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5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宝安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调研测试卷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考生号中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12小题,51分)
1.根据原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春夏的美景。
(5)《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答案】 (1). 安得广厦千万间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吾尝跂而望矣 (4).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 怀旧空吟闻笛赋 (6). 到乡翻似烂柯人 (7). 野芳发而幽香 (8). 佳木秀而繁阴 (9).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10).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厦”“庇”“跂”“博”“赋”“柯”“幽”“阴”“厚”“也”。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①,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诗人梦中醒来,感受到了雨水带来的清凉。
B. 颔联化用杜甫诗,表现出诗人心系百姓,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可贵精神。
C. 颈联“千里稻花”与“五更桐叶”表现出诗人喜悦和担忧并存的心情。
D. 本诗语言明快晓畅,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其特点与唐朝白居易诗相似。
3. 诗人的情感集中在“喜”字上,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简要分析。
【答案】2. C 3. 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C项,“表现出诗人喜悦和担忧并存的心情”错误,“秋雨梧桐”,一般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突出了诗人喜悦的情感,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之情。
- 27 -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的能力。答题中要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全面解读诗歌,然后仔细阅读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传达的情感。
本诗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写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这是一喜。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且喜溪流岸岸深”,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想象“千里稻花”的“秀色”与“五更桐叶”的“佳音”是三喜。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是四喜。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4.对这首宋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上阕以一个问句开始,写出满眼只能见北固楼风光,却无处可望神州的痛苦。
B. “悠悠”运用叠词,不仅暗示时间之久,而且传达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C. 下阕用典,认为只有曹操、刘备能和自己相匹敌,透露豪迈自信的英雄情怀。
D. 结尾借用曹操的话慨叹自己的儿子比不上孙仲谋,流露出对后继无人的伤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 27 -
本题中,D项,“慨叹自己的儿子比不上孙仲谋,流露出对后继无人的伤感”错误,“生子当如孙仲谋”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是对孙权的赞赏,也是对当今统治者只图苟且的批判,现今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人物了,体现出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D.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本题中,A项,两个“爱”分别是“喜爱”“吝啬”的意思;
B项,两个“鄙”都是“目光短浅”的意思;
C项,两个“从”分别是“使……跟从”“跟从”的意思;
D项,两个“非”分别是“没有”“批评,责难”的意思。
故选B。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6.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27 -
B. 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然,籍何以至此
C. 甚矣,汝之不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本题中,A项,都是被动句,标志分别是“见……于”“隳(被毁)”;
B项,都是宾语前置句,分别是“与谁,和谁”“以何,为什么”;
C项,“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
D项,都是省略句,“置之(于)坐上”“放之(于)山下”。
故选C。
7.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B. (亚父)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C.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D.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A项,错在“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侍殿上者”是“群臣”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者”字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应该在“者”字后断句。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故选A。
- 27 -
【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8.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羽音声调激愤,变徵则声调悲凉。
B. “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五部经书。
C.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D.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其中“独”指年老无子女的老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本题B项,“‘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五部经书”错误,“五经”应该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故选B。
【点睛】解答识记文化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化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
文帝时,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
- 27 -
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腧,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9.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B. 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C. 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
D. 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籍即项羽,籍是名,羽是字。古人对平辈或尊辈多称名,在自称及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中则多称字。
B. 二千石,汉代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因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所以也称郡守为“二千石”。
C. “归老”指退休养老。古代表示退休的词语还有“致仕”、“致政”“移疾”、“乞骸骨”、“告老还乡”等。
D. 洗沐,指代休假。秦汉时有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因此官府每五天休假一天,称为“洗沐”。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石君石奋因恭敬谨慎的态度深受汉高祖刘邦的喜爱,汉高祖命他担任中涓一职,受理大臣文书和谒见之事。
B. 子孙有过错,万石君不亲自责骂,而让其他子孙责备犯错之人,经族中长辈求情,承认并改正错误后才可原谅。
C.
