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M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
节 小说形象类两个常考角度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命题的常考点,本考点在高考中有
3
种常考角度:形象概括、形象手法、形象作用。这里重点讲解
“
形象概括
”
和
“
形象作用
”
两大常考角度。
角度一 形象概括题:处理四重关系,把握五个角度
一、失误探因
考查方向
失误原因
形象概括题
不懂什么是概括分析,只是故事情节的片段摘录
形象特点把握不准,要点概括不全
思路方法不明,答题层次不清
二、得分指导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环境和他人的关系等间接描写的内容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
典题印证
]
(2019
·
江苏卷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
……
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着:
“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
……
树也荫凉
……
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
“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
“
下雨天也洗衣服?
”
“
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
客人随即称赞:
“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
说的是,
”
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
“
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
你那里工资还好吧?
”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
“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
“
还吃着大锅饭。
”
“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
“
铁饭碗!
”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
“
抱不平
”
来:
“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
“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
“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
”
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
“
翻一番是多少?
”
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工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
……
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
……
回过头来说道:
“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
“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
……
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
……
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
……
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
(
选自
《
十月
》1984
年第
6
期,有删改
)
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结合文本信息,解答题目,找到类题规律。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属于
“
”
题目。表姐是文中的一个
人物,但形象鲜明。解答此题,要首先从文中找出描写表姐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类
次要
第二步:找准对应,确定答案要点
人物的身
份、地位
从
“
城里住长久了
”
可看出表姐生活在城市里;从
“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
铁饭碗!
”
等对话,说明了表姐的工资状况,可看出表姐是一个在城里捧着铁饭碗的劳动者。
刻画人物
的手法
表妹洗衣服时,表姐装出城里人见过世面的派头,
“
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
”
;同表妹谈论自己工资的对话,表面埋怨,实际则是
“
得意
”
,甚至
“
差不多叫出来
”
。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反映出表姐是一个有优越感和虚荣心的人。
具体情节
在陪表妹洗衣服这件事上,表姐虽然也很勤劳能干,但是出于矜持和骄傲,开始是袖手旁观;听到表妹收入很高后,又焦急不安,扑过去抢着洗衣服。从这些情节,表现出表姐渴望改变自己生活的迫切心情。
第三步:运用模板,整合答题思路
×××
的形象特点是: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答案:
从
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从背着手、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
答案:①
从
承包家庭妇女洗衣店等,看出她热爱劳动、勤劳能干的特点;②从洗衣服时的神态、言行等,看出她勤快、上进,对生活很满意,对未来充满希望;③从对表姐的态度等,看出她善良、随和的性格特点。
[
技法点拨
]
概括形象
“
5
角度
”
1
.
故事情节
故
事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从故事情节中可反映出人物形象。
2
.
矛盾冲突
在
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真实、最充分、最深刻。
3
.
描写方法
作
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4
.典型环境
人
物的成长变化、性格的形成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5
.
介绍评价
关
注文中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些议论评价往往直接显示人物形象特点。
概括形象处理
4
重关系
1
.
处理好外与内的关系
外
在部分包括身份、衣着、相貌、年龄、习惯、技艺技能等,内在部分包括个性性格、人生态度等。
2
.
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
人
物形象特点的表现总是多方面、多元化的,在众多的特点中总是有主有次,所以分析概括时首先要分清主要特点与次要特点。
3
.
处理好优与缺的关系
分
析概括时不能只看其优点,也不可只看其缺点,应全面分析。
4
.
处理好
“
圆
”
与
“
扁
”
的关系
小
说中主要人物为“圆形人物”,次要人物为“扁平人物”,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角度二 形象作用分析题:关注四要点,解读特殊
“
我
”
一、失误探因
考查方向
失误原因
形象作用分析题
分不清形象主次而误答失分
把握不准形象作用的类型而失分
思路不规范、只概括不分析而失分
二、得分指导
小
说阅读中人物形象作用题,问的是人物的地位作用,作答时需要向小说其他要素扩展,要将人物和情节安排、结构设计、人物关系、主旨表达等方面相勾连。因为小说是一个整体,
“
人物
”“
情节
”“
环境
”“
主旨
”
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
典题印证
]
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装部长
大海
白马镇武装部长白建国是在一个周末深夜十二点,被白宝宝所在部队营长的电话吵醒的。营长焦急地告诉白建国:
“
出大事了,你们镇那个白宝宝想逃跑!
