学必好问”。‎ 答案 B 解析 “在第二段中,作者从反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错误,第二段中,作者不是从反面而是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那种用义和理等问题互相询问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不多见了,何况世俗的人呢?‎ ‎(2)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 参考译文 5‎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些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求取那有益于自身的方面罢了。因此,狂妄的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以天子的身份却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他们)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用义和理等问题互相询问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不多见了,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问他;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就不重视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以怀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要问到平民,所以尊贵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道德学问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卫国的大夫)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