- 27 -
石建作为万石君的长子,也非常孝顺,他做郎中令时还常常亲自为父亲清洗贴身衣物,并且不让父亲知晓。
D. 司马迁引用孔子所说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评价万石君,认为万石君是一位以身作则、行为敦厚的君子。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
(2)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答案】9. B 10. A 11. B
12. (1)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丞相。
(2)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句中“建为郎中令”,是说“石建做郎中令时”,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和D项;
“屏人恣言/极切”是说“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极为恳切”,“至廷见”是时间状语,与“如不能言者”要断开。“是以”是因此的意思,引出后面的结论,所以要与前句断开。可以排除A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事要向皇帝谏说,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极为恳切;等到朝廷谒见时,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因此皇帝就对他亲自表示尊敬和礼遇”。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古人对平辈或尊辈多称名,在自称及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中则多称字”错误,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 27 -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错在“让其他子孙责备犯错之人”,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王源)迫近”“(景帝)惮之”是省略句,“徙”应理解为“调”,句意。第二句中,“虽”应理解为“即使”,“质行”应理解为“品行朴实”,“不及”应理解为“不如”,句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万石君的名字叫奋,姓石。汉高祖向东攻击项羽,经过河内,那石奋年纪才十五岁,官居小吏,服侍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的态度很恭敬,高祖说:“你能跟从我吗?” 回答说:“我愿竭尽所能。”高祖任命他为中涓,处理文书和大臣进谒的事情,他的官职到孝文帝时,累积功劳至太中大夫。
文帝时,石奋做了太子太傅。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过于恭敬谨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惧他,调他做了诸侯丞相。他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情顺驯,对长辈孝敬,办事谨慎,官位做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做为人臣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们一家。"就赐石奋号为万石君。
- 27 -
孝景帝末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仍食上大夫的俸禄,逢年过节也都参加朝贺之礼。经过宫城门阙的时候,万石君一定下车快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致意。子孙做小吏,回家探望他,万石君一穿着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允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既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皇帝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在皇帝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悼。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侯国,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建元二年,皇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现在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石建年老发白,万石君身体还能健康无病。石建做了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回家拜见父亲时,先是进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询问父亲情况,拿走他的内衣去门外水沟亲自洗涤,再交给侍者,不敢让父亲知道,而且经常如此。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事要向皇帝谏说,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极为恳切;等到朝廷谒见时,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因此皇帝就对他亲自表示尊敬和礼遇。万石君在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去世。大儿子郎中令石建因悲哀思念而痛哭,以致手扶拐杖才能走路。万石君的子孙们都很孝顺,而石建最突出,超过了万石君。
