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3.93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9.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Fe 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4道小题,共42分。
1.电动汽车(标志为“”)在改善城市交通、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动汽车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B.燃油汽车也可以悬挂该标志
C.电动汽车使用时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
D.电动汽车充电、放电过程均有电子转移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基于其氧化性的是
A.氨用作制冷剂 B.次氯酸钙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氧化铝透明陶瓷用于防弹汽车的车窗 D.生石灰用于废气的脱硫
3.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CH4的比例模型:
B.NH3的电子式:
C.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D.NH3遇氯化氢迅速产生白烟:NH3 + HCl = NH4Cl
4.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和事故的保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剩余的钠块直接投进垃圾箱
2019朝阳期末15
B.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在干燥环境中密封存放
C.用CCl4萃取碘,振荡分液漏斗后要打开活塞放气
D.电器失火要先切断电源
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沸点:C2H5OH>CH3CH3 B.水的电离程度:100℃>25℃
C.溶解度:AgI>AgCl D.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mol C>1mol CO
6.常温时,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 CH3COOH溶液与Fe反应放出H2
B. 0.1 mol/L CH3COOH溶液的pH大于1
C. CH3COOH溶液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D. 0.1 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7.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不正确的是
A.铍(B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Ca弱 B.K与水反应比Mg与水反应剧烈
C.HCl的稳定性强于HBr D.硼酸(H3BO3)的电离程度强于H2SO4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H2O分子中共用的电子对数为4NA
B.1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CO32-数目为0.1NA
C.质量为12 g 的12C含有的中子数为6NA
D.2.3 g Na与足量H2O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9.我国某科研团队以N2为原料合成了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以氮氮单键(N-N)结合的具有网状结构的聚合体。有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N≡N
N=N
N-N
键能/kJ·mol-1
946
419
159
2019朝阳期末15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聚合氮转变为N2会释放能量
C.高温有利于聚合氮的合成 D.低压有利于聚合氮的合成
10.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浓硫酸作氧化剂 B.反应②表明SO2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反应③的原子利用率是100% D.反应④稀H2SO4作还原剂
11.在不同电压下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制备少量NaClO,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①
②
③
电压
U1
U2
U3
现象
a极产生少量气泡,
b极无明显气泡
a极产生较多气泡,
b极产生少量气泡
a极产生大量气泡,
b极逸出大量黄绿色气体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a极均发生了还原反应
B.①、②、③中均能发生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C.电解时OH- 由b极向a极移动
D.不宜采用实验③的电压制备NaClO
12.PET是一种聚酯纤维,拉伸强度高,透光性好,广泛用作手机贴膜,合成如下: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PET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B.PET与聚乙二酸乙二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2019朝阳期末15
C.PET膜应避免与碱性物质(如NaOH)长期接触
D.通过质谱法测定PET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3.把浓盐酸分别滴入点滴板上的各种溶液中,现象如下:
实验
现象
①中溶液变蓝
②中溶液产生胶状沉淀
③中生成沉淀
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变蓝,体现了浓盐酸的氧化性
B.②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2H+ + SiO32- = H2SiO3
C.③中产生沉淀的原因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D.④中产生黄绿色气体:ClO- + Cl- + 2H+ = Cl2↑ + H2O
14.向20 mL 0.40 mol·L-1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ⅰ.H2O2 + I- = H2O + IO﹣;
ⅱ.H2O2 +IO﹣= H2O + O2↑+ I﹣。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和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标准状况)如下。
t/min
0
5
10
15
20
V(O2)/mL
0.0
12.6
20.16
28.0
32.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KI能增大H2O2的分解速率
B.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
C.0~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9.0×10-3 mol/(L·min)
D.H2O2在反应过程中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
2019朝阳期末15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8分)
15.(14分)我国科学家在合成、生产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增塑剂(DEHCH)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该增塑剂可由有机物D和L制备,其结构简式如下:
(DEHCH)
(1)有机物D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① 由C2H4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试剂a是 。
③ 写出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
④ 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是 。
(2)增塑剂(DEHCH)的合成路线如下:
2019朝阳期末15
已知:
① D → M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有机物L的分子式为C4H2O3,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W的结构简式是 。
③ 以Y和Q为原料合成DEHCH分为两步反应,写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a的反应类型是 。
2019朝阳期末15
16.(10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CH4—H2O催化重整是目前大规模制取氢气的重要方法。
(1)CH4-H2O催化重整:
