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 MB
  • 2021-06-08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2-8杜牧诗三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 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8 课  杜牧诗三首 【 助读链接 】 一、作者名片 创造晚唐诗歌高峰者 —— 杜牧 杜牧 (803—852) ,字牧之,京兆万年 ( 今陕西西安 ) 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 唐文宗大和二年 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曾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为关注时事、借古讽今之作。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 《 樊川文集 》 。 二、背景回放 1. 借雁而伤流寓也 ——《 早雁 》 唐武宗会昌二年 (842) 八月,北方回纥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地人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 ( 今湖北新洲 ) 刺史,闻此而忧之,遂写下 《 早雁 》 ,表达对边地人民命运的关切。 2. 美人爱荔枝,红尘跑死马 ——《 过华清宫绝句 三首 ( 其一 )》 华清宫在陕西临潼区骊山北麓,贞观十八年 (644) 唐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 载 (747) 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唐玄宗 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 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这三首七绝。 三、文化常识 古诗意象“雁”的文化内涵 1. 触发乡情、亲情。雁是候鸟,随季节变换而迁移,春天北飞,秋日南归。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亲情。如“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 2. 代指书信、音信。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而且准确无误,因此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成语有雁去鱼来、雁逝鱼沉、雁素鱼笺等。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3. 比拟自身,表现落寞孤单之苦。雁行有序,自是伟丽壮观,但失群之雁,也会倍显孤单凄惶,因此诗人每每在遭受磨难、壮志难酬、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之时,就自然会想起孤雁来。有时是表现自己的孤傲不屈,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苏轼 《 卜算子 》) 。 4. 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悲鸣声声之时,亦能唤起古人或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如李颀的 《 送魏万之京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同学们,根据对古诗意象“雁”的理解,看看本课 《 早雁 》 中诗人对“雁”有何寄托。 四、文体知识 咏 史 诗 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代表诗人有杜甫、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 【 作品简介 】    1. 早雁哀鸣声声,百姓痛苦连连    《 早雁 》 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全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看似句句写雁,实为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诗风婉曲细腻,清丽含蓄,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本诗为别开生面之作。 2. 为博宠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其一 )》 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3. 若能重整旗鼓,许会卷土重来 《 题乌江亭 》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虽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 初读自测 】 一、读准字音 二、明确句 意 ( 填空或判断正误 ) (1) 岂逐春风一一回   逐: _____ (2) 莫厌潇湘少人处 厌: _____ (3)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山顶千门次第开 次第: _____ ﹒ ﹒ ﹒ ﹒ 随着 厌弃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 昏暗的长门宫前! 依次 (5) 一骑 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胜败兵家事不期 期 : _____ (7)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骑驰来,尘土飞扬,妃子欢心一笑, 无人知道是南方送来了鲜果荔枝。 预料 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 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三、把握大意 下列对本课所选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早雁 》 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表达对他们有家不能归的深切同情。 B.《 早雁 》 颈联设想次年春天胡骑还在,暗讽朝廷无力安边的无能。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 C.《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其一 )》 用“千门”突显骊山上建筑繁多,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 D.“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 解析 】 选 D 。 D 项,应是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和批评。 【 文本导学 】 微课一:鉴赏诗歌的诗句 1.《 早雁 》 的首联写了什么?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 明确 】 首联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并发出凄厉的哀鸣。 首联暗示了边地战争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 哀 ” 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最显杜牧诗歌功力,你认为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 明确 】 ① 借古讽今 ( 运用典故 ) ,借汉代仙掌、长门讽喻晚唐统治者无力拯救百姓的现实。②绘形绘色绘声,月明灯暗本已清冷,孤影尤为形单影只,忽闻数声哀鸣更显凄凉。③动静结合,仙掌、长门、月、灯等静景与影过声来等动景相互映衬共塑凄凉之境。 3.《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其一 )》 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意? 【 明确 】 专使快马加鞭而来,扬起一片尘土,速度如此之快,事情如此紧急,人们还以为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向皇帝汇报,结果专使不过是为妃子送来了荔枝而已,暗示了唐玄宗对贵妃宠溺之深。