太史公说: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的不就是万石君吗?因此他的教化不急峻却能成功,不苛刻却能使局面安定,他才称得上坚贞踏实的真君子!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9小题,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作家研究中最基础的史料整理工作,年谱是作家一生创作与生活的编年史,是纪传性和纪实性的整合。
- 27 -
相对而言,传记类写作虽然以史实为本,但往往是一种带着情感、情绪的追述式或追忆式文学写作。不管是自传还是一般的传记,都会在史料呈现、还原的基础上通过“纪传式叙述”而具有“故事性”特征。面对同一个传主,同样以史实为本,纪传与纪实写法却大异其趣。年谱作者隐身在史实背后,成为客观记述、冷静归档史料的史学家。而传记作者在对传主跌宕命运“同情与理解”中有时会化身为与传主进行文字对话的文学家,或是传主创作与人生来龙去脉的解说员和阐释者。在此意义上,传记可以流行由很多人创作的不同版本,而以史学研究为圭臬的年谱只要有一本完备优秀的就够了。后来者仅需查漏补缺续编史料细节而已,否则就是重复性的研究工作。比如鲁迅传记已有30多个流行的版本,而鲁迅年谱的版本相对单一,而且只在有新的发现时才重新修订。
相较于既受普通读者又受学术同行欢迎的作家传记与评传,年谱写作更重史料而不重可读性。如果说传记作者的传记写法有知音型和旁观者型两大类,那么年谱写法基本是旁观者型的一种写作:史料陈述,作者隐身。其中,部分学者既著有作家年谱,同时又著有作家传记与评传。好的写作者能够以两套笔墨,两种写法在传记、评传与年谱之间恪守某种界线。比如易彬的《穆旦年谱》和《穆旦评传》。不同写法既使故事与史料各有来处各有去处,亦使评论与史料互相使用与互证,读者所见则是故事性与纪实性各自见长的纪传与纪实。
年谱写作是在时间轴意义上对作家生平与创作进行的全记录,不论大事小事只需按照年月日逐条次第铺排罗列下来,甚至是以一种流水账式的写法,完整同等呈现作家人生与创作经历中的“大变故”与“小故事”。这种写法需要的不仅是作家生活事件中不论“震惊处”还是“平凡处”的各种事实支撑,更需要的是历史细节的真实还原。同样都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传主生命中的“震惊事件”或思想、创作转变的关节点往往在传记与评传中成为“亮点”和“重头戏”,考验着写作者对传主生平活动的聚会判断能力和文字铺陈功力。同时,传记作者如果进入完全的细节真实展览而不做任何评判,则传记写作更接近于年谱写作;相反,如果在基本史实上加入较多文学性与故事性的描述,则成为典型的文学评传。
总之,史料史实是年谱写作的学术生命线,年谱作者不必论道、不应评判而应退场,让位于史实本身开口,这才是年谱的真正写法。
(摘编自李润霞《作者隐身,史实开口》)
1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年谱以史实为本,以编年史的形式客观冷静地记述作家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的重要事件。
B. 鲁迅年谱的版本相对单一,因为年谱追求史料的完备真实而不注重作者的主观阐释。
C. “史料陈述,作者隐身”的写作,使得年谱可读性很低,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 年谱在呈现作家人生与创作经历中的“大变故”与“小故事”时必须注意详略取舍。
1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年谱的纪传性与纪实性的特点进行论述时,侧重分析其纪实性。
B. 文章通过年谱与传记的对比,多角度分析年谱不同于传记的鲜明特点。
C. 文章按照提出观点、展开论证、得出结论的写作思路展开,层次分明。
D. 文章使用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从三个层面论证“作者隐身”的观点。
- 27 -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文学价值而言,年谱可能不如传记,因为年谱追求的主要是在史学研究上的价值。
B. 为了保证客观性,年谱作者不应流露对传主的同情与理解,更不应成为传主的知音。
C. 同一传主的年谱与传记放在一起参照来读,能使人获得纪实性与故事性的双重感受。
D. 在记述历史的细节时,年谱与传记在写作目的、写作方式上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答案】13. C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记述作家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的重要事件”错误,原文是说“年谱写作是在时间轴意义上对作家生平与创作进行的全记录,不论大事小事只需按照年月日逐条次第铺排罗列下来,甚至是以一种流水账式的写法,完整同等呈现作家人生与创作经历中的‘大变故’与‘小故事’”;
B项,“因为年谱追求史料的完备真实而不注重作者的主观阐释”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说“在此意义上,传记可以流行由很多人创作的不同版本,而以史学研究为圭臬的年谱只要有一本完备优秀的就够了……”;
D项,“必须注意详略取舍”错误,原文是说“完整同等呈现作家人生与创作经历中的‘大变故’与‘小故事’”。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文章使用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错误,文章使用的是并列的论证结构。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
- 27 -
