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MB
  • 2021-06-08 发布

2020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合欢树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8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合 欢 树 【 助读博览 】 一、作者名片 扼住命运的咽喉者 —— 史铁生 简介:史铁生 (1951—2010) ,北京人, 1969 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 1972 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3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评价:史铁生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自强自尊,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 作品:小说 《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插队的故事 》《 夏天的玫瑰 》 等,散文 《 合欢树 》《 我与地坛 》 等。其中短篇小说 《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奶奶的星星 》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二、背景回放 子欲养而亲不待 等到史铁生成为作家后,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他在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 母亲因为儿子的疾病而憔悴,最后因疾病缠身过早去世。作者再回到小院,听说那棵被母亲当作含羞草种下的合欢树长得非常茂盛,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的良苦用心。作者内心充满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和痛苦,所以只好独自躲到安静的小树林里寻找慰藉,用笔写下真心的忏悔。 【 拓展链接 】 史铁生对命运独特的看法   史铁生瘫痪之后家人让他去拜佛,他不拜。他说:佛不能使他瘫痪的双腿站立起来,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称其为佛。他认为佛之本义乃“觉悟”,是一个动词,是行为而非绝顶的一处宝座。 家人让他算命,他不算。他说:如果命好则无须算,“好”自会来;如命不好,更不必算,乐得活一天高兴一天,省却明知前程险恶,还不得不步步逼近那灾难,成天战战兢兢,何苦!高人说能“为你避灾”,史铁生也不信,因为那就是命运无定了,其所“算”,乃是妄说,还算它干什么? 但史铁生似乎又“信命”。他说,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难道一个人所走的路不都是这一条路?但这并非不要把握“命运”。史铁生的奋斗精神和创作实践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只是不强求什么,不做欲望的奴隶,因为欲望是无边的,人哪有完全“心满意足”的一天。 【 语用视窗 】 一、音形识记 1. 下列加点字的 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侍弄 (shì nònɡ)    戕害 (qiānɡ hài) 处方 (chǔ) 给予帮助 (jǐ) B. 空余 (kònɡ) 够呛 (qiànɡ) 落枕 (lào) 分外高兴 (fēn ) ﹒ ﹒ ﹒ ﹒ ﹒ ﹒ ﹒ ﹒ ﹒ ﹒ C. 干系 (ɡàn) 偶尔 (ǒu) 虔诚 (qián) 供不应求 (yìnɡ) D. 泡桐 (pāo) 幸亏 (kuī) 侥幸 (jiǎo) 呼天抢地 (qiǎnɡ ) ﹒ ﹒ ﹒ ﹒ ﹒ ﹒ ﹒ ﹒ 【 解析 】 选 A 。 B 项“分”读 fèn 。 C 项“干”读 ɡān 。 D 项“抢”读 qiānɡ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惊惶  惊慌失措 振幅 全幅武装 B. 诳语 欺诈诓骗 青山 山青水秀 C. 题写 文不对题 汇兑 兑换现金 D. 决断 决无此意 连手 藕断丝连 【 解析 】 选 C 。 A 项,全幅武装 - 全副武装。 B 项,山青水秀 - 山清水秀。 D 项,决无此意 - 绝无此意,连手 - 联手。 二、用对词语 1. 偶尔 · 偶然 偶尔 偶然 多用作副词,有“间或”“有时候”的意思,表示情况不是经常出现;着眼于数量,指次数少 既可作副词,也可作形容词。作副词时,意为“不是必然地”,指某种动作行为或者情况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表示出于意外;作形容词时,意为“不是必然的” 2. 迷迷糊糊: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 [ 运用 ]( 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 1. 一个“追星星的人”夏震宇 因偶尔踏入 旧时梦, 如今已成“追星”人。摄影既是工作,又是警营 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 【 点拨 】 “ 偶尔”的意思是间或,有时候,侧重指数量,指的是次数少。此语境应该用“偶然”。 ﹒﹒ × 2.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去年 还迷迷糊糊的 “物联网”似乎转瞬即至,而智能家居也真的离 我们不远了。 ( ) 【 点拨 】 句中说人们对“物联网”不大了解,应该用“模模糊糊”。 ﹒﹒﹒﹒ × 【 初读思考 】 初读文本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前面部分以写“人”为主,后面部分以写“树”为主,表现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B. 当十岁时作文获奖,“我”切实感受到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 C. 她挖回这棵“刚出土的”绿苗,很大程度是寄予了一种生命常青的愿望。 D. 作者选择的时间点 10 岁、 20 岁、 30 岁,分别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母亲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明确 】 选 B 。当时“我”不服气,故意气她。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敬意与懊悔。 【 审美鉴赏 】 微课一:鉴赏文中重要语句 1.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 明确 】 双腿残废是儿子的悲剧,更是母亲的灾难。两条腿残废后,母亲东奔西走,全副心思都放在给儿子治病上,最大的心愿是把儿子的病治好,当腿好无望后,母亲又鼓励儿子写小说。现在自己终于在文学上闯出一条路,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自己的成就和母亲的离世构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蕴含着一个儿子深沉的悲痛和无尽的遗憾。 2.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 …… 【 明确 】 此时此刻,作者由树及人,心情难平。①激动。因为出乎意料,当年母亲种的那棵合欢树现在居然开花了。②伤感。因为树还在,人已去,物是人非,提到母亲,伤感、难过顿生。③愧疚。母亲为自己无私地付出了一切,悲苦早逝;而自己又曾为母亲做了什么呢! 微课二:分析文章的结构 3. 本文一开头就写了作者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明确 】 ① 增强生活情趣: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全副心思为“我”治病,四处奔波、操劳过度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② 增强艺术吸引力: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从而突出了 “ 我 ” 对母亲的敬意与懊悔。 4.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 明确 】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到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此时的合欢树就是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 思维锤炼 】 1. 合欢树与母亲、与“我”有着怎样的关系? 【 点拨 】 (1)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物。 母亲把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作者由双腿残废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2)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实物,也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作者的绵绵情思,将与之永远 “ 合欢 ” 与共存。 (3) 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 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如果自己不残废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合欢树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及他人。 (4) 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合欢树里有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伤,传递出人事代谢的无奈之感。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温暖鼓舞着作者,感伤过后对生活充满更坚定的信念。 2. 在本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起到了什么作用? 【 点拨 】 对比手法是本文的重要特色。本文是通过儿子与母亲的对比来表现母爱的。 ① “ 我 ” 双腿残废之后心情沮丧,对母亲四处奔波的辛苦不仅不予理解,反而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对此,母亲依然坚持奔波,直到那次危险事件发生之后,母亲才对药物治疗 “ 终于绝望 ” 。②当发生危险之后, “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 ;母亲却 “ 惊惶了几个月 ” 。文章通过这些对比,着力表现了母爱的博大、深厚与无私。 3. 谈谈你对“悲伤也成享受”的理解。 【 点拨 】 在母亲去世后,孤独和对母亲的深沉思念使作者极度悲伤,但在悲伤中回忆母亲对自己的爱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说“悲伤也成享受”。 4. 文章在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这样写有何用意? 【 点拨 】 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表现母爱是独特的,普遍的。 【 备选要点 】 《 合欢树 》 中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她照顾“我”的写照,为什么? 【 点拨 】 母亲对合欢树充满了希望:“第二年合欢树 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 它长在瓦盆里”“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 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同样对 于“我”,母亲的言谈话语中体现出的小心翼翼又满 怀希望,一方面尽力维护残废儿子的尊严,另一方面 激励儿子写作。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 母爱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强壮与作者由残废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所以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她照顾“我”的写照。 【 技法提炼 】 管中窥豹 —— 以小见大 【 课内 · 回扣 】 《 合欢树 》 这篇文章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 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的乐曲。在文中, 作者力图表现母爱这一宏大而深刻的主题,但是却选取了一些最平常的生活场景,这种写法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以小见大”。 【 课外 · 拓展 】 1. 概念阐释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2. 运用指要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虽然在我们平时的阅读 中时常见到,但是其中一些细节还需要大家认真体 会,用心把握:   首先,选好 “小”的体现角度。    (1) 可以是具体而平凡的人、事、物、景 ( 如 《 合 欢树 》 这篇文章中的“合欢树”和“我”的母亲 ) 。 (2) 可以是一处细节 ( 如 《 吻火 》 中吻火的动作细节 ) ,或某个局部 ( 如 《 都江堰 》 一文作者善于从有限的景物和事件中挖掘出深广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即通过对景物和事件的速写式描绘,表达作者对社会、历史、文化、人生乃至宇宙的独特思考 ) 。 (3) 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 ( 如 《 故都的秋 》《 动人的北平 》 采用的平民化视角 ) 。   其次,体现什么“大”主题。通过这些小的题材、细节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伟大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或重大的意义。 第三,为了能够“以小见大”,在文章中还需要借助其他一些表现手法。 比如在 《 合欢树 》 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象 征、对比、虚实结合、想象等手法来表现母亲对自己 的爱以及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具体来说,在文中,作 者用合欢树象征作者的个人命运,象征母爱,象征母 子深情等;对比手法主要用在儿子与母亲的对比,母 亲几年来变化的对比,儿子不同时期对母亲感情的对 比等;虚实结合具体表现在第一部分实写母爱,由表 及里、由实入虚地挖掘出文章博大的情怀和深刻的思想。 郁达夫说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 情。”刘勰在 《 文心雕龙 · 物色篇 》 里说:“一叶且 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一片树叶有时能触动人的 心弦,一声虫鸣有时足以让人吃惊。 《 合欢树 》 用小 事写母爱,语言淡雅、朴素,就仿佛和读者在聊天时 不经意谈起母亲,说起合欢树一般,内心的深情没有 像蓄势待发的洪水喷涌而出,仍是如涓涓细流,闲话 家常,一一道来,怀念、悲痛之情潜藏于字里行间。 【 迁移 · 运用 】 请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段文字,体现“以小事件见大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示例一 ) “ 师傅 …… 我的钱 ……” “ 钱,以后再说吧 ” ! 车子修好了,他站起来,边收拾工具边对我说, “ 好了,快走吧! ” 听了这句话,我有些颤抖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冷,而是有一股暖意在身上缓缓流动。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师傅,在寒风凛冽的夜晚,帮人修车分文未取却能安之若素,我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敬意油然而生。 北风依然猛烈地刮着,但我却不再感觉寒冷,我的心中已有了那份感动,我也会一直把它传递下去,直到永远。 【 评析 】 文中这位不知名的师傅,他人性中的善良、理解、包容,让人感动,这份感动会一直留在作者的心中,并让它成为温暖人生的力量。表达真实的人物情感,让这篇看起来常见的作文,有了不一般的动人之处。 ( 示例二 ) 我把菜盛到盘子里,忐忑地端到妈妈面前。看着妈妈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起一口菜放入嘴里,表情似乎有点怪,但脸上的笑容让我很开心, “ 味道不错,快超过我了。 ” 我得意地骑坐在妈妈对面的椅子上,轻松地夹起一大口菜塞到嘴里 ……“ 呀!这么咸,盐放多了 ……” 妈妈却仍然保持微笑说: “ 盐是有点多,但这却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菜,是我儿子亲手做的,里面有幸福的味道。 ” 【 评析 】 一盘不成功的菜充分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体贴和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写出了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 类文阅读 】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理解,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这个世界。这样的时候,不知别人会怎么想,我则尤其想起自己轻轻地来的神秘。 