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1 KB
  • 2021-06-08 发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11:第1课 窦娥冤 Word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窦娥冤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难点】 ‎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预习案】‎ 元杂剧、元杂剧“四大家”与关汉卿:‎ ‎(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 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如《窦娥冤》:“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2)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 ‎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④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kuí)。‎ ‎⑤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儿(小厮(sī))。‎ ‎(4)宫调:‎ 乐音七声:宫、商、角、徵(zhǐ)、羽、变徵、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5)套数: ‎ 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阕(què)。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窦娥冤》用正宫,其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 ‎(6)曲词: ‎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窦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韵。 ‎ ‎(7)宾白:‎ 指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8)科介: ‎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 ‎(二)元杂剧“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三)作者关汉卿 ‎ 关汉卿,号已(yǐ)斋叟(sǒu),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pǔ)(《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预习检测】‎ 请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质朴(  )   刽子手(  )  桃杌(  )   桩(  )‎ 震撼(  ) 盗跖(  ) 错勘(  ) 时辰(  )‎ 嗟怨(  ) 杳(  ) 罪愆(  ) 尸骸(  )‎ 负屈衔冤(  ) 湛湛(  ) 苌弘(  ) 古陌荒阡(  )‎ 甘霖(  ) 亢旱(  ) 殡葬(  ) 谗言(  )‎ 折断(  ) 折本(  ) 提防(  ) 街巷(  )‎ 埋怨(  ) 埋葬(  ) 哥哥行(  )‎ ‎【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自主复述剧情。‎ ‎2.理清作品的情节结构:‎ 楔子(序幕): ‎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 第三折(高潮): ‎ ‎3.提疑解惑:‎ ‎【课堂探究】‎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2.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的情节表现出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3.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是什么?‎ ‎4.《窦娥冤》塑造了窦娥怎样的形象?这一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5.文章在第一部分描写了窦娥对天地的指责和控诉,否定了天地对现实社会的主宰,在最后一部分中却又对天发下三桩誓愿,希望天地为她昭雪冤情,这是否有点前后矛盾?‎ ‎【课堂巩固】‎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滚绣球】”是(  )‎ A.词牌 B.宫调 C.曲调 D.曲牌 ‎2.下面是对这支曲子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申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有冤难诉、有口难辩的悲愤之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知识链接】‎ ‎《窦娥冤》中的典故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用典的作用:‎ ‎1.省去很多赘述,更简洁明了,尤其是在元曲这种艺术体裁里面,显得语句更凝练,文辞更加华美 ‎2.显得有根有据,以为验证,使文章更丰满。‎ ‎3.借古喻今,把那些不方便直接表达的感情委婉的叙述出来。‎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略 ‎【整体感知】‎ ‎1.略 ‎2.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楔子(序幕): 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 ‎3.略 ‎【课堂探究】‎ ‎ 1.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以及当时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妇女们无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生命和财产安全等也得不到保障。‎ ‎2.在窦娥与婆婆诀别的唱词和说白中,窦娥一面为自己的身世伤心,一面向婆婆“交代后事”。她反复唱“念窦娥”,表现了她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回想起自己的不幸身世悲不自胜的心情。她向婆婆“交代后事”:“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这几句唱词看起来平平淡淡,实则意蕴无穷,极为动人。它让人感受到窦娥这位生命无端被戕害的青年妇女对生命的留恋,而她临死前对婆婆提出的要求之低,又表现了她在婆婆面前一贯的善良与温顺。‎ ‎3.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昭雪,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这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之真、之大,又能增强悲剧气氛。同时,三桩誓愿得以实现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4.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在严酷的封建统治之下,她注定要走向悲剧的 结局。作者通过描写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5.表面上看这似乎有点矛盾,但本质上不矛盾。按当时的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至于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一种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疾,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愿、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剧作家,尽管他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 ‎【课堂巩固】‎ ‎1.D ‎ ‎2.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