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72 KB
  • 2021-06-08 发布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 学年上期中考 ‎22 届 高一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将选择题的答案代表字母涂在答题卡中。‎ 一、基础选择(共 9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 ‎1.下列加点字与“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烛之武退秦师 ‎. .‎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 ‎2.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2 分)‎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沛公不胜杯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置之坐上 A.①②③④⑤⑧ B.②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④⑥⑧⑨ D.①③⑤⑧⑨⑩‎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 A.今者有小人之言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 ‎4.下列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5.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 .‎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④荆轲顾笑武阳 ‎. .‎ A.两个“微”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B.两个“微”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相同 C.两个“微”字相同,两个“顾”字相同 D.两个“微”字相同,两个“顾”字不相同 高一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 .‎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左右欲刃相如 ‎. .‎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使使以闻大王 ‎. .‎ ‎⑦完璧归赵 ⑧且庸人尚羞之 ‎. .‎ A.①③④/②⑤/⑥⑦/⑧ B.①②⑤/③④⑧/⑥⑦‎ C.②⑥⑦/③④⑤/①⑧ D.③⑥⑧/⑤⑦/①②④‎ 7.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 秦王还柱而走 ② 图穷而匕首见 ‎. .‎ ‎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8.“东道主”“图穷匕见”“劳苦功高”“道路以目”分别出自(2 分)A.《史记》 《左传》 《战国策》 《国语》B.《史记》 《国语》 《左传》 《战国策》C.《国语》 《左传》 《史记》 《战国策》D.《左传》 《战国策》 《史记》 《国语》‎ ‎9.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高一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 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白 光①‎ 鲁 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 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 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也说道:“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③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 高一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也终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的再定睛,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惶的点了灯。他移开桌子,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谨慎的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惨然的奔出去了。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改)‎ ‎【注】①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这是封建迷信的说法。②圆图: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③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真切地 体现了陈士成科举落榜、希望落空后的心理状态。‎ B.文中“这回又完了!”这个句子反复出现,增强了陈士成失望心理的效果,为 下文他出现幻觉并发疯埋下伏笔。‎ C.陈士成坚持科举考试十六次,但一直未考中,他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不懂他 的文章,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 D.小说在陈士成死之前对灯火进行了描写,此时残油烧尽,灯花炸裂,渐渐缩 小以至消失,其实是暗示了他的命运。‎ ‎11.小说以“白光”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12.有人说,陈士成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同一类人,但又有不同。请结合全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探究。(6 分)‎ 高一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三、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 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 ‎..‎ 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 ‎...‎ 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 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 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 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 ‎..‎ ‎“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高一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认为他能堪重任。‎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 (5 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7~18 题。‎ 冶 城①‎ 刘克庄②‎ 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①冶城:在今天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刘克庄: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两项句是。(是(3分()((((‎ A. 曾是铸造兵器之地,而今寻断镞遗枪都不可得,首句把人带入一种茫然无奈的情境之中。‎ B. 西风萧瑟,古意悲凉,“满原头”凸显出一片苍茫之境,使抽象的思想活动变 得形象化了。‎ C.作者追慕和冶城有关的孙刘、王谢等历史人物,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D. 第三联回到现实,诗人借所见“高塔”、所闻“暮笳”,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愁情。‎ ‎18.诗人为什么“度度来时怕上楼”?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 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 9 分,每空 1 分)‎ ‎①漫江碧透, 。‎ ‎②书生意气, 。‎ ‎③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 高一 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④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⑤‎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⑥满载一船星辉,‎ ‎。‎ ‎⑦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⑨几处早莺争暖树,‎ ‎。‎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 太 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乡愁不是空间的,而 是时间的,它的方向不是遥远的地方,而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 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 自己的生命与 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岁月的逝水与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是歌者的哀叹。‎ ‎(‎ ‎),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 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 在了那里。生命 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所以,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与生命 的 愁思。‎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偏狭 悲痛 抛弃 息息相关 B.狭隘 悲痛 抛弃 同来俱在 C.狭隘 悲悼 抛洒 息息相关 D.偏狭 悲悼 抛洒 同来俱在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伊万·日丹诺夫说,“翅膀是鸟的悲剧,它把生命带入永恒的异乡”‎ B.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 C.萧伯纳说,“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好”‎ D.尼采说,“有故乡者,拥有幸福;无故乡者,拥有痛苦”‎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表达了歌者的哀叹。‎ B.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与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C.