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2.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精魂动天 第3课 居里夫人传(节选)学案 语文版必修2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课 居里夫人传(节选)‎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2.品味语言,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体会作者浸润其中的强烈情感。3.仔细阅读文本,从具体事件中认识居里夫人执着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愤懑(  )         ②惊悸(  )‎ ‎③觐见(  ) ④箴言(  )‎ ‎⑤清癯(  ) ⑥荣誉(  )‎ ‎⑦偏僻(  ) ⑧存镭(  )‎ ‎⑨打搅(  ) ⑩诞辰(  )‎ ‎⑪时髦(  ) ⑫一隅(  )‎ ‎⑬荆棘(  )‎ 答案 ①mèn ②jì ③jìn ④zhēn ⑤qú ⑥yù ⑦pì⑧léi ⑨jiǎo ⑩dàn ⑪máo ⑫yú ⑬jí ‎(2)多音字 14‎ ‎①予    ②症 ‎③稽 ④晕 答案 ①yǔ/yú ②zhènɡ/zhēnɡ ③jī/qǐ ④yūn/yùn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 (4) 答案 (1)清癯/精神矍铄 (2)箴言/缄默 (3)诞辰/垂涎三尺 (4)喧嚣/器重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离群索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2)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王翔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经常看到他在教室里离群索居,默默地独自学习。(  )‎ ‎(2)我没大注意,只是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不就是一只猫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 答案 (1)×。“离群索居”指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不合语境。(2)√。‎ ‎2.辨词填空 ‎(1)诞辰·诞生 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诞生:(人)出生。‎ ‎①在纪念鲁迅先生一百年________文艺座谈会上,许多鲁迅研究专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②经过航天专家几年的艰辛研究,新的太空研究计划终于________了。‎ 答案 ①诞辰 ②诞生 ‎(2)授予·给予 授予: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给予:给。“给予”的使用范围比“授予”广。‎ ‎①基于他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北川市政府________他“模范市民”的奖章。‎ ‎②当学生出现情绪波动时,老师应________学生亲切的关怀。‎ 答案 ①授予 ②给予 三、名言警句 居里夫人名言 14‎ ‎(1)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这种人能由他们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2)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3)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使我感到难过的是一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之快。‎ ‎(4)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5)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6)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一、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与玛丽亚·居里的小女儿,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曾撰写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 二、背景展示 在今天的世界上,不知道居里夫人的恐怕不多。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 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地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并描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成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课堂导语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过一位著名的女科学家:“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她是惟一不被荣誉所腐蚀的人。”她说:“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她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这位女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居里夫人传》,进一步了解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的伟大女性。‎ 14‎ 通读全文,概括居里夫人不关心荣誉的几点表现。填入图中空缺处。‎ 答案 ①荣誉是牵绊 ②拒绝访问 ③为荣誉感到不安 ④逃避好奇的人们 ‎1.居里夫妇对待荣誉的态度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极大的荣誉面前,居里夫妇感到了极度的不安,“这两个物理学家的确是失掉了内心的平静”,读各种来信费去了居里夫人不少的时间。她在信中说:“永远是嘈杂不堪,人们正在尽力阻碍我们工作。……不接受任何访问——但是人们仍旧打搅我;我们的生活完全被敬仰和光荣毁坏了。”而工作所需要的实验室和盼望已久的经费却迟迟不来。‎ ‎(2)居里夫妇的天性使得他们采取了拒绝荣誉的态度。‎ ‎(3)居里夫妇天性超脱、淳朴,这使他们团结一致,逃避荣誉。‎ ‎(4)居里夫人一生逃避别人的赞羡,因为她的生活太忙,责任太多,不能浪费一分精力。‎ ‎2.居里夫人拒绝荣誉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居里夫人具有崇高的信念和品格,她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她从事科学研究不是为了荣誉,得到荣誉之后,她一生追求的工作和内心的平静都被破坏了,所以她要拒绝的是荣誉带来的烦恼和不安。‎ ‎3.结合文本第五部分,从居里夫人对待生活和科学的态度两个方面,对科学家居里夫人作简要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她穿着随便,住渔家房舍,居里夫人的装束像农村妇女,会赤足坐在门口石级上抖掉鞋里的沙子。在生活上,居里夫人平淡而随便。