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4.33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 年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 分)
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
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
大事。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的思想。
中华传统美德之中,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叫做循序渐进。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老
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
如始,则无败事。”这段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无论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荀子集
诸家之说而加以改造,乃化为己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发展到南宋,再经朱熹的创造性总结,遂成“循序而渐进”的至理
名言。
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
以追溯至《老子》。《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
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为而不
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
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
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
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
“矜而不争”。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
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己出发。唯其如此,也就
有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
孟子才会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往今来,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思想有若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
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然而近些年来,这样的思想被一些人渐渐淡忘了,急功近利、追逐金钱
的坏习气蔓延滋长、无孔不入。结果,许多人对无序竞争、损人利己之事,不以为耻,反以
为荣。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竟然践踏道德底线,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弄虚作假,
伤天害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民族道德素质下降。
凝聚人心、扶正风气,这是中国学人数千年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意识。北宋范仲淹倡导
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执著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
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成旷世箴言,不胫而走。清代学者顾炎武著《日知录》,用
整整一卷篇幅集中探讨历代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耳矣”的呐喊。晚近学人据以归纳,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而融入中华民
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见贤思齐,亡羊补牢。从当前社会风气的实际出发,学人似有必要
多讲讲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道理,多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可贵思想。只要我们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经过较长一段时期努力,定然能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蔚成新风。
(陈祖武《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循序渐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世间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循序渐进历经发生、发展、改造、总结,最终
成为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
B.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循序渐进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可贵思想,
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
C.我们做任何事情往往都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积少成多,
锲而不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D.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努力做到循序渐进,它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严格律己、
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是统一的。
解析:D 严格律己体现了为而不争的思想,不属于循序渐进思想,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三段。
答案:D
2.下列不能全面反映“为而不争”内涵的一项是( )(3 分)
A.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
B.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清·车万育《增广贤文》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D.你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别人深信不疑的产品。
——马库拉对乔布斯如是说
解析: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不自我夸耀,不争名,
不争利。C 项只有第一层含义。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要求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始终如一地保持兢
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
B.《老子》最后一章提及的“为而不争”,孔子主张的“君子无所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
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为前提。
C.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为历代中国学人所关注,数千年来以范仲淹、顾炎武等为代表的中国
学人以“凝聚人心,扶正风气”为己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D.晚近学人根据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加以归纳,将“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
解析:B“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为前提”曲解文意。《老子》“为而不争”,以“为”作前提,
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孔子主张“君子无所争”,不争的前提是“矜”。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 分)
丑兵
莫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
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
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
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
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
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
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
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黑不溜秋,皱皱巴巴的脖圈!“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
