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0 KB
  • 2021-06-08 发布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N”高中联合体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学年度下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中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2‎ ‎,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 ‎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 C.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和阅读报刊相比,微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阅读微信一旦成瘾,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 C.转发微信变成了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实际上绑架了人们的道德,让人不得不转发。源:学]‎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梦里有你 罗威刚要出门,接到一个电话:“罗威啊,我是李台阳。好,我马上就过来。”‎ 罗威想:和李台阳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自己刚升职,莫不是……‎ 门铃响了,门开处,伸进一个乱蓬蓬的脑袋,一只黑色的塑料袋子“嗵”地放在地板上。‎ 坐在沙发上,李台阳边吃水果边环顾房子,说:“你这房子够气派啊。”‎ 罗威说:“我是‘负翁’一个,现在每月还在还房贷呢。”‎ 李台阳说:“你们夫妻俩都是白领阶层,这钱来得容易,债也还得快。哪像我们,能吃饱饭,不生病,孩子上得起学,就上上大吉了。”‎ 罗威想,这像是要借钱的开场白吧。他说:“是啊,现在,谁都活得不容易。”‎ 李台阳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打小就知道,你将来肯定比我活得有出息。”‎ 罗威说:“哪里哪里,也是混口饭吃吧。”‎ 李台阳正色道:“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要知足,对吧?”然后,又开起玩笑:“你可不要犯错误啊。”‎ 两人聊起童年时的事儿,说到小时候的邻居谁离婚了,谁出国了,谁还是那么一副臭脾气,一聊聊到快中午,李台阳还是没说他来的目的。‎ 罗威见他一直不提正事,又没有走的意思,想到自己下午还有个会,又不好意思催促,心里在便有些七上八下起来,心想可能李台阳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便说:“台阳,你还在摆地摊吗?不如找个固定的工作,做保安什么的,收入也比那强啊。”‎ 李台阳说:“我不喜欢做保安,我倒是想过自己租个门面,这样总比被城管赶来赶去强。”‎ 罗威说:“城管大队的人我倒是认识,你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 李台阳拍了一下罗威的肩膀,说:“兄弟,有你这句话,说明我没有白惦记你。十多年了啊,你还是这般热心肠。好,我高兴,真是高兴啊。”边说边站了起来。‎ 听着李台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下去,罗威低头看了看地板上的黑袋子,打开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鱼仔干。‎ 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 楼梯口又传来“嗵嗵”的脚步声,好像是李台阳的。罗威想:可能刚才他没勇气说出口,就冲这一袋子鱼籽干,不管他提啥要求,自己一定想办法。‎ 果然是李台阳,他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这个小区像个迷宫,我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大门。”‎ 罗威说“我粗心了,应该陪你下楼的。”在楼下,李台阳去开自行车锁,那辆车和李台阳一般灰不溜秋、尘头垢面。他知道李台阳住在西城,从那骑车到他这儿,起码要一个小时。‎ 罗威说:“台阳,你有啥困难只管开口,我能帮的一定帮你。”‎ 李台阳说:“没啥事,就想来看看你。”‎ 罗威说:“多年咱都没联系了,你今天上门一定有事。你只管说,别开不了口。”‎ 李台阳看看罗威,似下了决心说:“我说出来你可别生气。”‎ 见罗威点头,李台阳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得了重病,很多人都围着你哭。这一醒来,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连地摊都不想摆了。知道你混得好,我也不想打搅你了。可这梦搅得我难受……看你气色这么好,我就放心了。”‎ 罗威的眼睛红了,他一把抱住李台阳,说:“兄弟。”‎ 12‎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罗威一直猜李台阳来访是有求于自己,因为他刚升了职,而且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而李台阳却浑然不知。‎ B.李台阳和罗威是童年时的好朋友,李台阳给罗威带来他“小时候最爱吃的鱼仔干”,可以看出李台阳虽然与罗威多年没有联系,可是一直没有忘记他。 ‎ C.罗威喜欢用功利的心理和别人交往,文章中关于罗威的心理描写无一不生动地表现出他多疑世故的一面,细腻地刻画出罗威微妙复杂的心理。 ‎ D.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既在情节上照应李台阳梦见罗威这件事,也在主题上暗示人们对纯真的人性、情谊的怀念与渴盼,可谓言浅意深。 ‎ ‎5.“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5分)‎ ‎6.小说中的李台阳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 材料一:‎ ‎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访华行程中,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背诵唐诗和演唱中国歌曲的视频在中国民众中迅速传播,成为特朗普访华期间的一个亮点。在视频中,6岁的阿拉贝拉身着漂亮的中式旗袍,用流利的中文演唱了《美丽的田野》,背诵了《三字经》和唐诗,还演唱了一段中国儿歌。阿拉贝拉出色的中文水平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热情夸奖。其实早在今年年初的中国春节,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就曾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分享了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新年好》的视频。此后阿拉贝拉在世界华人圈可谓“圈粉无数”。