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38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下)高一级中段模块考试
语 文
命题: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定:语文科组长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 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选择题(4 题,共 12 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数.(cù)䍛.(gǔ) 骐骥.(jì) 磨牙吮.(shǔn)血 拖曳.(yè) B.宵柝.(tuò) 残骇.(hái) 亡矢遗镞.(zú) 朱拓.(tà)
C.猿猱.(náo) 绾.发(guǎn) 钿头银篦.(bì) 逡.(qūn)巡 D.黔.(qián)首 喧豗.(huī) 提纲挈.领(qiè) 讪.讪.(s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分组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填然鼓.之 ②积善.成德 ③天下云.集响应 ④以愚.黔首 ⑤王无罪.岁
⑥小.学而大遗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⑧以弱.天下之民 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①⑤∕②⑥∕③⑦⑨∕④⑧ B.①⑤⑨∕②⑥∕③⑦∕④⑧ C.①③⑤⑨∕②⑥∕④⑧∕⑦ D.①⑤∕②③⑥∕④⑧∕⑦⑨
3.下列句子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非我也,兵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为天下笑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⑦∕②⑤⑧∕③⑥∕④∕⑨ B.①④∕②⑤∕③⑥⑧∕⑦⑨ C.①⑦∕②⑤⑧∕③⑥∕④⑨ D.①④∕②⑤⑧∕③⑥∕⑦∕⑨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 丑,献丑!”
B.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C.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D.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二、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 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 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 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 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 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 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 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 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 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 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 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 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 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 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 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 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 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 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 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 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
《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B.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C.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红楼梦》中所涉服饰虽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B.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C.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D.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B.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C.《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D.《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近日,江苏 一学校 20 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 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 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 施惩戒、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 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 患。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 2018 年 5 月 7 日《半月谈》)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 10 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 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 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 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 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 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
公室。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 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 3 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
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 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 留态度。”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 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 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材料三:
(摘编自 2018 年 12 月 10 日《钱江晚报》)
2019 年 11 月 22 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规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22 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同时,还 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 认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 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 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 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 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 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 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 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 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 故旷课, 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 5000 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 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选自 2019 年 11 月 29 日人民网)
A.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随时存在隐患。
B.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是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
C.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
D.很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多种方式,有的国家还
允许罚款和责打。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通过教师滥用惩戒权的现象阐明给教师惩戒权立法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的迫切性。
B.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C.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如果惩戒不当,
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D.《规则》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 方式进行惩戒。
10.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 概括并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1-13 小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 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 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 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 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 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 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 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 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 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 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 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 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 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