“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
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
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
“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大家把责备的
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
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晚上,支委
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
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
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去看他,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
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
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
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
递给我,“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
地不放开。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
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
丑兵却杳无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
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
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
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
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
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
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
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
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
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解析:A 项“自暴自弃”不正确,他这样做是为了有一个读书写作的环境;C 项不是“鲜明
的对比”应是衬托,而且我也不是“渺小”的形象;D 项不全面,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答案:BE
5.“我”在小说里有什么作用?(6 分)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能力。
答案:①从人物外貌上来说,用被称为团里美男子的“我”的“美”来反衬丑兵的“丑”,
为下文写丑兵的心灵美做铺垫。②从人物性格上来说,用“我”的虚荣和好胜,来反衬丑兵
的纯朴和善良。③从人物情感上来说,写“我”对丑兵态度的改变,揭示了外表美丑不是评
判一个人的标准,拥有美好品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永远怀念的主旨。
6.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 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基本能力。
答案: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
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②照应情节:丑兵临
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结构完整:
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
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 分)
我为何写作
余华
①二十多年前,我是一名牙科医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手握钢钳,每天拔牙长达
八个小时。
②在我们中国的过去,牙医是属于跑江湖一类的,通常和理发的或者修鞋的为伍。这样
的牙医都是独自一人,不需要助手,和修鞋匠一样挑着一副担子游走四方。
③我是他们的继承者。虽然我在属于国家的医院里工作,但是我的前辈们没有一个来自
医学院。我所在的医院以拔牙为主,只有二十来人,前来治病的人都把我们的医院叫成“牙
齿店”,很少有人认为我们是一家医院。与牙科医生这个现在已经知识分子化的职业相比,
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一名店员。
④我就是那时候开始写作的。我在“牙齿店”干了五年,观看了数以万计的张开的嘴巴,
我感到无聊至极,我倒是知道了世界上什么地方最没有风景,就是在嘴巴里。当时,我经常
站在临街的窗前,看到在文化馆工作的人整日在大街上游手好闲地走来走去,心里十分羡慕。
于是我决定写作,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文化馆。当时进入文化馆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
学会作曲;二是学会绘画;三就是写作。对我来说,作曲和绘画太难了,而写作只要认识汉
字就行,我只能写作了。
⑤在 1983 年 11 月的一个下午,我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长途电话,一家文学杂志让我
去北京修改我的小说。当我从北京改完小说回家时,我才知道我们小小的县城轰动了,我是
我们县里历史上第一个去北京改稿的人。我们县里的官员认为我是一个人才,将我调进了文
化馆。’
⑥这几年很多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要放弃富有的牙医工作去从事贫穷的写作?他们不
知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做一名医生不会比一名工人富有。所以我放弃牙医工作去
文化馆上班,没有任何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压力,我幸福得差不多要从睡梦里笑醒,因为在文
化馆里我得到了我梦寐以求的自由自在和幸福。到了 1993 年,我觉得能够用写作养活自己
时,我就辞去了这份世界上最自由的工作,定居北京,开始更自由的生活。
⑦现在,我已经有二十年的写作历史了。二十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
过去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写作了。写作唤醒了我生活中无数的欲望,我的写作使
它们聚集到了一起,在虚构的现实里成为合法。二十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
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
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因此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样的话﹣﹣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当现实
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在虚构生活里纷纷得到实现时,我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
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
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于是当我现实的人生越来越贫乏时,我虚构的人生已经异常
丰富了。
⑧我知道阅读别人的作品会影响自己,后来发现自己写下的人物也会影响我的人生态度。
写作确实会改变一个人,会将一个刚强的人变得眼泪汪汪,会将一个果断的人变得犹豫不决,
会将一个勇敢的人变得胆小怕事,最后就是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作家。我这样说并
不是为了贬低写作,恰恰是为了说明文学或者说写作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当作家变得越来越
警觉的时候,他的心灵也会经常感到柔弱无援。他会发现自己深陷其中的世界与四周的现实
若即若离,而且还会格格不入。然后他就发现自己已经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准则,他感到自己
的灵魂具有了无孔不入的本领,他的内心已经变得异常丰富。这样的丰富就是来自于长时间
的写作,来自于身体肌肉衰退后的警觉和智慧的茁壮成长,而且这丰富总是容易受到伤害。
⑨二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文学里,生活在那些转瞬即逝的意象和活生生的对白里,生活
在那些妙不可言同时又真实可信的描写里……生活在很多伟大作家的叙述里,也生活在自己
的叙述里。我相信文学是由那些柔弱同时又是无比丰富和敏感的心灵创造的,让我们心领神
会和激动失眠,让我们远隔千里仍然互相热爱,让我们生离死别后还是互相热爱。
(有删改)
相关链接:
余华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余华以他的批判题材出名,写作很有洞察力和吸引
力。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
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余华曾是一名牙科医生,但因为牙医通常要与理发的、修鞋的为伍,挑着担子游走四方,
余华便萌生了弃医从文的念头。
B.本文采用传主自述的方法写作,并没有对传主的写作经历和精神品质进行介绍,而是侧重
写了传主对写作的感悟。