半年前,当习近平主席应邀与特朗普总统在海湖庄园会晤时,阿拉贝拉与弟弟约瑟夫还在习近平主席面前演唱了中文歌曲《茉莉花》并背诵了唐诗。阿拉贝拉因为出色的中文功底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备受中国民众喜爱,被誉为“中美友好小使者”。‎ ‎ 材料二:‎ ‎ (摘编自《美国“汉语热”背后的“中国热”》)‎ 12‎ ‎ 【注】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HSK每年定期在中国国内和海外举办,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 ‎ 材料三:‎ ‎ “汉语热”正在世界各地上演。美国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从2009年到2015年,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翻了一番;法国媒体报道称,法国10年间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人数翻了四番,汉语已成为初、中等教育阶段位列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语”;在德国,汉语已经是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2016年以来,南非、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纷纷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已从2004年的近3000万增长到了1亿。‎ ‎(摘编自《“汉语热”风靡全球》)‎ ‎ 材料四:‎ ‎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TwinCities"网站称,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让许多美国人投身到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对许多美国人来说,熟练掌握汉语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就业机会,还意味着竞争力的提高。英国工业联合会选取291家英国公司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在最受雇主欢迎的外语中,汉语的受欢迎度达到31%,成为除欧洲语系之外最受青睐的外语。近日,全球最大广告传播服务集团WPP首席执行官苏铭天甚至直言:“汉语和(计算机)代码——是我最关心的两种语言!”‎ ‎ 独具特色的“汉语热”,承载了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渴望。人们学习汉语,试图通过解读汉字来破译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历史密码。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鼓励女儿学习汉语时曾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美国汉学家、人称“汉字叔叔”的理查德。西尔斯沉醉于汉宇文化,花费30万美元个人积蓄研究汉字,建立起一个汉字字源网站,希望通过分析汉字,让全世界的人知晓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故事。 (摘编自《聆听汉语讲述的故事》)‎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之所以被誉为“中美友好小使者”,是因为她中文功底出色,并且热爱中国文化。‎ B.美国高中生Tom想到中国留学,那么,他可以参加HSK,如果成绩达标,就能够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 C.“汉语热”在世界各地上演,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了1亿。汉语已成为法国“第二外语”。‎ D.英国工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汉语已经成为最受雇主欢迎的外语之一,仅次于欧洲语系,受欢迎度高达31%。‎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特朗普访华期间,阿拉贝拉用中文背诵唐诗、演唱歌曲,不仅为她在世界华人圈赢得了无数“粉丝”,也获得了习近平主席的夸奖。‎ B.由材料二中的图表可知,2010年至2016年,这七年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逐年增加。其中,2011年的增长幅度最大。‎ C.材料二中的图表与材料三中的统计数据,分别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世界各地正在上演“汉语热”,可以说,两者形异实同,相辅相成。‎ D.在不少国家,学习汉语不仅是中小学生个人行为,也是很多国家的政府行为,如美、法、德以及很多非洲国家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E.美国的理查德。西尔斯热爱汉字文化,并且花费巨资建立起一个汉字字源网站,以此向全世界推广汉字,因而被称为“汉字叔叔”。‎ ‎9.为什么“汉语热”风靡全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12‎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①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注]①偃蹇:高傲。‎ ‎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B.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C.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D.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床和现代床一样,睡觉的用具。 D.烈士:古代指壮烈之人。‎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鸿的父亲梁让,在王莽时期曾担任城门校尉,被封为修远伯,居住在北地郡并在那里去世。‎ B.梁鸿在上林苑中放牧猪群的时候,曾经不小心遗落了火种引起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他人的房舍,梁鸿就用所畜养的生猪来赔付他们。‎ C.梁鸿虽早有隐居之志,但也曾想谋个一官半职,最终还是在妻子孟氏的提醒下,才决心归隐。‎ D.梁鸿带着妻子背井离乡,替人帮佣以谋生,对于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也不介然在怀,因而赢得了妻子“举案齐眉”另样的敬重。‎ ‎13.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2‎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5分)‎ ‎(2)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11分)‎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D.