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7.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课 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及对作者产生的影响,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敷衍( ) ②刮痧( )
③庚子( ) ④廿三( )
答案 ①yǎn ②shā ③ɡēnɡ ④niàn
(2)多音字
①折 ②揣
③殷 ④晕
⑤撮
答案 ①zhē/zhé/shé ②chuāi/chuǎi/chuài ③yān/yīn/yǐn ④yùn/yūn ⑤cuō/zuǒ
16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
答案 (1)眼睑/脸庞 (2)惦记/掂量 (3)气概/慷慨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门当户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依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鸡蛋里找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2)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3)比喻故意挑毛病。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周家在大年三十晚上赶走侍萍,强迫留下长子,让她带走刚刚出生三天而病得奄奄一息的次子。( )
(2)他们在离海边不远的小山坡上,用枯草和树枝搭起了一间小茅屋,父女俩相依为命,艰苦度日。( )
(3)刘师傅生性耿直,好打抱不平,对看不惯的人和事鸡蛋里找骨头,从来不客气,深受大家敬重。( )
答案 (1)√ (2)√ (3)×。“鸡蛋里找骨头”含贬义
2.辨词填空
(1)独力·独立
独力: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
独立:单独地站立;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不依靠他人。
①这部作品是他________创作的,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②高中生成年后要具有一定的________生存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需要。
答案 ①独力 ②独立
(2)功夫·工夫
功夫:本领,造诣;指武术;(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工夫:时间(指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时候。
他精湛的表演技艺征服了所有观众,人们一致认为:他的这身________,没个十年八年的________是练不出来的。
答案 功夫 工夫
三、名言警句
与“亲情”相关的名句
16
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
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出身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曾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在“文革”中因不堪凌辱投湖自尽。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二、背景展示
《我的母亲》写于8001舍先生在得到“母亲去世一年”的消息后。作者饱含血泪,第一次详尽地回忆了母亲的身世,自己艰难的降生,父亲的死亡,自己家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所遭遇的不幸,母亲撑持整个家的坚强与辛酸以及她终生的刚强与贫苦。
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三、文学知识
写人散文
写人散文首先要具有散文的写作特点。写人是写作的目的,叙事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目的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在选材上要遵循“一人多事”的特点,多方选取和人物密切相关的材料,从多个角度展现人物的个性,力求使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在叙述中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真实情感。《我的母亲》一文正是这样,它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16
课堂导语
母爱是首无言的歌,总会在某个时刻轻轻响起;母爱是幅淡淡的画,总会在某个时间闪现在眼前……
母爱是那顶始终为你撑着的伞,暴雨袭来才突然发现母亲的艰辛;母爱是你身后坚定的目光,蓦然回首才看到母亲守望的身影。
母爱最真、最纯,她的一切,早已融入到儿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母爱最深、最沉,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雪雨,无论承受多少误解委屈,对儿女的挚爱从不改变。
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请阅读课文并回答图后问题。
(1)请概括母亲的品格,将其填写在①~④处。
(2)请将母亲对“我”的影响填写在⑤~⑧处。
答案 (1)①勤劳 ②朴实 ③热情 ④坚强
(2)⑤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习惯 ⑥养成好客的习性 ⑦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⑧给了“我”生命的教育
1.阅读课文1~2段,概述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内容:介绍了母亲的身世及家庭背景。(2)作用:暗示母亲身世普通,从侧面写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
2.课文以生命的教育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母亲的一生。请简要叙述具体的时间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答案 具体的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的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岁——“我”廿七岁——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3.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请为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部分(1~6段):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等情况。
第二部分(7~12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的性格以及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第13段):写母亲对子女的几件感人事例。
第四部分(14~17段):写“我”远离母亲后,母亲的念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4.品读下面的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1)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处对母亲送女儿出嫁的细节进行了描述。在这些细节的背后,我们看到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就是她那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2)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处妙用动词。一个“笑”字将母亲见到儿子时的喜悦与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愣”一“叹”里包含了母亲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儿子一些花生,动作虽然极为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
