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朴园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 23 -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 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语言”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三大类,这样的语言可以用来表现戏剧冲突,直接展示戏剧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B. 剧作家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戏剧的情节,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C. 《雷雨》中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内部动作性;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系外部动作性。
D. 戏剧中的潜台词,一般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突的性质,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B. 戏剧冲突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 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 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3. 下列根据原文做出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雷雨》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B. 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如罗密欧有明显的急躁性格。
C. 戏剧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D. 《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 23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戏剧语言’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直接展示戏剧情节”表述不全面。原文第三段是“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B项,“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表述不全面。除了“舞台说明”,从第三段来看,还有“人物语言”。
C项,“他们之间表现为内部动作性”“系外部动作性”错。从第三段“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来看,选项中“内部”与“外部”应该互调位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D项,“首先,……;其次,……,最后,……”顺序错误。原文第四段是“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内容进行推理的能力。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针对选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照原文认真比对,最终确定答案。
B项,“主要”错。从文章第三段可和,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除了性格方面的因素,还有社会背景、两家历史渊源等方面的因素。
C项,“这就决定了社会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错。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戏剧冲突不能决定社会冲突,只能是社会冲突决定戏剧冲突。
D项,“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错。从原文第三段来看,只能说“潜藏着痛苦,愤怒等复杂心情”。
故选A。
- 23 -
【点睛】解答以上三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节选)
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务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还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
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卷起门帘进去。
“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眼,吃惊地问道。
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
“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我管不了这许多,他晓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新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继续拨算盘珠子。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这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他在窗前的藤椅上坐下来。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
“爱情是个伟大的字,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
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那样的调子念下去: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一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人中肉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
“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
“这是什么意思?”剑云低声说。没人回答他,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渐地压下来。
如一玉,出文业。
“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 23 -
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可他无意间遇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看见剑云忧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
“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叫。
“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溫和地问,“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生活。”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这时侯他忘记了他自己也是矛盾的。”
“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幔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这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
觉慧回过头,又遇见觉新忧郁的眼光,好像在责备他似的。他埋下头去,过了一会儿,他的声音又响了。
“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们只是劳动者。穿起我们自己的皮制的围裙,在自己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
“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
“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幸福,就连别人说把幸福争过来的话也不敢听吗?”觉慧对他的大哥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
“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同,”觉新推开算盘,叹口气说,“你说得对,我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我的幸福早就给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别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交给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的话,就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觉新愈说下去,心里愈难过,眼泪落下,觉慧的眼泪也快要流出来了,但是他极力忍住,他看见剑云拿着手帕在揩眼睛,觉民用杂志遮住了脸。
- 23 -
觉新继续又说:“妈嫁到我们家,一直到死,并没有享过福。她那样爱我,期望我,我究竟拿什么来报答她呢?为了妈我就是牺牲一切,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觉新说到这里便摸出手帕揩脸上的泪痕。
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泪他心里想:“过去的事就让它埋葬了罢!为什么还要挖开过去的坟墓?”但是他却不能不为他的亡故的父母悲伤。