项,“年谱作者不应流露对传主的同情与理解,更不应成为传主的知音”错误,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晩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我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 27 -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6.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描写昏暗的灯光与锅里嫩滑的豆腐,这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背景,烘托出家庭亲情的温暖与美好。
B. 第二段记述冬夜游西湖,空旷的湖面与月色、山影、灯火等景物共同营造出冬夜清冷、宁静、惆怅的氛围。
C. 文中的“闲笔”别有深意,比如写P君已去向不明,妻子去世快四年,暗藏人事变迁、往昔难再的感慨。
D. 文章构思精巧,以冬天里的暖意为主线贯穿对不同的场景与不同的人的追忆,语言清新晓畅又细腻感人。
17. 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2)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18. 第三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B 17. (1)父亲给我们做白煮豆腐,表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寺里的热闹。
18. 承上启下,突出了家里的温暖,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解析】
【16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本题B项,营造出“惆怅的氛围”错误,属于无中生有,由“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可以看出,文中描绘的景色优美,营造出安宁静谧的氛围。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本题中,理解“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要联系前文“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和后文“父亲说晩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用“小洋锅”给我们做白煮豆腐吃来取暖,表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理解“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联系前文“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突出了寺里的热闹;而“好像醒了一场梦”,联系前文“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寺里的热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 27 -
本文第三段的环境描写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写的是“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外面是冷清;而后面写的是“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突出了家里的温暖,起到了过渡作用,也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点睛】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③要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蜂人
王往
放蜂人跟着春天跑,他们的日子在地上也在空中:花朵和蜜蜂是他们的情人和财富。
现在,他们来了。农用小卡车裹着春风驶过乡村土路,到达了一片果园和菜园交接地带,卸下百十个蜂箱,放蜂人一家三口,男人、女人和孩子站在高处,环顾四周,对这个叫盐码的村庄极为满意。这个地点是他早就寻访察看过的蜜源,是花朵的世界,也是蜜蜂的天堂。瞧,村庄的南边是大片的果园,桃子、梨、苹果,还夹杂着少量的杏、李子。桃花正艳,梨花初绽,红的粉红,白的雪白。它们将与蜜蜂签下一个芬芳的契约,它们将一拍即合,取得双赢:你为我授粉,我为你供蜜。再看村庄的东边西边和北边,完全陷入了油菜花的包围之中,其间夹杂着半紫半白的蚕豆花。它们纵横相连,排兵布阵,以压倒性的气势给放蜂人信心:你不会白来,你将在这里收获很多。除了这些,盐码村人家的屋前屋后还有很多槐树,一串一串的槐花悬挂着,组成了洁白的瀑布,香气扑鼻,好像对放蜂人说:我们一棵槐树抵上一大片油菜花呢。
放蜂人被这里富足的蜜源迷醉了,他们被春风吹得粗糙的脸上露出舒展的笑容。他们开始忙碌了。搭好帐篷,摆好锅碗瓢盆,就此安营扎寨。
- 27 -
大好晴天是放蜂人永远的期盼。灿烂的春光里,他的蜂群倾巢出动,在方圆几公里内展开它们适宜而辛苦的劳作。若要装满它们那小小的蜜囊,它们要采上千朵花。放蜂人经常不断地从蜂巢中取走蜂蜜,造成蜂巢中的蜂蜜始终处于匮乏状态,这样,工蜂就会不停地出去采集花粉,酿制蜂蜜。和它们的命运一样,放蜂人辛苦得来的收入,也同样会被各种支出耗尽,同样年复一年地奔走在谋生的路上。世间万物的命运何其相似。如果人们明白这一点儿,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从容?是不是能以“自然之子”的心态给万事万物以更多的爱?
放蜂人沉默着,人们没有听到他们发出什么感叹。人们只看到他们戴着防护纱罩,清理蜂巢,刮取蜂蜜,一日日地重复劳动。
但是盐码村的人和他们也不是一点儿没有接触,那就是他们零售蜂蜜时。一旦接触了,他们的话就多了,告诉你蜂蜜对人有什么好处,哪些蜂蜜才是最好的,他们会舀一勺新鲜的蜂蜜让你品尝。
小焕子去买蜂蜜那天,给她舀蜂蜜的是放蜂人的儿子,那个和她一般大小的十五六岁的少年。
少年问她,要不要尝一勺?
小焕子摇摇头,奶奶从不让她占别人一点儿便宜。
少年又问,买多少?
小焕子说,就买一罐头瓶吧。然后问少年,我奶奶老是咳嗽,人家说吃蜂蜜管用呢,到底管不管用?