‎ 14‎ ‎(2)当追踪的美国记者自作聪明地想“利用这个机会,问一些很不平常的问题”时,居里夫人脸色严肃地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这不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待科学的态度,也是她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居里夫人宠辱不惊的高尚人格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爱因斯坦评价她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用她女儿的话说:“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居里夫人一生境界高深,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视争名夺利为人生最大的收获。对生活中的“名利”之争我们应当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居里夫人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 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私利。她得过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十种著名奖金,得过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十六枚奖章,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达100多个,但她一如既往地谦虚谨慎。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被名利蒙蔽双眼,为名利所累,更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做出有辱人格良知的事情;只要踏实工作,尽力付出,最终定会实至名归,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恰当引用材料 作者引用母亲居里夫人的私人信件,传达传主本人对事件、荣誉的看法,使得传记更加客观、公正,更能体现传主的精神品格。如在写给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的信中写了自己丢失镭的事情,表现了传主对镭丢失的沮丧心情;在写给乔治·古依的信中表现了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以及对贫困生命的毫无怨言等。这样的引用,更能真实体现传主的精神品格,更使读者信服。‎ 技巧点拨 引用,就是在写作时,用名人名言、古典诗词、名篇佳作中的精彩片段或公式、定理等,来写景抒情、说明事物、讲清道理、刻画人物等。在记叙文中,引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引用是一种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引用是一种论证方法。‎ 恰当的引用,能增加文章文采,丰富文章内容,激发读者的共鸣,或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引用时要注意四点:‎ 14‎ ‎(1)准确无误 直接引用,必须一字不差,包括标点符号都不能有出入;间接引用,保证主要意思或观点与原文一致。‎ ‎(2)恰到好处 引用要契合语境,所引内容应与文章浑然一体,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要适当而止,绝不可为了显露自己的“才气”而滥用。‎ ‎(3)讲究方式 引用有多种方式,写作时,应根据文章内容和语言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引用方式。最常见的是“明引”,如:在描写雪景时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次是“嵌引”,即将引用的内容成为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或把引用的旧事、逸闻、诗句等简缩成一个词或短语,嵌入句子中。‎ ‎(4)精选内容 引用时,不可“信手拈来”,应优中选精,力求把最精美、最合适、最能打动人心的词句引用进去。‎ 迁移运用 写一个议论片段,必须引用一些与价值有关的诗词文名句,不少于1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的名作《春望》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句诗说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家书对于诗人杜甫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在和平的年代,家书抵得上万金吗?抵不上。再比如,民间有一句俗语叫作“春雨贵如油”,意思是春天的时候,天气很干燥,很少下雨,如果雨能买的话,比油都贵。但是在雨水充沛的时候,雨比得上油吗?也是比不上的。这说明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时候价值不同。‎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居里夫人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她的品德力量和对科学的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运用示例 14‎ ‎ 在化学行驶的轨道上,我们的目光聚集在一位白净端庄的女学者身上,她就是——玛丽·居里。她的淡泊名利,让我们肃然起敬,她的追求是人类探索精神的展现。居里夫人是一位从零点超越零点的人,她的成就可以让无知抵达死亡的边缘;居里夫人的信念让她攀上人生的金字塔,她的成就让历史又增添了一份浩浩荡荡的气势。她的执着让化学领域又多了一抹银色的光辉,她的目标让所有的人都向往,历史的卓越从高贵的追求开始。‎ 二、课外素材 身残志不残的霍金 在科学成就上,霍金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中,解开了宇宙之谜。‎ 选材感言 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也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他的命运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他的命运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他的命运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非凡的科学成就,更让人称道的是他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是它们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 我的信念 ‎[法]玛丽·居里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是对真理的探索。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镭。‎ 14‎ 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持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位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读后启悟 作者用她平淡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她内心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向我们展示出一位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谋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无比纯洁的灵魂。‎ ‎1.[名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文]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名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文]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3.