“三弟,你刚才念的话很不错。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动者。”觉新渐渐地安靜下来,他望着觉慧凄凉地笑了笑说,“然而我却是一个没有自己的幸福的劳动者,我——”他刚说了一个“我”字,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
觉慧稍微显出吃惊的样子,但是马上又安静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道具,觉慧朗读该作品的举动不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 巴金小说擅长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本文主要从高家几个兄弟的生活来折射时代的变迁。
C. 小说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笔法细腻,尤其用墨较多的是觉新和觉慧,他们虽然性格迥异却又手足情深。
D. 巴金小说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热烈、明快而朴素的,本文就是鲜明的代表,三兄弟的对话富有亲人的温暖和青春的激情,感染力很强。
5. 小说中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的不同形象特征。
6. 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真”的特征。
【答案】4. D 5. 觉新是旧家庭中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梦想和幸福的有责任心的善良又软弱的大哥形象。觉民是既同情大哥又理解兄弟,内心有矛盾而又态度温和的青年学生形象。觉慧渴望幸福生活,敢于反对旧家庭束缚,是坚定勇敢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6. (1)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觉新既勇敢担起家庭重担又害怕祖父,有胆小懦弱的一面。(2)对日常生活真实可信,再现了封建大家庭中受过教育又身份地位不同的青年人的生活情境。(3)从情节发展的真实性来看,在新旧时代剧烈变迁的背景下,年轻人自然会呈现或激进、或保守、或徘徊的不同姿态。
【解析】
【4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D项,“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热烈、明快而朴素的”错。语言风格判断不准确,本文“热烈、朴素”有余,而“明快”不足。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觉新看到觉慧违背祖父禁令出门感到为难,听见觉慧说不怕祖父晓得皱眉,觉慧大声念“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只是忧郁,甚至痛苦地哀求觉慧不要再念,他自陈为了弟妹“愿意做一个牺性者”,在封建家庭中被压制得亳无幸福可言,他是一个有新思想却无反抗精神,有家庭责任心却又软弱的善良的人。
觉民对觉慧的偏激言论始终温和地引导,他有新思想,也有一定的反抗精神,面对自己的亲人,始终以体谅他人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的言行,所以他同情大哥,也理解觉慧,厌恶封建家庭,但态度始终温和。
觉慧逃脱祖父的禁令,是对封建家庭束缚的反抗,他朗读“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并激动地指责兄弟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对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很是不满,这些都展现出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的形象。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征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根据题干要求的“真”的特点,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 23 -
从人物上看,性格真实,觉新的性格软弱,却又是善良到极点,所以会为家庭而牺牲自我;觉新有新思想,但他更擅长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所以对旧家庭和新思想之间始终有可以“调和”的想法,思想并不激烈,态度温和;觉慧年轻而思想激烈,不乏幼稚和偏激,但也正是这种不成熟不完美,让他们显得格外真实;从日常生活来看,文中不但描写了高公馆的青年,还描写了与他们有亲戚关系,然而家道中落的剑云的形象,他们是处于社会变革期的青年,有着形形色色的思想,展现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从情节发展的真实性来看,尽管青年们各有不同的想法,但无论如何新的思想在萌芽,旧的在没落,传达出对自由、新生的渴望,对青年们觉醒充满赞美之情。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④,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 23 -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无功而还。后因其兄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③辎(zī)重:粮草。④浚(jùn)稽山:在今蒙古喀尔喀境内。
7.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古人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又称“表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 “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C. “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 “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 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C. 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后,李陵被迫投降。
D. 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3 -
①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
②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③武帝嘉其意,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答案】7. C 8. D 9. C
10. (1)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又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撤走。
(2)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
(3)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召陵”为省略主语的独立句子,“陵”作“召”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D;“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为独立完整的判断句式,“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句子翻译为: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的军队运送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安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可用力掐住老虎,射箭必中,希望能自成一军,分散单于兵力。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
D项,“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会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
故选D。
9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四百多人逃回塞内后,李陵被迫投降”先后顺序有误。原文说“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由此可知,应该是李陵投降后,四百多人逃回塞内。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复,又;虏不利,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去,离开,撤离。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会,恰逢;为……所,表被动;亡,逃跑;具,详细;且,将要。
第三句翻译时应注意:嘉,表扬,赞许;遣,派遣;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被授为骑都尉,带领五千精兵,在酒泉、张掖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天汉二年,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的军队运送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安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可用力掐住老虎,射箭必中,希望能自成一军,分散单于兵力。”武帝说:“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我愿意以少击多,用五千步兵进入单于王庭。”武帝传诏李陵在九月发兵。