反应Ⅰ:CH4(g) + H2O(g) ⇌ CO(g) + 3H2(g) ∆H1 = + 210 kJ·mol-1
反应Ⅱ: CO(g) + H2O(g) ⇌ CO2(g) + H2(g) ∆H2 =﹣41 kJ·mol-1
① 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 。
a.增大压强 b.加入催化剂 c.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 CH4、H2O催化重整生成CO2、H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③ 在密闭容器中,将2.0 mol CO与8.0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反应Ⅱ,达
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80%,其平衡常数为 。
(2)实验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
以明显提高H2的百分含量。做对比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 投入CaO时,H2百分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
② 投入纳米CaO时,H2百分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
(3)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炭反应而降低,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
Ⅰ
Ⅱ
∆H(kJ· mol-1)
+75
﹣173
① 研究发现,如果反应Ⅰ不发生积炭过程,则反应Ⅱ也不会发生积炭过程。因此,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应采取的条件是 。
② 如果Ⅰ、Ⅱ均发生了积炭反应,通入过量水蒸气能有效清除积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19朝阳期末15
2019朝阳期末15
17.(12分)溴主要以Br- 形式存在于海水(呈弱碱性)中,利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资料:常温下溴呈液态,深红棕色,易挥发。
(1)酸化:将海水酸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 (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脱氯:除去含溴空气中残留的Cl2
① 具有脱氯作用的离子是 。
② 溶液失去脱氯作用后,补加FeBr2或加入 ,脱氯作用恢复。
(3)富集、制取Br2:
用Na2CO3溶液吸收溴,Br2歧化为BrO3- 和Br-。再用H2SO4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得到Br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4)探究(3)中所用H2SO4浓度对Br2生成的影响,实验如下:
序号
A
B
C
试剂组成
1 mol/L NaBr
20% H2SO4
1 mol/L NaBr
98% H2SO4
将B中反应后溶液用水稀释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溶液呈棕红色,放热
溶液颜色变得很浅
① B中溶液呈棕红色说明产生了 。
② 分析C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所致;乙同学认为是用水稀释所致。若认为甲同学的分析合理,请用具体的反应说明理由;若认为乙同学的分析合理,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理由或方案: 。
③ 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宜选用的酸是 (填“稀硫酸”或“浓硫酸”)。
2019朝阳期末15
18.(10分)Fe3O4呈黑色、有磁性,应用广泛。以Fe3O4为吸附剂去除水中含磷物质是一种新的除磷措施。
(1)检验Fe3O4中铁元素的价态:用盐酸溶解Fe3O4,取少量滴加 ,溶液变红;另取少量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2)氧化—沉淀法制备Fe3O4
Ⅰ.向稀硫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得到FeSO4溶液。空气中存在O2,由于 (用
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过量铁粉的作用是除去Fe3+。
Ⅱ.在N2保护下,向热NaOH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搅拌,得到Fe(OH)2浊液。
将NaNO3溶液滴入浊液中,充分反应得到Fe3O4。
① 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物, (填现象),证明生成了NH3。
②。(将反应补充完整)
(3)含磷各微粒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KH2PO4的水溶液中:c(H+)>c(OH-)
b.K2HPO4 溶液显碱性,原因是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
c.H3PO4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4)将Fe3O4加到KH2PO4溶液中,调节溶液pH。pH对吸附剂Fe3O4表面所带电荷的影响:pH<6.8,Fe3O4表面带正电荷;pH>6.8,Fe3O4表面带负电荷;pH=6.8,Fe3O4表面不带电荷。Fe3O4对含磷微粒的去除率随pH的变化如下。
① pH=3时,吸附的主要微粒是 。
② 与pH=5时相比,pH=9时的去除率明显
下降,原因是: 。
2019朝阳期末15
19.(12分)某学习小组探究稀HNO3、浓HNO3与铜的反应。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
现象
Ⅰ中开始无明显现象,渐有小气泡生成,越来越剧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Ⅱ中反应剧烈,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1)试管Ⅰ中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Ⅱ中反应的速率比Ⅰ中的快,原因是 。
(3)针对Ⅱ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假设:
假设1:Cu2+的浓度较大所致;
假设2:溶解了生成的NO2。
探究如下:取Ⅱ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
① 取一份于右图所示装置中, (填“操作”和“现象”),
证实Ⅱ中溶解了NO2。
② 向另一份溶液加入 (填化学试剂),溶液变为蓝色。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4)对于稀HNO3与铜生成NO、浓HNO3与铜生成NO2的原因,提出两种解释:
解释1.HNO3浓度越稀,溶液中NO3- 的数目越少,被还原时,每个NO3- 从还原剂处获得较多电子的机会 (填“增多”或“减少”),因此被还原为更低价态。
解释2.推测下列平衡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并通过如下实验证实了推测的合理性。
① B中盛放的试剂是 。
② C中盛放Cu(NO3)2和 。
③ 该小组证实推测的合理性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2019朝阳期末15
2019朝阳期末15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B
C
A
C
B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D
C
B
A
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8分)
15.(14分)
(1)①
② NaOH/CH3CH2OH
③ 碳碳双键、醛基
④
(2)①
②
③ 酯化反应
16.(10分)
(1)① c
② CH4(g) + 2H2O ⇌ CO2(g) + 4H2(g) ∆H = +169 kJ· mol-1
③ 1
(2)① CaO可吸收,c()减小,使生成的反应正向移动,百分含量增大
2019朝阳期末15
② 纳米CaO颗粒小,表面积大,使反应速率加快
(3)①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② C + H2O = CO + H2
17.(12分)
(1)(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2)① 、
② 铁粉
(3)
(4)① Br2
② 理由:
方案:用萃取颜色很浅的溶液,观察溶液下层是否呈棕红色
③ 稀硫酸
18.(10分)
(1)KSCN溶液
(2)I.
II.①试纸变蓝
②
(3)ab
(4)①
② pH = 5时,带正电荷,含磷的主要微粒是;pH = 9时,带负电
荷,含磷的主要微粒是。因此在pH = 9时,吸附剂和含磷的主要微粒之间
2019朝阳期末15
的静电排斥作用强于pH = 5时。
19.(12分)
(1)
(2)硝酸浓度大
(3)① 向上拉动活塞a,试管内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② (或CuO等)
(4)解释1.增多
解释2.① 水
② 浓硝酸
③ C中溶液变绿
2019朝阳期末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