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00 KB
  • 2021-06-08 发布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 - 7 -‎ ‎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C.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 求人可使报秦者 ‎5、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惹事 惹是生非 礼遇 不可理喻 B. 载舟覆舟 天翻地覆 翻云覆雨 无以覆加 C. 光腚 纱碇 轮船启碇 露出破绽 D. 间谍 喋血 最后通牒 谍谍不休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万名干部大走访,坚持把转变工作作风贯穿于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全过程,切实为群众 更多实惠。‎ ‎②寂夜里 缥缈的钟声,可以唤醒梦中之人,让一个沉沦在世间物象中太久的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③河上本来有一座小桥,山洪 时被冲毁了。‎ A. 谋取 幽远 爆发 B. 牟取 悠远 爆发 C. 谋取 悠远 暴发 D. 牟取 幽远 暴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两小题。‎ 中华文明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经历了几千年,,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研究、学习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 “异文化” 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 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 的,都有精华和糟粕。‎ - 7 -‎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五花八门 接踵而至 情绪化 完好无缺 B.形形色色 纷至沓来 情绪化 完美无缺 C.五花八门 纷至沓来 主观化 完好无缺 D.形形色色 接踵而至 主观化 完美无缺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所以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B.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所以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研究、总结和学习。‎ C.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需要我们今天下大力气研究、总结和学习。‎ D.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们今天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立春日感怀》中作者抒发思念亲人,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的句子 , 。‎ ‎(2)《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力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 ‎(3)杨慎的《临江仙》中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的句子是:‎ ‎ ,         。‎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0、现代汉语语音中一个音节由 、 、 构成。‎ ‎11、牺牲一词词义 (词义扩大、缩小还是转移)‎ ‎12、词的借代引申义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 ,‎ 词的比喻引申义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 。‎ 五、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13、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 7 -‎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的诗意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14.诗人在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灯 侯发山 ‎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已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  ④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  ⑦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笫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⑧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  ⑨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楞。‎ ‎  ⑩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 ‎  ⑪‎ - 7 -‎ 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已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  ⑫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  ⑬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邢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  ⑭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篇小说善于设置悬念,第4段开头的四个问句既表现了小伟的复杂想法,也设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是意图的猜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小说第5段是景物描写,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以及昏暗的环境,其中“不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中指的是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以此情景启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 D. 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的事,他正直无私,愿当先锋模范,在小伟将自己的行为传到朋友圈这件事上,“父亲”开始时有些不大赞同。‎ ‎16、文本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请简要分析“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是人生的第二个驿站,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业已走过的小学、初中,你分手了一批又一批同学和老师,又结识了一批又一批新同学和新老师,在教室,在宿舍,在餐厅,在整个校园,发生过多少关爱的故事,盛开过多少友谊的花朵,谱写了多少段刻苦求学的乐章,回忆青春的美丽与风采,请以“别了,我的初中生活”为话题,自己命题,自由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语文答案 ‎1——3,DBD - 7 -‎ ‎4——8,DACBD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立春日感怀》中作者抒发思念亲人,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的句子 一寸丹心图报国 , 两行清泪为思亲 。‎ ‎(2)《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力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钟鼓馔玉不足贵 , 但愿长醉不复醒 。‎ ‎(3)杨慎的《临江仙》中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的句子是:‎ ‎  _ 滚滚长江东逝水 ___  ,   浪花淘尽英雄  _    。‎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0、现代汉语语音中一个音节由 声母 、 韵母 、 声调 构成。‎ ‎11、牺牲一词词义 转移 (词义扩大、缩小还是转移)‎ ‎12、词的借代引申义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 相关性 ,‎ 词的比喻引申义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 相似性 。‎ ‎13、C ‎14、最后两句运用了虚写(想象)(1分)、以景结情(寓情于景)(1分)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自己挂帆远去的情景,(2分)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诗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2分)‎ ‎15、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C,“‘父亲’以此情景启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分析不正确,属无中生有。从“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可以看出,“父亲”想借蛤蟆鱼让小伟明白做事应低调的道理。故本题答案选C。‎ ‎16. ①命运坎坷,爱家爱子:父亲早年丧偶,尝尽艰辛;靠捕鱼供“我”‎ - 7 -‎ 上学,将“我”养大,时时关注“我”朋友圈,担心“我”犯错,借用蛤蟆鱼来劝说。②勤劳独立,有情有义:不愿跟“我”进城,仍在农村劳动;不愿离开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的家。③不爱张扬,富有正气:支持“我”下乡扶贫等,劝“我”不能太招人眼。‎ ‎17.(1)“灯塔发出的光”指引人走向光明,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蛤蟆鱼身上的光是为了诱捕食物,象征着自私和张扬。‎ ‎  (2)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 ‎  3)这句话既表明了父亲对小伟的谆谆教导,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同吋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 ‎ ‎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