C.文化馆的工作是余华梦寐以求的,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工作,所以他一直在文化馆
工作了很久才辞职。
D.“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在虚构生活里纷纷得到实现”,说明余华沉迷于文学的虚构
世界,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
解析:A 项,“因为牙医通常要……的念头”错误,“牙医通常要与……四方”是当时的一种
观念,并不是余华做牙医的状况,更不是余华弃医从文的原因。C 项,之前不愿辞职应该还
有“写作还无法养活自己”这一原因。D 项,“说明余华沉迷于——现实生活中”错误,余
华只是认为他的文学的虚构人生更丰富。
答案:B
8.余华为什么决定写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 分)
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
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牙科医生的地位很低、想改变自己的处境、羡慕在文
化馆工作的人的角度进行概括。
答案:①那个时候,牙科医生的地位很低。②余华对牙医工作感到无聊至极,很想改变自己
的处境。③余华羡慕在文化馆工作的人,而写作对于余华来说是一条能进入文化馆的途径。
9.余华为什么说“自己已经无法离开写作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本题,“余华为什么说‘自己已经无法离开写作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句话
中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写作了”这句话,然后在这
句话的周围找余华对此的解释,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①余华已经在写作中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它和现实的人生之路并肩
而行。②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在写作中得到实现,使余华感到自己的人生更完整。③
写作使余华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并且虚构的人生已经异常丰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
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元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
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
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
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
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
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
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
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
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
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
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
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
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
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
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
/嘉其辞彩/
B.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
嘉其辞彩/
C.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
嘉其辞彩/
D.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
/嘉其辞彩/
解析:此题“东魏”“胜”“武帝”做句子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排除 AC。根据句意“东魏
遣侯景袭穰”,译为“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句意完整,在“城”后停顿,排除 B。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的老人。
B.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宫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
死曰死。
C.“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的常见现象,
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D.男子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
比较年少,故称“弱”。 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 16 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
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解析:D“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 16 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错,女子 15 岁行笄礼。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
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能谋善断,但也会有始料不及之时。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
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邀请他。
C.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
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D.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
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解析:B“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去邀请他”错,“邀”的意思是半路拦截,原文“齐神武
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意思是: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
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
答案:B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②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答案:①(皇帝)下诏令贺拔胜出京治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
到荆州去。②贺拔胜和卢柔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
入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 分)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因事被贬为潞府功曹任,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②庾亮为晋朝太尉,《晋书》卷七十三载:亮都督江荆六州军
事,镇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共登南楼,亮至,将起避,亮徐曰:诸君少住,尔等
于此观月兴致不浅。便据胡床啸咏,其坦率多类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的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士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渊明,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解析:A“不务政事”错误,根据注释作者因事被贬为潞府功曹任,是作者无政事可做。E
对最后一联理解错误,最后一联是说自己能跨越千里上书,但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答案:AE
15.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文解说。(6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情感赏析。
答案:(1)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云外”,即指
世俗之外,宦海之外,此指诗人现居的闲散之地,此联诗人自述一切率意而为,有时逢寺即
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2)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颈联崔峒以两位
