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7 KB
  • 2021-06-08 发布

高考文言文高频字词与文化常识检测(选择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 教育感化。 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C 劝学。劝:鼓励,勉励】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A 案:通“按”,察看】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B 按,考察,察看】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 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C 害:妒忌】 湘语文修正,原答案解释为“害怕”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C 质:底色,底子】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 【A 当:判罪,治罪】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有村人坐盗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不肖子坐罪籍没。 D.坐法当斩。 【B 因为】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 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 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 太守。 【D、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总督,巡抚,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 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 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 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 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 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A】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 【D 矜,夸耀,自满】 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 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 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 分别称为( ) A、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 试——秀才 B、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 试——进士 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 试——举人 D、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 试——贡士 【B】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C 第,只是,只】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学,就是国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 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太傅,秦汉前是天子身边重要的辅臣,秦汉以后职能下降, 成为专门辅佐太子的老师,也叫“太子太傅”。 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如: 五经博士,太常博士,太学博士。 D、庠序,都是古代的祭品,夏朝为序,商朝为庠。如:谨庠序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 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 1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 连辟公府不就。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 职。 C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推举,举荐。 D 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知:了解。 【D 知:掌管,管理】 1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拜:授予官职。 B 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选:选择。 C 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除:任命,授职。 D 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授:授给,给予 官职。 【B 选:量才授官】 1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 衔或爵位。 B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 给臣子。 C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起:开始,起初。 D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C 起:起用人,授以官职】 17、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罢:免去,解除官职 B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夺:抢夺。 C 免官削爵。免:罢免。 D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黜:废掉官职。 【B 夺:消去官职】 18、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再迁为太史令。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低职位,如:左迁。 B 擢为后将军。擢:在原官上提拔。 C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拔:提升本来没 有官职的人。 D 升(鲁)台都事。升:升官。 【A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19、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加官进爵。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B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惩罚。 C 元仁宗延祐五年,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加:加 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D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 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B 陟:进用】 20、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贬:降职并外放。 B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因罪被降职。 C 暂为衔使,遂窜南夷。窜:窜逃、叛变。 D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放:放逐。 【C 窜:放逐,贬官】 2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帝怒,乃罢贽宰相,左除滂等官。左除:调动官职,多指升职 上任。 B 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C 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徙:贬谪。 D 调为陇西都尉。调:变换官职。 【A 左除:调动官职,多指降职】 2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转、调、 徙:调动官职。 B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出:任命。 C 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补:补充空缺官职。 D 改刑部详覆官。改:改任官职。 【B 出:京官外调】 23、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征、辟、荐、举、知、除、授,表示授予官职。 B 升、擢、拔、迁、拜,表示提升官职。 C 兼、领、补、出、权、判、守,表示兼代官职。 D 贬、谪、放、左迁,表示降低官职。 【B 拜,表示授予官职】 24、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夺、黜、罢、免、去、废,表示罢免。 B 复、还,表示恢复。 C 告老、解官、请老、乞身、乞骸骨,表示辞官。 D 判、假、移病、摄、行,表示兼代官职。 【D 移病,上书称病,表示请求隐退与辞官】 25、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 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 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 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 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 ①察举制 ②科举制 ③九品 中正制 B、 ①九品中正制 ②察举制 ③科举制 C、 ①察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科举制 D、 ①科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察举制 【C】 26、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 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 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 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 升任。 【答案 C A 放,放逐;B 擢:提拔;D 假:代理】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错误的一项是( ) A、太祖继位以来,广稠人众,恩宠下人,奖掖后进,士人以此 多之。(投靠,归顺) B、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同,赞赏) C、“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家人纷 然相许。(赞许,同意) D、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称赞,表扬) 【A 多,表扬,赞扬】 2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 取成为进士。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 其他儿子。 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 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 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 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 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 通称“百越”或“越族”。 【B、其他儿子如果没有被确定继承皇位者则不能称之为太子】 湘语文修正,参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2015 年高考语文试 题分析》 2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治理) B、官绅受贿,召有司行推鞫狱讼之权。(官吏和绅士) C、季布以勇显于朝廷,身屡典军,帝信之。(掌管,主持) D、武帝尚幼,主社稷,治国家,无所不能也。(掌管,治理) 【A 治,治理的好,安定太平】 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坟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杂草丛生) 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石兮?(稼,种庄稼;穑,收割庄稼。 稼穑,后泛指农业劳动) C、行其田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耕,耕地;耘,除草; 耕耘,后泛指田间劳动) D、风调雨顺,五谷丰稔,民心怡怡。(稔,庄稼丰收。熟稔, 熟悉;五谷丰稔,同五谷丰登) 【D 稔,庄稼熟了】 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 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但无论哪一种,都指的是当时 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B、“籴”“粜”意思正好相反,籴,卖出粮食。;粜,买入粮 食。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廪,米仓。“时人 饥,相渔食,帝调谷禀之”,禀,赐人以谷。 D、“封府库,籍吏民”,府,古代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 古代藏兵器的地方。 【B 籴,买入粮食。;粜,卖出粮食。】 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稼穑已登,宜速刈之。(割) B、此唯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丰收) C、汝曹少长丰佚,未见百姓艰难。(丰富) D、舜之饭糗,茹草也。(干粮) 【B 赡,丰裕,充足】 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金银珠宝的代称) B、其主王之食饮膳羞。(吃的东西;羞,通馐) C、一锨复一杵,沥尽民脂膏。(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D、观察三方,皆脂膏之地,而今仓木森森,令人唏嘘不已。(富 裕) 【A、馔玉,美食,金银珠宝】 3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以肉投馁虎,犹如抱薪救火。(饥饿) B、谷不熟为饥,蔬不收为馑。(蔬菜欠收) C、本四百石,宣帝增秩。(秩序) D、丁壮从军,老弱转饷。(军粮,粮饷) 【C 秩,俸禄】 3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 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 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 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乞身”。 【C 左迁,降职】 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B. “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 “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C 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 3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 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 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 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 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 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 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 《周易》。 【D《论语》不属于六艺】 38、我国古代刑罚种类繁多,下列按“由轻到重”的排列,正 确的一项是( ) A.黥(qíng 墨字)、髡(kūn 剃发)、髌(bìn 割膝骨)、车裂 (五马分尸)、磔(zhé 凌迟) B.髡(kūn 剃发)、黥(qíng 墨字)、髌(bìn 割膝骨)、车裂 (五马分尸)、磔(zhé 凌迟) C.黥(qíng 墨字)、髡(kūn 剃发)、髌(bìn 割膝骨)、磔(zhé 凌 迟)、车裂(五马分尸) D.髡(kūn 剃发)、黥(qíng 墨字)、髌(bìn 割膝骨)、磔(zhé 凌 迟)、车裂(五马分尸) 【C 古代刑罚重罚的三个标准,一尸首不完整;二死的慢;三远 离家】 39、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 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 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 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 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 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 《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 国别 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 编年体、 国别体、通史 【C】 40、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 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 史册、家乡 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 战争、农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