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可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
16
阅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结尾部分,并和本文的结尾作比较,你认为这两段文字在表达主题上各有怎样的效果?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作者由爱自己的母亲推广到爱天下所有的母亲,立意更加深远,主题更加深刻,感情得到了升华。(2)本文的结尾主要写了母亲对作者的重要意义,从而表达了作者切肤的哀痛,使读者自然地将对老舍母亲的爱转化为对老舍母亲的敬仰和缅怀。
白描手法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手法用于写景,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白描手法用于刻画人物形象,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我的母亲》一文就大量运用白描手法来刻画母亲的形象。
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一句便运用了白描手法,“鲜红微肿”逼真地展现了母亲辛苦的程度,“洗一两大绿瓦盆”说明了母亲的吃苦能干。
技巧点拨
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勾勒事物以及描绘景物时,侧重点有如下不同:
(1)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的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3)使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条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白描技法要用好,还需注意三点:
16
(1)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叙述,是同描写并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叙述,除概括叙述外,尚有具体叙述。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因此可以说,白描是用叙述进行描写。
(2)要重点突出。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3)所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总之,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迁移运用
请运用白描手法为人物、景物、叙事各写一段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人物描写:门缝一开,挤进来一个小个子,单眼皮包裹的眼睛红红的,黑脸膛因愤怒涨红成了酱紫色,黑夹克下的胸脯一起一伏,一只手攥紧拳头,随着嘴部一紧一紧的抽动上下挥了几下,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景物描写:雨无声无息地下了两天两夜,我却浑然不觉。今夜我终于从噩梦中醒来,却蓦然被这突然听到的雨声惊落了一身的憔悴。病重的妈妈脱离危险了,又可以伴我来感受这世界的湿润了,雨下吧下吧。
(3)叙述事件:小艺的惊天飞脚落在课桌上的一刹那,正赶上班主任的目光从门口射过来,正欲大笑的同学们,赶忙用手掩上了半张的嘴,声音卡在了嗓子眼里,好不难受。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无私的母爱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运用示例
16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人生艰苦的拼搏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活的知识和顽强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正确的道路。在漫漫人生路途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到: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二、课外素材
坚强母亲独自养育脑瘫双胞胎14年
王秀娇是一名家庭主妇。14年前,她早产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孩子8个月大的时候,双双被确诊为脑瘫。王秀娇夫妇带着一对双胞胎四处求医,家里的积蓄用完了,他们就到处借钱为孩子们治病。为此,他们负债累累,但孩子们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几年前,因不堪重负,王秀娇的丈夫也悄悄地离家出走,至今未回。王秀娇并没有被这一切打倒,反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她一边打着散工,一边独自照顾儿子,用博大的母爱继续无怨无悔地爱护着她的孩子。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秀娇挑起千斤重担,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庭。值得庆幸的是,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大儿子已经恢复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且上学了。
选材感言 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善待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当我们的母亲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当我们的母亲满嘴唠叨甚至卧床不起的时候,我们都要加倍善待自己的母亲。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我们的唯一!
我的母亲
肖复兴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16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我们没事就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地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的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就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其实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只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地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读后启悟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记叙文,文题很普通。短短的几段文字不知凝结了作者多少心血。这位母亲是作为后母出现在“我”家中的,“我”对她起初是强烈的憎恨,接下来是缓和的冰冷,再接下来是突然的转换,最后是无比的感激。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使得“我”真正接受了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伟大的母爱牵住了时间的流逝,使得这段记忆成为最美的焰火。
16
《论语》经典章节赏析之一——学而篇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名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赏析]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也有人这样理解这三句话:“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为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是君子吗?”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
2.[名句]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说美好动听的话语,装柔顺和善的脸色,这种人仁德太少了!”