清雅疏放的古人,比喻两位同样雅洁的今人,说他们做官,不说政绩怎样,而说看花、对月,
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同时稍露自伤不遇之情。(3)自伤不遇,对君王
的怨恨之情。尾联转入满腹牢骚不平,我不远万里,到京城献书,谁知“君之门兮九重”,
一片赤诚,难以上达天听,不为君知。这两句并不是“悔献书”,他对献书毫不悔恨,只是
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
(三)名篇名句默写。( 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一句表现了诗人因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楚的悔恨之情。
(2)庄子在《逍遥游》表达“风聚集的力量不雄厚,它承载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的意
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揭
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1)悔相道之不察兮
(2)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标本兼治,从源头预防腐败,营
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
②余秋雨认为,“大、德、中”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秘密。因“大”气魄而进退维谷不易
分裂;因“德”而心存善念;因“中”走一条踏实、和谐、可行的路。余秋雨说,中国一直
在这样的路上。
③在这期《叮咯咙咚呛》节目中,尚雯婕再次使出了这一绝招:她用法语演唱,与渔鼓道情
传承人苗清臣合作了一曲《夜之缪斯》。这种搭配的现场效果还是不错的,不仅主持人赞称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蔡国庆、赵忠祥等评委也都给出了好评。
④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老谋深算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
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⑤按照我们中国文艺圈的理解,鲍勃·迪伦更接近于一个文人,只不过音乐给他带来了更大
的名声。如果诺奖颁奖词能够从诗人或者文字书写者的角度撰写,鲍勃·迪伦获奖会显得更
水到渠成。
⑥这方面的教训可以说不胜枚举,近有今年 8 月闹得沸沸扬扬的连云港核废设施选址风波,
远有 2009 年河南杞县“钴 60 爆炸”传言导致民众集体外出“避难”,以及 2010 年的大亚湾
“核泄漏”虚惊等等。种种教训无一不在警示我们,打破信息闭塞,让核安全“去核神秘化”
已是迫不及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⑤
D.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掌握及运用的情况。②“进退维谷”望文生义。⑤“水到渠成”不
合语境。⑥“迫不及待”不合语境。
答案:A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两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
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B.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主旨,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
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C.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那些名家的人
生历程,使他们的形象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D.站在即将到来的 2017 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远瞻前方的漫漫征途,我们
会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结构混乱,“两孩政策”没接谓语,后面又出现新的主
语,应将“两孩政策”移到“全面开放”的后面。C.成分残缺,“读后深受启迪”不能把“读
者”当做主要成分,应在“读后深受启迪”前加上“令读者”。D.结构混乱,“不由得不”否
定错误,去掉后一个“不”。
答案:B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如今它已___①__是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的代名词,
____②___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络形式,___③____以新型的网络化思维引领了一个富有想象
力的新时代。____④___社会化网络看似包罗万象,___⑤____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循,
____⑥___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到理念、从虚拟到现实的延伸转化过程。
A.不仅 还 同时 所以 / 并且
B.不再 而是 并且 尽管 但 其中
C.不但 也是 因而 虽然 但是 /
D./ 同时 因此 尽管 然而 更是
解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
答案: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以外,其它上天的人
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_______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
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
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②_________。因此,③_________,应是人类接下
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解析:补全语句需要把握文段中心,联系上下文内容补写句子。
答案: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21.下面是达线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5 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中的框架图,要能够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提取重要信息并按
一定规律形成文字,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性。
答案:志愿填报分两步:第一步,分提前批次、本科批次与高职(专科)类填好志愿预填表;
第二步到填报点网上填报:先凭座位号、身份证号与考生号登录填报系统,然后按预填表填
报,再提交并安全退出,最后打印确认表签名。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
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
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
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
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这道作文试题的材料由三件事构成的,彼此相联系,又可以彼此独立。第一件事,台
湾爱乐乐团演出,禁止观众拍照摄影,但不少观众依旧摄影录像.引发第二件事,维持秩序
的工作人员用激光笔提醒违规观众,观众反应不一,秩序时好时坏,影响演出。第三件事是
后续事件,爱乐乐团表明态度,不欢迎不尊重艺术的观众。从事件的叙述来分析,材料至少
提供三个主要争议点:一是怎么看待观众不文明现象;二是怎么看待工作人员处理这种不文
明现象的方式;三是怎么看待乐团拒绝不文明观众入场的态度。这也意味着材料同时提供了
诸多思考的角度:乐团、观众、工作人员等等。围绕这三个争议点以及不同的思考角度,可
以延伸出不同的立场态度,为写作提供巨大的写作空间,让每个人都有自己写作的选择与思
考的方向。这样既体现了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总之,可以按照作文要求
的写作任务,选择上述角度的任何一个,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
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那么,都将能在立意上达
成重要角度乃至核心角度。
答案:略
相关文档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79页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77页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78页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710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6-0716页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610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6-0673页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651页
- 高考语文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2021-06-0634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6-0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