”
营长说:
“
这个白宝宝在新兵期间就流露出后悔的意思,下连队三个月多次装病不训练,今天更离谱,外出请假到下午六点,结果八点还没归队。我们赶紧分头去找,在火车站逮住这小子,发现他回家的票都买好了!
”
白建国急了,拍着床板叫:
“
我立即过来处理!
”
白建国说完,打电话向镇主要领导汇报,连夜搭乘一趟特快列车去了部队。
去年冬季入伍的白宝宝是白马镇唯一在读本科生新兵,其他都是高中毕业及少量在读专科生。白宝宝是家中独子,名副其实的宝贝蛋。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娇生惯养,白宝宝成了啥也不会干的宠物宝宝。父母干着急,一直希望儿子能去部队锻炼一下。政审时,白建国问白宝宝为何当兵。白宝宝倒也爽快,说父母给报的名。这期间,部队正需要高素质的兵源,县里征兵部门综合考虑,批准白宝宝入伍。
白建国在次日中午风尘仆仆地赶到部队,脸都没洗就去见团领导。
团长扬着手中的报告说:
“
我们正准备上报呢!
”
白建国按住团长的手:
“
咱们受处分是小事,这个战士的一生也许就毁掉了。
”
政委反问:
“
那白部长的建议是?
”
白建国说:
“
白宝宝可能只是想家,我想带他回老家一个星期。
”
团长很严肃:
“
现在是两年义务兵制,原则上不能休假。
”
白建国拍着胸脯:
“
七天后保证把人带回,而且让他安心服役!
”
团长想了想,说:
“
那就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吧!
”
白建国带白宝宝上火车时,说:
“
还好今天是我来接你,否则将是军事法庭等着你!
”
白宝宝眼泪汪汪:
“
部队好累
……
我又想家。
”
白建国严厉地打断他:
“
我在这里生活过几年,那时条件更艰苦,还没有周末休息!
”
回到白马镇后,白建国在镇消防中队要了间上下铺宿舍,和白宝宝同吃同住,作息时间和着装如同部队。随后数天,白马河堤上出现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早上
6
点
30
分和下午
4
点
30
分,两个穿军装的男人在跑步,大的是白建国,小的是白宝宝。白宝宝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挤出时间,每天来到河边欣赏孩子出操。尤其是奶奶,发动村里十几个老人来看孙子。妈妈也一样,逢人就说:
“
那是我儿子,一身军装多帅气。
”
这期间,一些早起的村里人也来到白马河堤跟着跑步。白建国压低声音对白宝宝说:
“
注意影响,把军人的气概拿出来,全村人都在盯着你呢!
”
白宝宝心头一热,每当乡亲们看过来时,仿佛有股力量在他心中燃烧,口号响亮,浑身是劲。
白宝宝返队前夕,白马镇风雨大作,河水奔腾。
6
点
20
分的起床铃声响起,白建国问:
“
要不今天别出操了?
”
白宝宝说:
“
不行,奶奶和妈妈看不到我,会失望。
”
他三下五除二地穿上衣服,冲进了雨幕。
白建国跟着冲了出去,果真在白马河岸边看到白宝宝家人的身影。他们撑伞而立,高呼加油,为奔跑的孩子呐喊助威。白宝宝在回跑第二趟经过家人身边时摔了一跤。爷爷奶奶刚要去扶,被白建国喝住。只见白宝宝很快爬起,一甩满身泥水,拔腿继续奔跑。白宝宝爸握住老婆的手热泪盈眶:
“
儿子是真正的男子汉!
”
白建国本来想亲自送白宝宝返队交差,但被白宝宝谢绝:
“
请部长放心,我会安心服役!
”
白建国点点头:
“
如果不相信你,这次也不会带你回来。
”
白宝宝临上车时,两腿并拢,双膝夹紧,啪地敬了个军礼!白建国也挺身立正,回了个标准的军礼!