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E.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用“ , 。”两句写出了激流和瀑布奔泻时在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响声的壮观景象。‎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同时也是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应当承认,像这样贫困连片地区的脱贫工作,确实不能一蹴而就,不过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教育问题需要优先考虑。‎ ‎②毋庸置疑,任何急功近利的创作行为都将会受到市场的惩罚,成功从来就没有捷径,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登高自卑。‎ ‎③高三的主要压力来自考试,每次公布成绩,教室里就会出现哀鸿遍野的状况,但这样的压力也能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④真正成熟的人做事不疾不徐,说话不瘟不火,有公正的判断力,善于沟通协调,面对相反意见也能承担起调停的责任。‎ ‎⑤黄果树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远远就可听见瀑布撞击山崖的瓦釜雷鸣之声,显得十分壮观。‎ ‎⑥面对“熊孩子”的种种错误,家长的确应批评教育,但要把握好度,不可过分苛责,不为已甚应该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18.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日本的 12‎ 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 B.交通部门指出,今年“春运”形势相当严峻,各运输单位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春运”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C.在新一轮人事调整中,一些女性以市委书记、市长的身影出现在公众视野,近日邱丽新当选黄冈市市长,成为黄冈建市以来的第二位女市长。‎ D.我们要教育引导企业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维护企业的崇高社会声誉和良好社会形象。‎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在欢迎张笃行重回母校的晚会上,主持人发言:“这套丛书,收录了多位大师的作品,张先生的作品忝列其首。”‎ B.父亲季尧是著名学者,儿子季舜也新晋教授,朋友真诚赞美季氏父子说:“季氏伯仲,一门双杰,虎父无犬子!”‎ C.为恭贺张老师乔迁新居,我送上画作,对张老师说:“学生水平有限,画艺不精,敬奉涂鸦之作,权当补壁。”‎ D.小李大学毕业求职,在自荐信中写道:“虽然我只有本科学历,但能力不逊于研究生,请领导任人唯贤、唯才是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几千年来,龙一直被中国人视为伟大、智慧、力量、神秘的象征。 ① ,从来就以“真龙天子”自称。从周代初期开始, ②  ,这种袍服俗称龙袍。而除皇帝之外,任何人不得在衣服上饰以龙纹, ③ ,必处以极刑。在明、清时期,皇子、亲王、郡王有时亦可在衣服上饰以龙纹。‎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 ‎ ‎③ ‎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国人喜欢应景,起什么样的名字,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比如,50年代叫抗美、援朝、国庆的多,60年代叫文革、反修的多,70年代叫志国、爱国、红旗的多。如今,有父亲给女婴取名“王者荣耀”。抗美、文革也好,王者荣耀也罢,都是一个符号,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中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答案 12‎ ‎1.B(B项犯过于肯定,原文中“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表猜测,“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文中是“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 ‎ ‎2.C(C项,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 C(C项范围扩大,“道德绑架,让人不得不转发”错误,原文说:“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4. A (A项“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表述不确切)‎ ‎5.(5分)①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1分)李台阳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不仅出乎罗威的意料,而且令他很惭愧。(1分)②结构上,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蓄势,(说承上启下也可)。(1分)作者这里令罗威反思自己对李台阳的庸俗猜想,然后在李台阳揭晓来意时,罗威的感动就更加顺理成章。(2分)(意思对即可)‎ ‎6.(6分)①重情义。因为梦到朋友得了重病,就不顾路途遥远前往看望。②真诚,对朋友能过上好日子献上由衷的祝福。③踏实淳朴,对生活从不奢求,明知朋友可以帮助自己改善生活处境,却绝不提要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C(3分)(“汉语已成为法国第四大‘第二外语’”错。材料三中说的是“汉语已成为初、中等教育阶段……的第四大‘第二外语’”。)‎ ‎8.BC(5分)(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特朗普访华期间,阿拉贝拉用中文背诵唐诗、演唱歌曲是视频而非真人;二是为“她在世界华人圈赢得了无数粉丝”的是“早在今年年初的中国春节”之后。D项美、法、德都没有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休系。E项因果关系于文无据。)(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 ‎9.(4分)①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人们学习汉语,以获得就业机会,提高竞争力;②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渴望也推动了“汉语热”。