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00 KB
  • 2021-06-07 发布

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高考复习全程精练模拟卷(全国II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百校联盟2020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练·模拟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美学以建设世界万物宜居、美好的生存家园为研究出发点,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倡导一种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与生命互动。在生态美学看来,自然存在的环境本身就具有“全美”价值,而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平衡与连续性就是美,反之就是丑。所以,人类的活动既不应以自我中心为原则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无休止掠夺,也不应以主观审美趣味来随意破坏、改造自然,而应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存在价值基础上,遵守自然生态规律来进行活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极为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息息相通,休戚与共,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荀子云:“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儒家哲学中往往是以“天”或“天地”观念来进行阐发的。“天”在儒家哲学中具有多重意义,如冯友兰曾把中国哲学中的“天”分为物质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等诸义。不过,中国先秦哲学的一个转变即在于对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进行了哲理化,把“天”与最高本体——“道”结合,形成了以自然之天与义理之天相贯通的天道观。“天道观”的出现表明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确立,意味着中国哲学从先秦开始就主要是以一种哲学智慧而非宗教信仰的方式来把握内在生命与外在生存环境的连续性体验。要求人去敬守天道、遵循天道而不是去僭越天道、乖违天道,这意味着古人是以自觉的理论反思意识来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 26 -‎ 孔子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一方面把“天”视为了万物生命所出的根源,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人应当对“天”有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儒家天道观中所涵摄的自然之天与道德义理之天的融通,将生态伦理、道德意识渗入对天地自然的认知当中。这就表明,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天”或“天地”除了今天的自然界意义外,还赋予了“天地”一种至诚悠远、博厚高明的精神含义。在儒家看来,正是有了“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的至上良善,自然万物才得以获得自身的存在。这种精神含义是与古人所共识的万物同出于天道生成的天人一体观念紧密关联的,因而是精神反思性的,是道德律令式的。‎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天地”这种神圣性功能使得人在自然环境面前能保持谦卑恭敬的姿态,以感恩天地馈赠衣食的心态来面对自然。后世儒者与帝王都是在这种对“天”的敬畏中进行着各种祭祀天地的礼仪活动。“以天地为本”“参赞天地之化育”等观念都成为儒家谋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天地合而后万物兴。”在儒家看来,只有在与天地万物、外在环境相亲相爱的关系中,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万物生命才能得到繁荣昌盛。今天生态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毫无敬畏之心,肆意攫取与过度开发,从而破坏了天地自身的平衡稳定与和合创生。“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所以,重提儒家对天地万物、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对营造美好家园、美好生态环境是极有意义的。‎ ‎(摘编自余开亮《儒家的生态智慧与美好家园建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态美学认为自然存在的环境具有“全美”价值,人与自然生态的不平衡是丑恶的现象。‎ B. 儒家思想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讲求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休戚与共。‎ C. 先秦哲学把“天”与最高本体一“道”结合,形成天道观,较之儒家哲学有明显的进步。‎ D. 敬守天道、遵循天道,万物同出于天道,天人一体的观点都不属于宗教信仰的方式、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证儒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营造美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B. 文章多处引用儒家观点,为生态美学倡导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和谐提供了充足依据。‎ C. 文章第一段对生态美学的论述,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逐层推进论述的。‎ D. 文章引用孔子的观点,强调孔子把“天”视为万物生命的根源,人应对“天”有敬畏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 A. 人类活动应敬守、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既不能无休止掠夺自然环境,也不能破坏、改造、利用自然。‎ - 26 -‎ B. 