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 M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天而思之
,
孰与物畜而制之
【
基础自测
】
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或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为当代著名的书法家
,
他孜孜以求
,
笔不缀耕
,
在书
法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
﹒
﹒
﹒
B.
想象着画面中阳光下的少年
,
穿着白
T
恤
(xuè),
站在
球场的情景
,
是不是觉得特别美好
?
C.
复兴号是“中国制造的标准动车组”
,
以
350
千米时
速载客运行
,
秉持民族工匠之心
,
驰聘中国复兴之路。
D.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倾
(qīnɡ)
听
,
真正去体会
孩子的感受。
﹒
﹒
﹒
﹒
【
答案
】
选
D
。
A
项
,
缀
—
辍
;B
项
,
“
恤
”
应读
x
ù
;C
项
,
聘
—
骋。
二、熟语积累
,
并判断词语运用的正误。
啜菽饮水
:
饿了吃豆类
,
渴了喝冷水。形容生活清苦。
[
运用
](
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
)
他在深圳山体滑坡现场抢救被埋在土中的居民
,
干了三
整天
,
又饥又渴又累
,
回到宿舍先是
啜菽饮水
,
然后倒头
便睡。
(
)
×
“啜菽饮水”形容生活清苦。这里犯了
望文生义的错误。
﹒
﹒
﹒
﹒
【
文言梳理
】
一、通假字
1.
大王荒之
(“_____”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_____”
通“
_____”,_________)
大王
太王
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
匈匈
讻讻
形容喧扰
3.
楚王后车千乘
,
非知也
(“___”
通“
___”)
4.
小人错其在己者
(“___”
通“
___”,_____)
5.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___”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怪星之党见
(“___”
通“
___”,_______)
(“___”
通“
___”)
知
智
错
措
废弃
县
悬
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
党
傥
偶然地
见
现
7.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___”
通“
___”)
8.
人祅则可畏也
(“___”
通“
___”)
9.
枯耘失岁
(“___”
通“
___”)
10.
田 稼恶
(“___”
通“
___”,_____)
11.
其说甚尔
(“___”
通“
___”,___)
常
尝
祅
妖
枯
楛
秽
荒芜
尔
迩
近
12.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___”
通“
___”,_____)
13.
则光晖不赫
(“___”
通“
___”)
瑳
磋
切磋
晖
辉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
名词活用
①
风雨之不时
(
名词作动词
)_________
②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
名词作动词
)_____
③
楚王后车千乘
(
名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
④
思物而物之
(
名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__
刮风下雨
称王
使
……
跟在后面
使
……
成为物
﹒
﹒
﹒
﹒
﹒
2.
动词活用
孰与骋能而化之
(
动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
使
……
变化
﹒
3.
形容词活用
①大王荒之
(
形容词作动词
)_____
②
因物而多之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
③
文王康之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
④
怪之
,
可也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垦
使
……
多
使
……
安乐
以
……
为怪
,
感到奇怪
﹒
﹒
﹒
﹒
四、古今异义
1.
地有常数矣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
表示常量的数
2.
勉力不时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
努力
;
尽力
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力役
,
人民所服的劳役
﹒
﹒
﹒
﹒
3.
风雨之不时
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
:
时时
;
经常不断地
4.
政令不明
,
举错不时
,
本事不理
古义
:_____
今义
:
本领
5.
则王公不以为宝
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
:
认为
不按照时节
农事
把
……
当成
﹒
﹒
﹒
﹒
﹒
﹒
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
君子道其常
,
而小人计其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
,
一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君子遵行他的常规
,
而小人计较他的功利。
所以君子之所以一天天进步与小人之所以一天天
退步
,
道理是一样的
3.
是天地之变
,
阴阳之化
,
物之罕至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4.
无用之辩
,
不急之察
,
弃而不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这是自然界的变动
,
是阴阳二气的变化
,
是很少出
现的事情
没有用处的辩说
,
不紧要的明察
,
抛弃掉不去研
究
5.
礼义不加于国家
,
则功名不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愿于物之所以生
,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不施行礼义
,
那么功业、名声就不会显著
希望了解万物产生的缘由
,
哪里比得上把握万物
生成的原因
(
规律
)
呢
【
文本研读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
2
题。
治乱天邪
?
曰
:
日月、星辰、瑞历
,
是禹、桀之所同
也
;
禹以治
,
桀以乱
,
治乱非天也。时邪
?
曰
:
繁启、蕃长
于春夏
,
畜积、收藏于秋冬
,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
禹以
治
,
桀以乱
,
治乱非时也。地邪
?
曰
:
得地则生
,
失地则死
,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
禹以治
,
桀以乱
,
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
,
国人皆恐。曰
:
是何也
?
曰
:
无何也
!