- 23 -
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和单于相遇,约三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李陵搏战出击,千箭齐发,敌兵中箭倒下。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单于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第二天再战,斩杀三千多敌人。单于命令他儿子率骑兵向李陵发起攻击,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步行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敌几千人,趁机连发弩箭射单于,单于下山逃跑。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又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汉军向南行走,士兵还剩三千多,空手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拿着短刀,到山下,单于的军队挡住了他们的退路,单于兵顺着山势滚下石块,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前行。黄昏后,李陵叹息说:“我不战死,不是壮士。再能有几十支箭,就能逃脱。如今没有武器再战,不如分散开,或许还有逃回去报告皇上的人。”夜半时分,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几名壮士跟随他们。几千匈奴骑兵追赶,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去见陛下啊!”于是投降了。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多人。
后来听说李陵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司马迁极力辩解说:“李陵常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的危难。率领不满五千步兵,搏杀几万军队,转战千里,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深陷重围战败,但他打败敌人的战绩也足以显露天下,他不死,应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武帝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把他下狱施以腐刑。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 23 -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
B. 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C. “宝镜”三句,笔锋是从历史转到现实,词人用寻觅不到“宝镜”、天色将晚、无人劝酒,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
D. 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E. “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人至深。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12.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B 12. ①抒发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闲愁千斛”,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抗金之志不得伸产生了很重的压抑。②流露今不比昔的悲凉。“虎踞龙蟠何处是”是说建康形势很险要,而今哪里是这样。③表达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兴亡满目”,“柳外斜阳”五句,渲染了国势渐衰悲凉气氛,传达出深沉的爱国之情。④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虎踞龙蟠何处是”,饱含感情地发问,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结合来理解。
B项,“采用反问的方式”错。“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有问有答,应该是设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
- 23 -
“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作者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健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辛弃疾看来,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柳外斜阳”五句,是健康眼前的景象,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答题过程中,结合知人论世,作者辛弃疾是个著名的爱国词人,能够更好把握诗人的情感。
【点睛】鉴赏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三)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6)《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 23 -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而败北的典故,表达对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认识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东船西舫悄无言 (6). 唯见江心秋月白 (7). 扪参历井仰胁息 (8). 以手抚膺坐长叹 (9). 风急天高猿啸哀 (10). 渚清沙白鸟飞回 (11). 沧海月明珠有泪 (12). 蓝田日暖玉生烟 (13). 故木受绳则直 (14). 金就砺则利 (1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7).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8).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9). 元嘉草草 (20). 封狼居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舳舻”“旌”“扪”“膺”“砺”“胥”。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 )。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领导责任,特别是抓落实的职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我们的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队伍表现不佳甚至很差。有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
- 23 -
,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有的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这些都是对党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决不能容忍!必须坚决纠正!
(②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 ,拿出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革命气魄,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必须增强 ,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必须增强 ,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必须增强 ,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左顾右盼 必赢之心 使命意识 仁义之心 缜密之心
B. 瞻前顾后 坚定之心 担当之心 怜悯之心 匹夫之心
C. 投鼠忌器 必胜信念 责任意识 爱民思想 周密之心
D. 畏首畏尾 必胜之心 责任之心 仁爱之心 谨慎之心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的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
B. 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干部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队伍表现不佳甚至很差。
C. 我们的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
D. 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
16. 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补写的语句,依次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②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B. ①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②危难关头冲得上去、关键时刻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C.