人类只要与天地万物、外在环境相亲相爱,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人类社会、万物生命就能够繁荣昌盛。‎ C. 古人在自然环境面前谦卑恭敬,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自然,是因为他们认为“天地”具有神圣性功能。‎ D. 只因现代人类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毫无敬畏之心,肆意攫取与过度开发,才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较之儒家哲学有明显的进步”错误,于文无据。相关信息第二段“‘天道观’的出现表明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确立,意味着中国哲学从先秦开始就主要是以一种哲学智慧而非宗教信仰的方式来把握内在生命与外在生存环境的连续性体验”,可知两者并没有比较。‎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错误,应该是采用层进式结构。‎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项,“也不能破坏、改造、利用自然”错误,第一段“而应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存在价值基础上,遵守自然生态规律来进行活动”,可知可以利用,只要不肆意攫取与过度开发就行。‎ B项,“人类只要……就能够繁荣昌盛”错误,太绝对,人类社会、万物生命能够繁荣昌盛,不仅仅靠人类与天地万物、外在环境相亲相爱,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 26 -‎ D项,“……才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错误,最后一段“今天生态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毫无敬畏之心,肆意攫取与过度开发,从而破坏了天地自身的平衡稳定与和合创生”,可知原因不仅仅是现代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毫无敬畏之心。‎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公益教育、广告创意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如今,各类短视频应用已融入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如何有效防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其实,不只是青少年,一些成年人也在低头中感到“时间知觉麻木”。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可以说,以用户为中心的短视频平台,日渐生成了富有特点的传播逻辑与生态,占有了大量注意力资源。‎ 传播实践证明,以优质内容传递主流价值,是短视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内容风控和用户行为引导防止传播失范,用更多优质内容资源夯基垒台,短视频平台方能实现长远发展,拥抱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 - 26 -‎ ‎(摘编自人民日报《短视频如何实现长发展?》)‎ 材料三:‎ 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实现统一标准,提升保护力度。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快手执行总编辑刘洋说,快手APP目前能通过地理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农村留守儿童用户,并自动切换到“青少年模式”;抖音相关负责人也介绍说,抖音建立了“白名单”机制,并开发了专门的内容审核模型,来确保青少年模式下内容的安全。‎ 戴建业认为,短视频是实现知识普惠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很多老师讲诗词不够生动形象,孩子们肯定是不愿意听的。要是能把这些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吸收我们古人讲解诗词的优点,结合一些现代的方法,制作成教学短视频,就能够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佟丽华分析,“在防沉迷的问题上,社会一定要通过多方共治来形成合力,而不能是观望或互相指责。”田丰也认为:“任何一个技术手段,如果没有社会性的手段辅助,它的效果是相对有限的,因此社会、家长、平台要实现责任共建、责任共担。另一方面,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长效机制,重点仍在于在培养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不应该是在隔离的状态下培养出来的,而应该是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把工具交给青少年,他们才能去学会如何使用它。‎ 受访专家指出,防止短视频沉迷、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虽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但是作为内容提供者,平台仍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平台应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兼顾娱乐和教育之间的平衡,这对于青少年成长意义重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21家视频平台上线防沉迷系统,短视频如何走得长?》)‎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6 -‎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主要分析了短视频的内容和特点,材料二介绍了短视频令人沉迷的原因以及短视频平台怎样能实现长远发展。‎ B. 短视频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内容丰富多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因此能迅速占有大量注意力资源。‎ C. 短视频平台能吸收古人讲解诗词的优点,结合一些现代的方法,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胜过了传统的课堂模式。‎ D. 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短视频因其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但需要解决防沉迷难题。