[名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4.[名句]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4‎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演讲中讲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滨逊”。‎ ‎②他是个马大哈,对于别人交代的事情总是漫不经心,摆出一副很随便的样子,叫人不放心。‎ ‎③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看见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 ‎④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⑤‎3G手机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将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发挥得酣畅淋漓。‎ ‎⑥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下帷幕,曾五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凯特·温斯莱特凭借在《朗读者》中的完美表演,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①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使用正确。②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使用正确。③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褒贬失当。④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不合语境。⑤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用错对象。⑥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B.荣誉不关心将来,而比埃尔和玛丽却要向将来努力。‎ C.比埃尔和玛丽所循的途径虽然不同,可是最后都采取了拒绝荣誉。‎ D.我应该承认,我曾热心地想找出我认为是残酷的违反规律的事情。‎ 答案 C 解析 缺少宾语,应在“荣誉”一词后加上“的态度”。‎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代,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________________。当然,同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的性质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了我们后来精神生活的走向。‎ 14‎ ‎①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 ‎②但我们不必惭愧 ‎③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 ‎④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 ‎⑤并且诧异当初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 ‎⑥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会对它失望 A.②③④⑥⑤① B.③⑥⑤②④①‎ C.④①③⑥⑤② D.③④⑥⑤①②‎ 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作答。横线前说“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故③句紧承其后说若没有这个人,“就崇拜一本什么书”,据此可知③应在最前面,可排除A、C两项。再通读六个小句,由逻辑及④句中的“精神初恋”可知,④①应紧密相连,据此排除D项。‎ ‎4.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要求所选的材料与推出的观点一致。‎ 无论是经过两代人努力完成《汉书》的班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创作《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无论是披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忍辱负重完成千古杰作《史记》的司马迁;无论是苦心钻研最终发现镭的居里夫妇,还是虽患有重病却探索出宇宙成因的史蒂芬·霍金,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功。‎ ‎5.感受了居里夫人高尚的节操,请为居里夫人写一段颁奖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在化学行驶的轨道上,我们的目光聚集在一位白净端庄的女学者身上,她就是——玛丽·居里,她的淡泊名利,让我们肃然起敬,她的追求是我们人类不可估量的精神,居里夫人是一位从零点超越零点的人,她的成就可以让无知抵达死亡的边缘,居里夫人的信念让她攀上人生的金字塔,她的成就让历史又增添了一份浩浩荡荡的气势。她的执着让化学领域又多了一抹银色的光辉,她的目标让所有的人都向往,历史的卓越从这高贵的追求开始。‎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居里夫妇现在又有一个新理由要过“野人生活”,他们要逃避好奇的人们。他们比以前更常到偏僻的村庄去,若是必须在乡下的旅店里过夜,他们总是用假名字登记。‎ 但是他们最好的化装,还是他们的本来面目。一个笨手笨脚的男子,衣服穿得很随便,在布列塔尼一条空荡荡的路上推着一辆自行车向前走,陪着他的那个年轻妇人,装束像农村妇女;看见这样两个人,谁会想到他们就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14‎ 连最内行的人都不能一下子就认出他们来。有一个美国记者,很机警地追踪这两个学者,在浦罗居赶上他们,困惑地在他们住的渔家房舍前面停住了。他的报馆派他采访著名学者居里夫人,她在什么地方呢?他必须向人打听……就向这个赤足坐在门口的石级上的大胆妇人打听吧,她正在把一双凉鞋里的沙子抖掉。‎ 这个妇人抬起头来,她那灰色眼睛注视着这个闯来的人……他立刻看出她和报纸上登出的成百成千张相片一样,这就是她!这个记者惊愕了一会儿,就在她旁边坐下,掏出他的记事本。‎ 她知道逃避是不可能的了,就忍耐着用很短的句子答复访问者的问题。是的,比埃尔·居里和她发现了镭。是的,他们正在继续实验……‎ 同时,她挥动凉鞋,在石头上敲着,把里面的沙子完全弄干净,然后穿在她那被石头和荆棘划伤了的美丽的赤裸的脚上。这是记者的无上机遇!他算是遇着了极好的机会能看见这样一幕“私生活”的情况;这个好记者立刻利用这个机会,问一些很不平常的问题,希望探出玛丽青年时候的情形,探出她的工作方法,探出从事研究的妇人的心理,他想问出几句心里话!‎ 但是那个惊讶的脸色立刻严肃起来,玛丽只用一句话——一句她常常当做箴言说的话,一句比一部书更能表示她的性格、生活和使命的话——结束了这次会谈:‎ ‎“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6.怎样理解选文中提到的“野人生活”?为什么居里夫妇要过这种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文中提到的“野人生活”实际上是居里夫妇追求的清静、无人打扰、把精力充分用于科研的生活。‎ ‎(2)因为居里夫妇追求的不是世俗的金钱和名誉,也不是地位与显赫,而是全身心研究放射性元素,所以她和丈夫要过“野人生活”。‎ ‎7.从她和丈夫普通的装束和平淡的生活上,我们要学习居里夫人的哪些高贵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了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在常人看来就成了富翁,成了地位显赫的人。