四目相对,一老一少两个兵哥眼里泪花闪烁。
结合文本信息,解答题目,找到类题规律。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小说标题是
“
武装部长
”
,说明小说的主要人物
,而
是次要人物。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问次要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首先就要考虑其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梳理小说内容,可以发现写白宝宝的转变是为了衬托白建国;白宝宝当新兵逃跑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开始,有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白宝宝的转变过程是故事的主体,通过他的转变,彰显了小说主旨。
是武装部长白建国
白宝宝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白宝宝当新兵逃跑是整个故事情节的
,正因为白宝宝的逃跑,才引出了主要人物白建国,进而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烘托,个性鲜明
白宝宝这个次要人物的转变过程,正好衬托了武装部长白建国对新兵的关爱以及教导有方。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白宝宝的转变过程是故事的主体,通过他的转变,彰显了小说主旨:赞美武装部长白建国的优秀品质,表现新时代军队的人文关怀,等等。
开端
答案:①
衬
托武装部长白建国对新兵的关爱以及教导有方。白宝宝从一个娇生惯养的逃兵转变为家人和乡亲眼中的男子汉并能积极返回部队,正说明白建国引导的功劳。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白宝宝逃跑引出了白建国后面对其的一系列
“
改造行动
”
。③暗示主旨。通过白宝宝的转变赞美了武装部长白建国善于教育青年人、为国家国防事业做贡献的特点,也显示出对新时代青年的期许。
答案:①
推
动了情节的发展。白建国保证七天后把白宝宝带回并能让他安心服役,这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并与结尾白宝宝返队相照应。②凸显了主题。小说刻画白建国的形象,揭示军队对人精神的塑造具有显著的作用。③具有启迪作用。白建国对白宝宝负责、包容、教导有方,启示我们要善于引领年轻一代,让他们不断得到锻炼,最终成长为新时代的建设者。
[
技法点拨
]
次要形象分析
“
4
要点
”
1
.
“
情
节作用
”
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
(
串起
)
故事情节的发展。
2
.
“
侧面衬托作用
”
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
3
.
“
主题作用
”
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小说的主题。
4
.
“
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作用
”
是说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小说中
“
我
”
的作用
小说中的
“
我
”
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
“
我
”
,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因为
“
我
”
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
最后的耕耘
曹春雷
宝山走进院里时,老奎正蹲在堂屋门前的石阶上,稀里呼噜喝面条,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的。
“
爹,那事您考虑得咋样了?
”
宝山站在柿子树下,远远地问。
“
啥事?
”
老奎没抬头,鼓囊着嘴,专注于他的面条。
“
就是那块地的事啊。别人家都签了,就剩您没签。
”
“
别人家签了我也不签,我就剩这块地了,以后我上哪儿种地去?
”
老奎抬起头,停下忙碌的嘴,气气地抛出这么一句话。
“
爹,您干吗非要种地呢?您看,现在咱们村发展得多好,引来好几个厂子,村里的男人女人都进厂上班,一个月能拿不少钱。这些厂一年也给村里不少钱。村里有钱了,啥事都好办。
”
老奎将饭碗放在身旁的石阶上,抹了把嘴。儿子说的没错,如今村里人出了家门就能上班。就连他,也在一家厂子里看大门,工资不算低。村里给
60
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
150
元钱。
宝山干村主任这几年,村子确实发展得挺不错。
“
爹啊,这次引来的是草帽厂,不污染,别的村子都抢这个项目,因为老板是我同学的同学,我抢来了。建成后,效益肯定不错,咱村的人都能跟着沾光。
”
看到老奎不言语,宝山又说:
“
我是村主任,咱村就您不支持工作。您说,下一届村主任选举,您还打算继续让我干不?
”
老奎还是不言语,掏出烟来,点上。吐出的烟圈,袅袅升起来。屋檐下的一只麻雀扑棱一下,穿越其中一个烟圈,飞出了院子。
宝山站在那里,看着一个个烟圈在空中扩散。
一支烟抽完,老奎闷闷地说:
“
我签。
”
宝山顿时喜眉笑眼起来。走近老奎,从怀里掏出软包烟,抽出一颗,给老奎。
老奎不接,站起来,到牛栏前,看牛。牛卧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反刍。
老奎对牛说:
“
老黑啊,好好吃,过了晌午,咱去西洼犁地。
”
老黑没搭腔。背后的宝山却说话了:
“
爹啊,您刚才都说答应签了,咋这会儿又说去犁地呢?
”
老奎扭过头来,梗着脖子:
“
我晚上签,没签之前,地还是我的。我愿咋样就咋样。
”
宝山知道爹的脾气,不敢再说,转过身,溜溜地出了院门。
老奎进了牛栏,蹲下来,抚摸牛。牛毛不光滑,肋骨鲜明地凸着。老奎说:
“
老了,老黑啊,你和我一样老了。
”
停顿了一会儿,老奎又说:
“
老黑啊,可我心里觉着没老,你觉着呢?