‎ ‎6. 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应如何从根本上做到防止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答案】4. D 5. C ‎ ‎6. ①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社会、家长、平台要实现责任共建、责任共担,否则单靠技术手段效果是相对有限的。②培养提升青少年人的网络素养。让青少年在用短视频中学会趋利避害,正确使用它。③平台应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兼顾娱乐和教育之间的平衡;全面普及“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用技术手段有效防沉迷,以内容风控和用户行为引导防止传播失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技术手段失去社会性的手段辅助导致没有效果”错误,原文材料三“任何一个技术手段,如果没有社会性的手段辅助,它的效果是相对有限的,因此社会、家长、平台要实现责任共建、责任共担”,可知效果是相对有限的,而不是“没有效果”。‎ 故选D。‎ ‎【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胜过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于文无据。相关信息材料三“课堂上很多老师讲诗词不够生动形象,孩子们肯定是不愿意听的。要是能把这些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吸收我们古人讲解诗词的优点,结合一些现代的方法,制作成教学短视频,就能够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是没有说胜过了传统的课堂模式。‎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在防沉迷的问题上,社会一定要通过多方共治来形成合力,而不能是观望或互相指责”“任何一个技术手段,如果没有社会性的手段辅助,它的效果是相对有限的,因此社会、家长、平台要实现责任共建、责任共担”,即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社会、家长、平台要实现责任共建、责任共担,否则单靠技术手段效果是相对有限的;从青少年家角度要培养提升青少年人的网络素养。让青少年在用短视频中学会趋利避害,正确使用它。“受访专家指出,防止短视频沉迷、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虽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但是作为内容提供者,平台仍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平台应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兼顾娱乐和教育之间的平衡,这对于青少年成长意义重大”,即平台应该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兼顾娱乐和教育之间的平衡;“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实现统一标准,提升保护力度”,即全面普及“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用技术手段有效防沉迷,以内容风控和用户行为引导防止传播失范。‎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 26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 遥 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这村子只有十来户人家,是个生产队,属几架山外的一个大队管辖。全村没一个党员,也没一个团员;生产队长轮着当,一年换一个,每个男劳力几乎都当过了。‎ 田福军被现在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①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 26 -‎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 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田福军原来还准备在后子头公社呆几天,想再到公路沿线跑几个大队。但县革委会的吉普车突然到这里来接他。因为中央一位老首长来黄原视察工作,这位老首长又是原西县人,过几天就要回县上来,地区要求原西县全力做好接待工作。冯世宽接到通知后,立即派车接所有在外面的常委们回城,商量如何接这位老首长。‎ 田福军虽然坐在了飞驰的吉普车里,但他的思想还在后子头公社。通过这次匆匆的调查,使他认识到“四人帮”虽然打倒了,但农村贫困的局面依然故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他想:战备粮里拿出来的那点吃完了怎么办?还不是要继续饿肚子?‎ 回到县里的当天晚上,福军在自己家里吃完饭,心情依然不好。他也不愿意和家里人说话,就一个人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 26 -‎ 他坐在办公室的圈椅里,久久地盯着窗户纸发愣。一张张面黄饥瘦的脸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痛苦地埋下头,用手指头神经质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不一会,他看见白发黑发在桌面上落了一层。‎ ‎[注]①盲流:为逃荒、避难或谋生,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称为盲流入人口,简称“盲流”。‎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队长家里破旧阴暗的土窑、烂炕席片、没衣服穿的面带恐惧的孩子、粗陋不堪的食物,这些都真实客观地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穷困生活状况。‎ B. “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表现了田福军因糠团子粗糙而难以下咽的情状,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善于捕捉人物行为的细微之处。‎ C. “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闯进”这个动词贴切地写出了老汉行为的快速和鲁莽,让读者体会到老汉内心想见到干部解决饥饿问题的焦急。‎ D. 老汉一家因儿子做了盲流而被公社和大队克扣口粮,这表现了某些干部工作作风武断,不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问题,不关心百姓疾苦。