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D.岁月的逝水与对自己无情的抛掷表达了歌者的哀叹。‎ 高一 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啄木鸟啄树的速度极快,每秒可以高达 20 次,尽管如此,① 。‎ 因为它的大脑较小,头骨中有许多小空隙,可以减弱震动;此外,啄木鸟的头部肌肉 发达,②‎ ‎。尽管啄木乌啄虫子时,会把树啄得千疮百孔,但不可否认,‎ 它对保护树木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籍里,③‎ ‎,如《禽经》中的 ‎“志在木”,《异物志》中的“穿木食蠹”。‎ ‎24.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 40 字。(5 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五、写作(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长辈常说:“00 后的世界我们不懂。”2018 年,00 后逐渐步入成年,回视他们的成长,伴随他们成长的热词有:成人礼、天宫一号、王者荣耀、感动中国人物、‎ QQ 空间、抗战胜利 70 周年、二孩政策、选秀、搜题软件、阿尔法狗、诗词大会、金砖会议。‎ 作为 00 后的你,请从上述热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篇文章让长辈更好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19-2020 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22 届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1.C 迟,动词的意动用法。‎ ‎2.D(①距通“拒”③倍通“背”⑤郤通“隙”⑧要通“邀”⑨蚤通“早”⑩坐通“座”)‎ ‎3.B B 与例句同,都作代词,代人。A 项结构助词“的”;C 项动词,到;D 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C“被”是“穿”的意思,不是被动句的标志;A、B、D 三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式。 5. D(①②“微”都是“没有”的意思,③“顾”意为“只是”,④“顾”意为“回头看”)‎ ‎6.A(名作动/名作状/使动/意动)‎ ‎7. C(①连词,表修饰,不译,②连词,表承接,不译。③④皆为介词,意为“用”)‎ ‎8. D ‎9. D A 项“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诗人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它给人的印象主要是视觉上的,但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含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它写的就是诗人白天看见的景象,而只能把时间下限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因此,A 项是恰当的。 B 项的解说,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考生不难作出选择。 C 项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所以,C 项表述是恰当的。 D ‎ 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通过句子中的“而”可以读出前后是“对比”,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诗中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10.C(C 项“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分析错误,从文章主题来看,主 高一 语文 第 1页(共 4页)‎ 要是揭露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因此没考中的原因应是科举制度的黑暗,只不过他 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11.①以“白光”为题点明了小说主要描写内容。小说就是围绕陈士成因落榜产生白 光的幻觉并最终为追逐白光落水而亡来写的。②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陈士成考了十六 次都未考中,最终落水而死,且无人收尸,其一生如同惨淡的白光。③小说以“白光”‎ 隐喻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而陈士成连考 16 次未中,并最终因追求这种功名利禄而 死,从而以其为题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吃人的罪恶本质,彰显了小说的主题。(每点 2‎ 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2.①陈士成与孔乙己都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和殉葬品。他们 都热衷于封建科举,希望通过中举来进入仕途,获得功名利禄,受科举制度之害而不觉悟。(2 分)②但两人又有不同,陈士成出身于没落的豪绅阶级,从未放弃过功名,他总想着通过科考赢得功名,光宗耀祖;(2 分)而孔乙己则迂腐不堪、穷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2 分)‎ ‎13.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毕”,是结束的意思,承接前文的“谒文宣王”,应在其后断句,排除 A、D 两项;“左右”指身边的侍臣,作“言”的主语,后面不可断开,排除 B 项。)‎ ‎14.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B.《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 料汇编。)‎ ‎15.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王禹偁奏言,李觉只是能通晓 经书,不应该居史职,而非认为他能堪重任。)‎ ‎16.(1) 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 ‎(乍,忽然,突然;岂,难道;句意 3 分)‎ ‎(2)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一词多义)“出入”(偏义)“非常”(古今异义)各 1 分,句意 2‎ 分)‎ ‎17.(3 分)C(“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错。孙权、刘备叱咤风云、横枪跃马的非凡 事业如一场春梦,谢安、王羲之的旧游之地已物是人非,作者借此表达怀古的悲愁。)‎ ‎18.(6 分)因为不忍登楼远望,害怕看到沦陷的神州。(3 分,意思对即可)尾联 表达了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痛心,对南宋王朝命运的担忧,深挚的爱国之情。(3 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如“对南宋统治者只知苟且偷安的愤恨”等也可酌情给分)‎ 高一 语文 第 2页(共 4页)‎ ‎19.①百舸争流 ②挥斥方遒 ③丁香一样的忧愁 ④到了颓圮的篱墙 ⑤软泥上的青荇 ⑥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⑦为变徵之声 ⑧濯清涟而不妖 ⑨谁家新燕啄春泥 ‎20.D(“悲悼”可以跟宾语,排除 A、B;“抛弃”:扔掉不要。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应用“抛洒”。“息息相关”不符合语境,排除 C。)‎ ‎21.B(依据后文“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得出)‎ ‎22.C(A、D 项主客颠倒,B、D 介词“与”多余。)‎ ‎23.①它却没有得脑震荡。②也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③早有啄木鸟啄木食虫的记载。(每 1 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24.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兼及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要求根据材料给“年画”的概念下定义。下定义需要在筛选信息、压缩语段的基础上进行。这道题先要准确 找出概念的外延,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然后再确定概念的内涵,即找出“年画”区别于其他图画的本质属性。从这段文字的五个句子来看,“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是内涵一,“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是内涵二,“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是内涵三。另外,写制作、叙历史,不属于内涵方面内容。最后将其压缩成简洁的文字并用来修饰“年画”即可。‎ ‎25.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作文题有以下特点:紧贴时代。材料中暗含热点时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紧贴 00 后个性特征。00 后的考生自我意识更强,更善于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基于以上 分析,引导考生关注自我,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关注时代发展,关注国 家命运的人,以此写出的作文才能更具个性,也更加精彩。可写角度很多,能围绕选择 的热词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这样的大局着眼尤佳。‎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 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 升左赞善大夫,做泗州知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 和李觉等人校定。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皇上升迁李觉为《礼记》博士,赏赐 绯袍鱼袋(五品官职)。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 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管辖范 高一 语文 第 3页(共 4页)‎ 围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天,开始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其中。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这样登上讲说之位呢。”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李觉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年,李觉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烦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高一 语文 第 4页(共 4页)‎ 高一 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