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宝鸡中学2018级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命题人: 审题人:
说明:1、本试卷共10页,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是复古,也不是重回汉唐时代,而是现代化的伟大创新和重新崛起,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变化后的民族整体精神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熔铸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近代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之精华的合理吸收和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形成的先进文化或建设文化的全面总结与光大等因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有对传统精神和美德的全面继承和弘扬,更有对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陶铸、培育和践行。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尤以习近平所概括的中华六大基本美德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最。“讲仁爱”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也是最重要的伦理美德。“仁”的根本意义是承认别人与自己是同类,因此要把他人视为与自己一样的道德主体同等对待,积极意义上的仁是能对别人有所助益和关怀,此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的仁爱美德包含了修身成已的个体之仁、推己及人的类性之仁、推人及物的成物之仁三个内在贯通并不断扩展的层面。“讲仁爱”不仅是人们进行自我德性修养的始基,也是建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内在要求。“重民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美德和政治伦理品质。在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思想传统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始终是核心的价值理念和伦理美德。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坚持民为邦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伦理原则才能使国家政权得以稳定。“守诚信”自远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肯定。孔子从多个方面阐述“信”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并将“信”作为教育学生的四大科目之一(文行忠信)。“信”被列入人最基本的“五德”:“恭、宽、信、敏、惠。”子思在《中庸》中,首对“诚”作了哲理、伦理的深入阐释,将其提升到“天人之道”来认识,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华文化不仅视诚信为立人之本,而且也视诚信为立业之本和立国之本。“崇正义”是中华伦理文明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孔孟儒家追求“天下为公”,崇尚公平正义,主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尚和合”亦即崇尚和推崇和合精神,以和为贵。“求大同”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和向往的伦理美德,也是其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大同社会具有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各得其所和世界太平的本质特征。
——摘编自王泽应《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伦理蕴含和道德气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是复古,是民族整体精神与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熔铸了更丰富的内容。
B. “守诚信”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与肯定,孔子和子思都对“诚”“信”作了一定的阐释。
C.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既有对传统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全面继承和弘扬,也有对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陶铸、培育和践行。
D.大同社会具有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本质特征;“求大同”
- 12 -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和向往的伦理美德。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二段论说习近平概括的中华六大基本美德时,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
B. 文章在论说六大基本美德时,先从最重要的“讲仁爱”说起,从“仁”的根本意义出发层层深入地论证这一美德的内涵。
C. 文章引用大量的经典语句进行论说,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D.文章谈论中华美德的创新与崛起,既有古代的特定内涵,又有其在今天的发展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并在今天加以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才可能实现。
B.中华文化不仅视诚信为立业之本和立国之本,而且也视之为立人之本。
C.儒家仁爱美德的个体之仁、类性之仁、成物之仁三个层面的发展顺序并不固定。
D.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代化的伟大创新与重新崛起,若汉唐盛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重现,也就实现了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做了具体规定。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 “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 12 -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从法理上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既符合法理,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国歌法国歌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奏唱礼仪等内容。
B.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港、澳法委会和政府将国歌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
C. 社会公民不维护国歌尊严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D.部分香港市民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和社会价值底线全国人民愤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原因。
C. 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其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法理依据。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太阳·老人·少女
【苏联】瓦西里·舒克申
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
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 12 -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 12 -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待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经历了战争之后,饱受创伤的人民,逐渐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B. 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C. 本文语言质朴,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是凝望太阳” “刻满皱纹的脸” “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D. “太阳·老人·少女”作为文章的题目,简练醒目,富有象征意义,耐人寻味,其中,“少女”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
8、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结尾才交代老人是个盲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请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 12 -
(二)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
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牧,指在牧区中放牧牲畜并以此为生的人。
B.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字,因排行第二,故名仲尼。
C.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D.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隐士,因不满时政,剪发佯狂不仕,故称楚狂接舆。也有人说是楚国贤人,为了避世而装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梁惠王上》一章以孟子见过梁襄王之后,向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孟子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B.孔子被围困在野外,走不得,又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停歇。
C.孔子陷入困境,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这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D.楚狂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前经过,其所唱之歌比孔子以凤而讽之,孔子想找他说话,他却不给孔子机会。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沁园春 刘过
风雨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赋此词以自解。
- 12 -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借用樊哙“斗酒彘肩”豪爽宴饮的典故,想象稼轩招待自己的饮食,用极强的画面感体现出主客二人豪气干云的性格。
B.苏轼和白居易都曾在杭州为官并留下许多名章佳句,林逋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宋初高士,在本词中作者让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想象奇特,别出心裁。
C.词中化用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巧妙自然地描写出了令人流连忘返的杭州之美。
D.作者开篇用“风雨渡江”表明自己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未能赴辛弃疾之约,同时又为末尾“须晴去”埋下伏笔,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15.后世学者评论这首词虽然词意简单却“妙趣横生”,请结合全词谈谈其“妙趣”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述而》篇中“ , ”两句鲜明地表达了孔子对待富贵的积极态度。
(2)诚信乃立身之本。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时说道:“ , 。”这就如同“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一样,“其何以行之哉“?