‎ ‎8. 文中叙述了老汉一家的生活状况,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9.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田福军的干部形象。‎ ‎【答案】7. B 8. ①展现社会环境。表现了老汉一家生活极其贫困,濒于饿死边缘状况,以小见大,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北方农村仍旧贫困落后的残酷局面。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老汉一家濒于死亡的情景直接推动了田福军不顾禁令要动用“战备粮”救济百姓的行为。③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老汉一家人被饥饿折磨的痛苦可怜相,田福军的同情、难过相,其他干部的愚昧、胆小相,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 ‎9. ①田福军做事细致,善于观察,能够和百姓共艰苦。他从黄馍上沾的黑东西上发现了糠团子,就不再吃黄馍,而是吃起更为难吃的糠团子。②田福军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同情百姓,为百姓的贫困生活感到痛苦,为村干部的无能感到愤怒。③田福军勇于担当,爱民如子。为了让百姓活下去,他冒着犯错误的风险动用战备粮。④田福军善于思考,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他明白战备粮只能解一时之困。‎ ‎【解析】‎ ‎【7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田福军因糠团子粗糙而难以下咽的情状”错误,田福军是因为内心悲痛所以才觉得喉咙像堵住了一样。‎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可知展现社会环境,以小见大,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北方农村仍旧贫困落后的残酷局面;“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可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一张张面黄饥瘦的脸又浮现在他的眼前”,可知塑造了老汉一家人被饥饿折磨的痛苦可怜相,田福军的同情、难过相,其他干部的愚昧、胆小相,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9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可知田福军做事细致,善于观察,能够和百姓共艰苦;“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可知田福军有强烈的责任感;“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可知田福军勇于担当,爱民如子;“田福军虽然坐在了飞驰的吉普车里,但他的思想还在后子头公社。通过这次匆匆的调查,使他认识到‘四人帮’虽然打倒了,但农村贫困的局面依然故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他想:战备粮里拿出来的那点吃完了怎么办?还不是要继续饿肚子”可知田福军善于思考,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父承谦,广东参议。用贤举隆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初,授检讨。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臣又窃怪居正之勋望积以数年,而陛下忽败之一旦。莫若如先朝杨溥、李贤故事,听其暂还守制,刻期赴阙。庶父子音容乖暌阻绝于十有九年者,得区区稍伸其痛于临穴凭棺之一恸也。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疏入,与中行同杖除名。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用贤有女许御史吴之彦子镇。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 - 26 -‎ ‎。之彦大喜。居正死之明年,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善。江东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焉。而用贤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之。寻充经筵讲官。再迁右庶子,改南京祭酒。荐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清修积学。又请建储,宥言官李沂罪。居三年,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以吏部郎中赵南星荐,改北部。寻以本官兼教习庶吉士。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敌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贤官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榷数十昼夜,条十四事上之。申时行、王锡爵以为吴人不当言吴事,调旨切责,寝不行。家居四年卒。天启初,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B. 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C. 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D. 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夺情,同丁忧,朝廷于大臣丧制未终时,召出任职;或者不必弃官去职,素服治事。‎ B. 抗疏,为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之时所采取一种直言不讳的进谏方式。‎ C. 台谏,指台官和谏官,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等为谏官。‎ D. 建储,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世袭制的封建社会里,确立皇族的人为皇太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用贤为官刚正,建言不惧权要。对于张居正“夺情”一事,他极力反对台谏的背公议而徇私情的态度,认为皇帝应该让张居正回家服丧以尽孝心。‎ B. 赵用贤很有威望,得到众人信赖。在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他便官复原职了;江东之、李植等人竞相追随他,纷纷保举他,此时众人都希望归向于他。