少年说,管用,最好是把白萝卜煮了,再捞上来跟这个拌了,吃上两三天就可以。
小焕子说,这么神奇啊,那快给装上一瓶吧。
少年给她装一瓶,称也不称,向不远处的父母看了看,有些诡秘地说,我就收你十块钱吧,快拿走。
小焕子回去后,邻居说,这么一瓶子蜜才十块钱啊,我那天买得比这个少多了,还花了二十多块呢。
奶奶连吃了两天煮白萝卜拌蜂蜜,果然不咳嗽了,小焕子开心死了。她拔了一些青菜又拿了十几个鸡蛋给少年送去。她知道他们放蜂人吃得都简单。
少年说,我不要你的东西。
小焕子说,拿着吧,人家说你少收我蜂蜜钱了。
少年笑笑,轻声道,别说了,让我爸妈听见就不好了。你奶奶多大年纪了?
七十一了。
- 27 -
少年说,我奶奶七十九了,我们出发那天她也咳嗽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说完,目光投向了别处,好像他奶奶就在附近站着似的。
十多天后,放蜂人走了。小焕子站在他们原来搭帐篷的地方,有些难过,心里责怪那个少年不跟她打一声招呼就走了。就在她要离开时,发现地上有一只慢慢蠕动的小蜜蜂,她把它拿到手心看着,发现小蜜蜂的翅膀好像被什么粘住了,她将它捧回家,用针头轻轻地分开了它的翅膀。小蜜蜂爬了两下,突然飞了起来。
小焕子就笑了。
可是一眨眼小蜜蜂就不见了,小焕子想它会飞到哪里去呢?会不会飞向北方,追赶放蜂的那一家人呢?
想着想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放蜂人与蜜蜂一样,有着与花相约的甜蜜喜悦,也有着劳苦奔波的坚忍沉默。
B. 小焕子不但孝顺老人,而且懂事守礼。她是一个善良有爱心、十分珍惜朋友情谊的孩子。
C. 小蜜蜂的翅膀被粘住象征着少年的行动被父母束缚着,小焕子为他流下同情的泪水。
D. 小说使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对放蜂人的理解同情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赞美。
20. 小说前面六段是如何塑造养蜂人这个群体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1. 小说的叙述在开头使用全知视角,后面又转向小焕子的有限视角,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叙述的原因。
【答案】19. C 20. (1)直接描写:“放蜂人跟着春天跑,他们的日子在地上也在空中……”表现养蜂人的勤劳。(2)类比手法:“放蜂人经常不断地从蜂巢中取走蜂蜜,造成蜂巢中的蜂蜜始终处于匮乏状态,这样,工蜂就会不停地出去采集花粉,酿制蜂蜜。和它们的命运一样,放蜂人辛苦得来的收入,也同样会被各种支出耗尽,同样年复一年地奔走在谋生的路上”,表现养蜂人的辛苦。(3)比喻:“花朵和蜜蜂是他们的情人和财富” 表现养蜂人的职业特点。(4)对比:“放蜂人沉默着,人们没有听到他们发出什么感叹。人们只看到他们戴着防护纱罩,清理蜂巢,刮取蜂蜜,一日日地重复劳动。但是盐码村的人和他们也不是一点儿没有接触,那就是他们零售蜂蜜时。一旦接触了,他们的话就多了,告诉你蜂蜜对人有什么好处……”表现养蜂人的朴实乐观。
21. 小说的叙述在开头使用全知视角,能更加直接客观地展现养蜂人的生活,反映现实更自由。而小说的后面又转向小焕子的有限视角,通过旁观者的角度,能更加真实地展现养蜂人的生活。
【解析】
- 27 -
【19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象征着少年的行动被父母束缚着,小焕子为他流下同情的泪水”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可是一眨眼小蜜蜂就不见了,小焕子想它会飞到哪里去呢?会不会飞向北方,追赶放蜂的那一家人呢?想着想着,眼泪就掉下来了”,应该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等。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本题中,“放蜂人跟着春天跑,他们的日子在地上也在空中……”是运用直接描写,表现了养蜂人的勤劳;“工蜂就会不停地出去采集花粉,酿制蜂蜜。和它们的命运一样,放蜂人辛苦得来的收入,也同样会被各种支出耗尽,同样年复一年地奔走在谋生的路上”,是运用类比手法,表现了养蜂人的辛苦;“花朵和蜜蜂是他们的情人和财富”,是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养蜂人的职业特点;“放蜂人沉默着,人们没有听到他们发出什么感叹。人们只看到他们戴着防护纱罩,清理蜂巢,刮取蜂蜜,一日日地重复劳动。但是盐码村的人和他们也不是一点儿没有接触,那就是他们零售蜂蜜时。一旦接触了,他们的话就多了,告诉你蜂蜜对人有什么好处……”是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养蜂人的朴实乐观。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要求是“小说的叙述在开头使用全知视角,后面又转向小焕子的有限视角,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叙述的原因”,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简言之即叙述者所知大于作品中人物所知。而“有限视角”就是从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出发,作者的认知不能超越这个人物的认知,也就是说,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是当事人本身叙述。