(3)孔子在教学上反对一味灌输的做法,主张“ , ”,如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也说到:“ , 。”孟子的这种思想与孔子是一脉相承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①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②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 (粢盛:将用来祭祀的谷物盛在祭器内)
B.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更加)
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流行的样子)
C.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雕:通”凋",凋零,衰落)
②子夏曰:“贤贤易色” (易:动词,不以为意,轻视)
D. ①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餍:厌烦)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如:如果)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面临种种困难挫折,然而,作为改革的始作俑者,我们不会因为一点点困难就畏葸不前,因为我们明白,一旦退缩则会前功尽弃。
B、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美国一己私利,提出美国优先的战略,大搞单边主义,对自己的昔日盟友也无情打压,薅其羊毛,使得一众盟友离心离德,这种为渊驱鱼的做法让美国的国际信誉江河日下。
- 12 -
C、疫情当前,人人自危,已逾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当仁不让,奔赴抗疫前线。他有着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敢,更有国士的担当,堪称民族的脊梁。
D、王老师从教二十余载,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具有执教者的良知,不管学生家庭富贵还是贫穷,不管学生成绩优异还是很差,他都一视同仁,这种有教无类的作风深受学生的赞扬。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2020年5月12日9时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行云二号01/02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B、在校师生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学校医务室检查,疑似传染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要求暂时隔离,不得再回班、回岗上课。
C、一段时间以来,秦岭北麓不断出现违规、违法建设的别墅,中央虽然三令五申,地方也出台多项政策法规,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盯上了秦岭的好山好水,试图将“国家公园”变为“私家花园”。
D、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月球是一个无风、无雨、无水、无气、冷热剧变的天体,与地球环境截然不同。因此,中华月球车想要顺利完成任务,① 。例如,② ,白昼温度高达130-150摄氏度,夜间可下降到零下160-180摄氏度,月球车如何能长时间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是一个难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太阳风、太阳耀斑等高能粒子,③ ,会对月球车部分高集成度微电子器件造成损害,如何解决辐射带来的损害是科学家要急切攻克的难题。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最近以来,部分网络账号为获取流量和广告进行恶意营销,散布虚假信息,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有的无中生有造热点,引发社会恐慌;有的冒用权威人士名义,发布谣言误导公众;有的炮制耸人听闻标题,引发群体焦虑和不安;有的恶意篡改党史国史,鼓吹历史虚无;有的诋毁抹黑英烈,消解主流价值观;有的大打色情“擦边球”,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国家网信办组织各地网信部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专项整治行动,对这些扰乱正常网络传播秩序,损害广大网民利益的恶意营销账号予以坚决打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正月始,前湖北作协主席方方以日记方式记录武汉封城后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很快《方方日记》拟被译成英文、德文在海外发行。《方方日记》一时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方方被推到风口浪尖。
焦点一:指斥者认为她是负能量宣传,没有看到中国社会抗疫的积极面,刻意回避正能量。而且其日记中经常有”听某某邻居、某医生、某同学说”等字眼,作为日记,方方竟然采信道听途说,丧失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肯定者认为她是当代鲁迅,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黑暗面,方方的书展示了中国作家的良知、批评的勇气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 12 -
焦点二:《方方日记》拟在国外发行,有人认为其是卖国行为,无异于向西方别有用心的人递刀,有利于其抓住中国的把柄,甩锅中国,方方已沦为西方抹黑中国的一枚棋子;有人认为方方为中国知识分子争得了颜面,其日记在海外发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武汉抗疫情况,真相理应向世人展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感想呢?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宝鸡中学2018级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孔子和子思分别对“诚”和“信”作了阐释。“都对‘诚’‘信’作了一定的阐释”说法错误)
2.A(应为“总分结构”)
3.A(B项“不仅是立人之本,而且是立业之本和立国之本”;C项的三个层面是“内在贯通并不断扩展的”;D项原文为“也不是重回汉唐时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正当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另外,“损害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
5.D(A项,“比……更重要” 错。国歌法所做的各项规定都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 其意义和价值不具可比性;从材料三的相关调查也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B项,以偏概全。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 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的领会,国家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C项,不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6.①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
②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