- 23 -
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②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D.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关键时刻冲在前头、危难关头不顾生死,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答案】14. D 15. D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本题选择词语,关键在于区分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更要结合语境分析。
第1空,左顾右盼: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瞻前顾后: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畏首畏尾: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根据“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可知应填“畏首畏尾”。
第二、三、四、五空,分析语境可知,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式整齐、一致,选词时要形成上下文的呼应,保持用词的相似性,据此排除AC;再分析第四空,根据“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可知,此处用词要表达干部对群众的关心,“怜悯”侧重于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用词不当,应填“仁爱之心”;第五空,根据“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强调的是谨慎、周密之意,而“匹夫之心”强调的是平民百姓的心思,不合语境,排除B。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
A项,“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得住”两面对一面;
B项,“少数干部队伍”说法不合事理逻辑,“少数”不能修饰“队伍”,去掉“队伍”。
C项,“我们的干部是好的”与“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矛盾,应改为“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
故选D。
【16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A项,第1句“位卑”不符合下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内容;
B项,第1句“勇夫”“智者”不符合下文内容;
D项,第2句“冲在前头”、“不顾生死”不如C句中的“冲得上去”、“豁得出来”对仗工整。
故选C。
17.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造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2). 李白在啼猿的清啸声中,轻舟万里,用笑声诠释了得志的喜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
首先明确仿写目的“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例句所给人物是白居易,仿写时要找好写作对象,然后找整个句子仿写的结构“(人物)在……的……,四字词语,用…………了……的……”具体表达时语言要通顺流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写两句话。本题写作比较宽泛,上下两句词性不一定一致,字数也不要求一样,当然了,考生答案严格些会更好。注意三个句子要构成排比句。
【点睛】仿写是指仿照给指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18.
- 23 -
根据流程图所提供的信息,在下面对话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清晰,语言连贯得体(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张生:你好,我正在罗马旅行,我的护照丢失了,我应该如何补办护照呢?
使馆客服:你好,①_____?不同的情况补办方式不一样的。
张生:噢,我是自由行旅客。我应该怎么办呢?
使馆客服:②______。
张生:我已经在当警察局报了警了,我现在要做什么?
使馆客服:③_____。
张生:好的,谢谢!
【答案】 (1). ①你是旅行团成员还是自由行的旅客呢? (2). ②你应该在当地警察局报警备案并开具证明 (3). ③你带着护照丢失证明来使馆办理,15日后即领取
【解析】
【详解】
- 23 -
本题考查的是补写语句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流程图所提供的信息,整体把握,从所给信息中提炼出关键性词语、主要信息,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如本题:查看流程图,“护照丢失”的分支有两个,一是旅行团队成员,一是自由行旅客。再看文段中张生的回答“我是自由行旅客”,可知第一处应该补写“你是旅行团成员还是自由行的旅客呢?”;第二处依据张生问“我应该怎么办呢?”客服的回答应该顺着“自由行旅客”的箭头接着往下走,应该补写“应该在当地警察局报警备案并开具证明”;第三处依据张生问“我已经在当警察局报了警了,我现在要做什么?”,再查看流程图最后两项补写“你带着护照丢失证明来使馆办理,15日后即领取”。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唯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孙中山
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
——周恩来
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这是检验每一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答案】范文:
生命因担当而精彩
勇于担当,求得良心的安宁。有了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确面对,对失误遮遮掩掩,致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位老人在阳台上失手掉下一拖布杆,砸向楼下的一台车,致使车顶变形。她连忙下楼,等到车主,表示歉意,并坚持赔偿1000元。车主看她本不富裕,不打算收,她却说:“该赔的我不能赖。”她本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人会找她赔偿,但她却勇于担责,表面上她损失了1000元,但实际上她得到了自己良心的安宁。由此可见,直面错误,求得良心的安宁,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一种勇气和担当。老人此举,必定感召后人,也使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令人仰慕!
相比之下,那些撞了人肇事逃逸的司机,那些做错了事情还不承认、百般抵赖的人,是不是应该深刻反思:堂堂七尺男儿,怎么就没有承担错误的勇气呢?