”
老黑扭过头来,看他。从老黑的眼里,老奎看到了自己皱纹纵横的脸。
相对无言。很长时间后,老奎拍拍老黑的背,说:
“
这事咱就这么定了啊,下午去犁地。
”
说完后,站起来,去库房,拾掇盖满了灰尘的犁具。
老黑是村里最后一头牛了。好几年前,就是最后一头牛了。
现在,他要带着这最后一头牛,披挂上阵。
吃过饭后,老奎用推车推着犁具,牵着老黑,一前一后出了院门。老黑很久没出院门了,走得慢慢吞吞。
一路上,很多人都和老奎打招呼,说:
“
您这是咋啦?都啥年代了,还牵着牛去犁地?再说,那地不是都租出去了么?
”
老奎却只是笑笑,并不答话。
终于到了地边。老奎放下车,将犁具卸下来,放开老黑,让它自己找青草去。这时的太阳,已挪到西边去,将老奎和老黑的影子拉得很长。
一袋烟后,终于要下地了。老黑套上了犁具,老奎扶着。
“
驾!
”
老奎喊了。老黑缓缓地迈开步子。
两趟过后,老奎拄着犁具,喘粗气。老黑也张大了嘴,喘粗气。老奎说:
“
老伙计啊,再坚持一会儿。你知道吗,犁完这块地,咱俩就正式从田里退休了。
”
老黑轻轻地甩了甩尾巴,算是回应。
西边的太阳越来越矮,脸越来越红,像是缀上了个秤砣,斜斜地缓慢地往下坠。
老奎的脸,和夕阳的脸差不多红,汗流浃背。他喘粗气的声音,和牛喘粗气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
偌大的田野,一个人,一头牛,都披了夕阳的红。
只剩下最后一趟了。
老奎两股战战。老牛也是,有些站不稳了。老奎喊:
“
加把劲,老黑,最后一趟了。
”
终于到头了。老奎斜依着犁,摇晃了几下才站稳。老牛四条腿在打战。
老奎喊:
“
老黑
——
”
老黑回过头来。老奎看见,老黑的眼角慢慢凝聚了一滴泪。这滴泪缓缓落下去,砸疼了大地。
(
选自
《
短篇小说
》2019
年第
3
期
)
答案:①
丰
富小说的内容,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牛和土地都是农耕生活方式的象征,老牛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②衬托主人公老奎,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老人和老牛都有着勤劳、缓慢、衰老等特点,两者互相映衬;③深化小说的内涵,含蓄地揭示小说的主旨。对老牛的刻画,特别是最后老牛流泪的形象,对小说主旨有明显的强化作用;④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从老黑的身上也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老奎的情感,牛犹如此,人何以堪。
答案:①
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中的老奎由答应签字到最后一次用老牛耕地,全部情节都是围绕他而展开。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从老奎的身上,可以看到他对土地的热爱和无比的眷恋,城市化进程必然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痛苦。③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于老奎这样的农民,因失去土地而带来的精神的失落,我们应该寄予深厚的同情。
[
综合提能
·
模拟高考精准练
]
3
.
下
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儿子宝山从不同角度苦苦劝说父亲,最后老奎极不情愿地答应签字,这表明老奎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保护耕地和环境的意识。
B
.儿子对犁地表示奇怪,老奎梗着脖子驳斥,其他人表示奇怪,老奎则笑而不答,运用映衬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C
.文中写人和牛喘粗气的声音
“
重叠在一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
”
,兼用比拟和比喻,凸显了人和牛的疲惫衰老。
D
.小说结尾部分叙述老奎驾牛犁地时,穿插了多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沉重、悲凉的氛围,有力烘托了老人和老牛的形象。
解析:
“
有一种强烈的保护耕地和环境的意识
”
,分析牵强,拔高人物,不合文义。
答案:
A
答案:①
作
者对于老奎所代表的那一代老农的勤劳执着、对于土地的热爱和眷恋,是肯定和赞扬的;②对于因为失去热爱的土地,老奎他们所遭受的精神失落和打击,是理解和同情的;③作者认为在向城市化、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农耕文明走向衰落是无可挽回的趋势,应以包容心态,冷静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