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61 KB
  • 2021-06-09 发布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第3课时)教学案2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问题探究(12分钟)‎ ‎(1)两军布阵“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有何目的?‎ 作者交代两军布阵的目的,为下文做铺垫。同时也为描写人物埋下伏笔,正是有了这样的排兵布阵,说明秦、晋之间还是有一些不信任。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才给烛之武说秦伯提供了机会。为烛说秦埋下伏笔。‎ ‎(3)烛之武出场可谓一波三折,有哪些波折?从三折中看出他们各自做人的态度是什么?‎ ‎①逮有生之年,施展才华。 ‎ ‎②郑伯诚恳的态度。为人臣,当为国效力。‎ ‎③自己以后在郑国安身立命的考虑。‎ ‎(4)烛之武为什么要夜縋而出?‎ 攻守、防备之道。‎ ‎(5))烛之武出场运用了什么样的说辞艺术,达到目的的?‎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6)晋文公退兵的理由有哪些?为什么决定退兵还要派人留守要塞?‎ 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看似冠冕堂皇,其实,“不仁”只是一个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是实质,“知”是理智,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是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不武”是因为胜 负之数,难以预料。所以,说到底,晋的退兵,是“利”字使然。‎ 秦权衡利害,决定退兵,但却派人留守要塞,体现其老奸巨猾的一面。‎ ‎ 二、人物形象分析(8分钟)‎ 烛之武:(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 ‎        (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郑  伯:(1)善于纳谏;(2)勇于自责;(3)善于言辩。‎ 秦  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 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 佚之狐:慧眼识才的伯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 三、艺术特色鉴赏(4分钟)‎ ‎  参考答案:(1)伏笔与照应。‎ ‎ (2)波澜不惊。‎ ‎ (3)详略得当。‎ ‎ 四、课后的启发(16分钟)‎