‎ C. 赵用贤慧眼独具,擅长举荐人才。在晋升右庶子、改任南京祭酒之后,他所举荐的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三人既有很好的操行,又兼具才华与学问。‎ D.‎ - 26 -‎ ‎ 赵用贤关心民生,建议被斥未行。他和袁黄为吴地人的生计十几个昼夜筹谋良策,最后虽然所谋之计遭到罢斥未能施行,却也可见他的一片为民之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若如先朝杨溥、李贤故事,听其暂还守制,刻期赴阙。‎ ‎(2)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 ‎【答案】10. A 11. A 12. B ‎ ‎13. 1)不如按照先朝杨溥、李贤旧例,让他暂时回家守丧,限定期限赶到朝廷。‎ ‎(2)赵用贤很生气,不久发觉他受居正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回礼品表示解除婚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吴之彦害怕牵连,深深巴结张居正,当上了福建巡抚。经过乡里之门,不对赵用贤以礼相待,并且将吴镇排座在他弟弟下面,说是“婢子”,用以激怒赵用贤。赵用贤很生气,不久发觉他受居正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回礼品表示解除婚约。‎ ‎“深结居正”为(状)动宾结构的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不为用贤礼”为状中结构的动词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曰婢子也”为判断句式的动宾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A项,“夺情,同丁忧”错误,“丁忧”是指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丁忧守制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故选A。‎ ‎【12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得到众人保举”“纷纷保举他”错误,原文“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善。江东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焉”可见,并无“保举”,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如”,按照;“故事”,旧例;“刻期”,限定期限。(2)“指”,指使;“反币”,退回礼品;“告绝”,解除婚约。‎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26 -‎ 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父亲赵承谦,为广东参议。赵用贤考取隆庆五年进士,选为庶吉土。万历初年,授官检讨。张居正遭逢父丧,朝廷要他夺情留任,赵用贤上书直言说:“臣私下为张居正能以君臣的道义效忠数年,而不能稍许尽一天父子的情义感到奇怪。臣又私下为张居正的功劳威望以数年时间积累而成,而陛下忽然一旦将它毁去感到奇怪。不如按照先朝杨溥、李贤旧例,让他暂时回家守丧,限定期限赶到朝廷。这样也许十九年父子音容的分离阻隔,可以在对着墓穴倚扶棺木的悲恸中稍稍倾吐他的哀痛。国家设置御史用来掌管法纪、负责纠正违法行为,而如今争辩不休地为宰相请求留任,违背公众舆论而曲从私情,轻视孝亲至性而提出异端论调。臣私下担心士气日益腐败,国家大计日益混乱。”奏章进上,和吴中行一起遭到杖责,削除名籍。赵用贤身体向来肥胖,皮肉溃烂脱落如手掌大,他的妻子将脱落的皮肉晒干而藏起来。赵用贤有女儿许配给御史吴之彦的儿了吴镇。吴之彦害怕牵连,深深巴结张居正,当上了福建巡抚。经过乡里之门,不对赵用贤以礼相待,并且将吴镇排座在他弟弟下面,说是“婢子”,用以激怒赵用贤。赵用贤很生气,不久发觉他受居正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回礼品表示解除婚约。吴之彦大为高兴。张居正死后第二年,赵用贤复任原官,晋升为右赞善。江东之、李植等人争相追随他,众人都希望归向他。而赵用贤性情刚正,恃仗意气,自高自大,多次批评大臣的得失。申时行、许国等人嫉妒他。不久充任经筵讲官。又晋升为右庶子,改任南京祭酒。推荐的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等,都是操行洁美具有才学的人。又请求封立皇太子,宽恕谏议官李沂的罪责。过了三年,提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因吏部郎中赵南星推荐,改任北部。不久以本官兼教习庶吉士。赵用贤身躯高大肩膀高耸,措词谈论峻厉豪迈,具有经世济民的雄才大略。苏、松、嘉、湖各府,财货赋税相当于全国的一半,民众生计因此而困苦。赵用贤任官庶子的时候,与进士袁黄一起商量了几十个昼夜,条列了十四件办事建议而将它们呈上。申时行、王锡爵认为吴地的人不应当议论吴地的事情,假借圣旨予以严厉的指责,十四条建议被罢斥而不予施行。在家生活四年后去世。天启初年,赠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死后给予谥号文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 陆 游 其 一 狐裘卧载锦驼车,酒醒冰髭结乱珠。‎ 三尺马鞭装白玉,雪中画字草军书。‎ 其 三 十万貔貅①出羽林,横空杀气结层阴。‎ 桑乾沙土初飞雪,未到幽州一丈深。‎ ‎[注]①貔貅(píxiū):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名,常用以指勇猛的军士。‎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6 -‎ A. 其一写出雪中行军的威武豪情。马鞭当笔,雪地作纸,奋笔狂划草军书的场景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 B. 其三描写大军出征的威武场面。边塞画面逼真,诗情威武雄壮,充满积极乐观的情调,创造了雄奇豪迈的意境。‎ C. 两首诗都以“雪”为背景,突显了行军、出征环境的恶劣,其三后两句更是写出了雪伴随着出征队伍,又急又大。‎ D. 这两首诗是诗人雪夜忽涌从戎之兴,于是提笔雪上狂书,铁马渡河,云梯攻垒,势如破竹,使敌军士兵望风披靡。‎ ‎15. 这两首诗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环境的描写,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14. D 15. 思想感情:都抒发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的豪情壮志。修辞手法:①其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酒醒冰髭结乱珠”,诗人想象自己饮酒沉醉,一觉醒来,只见胡须上结着一串串如珠的冰球,突出天冷;三尺马鞭上也裹满了白玉一般的雪,突出雪大。