- 27 -
本题中,小说的叙述在开头“放蜂人跟着春天跑,他们的日子在地上也在空中……”“放蜂人被这里富足的蜜源迷醉了,他们被春风吹得粗糙的脸上露出舒展的笑容。他们开始忙碌了”等使用全知视角,能更加直接客观地展现养蜂人的生活,反映现实更自由。而小说的后面“小焕子去买蜂蜜那天,给她舀蜂蜜的是放蜂人的儿子……”“小焕子站在他们原来搭帐篷的地方,有些难过……”又转向小焕子的有限视角,通过旁观者的角度,能更加真实地展现养蜂人的生活。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第Ⅱ卷 表达题
三、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庆活动每每都是中国读懂自己以及世界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而今年的国庆庆典更是打开了一扇大大的瞭望之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活动,虽然过去了一段时间,但仍是世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注:一个正在复兴征程上大步前进的东方大国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如何评价自己的现在,又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世界从“国之大典”中找到了更多的答案,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许多前进的力量。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2019年10月1日,参加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②2019年10月1日,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后的观后感。
③2019年10月8日,在学校升旗礼上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参考:
①不忘初心,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亲爱的爸爸:
- 27 -
开国大典结束了。在兴奋的海洋中,我想起了你。今天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也是你牺牲73周年的日子。就让我用这封信记录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来告慰你的在天之灵吧。
爸爸,我亲眼看到了习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爸爸,此时此刻我明白了你为何那么热爱党的领袖,因为我领悟到了领袖的真正含义。领袖不是神仙,不是高高在上的王,而是一种鼓舞人心、指引方向的力量。我们信任他们、爱戴他们,他们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让我们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自由而喜悦地奔驰翱翔。他们给了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为拥有他们而骄傲。
我是烈士子女,有幸站在人群的最前排。我听见身后的欢呼声如同海浪一般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就连天上的云和空中的风都为我们喝彩。大家在欢呼雀跃,每个人都激动极了,嗓子喊哑了也不停歇。此刻人民的欢呼,不仅是为领袖和国家而欢呼,更是为我们自己而欢呼!我相信,我身边每一只高高举起的拳头,都将是未来建设中不竭的力量之源,我身边每一个纵情呐喊的人,都将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奠基人。爸爸,如果你看到这一幕,也会无比激动吧!
回想当年,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我流泪了。爸爸,那时你走三年了。我和妈妈等来这一天不容易,国家等来这一天更不容易。我还记得自己去北京求学前在你坟前发下的誓言:不图功名利禄,只求振兴中华。现在我离梦想的实现更近了一步。这个伟大的时刻,中华儿女盼了太久。天安门前的这几百米,凝聚了无数人的浴血拼搏,铭刻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峥嵘记忆。爸爸,这里面也有你的身影啊!大家都流泪了,曾经的沧桑岁月,变成了眼角幸福的泪水,历史为我们翻开了崭新一页。
爸爸,我和妈妈真的好想你!我多想和你一起参加开国大典,共享这盛况!亲爱的爸爸,你可以安息了,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你和万千烈士的血没有白流,我真切地为你感到骄傲和幸福。我会以你为榜样,把你当做指路明灯,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的英雄!