③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④是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每答对一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满分)
(解析:材料一中谈到这个问题,“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材料三中最后两句:国歌法对于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A(A项“逐渐过上了美满的生活”错,应为表现了老人处境的凄凉落寞)
8、(6分)①描写太阳落山情状,烘托老人人生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老人内心的淡定。④描写少女对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惘,与文末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9、
- 12 -
(6分)①制造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局,增添了小说的震撼力,耐人寻味。②情节层层推进,这样写符合少女对老人由疏到亲、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显得自然;③更能刻画出老人在生活的种种不幸面前的淡定与坚强。④为文末写少女对老人的敬意作铺垫。(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B【解析】根据画线句句意及重要字词的提示断句。这部分的标点为: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11.(3分)A(人牧,即人君。古代指统治百姓的国君。)
12.(3分)C【解析】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示遗憾。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果真像这样,老百姓归服他就像大水流向低的地方,气势盛大,谁能抵挡呢?(“诚”、“由”、“沛然”各1分,句意2分)
(2)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
(“莫”、“道之不修”、“不用”各1分,句意2分)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人能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
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有什么错误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好小子(孩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主张和道德为什么这么衰微?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啊!罢了,罢了,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说话,他却快步走开了,没能跟他说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3 分) D(不是天气原因)
15. ①构思巧妙,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独创性。作者将先贤写进词里与自己喝酒聊天,与湖山胜景交织在一起,离奇新颖而别有情趣,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②词中塑造的人物情态生动,性情真挚,妙趣横生。例如“驾勒吾回”的任情率性,“只管衔杯”的诙谐风趣,“且此徘徊”的无忧无虑等。③词风变幻多姿,不拘一格。开篇三句气势豪放,突兀清奇,但下文却突发奇想,转而描写杭州的湖光山色和旖旎风光,作者收放自如,尽显艺术变化之趣。④虚实相生,韵味隽永。实有的风雨和湖山胜景、虚写的宴饮和赴约,在作者笔下勾连穿越,游刃有余,尽显手法运用灵活之妙。(6分。每点2分:总说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12 -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3分)D(A. ②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D、①餍:吃饱;②如:或者;其余解释正确)
18.(3分)A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不合语境。
B、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C、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D、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9.(3分)D(解析A、主语残缺,在“进入预定轨道”前加上“卫星”一词。B、用词不当。改为“疑似传染病者”。C、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应在“中央”前面;谓语中心词残缺:在“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前加上“要求”一词)
20.(5分)
①必须能适应月球恶劣的环境 ②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 ③能够直接辐射到月球表面(全对5分,对两处3分,对一处1分)
21.(4分)
(1)有网络账号散布虚假信息,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2分)
(2)国家网信办启动专项整治行动, 严厉打击网络恶意营销账号。(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参考立意:
一、 从否定方方日记的角度立意:
1,文学应当传递正能量,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时刻,需要鼓舞人心,弘扬正气。
2、可以揭露阴暗面,但不能无视高尚。
3、要全面地看问题,看主流,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从肯定方方日记的角度立意:
1、敢于正视阴暗也是一种强大。
2、不能一味地唱赞歌。
3、应当允许有别样的声音。
三、从文学的真实性和社会功用的角度立意:
1、尊重事实是作家应有的良知。
2、真实是纪实文学的灵魂。
3、不应当为揭露而揭露。
(其它立意言之有理亦可)
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 12 -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 12 -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二2021-06-0818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2021-06-0813页
- 语文卷·2019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2021-06-0818页
- 【语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2021-06-0813页
-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黄石市三中高2021-06-0819页
- 新疆乌鲁木齐市四中2018-2019学年2021-06-0820页
- 语文(A)卷·2018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2021-06-0816页
- 【语文】山东省临沂平邑县第一中学2021-06-0813页
- 语文(B)卷·2018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2021-06-0816页
- 语文卷·2018届吉林省长春一三七中2021-06-08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