[赏析]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3.[名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德多才的人那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赏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16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时我们风华正茂,精力旺盛,不论撰文,还是校对,都能得心应手。
②邻里之间门当户对,应该和睦相处,不是有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嘛。
③她们母女二人相依为命,过着极其艰难的日子。
④在北碚,老舍与林语堂曾一起同台演出过相声,配合得相当默契,二人的感情也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⑤“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为了纪念老舍先生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茶馆》等经典篇目。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D
解析 ①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使用正确。②门当户对: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不能用于邻里之间。③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使用正确。④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不能用来修饰“感情”。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用错对象。⑥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父亲得票排第一,后由于种种原因,该奖授予了日本的川端康成。
B.和张恨水一样,老舍对北京市井文化的阴暗面较为警惕,同时又对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中的失落,持一种惋惜、回顾的态度。
C.老舍经典话剧《茶馆》将首次在我市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这出由濮存昕等众多大腕共同演绎的话剧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答案 B
解析 A项表意不明,“著名作家”是修饰“老舍”还是“舒乙”,不明确。C项不合逻辑,“日前”是“几天前”的意思,不能与“正在”连用。D项成分残缺,应在“那些环境……”前加上“对”。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
②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16
③“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
④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
⑤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
A.①④⑤②③ B.③①④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③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 先点明“老舍”这一笔名,再交代其来源,故③放在开头,排除A、C两项。②中的“合起来”是指“老”和“舍”的组合,应放在④⑤后面,排除D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感恩不仅是一种健康情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伦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姜子牙感念文王的知遇之恩,到韩信报答漂母的“一饭千金”,无不折射出感恩的人生信条和道德良心。但伦理人际关系上的报恩和我们党内关系中的感恩,有着本质区别。前者系“私恩”,它以人性为支撑,是个人的道德修为;后者为“公恩”,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党员报答党的组织归属。
答案 (示例)①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 ③它以党性为基点
解析 根据后文“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从姜子牙感念文王的知遇之恩,到韩信报答漂母的‘一饭千金’,无不折射出感恩的人生信条和道德良心”,①空可填“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据句式结构“从……到……”,②空联系前后文内容,可填“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③空联系前文“它以人性为支撑”,可填“它以党性为基点”。
5.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组语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柔情似水的母爱。
答案 (示例)母亲的汗水 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 母亲的话语 是迷茫路途中指引方向的路标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6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含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说出这句话,是因为“我”觉得要报答母亲,也有能力报答母亲了。
B.“我”想,自己有能力承担家庭重任了,以后可以替母亲分担家庭负担,让母亲歇歇了。
C.“我”参加工作了,母亲又为“我”的前程担心。她不能真正像儿子说的那样可以“歇歇了”,所以回答的是一串串的眼泪。
D.多年的艰辛苦难,才让儿子熬出了头,母亲心中涌起阵阵酸楚。母亲苦尽甘来,喜极而泣。
答案 C
解析 “为‘我’的前程担心”错。
7.那个凄惨的除夕夜,作者连用了哪四个传神的动词写母亲?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四个动词是“笑”“愣”“叹”“递”。(2)分别表现了母亲为“我”回来而喜,为“我”离开而惊,为儿子不能和自己共度除夕而无奈,同时又表现了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
8.“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回忆起以往母亲会在家里候盼着“我”,而“我”却使她失望,这令“我”感到无比愧疚。如今,“我”永远失去了母亲,内心又涌起无比的痛楚和怀念。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6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16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母亲。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母亲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本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争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答案 B
解析 “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文中未提及。
10.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16
(2)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本文情感的把握。
11.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
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
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
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求子;为了“我”能赶上堂兄,早早地让“我”读书、发蒙。
文学作品的阅读,针对细节描写,经常做以下考查:
(1)关键词句的含义及作用;(2)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运用了何种方法刻画人物或描写景物,分析其表达效果。
生动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表现生活环境、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16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语文散文部分散文整体阅读2021-06-0817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9:第2021-06-084页
- 2020版高中语文披沙拣金全用弘课件2021-06-0814页
- 2019-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与尹2021-06-0858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2021-06-0817页
- 浙江省温州市2020届高三11月普通高2021-06-0825页
- 语文卷·2019届广西桂梧高中高二上2021-06-0815页
-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宇宙的边疆课件2021-06-0832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3:第13课2021-06-089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6:第5课 2021-06-0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