- 23 -
回避错误,掩饰错误,无法获得谅解。说到承担与回避错误这个问题,日本自然成为众矢之的。这个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却是一个不愿意承认事实,百般遮掩错误的“小人之国”。他们总是在历史问题上逃避着,不敢承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他们逃避历史责任,否定二战秩序,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成果,为日本军国主义和战犯们招魂。这种种卑劣行径,必然激起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强烈憎恨。而德国与日本同是犯过历史错误的国家,但是德国两位总理都在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前下跪谢罪,求得谅解。这不但没有损害他们的面子,反而获得了人们的谅解。
正视错误,并且真诚地反思,悔过,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丢了颜面,实际上他们赢得了谅解和尊重。这是至高无上的赞誉,这是比黄金白银珍珠玛瑙还贵重的奖赏。
河蚌因担当沙粒的切肤之痛,而孕育出温婉莹润的珍珠;鸣蝉因担当地下生活的黑暗与禁锢,修得一夏灿烂阳光;依米花因担当沙漠的酷热与干旱,从而开出打破命运枷锁的七色小花。事实证明,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勇于担当,才能日臻完美和强大。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拼命实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有担当,才能成为国之脊梁;有担当,是家庭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
这道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三者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开来。三则材料之间是统一关系,互相支持,互相印证,共同说明某个问题,反映某种规律,掲示某种观点,审题立意时关键是要抓住它们的共性。材料(1)中,“唯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强调的是担当精神。材料(2)中,“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强调的是担当精神。材料(3)中,“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同样强调的是担当精神、忠诚履责精神。将这三则材料综合比对,求同存异,它们的共性自然是“担当”了。由此,可以以“担当”为中心词进行立意谋篇。
参考立意:
- 23 -
(1)担当是一种美德
(2)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3)生命因担当而精彩
(4)人人需担当,社会更精彩
可用素材: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里叹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灿烂,若出其里,他在孤独中对沧海呐喊。乱世之中,他逆流而行,行法家之路,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他背负着对天下子民的职责,在群雄割据的动荡里,秉持着浩荡的胸襟去招揽贤士,孟德终成一方霸业,统一北方而名垂青史。他用满腔热血和宏图大愿担当,他的担当是寂寞的,却也是美丽的。
(2)做官先做民,万事民为先。他是人民的公仆,他的出现让那个穷山寨弥漫芬芳,他的脚步续写了218个乡镇的期望。再度对那条他曾步行了4个小时的山路张望,试问,当初不是郑培民步伐的铿锵,甘泉怎会洒到那么多贫瘠的土壤?,他用为民请命和默默奉献来担当,他的担当是无私的,变是美丽的。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他挥毫写自我的信念。在社会动荡的洪流里,他望着霜染的枫林,碧透的江水,叹着百舸争流,在烽火硝烟的热浪中,他看着振翅的雄鹰,遨游的鱼儿,叹着万类霜天竞自由。他心似明镜,豪情冲天,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用他博大的胸怀和凌云壮志来担当,他的担当是豪放的,更是美丽的!
(4)一个人应当勇于担当。每当自我犯错误的时候,不应当狡辩,而是敢于担当,理解一切处罚。二战以后,德国总统曾对着犹太人墓前跪下,以表德国勇于担当自我犯下的错和对犹太人的歉意。之后该条新闻便成为世界各地的头条,家喻户晓,也让世界认识到德国已改过自新了。从此以往那些瞧不起德国的国家也向其表示友好。不仅仅一个人要勇于承担,就算是一个国家也应当承担。同样是二战的战败国日本不但不承担自我的错误,反而篡改教科书,继续向中国挑衅,强占钓鱼岛等一切不尊重行为,也使它在他国眼里被看不起,永远成不了他们的政治大国梦想,永远不会成为常任理事国。
参考结构:
- 23 -
文章题目“生命因担当而精彩”,精准切合题意,旗帜鲜明地揭示文章的中心,拟题简短有力。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重点运用对比的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列举生活中的两种人以及国际社会中日、德两个国家比较说理,论据典型充分,是非分明,说服力强。结尾综合全文的论述,归纳总结,照应开头,表达言简意赅,语句简短明快,富有气势。文章运用排比修辞格,长短句交错并用,语言表达优美流畅,节奏舒缓有致,给人以美感,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3 -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84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2021-06-0824页
- 【语文】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2021-06-0815页
- 云南省红河州中小学2019-2020学年2021-06-0824页
- 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813页
- 湖南省衡阳市欧阳遇实验中学2018-22021-06-0814页
-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语2021-06-0816页
- 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831页
-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815页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2021-06-08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