这样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反映了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微课二:赏析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4. 纵观 《 早雁 》 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 【 明确 】 作者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两词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须知”“岂逐”,与其说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不如说是对因战争南渡而思归的流民的劝慰与嘱咐。 5. 在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其一 )》 中,作者借唐玄宗为杨贵妃飞骑送荔枝一事表明了自己的什么态度? 【 明确 】 作者通过这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字里行间暗含着对统治者这一行径的讽刺和批判。 6. 杜牧的 《 题乌江亭 》 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 明确 】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 疑难探究 】 1.《 早雁 》 中,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 点拨 】 ① 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②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2.《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其一 )》 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点拨 】 送荔枝者直奔京城长安却不见皇帝和贵妃,只能回头送往他们的行乐之地骊山。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 3.《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其一 )》 中,如何理解“绣成堆”及其深层的意义? 【 点拨 】 “ 绣”指的是骊山上的东绣岭、西绣岭,同时又指山上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从侧面描写了唐玄宗对贵妃过于宠爱,以及其骄纵奢华、辜负民意、贪图玩乐的生活。 4. 杜牧咏史诗常用“翻案法”,因而能不落窠臼,那么 《 题乌江亭 》 的新意体现在什么地方? 【 点拨 】 杜牧强调兵家应善于把握机遇、善于听取别人建议,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这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 备选要点 】 1.“ 诗言志”,请联系诗句谈谈杜牧依托“早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点拨 】 诗歌前四句通过“早雁”惊飞四散、孤影哀鸣的悲凄境遇,反映了回纥南侵给中原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唐朝统治者无能的讥讽;后四句借劝说“早雁”留守潇湘,莫回中原以免受战争之苦,表达了对蒙受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2. 吴乔 《 围炉诗话 》 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杜牧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其一 )》 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见微知著,如一“笑”字,就耐人寻味,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 点拨 】 (1)“ 笑”与“红尘”形成对比:一方面,送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甚至累死途中;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2) 使人联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警醒之义不言自明。 【 知识钩要 】 啼愁鸣恨 —— 诗中鸟禽 概念解读:鸟禽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系统中的常见元素,很多鸟禽被诗人赋予了固定的感情色彩,因此了解这些鸟禽形象对解读诗歌有重要作用。 具体类型: 雁:雁 ( 鸿雁 ) 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淮南秋雨 夜,高斋闻雁来 ( 韦应物 《 闻雁 》) 。也有以“鸿雁” 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 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 李商隐 《 离思 》) 等。 鹤:鹤是高洁品格的象征。如: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 白居易 《 池鹤二首 ( 其一 )》) 。 燕:燕是春的使者,是吉祥的象征,是平民化的益鸟。也可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 《 钱塘湖春行 》) ,又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刘禹锡 《 乌衣巷 》) 。 鹰:鹰的种类很多,有的叫鹰,有的叫鹫,叫鸢,叫鸷,叫枭,叫雕,叫隼等等,常象征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等。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 《 与朱元思书 》) 。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 ( 即望帝 ) 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 《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 。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 《 满庭芳 》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 《 天净沙 ·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比翼鸟、鸳鸯: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 《 长恨歌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鸥:随潮往来,逐浪轻飞,与湖、海、人亲近,颇得人们喜爱,唐人刘长卿 《 弄白鸥歌 》 直抒爱鸟之情:“ …… 归客正夷犹,爱此沧江闲白鸥。”宋代黄庭坚有“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之咏。在杜甫笔下,白鸥何等自由快乐:“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 【 考题对接 】 (2019· 河池高二检测 ) 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9 分 ) 客 中 闻 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 颈联第一句,紧承颔联的虚实结合,由眼前的伴随着霜露雁鸣声,想象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的情景。 【 解析 】 选 A 。 A 项实写秋景,但不是“萧瑟凄凉”。 ★2.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 【 应考指津 】 第一步:要区分鸟类意象在诗歌文本意象结构组织中所处的地位。通过熟记、积累古诗中常见鸟类意象常用的象征意蕴,然后结合诗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第二步:细读文本,看清楚诗人是突出了鸟类意象的形、神方面的哪些特点,看清楚诗人是如何具体展现其特点的。 第三步:在分析、阐释诗歌文本中某种鸟类意象的内涵与作用时,把握意象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