②其三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用“貔貅”借喻勇猛的战士,用“一丈深”突出雪大。‎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于是提笔雪上狂书,铁马渡河,云梯攻垒,势如破竹,使敌军士兵望风披靡”错误,“雪中忽起从戎之兴”表明诗人此时并未从戎,“雪上狂草军书,铁马渡河,云梯攻垒,势如破竹,使敌军士兵望风披靡”只是诗人的想象、回忆或渴望。‎ 故选D。‎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修辞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翻译其一:裹着皮衣,躺卧在锦幔驼车心情宽舒,痛饮美酒,酒醒后沾须酒渍结成冰珠。抽起三尺积雪马鞭当巨笔,雪地作纸,奋笔狂划草军书!其三:十万猛将烈士虎气生生出于羽林,杀敌豪气冲九天,凝成层层阴云。呵,在桑乾看到纷纷扬扬飘落沙土的初雪,还没行军到幽州已下了一丈多深!第一首写雪中行军的艰苦生活。第三首是写大军出征的威武场面。都抒发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的豪情壮志。第一首写雪中行军的艰苦生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这冰天雪地,尽管穿着狐裘,卧于锦驼车中,因酣饮而沉醉,但一觉醒来,只见须上结着一串串如珠的冰块,三尺马鞭上也裹满了雪(所以说“装白玉”。)但是,诗人倚马而立,扬眉舒腕,盾上草军书。好一派豪壮气概。第三首是写大军出征的威武场面。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用“貔貅”借喻勇猛的战士,用“一丈深”突出雪大。这一首写大军出师,所以诗情是威武雄壮,并有暇整气象,颇有高适《燕歌行》的风格。‎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犹豫想要退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还有局限,不能做到绝对的自由。‎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飞鸟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悔相道之不察兮 (2). 延伫乎吾将反 (3). 此虽免乎行 (4). 犹有所待者也 (5). 几处早莺争暖树 (6).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伫”“莺”“燕”“啄”的书写。‎ - 26 -‎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仅文明是我们丈量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追求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如果说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那么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文明素质的高下,与名声无关、与身份无关、与是否来自所谓高素质的发达国家也无关,( )。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醉驾入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曾经久推不动的垃圾分类,经立法强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风尚。可见“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文明。只要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就能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思维与文明习惯,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更成为一种生活刚需。‎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文明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 B.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 C.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自身行为规范丈量的尺度。‎ D. 文明不仅是我们丈量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追求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取决于规矩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 B. 而取决于规矩要严格、制度落实要到位 C. 而取决于规矩是否到位、制度落实是否严格 D. 而取决于规矩要到位、制度落实要严格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零容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B.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C. 可是一查黄河近两千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D.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真是“恩将仇报”。‎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 26 -‎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不仅文明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高度”错误,分句主语是“文明”,主语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 C项,“更是我们自身行为规范丈量的尺度”错误,“追求……的高度”“丈量……的尺度”动宾结构的句式前后应该一致。‎ D项,“丈量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追求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错误,搭配不当,“丈量”应该与“尺度”搭配,“追求”与“高度”搭配。