但居里夫妇不居功自傲,把奖金捐出去,不为金钱所累;放弃富贵生活而要去过“野人生活”,真是“伟大的人,平凡的心”,一心扑在科学事业上,这些都为我们年青一代树立了榜样。‎ ‎8.怎样理解居里夫人给记者说的“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科学家的心声,那就是,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用心的,是研究科学的本身,而不应该只关注研究科学的人员。这句话也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不求名利,只关注科学的求是精神。‎ 14‎ ‎9.作者在文中塑造的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要突现她平凡的生活?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为在生活上不讲究、不为生活所累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这正是作者表现的主题。②作者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来突出她事业上的成功。‎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之母”‎ ‎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当时的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屠呦呦在1970年参与了一个大规模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是源于当时战争的需要。越南战争期间,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四五倍,这使得军队战斗力严重受挫。越南方面求助于我国。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1967年5月2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商请国家科委,并会同卫生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后,“523”就用以指代此次疟疾防治研究项目。‎ 按照当时的部署,“523”项目分了几个研究组,其中临床研究组赴疟疾疫区,观察先期研发出的疟疾预防药的效果;中医药组一方面查阅文献,一方面深入民间,寻找治疗疟疾的秘方和验方,采集中草药样品,有时还在疫区就地试用观察;还有化学合成药组,与药厂合作,进行合成、筛选新药的工作。 ‎ ‎197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组。她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精心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根据她2009年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记载,当时他们共筛选了两百多种中药,并终于在1971年10月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青蒿抗疟的突破。后来又经去粗取精,于‎1972年11月8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1973年,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后来,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单位也从黄蒿中获得了青蒿素结晶。同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着手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1975年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确切结构,后又在1978年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14‎ 人们一度认为,抗疟药物的结构中必须有含氮元素的环才能有效,但青蒿素却完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这种新结构的抗疟药,解决了长期困扰医学界的对喹啉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疟疾的治疗问题,并在过去30年里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在非洲,由屠呦呦主持研发的新一代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商品名“科泰新”),广泛用于抗疟治疗,被誉为“神药”。‎ 当时在大多数学术权威都被打倒的情况下,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她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还曾经因为在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工作,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都积极主动地完成。‎ 当年的科研人员们的献身精神,在屠呦呦和她团队人员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极有可能对自己的肝肾功能造成伤害,但是她们依然义无反顾。“我们需要尽可能快地证明这种好不容易发现的治疟药物的临床效果。”回忆起当年的行为,屠呦呦说。‎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刚刚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取材自林晓娜同名报道)‎ ‎10.下列不属于屠呦呦取得成就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关怀。‎ B.各地中医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C.中国传统医药思想丰富。‎ D.屠呦呦团队正确的研制思路及奉献精神。‎ 答案 B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蒿素的研制完全依靠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B.科学研究只有基于现实的直接需要才会有价值,青蒿素等的研制就证明了这种说法。‎ C.以身试药虽然危险,但在科研人员看来这却是比较有效的直接验证临床药效的手段。‎ D.在屠呦呦看来,自己获得诺奖才能证明中医中药的伟大意义能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 答案 C 14‎ 解析 A项“青蒿素的研制完全依靠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的说法过于绝对。B项科学研究不是“只有基于现实的直接需要才会有价值”,青蒿素的研制也不能证明这种说法。D项“中医中药的伟大意义能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并不是只有靠屠呦呦获得诺奖才能证明。‎ ‎12.屠呦呦女士曾被戏称为“三无院士”,即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和无院士头衔,对此社会各界有不同看法。请简要阐释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解答此类题目有三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并能够加以分析。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作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具体略。‎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