爸爸,我真情的呼唤,你听见了吗?
您的儿子
2019年10月1日
②继往开来,走向新时代
- 27 -
在全民迎接祖国70周年生日的日子里,我总是天天浏览70周年国庆的有关新闻。10月1日一大早,我就坐在电视机前,在长达3个我小时的阅兵中,我真正地感到了祖国国防的强大,同时有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我深深地感到,一条70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头连着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有过多次国庆阅兵,目的都是为了展现军备建设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展示了国威、军威和民心。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一个很好的向外国分裂势力展现自身实力的机会和舞台。展望未来,人民的军队一定会是威震世界,耀我国威。
我们的祖国走到今天经历了多少艰难的历程!谁会忘记悲壮的甲午战争?谁会忘记圆明园燃起的冲天大火?谁会忘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谁会忘记黄浦江畔“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为了洗雪国耻,为了拯救危亡,多少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谭嗣同,李大钊,杨靖宇,赵一曼……新中国从诞生经历了70年的风风雨雨。今天,她依然坚定地迎风搏浪,向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为我们的祖国唱一首十月恋歌,那十月恋歌,是从守卫在南沙群岛的海疆战士们心中流露出来的,是从中国南极长城站考察站队员挥动的红旗中飘出来的,是从农民粗硬的手指间跳出来的,是从我们辛勤的园丁们的笔尖上耕耘出来的,是从炎黄子孙拳拳的心中涌出来的。
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已经七十华诞了。七十年前,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七十年的风雨中,中华巨龙不断崛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祖国是擎天巨树上落叶飘向大地母亲怀抱时的那一种殷殷深情,是一种使一个国家虽然饱经沧桑忧患却仍能焕发出生命光泽的力量支柱,是一种使自己的儿女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将魂萦梦绕、日牵夜挂的精神召唤,更是一种流在每个人血管里,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光照千秋、与日月争辉的魂!
我爱我们的祖国!轰鸣的礼炮还在耳畔回响,威严的军容还在眼前闪动,欢呼的人们依然在跳跃。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继往开来,走向新时代。
③携手精度,登高望远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携手精度,登高望远》。
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也许一粒沙无法阻止你登上高山,但是它却可以让这个过程愈加艰难。这粒不起眼的沙,会一点点磨破你的脚趾,直至成为血泡,甚至疼痛到难忍,最终停下前行的步履。可见,粗粝也会消磨你的意志,妨碍你登高望远。
- 27 -
因此在追求高度的同时不要忽视细节,因为这样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古往今来由于轻视精度而酿成的悲剧数不胜数。前苏联宇航员因将酒精棉球随手一扔引发电路板起火,导致大祸。美国哥伦比亚号也因毫米级的误差带走了七名宇航员的生命。由此可见,在追求高度的时候并不能漠然了精度。
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空中仪仗队“米秒不差”、整齐步伐浑然一体、车速误差肉眼难察受阅部队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现场与屏幕前的观众,无不为这样的“阅兵精度”所震撼。中国航空产品零件精度是0.003毫米,航天器手控交会对接控制在18毫米范围,这些精确的数字刷新着“中国精度”。
新世纪,中国科技迅猛发展,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精度正在被刷新,在国庆阅兵仪式上,“米秒不差”的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受阅部队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现场与屏幕前的观众,无不被这样的“阅兵精度”震撼。哪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操作,却有着无比精细的要求,背后是智慧与技能的交融,更是责任担当与极致追求的飞跃。
精准,是阅兵仪式的“名片”,何尝不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前提准绳?凡事满足于“差不多”,最终只会是“不及格”。看大国重器,精度0.003毫米的航空产品零件、误差18毫米的航天手控交会对接怎么来的?正是大国工匠吹影缕尘的技艺、航天员精益求精的掌控,刷新着“中国精度”。非凡的成就,往往缘于对丝毫的较真、对精准的执着。
我国的桥梁事业蓬勃发展,从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我们的技术与成就都在向着一个新的高度跨进。港珠澳大桥的世界之最,无一不体现着中国精度,而正是这些精细的度一次次的提升了追求的高度。
实力的提升靠的是科技的精度,高雅怡人的环境离不开环卫工的精度,就我们个人而言,要考上理想大学求职应聘成功同样也应注重精度。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因为公司想招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所以女大学生遭到拒绝。但她坚持参加了笔试,并递给主考官一元钱说: “不管我是否被录用,都请您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最后的结果是女大学生用一元钱,用精细的态度为自己敲开了机遇的大门,被录取了。