‎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上一句的前提是“文明素质的高下”,“高下”包括“高与下”两方面,而B、D两项只强调了“高”的一方面,排除BD;‎ ‎“规矩”与“严格”搭配,“制度落实”与“到位”搭配,排除CD。‎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零容忍”加上引号,就是突出和强调这个词语。‎ A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引号表示引用;‎ B项,“蓝盔”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C项,“表现”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D项,“恩将仇报”的引号表示强调。‎ 故选D。‎ - 26 -‎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自然中五颜六色的鲜花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那么,①_____________?鲜花的颜色很多是因为鲜花中含有各种色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是②_____________。花青素是形成鲜花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它就像一条变色龙,对温度、酸碱度很敏感,只要周围环境稍一变化,③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鲜花的颜色。如果鲜花的颜色是黄色、橙黄色、橙红色,那是因为这些花里含有类胡萝卜素。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能使花显出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等。‎ ‎【答案】 (1). 为什么鲜花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呢 (2). 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 (3). 它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语段介绍了鲜花有多种颜色的原因。第一处根据“鲜花的颜色很多是因为鲜花中含有各种色素”推断,前面应该是问原因,即“为什么鲜花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呢”;第二处根据“花青素是形成鲜花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如果鲜花的颜色是黄色、橙黄色、橙红色,那是因为这些花里含有类胡萝卜素”“鲜花的颜色很多是因为鲜花中含有各种色素,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推断,应该是“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第三处根据“只要周围环境稍一变化”“从而影响鲜花的颜色”推断,应该是“它就会随之发生改变”。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 26 -‎ ‎2019年3月29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举办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暨“北科智库”成果发布会,发布了《数说北京科技创新》等6项智库成果。其中《数说北京科技创新》通过研究与发展经费、大型科研仪器平台资源、科研论文发表情况、专利授权数量等多个科学技术指标的比较表明,进入新时期,北京科技创新发展保持良好态势。这份报告不仅全面反映了北京地区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还将重点指标与国内主要省、市、区进行了横向对比,为全社会了解北京创新提供了一个窗口。‎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29日②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了6项智库成果③其中《数说北京科技创新》研究表明北京科技创新发展保持良好态势④有助于全社会了解北京的科技创新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语段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主要事件,应提取关键要素概括,首先提取重要的时间“2019年3月29日”,接着概括事件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了6项成果”,第二句话着重介绍其中的《数说北京科技创新》研究,抓住句子主干,抓住重要动词“表明”,写出这项研究表明了什么,可以得知“其中《数说北京科技创新》研究表明北京科技创新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最后一句话说明这份报告的意义,原文中可以得知“为全社会了解北京创新提供了一个窗口”,可概括为“有助于全社会了解北京的科技创新”。最后将三句话的信息组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6 -‎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放下手机,让人情升温 近日,微信朋友圈流传的一张图片发人深省:儿孙们围在父母身边,却个个低头专注于手机。以至于父母发出“真孝顺,没人跟咱争电视”感叹,这样的场景你并不陌生吧?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我们更深刻领悟到这句话的真谛。在享受手机时代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感受着手机时代给亲情、友情造成的伤害。因此,我们不要过度沉迷手机,适时放下手机,为人情加温升温。‎ 放下手机,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由疏远走向亲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佳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家人欢聚、亲情沟通的重要时刻。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养成了手机不离手的习惯,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共享丰盛团圆饭,“低头族”永远沉溺于虚拟世界。此时,手机成为了生活的主角,影响了现实中的情感交流与生活分享,造成了“亲情隔阂”,疏远了亲朋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放下手机,特别是在周末休息时、放假时,珍惜这些宝贵的假期,多一些时间与家人欢聚,让亲情升温。