(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0.A(原文为: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11.C(古代的床是指坐具。)‎ ‎12.C(从文中看不出梁鸿想要谋个一官半职。)‎ ‎13.(1)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而尊奉梁鸿为德高望重的人。(“耆老”是老者、老人的意思1分,“让”是责备的意思1分,“恒”是平常的意思1分,“长者”德高望重的人1分,语意通顺1分)‎ ‎(2)今日没想到你却身穿绸缎,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所希望的呢?(“衣”穿1分,“傅”涂抹1分,“岂…哉”难道…呢或哪里…呢1分,句意通顺2分)‎ 附参考译文:‎ 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而尊奉梁鸿为德高望重的人。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还在挑选对象而未曾出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 12‎ 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如此苟且偷生?”梁鸿说“对。”于是共同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来到吴地,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不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要了一块地将他葬在吴要离墓旁。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葬完,他的妻子儿女回到扶风老家。‎ ‎14.BC(5分)(B“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C“形成了对比”分析错误。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选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15.(6分)①首联抒发青春不再的感伤。起句用反问开始,感伤整个青春的虚度,青春已经逝去,理想都成为泡影,只有以诗句安慰自己。②颔联抒发老病无聊之感。颔联下半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③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④尾联上句写想借弟弟的《法界观》来读,希望能洗去人间的万事万非,抒发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6分)‎ ‎16(5分)(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7.(3分)A(①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②登高自卑:做事应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③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④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⑤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⑥不为已甚:不做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18.D(3分)(A项“连续蝉联”语意重复;B项成分残缺,可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前加“本着”;C项“以市委书记、市长的身影”搭配不当,应为“以市委书记、市长的身份”)‎ ‎19. C(3分)(A项“忝列”谦辞使用对象错误。B项“伯仲”指兄弟,语义理解错误。D项“请领导任人唯贤,唯才是用”不符合自荐情境,也包含以贤才自诩之意,显得自高自大。)‎ ‎20. (6分) ①历代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 ②皇帝所穿的袍服上往往饰以龙纹 ③如有违反则被认为有谋反篡位之心(答对一句给2分)‎ ‎21.(5分)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本题文段中,三个判断都是存在条件不够充分的问题,“具备工匠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首要条件。答对一句给2分,答对两句给5分。)‎ ‎22. (60分)‎ 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的内容为取名“王者荣耀”的争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含意为面对此种现象的态度和思考。可就取名“王者荣耀”的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肯定“王者荣耀”,不违背法律,个性张扬;也可否定,将取名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思考,可能与我们的文化有关;还可从社会本就多元出发,多元的社会需要多元的人等。具体的写作角度有:‎ 12‎ ‎ 1.取名受法律保护。从法律上来说,取这个名字合规合法,除了引发大众讨论,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负面影响。依据相关公民姓名登记规定,只要不违反“使用规范汉字”“公序良俗”等规则,姓名权是基本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父母享有子女取名权。 2.名字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孩子的名字也反映着父母的文化程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王者荣耀”这一名字过于随便,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 3.名字虽小但不容儿戏。名字关乎一个人的成长,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取名不能儿戏,不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具体构思时,可以批评或肯定或理性看待这个事情等,也可探究取名“王者荣耀”的原因。如果以新闻材料为由头,在开头和结尾提及材料,在主体部分谈对取名的看法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如果离开材料的内容,谈选择、奋斗的视为偏离题意。‎ ‎[范文点评]‎ 姓名•信仰•远方 莎士比亚曾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下这样一句:“我们叫做玫瑰的这种花,要是换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芬芳。”对此,很多父母怕是不能认同。