生活处处都有精度,顺手将用过的笔扣上盖子,注意保持自己的情绪,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精度会体现一个人的学识素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赢得友情,收获爱情,会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千里之堤,以蝼蚁之血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同学们,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精度的把持,唯此人生才能走向高远。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先阐述了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接着介绍了各行各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向共和国献礼;然后明确了写作的主题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讲明了“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许多前进的力量”,青年人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后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如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巨大成就,以此激发自己的自豪感,并树立起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等。本题要求从任务中任选一个,还要注意选择相应的书信、观后感或演讲稿的形式。
参考立意:
努力奋斗,报效祖国。
维护世界和平,献礼共和国70华诞。
七十年沧桑巨变,未来我们任重道远。
祖国发展我成长,民族复兴我奋斗。
祖国富强永久远,接续奋斗不敢忘。
不忘初心,永担使命。
可用素材:
腾飞吧,祖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我的祖国名字叫“中国”。是啊,祖国,多么亲切的词语。只要提及她,我们的心中立刻会联想到壮丽秀美的山川,历史悠久的文化;会联想到钢铁一般的国防,善战的勇士;还有那鲜艳的五星红旗。
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翻开历史厚厚的书页,我们却发现昔日的祖国也曾不堪回首。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身躯之时,当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祖国身躯之时,中国经历了无数灾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最后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开始奋起反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黑暗里点燃了一盏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改革开放将饱经风霜的祖国引向光明!中国,这只睡醒的雄狮,最后从东方慢慢地站起来啦!
中国人民站起来啦,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她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领导人与中国人民共同努力,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前赴后继,为长夜难明的中国托起了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太阳!
建国70年以来,东方的巨人让世界瞩目,神州大地的繁荣与昌盛让世人惊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汶川大地震中,中华儿女用博爱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歌曲;神舟系列飞船遨游太空;港珠澳大桥圆满竣工……
- 27 -
“伟大的祖国,东方礼貌的摇篮,犹如奔驰的列车迎着世纪的曙光,擎起燃烧的信念,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我们会用激情点燃期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将属于我们。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点燃了她的第70枝生日蜡烛。这70年的风雨中走过的路,淌过的河,已不计其数。这70年里,我们有辉煌,也有失落,虽说成长之路是曲折和漫长的,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我们必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美的花朵。爱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就应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七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我们来讲,却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段辉煌。我们的事业伟大而艰巨,祖国的前景光荣而完美。如果说一个年轮代表一个奋斗的足迹,那我们已用七十年的奋斗足迹在发展的道路上刻下了深深的自豪。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携手精度,登高望远。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 27 -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可明确自己的立意后按上述的方式行文。
- 27 -
- 27 -
相关文档
- 福建省厦门市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2021-06-0825页
- 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21-06-0810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2021-06-0827页
-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825页
- 湖北省宜昌市小溪塔高级中学2020届2021-06-0816页
-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2021-06-0827页
-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2021-06-0832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2021-06-0827页
- 哈尔滨2020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21-06-0812页
-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届高2021-06-08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