‎ 放下手机,多一些时间关注社交,由缺席走向参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给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思想带来颠覆性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深刻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从面对面品茗论道、谈笑风生到无时无刻手握手机,造成了一场又一场“在场的缺席”。于是,很多人调侃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玩手机。”这种无礼而冷漠的交流方式会影响正常的社交,甚至让社会风气也更加冷漠,人际交往的机械麻木会让我们忘记感恩、忘记回馈。因此,我们是群居动物,自身社会属性决定了我们需要面对面的交往,社会健康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 26 -‎ 放下手机,多一些时间培养兴趣,由虚拟走向现实。互联网+餐饮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绘就专属的美食地图,互联网+旅游更是让我们随时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借助智能手机,我们确实在互联网世界畅享愉悦、寻觅知音,但是过度迷恋虚拟世界的繁华只会让我们的现实世界变得无趣和苍白。因此,在现实世界中感受真善美和小确幸,多一些时间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健身让我们摆脱亚健康状态、阅读让我们感受书香和墨香、学习让我们发现和找到更好的自己,从而让现实世界的生活充满生气、多姿多彩。‎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我们的社会、生活、思想带来重大冲击和影响,科技对于人的影响往往并非由科技本身决定,关键在于我们面对科技的态度以及使用科技的方式,手机时代亦是如此,如何合理使用手机等智能产品,如何让我们的生活不被手机所绑架,如何让科技点亮生活都是我们的时代课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漫画作文的基本能力。写作此类作文需要准确细致把握漫画的内容,首先是认真观察,再是结合漫画内容并联系当今生活进行分析。漫画作文的审题和材料作文有些不同主要是因为漫画的特点。‎ ‎【审题】漫画中一家三口回家看望父母,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电子产品,老两口在一旁看电视。看着玩电子产品入迷的儿孙,老人说:“真孝顺,没人跟咱争电视”。材料折射出社会的一种常态,什么是真正的孝顺。漫画中的人做到了常回家看看,但只是人在家心在电子产品而已,这不是真正的孝顺。真正的孝顺父母应该是陪伴与关爱,关心老人,理解老人,多沟通,多交流。‎ ‎【立意】陪伴是最好的孝顺;孝敬是关爱;莫让手机冲淡了亲情;沟通与理解;等等。‎ ‎【结构】标题就是立意《放下手机,让人情升温》,首段联系材料得出观点,“因此,我们不要过度沉迷手机,适时放下手机,为人情加温升温”。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放下手机,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由疏远走向亲密”“放下手机,多一些时间关注社交,由缺席走向参与”“放下手机,多一些时间培养兴趣,由虚拟走向现实”。最后一段强调“科技对于人的影响往往并非由科技本身决定,关键在于我们面对科技的态度以及使用科技的方式”,即人应该支配科技,而不是科技左右人类。‎ - 26 -‎ ‎【素材】1.对许多父母来说,或许并不缺物质上的温饱,缺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游子归来,父母最期盼的就是与儿女亲情交融。多陪父母说说话,是所有父母们最渴望得到的“礼物”。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其乐融融,是最大的年味。毕竟,亲情是过年永远的内涵。有人认为诸如“抢红包”是年味的“与时俱进”。但当老人看到子女为“抢红包”而冷落了自己,子女固然尽兴,老人们倍感失落,如果这是年味,那么也会因为亲情的流失而变味。手机确实让人难以割舍,但当手机与亲情无法兼顾,还是请把手机搁在一边,呵护亲情,这才是真正的春节。‎ ‎2.“常回家看看”对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是奢侈的,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最多停留三五天。这短暂的几天里,近乎痴迷的手机控、低头族又拿出了多少时间陪伴家人?与大包小包的礼物相比,父母所求的不过是“能和孩子多说上几句话”。或许真该好好算算,陪伴他们的时间还剩多少,用天计、用小时计,还是用分钟计?‎ ‎3.有人说,科技越来越发达,年味儿反而越来越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买年货、穿新衣、吃大餐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期待。然而,“亲情”“团圆”“陪伴”才是过年最熨帖人心的那道硬菜。围炉守岁、互诉衷肠、走亲访友、贺岁拜年……纵使海角天涯,也要奔波千里赴一场阖家欢聚的盛宴,不就是为了重温这一幕幕,并感受其中的人情味儿吗?用心煲、用爱熬,才能品尝这场盛宴里的年味儿。一句真心的祝福、朴素的情感流露完胜炫酷的群发信息,精心P出来的九宫格远不如近在咫尺的如花笑颜令父母激动。没有什么比亲切的沟通更真实,也没有什么比真实的交流更温暖。也许,年味儿的浓与淡,只是隔着一部冰冷的手机。多留一点时间陪陪最重要的人,跟父母聊聊天,和孩子说说话,过个温情走心的年吧。‎ ‎【点睛】漫画作文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画面内容不能遗漏,标题文字更不能忽视。在观察漫画时,要认真观看漫画的夸张、对比、矛盾之处。只有抓住了漫画的形象特征,才能把握住漫画的本质所在。(2)概括画面的内容,理解漫画寓意。漫画类作文的实质是表现或讽刺某一类现象、某一种不良行为,它往往是比喻性命题,表现内容含蓄。所以就要认清比喻的意义,不能就事论事。(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漫画都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审题时注意联系相类似的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准确把握漫画是批评或讽刺哪种思想作风、哪种社会现象的。(4)根据题目要求,综合构思成文。漫画多含讽刺,即通过对丑的直接否定,达到对美的间接肯定,创造高于现实的艺术美。漫画作文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但我们在立论时还需要考虑用正面的肯定句,不是一味的批判抨击,要注意变换语言表达的方式。‎ ‎ ‎ - 26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