是
天地之变
,
阴阳之化
,
物之罕至者也。怪之
,
可也
;
而畏
之
,
非也。夫日月之有蚀
,
风雨之不时
,
怪星之党见
,
是
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
,
则是虽并世起
,
无伤也
;
上暗而政险
,
则是虽无一至者
,
无益也。夫星之队、木
之鸣
,
是天地之变
,
阴阳之化
,
物之罕至者也。怪之
,
可
也
;
而畏之
,
非也。
﹒
﹒
物之已至者
,
人祅则可畏也。楛耕伤稼
,
枯耘失岁
,
政险失民
,
田 稼恶
,
籴贵民饥
,
道路有死人
:
夫是之谓人
祅。政令不明
,
举错不时
,
本事不理
,
勉力不时
,
则牛马
相生
,
六畜作祅
:
夫是之谓人祅。礼义不修
,
内外无别
,
男女淫乱
,
则父子相疑
,
上下乖离
,
寇难并至
:
夫是之谓
人祅。祅是生于乱。三者错
,
无安国。其说甚尔
,
其灾
﹒
甚惨。可畏也
,
而不可怪也。传曰
:“
万物之怪
,
书不
说。”无用之辩
,
不急之察
,
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
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
,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寇难并至 寇
:______________
(2)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常
:______________
(3)
则是虽并世起
,
无伤也 伤
:______________
(4)
弃而不治 治
:______________
﹒
﹒
﹒
﹒
【
明确
】
(1)
外寇
(2)
通“尝”
,
曾经
(3)
妨碍
(4)
研究
2.
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
,
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
B.
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
与“治乱”没有关系
,
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C.
自然无法影响“治乱”
,
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
,
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
D.
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
,
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
,
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一大进步。
【
明确
】
选
C
。“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3
~
5
题。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在地者莫明于水火
,
在物者莫
明于珠玉
,
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
,
则光晖不
赫
;
水火不积
,
则晖润不博
;
珠玉不睹乎外
,
则王公不以
为宝
;
礼义不加于国家
,
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
,
国
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
重法爱民而霸
,
好利
多诈而危
,
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
﹒
﹒
﹒
﹒
﹒
﹒
大天而思之
,
孰与物畜而制之
!
从天而颂之
,
孰与制
天命而用之
!
望时而待之
,
孰与应时而使之
!
因物而多之
,
孰与骋能而化之
!
思物而物之
,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
愿
于物之所以生
,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
故错人而思天
,
则失
万物之情。
﹒
﹒
﹒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则光晖不赫 赫
:
显耀
B.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
:
隆重
C.
大天而思之 思
:
思慕
D.
孰与应时
而使之 孰
:
哪里
【
明确
】
选
B
。“隆”为“尊重”之意。
﹒
﹒
﹒
﹒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明确
】
选
A
。
A.“
于”均为介词
,“
比”。
B.
结构助词“的”
;
代词
,
指天。
C.
表顺承
,“
就”
;
表递进
,“
并且”。
D.
表因果
,“
那么”
;
表转折
,“
却”。
5.
用“故错人而思天
,
则失万物之情”一句作结尾说明了什么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明确
】
充分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要点探究
】
1.
荀子在文中提出了哪些思想观点
?
【
点拨
】
(1)
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
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
不能主宰人
们的吉凶祸福。人应该“敬其在己者
,
而不慕其在天
者”。
(2)
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
之”“骋能而化之”的主张
,
认为人类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
,
使自然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
2.
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
?
【
点拨
】
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
,
是自然的运行。它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
,
而是不能主宰人事的自然。天不能主宰人的命运
,
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才能生存发展。
【
备选要点
】
1.
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
【
点拨
】
在荀子看来
,
我们应该慎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
,
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
,
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舍弃
;
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
①
大而言之
,
在服从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
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
,
按规律办事
;
治理国家应以礼义规范人的行为
,
避免人的失误导致的混乱。
②小而言之
,
治理家庭应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
;
个人的工作学习
,
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
,
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
,
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
在选文的一、二段中
,
都引用了诗句
,
荀子引用的这些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
?
分别有什么作用
?
【
点拨
】
诗句
意思
作用
天作高山
,
大王荒之。彼作矣
,
文王康之
天造就高大的岐山
,
太王垦辟它。百姓在这里建新房
,
文王使他们得安乐
间接回答了是什么决定了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的问题
诗句
意思
作用
礼义之不
愆兮
,
何恤
人之言兮
只要不违背礼义
,
何必担忧别人说长道短
回答了做人应该遵循什么准则的问题
3.
荀子认为应如何对待“自我”和“天命”
?
【
点拨
】
(1)
君王应该执着于礼义治国
,
执着于任用有才有德的人
,
执着于消除弊政。而所有的人都应该执着于提高思想
,
完善德行
,
增长智慧。
(2)
德行高尚的人
,
对于由自己决定的意志、德行、智慧等非常慎重
,
却不羡慕那些由时势命运来决定的荣华富贵
;
德行卑下的人
,
丢下可以由自己决定、通过努力就能成功的事情
,
而一心指望那些由时势命运决定的事情。所以
,
德行高尚的人一天天进步
,
德行卑下的人一天天退步。这就是他们相比之下大有悬殊的根源。
4.
文章的中心是人定胜天
,
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
【
点拨
】
文章开始以设问的形式指出
,
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
,
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
,
它不能主宰人事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
,
而不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
然后又从天不可畏
,
人祅可畏的角度
,
强调对人事应该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
“
错人而思天
,
则失万物之情
”
的结论
,
告诫人们应
“
制天命而用之
”
。
【
综合性学习活动
】
在本文中
,
荀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
明确
】
(1)
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
:
一方面
,
在天地自然面前
,
人不能为所欲为
,
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
,
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
;
另一方面
,
在天地自然面前
,
人可以大有作为
,
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
,
不要轻易放弃。
(2)
荀子启示我们
:
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
,
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
,
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
:
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
,
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
,
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
,
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