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 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趟着雪走到医院, 走到产房的窗檐下,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 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 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 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 层黑皮包着骨头”,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出欣 慰,看我渐渐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 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 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 …… 西蕃莲顾自开着硕大 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 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 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 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的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 心。天上,或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缥缈不知 所处的声音 —— 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那声音清朗,欢快,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去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什么,唯有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 …… 梦是什么?回忆,是怎么回事? 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 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天空 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 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 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真是神奇。很可 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 近。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 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时间限制着我们,习惯限制着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限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诅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圈定。 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甚至盼望站在死中,去看生。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灵魂常在黑夜出行,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 …… 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 心情。 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 三言两语话主题 ( 思维发展 ) (1) 请概括本文的主题。 【 明确 】 《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 表现作者参透人生、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 一枝一叶总关情 ( 审美鉴赏 ) (2) 请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 明确 】 《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 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气味、形态、声音等方面描写了充满活力的院中景物。使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 【 备选美文 】 我的轮椅 ( 节选 ) 史铁生 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 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是件没想到的事。 1980 年 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敝人刑期 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 —— 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 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 书,哪儿也不去了。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 抬进院子,一见那晴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 摇。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那一个大世界 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地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 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大约也算不得什么丑事。 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的设计。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跑了好些天,才有一家“黑白铁加工部”肯于接受。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 现在怕是没人会相信了,那年代连个像样的轮椅都没处买;偶见“医疗用品商店”里有一款,其昂贵与笨重都可谓无比。 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一夜大雪未停,事先已探知手摇车不准入场 ( 电影院 ) ,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 …… 雪花纷纷地还在飞舞,在昏黄的路灯下仿佛一群飞蛾。路上的雪冻成了一道道冰棱子,母亲推得沉重,但母亲心里快乐 …… 母亲知道我正打算写点什么,又知道我跟电影的一位导演有着通信,所以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 怎样的大事呢?我们一起在那条快乐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 那一辆自制的轮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但是下一辆真正的轮椅来了,母亲却没能看到。 下一辆是 《 丑小鸭 》 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 除了这辆轮椅,还有一件也是我多么希望母亲看见的事,她却没能看见: 1983 年,我的小说得了全国奖。 《 丑小鸭 》 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其实是众人推着、背着、抬着我,去看中国 …… 说起那辆“福”字轮椅就要想起的那些人呢?如今都老了,有的已经过世。大伙儿推着、抬着、背着我走南闯北的日子,都是回忆了。 如今我也是年近花甲了,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泊来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 妻子逛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这东西才真正是给了我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坡道就能上山。舞我是从来不会跳。球呢,现在也打不好了,再说也没对手 —— 会的嫌我烦,不会的我烦他。不过呢,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 —— 昆明湖畔的万寿山。 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 谁能相信,是我自己爬上了山的呢! …… ( 原文载 《 收获 》2008 年 2 月,有改动 ) 【 赏析 】 文章以自然、平和的心态写出了作者 33 年的轮椅生涯,这是与生命的坚强较量,是对生活的乐观而浪漫的态度。史铁生坐在这个轮椅上行走,看电影,上医院,参加文学活动,这么多年他走过西部高原,体验过大海的凶猛,甚至飞行海外。轮椅上的史铁生已经进入了一种人生命题,一种佛学境界。一个轮椅上的病人和一个著名作家画着这样的等号,让每一个健全的人有了一种精神的参照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