最近,一位陕西的父亲给孩子取名“王者荣耀”,一名重庆莱高校的大学生,前几年更在开学报到时被发现叫“黄蒲军校”,有一位江苏考生因名叫“是朕”,让其他考生大呼“给跪了”‎ 其实,社会上不乏有叫“白富美“高富帅”“孙悟空”等姓名的人,而这些名字或被认为世俗,亦或肤浅,但我却认为,“王者荣耀”作为姓名来说,具有其合理性,亦十分有内涵和意义。 首先,从法律上来说,取这个名字合规合法,除了引发大众讨论,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负面影响。经查证,姓名登记有规定,2个汉字以上,6个汉字以下,华商报记者从西安警方处了解到,由公安部起草的我国首部姓名登记单行法规《姓名登记条例》初稿规定: 公民应当随父姓或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对于公民起名用字,条例草案进行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如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损害国家或民族尊严的,未被民族良俗接受的,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映或误解的。所以,“王者荣耀”这一姓名,从法律上来说,具有其合法性。如若是担心姓名对孩子未来的影响,根据《民法通则》和《婚姻法》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该姓名的合理性就由此体现。 其次,取名其实植入了父母的记忆,更体现出这个时代的记忆。你知道为什么在曾经那个年代,叫抗美、援朝、国庆、爱国的多吗? 尽管这些词在现在看来也令人窘迫,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华人民胸怀的博大,承载着救济国家的抱负和希望。那“王者荣耀”又如何呢? 多年以后,当人们再次审视“王者荣耀”这个名字的时候,也许会感谢这种起名字的想象力,会感慨这种文化的张力,也许会感慨时代的开放和文化的自信。这位“王者荣耀”小朋友能够通过奋斗成为自己的王者,至少她的名字也将记忆属于这个大改革时代的荣耀。 欲驰骋,怀抱光明信仰。 欲扬帆,拥抱温暖人生。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生来就是这个世界上独特的个体;标识并不能决定你的肤色、性别、出身寒门亦或豪门贵族以及内在的品性道德,它仅仅是用以及区分你与其他人的一个独特的标志,标志着你就是父母的唯一,是民族、国家、世界上的唯一。每一个姓名都被赋予了父母亲人对你的期许和希冀,它蕴含着某个发奋图强的经历,或某个令人触动的回忆瞬间,更甚是对你未来人生道路的指引路标,极大限度地,能渡你到达你想去的远方,去触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带着独属于自己的姓名和信仰,为未来扬起闪烁希望之光的帆,渡已去远航。‎ 12‎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层层推进,首先简述材料,表达对“王者荣耀”的理解,态度鲜明,接下来寻因溯果,分析取名“王者荣耀”的原因,并引申到其他取名情况,由点及面,逐层深入。在分析中,作者并没有空洞的议论,而是结合热点事件展开,有理有据。最后发出号召,根出个人独特的观点。文章紧扣材料,思考深入,以情取理,情理交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 ‎ “王者荣耀”背后的悲伤 中国人喜欢应景,起什么样的名字有着明是的时代特征。随着“抗美”“文革”“爱国”等一系列被烙上时代背景的名字的“过气”,一批新的富有时代特征并具有创新色彩的名字层出不穷。在网游深受追捧的今天,竟有父亲给自己的女婴取名为“王者荣耀”。在众多网游爱好者拍手叫好的时候,我却看见了“王者荣耀”这一名字背后的悲伤。 名字,是个人身份的彰显,是对家族血脉的一脉相承。 中国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时人们取名也取字,来借此显示自己的身份。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与补充。古人常言“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在封建社会,古人重视“名字”,家族更是以“族谱”来记载家族人丁的姓名与家族的兴旺盛衰。名字,不仅仅是古人自己的事,更承载着家族兴衰的厚望。在今天,虽然封建制度已不复存在,但是否个人名字就应随便呢?“王者荣耀”这一名字虽已无法再彰显个人地位,但同款网游的名称是否给予这女婴“荣耀”呢? 如果这名字单单只是表达父母亲对网游的热爱,我不禁为这名字背后空无的血脉相承感到悲伤。 名字,是时代特征的反映。 还记得50 年代的“抗美”“援朝”“国庆”等名字,60 年代“文革”“反修”等名字,70年代“志国”“爱国”“红旗”等名字。这些名字大多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今天看见这些名字便可回忆起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些名字中,也不乏有当代人对祖国的热爱。而“王者荣耀”这一名字,当一说出口,热爱网游的玩家们会在第一时间想起“王者荣耀”这一网游。网友是否会想起中国发展的轨迹呢?回答自然是否定的。网游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非常火,但它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产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许会香消玉殒。再当人们听到这个名字时,他们也许会觉得这个名字霸气,并不会想到曾经全民参与的网游“王者荣耀”。所以,“王者荣耀”背后,只是女婴父母亲的对网游的热爱,并不是有严谨的态度。 名字,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今天,有许多父母给自己子女取名讲究咬文嚼字,有不少父母翻透字典,或者花重金请教授、名人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中国父母对孩子取名的重视。这其实也证明,孩子的名字也反映着父母的文化程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王者荣耀”这一名字过于随便,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孩子将来也许会因此受嘲笑,这过于男性化的名字,将来是否会被接受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在名字越来越大众化的同时,无论社会怎样发展,都应该严肃对待名字的问题,假使一个国家的名称与个人名字一样随意,则可见这个国家对待民族使命、历史轨迹的随意。无论是人名还是国家名字,都应该以端正的态度面对,一个名字,影响的不仅是现在,也是长远的未来。 [点评]这篇文章,结构清晰,逐层深入,针对取名“王者荣耀”,作者先分析问题,再提出建议。作者思考名字背后的文化,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和智慧。他的结构或许略显呆板和显豁,但十分值得借鉴。作者难得之处在于,行文措辞不夸大、不贬低。用语稳健,有理有据有节有度,全面公允。这是很难得的。结构易学,观点易学,行文中的冷静细腻、有条不紊,不易学。‎ ‎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