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末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
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 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
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 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 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
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 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11.下面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我”看来,位置的不显、框子的简陋、作者的无名,足以使参观者对其不屑一顾。
B.《沼泽地》流露岀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恶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
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C.这篇小说通过一幅油画,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悲剧命运及世态炎凉,讽刺了芸芸观赏者的苍白 和平庸,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艺术穿透力。
D.有人认为,芥川龙之介写了一个画家的孤独、潦倒、疯癫,同时也在表达自已的艺术观与人生 观,作家对人生深重的怀疑以及最后自杀的悲剧,在这篇作品中已露端倪。这种说法是有道理 的。
12.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6 分)
13.“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结合小说内容,谈谈 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怎样的特点。(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4-17 小题。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 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
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 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后白恳求还山, 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 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 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得阳。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材料二: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 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 惊愧,拜谢口:“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
A.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B.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C.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D.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纵横术,指战国至秦汉时期,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人所使用的谋术。
B.辟,古代指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封、拜、除、授”等。
C.华阴,“华”指华山,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阴”,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
D.翰林是古官名,最早追溯到唐代,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并备皇帝咨询。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白才华横溢。苏颋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唐玄宗初见李白便赐 他为翰林供奉。
B.李白狂放不羁。李白为官后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他被赐金放还后,还穿着御赐宫锦袍月夜泛 舟,旁若无人。
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甚至让玄宗的宠妃杨 贵妃为他捧砚。
D.李白声名远扬。李白在华阴公堂上的供状并未署名,仅历数自己在长安之事,县令立刻知道他 的身份,并将他释放。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5 分)
(2)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18-19 小题。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①,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②。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③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④,勿谓知音稀。
【注】①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此处泛指隐居的贤才。②吾道非:来自《孔子家语·在 厄》,是指孔子感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③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处指綦毋 潜。④“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 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四句称颂太平盛世时代人们纷纷出山应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五、六句是诗人安慰綦毋潜:这次虽未中第,但选择科举之路并非错误。
C.七、八句写诗人劝慰綦毋潜暂时回家,九、十句描述置酒送别友人时的情景。 D.最后两句告诉綦毋潜这次落第只是偶然现象,意在激励他切勿灰心丧气。
19.诗中划线句子是采用什么手法来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柳永的《望海潮》中,“ , ”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出杭州百姓祥和 欢乐的场景。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 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 ”。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北伐一代兵强马壮,则“ ”,北 伐二代志大事疏,只能“ ”。
(4)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借袅袅香烟、阴沉天色写因愁浓而怨天长的两句是“ ,
”。
五、语言运用(本题共 1 小题,6 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① 。一般来说,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 类、集句类等。对联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关,例如昆明翠湖海心亭有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 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此联的 ② ,下联语出李白的《月下独酌》。多 学习这样一些对联,可以使我们温故知新,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对联还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联。例如有的商店会写“经商信为本; ③ 。”
六、写作(本题共 1 小题,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从 2020 年 3 月 5 日晚开始,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刷屏:夕阳西下,阳光撒向大地,一名医生和
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一同望向夕阳。照片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3 月 5 日傍晚,援鄂的上 海中山医院医生刘凯,陪卧床老人做 CT 途中,询问老人:“要不要看一眼夕阳?”于是有了这令 人动容的一幕。一个是年近九旬的重病患者,一个是从业未久的年轻医生,在这场严峻的考验面前, 可能都曾有过惶恐、灰心、失落。
报道里说,这位患者刚入院时病情危重、心情低落,甚至拒接家人电话。而在这个下午的那一 刻,两个生命在夕阳之下的背影给我们带来一种莫名的感动。
在这样一个举国同抗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你对以上内容有什么触动、启发和思索?请分享给 你的好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思想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广东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上)高一级模块三考试·语文
答案及说明
1.D(A 数罟 B 残骸 C 绾 wǎn)
2.B(①⑤⑨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责怪、不如;②⑥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小的方面;
③⑦名词用作状语,像云一样、每日;④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使……变 弱。故选 B。)
3.A(①⑦判断句,②⑤⑧宾语前置句,③⑥定语后置句,④被动句,⑨状语后置句。)
4.C(B 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 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A 项的问题出在“失陪” 上。“失陪”是个客套话,表示不能陪伴对方。句中用来表示别人不能陪伴自己,不得 体。D 项的错误在于“高足”使用不得体。“高足”是敬辞,用来指别人的弟子,句中 说的是自己,用法不得体。)
5.D(本题 A 项,“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扩大范围了,按照原文“他的 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可知选项“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表述扩大范围。 B 项,结合原文末段“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 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可知封建审美规律的形成在前,而选项中“也是促进封 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便混淆了先后关系。C 项,“地位至高”过于绝对,宝玉 在贾府极受宠,但不能说地位至高。故选 D。)
6.B(本题 B 项,“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曲解文意,原文是“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 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 ‘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可见 从徐珂、赵振民两人的相关言论中,并不能得出“独有”之义。故选 B。)
7.B(本题 B 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无中生有,结合原文内容, 看不出“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的意思。故选 B。)
8.C (因果倒置。是“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 敢管”。)
9.A(B 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说明教师不敢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原因。C 选项中的 “将会”,原文是“可能”,只是一种推测。D 原文说“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 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并非只有这四种方式。)
10.①教师方面: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规范,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多数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不作为。
②家长方面: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
③国际形势方面:国际趋势的推动,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促使我国必 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
11.D(A 项并非“我”的观点;B 项“我”无厌恶的情绪;C 项“讽刺了芸芸众生观赏者的 苍白和平庸”理解不当)
12.(6 分)答案: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一幅题为“沼泽地”的油画展开的,提示故事内容;
(2 分)象征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险恶环境,更好地表现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2 分)表达 艺术家在严酷的现实中要保持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深化作品主题。(2 分)
13.(6 分)(1)第一次含意是: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1 分)
第二次含意是: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1 分)
(2)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给人深刻的印象;(1 分)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 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1 分)有着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1 分)能够给人带 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1 分)
14.D(“县治”意思是旧指县政府的所在地,故“县”与“治”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
“宰不知”是县令不认识李白,“怒”是“宰不知”的外在表现,二者之间应断开,排 除 B 项;“曰”后代表县令的问话,因“宰不知”故先问“汝何人”,然后再说明“怒” 的原因,即“敢无礼”,所以应该在“汝何人”与“敢无礼”之间断开,排除 C 项。故 选 D。)
15.C(C 项,“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错误,因为古人认为“山北水南为之阴”,所 以该县应在华山北麓而得名。故选 C。)
16.A(A 项,“苏颋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错误,由材料一“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 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可知,苏颋认为 李白“少益以学”可比司马相。故选 A。)
17.(1)高力士向来地位显贵,以为李白脱鞋为耻,于是挑剔他的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 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加以阻止。(得分点:“素”,向来;“耻”, 意动用法,以……为耻;“擿”,挑剔;“官”,使动用法,让……当官;“沮”,阻止。)
(2)他母亲梦见长庚星然后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为他命名。李白十岁时就通读五经, 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得分点:“诞”,生育;“因以命之”,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代“白”;“命”,命名;“赡逸”,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子。李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苏颋是益州长史,他见 到李白,感到惊奇,说:“这人天才卓越,如果再稍微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和汉代的司马相 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一套术数,学击剑,为人见义勇为,轻财好施。天宝初年, 李白到了长安,他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你,是从天上贬下人 间的仙人啊。”贺知章在玄宗面前说起李白,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他,李白论及当代的大 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赐李白吃食,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任命他为翰林供奉。玄宗坐在 沉香亭,忽然心中有所感触,想要李白作乐章,而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饮酒。玄宗召李白 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让高力士为他脱鞋,左右侍从用水为他洗面,李白酒醉稍醒,他提 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高力士向来地位显贵,以为李白脱鞋 为耻,于是挑剔他的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 妃总是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亲近的人所容忍,愈加桀骜不驯,放荡不羁。后来 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自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 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璘征召他到府中做幕僚。 等到永王起兵作乱,李白逃回彭泽,永王事败后,李白论罪当斩。起初,李白在并州游历, 曾见郭子仪,对子仪之才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使他免受处 罚。等到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朝廷下诏,把李白长 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李白又回浔阳,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 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
材料二: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他母亲梦见长庚星然后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为他命
名。李白十岁时就通读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 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骑驴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 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道:“我 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 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我却不能骑驴而过吗?”县令 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18.A(“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理解有误。诗歌情感复杂,但主要情感并非“称赞”,而是
对綦毋潜科举落榜的劝慰和激励)
19.(1)十一、十二句,想象(虚写)(1 分),想象綦毋潜将驾驶小船南下回到家中的情景
(1 分),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1 分)。
(2)十三、十四句,借景抒情(1 分),描写远山树木遮盖友人身影,夕阳辉映着孤城的景 象(1 分),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1 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0.(8 分)(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
(4)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1. ①对联的种类繁多 ②上联语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③买卖礼当先 第一空,依据后一句“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
行业类、集句类等”可知,前一空应谈对联的种类有很多。第二空,语境“此联”承接上文 指“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上联“有亭翼然”出自欧 阳修的《醉翁亭记》,下联“与明月对影而三”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中“对影成三人”;依 据下一句“下联语出李白的《月下独酌》”可知,该处应为“上联语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第三空,联系上文语境“身边事”“眼前景”,例句所说“经商”即为“做买卖”,“买卖双方” 应讲究“礼节”,上联意思是经商要以诚信为根本,那么下联可以从做买卖先要注重礼节, 即“买卖礼当先”。
相关文档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第六中学2019-2022021-06-0814页
- 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2021-06-0812页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812页
-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815页
-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2022021-06-0815页
-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6-0813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中学202021-06-0812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2021-06-0818页
- 【语文】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1-06-0816页
-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2021-06-08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